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含山地理環境 怎麼樣
含山縣地處長江中下游北岸,安徽省中東部。自唐武德六年(公元623年)置縣以來,已有1380 多年歷史,是春秋吳楚故地,素有吳頭楚尾之稱。含山交通便捷,區位優勢明顯,處於南京、合肥、蕪湖和馬鞍山等省內外大中城市輻射圈內,水陸交通十分便捷。
含山縣地處北中低緯度地區,屬北亞熱帶溫潤性季風氣候。特徵為季風明顯,四季分明,冬寒夏熱,春秋溫和,春溫多變,秋高氣爽;雨量適中,但夏多冬少,分配不均,夏雨集中,梅雨顯著;日照多,無霜期長,光熱水等氣候資源頗為豐富。
一、地貌 1、丘陵山地縣境地形大體是西北高東南低。東南部為長江下游平原的一部分。中部和西北丘陵起伏,山丘錯雜,山勢大部分坡緩谷寬;山脈走向以南西北東向為主,山頂海拔高程一般在300米左右,最高峰是蒼山主峰,海拔高程481米。主要山峰自北向南有:青龍山、大茅蘆尖、馬山、方山、黑山、蒼山、大犁頭尖、六宕山、太湖山、林頭山等。縣低山高丘面積381.7平方公里,低丘山地371.3平方公里,分別占縣總面積的36.96%和35.95%。
2、平原、圩區
縣境平原圩區屬長江下游平原的一部分,為沖積平原。圩區主要分布在長江支流裕溪河水系和滁河水系兩岸。牛屯河、得勝河兩岸也有小片沖積平原。平原地層主要由淤泥質亞粘土和泥炭層組成。圩區總面積279.8平方公里,佔全縣總面積的27.09%。圩區內溝渠密布,土地肥沃,是縣內的主要產糧區。
二、水文1、地表水縣年平均降水總量10.69億立方米,年徑流量246.8毫米,年徑流總量2.55億立方米。人均佔有632.4立方米,畝均佔有601立方米。
2、地下水縣境有泉水多處。主要有:昭關的馬跑泉、太湖山的飛錫泉、東關的卓刀泉、白石洞泉、褒山的女兒泉、白龜泉、謝集鄉的陳村湯泉、六宕山的三石板泉、清溪鎮的西王湯泉、張公鄉的泉水井等。少數地方將地下水充作部分生活用水和工業用水。褒山華陽、巨興姚壟、半湖湯山、東關毛灘、張公泉水井等地枯水年曾利用地下水灌溉。
三、動植物 縣境動植物資源豐富,農作物品種較多,樹種300多種,魚50多種,葯材518種,其中經濟價值大的品種有:含山百日紅鴨、太湖山鹿茸、巨興紅打瓜籽、姚廟玫瑰花、三汊河螃蟹、義城圩菱角、都勝圩荸薺等,均名聞遐邇。
㈡ 安徽馬鞍山市的地理環境如何
在中國古代有兩種商人最為著名,一種是浙江人,經常被叫做溫商;而另一個就是安徽人,自古被稱作徽商,但是隨著全國經濟的覺醒,這兩個省的經濟發展逐漸出現了差距,浙江以突破5億元的優勢位居全國第四,而安徽卻排在十名之外。但是安徽也不甘落下,隨著經濟轉型時期的到來,它的經濟也有了極大的突破,其中省內表現最明顯的城市就是馬鞍山市了,作為一座坐擁千年歷史的城市,馬鞍山市的經濟發展在近幾年也是得到了巨大的提升,人均GDP即將破10萬元,比肩蕪湖,位居全省第三,成為安徽省內最具黑馬相的城市。今天小編就和大家一起來看看在安徽這座最具發展潛力的城市——馬鞍山市!
馬鞍山憑借出色的工業體系以及發達的第三產業使得經濟能夠得到快速的發展,雖然現在還僅是個三線城市,但是相信用不了多久馬鞍山這座城市就會躋身於二線城市的行列了,你認為呢?
