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資源管理 » 旅遊資源賦分怎麼分
擴展閱讀
玉蘭油是哪裡產品 2025-07-26 19:51:26
庫存積壓怎麼算成本 2025-07-26 19:50:32

旅遊資源賦分怎麼分

發布時間: 2022-08-24 07:00:00

① 旅遊資源分類、調查與評價的旅遊資源評價

1按照本標準的旅遊資源分類體系對旅遊資源單體進行評價。
2本標准採用打分評價方法。
3評價主要由調查組完成。 本標准依據"旅遊資源共有因子綜合評價系統" 賦分。
本系統設"評價項目"和"評價因子"兩個檔次。
評價項目為"資源要素價值"、"資源影響力"、"附加值"。
其中:
"資源要素價值"項目中含"觀賞遊憩使用價值"、"歷史文化科學藝術價值"、"珍稀奇特程度"、"規模、豐度與幾率"、"完整性"等5項評價因子。
"資源影響力"項目中含"知名度和影響力"、"適游期或使用范圍"等2項評價因子。
"附加值"含"環境保護與環境安全"1項評價因子。 基本分值
1評價項目和評價因子用量值表示。資源要素價值和資源影響力總分值為100分,其中:
"資源要素價值"為85分,分配如下:"觀賞遊憩使用價值"30分、"歷史科學文化藝術價值"25分、"珍稀或奇特程度"15分、"規模、豐度與幾率"10分、"完整性"5分。
"資源影響力"為15分,其中:"知名度和影響力"10分、"適游期或使用范圍"5分。
2"附加值"中"環境保護與環境安全",分正分和負分。
3每一評價因子分為4個檔次,其因子分值相應分為4檔。
旅遊資源評價賦分標准見表2。
表2旅遊資源評價賦分標准 評價項目 評價因子 評價依據 賦值 資源要素價值(85分) 觀賞遊憩使用價值(30分) 全部或其中一項具有極高的觀賞價值、遊憩價值、使用價值。 30-22 全部或其中一項具有很高的觀賞價值、遊憩價值、使用價值。 21-13 全部或其中一項具有較高的觀賞價值、遊憩價值、使用價值。 12-6 全部或其中一項具有一般觀賞價值、遊憩價值、使用價值。 5-1 歷史文化科學藝術價值(25分) 同時或其中一項具有世界意義的歷史價值、文化價值、科學價值、藝術價值。 25-20 同時或其中一項具有全國意義的歷史價值、文化價值、科學價值、藝術價值。 19-13 同時或其中一項具有省級意義的歷史價值、文化價值、科學價值、藝術價值。 12-6 歷史價值、或文化價值、或科學價值,或藝術價值具有地區意義。 5-1 珍稀奇特程度(15分) 有大量珍稀物種,或景觀異常奇特,或此類現象在其他地區罕見。 15-13 有較多珍稀物種,或景觀奇特,或此類現象在其他地區很少見。 12-9 有少量珍稀物種,或景觀突出,或此類現象在其他地區少見。 8-4 有個別珍稀物種,或景觀比較突出,或此類現象在其他地區較多見。 3-1 規模、豐度與幾率(10分) 獨立型旅遊資源單體規模、體量巨大;集合型旅遊資源單體結構完美、疏密度優良級;自然景象和人文活動周期性發生或頻率極高。 10-8 獨立型旅遊資源單體規模、體量較大;集合型旅遊資源單體結構很和諧、疏密度良好;自然景象和人文活動周期性發生或頻率很高。 7-5 獨立型旅遊資源單體規模、體量中等;集合型旅遊資源單體結構和諧、疏密度較好;自然景象和人文活動周期性發生或頻率較高。 4-3 獨立型旅遊資源單體規模、體量較小;集合型旅遊資源單體結構較和諧、疏密度一般;自然景象和人文活動周期性發生或頻率較小。 2-1 完整性(5分) 形態與結構保持完整。 5-4 形態與結構有少量變化,但不明顯。 3 形態與結構有明顯變化。 2 形態與結構有重大變化。 1 資源影響力(15分) 知名度和影響力(10分) 在世界范圍內知名,或構成世界承認的名牌。 10-8 在全國范圍內知名,或構成全國性的名牌。 7-5 在本省范圍內知名,或構成省內的名牌。 4-3 在本地區范圍內知名,或構成本地區名牌。 2-1 適游期或使用范圍(5分) 適宜游覽的日期每年超過300天,或適宜於所有遊客使用和參與。 5-4 適宜游覽的日期每年超過250天,或適宜於80%左右遊客使用和參與。 3 適宜游覽的日期超過150天,或適宜於60%左右遊客使用和參與。 2 適宜游覽的日期每年超過100天,或適宜於40%左右遊客使用和參與。 1 附加值 環境保護與環境安全 已受到嚴重污染,或存在嚴重安全隱患。 -5 已受到中度污染,或存在明顯安全隱患。 -4 已受到輕度污染,或存在一定安全隱患。 -3 已有工程保護措施,環境安全得到保證。 3 計分與等級劃分
1計分
根據對旅遊資源單體的評價,得出該單體旅遊資源共有綜合因子評價賦分值。
2旅遊資源評價等級指標
依據旅遊資源單體評價總分,將其分為五級,從高級到低級為:
五級旅遊資源,得分值域≥90分。
四級旅遊資源,得分值域≥75-89分。
三級旅遊資源,得分值域≥60-74分。
二級旅遊資源,得分值域≥45-59分。
一級旅遊資源,得分值域≥30-44分。
此外還有:
未獲等級旅遊資源,得分≤29分。
其中:
五級旅遊資源稱為"特品級旅遊資源";
五級、四級、三級旅遊資源被通稱為"優良級旅遊資源";
二級、一級旅遊資源被通稱為"普通級旅遊資源"。

