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資源管理 » 貴州銅仁市有什麼資源
擴展閱讀
btd2015年什麼價格 2025-07-26 08:24:37
打磨硨磲圓珠用什麼工具 2025-07-26 08:19:42
有鑽石的石頭怎麼鑒定 2025-07-26 08:07:13

貴州銅仁市有什麼資源

發布時間: 2022-08-26 16:31:22

❶ 貴州銅仁什麼礦最多

據悉,銅仁地區地質構造獨特,因而形成了特殊的礦產,特別是錳、釩、汞等礦產在全國佔有重要位置;含鉀頁岩資源量巨大,地熱、硅石、碧石、螢石、重晶石、水泥灰岩、白雲岩、石英砂岩等資源十分豐富,潛力較大;鉛鋅、金、銻、鎢、錫、鎳、鉬等礦產也有分布,並具有一定的找礦潛力。同時地下水資源十分豐富。

❷ 銅仁有哪些景點

銅仁旅遊資源獨具特色,三江沿岸15座大小橋梁凌空兩岸,猶如15條彩虹。銅仁老城一面倚山,三面臨水,發源於梵凈的兩條江自西自北而來,匯於銅仁,稱錦江;錦江繞城半周,然後東去 銅仁一角流入湖南沅水。錦江沿岸有壯觀雄奇的六龍山溶洞群。其中已開發的九龍洞為貴州十大風景名勝之一,在市內西門碼頭乘船就可以游覽九龍洞及錦江風景區。銅仁是傑出的紅軍將領周逸群烈士故鄉,辟有周逸群烈士故居一處,烈士塑像一座,往來瞻仰者絡繹不絕。
銅仁地區主要旅遊景點:梵凈山 ·沿河烏江山峽百里畫廊·沿河土地灣黔東革命根據地·九龍洞 ·太子石 ·南嶽飛泉 ·沿河麻陽河自然保護區 ·四野屯 ·紅二、六方面軍紀念碑 ·雲海波濤 ·中流砥柱 ·雲彩江聲 ·魚梁夜月 ·文筆凌雲 ·六洞嵐光 ·周逸群故居 ·玉屏晴雪 ·西嶺歸樵 ·萬笏朝天 ·兩江春色 ·金鱗游泳 ·東山樓閣 ·東山寺 ·錦江公園 ·十里錦江 ·長壽村 ·思南石
【一】梵凈山:
在與湘、渝、鄂三省、市交界的黔東北邊陲,在橫亘楚蜀大地、綿延數百公里的武陵山脈, 有一座充滿神秘色彩而又雄奇偉岸的山峰,這就是貴州省銅仁地區的梵凈山。幾百年來,梵凈山的名字一直在黔、湘、川、鄂、桂等南國地域久久流傳。雖然朝代有更替,人世有變遷,但梵凈山的魅力依然歷久不衰。是什麼原因,是哪些因素造就了梵凈山的無窮魅力和巨大誘惑呢?
梵凈山位於銅仁地區的江口、印江、松桃三縣結合部,海拔2493米,不僅是貴州的第一山,更是武陵山脈的主峰,是屹立於雲貴高原向湘西丘陵過渡的大斜坡上的巨人。其古老的山體距今已有10~14億年的歷史,是黃河以南最古老的台地。再加上山體龐大深邃,峰巒巍峨雄奇,主峰高聳入雲,故明朝萬曆四十六年(公元1618年)奉皇帝詔令而建的古碑上稱之為「眾名岳之宗」。
大自然造物的神奇力量,使梵凈山富集了令人陶醉的自然風光。山,或雄奇險峻,或秀美多姿,那引人入勝的是新金頂,在海拔22 00餘米的崇山峻嶺上,突兀而起冒出一尊石柱,高約100米,如巨筍出土,似玉龍嘯天,紅雲環繞,直指蒼穹。大自然的神工鬼斧,又將山頂一劈為二。兩個山頂上分別建有釋迦殿、彌勒殿,兩殿之間有天橋相連,朝拜的香火燒到了雲天之上。還有那獨立撐雲的蘑菇石、依山望母的太子石、狀若冊籍的萬卷書(山岩)等,形神兼備,令人嘆絕!至於梵凈山頂部一帶常常出現的「佛光」,更是令人魂牽夢繞,一睹為快。水,或涓涓細流,或丁冬垂滴,或白練懸空,或奔騰咆哮,皆異常澄潔。峰迴水轉,匯成了九十九條溪流,順山勢的東西走向,向東匯成了錦江、淞江,直奔沅江入洞庭湖;向西匯成印江河,直奔烏江進長江。樹,遍山皆樹,滿眼是綠,繁花爭艷,鳥獸和鳴,一幅天然畫卷。還有那雲、霧、風,波譎雲詭,也給梵凈山增添了不少的神秘色彩。置身此山中,儼然畫中行,恍若仙山游。
古人雲:「天下名山僧佔多。」大自然造就了梵凈山的奇異風光,而佛教徒則揚名了梵凈山的靈山秀水。在明朝萬曆以前,梵凈山作為「古佛道場」,早已聲名遠播。在梵凈山的滴水岩附近,有一塊奉萬曆皇帝的詔令而專門豎立的石碑。碑文中寫道:「此黔中間之勝地有古佛道場,名曰梵凈山者則又是天下眾名岳之宗也。」明朝萬曆皇帝之所以要下詔重建梵凈山金頂正殿(寺廟),是鑒於曾經興盛一時的梵凈山「古佛道場」,因長年戰亂而日趨衰落破敗,即碑文所言:「天哀名山之頹,而賜以欽命僧妙玄重建金頂正殿,足為萬聖臨鑾。」碑文中把盛極之時的梵凈山「古佛道場」比作「極樂天宮」,記載梵凈山佛教自開辟以來,香火旺盛,信奉朝拜的信徒如雲流水涌,連王公大人都十分嚮往。梵凈山的聲名早已傳入了南京、北京,傾動了十三個行省的地方長官。
梵凈山這個山名,具有濃厚的佛教色彩,它是從「梵天凈土」點化而來。據史料記載,梵凈山原先的正名是「三山谷」,後來不知何時變成了「梵凈山」。這大概只有去問當年的佛教高僧們了。
大自然造物的神奇力量,還使梵凈山成為一個原始古樸的生態王國。由於梵凈山的山體龐大且垂直高差大,形成了一個生物多樣性的原始基地。梵凈山不僅生長著滿山遍嶺的各種植物和棲息著各類動物,而且擁有黔金絲猴、大鯢(娃娃魚)、白頸長尾雉、雲豹等珍稀動物和全球僅存的「貴州紫薇」以及中國鴿子花樹(珙桐)等珍稀植物。梵凈山原始古樸的生物群體,成為了人類的一大財富,具有極高的科學研究價值和保護價值。國務院於1978年確定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於1986年將梵凈山接納為全球「人與生物圈」保護網的成員單位(中國只有五個成員單位)。梵凈山是幸運的,因為在地球的同緯度上,目前只有它還保留有如此原始古樸的生物群體。梵凈山的幸運,既得益於先人愛惜,也得力於當代人的保護。
在梵凈山麓,居住著土家族、苗族、侗族、漢族、羌等各族人民。在這里,可以領略到多姿多彩的民族風情,體悟到梵凈山區豐富深邃的人文文化。其中最值得稱道的是書法藝術。印江,只不過是梵凈山腳下的一個區區小縣,異常閉塞,可是自明清以來,書法名家輩出,以題寫「頤和園」匾牌而名噪海內外的嚴寅亮就是傑出代表,印江成為了著名的「書法之鄉」。在梵凈山麓的兩個碑林中,你可欣賞到當代書壇泰斗趙朴初、啟功、沈鵬等人的墨寶。這里還是一個富有革命傳統的山區。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貴州高原上的第一塊紅色根據地,即1934年由賀龍等老一輩革命家創立的中華蘇維埃共和國黔東特區,就屹立在梵凈山麓的領邊幾縣。
梵凈山的過去屬於我們歷代的先民,而梵凈山的現在和未來已不僅僅屬於它所在當地的我們以及我們的後人,它還屬於全人類。隨著大旅遊、大開放思路的逐步確立,在自然保護的前提下,梵凈山將東連以張家界、武陵源為代表的風景名勝,南接以陽河、杉木河為代表的旅遊景區,形成一個合理的旅遊鏈條,構成橫跨黔湘的旅遊「金三角」。再加上銅仁大興飛機場的復航,玉屏至銅仁高等級公路的改造以及梵凈山登山索道的建成,渝懷鐵路也即將開通,梵凈山必將逐步成為一個新的旅遊熱點。這,也是銅仁的希望之所在。
梵凈山是佛教名山,是生態王國,是風景勝地,是一方凈土。誰不嚮往這么一個返樸歸真、怡養身心的人間仙境呢!
梵凈山是武陵山脈的主峰,亞熱帶森林生態系統保存較為完整。梵凈山山清水秀,號稱有「九十九溪」,這些溪流匯成黑灣河、馬槽河等十一條主要河流,呈放射狀奔騰而下,沿途多急流險灘,跌水瀑布。梵凈山是佛教勝地,「梵凈」二字,即含佛家超凡脫俗之意。自明萬曆年間開始,建梵剎廟宇,成為與峨眉山、五台山、普陀山、九華山遙遙相對應的佛教名山。
梵凈山中最珍貴的動物是黔金絲猴,有「世界獨生子」之稱,因其背部有青灰色的毛,又稱之為「灰金絲猴」。梵凈山為世界上唯一分布區,最初1991-1993調查僅為3隻!現在僅有500餘只,是世界瀕危物種之一。黔金絲猴的分布環境比較特殊,主要活動於保護區東北部松江縣境內,海拔1400—1800米之間;那裡地形崎嶇、林木茂盛。它以多種植物的葉、芽、樹皮和果為食,它們過著典型的群體樹棲生活。各群均由不同年齡組成,最強壯的雄猴任群體的首領,但各群體間互不往來,活動的地域范圍各不重疊,囿於固定的領地。對於受傷和死亡者則有搶屍習俗。
