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資源管理 » 遺產類資源有哪些
擴展閱讀
玉蘭油是哪裡產品 2025-07-26 19:51:26
庫存積壓怎麼算成本 2025-07-26 19:50:32

遺產類資源有哪些

發布時間: 2022-08-27 06:12:06

Ⅰ 中國物質文化遺產有哪些


我國的物質文化遺產有45處自然文化遺址和自然景觀列入《世界遺產名錄》,位於世界遺產名錄國家排名第二。具體文化遺產如下:
1、山東泰山;甘肅敦煌莫高窟;周口店北京人遺址;長城;陝西秦始皇陵及兵馬俑;明清皇宮;安徽黃山;四川黃龍國家級名勝區;湖南武陵源國家級名勝區;四川九寨溝國家級名勝區
2、湖北武當山古建築群;山東曲阜的孔廟、孔府及孔林;河北承德避暑山莊及周圍寺廟;西藏布達拉宮;四川峨眉山—樂山風景名勝區;江西廬山風景名勝區;蘇州古典園林;山西平遙古城;雲南麗江古城;北京天壇
3、北京頤和園;福建省武夷山;重慶大足石刻;安徽古村落:西遞、宏村;明清皇家陵寢;河南洛陽龍門石窟;四川青城山和都江堰;雲岡石窟;雲南「三江並流」;吉林高句麗王城、王陵及貴族墓葬;澳門歷史城區;四川大熊貓棲息地;中國安陽殷墟;中國南方喀斯特;開平碉樓與古村落
4、福建土樓;江西三清山;山西五台山;嵩山「天地之中」古建築群;「中國丹霞」;杭州西湖文化景觀;元上都遺址;澄江化石地;新疆天山;紅河哈尼梯田文化景觀

Ⅱ 世界遺產的分類有那些

世界遺產包括文化遺產(包含文化景觀)、自然遺產、文化與自然雙重遺產三類。廣義概念,根據形態和性質,世界遺產分為物質遺產(文化遺產包含文化景觀、自然遺產、文化和自然雙重遺產)和非物質文化遺產。

自然遺產:

從美學或科學角度看,具有突出、普遍價值的由地質和生物結構或這類結構群組成的自然面貌。從科學或保護角度看,具有突出、普遍價值的地質和自然地理結構以及明確規定的瀕危動植物物種生境區。從科學、保護或自然美角度看,具有突出、普遍價值的天然名勝或明確劃定的自然地帶。

文化遺產:

文物:從歷史、藝術或科學角度看,具有突出的普遍價值的建築物、碑雕和碑畫,具有考古性質成分或結構,銘文、洞穴以及其綜合體。

建築群:從歷史、藝術或科學角度看,在建築式樣、分布均勻或與環境景色結合方面具有突出的普遍價值的單立或連接的建築群。

遺址:從歷史、美學、人種學或人類學角度看,具有突出的普遍價值的人造工程或人與自然的聯合工程以及考古遺址地方。

(2)遺產類資源有哪些擴展閱讀

提名的遺產必須具有『突出的普世價值』以及至少滿足以下十項基準之一:

1、表現人類創造力的經典之作。

2、在某期間或某種文化圈裡對建築、技術、紀念性藝術、城鎮規劃、景觀設計之發展有巨大影響,促進人類價值的交流。

3、呈現有關現存或者已經消失的文化傳統、文明的獨特或稀有之證據。

4、關於呈現人類歷史重要階段的建築類型,或者建築及技術的組合,或者景觀上的卓越典範。

5、代表某一個或數個文化的人類傳統聚落或土地使用,提供出色的典範-特別是因為難以抗拒的歷史潮流而處於消滅危機的場合。

6、具有顯著普遍價值的事件、活的傳統、理念、信仰、藝術及文學作品,有直接或實質的連結(世界遺產委員會認為該基準應最好與其他基準共同使用)。

7、包含出色的自然美景與美學重要性的自然現象或地區。

8、代表生命進化的紀錄、重要且持續的地質發展過程、具有意義的地形學或地文學特色等的地球歷史主要發展階段的顯著例子。

9、在陸上、淡水、沿海及海洋生態系統及動植物群的演化與發展上,代表持續進行中的生態學及生物學過程的顯著例子。

10、擁有最重要及顯著的多元性生物自然生態棲息地,包含從保育或科學的角度來看,符合普世價值的瀕臨絕種動物種。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世界遺產

