❶ 山西資源大縣是如何轉型成旅遊最美風景縣的
近日,山西省長治市襄垣縣環寶峰湖萬畝花海內鮮花一齊怒放。當地以花造景,沿湖種植花海景觀,打造「最美彩色風景線」,通過花海壯觀、震撼的效果吸引遊客,提高知名度。近年來,襄垣縣為破解資源型經濟發展難題,培育發展新動能,以文化、旅遊為基礎結合生態文明建設,積極探索多元化發展模式,深化經濟轉型。
據介紹,襄垣環寶峰湖萬畝花海一期工程佔地面積130.67萬平方米。工程分「春明」「夏荷」「秋花」「冬青」和防護林帶等景觀,打造花卉觀光區、水上娛樂園、旅遊接待服務區於一體的旅遊度假文化產業園。
來源:中國新聞網
❷ 以前的能源大省山西的轉型出路在哪裡
伴隨著國家對新能源產業支持力度的加大,對高耗能行業的嚴格控制,長期以來「一煤獨大」的高碳省份山西將負重轉型。山西省委書記袁純清說:「轉型發展是山西的根本出路。要敢於跳起來摘桃子。」
依託工業新型化,實施高碳經濟低碳發展
從1949年至今,產煤大省山西共生產煤炭110億噸,其中80億噸外調全國各地。猶如一把「雙刃劍」,山西煤炭在充當中國經濟「發動機」的同時,也付出了沉重代價,事故頻發、地層塌陷、環境污染、生態惡化接踵而至,人稱中國的「鍋爐房」,至今山西仍處於「還賬」治理過程中。
高碳省份山西將如何轉型,如何跨越?給山西帶來「紅利」和「困局」的煤炭產業又將如何發展?山西省委書記袁純清說,山西將依託四條路徑實施轉型:工業新型化、農業現代化、市域城鎮化和城鄉生態化。其中工業新型化被視為轉型跨越之本。
工業新型化要圍繞煤展開和推進
袁純清說,山西的工業新型化在一定程度上講要圍繞煤來展開和推進。山西不僅要挖好煤,更要用好煤;不僅要做好煤炭本身的文章,更要做好煤炭延伸發展的文章;不僅要開發好地下資源,更要開發好地上資源。概括起來就是:以煤為基,以煤興產,以煤興業,多元發展。
在日前召開的第三屆中國(太原)國際能源產業博覽會高峰論壇上,山西省長王君子明確提出,「十二五」期間,山西將以煤為基、多元發展,積極推進能源經濟綠色化和高碳經濟低碳化。
大同礦務局是中國煤炭行業「長子」。新中國成立以來,它已經累計生產煤炭18億噸。大同礦務局從「炮采、打眼、人力裝煤」的煤炭企業發展為產銷量超億噸的大型煤礦集團公司(簡稱同煤集團)。
白色的煙囪,清潔的路面,「挖煤不見煤,發電不冒煙」,走進廠區彷彿置身於花園中。這就是中國煤炭行業第一個產業鏈條最完整的循環經濟園區--同煤集團塔山循環經濟園區。園區共「兩礦十廠一條路」13個項目,所有工序中「廢棄物」實現循環利用:原煤洗選精煤外運,洗中煤、末煤用於發電或生產甲醇,電廠余熱用於居民取暖,煤矸石、粉煤灰成為水泥和牆體原料,水泥廠廢渣製成新型建材,煤炭伴生高嶺岩成為化妝品、造紙行業的原材料,礦井廢水和生活污水進入污水處理廠,凈化後用作電廠冷卻水和園區澆灌用水。各項目首尾相接,逐層減量利用,物料閉路循環。
塔山園區的成功運行說明,利用新型工藝和技術,老行業同樣可以實現新活力。如何把「煤炭」這一傳統資源開發好、利用好是山西面臨的首要問題。
山西提出,要以資源整合為契機,著力推進煤炭開發集約化,依託晉北動力煤、晉中煉焦煤和晉東無煙煤三大基地,積極培育一批億噸級和5000萬噸級的大型煤炭企業集團。加快煤炭企業規模化、集約化、機械化、信息化步伐,建設一批標准化和現代化礦井,全面推進煤炭工業的綠色開采和集約經營。圍繞傳統產業實行循環化,實現高碳產業低碳發展。
目前,山西已經形成煤炭深加工的「塔山循環模式」,煤油產業延伸的「潞安循環模式」、全國最大洗中煤發電企業「西山循環模式」,晉煤集團已成為全國最大的煤化工企業集團和煤層氣開發利用企業。
