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經濟學里的兩個市場 兩種資源指的是什麼
經濟學中常說的充分利用兩種資源,開拓兩個市場是指國內國際兩個市場,國內資源和國外資源兩種資源,這個資源主要是指資本、技術等。
世界經濟互相滲透,高度融合,「十三五」期間必須站在世界看中國,跳出國內謀發展,充分利用好國內國外兩種資源、兩個市場。
指出:「我國已經進入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關鍵階段。中國與世界的關系在發生深刻變化,我國同國際社會的互聯互動也已變得空前緊密,我國對世界的依靠、對國際事務的參與在不斷加深,世界對我國的依靠、對我國的影響也在不斷加深。
觀察和規劃改革發展,必須統籌考慮和綜合運用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國際國內兩種資源、國際國內兩類規則。」五中全會指出:「培育發展新動力,優化勞動力、資本、土地、技術、管理等要素配置,激發創新創業活力,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釋放新需求,創造新供給,推動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蓬勃發展。」
2013年12月23日至24日,在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上強調:「善於用好兩個市場、兩種資源,適當增加進口和加快農業走出去步伐。高度重視節約糧食,讓節約糧食在全社會蔚然成風。」
㈡ 國內國外兩個市場,兩種資源 指的是什麼意思
經濟學中常說的充分利用兩種資源,開拓兩個市場是指國內國際兩個市場,國內資源和國外資源兩種資源,這個資源主要是指資本、技術等。
國內市場(domestic
market)有兩層含義:
①國外市場的對稱,即指一國疆域之內的市場。
②國內統一市場,專指在商品經濟廣泛發展的基礎上所形成的把國內各地區的經濟融合為一體的市場。
國際市場是商品交換在空間范圍上擴展的產物,它表明商品交換關系突破了一國的界限。國際市場又是不同的文明、文化在時間、空間上交織而成的多維概念。從時間上看,國際市場是一個歷史的概念,有其萌芽、形成和發展的過程;從空間上看,國際市場是一個地理的概念,它總是相對於某一個具體范圍內的市場而言,即探討商品交換、勞務交換和資源配置在一定范圍內的特徵。
「資源」是指一國或一定地區內擁有的物力、財力、人力等各種物質要素的總稱。分為自然資源和社會資源兩大類。前者如陽光、空氣、水、土地、森林、草原、動物、礦藏等;後者包括人力資源、信息資源以及經過勞動創造的各種物質財富。
㈢ 在發展對外經濟關系,要更好地利用國內國外兩個市場,兩個資源,指的是什麼
兩個市場是指國內市場和國外市場,兩種資源是國內資源和國外資源
㈣ 關於那些國外BT資源
這兩大軟體都是目前P2P市場的主力軍,還是蘿卜青菜各有所好。
這里有篇文章比較詳細的對比了這兩款軟體的優缺點,你可以參考參考。
=============================================================
首先,我先為那些不知道什麼是BT的人介紹一下BT吧。
ED大家都知道,是一種多來源的P2P軟體,所謂多來源,就是指你可以同時從很多個人那裡下載同一個文件,也可以同時有很多個人從你這里下載同一個文件。就這一點上來說,BT也是多來源的P2P軟體。當你用BT下載一個文件時,你是同時從很多人那裡下載,而同時你也上傳這個文件中你已經有的那些部分給其他人。BT和ED的原理都是一樣的。至於BT的具體使用,本站已經有相關文章介紹了,我就不多說了,大家可以自己去看看。
然後,相對於ED,BT有些什麼優點呢?
第一,安裝和使用比ED簡單
這點凡是兩者都用過的人應該清楚。
第二,速度非常快。
BT是一種強制共享的P2P軟體,所謂強制共享就是BT強制每個下載者都要上傳他本身已經擁有的那部分文件給其他人,而且這種強制是和下載速度聯系起來的。簡單的說就是你上傳越快,下載就越快,這是強制性的東西。ED在這方面就做得不足了,即使你把上傳速度限製得很慢,你也可以快速下載東西。而且在ED下載東西主要是靠排隊的方式,排在你前面的人,即使他從源那裡下載的速度沒有你快,你還是得等他完結才輪得到你。BT就沒有排隊這種說法,它會自動為你找到一個速度最快的源,從他那裡進行下載。另外ED還有所謂高低ID的分別,以及積分等制度,所以從整體上來看,基於本身設計理念的原因,BT的下載速度要比ED快多了。這也是BT最大的優點。
第三,共享相對集中。
ED伺服器上有上千個文件,數量確實非常多。但是源比較集中的(超過20個以上源的),可能還不到百分之一吧!換句話說,雖然文件比較多,但是源就比較分散了----這其中還有很多源只是下載了其中一部分,沒有完整的整個文件。而BT的共享機制是一種集中發布的體制,發布的文件是比較少,但是因為這樣而使得源比較集中,從而數據流量就比較大了-----也就是說下載速度快了。想想吧,有100個文件在共享,有100個人在下載;和有10個文件在共享,100個人在下載。比較起來,誰的下載速度有可能會比較快?????
