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資源管理 » 順昌水美富石屬於什麼資源
擴展閱讀
玉蘭油是哪裡產品 2025-07-26 19:51:26
庫存積壓怎麼算成本 2025-07-26 19:50:32

順昌水美富石屬於什麼資源

發布時間: 2022-08-24 08:41:47

❶ 順昌縣的風景名勝

寶山風景區
寶山風景區位於南平順昌縣西北部,地處大幹鎮與元坑鎮境內,由寶山、演山、七台山三個景區組成,總面積約30平方公里。她北靠世界雙遺產武夷山,東鄰省級風景名勝區茫盪山,西與將樂玉華洞、泰寧金湖兩個國家級風景名勝區毗鄰。依據我國風景名勝區分類辦法,屬山嶽風景名勝區。本景區具有悠久的文化歷史,豐富多彩的自然景觀、人文景觀和天象景觀其主要特色可歸納為「三寶」、「三絕」和三十六景。「三寶」一是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寶山禪寺──元代全木砂岩石結構殿堂建築,屬國內僅見;二是古銀杏群落組成的上湖村寨文化──銀杏村,三是全國竹子之鄉、萬畝毛竹林豐產示範片──農林業觀光文化。「三絕」是寶山豐富多彩、景象奇異的雲海、日出和佛光。三十六景是指寶山得天獨厚的自然山水景觀,她突出體現了自然山水、人文景物整體美、奇、險的觀賞效果,具有較重要的觀賞價值,是順昌縣主要的旅遊勝地。
寶山風景名勝區遺產豐富,據《寰宇記》等史料記載有唐朝古廟(現有遺址),元代砂岩仿木石構古寺等。其中元代砂岩仿木石結構的寶山禪寺為全國僅存的元代砂岩仿木石構古寺,2001年經國家文物局批准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其附屬文物南天門和大聖墓,以及山狸洞摩崖石刻文字等,是研究當地神猴文化及前西遊文獻不可多得的文化遺跡和實物佐證。這些文化遺存的發掘、發現和開發利用,都具有較高的觀賞、文化和科考價值。
寶山寺景區
寶山寺大殿,中國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第五批),位於順昌縣西北部大幹、元坑兩鎮交接處的寶山絕頂。全寺由山門、前殿、拜亭、廂房、大殿及圍牆組成。大殿面闊五間,進深四間,樑柱椽瓦均採用花崗岩,大殿和圍牆仍保留著元代仿木石構建築的風貌。
為進一步解開寶山雙聖廟等神猴文化的歷史謎團,提高學術研究層次,開發好寶山旅遊,順昌縣於3月25日至27日,邀請了林國平、王枝忠、鄒自振等研究《西遊記》的專家教授一行8人,對寶山神猴文化進行了考察。為期3天的考察調研,專家們充分肯定了寶山雙聖廟與神猴文化及《西遊記》的淵源關系,認為其具有重要的研究價值,並就今後如何進一步深入研究寶山神猴文化提出了很好的意見和建議。一是決定由齊裕焜教授牽頭,王枝忠教授具體負責,該3所高校專家教授與縣里業內人士為主,共同組成一個課題研究小組;二是決定待時機成熟後在順昌縣舉辦一次全國性的神猴文化學術研討會。
華陽山
華陽山風景區位於世界「雙遺」武夷山脈的順昌縣城西北部,距離縣城8公里,以天門峰、華陽峰、三寶峰為核心形成的風景區面積約5平方公里。景區內森林茂密、峰峻嶺險、流泉飛瀑、珍禽奇獸、怪石嶙峋、洞穴萬狀,自古以來就充滿著神秘的色彩。華陽山風景區景色奇異、交通方便,是休閑旅遊的好地方。
俗稱「燕子坪」的畲族自然村——黃坑的一座座木屋瓦房就錯落在景區門口的山坡上,整個村莊綠野平疇、編竹為籬、瓜棚豆架,保持著畲族古樸原始的面貌。村口有一座石拱小橋,橋旁是參天古樹,綠蔭遮陽,橋下是兩米多高10米多寬的瀑布銀珠飛濺,陣陣清新的空氣撲鼻而來,為進入景區的第一道風景線。風景區的景點以瀑布、奇石、洞穴為特點。景區內分為中路、左路、右路三條旅遊路線。從右路出發沿山澗拾級而上是十幾級大小不等的瀑布,最引人入勝的有三級瀑布。第一級瀑布為玉龍潭瀑布,泉流在巨石夾縫中沖瀉而下如玉龍入潭。此級瀑布秀美如玉桂瓊花,潭水漫流溫文爾雅,潭周竹樹蔭濃,藤掛蔓拂。第二級瀑布為鴛鴦瀑布,全程50多米長、10多米寬,斜度為45度,潭水從瀑頂岩面均勻漫下,如一幅白色的飄綢鋪瀉而下,高速而下的水流碰撞在凹凸不平的崖面上如碎玉摧冰、散霽飛雪,氣勢磅礴,瀑落入潭,潭方近200平方米,是一座天然的游泳池。第三級瀑布是老虎跳瀑布,位於天門峰和老虎岩峰的山肩處,瀑布的上半部由兩條山溪匯合,瀑布高26米,寬6米,以一落千丈之勢奔騰而下,咆哮之聲大如夏雷,數公里之外可聞其聲,遇陽光照射,瀑布形成的霧氣中會出現彩虹,美麗異常,瀑布下有一塊巨石,酷似一個獅子頭,以前這里是老虎經常出沒的地方,因此而得「老虎跳瀑布」之名。
游完瀑布可上右路至天門峰,選擇中路或左路下,這里有天門石、玉璽石、三神石、馬鞍石、麒麟石、蛤蟆石、仙掌岩、水仙岩等。景點有神猴望月、天龜探湖、金雀蹲窩、嫦娥歌舞台、金鹿馱桃等。主要洞穴有觀音洞、螺風洞、神猴洞、八仙洞、水簾洞、蝙蝠洞等。

❷ 海洋礦產資源的分布情況

海底礦產資源種類、形成和分布取決於殼結構類型和構造格局,彼此間有著內聯系。球上殼主要存著大陸型和大洋型兩種殼類型,海底礦產資源也主要有兩大類:淺海礦產資源和深海礦產資源。淺海與大陸同屬大陸型殼,它們史演化上有統一機制和質構造條件,成礦規律有許多共同之處;深海和大洋為大洋型殼,其構造環境和質條件與陸不同,成礦條件也有所不同。

淺海礦產資源

淺海海底礦產資源是指大陸架和部分大陸斜坡處礦產資源,其礦種和成礦規律與陸基本相似,但海水動力作用加工,還形成一些獨特外生礦床。淺海礦產資源主各類濱海砂礦和石油與天然氣,最近還發現一種極富發展前景天然氣水合物等。

濱海砂礦是指濱海水動力分選作用下富集而成有用砂礦,該類砂礦床規模大、品位高、埋藏淺,沉積疏鬆、易采易選。所謂濱海砂礦范疇,質歷史上海平面變動,它包涵著濱海和部分淺海砂礦。濱海砂礦主要包括建築砂礫、工業用砂和礦物砂礦。