以煤層氣、焦爐煤氣、劣質煤為重點,發展節水型煤化工,實現優勢互補、優勢嫁接、優勢放大。以潞安煤制油、晉煤甲醇制油等標志性項目建設為核心,發展一批百萬噸級的新型煤化工項目和產業集群,使之成為新的支柱產業,成為山西產業鏈條延伸的另一條路徑。同時,實施「晉電外送」戰略,加快建設一批大容量、高參數和低熱值燃料大型坑口電站、熱電聯產、煤矸石發電以及特高壓輸變電線路項目,變輸煤為輸電,改變能源生產與輸出結構。
除了「煤炭」本身,山西實現工業新型化的另外一條重要路徑是做強做大煤炭相關產業。一是依託煤機製造優勢,圍繞煤炭裝備製造業高端化,實現由採掘文明向製造文明的轉變,實現由煤炭裝備買入省向製造省輸出省的轉變。二是圍繞煤炭運銷形成的巨大運力發展現代物流業,實現經濟運行效率大幅提升。三是圍繞煤焦冶電等高耗能產業的清潔生產發展節能環保產業,實現環境壓力向發展動力的轉化。
畸重的產業結構將更趨合理
根據規劃,「十二五」山西的G D P總量、財政總收入、城鄉居民收入等主要經濟社會發展目標都將實現翻番。「這是一個宏偉的設想,也是一個通過努力拚搏完全可以實現的理想。」山西省委書記袁純清說。
負重轉型的山西能否實現這種跨越?這種跨越式發展又能否解決山西固有的產業結構不合理、生態環境惡化、城鎮化水平低等問題?
不合理的產業結構能否扭轉?2009年,山西第二產業增加值佔全省生產總值的比重仍在50%以上,其中大部分由煤焦冶電等四大傳統產業貢獻 。服 務 業 占 三 次 產 業 的 比 重 為39.2%,低於全國平均水平3.4個百分點。過於單一的產業結構不僅曾經使山西在金融危機中飽受重創,也給該省的節能減排、環境保護、可持續發展等帶來巨大壓力。
這一痼疾實際上早已引起山西決策層重視。山西省2009年連續出台了十大產業調整振興規劃。不僅包括煤、焦、冶、電等傳統支柱產業,還包括文化、旅遊、裝備製造、特色農產品加工等新興產業。今年該省再次提出要大力發展裝備製造、現代物流、節能環保、新能源新材料、高新技術、文化旅遊等新興產業。
可以期待的是,隨著新一輪的產業結構調整,山西省畸重的產業結構在未來幾年內將發生較大變化,更加趨向合理。一個具有標桿意義的變化是,2009年該省省屬五大煤炭集團實現非煤收入占其總收入的比重已經達49.36%,晉煤、潞安等煤炭集團的非煤收入已經超過煤炭收入。前不久剛剛落幕的第三屆中國(太原)國際能源產業博覽會也改變了前兩屆「煤博會」的名稱,新能源、綠色轉型等成為本屆展會的最大亮點。這被業內人士視為山西調整經濟結構、轉變發展方式的具體實踐。
❸ 山西省煤炭資源的逐漸枯竭,產業轉型應何去何從
位於我國中部的山西省曾是一個經濟大省,由於此地的煤炭資源十分豐富,因此不少煤老闆因此而發家致富,山西省的工業水平也達到了輝煌的巔峰。
但是近年來隨著可持續發展觀念的盛行,加之煤炭資源的逐漸枯竭,能源工業不再是社會的主流產業,若是想要跟上時代法扎你的進程,經濟發展的模式亟待轉型,山西省現在就處在這樣一個漫長的轉變時期。
看到山西省GDP的成績之後,也有不少人是比較擔憂的,在未來山西省究竟會用什麼樣的方式帶動城市發展,再次重回經濟巔峰呢?讓我們拭目以待吧。
❹ 未來五年山西傳統優勢產業要率先轉型實現哪些變化
智能化、綠色化、服務化。
以煤礦智能化建設為切入點,山西率先將5G技術引入智能煤礦建設,在全國牽頭成立「5G智慧礦山聯盟」;與華為公司共建「智能礦山創新實驗室」,成立全國煤炭行業首個科研創新人工智慧計算中心。
緊跟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趨勢,山西明確將信息技術應用創新、半導體、大數據融合創新等標志性引領性產業集群作為主攻方向,以一流創新生態集聚高端創新資源。
山西在全國率先對國資監管體制進行深度改革,成立國資運營公司對國有資本進行穿透式監管;對省屬國企大刀闊斧進行戰略性重組,催生出能源產業「雙航母」和一批新興產業旗艦企業。國有企業在轉型發展中的帶動示範引領作用進一步加強。