Ⅲ 文物類文化遺產有哪些

北京故宮、頤和園、長城、天壇、周口店北京人遺址等。
1、北京故宮:北京故宮是中國明清兩代的皇家宮殿,舊稱為紫禁城,位於北京中軸線的中心,是中國古代宮廷建築之精華。是世界上現存規模最大、保存最為完整的木質結構古建築之一。
2、頤和園:頤和園,中國清朝時期皇家園林,前身為清漪園。它是以昆明湖、萬壽山為基址,以杭州西湖為藍本,汲取江南園林的設計手法而建成的一座大型山水園林,也是保存最完整的一座皇家行宮御苑,被譽為「皇家園林博物館」,也是國家重點旅遊景點。
3、長城:長城又稱萬里長城,是中國古代的軍事防禦工程,是一道高大、堅固而連綿不斷的長垣,用以限隔敵騎的行動。1961年3月4日,長城被國務院公布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987年12月,長城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
4、天壇:天壇,世界文化遺產,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全國文明風景旅遊區示範點。在北京市南部,東城區永定門內大街東側。佔地約273萬平方米。天壇始建於明永樂十八年(1420年),清乾隆、光緒時曾重修改建。為明、清兩代帝王祭祀皇天、祈五穀豐登之場所。
5、周口店北京人遺址:周口店遺址博物館坐落在北京城西南房山區周口店龍骨山腳下,是一座古人類遺址博物館,始建於1953年。1929年,中國古人類學家裴文中先生在龍骨山發掘出第一顆完整的「北京猿人」頭蓋骨化石,震撼了全世界。

Ⅳ 物質文化遺產有哪些

物質文化遺產(Material cultural heritage),又稱「有形文化遺產」,即傳統意義上的「文化遺產」。

屬於下列各類內容之一者,可列為文化遺產:

①文物:從歷史、藝術或科學角度看,具有突出、普遍價值的建築物、雕刻和繪畫,具有考古意義的成分或結構,銘文、洞穴、住區及各類文物的綜合體;

②建築群:從歷史、藝術或科學角度看,因其建築的形式、同一性及其在景觀中的地位,具有突出、普遍價值的單獨或相互聯系的建築群;

③遺址:從歷史、美學、人種學或人類學角度看,具有突出、普遍價值的人造工程或人與自然的共同傑作以及考古遺址地帶。

Ⅳ 世界遺產分為三大類分別是什麼

世界遺產分為世界文化遺產、世界自然遺產世界文化與自然雙重遺產。具有明確的定義和供會員國提名及遺產委員會審批遵循的標准:

一、文化遺產

文物:從歷史、藝術或科學角度看,具有突出的普遍價值的建築物、碑雕和碑畫,具有考古性質成分或結構,銘文、洞穴以及其綜合體。

建築群:從歷史、藝術或科學角度看,在建築式樣、分布均勻或與環境景色結合方面具有突出的普遍價值的單立或連接的建築群。

遺址:從歷史、美學、人種學或人類學角度看,具有突出的普遍價值的人造工程或人與自然的聯合工程以及考古遺址地方。

其標准有:

1、代表一種獨特的藝術成就,一種創造性的天才傑作。

2、能在一定時期內或世界某一文化區域內,對建築藝術、紀念物藝術、規劃或景觀設計方面的發展產生過重大影響。

3、能為一種已消逝的文明或文化傳統提供一種獨特的或至少是特殊的見證。

4、可作為一種建築或建築群或景觀的傑出範例,展示人類歷史上一個(或幾個)重要階段。

5、可作為傳統的人類居住地或使用地的傑出範例,代表一種(或幾種)文化,尤其在不可逆轉之變化的影響下變得易於損壞。

6、與具有特殊普遍意義的事件或現行傳統或思想或信仰或文學藝術作品有直接和實質的聯系(委員會認為,只有在某些特殊情況下或該項標准與其他標准一起作用時,此款才能成為列入《名錄》的理由)。