建築砂、礫集料和工業用砂是當今取自近海最多和最重要砂礦。陸上建築集料和工業砂資源開采殆盡和城市持續擴大和價不斷增加,品質優於陸上海洋建築集料與工業砂原料勢必變更為重要。工業砂據其質而用於不同方面,如:鑄造用砂和玻璃用砂等。

濱海礦物砂礦種類很多,如:金剛石、金、鉑、錫、鉻鐵礦、鐵砂礦、鋯石、鈦鐵礦、金紅石、獨居石等等。這些濱海砂礦絕大多數屬於海積型砂礦床,少部分屬沖積型和殘積型砂礦。世界上現已開采利用30餘種濱海砂礦,其資源量與開采量世界礦產中都佔有重要位置。例如:世界金紅石總資源量約9435×104 t(鈦含量),其中砂礦佔98 %;鈦鐵礦總資源量2.46×108 t(鈦金屬),砂礦佔50 %;鋯石已探明資源量3175.2×104 t,96 %為濱海砂礦。濱海砂礦開采量世界同類礦產總產量中所佔百分比為:鈦鐵礦30 %,獨居石80 %,金紅石98 %,鋯石90 %,錫石70 %以上,金5-10 %,金剛石5.1 %,鉑3 %等。我國擁有漫長海岸線和廣闊淺海,目前已探查出砂礦礦種有鋯石、鈦鐵礦、獨居石、磷釔礦、金紅石、磁鐵礦、砂錫礦、鉻鐵礦、鈮鉭鐵礦、砂金和石英砂等,並發現有金剛石和砷鉑礦等。我國濱海砂礦礦種幾乎覆蓋了黑色金屬、有色金屬、稀有金屬和非金屬等各類砂礦,其中以鈦鐵礦、鋯石、獨居石、石英砂等規模最大,資源量最豐。

深海礦產資源

深海蘊藏著豐富海底礦產資源,它是支持人類生存又一類重要資源。這里所說深海,一般是指質含義上大陸架或大陸邊緣以外海域。深海占海洋面積92.4 %和球面積65.4 %,盡管它蘊藏著極為豐富海底資源,但開發遠遠不夠,幾乎還未到開發。擴大人類生存空間和儲備人類生存資源重要途徑之一就是要向深海擴大活動,發現包括海底礦產內深海資源,這整個人類生存是一項具有深遠意義戰略行動。深海礦產資源主要包括大洋多金屬結核礦、鐵錳結殼礦、深海磷礦和海底熱液礦等。,深海礦產資源礦區基本位於國際海域(Area)海底,它開發活動必須聯合國海底管理局同意和批准方可生效與合法。

多金屬結核資源(大洋多金屬結核礦)

多金屬結核是一種結核狀鐵錳礦,又稱為大洋錳結核,它廣泛分布於水深4000-6000m海底。它主要由鐵錳物質組成,含有70多種元素(包括工業所需要銅、鈷、鎳、錳、鐵等金屬),其中Ni、Co、Cu、Mn平均含量分別為1.30%,0.22%,1.00%和25.00%,總儲量分別高出陸相應儲量幾十倍到幾千倍,具有很高經濟價值,是一種重要深海礦產資源。多金屬結核大西洋、印度洋、太平洋等世界幾大洋中均有分布,惟太平洋分布最廣,儲量最大,並呈帶狀分布,擁有東北太平洋海盆,中太平洋海盆、南太平洋、東南太平洋海盆等4個分區,其中位於東北太平洋海盆內克拉里昂、克里帕頓斷裂之間CC區是結核經濟價值最高區域。現世界上已有七個國家或集團獲聯合國批准(印度、俄羅斯、法國、日本、中國、國際海洋金屬聯合組織、韓國),擁有合法開辟區(Pioneer Area),除印度以外其他先驅投資國所申請礦區均太平洋CC區。中國是聯合國批准世界上第五個先驅投資者,我國"七五"、"八五"、"九五"和"十五"期間努力,已經太平洋CC區獲了7.5×104 km2合同礦區,對該區擁有詳細勘探權和開采權。

富鈷結殼資源(鐵錳結殼礦)

富鈷結殼也是一種鐵錳礦,與大洋多金屬結核礦相似,但它不呈結核狀,以板狀結殼覆蓋洋底海山基岩上,產出水深1000-3000m海山頂部或斜坡處,最大厚度達20cm之多,是富含鈷、鉑、鎳,磷、鈦、鋅、鉛、鈰和稀土金屬等礦產資源,其中鈷平均品位高達0.8%~1.0%,是多金屬結核中鈷含量4倍。鐵錳結殼礦區分布大多落200海里專屬經濟區范圍之內,聯合國海洋法公約規定沿海國家擁有開采權,深海諸礦種之中它是法律上爭議最少一種礦種,它當前是世界各國大洋勘探開發重點礦種。自20世紀以來,富鈷結殼已引起世界各國關注,德、美、日、俄等國紛紛投入巨資開展富鈷結殼資源勘查研究。我國南海中沙海域發現有鐵錳結殼礦,其中並含有較豐富稀土金屬;近年來,我國又太平洋深水海域進行著富鈷結殼勘探。

海底熱液多金屬礦產資源(海底熱液礦)海底熱液礦床是近年來頗為引人注目海底礦產資源;列入目前勘察重點是熱液硫化物礦床。熱液硫化物成分主要有Cu、Fe、Zn、Pb及貴金屬Au、Ag、Co、Ni、Pt,此外還包括鐵錳氧化物、重晶石、石膏、粘土礦物等,儲量非常巨大,海底熱液礦床與鐵錳結核或鈷結殼相比,具有水深較淺(從幾百米到2000m左右)、礦體富集度大、礦化過程快,易於開采和冶煉等特點,更具現實經濟意義。海底熱液礦廣泛分布於世界大洋中脊裂谷和弧後盆處,富含金屬高溫熱水從海底噴出,噴口四周沉澱下金屬氧化物和硫化物,堆砌成平台、小丘或煙囪狀沉積柱。分布洋中脊和弧後盆這類礦多為金屬硫化物,往往又稱為多金屬硫化礦或塊狀硫化物;據噴出熱液顏色,又有白煙囪和黑煙囪之分;幾網路高溫噴口附近生存著耐高溫和耐硫化物生物群,具有生物學和球生命起源研究意義。我國已經對海底熱液硫化物進行了實驗性勘查。

世界大洋中蘊藏著極其豐富資源和能源,上述幾種外,深海中還有許多有重要價值礦產資源,目前已經發現還有磷酸鹽、深海粘土、碳酸鹽以及海水中大量溶解礦物等,都等待著我們去開發利用。人類對深海探索和研究相探索球表面來說才剛剛開始,人類新需求出現和科學技術進步,我們對深海不斷探索,還會深海底發現更多新礦產、新資源。

❸ 福建順昌黃梓廠銅多金屬礦地質特徵及成因初探

林亨才1 劉昭平2 許國輝1

(1.福建省地質調查研究院,福州350003;2.福建省地質礦產勘查開發局,福州350003)