【二】九龍洞: 九龍洞景區位於城東的漾頭鎮是市區較近的旅遊好去處,六龍山脈北端、 洞內景觀錦江南岸大峽谷之中,區內山峰林立,重巒疊嶂,溪谷幽深,竹木蒼翠,植被完好,既有璀璨崢嶸的岩溶洞群,雄奇險秀的錦江峽谷,逶迤秀麗的錦江(漾頭)庫區,還有考古價值較高的岩董、杜家園新石器時代原始人的古文化遺址,是一個集觀賞和科研於一體的旅遊勝地。九龍洞是該景區的主體景點,洞內空曠寬敞,氣勢磅礴,景物眾多。(主)洞長2284米,寬100多米,高75~80米,面積7萬多平方米。全洞分為8廳和一道暗河,廳又分為兩層,上層6廳,下層2廳,上下廳及洞洞之間均有小洞相連,深不可測。洞內遍布鍾乳石筍、石柱、石簾、石瀑、石幔、石花、石針等,有的似雲海奔涌,有的似飛禽走獸,有的似奇花異草,千姿百態,巧奪天工,神奇瑰麗,令人留連忘返,遐想不斷。從市區坐旅遊景區的車或者去城區中心西門橋渡口乘坐旅遊船可以到達{是欣賞錦江沿岸秀麗風景,良好生態景觀的好選擇。},坐車的人到了錦江對岸乘船過河,均為坐馬上山,走路也行但是喜歡輕松的遊客和想體驗坐馬背感覺的遊客可以選擇,到了門口購買門票即可進入內部檢票進入洞內,欣賞雄奇壯麗的溶洞自然奇觀。
【三】錦江旅遊區
從佛教名山梵凈山,流出兩條江,一條叫大江,一條叫小江,兩江穿山越谷,在銅仁城中匯合形成了錦江。就在三江匯流的地方,一巨大岩石突兀江心,成為銅仁的中流砥柱——銅岩,岩上供奉「儒、釋、道」鼻祖孔子、老子、釋迦牟尼三尊銅像,銅仁的歷史淵源由此而起,銅仁因此而得名「銅人」。又因三位鼻祖的教義宗旨均以「仁」為核心,遂改名為銅仁。
山是銅仁的根,水是銅仁的魂,錦江孕育了銅仁——仁義之城。這是一個被山懷抱的城市,一個被水滋潤的城市。穿城而過的錦江孕育著這方美麗富饒的土地,將城市裝扮得如詩如畫。一幅「城在山中,水在城中,人在畫中」的水墨山水畫卷伴著千年流淌不息的錦江徐徐展開。由亞太環境保護協會APEPA中國委員會、香港中國城市研究院CUI等機構聯合舉辦的第三屆(2009)中華100大生態親水美景口碑金榜,日前在香港發布,貴州省銅仁市十里錦江入選十佳。
銅仁因水而興。錦江下洞庭,入長江,古時,是銅仁走出大山的唯一通道,「舟楫往返,商賈雲集」,曾經盛極一時,素有「黔東重鎮」之稱號。自古以來,臨水而居的銅仁人,水上行舟,運輸、捕魚是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如今,你依然能聽到城中江聲漁歌繚繞,看到綠柳下一個個靜候江水的休閑垂釣者。更為有趣的是那夕陽里的十多座大橋上,一排排橋釣者悠然自得的情景不得不令你駐足守候橋下的魚上鉤。錦江帶給這里的人們無限歡樂,讓您無時無刻都能盡享到游泳的樂趣,垂釣的樂趣,人魚水嬉戲的樂趣。無論時代如何變遷,垂釣、游泳、高台跳水、龍舟、漂流、獨竹漂等水上運動依然是銅仁人最大的愛好和樂趣,錦江不僅養育了勤勞勇敢的銅仁人,更賦予了銅仁獨具特色的水文化、漁文化、龍舟文化。團結、力量象徵的龍舟競渡也因此而成為銅仁最悠久、最豐富、最具特色的民間傳統習俗。
龍是中國吉祥的象徵,掌管降雨的神。古時,是銅仁侗族人最崇敬的神靈。龍的傳說在這里優美動人,惟妙惟肖。賽龍舟的傳說更是深入人心,源遠流長。龍舟競渡,在銅仁俗稱「劃龍船」,雖然同紀念屈原有關,但在銅仁卻賦予它新的含義。最早是這里的侗家人向神龍祈福免災的一種祭祀活動。銅仁有句俗話叫做「端午不下,犁耙高掛」。意思就是如果端午不下雨的話,今年就會遇到旱災。一年無雨,必影響到農作物生長,沒有收成。因而,每年農民完成了一年的春耕春種,就開始忙著向降雨的神龍祈福風調雨順,五穀豐登,國泰民安。時值端午時節,村村寨寨的人們殺豬宰鴨,沿母親河——錦江開展祭祀活動。為了能引起神龍的注意,讓神龍知道百姓的意願,按時節降雨。每個村寨家家戶戶就按人頭湊份子,依照龍的樣子打造一條龍船,並買來豬和鴨子做供品。挑選村裡身強力壯的後生20—40人在河裡來回劃著龍船,齊聲吼叫,喚龍降雨,並扔下活鴨子和香噴噴的臘肉、豆腐、糯米做的粽子,鹽菜、酸辣肉餡的蒿菜粑誘龍出水,意在請出水裡的神龍來到人間接受村民的供奉,降雨。爭強好勝的侗家漢子劃著幾十上百條龍船在錦江歡快的穿梭,相互追逐,追搶在河裡撲騰的鴨子,歡呼聲、吶喊聲震天響。船越劃越有勁,舟越行越快,最後演變成齊心協力,團結一致,勇敢爭先的劃龍船比賽。岸上人都為自己村裡的龍船吶喊助威,哪個村的龍船勝利了,就是為這個村爭了光,村民像迎接英雄一樣將劃船的後生迎進村,全村男女老少一起涌進村裡的祠堂,擺上慶功宴,端上豐盛的貢神食物,家家戶戶拿出自製的甜米酒開懷暢飲,犒勞為村爭光的英雄們。只有拿頭獎的英雄們才能吃上豬頭。那是一件終身都會感到光榮而自豪的事情。劃龍船比賽從此成為同飲錦江水的各族農民喜聞樂見的群眾自發性水上運動。每年端午前十幾天,村村寨寨農民便自發地組織起來,把擱置了一年的龍船用桐油「油」一遍,請進水裡,開始操練起來。到了了端午那天,各地龍船便相約聚集在銅仁城中三江匯流的銅岩,等待比賽。這一天,銅仁城鄉萬人空巷,齊聚錦江兩岸,觀看比賽。政府從此也將這項自發的群眾體育賽事納入全民健身事業發展壯大起來。錦江兒女一代代傳承著這瑰麗的原生態民族文化,且愈演愈烈,從由男人主宰的龍舟比賽發展到女子龍舟參與比賽,從傳統龍舟比賽發展到國際標准龍舟比賽,直至演繹為舉辦國際龍舟賽事。2009年1月,銅仁還榮獲了中國傳統龍舟之鄉的稱號。
錦江景區沿岸如詩如畫的景點,主要包括武陵橋城、錦江十二景、錦江公園、水晶閣等。
(1)武陵橋城。銅仁市是一座多水的橋城,僅城區就有大小十餘座風格各異的大橋。橋下江水碧波盪漾,錦江兩岸綠樹掩映,江上漁舟點點,既有名城蘇州的婀娜多姿,更有山城銅仁的風格特色,是一座名副其實的水城、橋城。
(2)錦江十二景。錦江十二景是錦江沿岸較有特色的自然景點,分別是:南嶽飛泉、兩江春色、中流砥柱(銅岩)、東山樓閣、雲彩江聲、文筆凌雲、金磷戲水、漁梁夜月、石笏朝天、蘆洞嵐光、玉屏晴雪、西嶺歸樵。
(3)水晶閣半島。位於城東太乙峰下,錦江東岸,島三面環水,半島古樹參天,幽香四溢。江面碧水映翠,漁舟如梭,宛如一幅流動的風景圖。
(4)銅岩跨鰲亭。在銅仁錦江兩江匯流處,有一巨石突起江心,高出水面十多米,總體面積486平方米,「孤嶼嶙峋,當兩江湍流中」,「作中流之砥柱,挽狂瀾於既倒」,這便是與「銅仁」有著極深淵源的銅岩。相傳,元朝時有漁人潛入銅岩底,「見岩足如鼎,中有銅范三教像」,「挽而出之」,「銅仁」也因此而得名。三尊銅人為儒、道、釋三教的鼻祖孔子、老子、釋迦牟尼。而銅岩上的「跨鰲亭」,歷代皆有修建,最早為明正德十一年(1516)所建,現存之亭系1993年重建。舊時相傳,銅岩旁迎小江處有沙洲隱於水中,每逢鄉試前,如洲現水面,郡人必有中榜者,故俗名「掛榜洲」。每逢鄉試前七日,銅仁的地方官按古制舉行賓興大典,在跨鰲亭上設宴招待應舉之士,「酌旨酒以盈卮,於斯亭以寵餞」,以求個「獨占鰲頭」的吉兆。
【四】中南門古商埠文化街區
據史料記載,作為「黔東門戶」的銅仁,早在宋代就有湖南、四川、江西的客商來此貿易;明、清時期,更是「商賈檣帆、絡繹不絕」,素有「黔東護商棧」之譽;清末民初,銅仁濱河「船舶往來,日凡數十百號,商務不衰。外商在銅開設洋行五、六家」,城內有大中商戶400餘家,成為黔東和川東一帶的各種土特產和省外常德、漢口等地工業品的集散中心和銷售市場。中南門、西門幾大碼頭商旅輻輳、異常繁榮。中南門曾是銅仁著名的碼頭和繁華商業區,以八大商號為主的大小商家,主要集中在中南門一帶。
(1)中南門古城區。中南門古城區系明、清傳統的磚木結構四合院建築,位於錦江北岸、東山西麓的中南門片區,背依東山,南臨錦江,群體龐大,布局井然。古城區佔地總面積36685平方米,古民居建築總面積25544平方米,保存完好的四合大院35個,古巷道11條,現存木結構及磚木結構建築228棟。其房屋、道路建設及排水系統設計科學合理,顯示了古代民居建設規劃設計技術的高超水平,為黔東民居之典型。是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區。
(2)銅仁古城垣。在中南門碼頭邊,看到一道用青石塊砌築的石基,時斷時連,沿城蜿蜒而伸去的,那就是銅仁古城垣的遺址。銅仁古城垣始建於明正德七年(1512),距今已有700百餘年的歷史。為銅仁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還在全面進行進行維護階段】
(3)川主宮。川主宮是銅仁市現存時代最早(明洪武八年即1375年)、保留最完好的古建築。位於銅仁大小兩江交匯處的西岸,與銅岩上的跨鰲亭隔江相對峙。川主宮為二進高封火牆圍護四合院式建築。佔地面積約5000平方米。宮內精美的木雕、石刻、彩繪、泥塑遍及全宮,令人目不暇接,是研究明清時期社會生活、戲曲、宗教藝術的珍貴實物。【被私人給引起火災,給燒毀大部分,現在正在復建原址,獲得國家批准而開始復建】.