第四,不容易發生死檔。
BT上完整文件的共享者叫做SEED,一個文件,即使只有一個SEED,也是肯定可以下載完整的,不必擔心象ED那樣,下載到百分之幾就因為線上沒有人有完整文件而死在那裡了。而且使用BT的人都是潛在的SEED,只要BT下載完全後沒有關掉下載窗口,你就成為了SEED,為別人進行上傳。所以使用BT經常可以看到,某個時候只有一個SEED,但是再過幾分鍾一看,SEED就有十幾個了。
關於這一點,我提供一個ED連接,那些認為ED上死檔很少的人可以看看,你們能否下載ed2k:// file [dmhy][ex-d_the_movie][dvdrip][xvid][jpn_big5].avi 242573312 /
這個文件我已經下載了一個星期了,才下載了十幾MB,而ED顯示源共有4個........
第五,文件發布速度快。
我只告訴大家兩個事實,一個是目前國外最新的影視,動畫等,幾乎都是首先使用BT的形式進行發布,然後才放到ED上的。另外一個就是微軟的新出的WINDOWS SERVER 2003的免激活RTM版,也是先在BT上發現的。也就是說,BT是目前發布共享文件速度最快的方式。
說了BT的這么多的優點,現在該說說它的缺點了。總的來說,BT的缺點主要有四個:
第一,搜索功能薄弱。
和ED,EM比較起來,BT根本就是沒有任何搜索功能,你要找什麼東西,只能到BT的發布頁面上去找。
但是換個角度,其實這也可以說是BT方便的地方吧!
平常我們要找什麼網站或者資料,都會到GOOGLE或者網路之類的搜索引擎上找吧!BT的發布頁面其實就是把所發布的BT共享文件集中進行歸類下載的地方,可以看成是一種BT的搜索引擎了。而且一些做得不錯的發布頁面上,軟體,動畫,漫畫,電視劇,電影,音樂,軟體都是歸類得整整齊齊的,找起來非常的方便。
第二,強制上傳的結果導致上傳通道佔用過大,間接導致下載速度變慢。這個可以說是一把雙刃劍了。
本來強制上傳的目的是為了讓全體下載者能夠有一個飛快的下載速度,但是對於ADSL類寬頻來說,因為上傳通道嚴重佔用,結果導致了下載速度變慢也是常見的情況。這是由TCP協議的數據傳輸特性和ADSL的不對稱特性導致的,不是BT本身的問題----換句話說在其他軟體裡面也是會有這種情況發生的,只是其他軟體有些是可以限制上傳速度的,所以問題就不是很突出而已。而且對於樓層或者小區寬頻之類的區域網寬頻來說,這種情況幾乎是不可能發生的,這是--ADSL不對稱特性和TCP協議數據傳輸特性共同作用的結果。
但是,BT軟體本身沒有限制上傳的功能,不等於其他軟體就沒有。BT有一個叫做bittorrent-EXPERIMENTA的修改版,是可以讓你根據情況自由調節自己的上傳速度的,和ED,EM一樣。所以這樣一來,就沒有所謂上傳通道佔用太多的問題了。
第三,內存和CPU資源佔用太多。這個確實是BT的缺點。
因為BT是優先把內存來作為數據交換的緩存的,這樣的目的一是減少硬碟的負擔,二是數據放在內存中總是比放在硬碟上速度快的----特別是對於BT這樣上傳和下載速度都飛快的軟體來說,這樣做是必要的。
只是這樣一來,CPU就不得不把優先權放在與內存有關的進程上,所以看起來就顯得CPU佔用過多了。
要解決這個問題很簡單,如果你是使用NT,2000,XP之類的操作系統,就可以在任務管理器裡面把BT的進程優先順序調低,這樣就可以一邊開著BT一邊玩游戲或者搞其他東西了。我在毒龍850和256M內存下,可以一邊玩魔獸一邊開兩個BT窗口進行下載,沒有什麼不流暢的感覺。
如果是使用98或者ME之類的系統,那就沒有辦法了。不過在這樣的系統下,你用ED,EM恐怕也不爽吧??ED對內存的消耗和BT其實是半斤八兩的。
第四,時效性。
使用BT共享發布一個文件,在開始幾天速度是非常快的,因為有很多人在下載,SEED也非常多。但是過幾天後,下載的人少了,速度也就慢下來了,到了最後連SEED也沒有了,最壞的情況---不能完成下載可能就要成為你的惡夢了。在這一點上,ED也是有同樣的問題的-----冷門的東西速度非常慢,而且死檔特別多。
但是在BT上,就幾乎沒有死檔這回事了。因為BT的發布頁面上,一般都會有發布日期,SEED,下載人數等情況給你看的。所謂的SEED,就是指那些最初提供整個完整的文件進行共享的人,還有那些已經完成下載整個文件,但是還在繼續為別人提供上傳的人。只要還有哪怕是一個SEED,你都可以順利的完全下載完一個文件,而不用怕象ED那樣等了幾個星期都沒有一個源出現,最後成了死檔。
如果沒有SEED了,你也不用怕----你可以在發布頁面上請求那些已經完成下載的人進行RESEED,也就是再次提供上傳,讓你可以完成下載。一般都會有好心人出來RESEED的,所以ED的死檔惡夢,是很少會出現的BT上。
但是BT的時效性確實是個問題,所以BT發布頁面才有發布時間讓你知道。一般來說,一個文件發布期過去5天了,除非它還有至少一個SEED在繼續為大家服務,否則你最好還是不要下載了,碰到沒有SEED的死檔你還在下載就是你的不對了,不要怪BT。
而在這一點上,ED是做得非常不夠的---你不知道你正在下載的文件是不是死檔,什麼時候可以下載完全。碰上一個明明顯示還有十幾個源,但是就是沒有一個源是有完整文件的,你就自認倒霉吧!不知道等到什麼時候才會等到有完整文件的源出現哩,而且有更多的可能性是你碰到死檔了,而且你連請求別人幫你完檔的機會都沒有了,節哀順變吧你!!!!