摘要:黃梓廠銅多金屬礦位於福建省順昌縣境內,已發現並圈定7個銅鉛鋅礦體。區內晚三疊世焦坑組尤其下段(角)礫岩層是最重要賦礦層位。北西向斷裂及其伴(派)生的斷裂構造為成礦熱液運移提供了通道,焦坑組下段(角)礫岩層成分較復雜且膠結較鬆散有利於成礦熱液與其發生交代,使金屬礦物(方鉛礦、閃鋅礦、黃銅礦等)晶出、沉澱成礦。本礦床屬充填斷裂破碎帶中低溫熱液型礦床,焦坑組下段(角)礫岩層和綠泥石化、碳酸鹽化、綠簾石化等圍岩蝕變是本類型礦床最重要的找礦標志。

關鍵詞:銅多金屬礦;地質特徵;礦床成因;順昌黃梓廠;福建

順昌縣黃梓廠銅多金屬礦位於順昌縣城關310°方向18km。福建省地質調查研究院於1999年起承擔國土資源大調查項目——福建省泰寧—建陽銅鉛鋅銀資源評價,通過兩年多的工作,基本查明了礦區地質特徵和控礦條件,為下一步找礦積累了經驗。本文在闡述成礦地質背景和分析控礦條件基礎上,初步探討銅多金屬礦成因機理。

順昌縣黃梓廠銅多金屬礦床經過工作,在區內北西向(F1)斷裂上盤(南西盤)共圈定7個銅鉛鋅礦體。礦體產於晚三疊世焦坑組中,除Ⅶ號礦體賦存於焦坑組上段長石石英砂岩中外,Ⅰ~Ⅵ礦體產自焦坑組下段(角)礫岩中。礦體呈脈狀、扁豆狀、透鏡狀產出,除Ⅲ號礦體在LD3附近地表見鐵帽外,其餘均為隱伏礦體。黃梓廠銅多金屬礦,目前是閩西北地區變質基底(天窗)之上疊中生代火山-沉積盆地內最大的銅多金屬礦床,其中333+3341金屬資源量Pb、Zn均達中型礦床規模,Cu達小型礦床規模。系統分析其成礦地質條件、探討礦床成因,總結區域找礦標志,對福建乃至華南地區尋找同類型礦床具有重要意義。

1 區域地質、地球物理、地球化學背景

工作區大地構造位置處於政和—大埔北東向斷裂帶之北西側,南平—寧化北東東向構造-岩漿帶北側,屬閩西北隆起帶的南段(圖1)[1]。區內地層出露較齊全,岩漿活動頻繁,地質構造復雜,混合岩化作用強烈。

區域地層主要出露基底地層為早元古代麻源(岩)群南山(岩)組、大金山(岩)組和中-晚元古代萬全(岩)群、馬面山(岩)群,其中大金山(岩)組、馬面山(岩)群為區域重要的金、銅、鉛、鋅礦產主要賦存層位之一。蓋層為晚三疊世焦坑組下段及侏羅系下統梨山組等,其中三疊紀焦坑組與礦區內銅、鉛、鋅礦產密切相關。區域構造總體表現為一系列北北東-北東向的韌性、脆性斷裂及剪切帶,其次為南北向、北西向斷裂。侵入岩自早元古代至第三紀均有發育。其中,以晚侏羅世侵入岩最為發育,次為志留紀。岩性包括超基性、基性、中性、中酸性、酸性岩類,其中,以酸性和中酸性岩類占絕對優勢。燕山期岩漿岩與區內銅、鉛、鋅多金屬礦產密切相關。

1:20萬水系沉積物測量及金自然重砂測量,發現了一批具找礦前景的水系沉積物異常及金自然重砂異常。礦區處於順昌何厝坑銅-鉛-鋅-銀組合異常區內,由3個鋅、1個鉛、2個銅及一個銀水系沉積物異常組成,各異常重迭較好。

圖3 順昌縣黃梓廠銅多金屬礦區0線地質剖圖

圖4 順昌縣黃梓廠銅多金屬礦區16線地質剖面圖

Ⅲ號礦體:由LD3、LD1、ZK002、ZK1602、ZK3201控制,地表於LD3處見有鐵帽出露,呈脈狀產出,礦體走向長大於1000m,斜深大於210m,厚1.05~6.36m,平均3.26m。工程品位:Cu0.01%~1.01%、Pb1.04%~5.22%、Zn0.30%~4.90%、Ag(8.4~32.2)×10-6,平均品位:Cu0.78%、Pb4.13%、Zn3.92%、Ag25.3×10-6

Ⅳ號礦體:由ZK001、ZK1602、ZK3202和ZK4801控制,為隱伏礦體,呈脈狀產出,礦體走向長大於1200m,剖面線上為單工程式控制制,厚0.49~4.65m,平均1.85m。工程品位:Cu0.01%~0.64%、Pb0.95%~2.53%、Zn0.33%~6.44%、Ag(6.1~102.3)×10-6,平均品位:Cu0.61%、Pb1.69%、Zn3.93%、Ag60.7×10-6

Ⅴ號礦體:由ZK1601、ZK1602控制,為隱伏礦體,呈扁豆狀產出,走向上為單工程式控制制,斜深大於178m。厚0.51~4.89m,平均2.70m。工程品位:Cu0~0.32%、Pb1.35%~2.02%、Zn0.30%~1.79%、Ag(8.4~14.0)×10-6,平均品位:Cu0.29%、Pb1.96%、Zn1.74%、Ag13.0×10-6

Ⅵ號礦體:由ZK1602孔控制,為隱伏礦體,呈扁豆狀產出,為單工程式控制制。厚1.26m,品位Cu0.15%、Pb0.95%、Zn0.92%、Ag6.1×10-6

Ⅶ礦體:由ZK3202控制,為隱伏礦體,呈透鏡狀產出。為單工程式控制制,厚1.00m,品位:Cu0.59%、Pb2.50%、Zn1.62%、Ag12.5×10-6

另外,評價區內還於鑽孔中見有厚度0.14~0.99m,品位:Cu0.01%~4.68%,Pb0.42%~12.77%,Zn0.34%~9.00%,Ag(2.5~48.5)×10-6的多金屬礦化體14個,地表TC801、TC100和TC10001見有2個鐵帽。

3.2 礦石成分、結構構造及礦石類型

組成礦石的礦石礦物主要有方鉛礦、閃鋅礦、黃銅礦和黃鐵礦等;脈石礦物主要為石英、綠泥石、方解石、綠簾石、絹雲母、硅灰石等。根據鏡下鑒定,從各礦物的穿插、交代及包含關系可知,各礦物的形成順序為:次生石英、絹雲母→方解石、硅灰石→綠泥石→綠簾石→閃鋅礦、黃銅礦→方鉛礦→方解石→黃鐵礦。

根據基本分析、組合分析,以及對ZK001孔Ⅳ號礦體、ZK1602Ⅲ號和Ⅰ號礦體所取的ZHf1、ZHf6、ZHf8組合樣進行光譜半定量全分析,礦石中除了主要有益元素銅、鉛、鋅、銀外,尚有其他伴生元素。

礦石主要為半自形-他形粒狀結構、乳濁狀-葉片狀結構和鑲邊結構。

礦石主要為團塊狀、角礫狀、塊狀構造,少量呈細脈狀構造。

礦石自然類型,據其主要有益組分劃分,可劃分為銅鉛鋅礦石和鉛鋅礦石兩種類型。根據礦石的氧化程度劃分,可將礦石劃分為硫化礦石和氧化礦石兩種類型,本礦床主要為硫化礦石,氧化礦石極少(僅於LD1和LD3老硐中見及)。