❸ 銅仁最美的10大景區:除了梵凈山之外,還有哪裡值得一去

銅仁,位於貴州省東北部,是貴州平均海拔最低的地區。這里總體處於武陵山區,是雲貴高原和湘西丘陵的過渡地帶,有烏江等河流穿流而過。銅仁的 旅遊 資源十分豐富,但長期以來由於交通不便,使得大多數景區都「養在深閨人未識」。直到梵凈山成為世界自然遺產後,銅仁的景區才逐漸被世人所知。我就介紹一下銅仁最美的10大景區。










銅仁大峽谷,位於銅仁碧江區和松桃縣一帶,有銅仁大峽谷景區和天生橋景區,長達52公里,沿岸險峻雄偉,蔚為壯觀。峽谷兩岸是高聳入雲的懸崖峭壁,嶙峋崢嶸,壁立千仞。無數的瀑布從山頂向峽谷傾瀉。天生橋下的天生橋河發源於臘爾山或者筆架山,古代稱為「川洞江」。





佛頂山,位於銅仁市石阡縣和黔東南州施秉縣的交界處一帶,是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佛頂山具有「動植物基因庫」之稱,是世界上同緯度除梵凈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以外,保存較好的中亞熱帶常綠闊葉林區。 佛頂山上有一些保存較好的古村落,例如被譽為「佛頂山中罕見的明清古村落」的樓上古寨、仡佬族民族文化村的堯上村等。中國最大的鴛鴦棲息地——鴛鴦湖也位於佛頂山地區。





六龍山系武陵山脈的子峰,距銅仁市區僅18公里。山頂海拔1173米,方圓120餘平方公里。森林覆蓋率達86%以上,其中原始竹海就達10萬余畝。六龍山四大峽谷,絕壁萬丈,密林中深掩著許多瀑布(其中七股水瀑布最美)、溶洞和奇峰摩崖,令人神往,是探險者的樂園、徒步者的天堂。六龍山中有茶園山村,被譽為黔東第一文化古村。