林林總總打了這么多字,大家都看累了吧。其實只要是認真使用過ED和BT的人,還有認真看完我的帖子的人,應該都會發現一個非常簡單的事實吧
BT和ED,不是一種相互競爭,彼此取代的關系,而是一種相輔相成,優勢互補的關系!
BT共享文件的下載速度可以彌補ED速度上的不足,ED共享上的方便和持續性可以彌補BT文件共享上的不方便和時效性不夠長久的不足。
這兩者最理想也是最正確的關系是
首先,BT進行新文件的首次發布共享----在這種時候,ED的速度是遠遠比不上BT的。
然後,當下載者形成規模後轉為ED共享-----到了這種時候,BT的時效性問題開始突出,而ED因為成了規模,所以速度上的不足已經得到解決了。
這就是這兩種軟體的理想關系,優勢互補!
最後我再說幾句,我用ED已經半年了,用BT才三個月。而且我在ED上下載的動畫比起BT來多多了-我才用BT下載了一部動畫。沒辦法,目前國內BT發布動畫只有上次漫迷的GUNDAM SEED而已(最近幾次的不算....),雖然國外BT發布的新動畫非常多,而且快。但是.......英文字幕實在是有看沒有懂.................
但是我用BT下載了非常多的軟體和影視,這點上ED就沒得比了。
本來使用何種工具是個人愛好,我也沒有必要在這里為BT說什麼好話。
軟體的使用成癮習慣是一種普遍存在的現象,接受不接受新事物是個人的自由。但是在你盲目排斥一種新事物時,自己先想想,這樣做是否會讓自己失去一種進步的機會????別人介紹一種新事物給你,是他自願自發的,難道因為這樣他就可以得到什麼好處嗎????
很多P2P軟體之間是一種競爭的關系,你的用戶多了,我這邊的用戶就少了,根本就是你死我活的問題。但是,
BT是為了彌補ED的缺點而出現的,而不是為了取代ED。否則,BT一加上搜索功能,然後再改變文件共享發布的機制(也就是說搞個完全和EM一樣的界面和功能再加上BT本身速度快的優點)。這樣一來,憑借BT的速度,ED還有多大的發展空間呢?
所以,喜歡BT的,不要拒絕ED;使用ED的,也不要排斥BT。共享的精神是開放,而不是關在一個小圈子裡面自己獨享的。
參考文獻:BT(BitTorrent)和Edonkey的優缺點與相互關系
㈤ 中國的外交資源有哪些
什麼是外交資源?駐外機構,包括國內從事過外交工作的在職的、退休的人員,也包括中國在海外的學者、研究海外的學者,留學生等,都是外交資源。
外交資源就是一些掌握外國的關系、知識、法律、辦事之道的人。這些人不僅可以是中國人也可以是外國人,不僅可以是中國的外交家也可以是外國的外交官,也可能是華僑華人等。他們這些資源如好好加以利用會事半功倍。具體來說在下面這些方面可以利用外交資源:第一,在明確「走出去」大的意圖是否可行時;第二,如果該意圖可行,需要找哪些關鍵人物;第三,實施的過程中困難需解決時。
㈥ 本講提到的我國可利用的外國資源是什麼資源
應該是高效安全利用礦產資源和綠色資源。看下面幾個方面:
設立資源儲備中心。有目的的在資源集中的省市設立資源儲備中心,並依託這個中心,對資源需求較大的省市地區設立物流交通和網路圈,依託信息化和物聯網,將資源的利用和儲備高效對接,使其降低成本和降低損耗損失。
優勝略汰,積極淘汰落後產能,重組產業圈,並設立礦產等資源開發生產使用及儲備產業標准,設立產業的規范化經營體系,對不達標的積極取締。
想辦法走出去,引導本國企業到國際上去投資,將國外的優質資源和能源引進來,為我所用。設法收購或與優質的外國資源能源企業合作,建立資源的國際化循環可利用化。
積極拓展資源能源及利用裝備的研發,創造性的提高資源利用率和使用效果。
留住綠色生態圈,建立綠色的旅遊城鄉一體化經濟圈。
設立綠色產業基地,將太陽能光能風能等綠色能源與路燈、生產生活掛鉤。設立低碳的產業圈,降低傳統產業能源對大氣的污染,並形成產業的無公害和能源的可持續利用,最大化的高效利用。
㈦ 我國可利用的國外主要資源狀況分析
我國與世界主要資源國尤其是周邊國家,呈現較強的資源互補性。可以認為,目前我國可利用的國外資源是較為豐富的。但是,這些資源能否形成產能,能否進入市場,能否為我國所用,則主要取決於我國全球礦產資源戰略的實施情況。以下我們分別從區域和礦種兩個角度對我國可利用的國外主要資源狀況進行簡單的分析。
4.2.1 區域分析