3.3 圍岩及圍岩蝕變

礦體頂、底板圍岩主要為晚三疊世焦坑組(角)礫岩、含灰岩礫石(角)礫岩、砂礫岩、中粗粒長石石英砂岩、粉砂岩;圍岩蝕變主要有綠泥石化、碳酸鹽化和綠簾石化,其次為絹雲母化和硅化,局部可見硅灰石化。其中綠泥石化、碳酸鹽化和綠簾石化與金屬礦物的形成關系密切,這表現在礦體及頂底板往往具此3種蝕變,且蝕變的強度和范圍與礦化強度成正比。如ZK001、ZK1602岩石蝕變強度大且范圍廣,則見礦性好(為礦區內見礦最好的2個鑽孔)。其他鑽孔蝕變弱,則見礦性差,甚至沒有見礦。

4 成礦作用及礦床成因初探

4.1 成礦作用

區內出露的地層有下元古界南山(岩)組、晚三疊世焦坑組。區域上麻源(岩)群大金山(岩組)、南山(岩)組是重要的銅多金屬礦源層,焦坑組是區內賦礦層位(尤其下段)。在成礦熱液沿著F1斷裂伴(派)生的北西向斷裂帶運移過程中,由於斷裂通過的焦坑組下段(角)礫岩層膠結較鬆散,且成分較復雜(含灰岩礫石等),更有利於成礦熱液與其發生交代,形成了綠泥石化、碳酸鹽化和綠簾石化等蝕變,同時使金屬礦物(主要為方鉛礦、閃鋅礦、黃銅礦、黃鐵礦等)晶出、沉澱成礦。

區內F1斷裂及其伴(派)生的北西向斷裂構造為成礦熱液運移提供了通道;而F1斷裂的伴(派)生斷裂構造也是容礦構造。

4.2 礦床成因

根據礦體主要賦存於焦坑組下段第一岩性段(角)礫岩中,礦體與圍岩接觸面上局部可見擦痕,沿走向傾向上具膨大、縮小,鏡下礦石中非金屬礦物石英受動力壓碎形成碎粒狀,且具明顯的波狀消光(照片1),以及金屬硫化物的形成主要與綠泥石化、碳酸鹽化和綠簾石化關系密切等特徵,初步認為,本礦床屬充填斷裂破碎帶中低溫熱液型礦床。

5 找礦標志

(1)焦坑組下段是尋找本類型礦床的重要標志。

(2)土壤地球化學異常是尋找銅、鉛、鋅礦的標志之一,尤其是地表礦體氧化帶。

(3)綠泥石化、碳酸鹽化、綠簾石化等圍岩蝕變,是尋找本類型礦床的重要標志。

(4)層間緩斷裂構造為礦液運移和富集提供通道和容礦空間,亦作為找礦標志之一。

本文是在《福建省泰寧—建陽銅鉛鋅銀資源評價報告》基礎上完成的,是國土資源大調查「福建省泰寧—建陽銅鉛鋅銀資源評價」之子項目——順昌縣黃梓廠銅多金屬(銀)礦評價的研究成果。具體項目任務由福建省地調院南平地質調查所承擔,是集體勞動的成果。撰文過程中得到南京地調中心班宜忠高級工程師的指導與評審,在此表示感謝。

參考文獻

[1] 黃泉禎,庄建民,鄭聲儉等.福建省地質圖(1:500000)說明書.福州:福建省地圖出版社,1998. 94~100

A Preliminary Study on the 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Genesis of the Cupper Polymetallic Ore in Huangzichang, Shunchang County, Fujian

Lin Hengcai1,Liu Zhaoping2,Xu Guohui1

(1. Fujian Institute of Geological Survey, Fuzhou 350003;2. Fujian Bureau of Geology and Mineral Exploration, Fuzhou 350003)

Abstract: The cupper polymetallic ore of Huangzichang is located in Shunchang county, Fujian Province, where seven bodies of Cu, Pb and Zn have been discovered and defined. In this area, the breccia formation in Late Triassic Jiaokeng Formation, especially its lower part is the most important occurrence position. NW stretching faults and associated faults tectonics has supplied the canal for the migration of the hydrothermal ore-forming solution. Furthermore, the complex compositions and loose cement texture of the breccia in lower part of Jiaokeng Formation are good for its metasomatic process with the hydrothermal ore-forming solution, which have the metallic minerals, such as galenites, sphalerites and towanites, crystallized and settled. This ore belongs to the epithermal deposit of the sealing fault fracture zone. The breccia formation in lower part of Jiaokeng Formation and the wall-rock alteration like chloritization, carbonation and epidotization are the most important prospecting criteria in this deposit.

Key words: Cupper polymetallic ore; 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Genesis; Huangzichang, Shunchang; Fujian

❹ 石灰石產地是哪裡石灰石產地分布區域介紹是什麼

我國石灰石主要分布在山東、河北、甘肅、陝西、安徽、河南、廣東、遼寧、江西、雲南、福建、山西、新疆、吉林、內蒙古、青海、廣西、四川、重慶、北京、寧夏、海南、西藏、天津、湖南、湖北、黑龍江、浙江、江蘇、貴州等地。

中國是世界上石灰石資源豐富的國家之一。除上海,香港和澳門外,它分布在各省、市、自治區。其中陝西省儲量49億噸,居全國第一。其餘依次為廣西自治區、四川省、安徽省,各儲量34 ~ 30億噸。

石灰石產量分析

我國石灰岩分布面積43.8萬KM2,約佔全國國土面積的1/20。其中水泥可用作原料的石灰石資源約占總資源的1/4 ~ 1/3。為了滿足生態平衡、環境保護、水土流失防治和風景旅遊的需要,特別是隨著我國小城鎮建設規劃的不斷完善和實施,水泥可供開採的石灰石量也將減少。

根據中國海關的數據,2015年中國石灰行業出口量分別為17.95萬噸,出口額達到2828萬美元;以及18.15萬噸,達到2949.7萬元。從進出口數據對比可以看出,國內石灰產量基本滿足市場需求,我國進口石灰數量少。

石灰石不僅是水泥和鋼鐵工業不可缺少的原料,而且廣泛應用於水泥,化工、電廠脫硫、水灰、冶煉、造紙等行業。它可以代替塑料作為一種新型環保原料。市場需求逐年增加,是21世紀最具活力的環保綠色礦產資源之一。