石阡縣,有泉都之稱,現已探明的溫泉出口共17處,此外,還有一條地下凱峽河地下熱水河,一個熱水溪溪溝溫泉。溫泉群核心區布局在縣城的全國只有石阡,全國已探明的溫泉群核心區水資源量最大的是石阡,獲得「中國溫泉之鄉」和 「中國礦泉水之鄉」榮譽稱號。 石阡最負盛名的是城南溫泉,早在三國時期就有開發利用的記載,位於縣城南邊的松明山麓,龍川河右岸。




思南石林主要分布在思南縣長壩景區和荊竹園景區,石林出露面積分別為4.9平方公里、2.3 平方公里,是 貴州規模最大的石林 。思南石林有針狀石林、劍狀石林、塔狀石林、柱狀石林、城堡狀石林。林區形狀多變,景色秀麗,能從小中見大、大中見巧、巧中見奇、奇中見幽。



麻陽河位於銅仁沿河縣西北部,是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與黎志峽西岸毗鄰。景區內野生動植物資源種類繁多,主要保護對象是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黑葉猴及其棲息地。麻陽河兼有典型的喀斯特地貌景觀和獨特的峽谷地貌景觀,地貌獨特,風光旖旎,是集山、水、洞、峽谷、溪泉、河流、珍稀動植物等一體的景區,極具美學欣賞價值。





九龍洞位於銅仁市城東17公里的九龍溪右側觀音山山腰,是貴州省首批確定的十大風景名勝之一。「九龍洞」廣大恢宏,洞內有7個大廳,洞長2258米,總面積約7萬平方米。已向遊人開放3個大廳共12個景區。


臘爾山紅石林地處貴州省和湖南省交界的盤石鎮臘爾山上,海拔1000米左右,獨特的丹霞紅石林自然地貌與山頂的天池群匯集成特有的自然景觀。目前已開發出近四千畝,奇形怪狀、形態各異的石林因其顏色呈褐紅色,在雨天或陽光下更顯其美麗壯觀。目前正在開發的狀態,建議自駕前往。在石林附近還有黔東草海、雲海梯田等景觀,可以開車前往。



❹ 貴州銅仁主要資源有什麼

這是銅仁的主要礦產資源:成礦地質條件良好,礦藏豐富,已發現與不同程度探明儲量的礦產有59種,其中金屬礦有汞、錳、金、銀、鎢、錫、鐵、鋅、釩、鉛、鉑、鎂、鎳、鈮鉭、碲、硒、錮、鎵、鍺、鈷,共23種;能源礦產有煤、鈾、地下熱水,共3種;非金屬礦產有石灰石、白雲石、重晶石、方解石、硅石、螢石、石煤、長石、磷、硫鐵、碧玉石、花崗石、大理石、黑滑石、石膏、紫袍玉帶石、輝綠岩、脈石英、水晶石、石英砂、頁岩、板岩、毒砂、砂岩、水泥用粗面岩、建設用砂、含鉀頁岩、陶瓷用高嶺土、磚瓦用粘土、砷、水泥用粘土、,共32種;水氣礦產有地下水、礦泉水,共2種。

❺ 銅仁有什麼特產

在銅仁你能見到世界遺跡梵凈山,還有很多苗族,侗族的少數民族菇涼們,小編對銅仁的印象還停留在去梵凈山,逛銅仁民族風情園,去的次數不多但是印象深刻,那裡的妹子都很直爽火辣,喜歡冒險的男生還是很喜歡的。沒忘,沒忘,小編是要來介紹銅仁地區有什麼特產的,跟著我一起去看看吧!

1、蕨粑 說起這個特產,這個就是絕對的野味了。蕨粑,這個多在貴州,湖南等地見到。看起來黑漆漆的,但是它本來的樣子卻不是這樣的。這個的原材料就是蕨菜的根,蕨菜就是在山上面長得那種,小編已經把圖片給你們准備好了。這個在3-4月份的時候是可以摘來吃的,有點苦,需要用水先焯一下,最好吃的做法是爆炒,說這個拿來水煮,也太苦了點。其實也未嘗不可,將這個曬干以後,一般就是拿來煮豬腳,煮豬肉那樣的。

這個黑坨坨的東西是怎麼做出來的呢,就是將這個植物的根挖出來,搗爛取它的漿汁,黑黑的成分是一些根的顏色,再有就是汁水遇到空氣中的氧氣氧化導致的。熬煮就可以做成蕨粑,在農村沒有模具,所以能夠做成的就是用手捏成一坨坨的樣子。這裡面最重要的成分就是澱粉,蕨菜的營養成分很高,它的澱粉就更是其中的精華所在。野生蕨菜本來就很少,挖掉根,就是破壞掉了植株,所以這裡面的產量並不高。現在更是有,用紅薯澱粉來做這個,用紅薯澱粉調成水漿,再用過攤成。當地市場上也有很多用紅薯蕨粑來充成野生蕨菜蕨粑,不過很不討好。當地老人最懷念的還是在艱苦時期吃到的這口野生蕨菜蕨粑。

2、臘肉

臘肉,在貴州過年肯定都少不了。豬肉都是在過年的時候殺的豬,留下一些過年,還有一些就是拿來在柴煙火上煙熏。在煙熏之前都是要先用鹽,花椒等將肉腌制好,在大壇子裡面等著鹽入味,最後再懸掛在柴火上,等每次煮飯的時候,煙就會熏烤著這些肉。每年在汽車站的時候就能看見那些那些出遠門的都會帶上這個美食。

過年的時候,肯定要准備的就是豆腐,熏臘肉的時候也會准備一些豆腐拿去一起煙熏。這樣煙熏的豆腐,等待2月份,天氣變得暖和的時候就開始洗這些煙熏的製品。煙熏過的豆腐口感就會有嚼勁很多,重點是真的放好久都還能吃。

3、糟辣椒

在辣椒成熟的秋季,每家每戶就開始准備將辣椒儲存了。老的辣椒都會被拿去曬干,作干辣椒。還有些嫩的,但是是紅的辣椒,就拿來洗干凈,剁碎,放進壇子裡面,加蒜,加鹽,加白酒等著發酵成酸辣椒。這個最精髓的就是用瓦罐子來泡的酸辣椒,才是風味最正宗的,燒菜的時候最喜歡放一點,還有最很重要的,我媽媽告訴我,是一定不能用蘸油的筷子,或者是勺子去碰罐子裡面的辣椒,這樣會影響裡面的儲存的。

4、紅粑粑

紅粑粑,這個是在過年打糯糍粑的時候才會出現的。還有會在家裡面親戚結婚,而且在冬天的婚禮比較能夠看見,但是夏天,又不會出現。這個的原材料是糯米跟輾米混合製作而成,這個粑粑不是用蒸熟的米去搗爛做成,而是本身就用兩種的米粉來做這個,做出來粑粑就會很細膩,不會看見整顆的飯粒。外層的白色米是另外裹上去的,是不是很紅火,很喜慶。

相比之下我比較喜歡糍粑,白白圓圓的樣子十分可愛,特別是烤糍粑,看著它膨脹起來之後,放一點媽媽炒的豆豉辣椒,味道棒極了!