② 旅遊資源有哪些劃分標准

由於旅遊資源涵蓋的內容極端豐富,因此對旅遊資源進行分類是非常必要的。所謂分類,就是根據地域、形式、內涵等特徵,按照一定的目的、需要,將旅遊資源進行科學歸類。按照傳統的旅遊資源觀分類,一般可分為自然景觀資源、人文景觀資源、風俗風情資源、傳統飲食資源、文化資源、工藝品資源以及都市和田園風光資源等;按照現代旅遊產業資源觀分類,則可分為觀光型、度假型、生態型、特種旅遊和專項旅遊等;按照旅遊資源的成因或其屬性分類,則可劃分為自然資源和人文資源兩大類型,自然資源是指由地形地貌、氣候、環境、動植物等自然因素構成的、能夠吸引人們前往進行旅遊活動的天然景觀,具有天賦性;而後者的內容則非常廣泛,類型也多種多樣,包括歷史古跡、偉大建築、民風民俗等,這類旅遊資源是人類活動的藝術結晶和文化成就。

③ 旅遊資源分類結構

分為 "主類"、"亞類"、"基本類型" 3個層次。每個層次的旅遊資源類型有相應的漢語拼音代號,見表1。

主類 亞類 基本類型

A 地文景觀 AA 綜合自然旅遊地 AAA 山丘型旅遊地 AAB 谷地型旅遊地 AAC 沙礫石地型旅遊地 AAD 灘地型旅遊地 AAE 奇異自然現象 AAF 自然標志地 AAG 垂直自然地帶

AB 沉積與構造 ABA 斷層景觀 ABB 褶曲景觀 ABC 節理景觀 ABD 地層剖面 ABE 鈣華與泉華 ABF 礦點礦脈與礦石積聚地 ABG 生物化石點

AC 地質地貌過程形跡 ACA 凸峰 ACB 獨峰 ACC 峰叢 ACD 石(土)林 ACE 奇特與象形山石 ACF 岩壁與岩縫 ACG 峽谷段落 ACH 溝壑地 ACI 丹霞 ACJ 雅丹 ACK 堆石洞 ACL 岩石洞與岩穴 ACM 沙丘地 ACN 岸灘