❺ 順昌縣的地理環境

順昌屬於中亞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同時又受大陸性氣候的一定影響。氣候溫和,雨量充沛。據縣氣象站1957~1985年的觀測:年平均氣溫18.5攝氏度,無霜期305天,雨日164天,雨量1756毫米,日照1740.7小時,冬多西北風,夏多東南風。具有如下特點:四季明顯,冬短夏長,春早秋晚;夏無酷暑,冬無嚴寒,秋多「小陽春」,春常「倒春寒」;雨季乾季分明,雨季多洪澇,乾季常乾旱;少霜雪,罕冰雹,濕潤多雲日照少,露霧常有靜風多。
境內受季風性環流影響明顯,隨冬夏環流轉換和太陽照射的變化,帶來四季不同的氣候特徵。冬季(12~2月):氣溫低,蒙古冷高壓勢力強盛,縣境處在冷高壓的東南部,盛行西北風,天氣寒冷乾燥,雨水少,一年中的霜雪集中在此季出現。春季(3~5月):是冬季風轉夏季風的轉換季節,氣溫趨向回升。蒙古冷高壓逐漸轉弱,太平洋高壓逐漸增強,冷暖氣流交換頻繁,天氣多變,冷暖無常,前春常常陰雨連綿,有時出現晚霜,後春有時暴雨成災。夏季(6~8月)時間長,氣溫高。太平洋高壓進一步北上西伸,順昌多吹東南風。熱帶低壓又常北上影響,天氣炎熱潮濕。初夏是雨季高峰期,常發生暴雨洪澇,夏至前後雨季結束,轉為炎熱少雨天氣,有時午後發生陣雨、大風或雷暴。秋季(9~11月):乃夏季風向冬季風轉換季節,氣溫趨於下降。大陸熱低壓和太平洋高壓減弱南退,蒙古高壓復又增強南侵,天氣少雨涼爽。後秋蒙古高壓增強,氣溫顯著下降,可出現初霜。 順昌地處閩北山區,境內森林、石灰石礦蘊藏量豐富,水力資源充足,對發展工農業生產具有十分有利條件。建國前,國民黨政府不重視經濟建設,縣內交通閉塞,生產技術陳舊,工農業生產水平低,商業、交通運輸、建築等產業都很落後,長期處於以農業為主的自然經濟狀態。廣大農民在地租、田賦、高利貸等層層剝削下,資金匱乏,耕作粗放,糧食畝產年均不過90公斤。工業基礎薄弱,民國16年(1927)始建小型發電站,至民國34年,才先後建有洋口火力發電站、城關白龍泉水電站、印刷、紡織以及糧食加工等20多個小型工業企業,但多是手工操作,產值很低。由於城鄉經濟凋蔽,地方財政枯竭,每年徵收的賦稅,除上繳省財政外,所余僅夠支付縣軍政費用,用於投資經濟建設的為數極少。據民國版《福建省三十四年度決算書》載:民國34年縣財政收入1763.93萬元(法幣),其中支付黨務、行政、軍事(保安、警察)費用達1211.75萬元,占總支出68.7%;用於文教衛生經費287.01萬元,佔16.3%;其他支出156.39萬元,佔8.9%;而用於地方經濟建設僅108.78萬元,佔6.1%。民國35年後,國民黨政府發動內戰,生產凋零,工農業產品緊缺,物價暴漲,法幣貶值,財政支絀,除支付軍政費用外,已無力投資經濟建設。據1949年底統計,順昌縣國民生產總值僅547.37萬元(按1952年價格折算人民幣),人均產值61.2元,人民生活貧困。
建國後,經過1950~1952年的3年恢復時期,1953年開始建立集中計劃的經濟體制,實施了第一個五年計劃,至1957年,第一個五年計劃完成,國民生產總值達1178萬元,人均產值111元,比1949年分別增長1.1倍和81.4%。社會需求之間較為協調,人民生活得到明顯改善。1958~1962年,「二五」計劃時期,由於「左」的影響,浮誇風嚴重,工業一哄而上,大起大落。農業脫離實際,多種經營被限制,集市物資供應短缺。1962年,國民生產總值1201萬元,僅達到1957年水平,人均97.8元,比1957年減13.3%,農業產值還減少16.7%。1963~1965年「調整時期」,經過貫徹「調整、鞏固、充實、提高」的方針,經濟很快回升。縣、社、隊三級普遍進行水電建設,興建一批中、小型水電站。3年中基本完成了林區建設,建了一批森工企業,使山區森林資源得到開發利用,年均為國家、地方提供建設木材23萬立方米左右。1965年,國民生產總值2804萬元,人均產值198元,分別比1962年增長1.3倍和1倍。1966~1975年,「三五」、「四五」時期,由於受「文化大革命」十年動亂的影響,經濟建設受到很大破壞,工農業生產停滯不前,企業經濟效益普遍降低。1968年,國民生產總值降到2289萬元,比1965年減少18.37%。1970年後,順昌廣大共產黨員、幹部和人民群眾在極端困難的情況下,堅持生產,先後建有磷肥廠、合成氨廠、輕機廠等工業企業,至1971年,地區所屬的元坑水泥廠(1985年下放給順昌管轄)、縣辦石溪水泥廠先後建成投產,大量石灰石礦被開發利用;各鄉(鎮)亦辦起一批輕工企業,工業建設取得一定進展。農村經濟由於多種經營被長期限制,農業結構一直保持單一的種植業(佔65%以上)的格局,農業產值徘徊不前。1975年,國民生產總值4704萬元,人均產值248元,比1965年,分別增長67.76%和25.3%。
1988年,國民生產總值達17459萬元,人均產值783.6元,比1978年分別增長1.3倍和1.5倍。從1978~1988年的10年期間,工農業總值年平均增長8.9%;國民生產總值年平均增長8.7%。均超過前30年的平均增長幅度。順昌縣工農業總產值中,工業佔66.4%;農業佔33.6%。工業佔主導地位,為進一步發展順昌經濟奠定基礎。
2007年順昌生產總值完成35.46億元,比2000年翻了一番,比上年增長13.9%,為1995年以來最高增幅。三次產業協調發展,增幅分別達到5.7%、12.4%和20.6%,呈現「一產穩、二產快、三產高」的良好態勢。財政總收入完成2.61億元,增長20.2%,其中,地方級收入1.33億元,增長22.2%,增幅為近10年來最好水平。城鄉居民收入快速增長,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首次突破萬元大關,達10960元,增長21.4%;農民人均純收入5123元,增長13.5%。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實現11.38億元,增長14.3%。金融機構存款余額達27.5億元,下降9048萬元,貸款余額18.6億元,增加2.4億元。
2008全年實現生產總值35.10億元,增長13.9%,其中第一產業、第二產業、第三產業增加值分別實現8.25億元、12.05億元和14.80億元,分別增長5.2%、12.4%和20.7%。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960元,增長21.4%;農民人均純收入5123元,增長13.5%。
2013年一季度,順昌經濟運行起步較好,除財政總收入和外貿出口兩項指標外,其餘主要經濟指標均保持較好的增長。GDP完成10.98億元,同比增長10%;農林牧漁業總產值完成4.46億元,同比增長4.4%;規模工業產值完成15.51億元,同比增長14.2%;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3.67億元,同比增長27%;全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完成6.52億元,同比增長8.5%;財政總收入完成0.85億元,同比下降11.7%,其中地方財政收入完成0.63億元,增長10.5%;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750元,同比增長5.5%;農村居民人均現金收入2766元,同比增長16.2%;實際利用外資完成837萬美元,同比增長15.6%;1-2月外貿出口完成1019萬美元,同比下降67.6%。 建國初期,經過土改、林改和農業合作化後,農業經濟主要是集體經濟。據1962年統計,順昌縣161266畝耕地中,國營農業企業經營411畝,佔0.25%;生產隊集體經營160855畝,佔99.75%。1988年,順昌縣耕地面積197757畝,其中國營農業經營598畝,佔0.31%;由農戶聯產承包經營197159畝,佔99.69%。順昌縣林業用地面積243.3萬畝,其中國營林場、采育場、苗圃等經營50.44萬畝,占林業用地20.73%;集體經營168.96萬畝,佔69.45%;社員經營自留山23.9萬畝,佔9.82%。
2007年完成農林牧漁業產值13.34億元,增長6.3%。農業產業基地規模擴大。與國家航天育種部門成功合作,建立了「中國(順昌)航天高科技應用農業示範基地」,全年完成更新造林3.57萬畝,非林地造林3382畝;柑桔面積10.86萬畝,總產量達8.3萬噸;食用菌種植量8500萬袋;煙葉種植面積達7287畝,比增61%,總產2.39萬擔;畜牧水產養殖回升,新增4個規模養羊場,順昌縣羊存欄數1.92萬頭、生豬6.37萬頭、水產面積1.22萬畝,新增螺旋藻養殖面積200畝。
2008年完成農林牧漁業產值13.34億元,增長6.3%;糧食總產量6.76萬噸;柑桔面積7240公頃,總產量達8.3萬噸;種植食用菌8500萬袋;煙葉種植面積484.8公頃,總產2.39萬擔;羊存欄數1.92萬頭、生豬6.37萬頭、家禽5.3萬只,兔3.23萬只;水產品產量4915噸,新增螺旋藻養殖面積13.3公頃。順昌縣農業龍頭企業達48家,完成產值6.42億元,增長41.3%。