5、蒿菜粑粑

這個也是分季節存在的,在清明,蒿菜最嫩的時候才會見到,這個是每個家庭婦女必須要學會的技能了,清明待客的時候必備。蒿菜粑粑外層會包裹上一片葉子,裡面有包裹著各種陷。最常見的就是包豆腐,花生碎,最簡單還有直接包裹上白砂糖的。

小編最想念的還是糟辣椒,記憶中最深刻的事情就是,鄰里的好多娘娘們,在打完麻將後,就從槽辣椒壇子裡面抽出酸蘿卜,冬天最愛啊!這些特產你最喜歡什麼,趕緊來pick一下。

❻ 貴州銅仁市梵凈山位於哪裡這里的動植物資源有多豐富

位於貴州銅仁市江口縣印江土家族自治縣松桃求族自治縣交界處,在這里有著國家一級保護植物梵凈山冷杉,鍾萼木,還有鵝掌楸等珍惜植物。

在梵凈山還擁有著非常豐富的野生動植物資源,還是全國著名的彌勒菩薩道場是中國第五大佛教名山在佛教歷史上也有著非常重要的地位,梵凈山的。原始生態保存完好有著許多珍惜的物種。在1986年被批為國家重點自然保護區。

❼ 貴州銅仁哪種礦產資源儲量豐富外甥經驗表明資源擴展性城市的轉型之路有哪些

利用數字化、智能化手段解決企業生產經營中的難點、痛點。
資源枯竭型城市在轉型發展中首先要解決好民生問題、保障好睏難群眾生活。貴州銅仁市在城市轉型過程中,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為出發點和落腳點,探索出一條資源枯竭型城市轉型發展之路。
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作為出發和落腳點,因煤礦而興起的西露天礦等礦區,也沒有因為資源枯竭而被放棄。根據銅仁市「產業+民生+生態」同步推進規劃,西露天礦這個亞洲最大、最深處420米、長度近7公里、容積超過17億立方的廢棄大礦坑,未來將成為銅仁市的「城市綠肺」和文化旅遊聚集區,並建成國家工業遺址公園和國家地質公園。