㈢ 安徽馬鞍山市的條件怎麼樣
看你說什麼方面了,生活條件還是不錯的,就業條件就不太理想了
㈣ 馬鞍山的地理環境
馬鞍山市屬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四季分明,年平均氣溫15.7°C。市區年平均降水量1060 毫米,形成大氣降水總量約2.9億立方米。
㈤ 馬鞍山到底是幾線城市
三線城市。
馬鞍山,簡稱「馬」,安徽省轄地級市,長江三角洲中心區27城之一 ,是皖江經濟帶的核心城市之一以及新興移民城市、皖南國際旅遊文化示範區重要節點城市、全國雙擁模範城市、全國文明城市、國家森林城市、國家衛生城市,也是「第四屆全球外包大會」和「中國軟體和服務外包大會」的主辦城市。
氣候
馬鞍山市降水量與常年相近略偏少、氣溫正常,日照偏少。降水時空分布不均,市區年降水量1060.7毫米,比常年偏少5%左右。年降水日數129天,較常年偏多7天(市區),日降水量≥50毫米的暴雨日數為3天(市區),與常年相近。
年內日最大降水量為107毫米(市區),出現於7月13日。全年日照時數1838.3小時(市區),比常年略偏少。年平均風速為每秒3.3米。年蒸發量為1502.8毫米。
市區年平均氣溫為16.1℃,較常年偏低0.2℃;年內四季溫度變幅不一,夏季氣溫較常年同期偏高,其他季節氣溫較常年同期偏低。年極端最高氣溫38.1℃,出現於7月29日(市區);年極端最低氣溫-5.9℃,出現於1月23日(市區)。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馬鞍山
㈥ 馬鞍山這個城市怎麼樣,那裡環境以及社會風氣怎麼樣!
馬鞍山是個不錯的城市。馬鞍山市位於長江下游南岸、安徽省東部,東臨石臼湖與江蘇溧水縣和高淳縣交界;西瀕長江與和縣相望;南與蕪湖市郊、蕪湖縣、宣城縣接壤。至蕪湖市區30公里;北與江蘇省南京市江寧區毗連,具有臨江近海,緊靠經濟發達的長江三角洲的優越地理位置。馬鞍山市最北點在慈湖河入江口,最南點在黃池鎮水陽江中心航道線上,最西點為江心洲與和縣之間長江主航道中心線,最東點處於石臼湖中心線。
馬鞍山是中國國家級園林城市和安徽省五大重點旅遊城市之一,是1956年隨著「馬鋼」的興建而發展起來的新興工業城市。市區雨山湖周圍九山環繞,形成了「九峰環一湖,翠螺出大江」的秀麗景色,呈現出城中有園、園中有城,四季花香,丹青錦綉的美麗景觀。
馬鞍山歷史悠久,相傳楚漢戰爭時,楚霸王項羽在垓下全軍覆沒,敗退至和縣烏江,自覺無顏見江東父老,便請漁人將心愛的坐騎烏騅馬渡至對岸後,自刎而亡。烏騅馬思念主人,長嘶不已,翻滾自戕,馬鞍落地化為一山,馬鞍山因此而得名。
成帝咸和四年(329年),淮河之濱的當塗縣(今安徽懷遠縣境內)流民南徒,遂於今南陵一帶僑置當塗縣,江南始有當塗縣名,但非實體縣。永和元年(345年),江北豫州(今河南東南部,湖北東部)僑置牛渚(今採石)。南朝梁天監元年(502年),分丹陽縣置南丹陽郡,郡治採石。隋開皇九年(589年),將僑置於皖南一帶的當塗縣徒治姑孰城(今當塗城關鎮),此是姑孰為當塗縣城之始,迄今相沿不變。北宋太平興國二年(977年)設太平州,治姑孰城,轄當塗、蕪湖、繁昌三縣。元改太平州為太平路。元至正十五年(1355年),朱元璋率起義軍攻佔當塗,改太平路為太平府,轄縣照舊。明清府治隸屬不變。民國裁府留縣,當塗縣直屬安徽省。民國3年(1914年)設蕪湖道,當塗屬蕪湖道。民國17年(1928年)廢道,仍直隸安徽省。1949年4月當塗解放。1954年2月設馬鞍山鎮,隸屬當塗縣。1955年8月設馬鞍山礦區政府(縣級),隸屬蕪湖專區。1956年10月12日,國務院批准設立馬鞍山市,為省轄市。當塗縣先後隸屬蕪湖專區(地區)、宣城地區。1983年7月,當塗縣(除大橋公社外)劃歸馬鞍山市。