從區域上看,我國可利用的國外主要資源,周邊國家是重點,非洲、拉丁美洲等資源豐富的發展中國家是基礎,部分發達國家中的資源國也可為我國所用。從供應安全保障角度看,重點是資源優勢互補的我國周邊、近鄰國家,實施周邊戰略,建立周邊礦產資源協作開發圈。從為礦產資源產業的繁榮和發展尋找新的生長點這個角度看,根據礦產資源的比較優勢,除實施周邊戰略外,還要實施礦產資源海外供應基地戰略,著力發展與非洲和拉丁美洲發展中的資源國的合作。針對周邊、非洲和拉丁美洲,應分別按照「面、線、點」的模式,構建我國礦產資源全球供應格局。
4.2.1.1 周邊國家
我國周邊國家礦產資源十分豐富,發現並探明了一大批鈾、鐵、錳、鉻、銅、鋁、鉀鹽和鉑族元素等大型-特大型礦床,與我國礦產資源具有極好的互補性。充分利用周邊睦鄰友好的國際環境和較為安全的陸地運輸方式,最大限度地分享周邊國家豐富的礦產資源,是保障我國礦產資源穩定供應的重要途徑,也是實施全球礦產資源戰略最為重要和現實的舉措。
周邊礦產資源豐富的國家(地區)主要包括東北亞地區的俄羅斯遠東地區、蒙古,中亞的哈薩克、烏茲別克、塔吉克、吉爾吉斯斯坦和土庫曼5國,中南半島的緬甸、寮國、泰國、越南和柬埔寨。根據地質礦產勘查工作程度,上述國家可分為3類,一類是原蘇聯國家,這些國家地質、礦產勘查工作程度較高,發現了數量眾多大型、超大型礦床,但由於資金缺乏,采礦設備落後和基礎設施差,開發利用率低;另一類是中南半島5國,這些國家地質、礦產勘查工作程度低,已發現的大型、超大型礦床相對較少,但資源潛力大;第三類是蒙古,介於二者之間,近年隨著投入的增加,陸續新發現許多大型、超大型礦床。目前,蒙古、哈薩克、吉爾吉斯斯坦、緬甸等國家的勘查開發條件最為有利。
據統計,我國周邊國家(圖4.1,表4.1)的天然氣儲量佔世界42.0%,鐵佔33.9%,銅佔22.6%,鎳佔23.1%,鎢佔26.6%,錫佔35.4%,金佔17.5%,鉀鹽佔27.6%,資源優勢十分明顯。這些周邊國家與我國大陸山水相連,具有運輸距離短和安全性高等優勢,且大部分國家都與我國建立了良好的地學合作關系,為進一步開展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礎。作為我國經濟、政治、外交工作的重點地區之一,周邊國家近年來與我國的經貿和民間往來日益頻繁,睦鄰關系友好。因此,無論是從礦產資源潛力,還是從地緣政治和經濟的角度考慮,選擇這些國家作為我國實施資源「走出去」戰略的首選之地,不僅有利於維護我國的資源安全,也符合我國經濟發展的長遠利益。
圖4.1 周邊國家主要金屬礦產大型礦床分布圖
表4.1 周邊主要國家優勢礦產資源一覽表
1)重點一:東北亞地區。東北亞地區位於東西向中亞-東亞構造帶與華北、西伯利亞板塊的接合區,經強烈的中生代構造-岩漿活動所活化,形成了銅、鉛鋅、錫、鉬、金、銀、鉑鈀、鐵、鎳、鉻、鈷、鈾以及石油、煤、金剛石等礦產,其中有些礦床規模位居世界前列,如巴列依金礦床、達拉宋金礦床、斯特列措夫鈾鉬礦床、諾依昂-塔洛格鉛鋅銀礦床、克魯契寧鐵鈦礦床、別列佐夫鐵礦床、高爾索努依螢石礦床、查夫銀鉛鋅礦床、烏蘭鉛鋅銀礦床和奧尤陶勒蓋銅金礦床等。東北亞地區的優勢礦產有金、銀、銅、鉛鋅、鎢、錫、鈾、鉬、鉑鈀、煤等,目前已發現大量大型、超大型礦床,同時仍然具有極大的資源潛力,特別是蒙古南部地區和朝鮮。鑒於俄羅斯和蒙古2國,特別是蒙古逐步開放其礦業市場,並制定了許多優惠政策吸引外資,且俄羅斯、蒙古東部的絕大多數已勘探礦床尚未開發利用,因此,應積極探討加強與蒙古和俄羅斯在礦產資源勘查開發領域合作的可行性。
2)重點二:中亞地區。根據大地構造單元性質、地層、岩漿岩、火山岩的展布以及成礦構造環境和成礦地質條件,中亞地區可以劃分出5個大的構造成礦域和25個成礦區帶。在這些成礦區帶中,已發現鐵、銅、鉛、鋅、鉻、鎳、鈷、金、銻、汞、鈾等一大批世界級特大型礦床,是世界上礦產資源最為豐富的地區之一。著名礦床包括穆龍套金礦床、庫姆托爾金礦床、科翁臘德銅礦床、阿爾馬雷克銅礦床、傑茲卡茲甘銅礦床、尼古拉耶夫銅鋅礦床、捷克利鉛鋅、薩雷賈茲錫礦床、瓊科伊汞礦床、傑特姆鐵礦床和霍爾宗鐵礦床等。中亞地區的優勢礦產有金、銅、鉻、鎳、鉛、鋅和鈾等。相對中南半島而言,中亞地區地質工作程度高,探明礦產地數量多。盡管如此,一些重要成礦帶的資源潛力仍然巨大,找礦前景良好。目前,中亞5國市場化程度不同,政治和社會穩定形勢各異,礦業政策各具特色。其中投資條件好的國家是哈薩克,其次是吉爾吉斯斯坦和烏茲別克,再次是土庫曼。這些國家制定了一系列優惠政策,以吸引外資開發其境內豐富的礦產資源。