另外,「文化景觀」是包含於「文化遺產」中的一個特殊類型,並不是單獨的一類遺產。

二、自然遺產

從美學或科學角度看,具有突出、普遍價值的由地質和生物結構或這類結構群組成的自然面貌。

從科學或保護角度看,具有突出、普遍價值的地質和自然地理結構以及明確規定的瀕危動植物物種生境區。

從科學、保護或自然美角度看,具有突出、普遍價值的天然名勝或明確劃定的自然地帶。

其標准有:

1、構成代表地球現代化史中重要階段的突出例證。

2、構成代表進行中的重要地質過程、生物演化過程以及人類與自然環境相互關系的突出例證。

3、獨特、稀少或絕妙的自然現象、地貌或具有罕見自然美的地帶。

4、尚存的珍稀或瀕危動植物種的棲息地。

三、混合遺產

文化與自然混合遺產(Mixed Site)簡稱「混合遺產」、「復合遺產」、「雙重遺產」。按照《實施保護世界文化與自然遺產公約的操作指南》,只有同時部分滿足《保護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公約》中關於文化遺產和自然遺產定義的遺產項目才能成為文化與自然混合遺產。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世界遺產

Ⅵ 世界遺產包括文化遺產、自然遺產、還有什麼五種類型

世界遺產包括文化遺產(包含文化景觀)、自然遺產、文化與自然雙重遺產三類。世界遺產的廣義概念,即根據形態和性質,將世界遺產分為物質遺產和非物質文化遺產。

一、文化遺產。

1、文物:從歷史、藝術或科學角度看,具有突出的普遍價值的建築物、碑雕和碑畫,具有考古性質成分或結構,銘文、洞穴以及其綜合體。

2、建築群:從歷史、藝術或科學角度看,在建築式樣、分布均勻或與環境景色結合方面具有突出的普遍價值的單立或連接的建築群。

3、遺址:從歷史、美學、人種學或人類學角度看,具有突出的普遍價值的人造工程或人與自然的聯合工程以及考古遺址地方。

二、自然遺產。

1、從美學或科學角度看,具有突出、普遍價值的由地質和生物結構或這類結構群組成的自然面貌。

2、從科學或保護角度看,具有突出、普遍價值的地質和自然地理結構以及明確規定的瀕危動植物物種生境區。

3、從科學、保護或自然美角度看,具有突出、普遍價值的天然名勝或明確劃定的自然地帶。

三、混合遺產。

1、文化與自然混合遺產簡稱「混合遺產」、「復合遺產」、「雙重遺產」。

2、按照《實施保護世界文化與自然遺產公約的操作指南》,只有同時部分滿足《保護世界文化與自然遺產公約》中關於文化遺產和自然遺產定義的遺產項目才能成為文化與自然混合遺產。

(6)遺產類資源有哪些擴展閱讀:

其他世界范圍內的遺產類型:

1、線性遺產。是指在擁有特殊文化資源集合的線形或帶狀區域內的物質和非物質的文化遺產族群,運河、道路以及鐵路線等都是重要表現形式,該遺產類型一般屬於文化遺產。

2、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是指經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評選確定而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的遺產項目,是被各社區、群體,有時是個人,視為其文化遺產組成部分的各種社會實踐、觀念表述、表現形式、知識、技能以及相關的工具、實物、手工藝品和文化場所。

3、世界記憶文獻遺產。是指符合世界意義,於1992年經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記憶工程國際咨詢委員會確認而納入《世界記憶名錄》的文獻遺產項目。其目的是對世界范圍內正在逐漸老化、損毀、消失的文獻記錄,通過國際合作與使用最佳技術手段進行搶救,從而使人類的記憶更加完整。

Ⅶ 中國十大非物質文化遺產

非物質文化遺產,根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定義,非物質文化遺產,是指被各群團、團體、有時為個人所視為其文化遺產的各種實踐、表演、表現形式、知識體系和技能及其有關的工具、實物、工藝品和文化場所。
各個群體和團體隨著其所處環境、與自然界的相互關系和歷史條件的變化不大使這種代代相傳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得到創新,同時使他們自己具有一種認同感和歷史感,從而促進了文化多樣性和激發人類的創造力。
《公約》所定義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包括以下方面:1、口頭傳統和表現形式,包括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產媒介的語言;2、表演藝術;3、社會實踐、儀式、節慶活動;4、有關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識和實踐;5、傳統手工藝。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法》規定,非物質文化遺產是指各族人民世代相傳並視為其文化遺產組成部分的各種傳統文化表現形式,以及與傳統文化表現形式相關的實物和場所。