2013年第一季度第一產業完成增加值2.65億元,增長5.6%,增幅比上年同期上升1.8個百分點,拉動GDP增長1.2個百分點,拉動力比上年提高0.3個百分點,對GDP的貢獻率為12.3%。 1948年,順昌縣有水力發電站、糧食加工廠、印刷廠、紡織廠、釀酒廠、造船廠等私營小型工業企業20餘戶,年總產值50.78萬元(按1952年價格折算人民幣)。1952年,順昌縣工業企業有40戶(其中全民所有和縣屬集體所有4戶),總產值79.43萬元,其中全民所有企業產值10萬元,佔12.58%;集體所有企業產值1.22萬元,佔1.53%;個體私營企業產值68.21萬元,佔85.89%。
1957年後,公有制工業企業發展很快,至1965年,順昌縣共有87個單位(全民所有31戶,集體所有56戶),年總產值達2465萬元。其中全民所有制產值佔88.9%;集體所有制產值佔11.1%。1961年後,集體所有制工業企業有了較大發展,至1970年占順昌縣工業總戶數的63.5%。1971年開始陸續建有磷肥廠、合成氨廠、紙漿廠、輕機廠、軸承廠、刃具廠等大中型工業企業,至1978年,順昌縣全民和集體所有制工業企業共135戶,總產值5755萬元,其中全民所有制工業產值4725萬元,佔82.18%;集體所有制工業產值1030萬元,佔17.82%。
1979年以後,在改革、開放、搞活的方針指引下,企業增添了生機與活力,個體私營工業企業開始發展,成為公有制的有益補充。1985年,個體私營工業企業產值132萬元,占工業總產值的1.05%。至1988年,順昌縣工業總產值達16832萬元,比1978年增1.64倍,其中全民所有制工業產值10054萬元,占總產值59.73%;集體所有制工業產值6176萬元,佔36.69%;個體私營工業產值491萬元,佔2.92%;「三資」工業企業(合資企業、合作經營企業、外商獨資企業)產值111萬元,佔0.66%。個體私營企業經濟發展很快,比1985年增長2.4倍。
2007年順昌縣完成工業產值33.6億元,增長19.2%,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由80家增加到90家,完成產值28.5億元,比上年凈增6億元,增長20.5%,增幅為2004年以來最高,順昌縣產值超5000萬元企業達7家,新創「幸福來」保健品省級著名商標。工業效益同步提高,累計實現利稅2.8億元,增長136.3%。五大主導產業發展齊頭並進,各產業增幅均超過20%,累計完成產值25.5億元,增長23.6%;旅遊等新興產業發展加快,寶山風景區總體規劃通過省建設廳評審,「寶山上湖森林人家」入選福建省第二批森林人家休閑旅遊開發項目,華陽山景區通過國家3A級旅遊評定。持續開展創業競賽,落實「四個一百」和「四個一批」工作機制,推進項目建設,擴大投資,拉動增長,完成固定資產投資14.01億元,增長23.5%。實施190個項目,其中,省市重點項目6項。16個縣重點項目完成投資5.18億元。洋口電站順利蓄水發電,富寶公司甲醇「3改8」、榕昌公司20萬元噸鍋爐節能技改等竣工投產,煉石水泥廠8號窯、余熱發電等一批重大項目陸續開工建設。調整工業園區開發政策,落實縣領導掛點園區制度,推進「一園一區一平台」建設,金山精細化工集聚區一期完成征地工作,新屯園區二期開工建設,順昌閩台農林產品加工平台一期控規通過評審,完成投資400萬元。深化「領導掛點、部門負責」招商工作機制,通過加強與經濟發達地區和高等院校的經貿、技術交流與合作,開展組團參與招商與舉辦順昌項目推介專場招商等活動,推進山海協作,全年引進投資額在300萬元以上的項目15個,總投資達3.18億元。適應出口退稅政策及人民幣不斷升值新形勢,積極調整出口產品結構,外經外貿呈現「三增長」,合同利用外資5122萬美元,增長12.8%,實際利用外資3250萬美元,增長22.5%,外貿出口總額2010萬美元,增長28.6%。
2008年工業總產值39.2億元,增長10%,其中,規模以上工業完成產值33.0元,增長17.5%。化工、建材、竹木、電力、食品保健品5大主導產業全面增長,完成產值29.7億元,增長17.2%,占規模以上工業產值的89.5%。「金弘鋼纜」「榕昌武夷」獲省級著名商標,「武夷牌」聚氯乙烯獲福建省名牌產品稱號,天福油脂公司被評為省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被列為省級油茶產業建設重點縣和全省唯一的生物質能源及生物化工原料無患子基地縣。新屯工業園投資2097萬元,完成110千伏變電站及其他附屬工程,新征工業用地6.93公頃、平整土地15.33公頃;金山精細化工集聚區新征土地40公頃;鄭坊閩台農林產品加工平台完成投資1180萬元,新征土地30公頃。
2013年一季度,順昌縣規模以上工業實現產值15.51億元,同比增長14.2%,實現增加值3.87億元,增長10.9%。主要特點:一是食品保健品、化工、竹木等三大產業領跑。六大主要產業中,除建材冶煉產業外,其餘產業產值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長。其中,食品保健品、化工、竹木等三大產業產值分別較上年同期增長59.3%、45.1%和54.4%,共完成工業產值7.13億元,占順昌縣規模以上工業產值總量的45.9%,同比增加產值2.26億元,增長46.5%,占順昌縣規模以上工業產值總增量的97.9%。二是輕工業增長快於重工業。重工業完成產值13.38億元,增長12.3%;輕工業完成產值2.13億元,增長65.8%,輕工業增速快於重工業53.5個百分點。三是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資企業產值比重提高。一季度,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資企業共完成產值3.8億元,同比增長51.3%,占順昌縣規模工業產值總量的24.5%,同比提高5.5個百分點。四是七成產品產量增長。順昌縣列入工業產品產量統計目錄的22種主要工業產品中,產量增長的有17種。產品產量增長較大的有:精製食用植物油1200噸,增長119.8%;人造板1.52萬立方米,增長107.5%;紙製品1557噸,增長54.7%;鐵合金9044噸,增長45.0%;發電量1.21億千瓦時,增長30.2%。五是工業企業效益提高。1-2月,順昌縣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91059萬元,同比增長19.3%;規模工業企業共實現利潤614萬元,比上年同期(-1779.0萬元)增加利潤2393萬元;實現稅金1509萬元,增長6.6%;虧損企業虧損額1427萬元,同比減虧2880萬元,下降66.9%。 建國初,順昌縣商業均為私營。據1949年底調查,社會商品零售總額為390萬元,其中商業零售額350萬元,佔89.74%;工業零售額19萬元,佔4.88%;飲食及其他行業零售額21萬元,佔5.38%。1950年1月,在上洋(今洋口鎮)設南平貿易公司上洋營業處,後擴大國營商業,從上洋貿易分公司分出設立國營洋口百貨、糧食、木材、土產等4個經營企業。1952年4月設立大布供銷社,始有集體商業。1950~1952年,經過三年經濟恢復,支持守法的私營商業戶經營,順昌縣私營商業增加到511戶、小販77戶。1952年,社會商品零售總額為490萬元,其中國營商業和供銷社商品零售額共16.17萬元,佔3.3%;個體私營商品零售額473.83萬元,佔96.7%。
1956年,私營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基本完成後,順昌縣有國營商業9戶、公私合營42戶,合作商店及代購代銷店143戶,共194戶。1957年社會商品零售總額709萬元,其中商業零售額645萬元,佔91%;工業零售額19萬元,佔2.7%;飲食及其他行業零售額45萬元,佔6.3%。1958年下半年,在「大躍進」中,公私合營和合作店、組都一步登天,成為單一的國營商業經濟。「文化大革命」期間,又強調獨家經營,渠道單一,致使商品流通不暢,購銷業務減少。從1967年起,社會商品零售額連年下降,至1971年,年零售總額僅2410萬元,還未達到1966年2419萬元的水平。
1978年後,放寬政策,搞活經濟,逐步實行多種經濟形式、多種經營方式、多渠道和少環節的商品流通體制,經過改革開放,個體私營商業逐漸發展。1981年,社會商品零售總額達5955萬元,其中國營商業零售額佔38%;集體商業零售額佔53%;合營及其他商業零售額佔5.1%;個體私營商業零售額佔0.3%。農民對非農業居民的零售額佔3.6%。1988年,社會商品零售總額13983萬元,其中國營商業零售額佔33.7%;集體商業零售額佔38.5%;個體私營商業零售額佔21.68%;合營及其他商業零售額佔1.6%;農民對非農業居民的零售額佔4.5%。個體私營商業發展很快,與1981年相比,商品零售額由占社會商品零售總額0.3%,上升到21.68%。此外,交通、郵電、城市公用事業等均屬全民經濟;建築業以集體經濟為主。