3)重點三:東南亞地區。東南亞地區位於環太平洋成礦域和特提斯成礦域的交匯部位,成礦作用強烈而復雜,礦產種類多,儲量豐富,是世界上最重要的資源寶庫之一。該區礦產資源分布具有點多面廣、礦種齊全的特點。據不完全統計,中南半島5國已發現礦產100餘種,礦床、礦點1000餘處,其中大型礦產地137處,中型195處;有色金屬礦產地413處。預測儲量鉀鹽300億~500億噸(KCl)、鐵礦100億~150億噸、銅礦1000萬噸以上、鉻鐵礦8億~10億噸、鉑族金屬100噸以上、鎳礦150萬~200萬噸、鋁土礦1000萬噸以上。中南半島5國的優勢礦產為石油、天然氣、無煙煤、鉻鐵礦、富鐵礦、富錳礦、錫礦、富銅礦、富銀鉛鋅礦、鉀鹽、鋁土礦、重晶石、硬玉及寶石等,其中,鉀鹽、富銅、富鐵、鉻鐵礦、鉑族金屬潛力很大。越南的富鐵礦和富銅礦、越南南部和越柬邊境線上的優質鋁土礦、緬甸的有色金屬和貴金屬及寮國、泰國的鉀鹽等,均已展示出大型以上的規模。根據地質、構造和礦產資源分布特徵,中南半島可以劃分出3個Ⅰ級成礦區帶、24個Ⅱ級成礦區帶和34個Ⅲ級成礦區帶,這些成礦帶中已發現了許多大型、超大型礦床,如多樂鋁土礦床、沙空那空盆地鉀鹽礦床、貴鄉鐵礦床、曼沙-孟瓦錳礦床、努山鉻鐵礦床、茂奇鎢錫礦床、沙蒙錫鎢礦床、望瀨銅礦床、包德溫鉛鋅銀多金屬礦床、金廠銀鉛鋅多金屬礦床、帕達恩鋅礦床和巴朗金礦床等。
東盟由10個國家組成,是世界上一個重要的經濟區,目前總人口約5億人,總GDP大約6500億美元。2002年11月4日,中國與東盟簽署了《中國與東盟全面經濟合作框架協議》,決定到2010年建成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建成後,將成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自由貿易區和全球第3大市場,區內GDP總量將達20000億美元,區內貿易總量將達12000億美元。2005年1月1日,中國與東盟全面啟動了自由貿易區建設。在這種情況下,雙方的貨物貿易、服務貿易和投資將進一步增長。盡管從某種意義上看,目前東盟國家的礦業投資環境尚不是特別理想,但是東盟國家資源稟賦好、資源潛力大,並且隨著自由貿易區的建設其礦業投資環境必將進一步改善,因此當前是勘查開發和利用東盟國家礦產資源的最佳時機。①東盟國家的礦產資源與我國有較強的互補性。我國短缺的鋁土礦、銅、鉀鹽與油氣資源,東盟國家相對豐富,並且目前開發利用程度也不高。我國相對優勢的一些礦產資源,特別是稀有和分散金屬、重要非金屬,東盟國家相對短缺,在其工業化和發展高技術產業的進程中,對我國優勢礦產的需求將大幅增加。這樣,雙方在資源領域的合作就有了較為扎實的基礎。②資源領域的合作有助於促進中國-東盟能源安全機制的形成。目前在東盟國家內部有相對可靠的能源安全保障機制。隨著近期我國與周邊國家包括菲律賓、越南等就南海油氣合作勘查開發形成並不斷完善了「擱置爭議、共同開發」的機制,該區域內潛在的能源利益沖突業已解決,有可能共同確立一種中國-東盟能源安全保障機制。同時,越南、印度尼西亞等國豐富的煤炭資源,對我國缺煤的南部地區至關重要,也可以緩解我國「北煤南運」壓力。③有色金屬領域的合作空間巨大。中國短缺的鋁土礦、銅等有色金屬資源,東盟國家相對豐富,並且大部分尚未充分開發利用,深加工程度更低。不僅可以勘查開發東盟國家的有色金屬資源,而且還可以實現我國有色金屬資源產業的梯次轉移,在東盟國家投資有色金屬冶煉乃至加工業,並為我國有色金屬產業開辟新市場。④東盟國家在我國礦產資源全球戰略中居於特殊重要地位。
4)重點四:西南亞地區。西南亞地區位於特提斯-喜馬拉雅成礦域中西部,成礦作用強烈而復雜,形成了豐富的礦產資源。優勢礦產包括銅、鐵、鉻、鉛鋅、鋁土礦、金和煤等。由於區域地質工作程度很低,資源潛力很大。主要成礦區帶有東伊朗山脈鎢錫銅鉬鉻成礦帶、中伊朗-中阿富汗鐵銅鉛鋅金鉻成礦帶、興都庫什-喀喇昆侖銅鐵鉛鋅鎢錫成礦帶、卡拉奇-白沙瓦錳鐵鉛鋅鉻成礦帶等。