AD 自然變動遺跡 ADA 重力堆積體 ADB 泥石流堆積 ADC 地震遺跡 ADD 陷落地 ADE 火山與熔岩 ADF 冰川堆積體 ADG 冰川侵蝕遺跡

AE 島礁 AEA 島區 AEB 岩礁

B 水域風光 BA 河段 BAA 觀光遊憩河段 BAB 暗河河段 BAC 古河道段落

BB 天然湖泊與池沼 BBA 觀光遊憩湖區 BBB 沼澤與濕地 BBC 潭池

BC 瀑布 BCA 懸瀑 BCB 跌水

BD 泉 BDA 冷泉 BDB 地熱與溫泉

BE 河口與海面 BEA 觀光遊憩海域 BEB 涌潮現象 BEC 擊浪現象

BF 冰雪地 BFA 冰川觀光地 BFB 長年積雪地

C 生物景觀 CA 樹木 CAA 林地 CAB 叢樹 CAC 獨樹

CB 草原與草地 CBA 草地 CBB 疏林草地

CC 花卉地 CCA 草場花卉地 CCB 林間花卉地

CD 野生動物棲息地 CDA 水生動物棲息地 CDB 陸地動物棲息地 CDC 鳥類棲息地 CDE 蝶類棲息地

D 天象與氣候景觀 DA 光現象 DAA 日月星辰觀察地 DAB 光環現象觀察地 DAC 海市蜃樓現象多發地

DB 天氣與氣候現象 DBA 雲霧多發區 DBB 避暑氣候地 DBC 避寒氣候地 DBD 極端與特殊氣候顯示地 DBE 物候景觀

E 遺址遺跡 EA 史前人類活動場所 EAA 人類活動遺址 EAB 文化層 EAC 文物散落地 EAD 原始聚落

EB 社會經濟文化活動遺址遺跡 EBA 歷史事件發生地 EBB 軍事遺址與古戰場 EBC 廢棄寺廟 EBD 廢棄生產地 EBE 交通遺跡 EBF 廢城與聚落遺跡 EBG 長城遺跡 EBH 烽燧

F 建築與設施 FA 綜合人文旅遊地 FAA 教學科研實驗場所 FAB 康體游樂休閑度假地 FAC 宗教與祭祀活動場所 FAD 園林遊憩區域 FAE 文化活動場所 FAF 建設工程與生產地 FAG 社會與商貿活動場所 FAH 動物與植物展示地 FAI 軍事觀光地 FAJ 邊境口岸 FAK 景物觀賞點

FB 單體活動場館 FBA 聚會接待廳堂(室) FBB 祭拜場館 FBC 展示演示場館 FBD 體育健身館場 FBE 歌舞游樂場館

FC 景觀建築與附屬型建築 FCA 佛塔 FCB 塔形建築物 FCC 樓閣 FCD 石窟 FCE 長城段落 FCF 城(堡) FCG 摩崖字畫 FCH 碑碣(林) FCI 廣場 FCJ 人工洞穴 FCK 建築小品

FD 居住地與社區 FDA 傳統與鄉土建築 FDB 特色街巷 FDC 特色社區 FDD 名人故居與歷史紀念建築 FDE 書院 FDF 會館 FDG 特色店鋪 FDH 特色市場

FE 歸葬地 FEA 陵區陵園 FEB 墓(群) FEC 懸棺

FF 交通建築 FFA 橋 FFB 車站 FFC 港口渡口與碼頭 FFD 航空港 FFE 棧道

FG 水工建築 FGA 水庫觀光遊憩區段 FGB 水井 FGC 運河與渠道段落 FGD 堤壩段落 FGE 灌區 FGF 提水設施

G 旅遊商品 GA 地方旅遊商品 GAA 菜品飲食 GAB 農林畜產品與製品 GAC 水產品與製品 GAD 中草葯材及製品 GAE 傳統手工產品與工藝品 GAF 日用工業品 GAG 其他物品