馬鞍山旅遊資源豐富,翠螺山麓的採石磯,為「長江三大名磯」之首;太白樓與黃鶴樓、岳陽樓、藤王閣齊名,並稱長江「三樓一閣」;「詩仙」李白長眠在當塗青山腳下,成為歷代文人墨客仰慕之地。
馬鞍山是20世紀50年代後期崛起的新興鋼鐵工業城市,現轄三區一縣。馬鞍山不僅城市生態環境優美,而且地理位置獨特,形成了"九山環一湖,翠螺出大江"獨特的城中有園,園中有城的城市風光。其城市建設和環境保護先後受到國家有關部委的多次表彰,先後榮獲「國家衛生城市」、「國家園林城市」、「中國優秀旅遊城市」、「中國人居環境範例獎」、「聯合國迪拜國際改善居住環境良好範例獎」等榮譽稱號,馬鞍山市已成為揚子江畔一顆璀璨的明珠
㈦ 安徽馬鞍山市生活水平,富裕程度在全國排在什麼水平
馬鞍山,安徽的一個小城市,建市時間短,原來很長一段時間,幾乎全部靠鋼鐵。
也許您不知道,在二十年前,外地人到馬鞍山幾乎找不到旅館,更加找不到飯店。因為幾乎沒有商業和貿易,流動人口幾乎沒有。
所以,就算後來 社會 發展,各種正常的商業和 旅遊 業也有一定進步,但是,文化底蘊,基礎設施,特別是具有傳承的餐飲, 娛樂 ,幾乎沒有。所以,也就是一個很粗糙的地方。
由於原來市區和當塗,早已經工業化了,農產品,幾乎全部靠外地運過來,所以,物價高,居民的生活負擔普遍較重。
由於工業化,目前招工比較困難。但是,工資並不是很高。如果外地人,肯定願意選擇大城市,不願意在馬鞍山這樣的地方煎熬的。
馬鞍山比較有特色的,就是「洗浴文化」,比較有名的洗浴中心有好幾家。消費雖然高,但是,店裡客人卻經常爆滿。也是地方特色。
現在,有一些政策,在逐漸實施,比如採石公園對市民開放,長江大橋本市車輛適當優惠。但是,政策上,還是過於拘謹,缺少魄力。如果是江蘇浙江,肯定本市車輛過橋不收費的,這樣,和縣,含山,才會大量人口進入市區,才有利於做大做強,發展更好。
馬鞍山,現在需要做的事情,就是把當塗,和縣,含山的地方文化,地方特色產品,建成規模化,成為馬鞍山地域文化品牌。大橋收費完全免費,讓和縣含山農產品進入市區,真正改善市區群眾生活,把菜價降下來,讓市民吃到新鮮食品。
公交系統,也需要重新規劃,讓交通更加便利。
說實在的,馬鞍山衛生環境還是很好的,比任何一個城市都干凈,這是值得驕傲的。
馬鞍山市,是安徽第一個人均GDP過1萬美元的城市,是中部地區第一個全國文明城市,由於跨江發展 合並了江北的兩個農業縣,人均GDP和人均收入都有所下降,去年人均收入高於本省的合肥蕪湖 在南通後面排在全國22名,人均GDP低於本省的合肥蕪湖,宜居排名安徽第一, 當塗農民已經連續16年全省第一,去年達到了24050 高於南通下屬所有縣,低於浙北蘇南。蕪湖占著自己是皖南樞紐,各種資源優先,鐵路公路橋梁他優先,於是天天在網上說要吞並馬鞍山。做為馬鞍山人我只想說,你們的GDP很大一部分也就是靠政策比馬鞍山好而已,收入還不如我們,憑什麼吞並馬鞍山。 醒醒吧!
我是馬鞍山的,土生土長,看到小馬列入三線城市,個人總結一下;小馬人好吃成性,嗜酒如命,稍微混的好點的天天有酒喝,小馬人屬於享樂型旳。物價很高,尤其是菜價超過一線城市二線城市,房價新蓋商品房基本在1萬左右,目前最高1.5萬,城市面貌其實不如江蘇的一些鄉鎮,最繁華的幾個地段竟然沒有地下通道,就連天橋都沒有,馬路幾十年都沒有擴寬過,去過蕪湖黃山市合肥,比馬鞍山漂亮多了,小馬這幾年雖然有進步,但步伐遠遠落後,尤其和蕪湖比,小馬生活水平達到了全國平均水平,算了不寫了,要被噴了
在我看來馬鞍山市是中等發達城市,相對於安徽省內兄弟城市而言屬於比較富裕的城市,生活水平相對而言較高,在全國屬於重點城市。
馬鞍山也是一座逆襲成功的地方,建國以來為馬鞍山鎮,不久後升格為馬鞍山礦區、省轄馬鞍山市、馬鞍山地級市。
2018年4月公布的《中國地級市全面小康指數》排名第57位。
由此可見本市人民生活水平在全國的水準如何,這項排名是權威機構發布,有效見證當地人民群眾衣食住行等方面的優越感。
馬鞍山還獲得中國 科技 興市試點城市、國家首批信息消費示範城市等殊榮。