❻ 請問礦產資源是什麼意思

礦產資源是指經過地質成礦作用而形成的,天然賦存於地殼內部或地表埋藏於地下或出露於地表,呈固態、液態或氣態的,並具有開發利用價值的礦物或有用元素的集合體。

在固態礦物中,絕大部分都屬於晶質礦物,只有極少數(如水鋁英石)屬於非晶質礦物。來自地球以外其他天體的天然單質或化合物,稱為宇宙礦物。

由人工方法所獲得的某些與天然礦物相同或類同的單質或化合物,則稱為合成礦物如人造寶石。礦物原料和礦物材料是極為重要的一類天然資源,廣泛應用於工農業及科學技術的各個部門。 煤的化學成分很不穩定不是礦物,是典型的混合物。

(6)順昌水美富石屬於什麼資源擴展閱讀

根據礦產資源用途不同,可劃分為10類(我國礦產資源統計中使用的分類):

(1)能源礦產:煤、石油、油頁岩、天然氣、鈾等;

(2)黑色金屬礦產:鐵、錳、鉻等;

(3)有色金屬礦產:銅、鋅、鋁、鉛、鎳、鎢、鉍、鉬等;

(4)稀有金屬礦產:鈮、鉭等;

(5)貴金屬礦產:金、銀、鉑等;

(6)冶金輔助用料:溶劑用石灰岩、白雲岩、硅石等;

(7)化工原料:硫鐵礦、自然硫、磷、鉀鹽等;

(8)特種類:壓電水晶、冰洲石、金剛石、光學螢石等;

(9)建材及其他類:飾面用花崗岩、建築用花崗岩、建築石料用石灰岩、磚瓦用頁岩、水泥配料用粘土等;

(10)水氣礦產類:地下水、地下熱水、二氧化碳氣等。

❼ 什麼是礦產資源礦產資源有哪些

月球有著極其豐富的礦產資源,目前月球上已知有100多種礦物,其中有5種是地球上沒有的。
月球是一個龐大無比的金屬倉庫。以鐵為例,根據對月球物質的化驗,月面最表層的5厘米厚的沙土裡就含有400億噸鐵,而整個月球表面有平均10米厚的沙土。這樣,月面表層里的鐵的總含量就將是400億噸的200倍,而且是一種比較單純的鐵礦物,既便於開采,又易於冶煉。
在月球廣泛分布的岩石中,蘊藏有豐富的鈦、鐵、鈾、釷、稀土、鎂、磷、硅、鈉、鉀、鎳、鉻、錳等礦物。僅月海玄武岩中,可開采利用的鈦金屬至少就有100萬億噸。月壤中有豐富的鋁、鐵、硅等,可用來直接生產建築材料。

月球風暴洋中玄武岩上面覆蓋著一層厚度達10~20千米的克里普岩,該岩石含有豐富的稀土元素,並富含鈾、釷等放射性元素。根據專家的估算,在月球風暴洋區的克里普岩中,稀土元素高達2250億~4500億噸。
月球高地的斜長岩,是所有月球岩石中分布最廣、最為豐富的一類岩石,其中富含硅、鋁、鈣等資源,儲量更為可觀。
在月球上還發現有多種自然金屬,如含鈷的鎳金屬、鐵金屬和鎳鐵金屬,而在地球上很少會存在自然狀態的金屬(尤其是鐵),只能存在於各種形式的氧化物礦物中。科學家在月球岩石樣品中發現了一層很薄的未被氧化的純鐵薄膜,他們原以為這種鐵在地球條件下會立即氧化生銹。可是,經過試驗發現,這種鐵並沒有被氧化,這是因為其純度非常高。如此高純度的鐵,對人類非常有用,而在地球上根本冶煉不出來。
另外,俄羅斯科學院礦床地質學、岩石學、礦物學和地球化學研究所的科研人員在對月球土壤樣品研究中驚異地發現,月球土壤中含有3種天然金屬元素:鈰、錸、鋅。