總之,應該實施周邊戰略,建立周邊礦產資源協作開發圈。我國幾乎所有短缺礦產,都可以通過周邊礦產資源協作開發圈解決。通過周邊礦產資源協作開發圈的構建,對區域經濟發展、對擬議中的亞太自由貿易區經濟發展、對形成周邊安全機制發揮積極作用。周邊最優先的3個國家:蒙古(銅、煤、鈾等)、哈薩克(石油、天然氣、銅、鉻鐵礦等)、越南(鋁土礦等)。周邊礦產資源協作開發圈主要包括兩方面內容:①西、北周邊以油氣和黑色金屬、有色金屬等為主要內容的礦產資源安全圈。在這個圈層內,對中亞國家和俄羅斯、蒙古應略加區別對待。從優先順序上,首選蒙古、哈薩克、烏茲別克、土庫曼,次選俄羅斯,最後考慮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巴基斯坦、印度。②東南亞以有色、鉀鹽等為主要內容的礦產資源協作開發圈,優選石油、天然氣、鉀鹽、鋁土礦、銅、鎳這幾種我國短缺的礦產,國別選擇的優先順序是:首選越南、寮國、緬甸、泰國,次選菲律賓、印度尼西亞,然後是馬來西亞、柬埔寨等。
4.2.1.2 非洲和拉丁美洲國家
通過周邊戰略、周邊礦產資源協作開發圈的建立,基本上能夠滿足我國對短缺礦產的需求。我們還要從為礦產資源產業的繁榮和發展尋找新的增長點的角度,按照「補缺、補差、補劣」的原則,根據礦產資源的比較優勢,實施礦產資源海外供應基地戰略,著力發展與非洲和拉丁美洲發展中的資源國的合作。按照《中非合作論壇》北京宣言的精神,重視勘查開發非洲國家的礦產資源。利用我國的政治影響,以已有的勘查開發工作「點」為基礎,採用「連點成線」的模式,進一步開拓和發展非洲的礦產資源勘查開發市場。要積極穩妥地參與拉丁美洲地區礦產資源的勘查開發。從中選取幾個礦種對路、投資環境較好,以若干「點」為基地,擠入拉丁美洲礦產勘查開發領域,漸求「連點成線,以點帶面」。最值得我們重視的國家包括南非、巴西、智利、委內瑞拉、秘魯等。
1)重點一:西、北非地區。西、北非是全球油氣、黃金勘查開發的一個新熱點,近期屢有大發現。西、北非地區有許多國家與我國友好,並且我國一些企業已有在西、北非成功勘查開發礦產資源的經驗,如蘇丹的石油和迦納的黃金,進一步加強資源開發合作的可能性很大。西、北非地區可供合作的礦產資源狀況見表4.2。除油氣和金外,幾內亞(及喀麥隆、馬里)的鋁土礦,摩洛哥的磷礦石等,也值得重視。
表4.2 西、北非地區主要礦產資源
2)重點二:東、南非地區。東、南非礦產資源極為豐富,在全球礦產資源供應中占據極為重要的地位。東、南非地區,對我國有戰略意義的主要是鉑族金屬、鉻鐵礦、錳礦石、鋰、銅、鈷等(表4.3)。
表4.3 東、南非地區主要礦產資源
3)重點三:拉丁美洲地區。自1993年以來,拉丁美洲始終是國際礦業投資的最熱點地區,也是西方大國及跨國礦業公司控製程度最高的地區。其中最主要的是美國和加拿大的公司在起主導作用。日本、歐洲國家和澳大利亞的公司也在拉丁美洲從事礦產勘查開發活動。其中有些國家如智利、秘魯等,外國礦業投資在10年間增長5~10倍。拉丁美洲佔世界銅產量的近一半,近幾年世界范圍內發現的世界級金、銅礦床,大多數位於拉丁美洲。但目前,拉丁美洲地區礦業市場「准入」的成本,對於新來者而言,已相當高。但盡管如此,拉丁美洲仍有一些空白地(表4.4)。
表4.4 拉丁美洲地區的戰略優先選擇
續表
4.2.1.3 部分發達國家中的資源國
發達國家中的部分資源國,對我國短缺資源的供應也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特別是澳大利亞和加拿大。這2個國家傳統上一直是西方社會的資源供應國,但目前也面臨開拓新市場的挑戰。澳大利亞礦業理事會董事長最近指出:「澳大利亞和中國是天然的礦產品貿易夥伴」,加拿大礦業協會等一些機構也提出進一步擴大兩國資源合作的建議,這值得我們充分重視。
澳大利亞在我國短缺礦產全球供應戰略中具有重要地位。澳大利亞礦產資源極為豐富,除油氣外,是西方國家僅次於美國、加拿大的第3大礦產生產國。以單個國家計,澳大利亞是吸引全球固體礦產勘查投資最多的國家。尤其值得重視的是,澳大利亞本土礦產資源的消費量很低,80.0%以上用於出口,與南非、加拿大一起並列為西方國家戰略礦產的關鍵供應國。同時,澳大利亞礦產資源與我國有極強的互補性,我國短缺的大宗礦產資源,除油氣外,富鐵礦石、富錳礦石、鋁土礦、銅等,在澳大利亞均十分豐富。澳大利亞礦產資源在全球的地位見表4.5。
表4.5 澳大利亞重要礦產資源在全球的地位
續表
加拿大礦產資源也極為豐富。許多我國短缺的礦種,加拿大的儲量、產量、出口量均居世界前列。值得我們重視的礦種包括鉀鹽、銅及其他有色金屬、油砂、鈾等。大約有17種礦產品,加拿大的產量可排在世界前5位。加拿大礦產產量的80.0%供出口,主要出口去向包括世界150多個國家。礦產品出口佔加拿大出口總額的16.0%,使加拿大的貿易順差達到90億加元。加拿大礦業公司在世界范圍內的6800多個礦產地擁有權益,在100多個國家積極進行礦產勘查活動。加拿大礦業公司在世界上是最活躍的,世界固體礦產勘查計劃的大約35.0%是由加拿大的礦業公司所控制的。對世界上4300多家礦業公司的調查說明(不包括生產煤炭、油氣和低價值工業礦物的公司),加拿大的礦業公司佔全球礦業公司總數的37.0%。