❽ 銅仁有什麼好玩的地方,銅仁旅遊必去景點,銅仁旅遊

銅仁旅遊資源獨具特色,三江沿岸15座大小橋梁凌空兩岸,猶如15條彩虹。銅仁老城一面倚山,三面臨水,發源於梵凈的兩條江自西自北而來,匯於銅仁,稱錦江;錦江繞城半周,然後東去 銅仁一角流入湖南沅水。錦江沿岸有壯觀雄奇的六龍山溶洞群。其中已開發的九龍洞為貴州十大風景名勝之一,在市內西門碼頭乘船就可以游覽九龍洞及錦江風景區。銅仁是傑出的紅軍將領周逸群烈士故鄉,辟有周逸群烈士故居一處,烈士塑像一座,往來瞻仰者絡繹不絕。
銅仁地區主要旅遊景點:梵凈山 ·沿河烏江山峽百里畫廊·沿河土地灣黔東革命根據地·九龍洞 ·太子石 ·南嶽飛泉 ·沿河麻陽河自然保護區 ·四野屯 ·紅二、六方面軍紀念碑 ·雲海波濤 ·中流砥柱 ·雲彩江聲 ·魚梁夜月 ·文筆凌雲 ·六洞嵐光 ·周逸群故居 ·玉屏晴雪 ·西嶺歸樵 ·萬笏朝天 ·兩江春色 ·金鱗游泳 ·東山樓閣 ·東山寺 ·錦江公園 ·十里錦江 ·長壽村 ·思南石
【一】梵凈山:
在與湘、渝、鄂三省、市交界的黔東北邊陲,在橫亘楚蜀大地、綿延數百公里的武陵山脈, 有一座充滿神秘色彩而又雄奇偉岸的山峰,這就是貴州省銅仁地區的梵凈山。幾百年來,梵凈山的名字一直在黔、湘、川、鄂、桂等南國地域久久流傳。雖然朝代有更替,人世有變遷,但梵凈山的魅力依然歷久不衰。是什麼原因,是哪些因素造就了梵凈山的無窮魅力和巨大誘惑呢?
梵凈山位於銅仁地區的江口、印江、松桃三縣結合部,海拔2493米,不僅是貴州的第一山,更是武陵山脈的主峰,是屹立於雲貴高原向湘西丘陵過渡的大斜坡上的巨人。其古老的山體距今已有10~14億年的歷史,是黃河以南最古老的台地。再加上山體龐大深邃,峰巒巍峨雄奇,主峰高聳入雲,故明朝萬曆四十六年(公元1618年)奉皇帝詔令而建的古碑上稱之為「眾名岳之宗」。
大自然造物的神奇力量,使梵凈山富集了令人陶醉的自然風光。山,或雄奇險峻,或秀美多姿,那引人入勝的是新金頂,在海拔22 00餘米的崇山峻嶺上,突兀而起冒出一尊石柱,高約100米,如巨筍出土,似玉龍嘯天,紅雲環繞,直指蒼穹。大自然的神工鬼斧,又將山頂一劈為二。兩個山頂上分別建有釋迦殿、彌勒殿,兩殿之間有天橋相連,朝拜的香火燒到了雲天之上。還有那獨立撐雲的蘑菇石、依山望母的太子石、狀若冊籍的萬卷書(山岩)等,形神兼備,令人嘆絕!至於梵凈山頂部一帶常常出現的「佛光」,更是令人魂牽夢繞,一睹為快。水,或涓涓細流,或丁冬垂滴,或白練懸空,或奔騰咆哮,皆異常澄潔。峰迴水轉,匯成了九十九條溪流,順山勢的東西走向,向東匯成了錦江、淞江,直奔沅江入洞庭湖;向西匯成印江河,直奔烏江進長江。樹,遍山皆樹,滿眼是綠,繁花爭艷,鳥獸和鳴,一幅天然畫卷。還有那雲、霧、風,波譎雲詭,也給梵凈山增添了不少的神秘色彩。置身此山中,儼然畫中行,恍若仙山游。
古人雲:「天下名山僧佔多。」大自然造就了梵凈山的奇異風光,而佛教徒則揚名了梵凈山的靈山秀水。在明朝萬曆以前,梵凈山作為「古佛道場」,早已聲名遠播。在梵凈山的滴水岩附近,有一塊奉萬曆皇帝的詔令而專門豎立的石碑。碑文中寫道:「此黔中間之勝地有古佛道場,名曰梵凈山者則又是天下眾名岳之宗也。」明朝萬曆皇帝之所以要下詔重建梵凈山金頂正殿(寺廟),是鑒於曾經興盛一時的梵凈山「古佛道場」,因長年戰亂而日趨衰落破敗,即碑文所言:「天哀名山之頹,而賜以欽命僧妙玄重建金頂正殿,足為萬聖臨鑾。」碑文中把盛極之時的梵凈山「古佛道場」比作「極樂天宮」,記載梵凈山佛教自開辟以來,香火旺盛,信奉朝拜的信徒如雲流水涌,連王公大人都十分嚮往。梵凈山的聲名早已傳入了南京、北京,傾動了十三個行省的地方長官。
梵凈山這個山名,具有濃厚的佛教色彩,它是從「梵天凈土」點化而來。據史料記載,梵凈山原先的正名是「三山谷」,後來不知何時變成了「梵凈山」。這大概只有去問當年的佛教高僧們了。
大自然造物的神奇力量,還使梵凈山成為一個原始古樸的生態王國。由於梵凈山的山體龐大且垂直高差大,形成了一個生物多樣性的原始基地。梵凈山不僅生長著滿山遍嶺的各種植物和棲息著各類動物,而且擁有黔金絲猴、大鯢(娃娃魚)、白頸長尾雉、雲豹等珍稀動物和全球僅存的「貴州紫薇」以及中國鴿子花樹(珙桐)等珍稀植物。梵凈山原始古樸的生物群體,成為了人類的一大財富,具有極高的科學研究價值和保護價值。國務院於1978年確定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於1986年將梵凈山接納為全球「人與生物圈」保護網的成員單位(中國只有五個成員單位)。梵凈山是幸運的,因為在地球的同緯度上,目前只有它還保留有如此原始古樸的生物群體。梵凈山的幸運,既得益於先人愛惜,也得力於當代人的保護。
在梵凈山麓,居住著土家族、苗族、侗族、漢族、羌等各族人民。在這里,可以領略到多姿多彩的民族風情,體悟到梵凈山區豐富深邃的人文文化。其中最值得稱道的是書法藝術。印江,只不過是梵凈山腳下的一個區區小縣,異常閉塞,可是自明清以來,書法名家輩出,以題寫「頤和園」匾牌而名噪海內外的嚴寅亮就是傑出代表,印江成為了著名的「書法之鄉」。在梵凈山麓的兩個碑林中,你可欣賞到當代書壇泰斗趙朴初、啟功、沈鵬等人的墨寶。這里還是一個富有革命傳統的山區。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貴州高原上的第一塊紅色根據地,即1934年由賀龍等老一輩革命家創立的中華蘇維埃共和國黔東特區,就屹立在梵凈山麓的領邊幾縣。
梵凈山的過去屬於我們歷代的先民,而梵凈山的現在和未來已不僅僅屬於它所在當地的我們以及我們的後人,它還屬於全人類。隨著大旅遊、大開放思路的逐步確立,在自然保護的前提下,梵凈山將東連以張家界、武陵源為代表的風景名勝,南接以陽河、杉木河為代表的旅遊景區,形成一個合理的旅遊鏈條,構成橫跨黔湘的旅遊「金三角」。再加上銅仁大興飛機場的復航,玉屏至銅仁高等級公路的改造以及梵凈山登山索道的建成,渝懷鐵路也即將開通,梵凈山必將逐步成為一個新的旅遊熱點。這,也是銅仁的希望之所在。
梵凈山是佛教名山,是生態王國,是風景勝地,是一方凈土。誰不嚮往這么一個返樸歸真、怡養身心的人間仙境呢!
梵凈山是武陵山脈的主峰,亞熱帶森林生態系統保存較為完整。梵凈山山清水秀,號稱有「九十九溪」,這些溪流匯成黑灣河、馬槽河等十一條主要河流,呈放射狀奔騰而下,沿途多急流險灘,跌水瀑布。梵凈山是佛教勝地,「梵凈」二字,即含佛家超凡脫俗之意。自明萬曆年間開始,建梵剎廟宇,成為與峨眉山、五台山、普陀山、九華山遙遙相對應的佛教名山。
梵凈山中最珍貴的動物是黔金絲猴,有「世界獨生子」之稱,因其背部有青灰色的毛,又稱之為「灰金絲猴」。梵凈山為世界上唯一分布區,最初1991-1993調查僅為3隻!現在僅有500餘只,是世界瀕危物種之一。黔金絲猴的分布環境比較特殊,主要活動於保護區東北部松江縣境內,海拔1400—1800米之間;那裡地形崎嶇、林木茂盛。它以多種植物的葉、芽、樹皮和果為食,它們過著典型的群體樹棲生活。各群均由不同年齡組成,最強壯的雄猴任群體的首領,但各群體間互不往來,活動的地域范圍各不重疊,囿於固定的領地。對於受傷和死亡者則有搶屍習俗。
【二】九龍洞: 九龍洞景區位於城東的漾頭鎮是市區較近的旅遊好去處,六龍山脈北端、 洞內景觀錦江南岸大峽谷之中,區內山峰林立,重巒疊嶂,溪谷幽深,竹木蒼翠,植被完好,既有璀璨崢嶸的岩溶洞群,雄奇險秀的錦江峽谷,逶迤秀麗的錦江(漾頭)庫區,還有考古價值較高的岩董、杜家園新石器時代原始人的古文化遺址,是一個集觀賞和科研於一體的旅遊勝地。九龍洞是該景區的主體景點,洞內空曠寬敞,氣勢磅礴,景物眾多。(主)洞長2284米,寬100多米,高75~80米,面積7萬多平方米。全洞分為8廳和一道暗河,廳又分為兩層,上層6廳,下層2廳,上下廳及洞洞之間均有小洞相連,深不可測。洞內遍布鍾乳石筍、石柱、石簾、石瀑、石幔、石花、石針等,有的似雲海奔涌,有的似飛禽走獸,有的似奇花異草,千姿百態,巧奪天工,神奇瑰麗,令人留連忘返,遐想不斷。從市區坐旅遊景區的車或者去城區中心西門橋渡口乘坐旅遊船可以到達{是欣賞錦江沿岸秀麗風景,良好生態景觀的好選擇。},坐車的人到了錦江對岸乘船過河,均為坐馬上山,走路也行但是喜歡輕松的遊客和想體驗坐馬背感覺的遊客可以選擇,到了門口購買門票即可進入內部檢票進入洞內,欣賞雄奇壯麗的溶洞自然奇觀。