作為全國十大鋼鐵城市、長江流域十大港口之一,馬鞍山經濟發達,全民素質高雅,為全國文明城市。
馬鞍山的生活水平要看怎麼比較吧,和三線城市比肯定屬於一流的,畢竟2018年市區人均可支配收入全國排名第十二位,2019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全國排名37位,都很靠前,人均GDP過九萬元,超過全國平均一萬多,而總共只有八十多個市超過全國人均GDP,說明馬鞍山還是很富裕的,有錢了生活水平自然就高了,和二線城市比應該比大部分二線城市過的舒坦吧,剛性成本低的多,當然和一線城市比是沒的比的,一個准三線城市,個人覺得市區能達到二線城市的生活標准吧,當然指的是大部分人,不是全部
我是馬鞍山人,但是常年在福建生活。我就說說我的感受吧!馬鞍山就是個三線小城市,但是大部分市民的眼界還是很開闊的,可能因為是移民城市的緣故,上海和東北的知青很多!馬鞍山的城市衛生,市政服務總體來說,還是很好的!收入只能算一般,消費偏高!我不喜歡馬鞍山的氣候,冬天冷夏天熱!所以我常年在福建生活,但是如果拋開氣候問題,我覺得馬鞍山比福建的三線城市 時尚 太多了!當然,小馬有的人也有些缺點是我比較反感的,就是太喜歡吹,有時在一些公共場合聽一些人滿嘴跑火車,真鬧心!浴池文化還真是馬鞍山的特色之一,相對環境和服務來說,價格算很優惠的!
我是馬鞍山市人,我愛馬鞍山市,城雖不大,但區域非常好,有山有水緊連六朝古都南京,中國名氣最大的詩仙李白的終老之地,萬里長江穿城而過,李白的天門中斷楚江開,碧水東流至此回。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說的就是我們馬鞍山市,城市環境優美,市民有很好的文明自律性,生命在這里十分安逸,馬鞍山市的生活水平在安徽如果說他是第二,沒有那個城市敢說第一。很多南京人節假日都會來這里享受一下生活的樂趣。所以別管它城市小,人生活的舒服遐逸就好,市民的收入也名列安徽前茅,它的包容性很高,城市治安非常穩定,交通十分便利,今日的馬鞍山市笑迎八方客。
馬鞍山,不大的城市,房價中,物價高,消費高,環境好,綠化率高,生活節奏慢,本地人總是享受並不富裕的日子,吃飯喝酒打牌跳舞是日常,有發展的有進取的多是外來,本地想好的都外漂,城市發展不快,適合養老,適合生活,就目前發展和蕪湖不能攀比。
俺在馬鞍山,這個城市總體還是不錯的,主要有以下幾個特點!
1.全國文明城市,全國衛生城市。
2.新開盤的房價大概1萬左右!比南京便宜多了,小馬離南京45公里左右!
3.交通也便利!還是離南京近!
4.同屬合肥城市圈和南京城市圈,經濟發展前景好!
座位險一個人外地人在馬鞍山生活了好幾年,目前孩子也在這邊上學,個人覺得馬鞍山的城市商圈並不發達,像金鷹和萬達,八佰伴這樣的商場對於一些普通老百姓來說有點高消費,所以商場裡面的顧客也是少得力可憐,除了這幾個地方,再想找逛街的地方確很難,解放路也接近被淘汰了。市區道路很窄,很多條主幹道都是2車道,市區的小區也很多是老小區。在馬鞍山女性找一份工資在3000元以上朝九晚五的工作就挺好的了。但是城東和城南新開發的小區房價都在15000元左右,有可能高端小區會突破2萬。工資和房價相差太大,普通老百姓打工已經買不起房子了。
㈧ 去馬鞍山你覺得怎麼樣

濮塘風景區:位於馬鞍山市東郊,面積約20平方公里,竹海、古樹、清泉、鍾鼓被稱為濮塘「四絕」,新近發現的怪坡更為罕見,被列為安徽省省級風景名勝區。怪坡位於花山區馬濮路旅遊大道濮塘林場路段,全長約200米,寬約16米,坡度為1.85度,具有明顯的上下坡。