4.2.2 礦種分析
4.2.2.1 石油
以中亞、俄羅斯為重點,且努力使二者互為平衡;重視參與西北非、中東石油資源勘探開發;加強拉美(特別是委內瑞拉)石油資源的勘探開發。為確保我國石油供應安全,要重點開發利用俄羅斯和中亞石油資源;在俄羅斯東、西西伯利亞,加強石油的勘查開發,購置現有儲量,盡快形成實際產能,以便在擬議中的管線建設和運營中占據主動地位;圍繞已經取得礦業權的哈薩克烏津油田及阿克糾賓油氣田,擴大在哈薩克及其他中亞國家的產能,加快挺進裏海,以形成與中俄石油合作的互相制衡和促進,力爭俄羅斯和中亞能夠解決我國石油供需缺口的50.0%~60.0%;擴大與伊朗等中東國家的合作,注重中長期供貨合同和產能的購買;在開發北方的同時實施南進戰略,加快實質性進入南中國海勘查開發石油;加快在印度尼西亞(重點是馬六甲油田)及緬甸(重點是安達曼海及中部欽墩盆地等地區)等國的石油勘查開發,加大對新加坡、汶萊等國下游石油部門的投資,在馬六甲海峽形成全面的實質性存在,力保馬六甲海峽的暢通,以便使我國石油供需缺口的40.0%~50.0%能夠在馬六甲海峽自由通過。
除加大開發利用我國周邊國家包括西亞、北非石油資源的力度之外,也要重視開發利用西非及拉美的石油資源。西非幾內亞灣是世界重要的新興產油區之一,近些年石油探明儲量及產量增幅較大,同時投資環境也有較明顯改善,願意與我國在石油勘查開發領域發展合作關系。拉美的石油資源也比較豐富,其中委內瑞拉是拉美最大的石油資源國,尤其是重油儲量,如果能夠充分開發利用,將在世界石油市場上占據更重要地位,目前我國已在委內瑞拉勘查開發的石油資源,進一步擴大合作的前景十分廣闊。
4.2.2.2 煤炭
北部周邊重點是蒙古(塔溫陶勒蓋)、哈薩克、俄羅斯,南部重點是越南。此外,重點還包括澳大利亞和印度尼西亞。
4.2.2.3 天然氣
以俄羅斯、中亞為重點,且努力使二者互為平衡;加強澳大利亞天然氣資源的勘查開發利用;加大東南亞國家的液化天然氣的利用力度。在液化氣方面,將澳大利亞、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等國作為重要供應來源;在管線氣方面,一是把利用俄羅斯的天然氣放在優先地位,二是將開發利用中亞天然氣資源作為我國西氣東輸工程的一部分統籌考慮。
4.2.2.4 鈾
重點國家包括蒙古、哈薩克、澳大利亞、尼日等。
4.2.2.5 鐵礦石
重點是澳大利亞、巴西、秘魯等,此外還要重視勘查開發越南、印度及拉美其他國家的鐵礦石資源。澳大利亞的鐵礦石多數是富鐵礦,儲量居世界第2,其中富鐵礦石儲量居世界第1,產量居世界第3,佔世界總產量的16.0%,出口量居世界第1,佔世界總出口量的1/3左右,早在1983年我國就已在澳大利亞投資建設鐵礦,有良好的合作基礎。巴西的鐵礦石產量居世界第2,並且主要用於出口。秘魯也是拉美重要的鐵礦石生產國,1992年我國購買了秘魯的鐵礦山。
4.2.2.6 鉻鐵礦、錳礦石
重點是南非及其他南部非洲國家如辛巴威等,此外還要重視哈薩克。南非是世界上重要的礦產供應國。南非錳儲量居世界第1,佔世界總儲量的54.4%;鉻鐵礦儲量世界第1,占總量的80.0%。
4.2.2.7 鋁土礦
重點是越南(多樂省)。越南鋁土礦幾乎全部為易選冶的三水型,資源量十分豐富,估計有60億~70億噸。僅多樂省多農縣鋁土礦區就可能蘊藏有20多億噸鋁土礦(中國鋁土礦儲量中三水鋁儲量不足1000萬噸),且開采方便,交通便利。幾內亞、牙買加的鋁土礦也值得我們重視。
4.2.2.8 銅礦石
以蒙古(奧尤陶勒蓋項目,1600萬噸銅儲量)、俄羅斯(烏多坎項目,2000萬噸銅)為重點,兼顧拉美、非洲的大批中小型(100萬~500萬噸)項目。周邊國家重點是蒙古(奧尤陶勒蓋)、哈薩克、烏茲別克、緬甸、阿富汗、印度尼西亞、菲律賓等。如蒙古銅資源豐富,金屬儲量數千萬噸,且主要用於出口。除周邊國家外,重點是拉丁美洲的智利、秘魯、阿根廷及非洲的尚比亞、剛果(金)等。世界2/3的銅儲量和產量集中在西半球,尤其是拉丁美洲。拉美的銅資源開采成本很低,儲量豐富,規模大,秘魯和智利的進入條件較好。非洲尚比亞銅礦帶是世界著名銅礦帶之一,儲量約佔世界銅儲量的7%,並且尚有較大的潛力。