為創優營商環境,山西推出「五有套餐」:讓在山西投資興業者,辦事情有「靠制度不靠關系」的社會氛圍,搞項目有「承諾制+標准地+全代辦」的優質服務,做前期有「一枚印章管審批」的便捷服務,跑手續有「7×24小時不打烊」的政務服務超市,對未來有「新官理舊賬」的穩定預期。
❺ 山西省國家資源型經濟轉型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的具體要求
總的要求是要緊緊圍繞資源型經濟轉型這個改革主題,進一步解放思想,改革創新,特別要注意處理好轉型和發展改革的關系,在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能夠堅持先行先試、銳意突破,為全國的經濟發展方式轉變走出一條新的路子。因為山西省作為我們國家重要的資源和能源基地,長期以來為國家的能源安全、經濟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解放以來,山西省產煤100億噸以上,其中的3/4都貢獻給了全國各地。在山西為國家經濟的持續、健康、穩定發展做出巨大貢獻的同時,也確實存在著產業結構相對單一,主要還是靠煤、焦、冶、電(煤炭、焦炭、冶金、電力),這四個產業占整個工業產值的80%以上。所以我們的改革首先要重點處理好傳統產業轉型和三次產業協調發展的關系,能夠實現產業轉型升級。
第二,要求山西在改革試驗中一定要正確處理好產業發展和生態環境保護的關系。因為山西的經濟偏重,造成了一些環境污染、生態欠賬的問題。通過綜合配套改革試驗,真正能夠促進山西在經濟轉型的同時,實現綠色發展、可持續發展。
第三,希望山西省能夠在綜合配套改革試驗過程中,處理好資源型經濟轉型和整個區域經濟一體化的關系。因為山西屬於中部地區,是國家的一個重要的能源基地,同時也在中部地區發揮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我們希望山西省這個試驗區能為中西部地區的發展探索出一條新的路子,對推動區域經濟一體化提供示範。
最後,他希望山西省通過改革試驗,能夠處理好資源型經濟轉型和城鄉一體化的關系,推動城鄉統籌發展,為促進城鄉生產要素自由流動,以及推進城鄉之間公共服務的均等化,在這方面也做出貢獻。
彭森還強調,在過去的幾年,山西省已經在資源型轉型方面做了重要的探索,取得了寶貴的經驗。他相信借這次綜合配套改革這個機遇,山西省能夠進一步轉型發展、跨越發展、綠色發展,成為中西部地區的一個重要增長極和全國資源型經濟轉型示範區。
山西省開展國家資源型經濟轉型綜合配套改革試驗,總的要求是要緊緊圍繞資源型經濟轉型這個改革主題,進一步解放思想,改革創新,特別要注意處理好轉型和發展改革的關系,在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能夠堅持先行先試、銳意突破,為全國的經濟發展方式轉變走出一條新的路子。
❻ 論述題,山西如何實現轉型跨越發展(900字左右)
近年來,面對國際金融危機的沖擊、經濟結構深層次矛盾的困擾,山西省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提出了轉型跨越發展的戰略目標和思路,制定出台並實施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山西省委書記袁純清說,「以轉型發展為主線,以趕超發展為戰略,以跨越發展為目標,在中部崛起和全國競相發展格局中再造一個新山西。」