包括:一、傳統口頭文學以及作為其載體的語言;二、傳統美術、書法、音樂、舞蹈、戲劇、曲藝和雜技;三、傳統技藝、醫葯和歷法;四、傳統禮儀、節慶等民俗;五、傳統體育和游藝;六、其他非物質文化遺產。屬於非物質文化遺產組成部分的實物和場所,凡屬文物的,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的有關規定。
目前,人類社會已經進入信息時代,隨著數字化、5G技術的推廣應用,城市化進程的加快,使得我國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受到了越來越大的沖擊。一些珍貴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瀕臨滅亡,許多非物質文化遺產面臨著實物和資料毀棄或流失、傳承後繼乏人、過度開發破壞等問題。
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概況
我國是非物質文化遺產大國。中華民族是一個擁有著上下5000年悠久歷史和燦爛文明的偉大民族,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產生了大量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我國地域遼闊,是一個擁有56個民族的多民族國家,因此,非物質文化遺產也呈現出資源豐富和種類繁多的特點。
相關統計資料顯示,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源近87萬項,列入國家、省、市、縣4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體系的非遺項目有7萬多。

目前,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和傳承存在以下問題:
一、部門間職能重疊,管理許可權不清,阻礙了管理效率的提升和保護工作的展開
在我國,屬於遺產范疇的文物保護歸國家文物管理局,歷史文化名鎮歸建設部,自然遺產歸農業、林業、地質等部門,非物質文化遺產歸文化部管理。如此管理雖然適應了文化遺產

Ⅷ 中國世界遺產目錄有哪些分哪幾類

中國世界遺產有:世界文化遺產,世界自然遺產,世界文化與自然遺產,人類口述和物質文化遺產,具體如下:

世界文化遺產
1、長城
2、北京故宮
3、北京頤和園
4、北京天壇
5、敦煌莫高窟
6、秦始皇陵及兵馬俑坑
7、周口店北京猿人遺址
8、承德避暑山莊和周圍寺廟
9、曲阜孔廟、孔林、孔府
10、武當山古建築群
11、拉薩布達拉宮和大昭寺
12、平遙古城
13、麗江古城
14、蘇州古典園林
15、明清皇陵
16、龍門石窟
17、大足石刻
18、青城山與都江堰
19、皖南古村落——西遞、宏村
20、雲岡石窟
21、澳門歷史城區
22、河南殷墟
23、高句麗王城、王陵及貴族墓葬
24、開平碉樓與村落

世界自然遺產
1、武陵源風景名勝區
2、九寨溝風景名勝區
3、黃龍風景名勝區
4、三江並流
5、四川卧龍熊貓保護基地
6、中國南方喀斯特
7、中國丹霞

世界文化自然遺產
1、泰山
2、黃山
3、廬山國家公園
4、峨眉山和樂山大佛
5、武夷山

人類口述和物質文化遺產
1、崑曲
2、古琴
3、新疆維吾爾「木卡姆」
4、蒙古族傳統長調民歌

Ⅸ 中國文化遺產都有哪些

文化遺產是歷史留給人類的寶貴財富。從存在形態上分為物質文化遺產(有形文化遺產)和非物質文化遺產(無形文化遺產)。

物質文化遺產是具有歷史、藝術和科學價值的文物;非物質文化遺產是指各種以非物質形態存在的、與群眾生活密切相關且世代相承的傳統文化。從2006年起,每年六月的第二個星期六為中國文化遺產日。

那麼我國的文化遺產都有哪些呢?今天來給大家介紹一下:



1、北京故宮。北京故宮是中國明清兩代的皇家宮殿,舊稱為紫禁城,位於北京中軸線的中心,是中國古代宮廷建築之精華。是世界上現存規模最大、保存最為完整的木質結構古建築之一。

2、頤和園。中國清朝時期皇家園林,前身為清漪園。它是以昆明湖、萬壽山為基址,以杭州西湖為藍本,汲取江南園林的設計手法而建成的一座大型山水園林,也是保存最完整的一座皇家行宮御苑,被譽為「皇家園林博物館」,也是國家重點旅遊景點。