H 人文活動 HA 人事記錄 HAA 人物 HAB 事件

HB 藝術 HBA 文藝團體 HBB 文學藝術作品

HC 民間習俗 HCA 地方風俗與民間禮儀 HCB 民間節慶 HCC 民間演藝 HCD 民間健身活動與賽事 HCE 宗教活動 HCF 廟會與民間集會 HCG 飲食習俗 HGH 特色服飾

HD 現代節慶 HDA 旅遊節 HDB 文化節 HDC 商貿農事節 HDD 體育節

④ 旅遊資源可以從哪些角度進行分類

第二章 旅遊資源的分類
學習目的
要求掌握旅遊資源分類的概念、目的及其意義;分類原則、依據及方法;能夠進行區域旅遊資源分類,井了解幾種常見的旅遊資源分類方案。
基本內容
●分類概述
概念、意義;分類原則、依據、方法。
●兩分法分類方案
大類、基本類型、類型,分類依據。
●其他分類方案
《中國旅遊資源普查規范》(試行)中的分類、接旅遊資源的功能分類、按照旅遊動機分類,按旅遊資源增長情況分類、接旅遊資源價值和管理范圍分類、按利用現狀分類,按照旅遊資源特性及旅遊活動性質分類。
第一節分類概述
一、分類及其目的意義
(一)分類的概念
通常所謂分類,是指根據事物的特點分別歸類。它是根據分類對象的共同點和差異點,將對象區分為不同的種類的一種邏輯方法。它是以比較為基礎的,通過比較識別出事物之間的共同點和差異點,然後根據其共同點歸並為較大的類,根據差異點將事物劃分為較小的類,從而將事物區分為具有一定從屬關系的不同等級的系統,這就是分類。
旅遊資源的分類,是根據旅遊資源的相似性和差異性進行歸並或劃分出具有一定從屬關系的不同等級類別的工作過程。在所劃分出的每一種類別(類型)中,其屬性上彼此有相似之處,不同類別(類型)之間則存在著一定差異。例如根據成因可把旅遊資源區分為自然旅遊資源與人文旅遊資源兩大類別,其所有的自然旅遊資源均為天然賦存的,自然界形成的,而所有的人文旅遊資源均是人為作用下形成的,兩者之間的成因存在著明顯的不同。自然旅遊資源與人文旅遊資源兩大類別,根據各自內部的差異還要進一步劃分出次一級類型,從而形成具有一定從屬關系的不同等級的類別系統。
(二)分類的意義及目的
科學的分類是一項重要的基礎性研究工作。旅遊資源的分類具有重要的意義。
首先,分類可以使眾多繁雜的旅遊資源條理化、系統化,為進一步開發利用、科學研究提供方便。五花的旅遊資源各有特點,通過比較,認識、歸納及劃分,所形成的不同的旅遊資源分類系統,,實際上是一個關於旅遊資源有關資料的存取系統(即信息系統).為人們從整體上或局部(分門別類)認識旅遊資源創造有利條件。區域性旅遊資源分類系統的建立,又可為區域旅遊開發提供一定的科學依據。不進行旅遊資源的分類,雜亂無章的旅遊資源個體就難於被人們認識和利用,就會陷人煙雲迷霧之中。因此旅遊資源分類是研究、認識旅遊資源及開發利用旅遊資源的重要基礎,具有重要的實踐意義。
其次,旅遊資源的分類過程,實際上是人們加深對旅遊資源屬性的認識過程。分類總是通過分析大量旅遊資源屬性的共性或差異性,分出不同級別的從屬關系及其聯系.通過不斷補充新的資料,提出新的分類系統,或通過不同地區、不同要求的旅遊資源分類,都可以從不同側面加深對旅遊資源屬性的認識,甚至發現、總結出某些新的規律性認識,從而促進有關理論水平的提高。因此旅遊資源分類也具有一定的理論意義。