【三】錦江旅遊區
從佛教名山梵凈山,流出兩條江,一條叫大江,一條叫小江,兩江穿山越谷,在銅仁城中匯合形成了錦江。就在三江匯流的地方,一巨大岩石突兀江心,成為銅仁的中流砥柱——銅岩,岩上供奉「儒、釋、道」鼻祖孔子、老子、釋迦牟尼三尊銅像,銅仁的歷史淵源由此而起,銅仁因此而得名「銅人」。又因三位鼻祖的教義宗旨均以「仁」為核心,遂改名為銅仁。
山是銅仁的根,水是銅仁的魂,錦江孕育了銅仁——仁義之城。這是一個被山懷抱的城市,一個被水滋潤的城市。穿城而過的錦江孕育著這方美麗富饒的土地,將城市裝扮得如詩如畫。一幅「城在山中,水在城中,人在畫中」的水墨山水畫卷伴著千年流淌不息的錦江徐徐展開。由亞太環境保護協會APEPA中國委員會、香港中國城市研究院CUI等機構聯合舉辦的第三屆(2009)中華100大生態親水美景口碑金榜,日前在香港發布,貴州省銅仁市十里錦江入選十佳。
銅仁因水而興。錦江下洞庭,入長江,古時,是銅仁走出大山的唯一通道,「舟楫往返,商賈雲集」,曾經盛極一時,素有「黔東重鎮」之稱號。自古以來,臨水而居的銅仁人,水上行舟,運輸、捕魚是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如今,你依然能聽到城中江聲漁歌繚繞,看到綠柳下一個個靜候江水的休閑垂釣者。更為有趣的是那夕陽里的十多座大橋上,一排排橋釣者悠然自得的情景不得不令你駐足守候橋下的魚上鉤。錦江帶給這里的人們無限歡樂,讓您無時無刻都能盡享到游泳的樂趣,垂釣的樂趣,人魚水嬉戲的樂趣。無論時代如何變遷,垂釣、游泳、高台跳水、龍舟、漂流、獨竹漂等水上運動依然是銅仁人最大的愛好和樂趣,錦江不僅養育了勤勞勇敢的銅仁人,更賦予了銅仁獨具特色的水文化、漁文化、龍舟文化。團結、力量象徵的龍舟競渡也因此而成為銅仁最悠久、最豐富、最具特色的民間傳統習俗。
龍是中國吉祥的象徵,掌管降雨的神。古時,是銅仁侗族人最崇敬的神靈。龍的傳說在這里優美動人,惟妙惟肖。賽龍舟的傳說更是深入人心,源遠流長。龍舟競渡,在銅仁俗稱「劃龍船」,雖然同紀念屈原有關,但在銅仁卻賦予它新的含義。最早是這里的侗家人向神龍祈福免災的一種祭祀活動。銅仁有句俗話叫做「端午不下,犁耙高掛」。意思就是如果端午不下雨的話,今年就會遇到旱災。一年無雨,必影響到農作物生長,沒有收成。因而,每年農民完成了一年的春耕春種,就開始忙著向降雨的神龍祈福風調雨順,五穀豐登,國泰民安。時值端午時節,村村寨寨的人們殺豬宰鴨,沿母親河——錦江開展祭祀活動。為了能引起神龍的注意,讓神龍知道百姓的意願,按時節降雨。每個村寨家家戶戶就按人頭湊份子,依照龍的樣子打造一條龍船,並買來豬和鴨子做供品。挑選村裡身強力壯的後生20—40人在河裡來回劃著龍船,齊聲吼叫,喚龍降雨,並扔下活鴨子和香噴噴的臘肉、豆腐、糯米做的粽子,鹽菜、酸辣肉餡的蒿菜粑誘龍出水,意在請出水裡的神龍來到人間接受村民的供奉,降雨。爭強好勝的侗家漢子劃著幾十上百條龍船在錦江歡快的穿梭,相互追逐,追搶在河裡撲騰的鴨子,歡呼聲、吶喊聲震天響。船越劃越有勁,舟越行越快,最後演變成齊心協力,團結一致,勇敢爭先的劃龍船比賽。岸上人都為自己村裡的龍船吶喊助威,哪個村的龍船勝利了,就是為這個村爭了光,村民像迎接英雄一樣將劃船的後生迎進村,全村男女老少一起涌進村裡的祠堂,擺上慶功宴,端上豐盛的貢神食物,家家戶戶拿出自製的甜米酒開懷暢飲,犒勞為村爭光的英雄們。只有拿頭獎的英雄們才能吃上豬頭。那是一件終身都會感到光榮而自豪的事情。劃龍船比賽從此成為同飲錦江水的各族農民喜聞樂見的群眾自發性水上運動。每年端午前十幾天,村村寨寨農民便自發地組織起來,把擱置了一年的龍船用桐油「油」一遍,請進水裡,開始操練起來。到了了端午那天,各地龍船便相約聚集在銅仁城中三江匯流的銅岩,等待比賽。這一天,銅仁城鄉萬人空巷,齊聚錦江兩岸,觀看比賽。政府從此也將這項自發的群眾體育賽事納入全民健身事業發展壯大起來。錦江兒女一代代傳承著這瑰麗的原生態民族文化,且愈演愈烈,從由男人主宰的龍舟比賽發展到女子龍舟參與比賽,從傳統龍舟比賽發展到國際標准龍舟比賽,直至演繹為舉辦國際龍舟賽事。2009年1月,銅仁還榮獲了中國傳統龍舟之鄉的稱號。
錦江景區沿岸如詩如畫的景點,主要包括武陵橋城、錦江十二景、錦江公園、水晶閣等。
(1)武陵橋城。銅仁市是一座多水的橋城,僅城區就有大小十餘座風格各異的大橋。橋下江水碧波盪漾,錦江兩岸綠樹掩映,江上漁舟點點,既有名城蘇州的婀娜多姿,更有山城銅仁的風格特色,是一座名副其實的水城、橋城。
(2)錦江十二景。錦江十二景是錦江沿岸較有特色的自然景點,分別是:南嶽飛泉、兩江春色、中流砥柱(銅岩)、東山樓閣、雲彩江聲、文筆凌雲、金磷戲水、漁梁夜月、石笏朝天、蘆洞嵐光、玉屏晴雪、西嶺歸樵。
(3)水晶閣半島。位於城東太乙峰下,錦江東岸,島三面環水,半島古樹參天,幽香四溢。江面碧水映翠,漁舟如梭,宛如一幅流動的風景圖。
(4)銅岩跨鰲亭。在銅仁錦江兩江匯流處,有一巨石突起江心,高出水面十多米,總體面積486平方米,「孤嶼嶙峋,當兩江湍流中」,「作中流之砥柱,挽狂瀾於既倒」,這便是與「銅仁」有著極深淵源的銅岩。相傳,元朝時有漁人潛入銅岩底,「見岩足如鼎,中有銅范三教像」,「挽而出之」,「銅仁」也因此而得名。三尊銅人為儒、道、釋三教的鼻祖孔子、老子、釋迦牟尼。而銅岩上的「跨鰲亭」,歷代皆有修建,最早為明正德十一年(1516)所建,現存之亭系1993年重建。舊時相傳,銅岩旁迎小江處有沙洲隱於水中,每逢鄉試前,如洲現水面,郡人必有中榜者,故俗名「掛榜洲」。每逢鄉試前七日,銅仁的地方官按古制舉行賓興大典,在跨鰲亭上設宴招待應舉之士,「酌旨酒以盈卮,於斯亭以寵餞」,以求個「獨占鰲頭」的吉兆。
【四】中南門古商埠文化街區
據史料記載,作為「黔東門戶」的銅仁,早在宋代就有湖南、四川、江西的客商來此貿易;明、清時期,更是「商賈檣帆、絡繹不絕」,素有「黔東護商棧」之譽;清末民初,銅仁濱河「船舶往來,日凡數十百號,商務不衰。外商在銅開設洋行五、六家」,城內有大中商戶400餘家,成為黔東和川東一帶的各種土特產和省外常德、漢口等地工業品的集散中心和銷售市場。中南門、西門幾大碼頭商旅輻輳、異常繁榮。中南門曾是銅仁著名的碼頭和繁華商業區,以八大商號為主的大小商家,主要集中在中南門一帶。
(1)中南門古城區。中南門古城區系明、清傳統的磚木結構四合院建築,位於錦江北岸、東山西麓的中南門片區,背依東山,南臨錦江,群體龐大,布局井然。古城區佔地總面積36685平方米,古民居建築總面積25544平方米,保存完好的四合大院35個,古巷道11條,現存木結構及磚木結構建築228棟。其房屋、道路建設及排水系統設計科學合理,顯示了古代民居建設規劃設計技術的高超水平,為黔東民居之典型。是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區。
(2)銅仁古城垣。在中南門碼頭邊,看到一道用青石塊砌築的石基,時斷時連,沿城蜿蜒而伸去的,那就是銅仁古城垣的遺址。銅仁古城垣始建於明正德七年(1512),距今已有700百餘年的歷史。為銅仁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還在全面進行進行維護階段】
(3)川主宮。川主宮是銅仁市現存時代最早(明洪武八年即1375年)、保留最完好的古建築。位於銅仁大小兩江交匯處的西岸,與銅岩上的跨鰲亭隔江相對峙。川主宮為二進高封火牆圍護四合院式建築。佔地面積約5000平方米。宮內精美的木雕、石刻、彩繪、泥塑遍及全宮,令人目不暇接,是研究明清時期社會生活、戲曲、宗教藝術的珍貴實物。【被私人給引起火災,給燒毀大部分,現在正在復建原址,獲得國家批准而開始復建】