這一戰略以推進轉型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建設為重要抓手,以安全生產為重要保障,大力推進以工業新型化、農業現代化、市域城鎮化、城鄉生態化的四化道路,主要包括:在建設國家新型能源和工業基地的基礎上,建設全國重要的現代製造業基地、中西部現代物流中心和生產性服務業大省、中部地區經濟強省和文化強省,力求再造一個新山西。山西省省長王君說,「我們要堅持把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作為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主攻方向,把科技進步和創新作為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重要支撐,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為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把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作為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重要著力點,把改革開放作為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強大動力,努力走出資源型經濟全面轉型的新路子,實現主要指標翻一番。」
煤炭是山西的傳統支柱產業。近年來,山西省大力推進煤炭資源整合和煤礦企業兼並重組工作,煤礦井數由2600座壓減到1053座,辦礦主體由2200多家減少到130多家,保留礦井全部實現機械化開采。今年1至4月,山西煤炭產量達到2.56億噸,增幅達18.3%。
山西焦煤西山煤電集團公司形成的以煤電一體化為主要特徵的大型煤炭企業循環經濟發展模式,完善了企業循環經濟產業鏈條,提高了礦區資源綜合利用水平,促進了礦區經濟、社會和環境的有機統一與協調發展。大同煤礦集團規劃和建設了塔山循環經濟園區,構建了「煤炭-電力-建材」、「煤-電-化」一體化產業鏈。「我們堅持以煤為基、多元發展、走環循經濟的路子,實現了對資源的吃干榨盡,產銷量過億噸,獲得了更大的經濟社會效益和發展空間。」同煤集團董事長吳永平說。
目前,山西正抓住國家將山西列入循環經濟試點省份和資源型經濟轉型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的歷史機遇,確定了20戶省級工業循環經濟試點企業、4個省級工業循環經濟試點園區,其中太鋼、潞安、豐喜和安泰等4家企業被列入國家循環經濟試點單位。
山西之長在於煤,山西之短在於水。為推進農業現代化進程,今年4月,山西省啟動了「大水網」工程,投資300億元建設「兩縱十橫」貫穿全省的水網體系,到2015年,全省年用水總量將由現在的63億立方米提高到86億立方米,供水區總面積可達7.66萬平方公里,受益人口將達2400萬。同時,著力抓好「一村一品、一縣一業」工程,在2010年啟動實施大同、晉中和運城3大現代農業示範區16個縣建設的基礎上,今年再實施26個縣的現代農業示範園區建設。記者在陵川縣奪火鄉琵琶村看到,「一村一品」工程讓這個嵌在半山腰間的貧困村莊走上了增收致富之路,全村124戶、464口人,在今年4月份建起了60棟黑木耳大棚和50棟香菇小棚,還有13萬根椴木栽培食用菌。文水縣大象禽業公司通過「公司+基地+農戶」的經營模式,已形成禽繁育、飼料生產、蛋品貿易等5大板塊和多條產業鏈,帶動了山西及周邊省市10萬農戶創收。
未來幾年,山西省將加快推進太原都市圈和晉北、晉南、晉東南城鎮群建設,實施「大縣城」戰略和百鎮建設工程,拓展新的發展空間,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和增長極。目前,「百鎮工程建設」已啟動,今年將對21個示範鎮進行集中扶持,為全省小城鎮建設樹立樣板,發揮其連接城鄉的紐帶作用,推進市域城鎮化。