據悉,科研人員研究的月球土壤樣品是1976年前蘇聯月球自動探測器「月球24」號從月球表面取回的,總量有324克。
研究人員藉助掃描電子顯微鏡,採用新的方法對樣品進行了仔細研究。被研究的樣品呈顆粒狀,大小約74微米,是細碎的岩石。
研究者驚異地發現,樣品含有天然金屬鈰,顆粒大小2.5微米左右,亮度很高。除鈰金屬外,研究人員還在月球土壤中找到了兩種大小分別約為5微米和9微米且相對比較亮的金屬錸顆粒,並發現了微米級的天然鋅顆粒。後來在隕石AIIende中也曾發現過。
研究人員認為,錸也是由撞擊月球的隕石帶進月球的。
科研人員還指出,在地球上天然鋅一般會含在鉑金或金砂礦中。月球表層土壤中的鋅可能是在月球火山發生爆發時形成的,因為月球裡面含有鋅,火山爆發時鋅就被岩漿帶到了月球表層。
現在,科研人員肯定了這項發現的真實性,並否定了月球土壤樣品被外來物污染的可能性。因為在過去20多年的時間里科研人員採取非常安全可靠的保管措施,樣品不可能被污染。
這一發現對月球形成在太陽系之外的假設提供了有力證據。

❽ 關於福州礦場資源的敘述,正確的是:1.福州的礦場以金屬為主. 2.福州葉臘石薀藏量居全國首位.

2 必須的,初中的地理復習提綱上有
福州蘊藏著豐富的礦產資源,主要以葉臘石、石英砂、花崗石和高嶺土等非金屬礦產為主,金屬礦產則較貧乏。僅有金礦和銀礦,儲量也很有限。已發現礦產52種,444處,探明儲量21多種,礦產地129處。其中大型礦床11處,中型礦床9處,小型礦床109處。

全市葉臘石遠景儲量達5000萬噸,佔全省90%以上,居全國首位,主要產地福州晉安區、福清、羅源等地。石英砂、花崗石儲量達數億噸及數10億立方米,

主要分布在沿江、濱海縣區。高嶺土儲量在1000萬噸以上,主要產地閩清、永泰等縣。此外,礦泉水資源也很豐富,已發現並經地質勘查的泉點36處,分飲用和醫療兩大類型。地熱資源分布廣、蘊藏量大,已發現地熱點34處,以福州市區的地熱經濟價值最大,水溫40—60℃的有18處,井口水溫最高97℃,可供沐浴、醫療以及農作物栽培、水產養殖等使用。

葉蠟石:福州地區重要礦產資源,有大型礦床3處,中型2處,小型5處。礦體受構造控制,呈環狀分布於古火山口周邊,為火山熱液交代充填而成。按用途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工藝葉臘石,以壽山石質地細膩、色澤斑斕而著稱,開發歷史悠久,南朝時即用於工藝雕刻,以其工藝精湛而馳名中外,主要產地有福州壽山峨嵋、羅源灣里、長樂方厝;另一類是工業葉臘石,質地較粗,富含石英、水鋁石,主要用作陶瓷原料、玻璃纖維、耐火材料、人造金剛石的襯套及塑料、造紙、橡膠、油漆、水泥、印紡等工業填料,上述各產地均有分布。

在所有葉臘石礦中以壽山葉臘石礦為最大,礦體產於坂頭組凝灰岩中,受構造控制呈似層狀,透鏡體狀,儲量達535萬噸。礦物成份為葉臘石、高嶺石、石英。田黃石是壽山石的上品,價比黃金,有「國之瑰寶」的美譽,系壽山石經風化剝蝕搬運,埋藏於泥沙水中,經長期物理化學作用而成。品種繁多,質地細膩,色彩斑斕,黃色半透明,肌里隱藏蘿卜紋者為田黃石。

❾ 能在水上漂的石頭是什麼石頭那裡產

能在水上漂的石頭,是海浮石

海浮石為胞孔科動物脊突苔蟲Costazia aculeala Canu et Bassler 瘤苔蟲C.costazii Audouim的骨骼,俗稱石花;

或火山噴出的岩漿形成的多孔狀石塊,又稱大浮海石或小浮海石。

海浮石一般產自於沿海地區。

❿ 順昌是在福建的哪個地方啊

順昌縣位於福建西北部,閩江上游富屯溪、金溪匯合處,分別與延平區、建陽、建甌、邵武、沙縣、將樂接壤。順昌縣名始自後唐長興四年(公元933年),至今已一千多年歷史。全縣總面積1985平方公里,轄有9鎮5鄉,總人口24萬人。

順昌地靈人傑,它不僅是歷史名人廖剛和李默的故鄉,而且是宋代理學家揚時的祖居地。順昌具有光榮的革命斗爭歷史,是閩北革命根據地組成部分和主要的游擊區。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方誌敏、彭德懷等同志曾到過順昌,播下了革命的火種。

順昌物產富饒,被譽為"林海糧倉"。全縣有林地面積228.3萬畝,其中竹山面積55.3萬畝,林木蓄積量1205萬立方米,毛竹立株數7450萬根,森林覆蓋率77%,是福建重點林區和毛竹生產加工基地縣,全國十個"中國竹子之鄉"之一。耕地面積19.1萬畝,年產糧食9.88萬噸,是省商品糧基地縣。順昌境內礦產資源豐富,已探明有色金屬、非金屬25個礦種,127個礦點,主要有石灰石、花崗岩、高嶺土、鉛鋅礦、蛇紋石、螢石等,其中石灰石儲量最大,達2.77億噸,是省水泥和螢石精粉生產基地。

順昌基礎設施日臻完善。交通網路健全,鷹廈鐵路、316國道貫通全境,水運可直達福州。距省會福州244公里,距武夷山機場175公里。電力裝機容量7.26萬千瓦,年發電量3億千瓦時。電訊事業發展迅速。金融服務機構齊全,休閑、娛樂設施配套。 順昌旅遊資源、人文景觀豐富。華陽山風景區景色秀美、茂林蔥郁,峭壁峻峰,以險、奇、秀把洞、岩、山、水融為一體。謨武文苑中的一園、二廳、三館、五榜、十室,是融匯古代文化,現代文明和多種教化功能的集大成殿堂。《謨武村卷》的出版被譽為"開全省民間文學集成村卷之先河"。

順昌積極實施"農業穩縣、工業富縣、項目興縣、流通活縣"的發展戰略,大力弘揚"團結、拼搏、實干、爭先"的順昌精神,進一步解放思想,開拓進取,加快發展步伐。產業結構進一步得到調整優化。農業生產積極穩妥發展,以市場為導向,以效益為中心,以科學為手段。形成糧、林、果、竹、食用菌、煙葉、蔬菜、水產品養殖八大支柱產業並進的發展態勢。2000年特種水產養殖2929畝,產量3294噸,分別比上年增長80.8%、58.6%。大力實施「突出工業」、「突破工業」戰略,進一步優化投資環境,工業門類的日益齊全,形成了建材、化工、森工、造紙、電力、冶金、食品等工業體系和竹木、水泥、化工、電力、啤酒等為主要支柱的工業格局。

順昌人民熱忱歡迎海內外客商前來,觀光旅遊,投資興業。凡到順昌興業的境外投資者,除享受國務院和省政府規定的有關優惠政策外,同時享受本縣優惠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