❾ 銅仁市人民政府的自然資源

銅仁市處於武陵山脈西段,由於地質地貌復雜,地勢起伏較大,地下與地面組成物質均呈紛繁多樣的特點。特殊的地理環境,孕育著肥沃的土地資源,豐富的礦產資源,充裕的水資源和生機勃發的生物資源。
一、土地資源
全市擁有土地總面積18003平方千米,在總面積中有耕地4658.89平方千米,占土地總面積25.87%;果桑、茶葉等園地105.29平方千米,佔0.58%;林地8211.19平方千米,佔45.61%;牧草地1906.52平方千米,佔10.59%;其它農用地1095.55平方千米;佔6.08%;建設用地603.34平方千米,佔3.35%(其中:居民及工礦用地539.76平方千米,交通用地44.84平方千米,水利設施用地18.73平方千米);水域面積221.55平方千米,佔1.23%;未利用土地1200.67平方千米(未含灘塗面積),佔6.67%。耕地主要分布於河谷階地、低山河谷,低山丘陵或剝夷面、低中山山腳、山腰及山谷盆地和斷陷盆地等地面。從土地利用的分布狀況來看,土地資源開發潛力較大,可以實行林、果葯、茶、桑、畜等綜合開發。特別是1965.12平方千米天然草地,是發展畜牧養殖業的天然優勢。抓好非耕地資源的合理開發和利用,不僅可以改善農業的生態環境,而且可以大大改善農業生產結構,提高土地利用率,使之成為全市經濟的增長點。
二、礦產資源
銅仁市成礦地質條件良好,礦藏豐富,已發現與不同程度探明儲量的礦產有59種,其中金屬礦產有:汞、錳、金、銀、鎢、錫、銅、鐵、鉛、鋅、釩、鉬、鉑、鎳、鎂、鈮鉭、碲、硒、錮、鎵、鍺、鈷,共22種;能源礦產有:煤、鈾、地下熱水,共3種;非金屬礦產有:石灰石、白雲石、重晶石、方解石、硅石、螢石、石煤、長石、磷、硫鐵、碧玉石、花崗岩、大理石、黑滑石、石膏、石棉、紫袍玉帶石、輝綠岩、脈石英、水晶石、石英砂、頁岩、板岩、砂岩、水泥用粗面岩、建設用砂、含鉀頁岩、毒砂、陶瓷用高嶺土、磚瓦用粘土、砷、水泥用粘土,共32種;水氣礦產有:地下水、礦泉水,共2種。汞礦和錳礦儲量最為豐富,是境內馳名中外、最具特色的優勢礦產。汞礦主要分布於萬山區、碧江區、松桃等縣(區)。錳礦集中分布於松桃、碧江等縣(區),已探明的儲量達3700萬噸,預計遠景儲量超過1億噸,僅探明儲量則位居全國第三位。此外,儲量較大的還有:煤礦,主要分布於沿河、思南、德江、石阡、印江等縣,已探明С+D+Ε級儲量達3億噸。鐵礦,主要分布於石阡、沿河、德江、印江、江口等縣,已探明的儲量共達7249萬噸。磷礦,主要分布於松桃、碧江、沿河等縣(區),總儲量為400萬噸。地下熱水,主要分布在石阡境內,總流量為58.45~62.4升/秒。含鉀頁岩,主要分布於碧江區、萬山區,總儲量在億萬噸以上。硫鐵礦,主要分布在德江、沿河、思南、印江、石阡等地,已探明儲量共達22873萬噸。
三、水資源
境內降水充沛,地表河流密度高,地下補給基流多,全市年均徑流總量達128億立方米左右(其中地表徑流量為95.6億立方米,地下水總儲量為32.3億立方米),人均佔有水量3671立方米,居全省首位。此外,過境客水非常豐富,每年徑流量高達328億立方米左右,為社會生產和人們生活提供了有利條件。由於境內森林茂密,地表覆蓋好,流水清澈,含沙量低,絕大部分水源若在輕度污染情況下,一般均能稀析自凈。在水能方面,由於各條河流的河源地勢較高,河流比降大,水力資源好,全市擁有水能理論蘊藏量93.7萬千瓦,其中可開發能量39.97萬千瓦,占理論值的42.6%。如果加上烏江幹流梯級水力資源,境內的水能理論蘊藏量則高達203.74萬千瓦,可開發量高達584.3千瓦。人均可開發值達430瓦,均超過全國和全省平均水平。
四、生物資源
銅仁市由於光、熱、水、土資源豐富,地形地貌適宜,為多種生物的共生繁殖提供了良好的自然條件。境內植物資源主要有森林、草叢、葯用植物、農作物品種和果樹品種植物5大類;動物資源主要有畜禽品種、水生動物、野生動物3大類。
1. 在植物資源方面
一是森林資源。共有樹種627種,分屬89科,283屬,以用材林和經濟林為主,薪炭林、防護林、竹林、特用林所佔比重較小。在森林樹種中有不少列為國家珍稀瀕危保護植物,其中列為國家一級重點保護的有珙桐、紫薇;列為二級重點保護的有鍾萼木、連香樹、鵝掌揪;列為三級重點保護的有穗花杉、金杉槭、厚朴、凹葉厚朴、花櫚木、楠木、白辛樹、麗江鐵杉、華鐵杉、萇苞鐵杉等。珍稀樹種大多數集中在梵凈山自然保護區。二是草種資源。境內天然牧草大體可分為6大類,共計160種,即禾木科牧草類74種,豆科牧草類16種,雜草類38種,水生青科類3種,飼樹類4種,飼用藤灌木類25種。三是葯材品種資源。境內有葯用植物500種以上,已考察准確的高等葯作植物有100科,227屬,413種。其中有清熱解毒植物葯96種;止咳、祛痰、平喘植物葯44種;止血植物葯43種;驅風除濕、舒筋活血植物葯60種;補中益氣,散寒解表植物葯33種;其他功能的植物葯95種。此外,在省內外都暢銷的民間常用植物葯有珠子參、雪裡見、蛇蓮、八爪金龍、穿心蓮,以及小櫱屬、十大功勞屬植物等。產量較大的植物葯有莫茱萸、杜仲、厚補、黃柏、五倍子、金銀花、瓜萎、射干、半夏、天麻等。境內大型真菌也很豐富,蘊藏有33科、77屬、151種。其中竹黃、靈芝、茯苓、烏勃等21種可作葯用。含抗癌物質或有抗癌作用的有采絨草蓋菌、菱紅菇等12種。還有香菇、木耳、松乳菇等30種,是城鄉居民廣為喜愛的美味山珍。四是農作植物品種資源。栽培植物主要有糧食作物、油料作物,以及其他經濟作物和蔬菜,共計812個地方品種,其中糧食作物主要有水稻、玉米,以及薯類、麥類、豆類、雜糧等594個品種;油料作物主要有油菜、花生等11個品種。其他經濟作物主要有煙草、青麻、向日葵、茶葉、蠶桑等53個品種;蔬菜主要有葉菜類、根菜類、茄果類、甘藍類、鱗莖類、水生菜類、瓜類、野生菜類等13類,154個品種。五是果樹品種資源,境內栽培水果主要有柑橘、橙、柚、桃、李、梨、杏、柿、棗、蘋果、葡萄、板栗、枇杷等。境 內各山區還盛產獼猴桃、刺梨、紅籽、八月瓜等多種營養豐富的野生果品。近年來,人工栽培獼猴逐漸普及。
2.在動物資源方面
一是畜、禽品種資源。家畜以豬、牛、羊、狗為主,也有少量馬、驢、兔等飼養。家禽以雞、鴨為主,也有少量的鵝、鴿飼養。近年來,開始有人注重山雞、藍孔雀等野禽、珍禽飼養。二是水生動物資源。境內水生動物以魚類最廣,共有5目16科93種,種屬最多的有鋰科、鮑科、鰭科。近年來,開始了人工繁殖鱔魚。除魚類外,還有兩棲動物大鯢、青蛙等;有爬行動物鱉、龜等;有軟體動物蚌、螺等;有節肢動物日本沼蝦、秀麗白蝦等。大鯢被稱為世界「山水之珍」,屬國家二類保護動物,本區是主要產區,境內各縣均有分布,以梵凈山及其周圍最多。鱉又名「甲魚」、「團魚」,是高級滋補動物,肉質鮮嫩清香,其甲可人葯,主治陰虛、癆熱不蒸、症聚積等症,境內各溪河、塘庫和沼澤等水域均有,是鱉的豐產區。三是野生動物資源。境內共有各類野生動物大約400餘種,其中獸類動物約60餘種,有列為國家一類保護動物的黔金絲猴、黑葉猴;有列為國家二類保護動物的熊猴、紅面猴;有列為國家三類保護動物的林麝、毛冠鹿和穿山甲。黔金猴又叫灰金絲猴、自肩仰鼻猴,在世界上僅分布於本市梵凈山,是非常珍貴的瀕危物種;黑葉猴主要分布於本市麻陽河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境內兩棲動物分屬2目8種11屬,大約40餘種,珍稀兩棲動物除大鯢外還有尾斑瘰螈、大綠蛙、合征姬蛙、棘指角蟾等4種。爬行動物分屬3目8科23屬,約50餘種,其中蛇目有32種,毒蛇有7種,有較高葯用價值和食用價值的13種。境內鳥類動物分屬16目35科約200餘種,其中留鳥類、夏候鳥類等繁殖鳥約佔65%,冬候鳥類、旅鳥類等非繁殖鳥約佔35%,列為國家保護的珍稀鳥類有鴛鴦、紅腹角雉、白冠長尾雉和紅腹錦雞等4種。鴛鴦通常在北方繁殖,然而境內梵凈山亦有鴛鴦繁殖,更顯現出銅仁市自然環境的特殊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