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資源管理 » 資源縣屬什麼民族
擴展閱讀
精洗車成本多少錢一台 2025-07-26 08:25:23
買一隻蛋鴨需要多少成本 2025-07-26 08:25:12
btd2015年什麼價格 2025-07-26 08:24:37

資源縣屬什麼民族

發布時間: 2022-08-26 10:52:13

㈠ 桂林資源縣的風俗

每年農歷七月十三至十四兩日,是距桂林市107公里的資源縣各族人民的傳統節日-河燈歌節。每當節日來臨,漢、瑤、苗各族同胞以民風濃烈的傳統習俗來紀念他們的祖先。

節日里,他們舉行盛大的集會,各鄉的舞獅隊、舞龍隊、河燈隊、藝術表演隊都要匯集到城裡大顯身手。夜暮降臨時,人們將自己製作的各式各樣的河燈點亮一起放到江中隨波而去,以此寄報告寄託對先人的懷念,並祈禱先人對子孫的保佑。放逐河燈,其景十分壯觀,五彩繽紛,滿江輝煌。賞燈之後,便是徹夜的文藝表演和山歌比賽。次日滿街的群眾,擁擠在城鄉物資交流的集市上。人流、物流、燈流、歌流、將這個小小山城掀得沸騰起來,一派太平盛世的繁榮景象。境內漢、苗、瑤等民族雜居,民風淳良敦厚,勤勞儉朴,崇禮尚義,和睦相處,交往密切,習俗相近而各具特色,每年中元節(農歷七月十四日)各族民眾燒香燭,化紙錢,紀念祖先,心願相同,方式各異。縣城大埠頭在中元節之夜,盛行放河燈祭神祭祖,燈式多樣,有飛禽走獸、花鳥魚蟲、寶蓮賜福、龜鶴延年、龍鳳獻瑞、麟趾呈祥燃燭其間,隨波逐流,滿江輝煌,五彩繽紛。觀燈人群相互喝彩,共祈祖先保佑,天下昇平,國泰民安,賜福消災,風調雨順,人旺業興。外來客商亦爭相投放河燈,以圖吉祥。五排山區是苗、瑤民聚居地,相傳中元節是苗族祖先定居五排之日,為緬懷先祖功德,每年七月半舉行歌會,男女老少集會於橋亭、溪畔,互對山歌,歌聲悠揚,彼落此起,連續三天三夜,經此懷念祖先,訴說人間世事,抒發男女愛情,贊頌美好生活。

資源縣隨著民族文化頻繁交流,苗、瑤、漢等民族的風俗民情水乳交融,互相結合,相得益彰,逐淅形成了在縣城舉行農歷「七月半」河燈歌節盛會。自1995年始,資源縣委、政府加以引導,進行組織,使民間的傳統節日成了資源的旅遊品牌,成為莊稼活宣傳促銷、為資源經濟服務的重要媒介,至今已成功舉辦了六屆,吸引了成千上萬的國內外遊客。盛會期間,各族人民雲集縣城觀光,資江兩岸三天三夜,歌聲繚繞,整個縣城籠入了歌海之中,月夜觀河燈,領略「萬盞河燈漂資江」的人間奇觀,更是盛況空前。近兩年來,廣邀名人前來搭台演出,為節日注入了新的活力。