褒禪山歷史悠久,景緻宜人,4億5千萬年前,褒禪山所在原為一片0,隨著地殼運動,大海抬升為陸地,陸地又沉陷為大海。如此循環反復,終於在最後一次燕山造山運動中升出海面。褒禪山,古稱華山,位於含山縣城東北7.5公里。其東有靈芝山,山上樹木參天,古以盛產靈芝得名;中有起雲峰,高聳入雲,「天欲雨,山則雲遮霧障」,西有碗兒嶺,相傳一羅漢出生於此,飲食後投碗於嶺上,至今仍見坐卧痕跡。登褒禪山極目遠眺,四周青峰環繞,山野之趣,賞玩之樂,探幽之險,登臨之興,令人流連忘返。褒禪山,舊稱華山,位於含山縣城東北7.5公進而處。因唐貞觀年間(627至649年)慧褒禪師結廬山下,卒葬於此而得名。山色翠靄,四面如圍。中有起雲峰,欲雨則雲先起,春夏往往風之。有龍洞、羅漢洞,洞穴曲折,洞壁怪石錯落,鍾乳石倒垂其間。有襲女泉、白龜泉,泉水清冽,終年不竭。山上多井,有民諺雲:黃山三百六十頂,褒山三百六十井。
㈨ 馬鞍山城市怎麼樣
適宜居住,市區年平均氣溫為16.1℃,較常年偏低0.2℃;年內四季溫度變幅不一,夏季氣溫較常年同期偏高,其他季節氣溫較常年同期偏低。年極端最高氣溫38.1℃,出現於7月29日(市區);年極端最低氣溫-5.9℃,出現於1月23日(市區)。
先後獲得全國文明城市、國家公共文化服務標准化建設試點城市、全國科技興市試點城市、皖南國際旅遊文化示範區、首批國家信息消費示範城市、中國詩歌之城、全國文明城市等殊榮。 。
(9)馬鞍山市資源環境怎麼樣擴展閱讀
2018年4月2日,入選創新型城市建設名單。 2018年重新確認國家衛生城市(區)。2019年,被授予「國家森林城市」稱號;入選2019中國地級市全面小康指數前100名。
2019年,馬鞍山市下轄3個區、3個縣,常住人口236.1萬人,實現地區生產總值(GDP)2111.0億元,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94.1億元,第二產業增加值1033.3億元,第三產業增加值983.6億元,三次產業增加值比重為4.5:48.9:46.6,按年均常住人口計算,人均生產總值達90851元。
㈩ 知道的幫一下:馬鞍山市自然概況
自然地理
山川氣候 馬鞍山總體地勢東高西低,東部丘陵區地表起伏,西部較為平坦,以沖積平原和湖積平原為主。地形大體分為三部分:東部丘陵區分布著海拔100~200米左右的丘陵,面積約佔全市面積的一半;西部沿江一帶分布著一列東北——西南走向的低丘,在低丘與江岸之間是狹長的階地、河漫灘和沙洲;中部是較為平坦寬闊的沖積平原和湖積平原,平原上河渠縱橫,湖塘密布,具有典型的江南水鄉特色。
境內山脈無明顯脈狀,多屬低山、丘陵和台地。東部以老牛山、天馬山、神堂山為主,逶迤相連,峰谷相間,一直向東延伸到江蘇境內;東南部有橫山、青山、十里長山,林木蔥郁、層巒迭翠,分布著一系列高丘、低丘和殘丘;西部沿江地區自北向南依次有慈姥山、馬鞍山、白璧山、西山、望夫山、寶積山、翠螺山沿江而立,與城區中心的雨山、佳山和雨山湖,形成「九山環一湖,翠螺出大江」的秀麗自然景觀。
河流水系
轄區主要河流,除長江自南向北、偏西流經馬鞍山過境段外,主要有慈湖河、採石河、姑溪河、青山河、運糧河、襄城河、黃池河、乙字河等10餘條,均屬長江水系。長江馬鞍山段,上起東西梁山,下至慈湖和尚港,長約36公里,江面最寬處8.3公里,最窄處880米。
氣象
馬鞍山地處亞熱帶北部,屬北亞熱帶季風氣候。具有溫和濕潤、雨量充足、四季分明、季風明顯、無霜期長等氣候特點。
年平均氣溫為15.8℃,
平均最高氣溫為16.8℃,
平均最低氣溫為15℃,
歷年日極端最低氣溫為-13.7℃,
平均極端氣溫為-7.7℃;
極端最高氣溫為41.1℃,
平均極端最高氣溫為37.2℃。
年平均日照時數約2109.9小時,
最多年達2378.6小時,
最少年為1800.2小時;
夏季日照時數長達14小時,
冬季日照時數為10小時,
日照百分率為48%。
年平均無霜期為234天,
最長期為270天,
最短期為200天,
初霜最早在10月下旬,
終霜最早在2月下旬。
年平均降水量為1060毫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