由上所述,可以看出,旅遊資源分類的目的.在於通過各種分類系統的建立、補充,加深對旅遊資源整體或區域旅遊資源屬性的認識,掌握其特點、規律,為進一步開發利用保護及科學研究服務。
二、分類的原則和依據
(一)原則
分類的原則是分類的准繩、標准,只有遵循一定的原則才能保持分類的科學性和實用性。作為旅遊資源分類的原則主要有:
1.共軛性與排他性原則 也稱相似性與差異性原則,即不能把不具有共同屬性的旅遊資源歸為一類,所劃分出的同一級同一類型旅遊資源,必須具有共同的屬性,不同類型之間應具有一定的差異。
2.對應性原則所劃分出的次一級類型內容,必須完全對應於上一級類型的內容,不能出現下一級內容超出上一級或少於上一級內容的現象,否則就會出現邏輯上的錯誤。例如地質地貌旅遊資源進一步分類,應包括所有的地質地貌旅遊資源,不能只包括地質旅遊資源或地貌旅遊資源,更不能包括非地質地貌旅遊資源。
3.逐級劃分的原則 即分級與分類相結合的原則。旅遊資源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它可以分為不同級別、不同層次的亞系統。分類時。可以把分級與分類結合起來,逐級進行分類,避免;現越級劃分的邏輯性錯
誤。例如可以把旅遊資源先分為高一級的自然旅遊資源與人文旅遊資源,然後對其分別再進行劃分次一級類型.如果需要還可再向下劃分更低一級類型。
4.不同級別或不同系列的類型劃分.町以採用小同的依據(標准);不同級別的類型劃分不能採用相同的依據(標准),對每一類型直接劃分次一級類型,必須採用相同的依據(標准),否則會出現分類的重疊。此外,分類系統還應簡明扼要,具有實用性。
(二)依據
要進行分類,除了應遵循基本原則外,還必須要有一定的具體依據(標准),即必須根據旅遊資源本身的某些具體屬性或關系進行分類。由於旅遊資源的屬性、特點及事物之間的關系是多方面的,因而分類的標准也是多方面的,人們可以根據不同的目的要求選取不同的標准進行分類。常見到的標准主要有:
1.成因是指旅遊資源形成的基本原因、過程。例如,人文旅遊資源是人為的,自然旅遊資源是自然界賦存的,天然形成的}地貌旅遊資源按成因可分為流水作用的旅遊地貌、風力作用的旅遊地貌、溶蝕作用的旅遊地貌等。
2.屬性是指旅遊資源的性質、特點、存在形式、狀態等,例如自然旅遊資源中的地質地貌旅遊資源、水體旅遊資源、氣候旅遊資源、生物旅遊資源等,它們的性狀不同,因而可以區分為不同的類別。
3.功能所謂旅遊資源的功能是指能夠滿足開展旅遊活動需求的作用。有的旅遊資源可以滿足開展多種旅遊活動的需求,因而具有多種旅遊功能。根據旅遊資源功能的不同可以把旅遊資源區分為不同的類別,例如觀光游覽型、參與體驗型、購物型等旅遊資源。
4時間 指旅遊資源形成至今時間的不同.據此可將旅遊資源區分為不同的類別.例如依據時間因素可把建築旅遊資源區分為古代建築與現代建築。
5.其他例如開發利用情況、管理級別、旅遊資源質量高低等,均可作為不同目的要求的分類依據。
三、分類的方法
如何進行具體的分類?作為區域性旅遊資源的分類,通常在大量收集各種旅遊資源(或景點)資料的基礎上,可按以下步驟進行:
首先,確定分類的目的要求,明確是普通的一般性旅遊資源分類,還是有特殊目的要求的專門性旅遊資源分類,並參照一般分類原則和依據,結合實際確定相應的分類原則和依據