㈡ 資源有什麼好玩的

資源縣位於廣西壯族自治區東北部,風景秀麗,是一個少數民族聚居縣。資源縣擁有豐富的土地資源、森林資源、葯材、土特產資源及礦產資源。在經濟發展方面,資源縣除了重視農業、工業外,還開發出了自己特色的旅遊資源及特色經濟產業。資源縣擁有很多值得一去的景點,這個人傑地靈的縣,也曾培養出多位名人才子。
資江,是資源縣境內最大的一條河,發源於華南第一峰貓兒山東北麓,浩浩北去,流入湖南省境內,最後注入洞庭湖,屬長江水系。資江漂流河段自縣城下游5公里至梅溪鄉胡家田,全程22.5公里,下45個灘,拐31道灣,既有自己別具一格的雄偉險峻,又有桂林灕江的清純秀麗。著名詩人賀敬之盛贊「資江漂流,華南第一」。資江兩岸植被保護良好,流量、流速相對穩定,似一條玉帶穿梭於奇山峻嶺之間。
天門山生態文化風景區
該景區方圓10平方公里,山形峻秀,岩壑多奇,源於典型的丹霞地貌。其三十八岩、十九澗、二潭、六泉、八石等構成「百卉谷生態景園」。匯天下本草於一地的百葯谷,葯香盈溢。主峰「三娘石」宛如一柱擎天,「天門壁畫」、「天脊」、「一線天」「忘憂泉」、「桃花島」、「天門古寺」等20多處絕好佳景,匯聚成仙山瓊閣之境
寶鼎瀑布風景區
寶鼎瀑布發源於華南第二高峰真寶鼎,似一條銀色巨龍穿破雲天,氣勢磅礴,聲籟清絕。瀑布水流量大,落差近700米,從瀑頂到瀑底,幾經周折,形成九級直落寶鼎湖。明代旅行家徐霞客贊之:懸崖飛瀑,長如布、轉如傾、勻成簾」。寶鼎湖面積為705畝,最深處50米,平均深度35米,猶如一面大明鏡鑲嵌在群山之中,泛舟其上,湖光山色,盡入眼簾,令人心曠神怡,流連忘返。

㈢ 資源縣有多少竹林

100畝。

一、簡介

資源縣位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廣西壯族自治區東北部越城嶺山脈腹地,是廣西的北大門,屬桂林市管轄。境內有華南第一高峰貓兒山,是長江水系和珠江水系的發源地之一。

資源縣東西橫距65.5公里,南北縱距63.4公里,總面積1941.01平方公里 ,是一個少數民族聚居縣。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全縣平均海拔在800米以上,是典型的高寒山區。

全縣氣候溫和,四季宜人,年均氣溫16.7℃ 。根據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資源縣常住人口為139212人。

二、發展

資源建縣前屬全州縣的西延地方,春秋戰國時期為楚國荊州轄地;秦時為長沙郡零陵縣地;後漢置始安侯國,為零陵郡始安侯國轄地洮陽縣;三國時先屬蜀,昭烈帝去世後,改屬吳。甘露元年(265年)析零陵郡南部置始安郡,為始安郡始安縣地;晉、宋、齊、梁、陳、隋循其舊。

隋開皇十年(590年),改洮陽為湘源,仍屬零陵郡。大業初湘源改屬永州,唐武德四年(621年),屬桂州臨源縣地。

大歷三年(768年),臨源縣改名全義縣,屬全義縣地。五代晉天福四年(939年),楚王馬希范奏置全州,改縣名為清湘後晉開運三年(946年),全義縣升溥州,並改縣名為德昌,即屬德昌縣轄地。

宋乾德元年(963年),廢溥州,仍為全義縣,屬之,為桂州所轄。宋太平興國二年(977年),改名興安縣,屬桂州。

宋初始稱西延,屬全州轄地。宋端拱年間(988—989年),全州州守柳開平粟氏之「亂」,於其地官田、官垌設招安指揮2員。遂為荊湖南路全州清湘縣地。南宋紹興三年(1133年)升桂州為靜江府,屬之。元屬靜江路。

㈣ 桂林市資源是什麼民族自治縣

桂林市資源不是民族自治縣。桂林的11縣是陽朔縣、靈川縣、全州縣、興安縣、永福縣、灌陽縣、龍勝各族自治縣、資源縣、平樂縣、荔浦縣、恭城瑤族自治縣。

㈤ 廣西資源縣屬於哪個市

廣西資源縣屬於哪個城市, 答案如下:

資源縣是廣西桂林市的一個縣,位於廣西壯族自治區東北部越城嶺山脈腹地,

是廣西的北大門,屬桂林市管轄,境內有華南第一高峰貓兒山,是長江水系和珠江水系的發源地之一,資源縣東西橫距65.5公里,南北縱距63.4公里,總面積1941.01平方公里,是一個少數民族聚居縣。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全縣平均海拔在800米以上,是典型的高寒山區。全縣氣候溫和,四季宜人,年均氣溫16.7℃。

資源縣古為楚地,秦屬長沙郡,稱扶夷苗地,後屬零陵郡。宋初始稱西延,屬全州轄地。明洪武二年(公元1368年)隨全州劃歸廣西桂林府轄。資源縣系民國24年(1935年)從原全縣(今全州)和興安縣各析出一部分地方而設立。民國二十四年將全縣(今全州縣)西延區屬八鄉、長萬區萬德鄉的大里溪一村、興安縣越城區的車田、潯源兩鄉地方劃歸合並,成立資源縣。

1996年,資源縣面積1953平方千米,人口約16.3萬人。轄1個鎮、7個鄉(其中3個民族鄉):大合鎮、中峰鄉、延東鄉、梅溪鄉、瓜里鄉、車田苗族鄉` 兩水苗族鄉、河口瑤族鄉。縣政府駐大合鎮。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資源縣總人口156946人。其中:大合鎮15467人,中峰鄉26026人,延東鄉28065人,梅溪鄉28656人,瓜里鄉19449人,車田苗族鄉23520人,兩水苗族鄉10778人,河口瑤族鄉4985人。2005年8月,撤銷延東鄉、大合鎮,設立資源鎮,資源鎮人民政府駐原延東鄉鎮中路33號。2005年底,資源縣轄1個鎮、3個鄉、3個民族鄉:資源鎮、中峰鄉、梅溪鄉、瓜里鄉、車田苗族鄉、兩水苗族鄉、河口瑤族鄉。

以上回答 僅供參考

㈥ 資源縣管轄幾個鄉鎮,鄉鎮的圩日怎麼趕

  1. 資源縣位於廣西壯族自治區東北部越城嶺山脈腹地,是廣西的北大門,屬桂林市管轄。資源縣的具體鄉鎮區劃信息:2005年8月,撤銷延東鄉、大合鎮,設立資源鎮,資源鎮人民政府駐原延東鄉鎮中路33號。2005年底,資源縣轄1個鎮、3個鄉、3個民族鄉:資源鎮、中峰鄉、梅溪鄉、瓜里鄉、車田苗族鄉、兩水苗族鄉、河口瑤族鄉。

    更多關於該縣的信息可以登錄資源縣人民政府網查看:http://www.ziyuan.gov.cn

  2. 梅溪鄉、瓜里鄉、中峰鄉、車田苗族鄉、兩水苗族鄉都是天天圩日。趕圩當天會有走貨郎在墟市擺攤買賣東西,鄉民有需要也可以買賣交易,購得日常所需。

㈦ 陽朔屬於自冶縣還是資源縣

陽朔縣和資源縣都不是少數民族自治縣。陽朔縣和資源縣平級,都是桂林市下轄的縣。

㈧ 廣西有多少個民族自治縣

廣西有56個民族,。12個世居民族,境內其他44個少數民族均有居住。

1、廣西是多民族聚居的自治區,世居民族有壯族、漢族、瑤族、苗族、侗族、仫佬族、毛南族、回族、京族、彝族、水族、仡佬族等12個,另有滿族、蒙古族、朝鮮族、白族、藏族、黎族、土家族等40多個其他民族成分。壯族是廣西人數最多的少數民族。

2、廣西是以壯族為主體的少數民族自治區,也是全國少數民族人口最多的省(區)。境內居住著壯、漢、瑤、苗、侗、仫佬、毛南、回、京、彝、水、仡佬等12個世居民族,其中廣西是全國瑤族人口最多的地區,約佔全國瑤族總人口的60%。