3、長城(GreatWall),又稱萬里長城,是中國古代的軍事防禦工程,是一道高大、堅固而連綿不斷的長垣,用以限隔敵騎的行動。1961年3月4日,長城被國務院公布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7年12月,長城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

4、天壇,世界文化遺產,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全國文明風景旅遊區示範點。在北京市南部,東城區永定門內大街東側。佔地約273萬平方米。天壇始建於明永樂十八年(1420年),清乾隆、光緒時曾重修改建。為明、清兩代帝王祭祀皇天、祈五穀豐登之場所。

5、周口店遺址博物館坐落在北京城西南房山區周口店龍骨山腳下,是一座古人類遺址博物館,始建於1953年。1929年,中國古人類學家裴文中先生在龍骨山發掘出第一顆完整的「北京猿人」頭蓋骨化石,震撼了全世界。

除了以上這些,還有:河北承德避暑山莊及周圍寺廟,山西平遙古城,雲岡石窟,陝西秦始皇陵及兵馬俑坑,雲南麗江古城,江蘇蘇州古典園林,重慶大足石刻,湖北武當山古建築,甘肅莫高窟,西藏布達拉宮(大昭寺、羅布林卡),河南龍門石窟,山東曲阜孔廟孔林孔府,明清皇家陵寢(明顯陵、清東陵、清西陵、明孝陵、十三陵),四川青城山-都江堰、安徽皖南古村落(西遞、宏村),高句麗王城、王陵及貴族墓葬,澳門歷史城區,殷墟,開平碉樓與村落,福建土樓,河南登封天地之中古建築群,元上都遺址,雲南紅河哈尼梯田,新疆天山。

此外,還有隸屬於自然與文化遺產的泰山、黃山、峨眉山-樂山大佛、武夷山新寧崀山等幾大名山,隸屬於文化景觀遺產的廬山、山西五台山、杭州西湖文化景觀,隸屬於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崑曲、古琴、新疆維吾爾木卡姆藝術、蒙古族長調民歌、中國蠶桑絲織技藝、福建南音、南京雲錦、安徽宣紙、貴州侗族大歌、廣東粵劇、《格薩爾》史詩、浙江龍泉青瓷、青海熱貢藝術、藏戲、新疆《瑪納斯》、蒙古族呼麥、甘肅花兒、西安鼓樂、朝鮮族農樂舞、中國書法、中國篆刻、中國剪紙、中國雕版印刷、中國傳統木結構營造技藝、中國端午節、媽祖信俗、京劇、中醫針灸、羌年(急需保護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黎族傳統紡染織綉技藝(急需保護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中國木拱橋傳統營造技藝(急需保護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麥西熱甫(急需保護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中國活字印刷術(急需保護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中國水密隔艙福船製造技藝(急需保護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皮影戲、赫哲族伊瑪堪說唱(急需保護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以及隸屬於記憶遺產的傳統音樂錄音檔案、清朝內閣秘本檔、清代大金榜、納西東巴古籍文獻、中國清代樣式雷建築圖檔案、《本草綱目》、《黃帝內經》、僑批檔案、中國元代西藏官方檔案、南京大屠殺檔案等。

我國作為歷史悠久的大國,文化遺產自然非常非常多的,只是這么多的文化遺產,有沒有出乎意料呢?

Ⅹ 中國自然文化遺產有哪些

武陵源歷史風景名勝區、九寨溝歷史風景名勝區、黃龍歷史風景名勝區、三江並流。文化和自然雙重遺產:泰山、黃山、峨眉山-樂山大佛風景名勝區、武夷山。文化遺產部分:長城、故宮、莫高窟、周口店「北京人」遺址、秦始皇陵及兵馬俑、承德避暑山莊及周圍寺廟、孔府及孔廟和孔林、武當山古建築群、拉薩布達拉宮、平遙古城、廬山、蘇州古典園林、麗江古城、皇家園林頤和園、皇家祭壇天壇、重慶大足石刻、青城山-都江堰、洛陽龍門石窟、皖南古村落、明清皇家陵寢、大同雲岡石窟、三清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