❼ 山西省實現轉型發展的任務是什麼
山西的主要任務和根本路徑就是要努力破解資源型經濟轉型發展難題。
山西想要實現實現轉型發展,就要在新時代歷史背景和方位下,全力推進轉型綜改試驗區建設,以新發展理念和高質量發展要求為其提供科學指導,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其賦予新的內涵,以改革創新、先行先試為其注入新的動力,以全面構建良好政治生態為其營造社會環境。
全國人大代表、山西省委書記駱惠寧說:「傳統資源型經濟對市場有較大的擠出效應。」過去的山西經濟,因煤而興,也因煤而困。
相對單一的經濟結構,令人們的認識變得封閉,讓市場的開放性無從體現。因此必須要開展一場大討論。這是一場突破封閉的革命,是一場克服惰性的革命,在全社會形成勇於解決問題、提升克服困難的勇氣和決心。
(7)山西資源轉型如何進行擴展閱讀:
2017年9月12日,國務院印發《關於支持山西省進一步深化改革促進資源型經濟轉型發展的意見》。
《意見》指出,要堅持以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為中心,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推動能源供給、消費、技術、體製革命和國際合作,打造能源革命排頭兵,促進產業轉型升級,將山西省建設成為創新創業活力充分釋放、經濟發展內生動力不斷增強、新舊動能轉換成效顯著的資源型經濟轉型發展示範區。
《意見》提出,到2020年,重點領域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取得階段性成果,能源革命總體效果不斷顯現,支撐資源型經濟轉型的體制機制基本建立。
❽ 關於山西煤炭產業轉型的調查報告
近年來,我國第一產煤大省山西不斷探索「集團化、潔凈化、多元化和現代化」的新型煤炭產業之路,山西煤炭出現的一些新變化,可以發現昔日的「黑色」產業正在「綠色」轉型,科學發展已呈現許多新亮點。 煤炭開采:「粗放」走向現代化 「多、小、散、亂、差」曾經是山西煤礦的真實寫照,而粗放型發展則是對山西煤炭產業的概括,與之相隨的是產業集中度低、資源浪費嚴重等一系列問題。 2005年,山西在煤炭行業實施「三大戰役」:即打擊非法采礦、淘汰落後礦井,組建煤炭大集團。3年來,這個省累計關閉非法礦點5000餘處,另有1656座小煤礦被整合、關閉或淘汰。目前,全省合法煤礦礦井數量已由三年前的4000多個減至2806個,除了國有重點煤礦,縣營及以下礦井通過整合改造後平均單井規模已經達到了22萬噸/年,而就在兩年前這一規模僅為10萬噸/年左右。 截至目前,山西省30萬噸/年及以上煤礦已達到824座,產能佔全省總產能的72%。全省已有107座地方煤礦實現了機械化開采,在建的機械化礦井達到207座。以往靠「人工放炮、騾子下井」的小煤礦,正在被一批上規模、上檔次的新型大中型現代化礦井所替代,資源回收率也由前幾年的不足20%,提高至目前的40%以上。 山西國有重點煤礦採煤機械化程度平均達到99.15%,掘進機械化程度平均超過50%,均高於全國水平。目前,全省累計建成高產高效煤礦37座,佔到全國的五分之一,同煤塔山、平朔1、2號井,晉城寺河等千萬噸級礦井裝備已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 整合做大:晉煤發展戰略「關鍵詞」 今年10月底,位於黃河東岸的河曲縣沙坪煤礦一期240萬噸建設項目開始聯合試生產,這一現代化大礦的前身是9個地方和村辦小煤礦,由神華集團和山西省煤炭運銷集團合作將其整合。這些小煤礦開采方式落後、資源回收率不足30%,整合後的沙坪煤礦回收率將超過85%,大大節約了煤炭資源。 沙坪煤礦是山西省實施大集團戰略、整合地方小煤礦的「縮影」。 