3、廣西是全國仫佬族人口最多的地區,約佔全國仫佬族人口的90%;環江毛南族自治縣是全國唯一的毛南族自治縣,也是我國毛南族最大的聚居區,有7萬多人;廣西是中國京族唯一的居住地,境內其他44個少數民族均有居住。

4、世居廣西的11個少數民族,除回族使用居住地的漢語方言外,均有自己的語言,分別是壯語、京語、瑤語、苗語、侗語、仫佬語、毛南語、京語、彝語、水語、仡佬語。使用水語、仡佬語的人口呈下降趨勢,已屬瀕危語言。

而漢語方言也有粵語、西南官話(桂柳官話)、客家語、平話、湘語、閩語等六種。

(8)資源縣屬什麼民族擴展閱讀:

1、壯族。

壯族,舊稱僮(zhuàng)族,是我國人口最多的一個少數民族,民族語言為壯語。

壯族源於先秦秦漢時期漢族史籍所記載的居住在嶺南地區的「西甌」、「駱越」等,在全國的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中均有壯族分布。

1965年10月12日,根據當時的國務院總理周恩來的提議,並徵得壯族人民的同意,由國務院正式批准,把僮族的「僮」改為強壯的「壯」字。

壯族的節日多與漢族相同,春節、元宵、春秋社日、清明、端午、中秋、重陽、除夕等傳統漢族民間節日,也是壯族的歲時節日。壯族比較具有民族特點的節日是「三月三」歌節、「牛魂節」、「中元節」等。

2、瑤族。

瑤族,中國最古老的民族之一。瑤族是古代東方「九黎」中的一支,是中國華南地區分布最廣的少數民族,是中國最長壽的民族之一,傳說瑤族為盤瓠和帝嚳之女三公主的後裔。

瑤族的傳統節日很多,小節幾乎每月都有,各地過得也不盡相同。大節日有春節、清明、社節、盤王節、「祝著節」、「耍望節」等。春節期間,瑤族人民舉行唱堂歌、打銅鼓、賽陀螺、射弩、圍獵、拋綉球、斗畫眉等富有民族特色的文體活動。

3、苗族。

廣西苗族主要居住在融水、隆林、三江、龍勝四個自治縣,其餘則散居於資源、西林、融安、南、都安,環江、田林、來賓、那坡等縣(自治縣)境內。廣西苗族自稱「木」、「蒙」、「達吉」,他稱有偏苗、白苗、紅苗、花苗、清水苗、栽羌苗、草苗等。

廣西苗族除了有自己的傳統節日——苗年外,其他節日與漢族基本相同,但其活動內容則有所不同。

4、侗族。

侗族先民在先秦以前的文獻中被稱為「黔首」,一般認為侗族是從古代百越的一支發展而來。侗族主要從事農業,農業以種植水稻為主,種植水稻已有悠久的歷史,兼營林業,農林生產均已達到相當高的水平。

廣西侗族主要分布三江侗族自治縣、龍勝各族自治縣、融水苗族自治縣。侗族的節日以春節、祭牛神(農歷四月初八或六月初六)、吃新節(農歷七月間)較為普遍。有些地區還有在十月或十一月過侗年。由於民族之間的交往,侗族還有清明、端午、中秋、重陽等節。

5、仫佬(Mùlǎo)族。

仫佬族,民族語言為仫佬語,屬漢藏語系壯侗語族侗水語支,沒有本民族的文字,通用漢字。在廣西,仫佬族多數聚居在羅城仫佬族自治縣的東門、四把、黃金、龍岸、天河、小長安等地。少數散居在忻城、宜山、柳城、都安、環江、河池、融水、融安等縣。