4.2.2.9 鎳礦石
重點是緬甸、印度尼西亞、菲律賓、越南等。
4.2.2.10 鉀鹽
重點是寮國和泰國。這兩個國家鉀鹽資源條件極為優越,如寮國萬象地區,鉀鹽礦床面積達845平方千米,已探明可供開發的KCl可采儲量1億噸,工業儲量2億噸,遠景儲量50億~100億噸KCl(中國鉀鹽探明儲量只有7億噸);礦層平均厚度達40.5米,KCl平均含量達15.7%,是儲量大、品質好的優質鉀鹽礦床。泰國鉀鹽資源更為豐富,但開發進入條件較嚴。
㈧ 國外礦產資源/儲量分類狀況
國外固體礦產分類分級大致有兩類: 一是以前蘇聯為代表的,屬於技術型分類,為計劃經濟國家所使用; 另一是以美國為代表的,屬於經濟技術型分類,為市場經濟國家普遍接受。
1. 美國礦產資源分類
美國的礦產資源分類是 1980 年美國地質調查所出版的 《831 號地質調查通告》發表的美國礦業局和地質調查所制定的 《礦產資源和儲量分類原則》,如表 8-1 所示。
表 8-1 1980 年美國礦產資源分類表
從表 8-1 可知,美國礦產資源分類系統,首先對礦產資源/儲量按其經濟上的可行性( 經濟利用的可能性) 分為: 經濟的儲量和邊際經濟的儲量及次經濟的資源三類。依據地質可靠程度分為實測的、推定的、推測的、假定的和假想的儲量 ( 資源) 五級。
2. 前蘇聯固體礦產儲量和預測資源的分類分級
前蘇聯的分類是 1981 年制定的。根據儲量及其中有益組分,按其國民經濟意義分為平衡表內和平衡表外兩類儲量。
1) 平衡表內儲量。是指在現有先進採掘技術和加工技術條件下,儲量利用經濟上是合理的,且符合資源合理利用和環境保護要求。
2) 平衡表外儲量。是根據指標,目前利用經濟上還不合理,技術和工藝上還不可能,但將來可能提升為表內儲量,且在技術經濟指標的基礎上,證明保存於地下以後開采是可能的,或為將來附帶回收、堆放、保存是合理的儲量。
該分類根據礦床研究程度分為A、B、C1級勘探儲量和C2級初步評價儲量,以及P1、P2、P3級預測資源,形成了包括可供建設利用,可供勘探和可能發現,可能存在及可能利用等所有可能成為資源的分類系統。
圖 8-1 聯合國固體礦產資源儲量分類框架圖
3. 聯合國制定的礦產資源國際分類系統
近些年來,隨著各國經濟的相互滲透和資源共享,探討全球統一的礦產資源儲量分類方案已引起聯合國的重視和各國有關專家的關心,並在聯合國歐洲經濟委員會的組織下,於 1997 年 2 月 17 日提出了國際礦產資源儲量分類框架。
聯合國分類框架採用三維分類法,即根據經濟可靠性 ( 經濟軸) 、可行性評價 ( 可行性軸) 和地質研究程度 ( 地質軸) 將礦產資源儲量分為 10 個類別 ( 圖 8-1; 表 8-2) 。
表 8-2 固體礦產 UNFC 矩陣表
其中,經濟可靠性分為經濟的、潛在經濟的和內蘊經濟的; 地質研究程度分為詳細勘探、一般勘探、普查和踏勘 ( 聯合國國際儲量/資源分類框架中的地質研究階段分為詳細勘探、一般勘探、普查、踏勘四個階段,據定義對比,前三個分別相當於我國的勘探、詳查、普查,而 「踏勘」在我國礦產勘查階段劃分中沒有,經對比,該階段應在普查之前,為普查提供依據的工作,按我國習慣改名為 「預查」) ; 可行性評價分為可行性研究 ( 或采礦報告) 、預可行性研究和地質研究。將地質研究視為可行性評價的初級階段,在詳細勘查基礎上,經可行性研究或預可行性研究屬於經濟的,以及在一般勘探基礎上經預可行性研究屬於經濟的,稱其為儲量,其他情形的均稱為資源。
㈨ 國外礦產資源所有權形式有哪些
(1)以英、美等為代表的土地所有者模式。土地所有權人享有土地中蘊藏的礦產資源所有權,政府對土地所有者有一定的抑制權。
(2)以日、德等為代表的礦產資源土地所有者和國家共有模式。德國《礦藏法》規定,土地所有權人只對依附於其土地的指定種類的礦藏、礦物(如土、砂子、石頭)有先佔的權利,其他礦藏一律為國家所有,並由國家礦產管理局頒發勘探開采許可證。
(3)以法國為代表的礦產資源國家所有模式。世界上大多數國家實行礦產資源國家所有制度。如《法國礦業法》規定,土地所有人不享有某些地下礦藏開采權利,礦產資源屬於國家,國家可自行行使或特別許可其他人行使。露天礦產歸土地所有權人所有,但開掘或將露天礦產采礦權轉讓於第三人仍須通過行政授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