陽煤集團先後聯營兼並了晉中市的5個地方煤礦,山西焦煤集團收購兼並的煤礦項目已形成產能1220萬噸/年,同煤集團目前已與12個地方煤礦簽訂收購、參股和託管等協議。 在大集團整合改造地方小煤礦的同時,各產煤市的整合重組步伐也在加快,年產2250萬噸的太行無煙煤集團、年產1000萬噸鄉寧焦煤集團等一批產能超千萬噸級的地方煤炭集團已經形成。 按照山西省煤炭發展規劃,通過整合、淘汰,到2010年,全省煤礦個數將控制在2500個以內,形成2個上億噸、3—5個5000萬噸、年銷售額幾百億元的煤炭大集團,控制全省產能的七成以上。 老礦「新景」:循環經濟園區 從同煤集團,到焦煤集團,再到晉城煤業集團,一批以煤炭加工轉化和循環利用為中心的園區正在山西南北拔地而起。過去一些傳統意義上的單一採煤、輸煤的「礦區」,如今成了立足煤炭、多元支撐、循環發展的「園區」。 近年來,山西省確立並實施了「立足煤、延伸煤、超越煤」的煤炭產業政策和調整措施,加快循環經濟園區建設,由單一挖煤向煤、電、化、油、氣等多種產業轉變,全省煤炭產業多元化發展格局已初步形成。 全省煤炭行業「十一五」共規劃建設222個項目,其中非煤項目81項,目前已建成了一批煤電鋁、煤焦化、煤化工、煤建材等加工轉化項目。 目前,全省共有14個煤炭循環經濟園區在建,涉及167個項目。截至2007年8月,已建成56項,40個項目在建,完成投資近200億元。「十一五」期間,園區內50個項目准備開工,21個擬規劃建設。 山西煤炭洗選能力已突破3.5億噸,建成電廠34座,總裝機容量273.9萬千瓦,合成氨和尿素年產能突破600萬噸,煤矸石和粉煤灰制磚年產能突破10億塊,每年消耗矸石和粉煤灰近4000萬噸,可節約矸石佔地1000畝以上。 山西省煤炭工業局局長王守禎說:「隨著煤炭循環經濟園區內一批加工轉化項目的建成投產,傳統意義上的礦區變成了循環經濟園區,形成了煤電、煤冶、煤化工等高附加值的產業鏈,這將成為全省煤炭新的增長點。」 「黑金」的新能源思路:煤制油與煤層氣 近年來,富煤而「無油」的山西審慎論證、建設、實驗煤制油項目,探索高油價背景下的新能源替代思路。在晉東南的潞安礦業和晉城煤業集團,兩條煤制油的工業化裝置正在建設,蘊藏豐富、處處可見的「黑金」——煤炭,有望在明年「出油」。 經國家批准,山西省煤炭企業正在建設的煤變油項目有2個:潞安礦業集團16萬噸/年煤基合成油示範項目,已完成投資近4億元,將在2008年8月「出油」,隨後將建設一期300萬噸/年的工廠,最終達到520萬噸油當量規模;晉城煤業集團利用高硫、高灰的劣質煤為原料,正在建設「高硫煤潔凈化利用10萬噸/年合成油示範工程」,預計2008年底竣工投產,在此基礎上籌建300萬噸/年的煤制油項目。 令人談之色變的礦井「殺手」-瓦斯(煤層氣),經過有效開發利用,正在成為一種潔凈、高效能源。目前,煤層氣開發利用規模最大的晉城煤業集團,累計建成700多口地面煤層氣抽采井,形成了2億立方米/年以上的產氣規模。晉城市2000多輛計程車和公交車已改裝成為可燃用壓縮煤層氣的雙燃料汽車,當前氣價比汽油便宜了一半以上,深受汽車用戶歡迎。清潔高效的煤層氣在為當地礦區和城區5、6萬用戶提供燃氣的同時,還成為工廠燃料的替代品。 由香港中華煤氣與晉城煤業集團合作的煤層氣液化項目正在建設,經液化後的煤層氣經公路運輸至江浙等地區,將成為天然氣的補充。到2008年,項目將形成日液化125萬立方米煤層氣的產能,成為全國最大的煤層氣液化基地。 根據規劃,到「十一五」末,山西煤層氣(瓦斯)開采規模達到50億立方米,包括地面抽采35億立方米、井下抽采15億立方米。煤層氣(瓦斯)將以發電為主,並向化工、民用、車用等多方拓展,使之成為全省能源供應的有力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