仫佬族有著十分豐富的節日文化,一年之中有許多節日,幾乎每個月都有一個節日,這是因為仫佬族除了擁有春節、元宵、春社、清明、端午、秋社、中秋、重陽、灶王節等當地壯族、漢族共同的節日外,還有不少帶有民族特色的節日。在仫佬族,即便與各民族共享的節日,也別具民族風味。

6、毛南族。

廣西毛南族自稱「阿難」或「哀南」(單稱)、「窘南」(眾稱),意思是「這個地方的人」。譯成漢語即是「毛南人」的意思。壯族人對毛南族的稱呼是「布南」、「穩毛南」等,譯意也是「毛南人」。

「分龍節」是廣西毛南族民間最大的節日,在農歷五月間進行。20世紀初葉之前,每年過節都先聚眾於廟堂內外活動,故又稱為「廟節」或「五月廟節」。

7、布依族。

布依族由古代僚人演變而來,以農業為主,布依族祖先很早就開始種植水稻,享有「水稻民族」之稱。

布依族有許多傳統節日,除過大年、端午節、中秋節等與漢族相似外,「三月三」、「四月八」、「六月六」等節日都具有本民族的固有特色。

8、京族。

京族主體在東南亞,廣西的京族主要分布在防城港市,主要聚居在東興市江平鎮的澫尾、山心、巫頭三個海島上,三島素有「京族三島」之稱。

京族的民族節日主要有「哈節」、「春節」、「中元」、「食新米節」等。「哈節」是京族歲時習俗中隆重的民族節日,舉辦祀神、祭祖、文娛和鄉飲四項重要活動。「哈節」的日期各地有所不同。澫尾、巫頭兩島在農歷六月初十,山心島在八月初十,紅坎村在正月十五。

「哈節」在「哈亭」中舉行,各地都建築有「哈亭」。各村「哈亭」,選用上等木料,結構牢固,有獨特的民族形式。屋頂的屋脊正中塑有雙龍戲珠的喜慶形象裝飾。哈亭內分左、右偏殿和正殿;正殿上設有京家人信奉的諸神神座。殿內的柱上都雕寫著具有民族習俗特色的楹聯或詩詞。

9、水族。

水族,是中國南方由古代「百越」族群中「「駱越」的一支發展而成的單一民族。水族古文字體系保留著圖畫文字、象形文字、抽象文字兼容的特色。廣西北部的河池、南丹、環江、融水等縣市均有水族村落分布。

10、彝(yí)族。

彝族,是中國第六大少數民族,民族語言為彝語。新中國成立前,由於地區和方言不同,彝族支系繁多,有許多不同的他稱和自稱,主要的他稱有「夷」、「黑彝」、「白彝」、「紅彝」、「甘彝」、「花腰」、「密岔」等。

節慶是各地彝族生活方式和習俗的集中表現。有以農業生產為主的農事節慶;有以祭祀神靈、祖先為主的祭祀節慶;有以追念英雄人物和重大事件為主的紀念節慶;有以歡慶豐收、慶祝勝利為主的慶祝節慶;有以歌舞戲曲活動為主的社交娛樂節慶等。

11、仡(gē)佬族。

仡佬族,族源和古代僚(lǎo)人有關,民族語言為仡佬語,屬漢藏語系,沒有本民族的文字,通用漢文。仡佬語崇拜祖先, 奉祀竹王、蠻王老祖、山神。廣西的仡佬族主要分布在廣西隆林各族自治縣。

仡佬族人一年中最重要的節日有「春節」、「清明節」、「祭山節」、「端午節」、「吃新節」、「中秋節」、「重陽節」、「牛王節」、「敬雀節」、「捉蟲節」等,其中最隆重的莫過於過春節。

廣西壯族自治區是多民族聚居地,在這里文化交織,隨著時間的推移少數民族也出現了部分漢化,當然在民間寨子里或是少數民族的聚居地,我們更能感受到濃濃的民族風情,願各民族團結,完好的繼承民族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