其次,通過比較分析,初步建立分類系統,把各種旅遊資源分別歸入不同的類型。這一過程可採用逐級劃分與逐級歸並相結合的方法進行。所謂逐級劃分,是指由上而下的分類,即把所有旅遊資源看成一個群體(即整體或大的系統),按照一定依據的相似性和差異性,首先劃分出高+級類型(即大類或支系統),然後再分別向下逐級細分出不同的類型。所謂逐級歸並,是指由下而上的分類,即由旅遊資源個體開始,按照一定依據,把相同的首先歸並為最基本的小類型,然後再根據某些相似性和差異性,再逐步歸並為較大類型或大類。
第三,通過補充、調整,完善分類系統。在初步分類、建立分類系統的基礎上,再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逐級對比分析,是否符合分類原則和目的要求,所採用的依據是否恰當,分類系統是否包含了所有應劃分的分類對象(即旅遊資源)。如有不妥之處,應進行補充、調整,最後形成一個符合要求的科學的分類系統。
第四,在完成上述工作的基礎上,還應寫出簡要說明,其內容包括該項旅遊資源分類的目的要求、原則、依據以及分類結果等。
對區域旅遊資源的分類成果.應盡可能利用計算機建立旅遊資源信息系統,以便於補充調整和應用。
第二節兩分法分類方案
所謂"兩分法"分類方案,是指把旅遊資源首先分為自然旅遊資源
與人文旅遊資源兩大系列的一種分類系統,這是目前最常見、應用廣泛的一種分類方案。許多學者在完善這一分類方案方面做了大量研究工作,但由於認識上的差異及所採用的依據不同,對自然旅遊資源及人文旅遊資源的進一步細分的過程及結果有所不同,因此目前還沒有一個真正被普遍認同的兩分法分類方案。現綜合前人研究成果,提出一個兩分法分類方案,供參考。
一、兩分法分類系統
該分類系統共包括兩大類、l4個基本類型、63個類型,詳見21表.
二、幾點說明
(一)關於分類的依據
本分類系統共分為三級,其中一級大類的劃分主要依據旅遊資源的基本成囚,即是天然形成的還是人為形成的,據此,分為兩太類二級基本類型,主要依據各種旅遊資源屬性的異同進行劃分;級類型的劃分依據較多,例如對地質、地貌、水體、氣象氣候與天象、動植物、綜合景觀等旅遊資源進一步的劃分,主要依據其所屬內容的具體存在形式、狀態、形態的異同作為標准。對歷史古跡、陵墓、宗教文化、城鎮、社會風情旅遊資源的進一步劃分,主要依據具體內容內涵的異同作為標准;對古建築、園林等旅遊資源的進一步劃分,主要依據其原來的用途、作用異同作為標准;文學藝術旅遊資源的進一步劃分,則主要是依據其表現形式的不同。
(二)關於"綜合景觀"與"其他"類型
由於自然保護區的內容較多,既有動植物又有典型的非生物的地質剖面、化石、地貌、水體等,田園風光雖以種植、養殖的生物為主,但有的也包含了其他方面的內容,例如丘陵、山區的梯田風光,"風吹草低見牛羊"的高原牧區風光等,都包括了一定的地貌(含人為地貌)內容,水生生物養殖場則更離不開水體。因此自然保護區、田園風光不宜歸人動植物類,應另外歸類。故劃分了綜合景觀基本類型。
在三級類型中,由於內容較多,為了簡明扼要,盡量歸並,並列出主要類型。對未包括在主要類型中的內容,用"其他"類型代替。例如古建築除了防禦工程(例如城池,長城)、宮殿、水利工程(例如運河、渠、堰、井)、交通工程(例如橋、直道、馳道),起居建築(例如廳、堂、齋、館)、嘹望觀賞建築(例如亭、台、榭、舫)外,還有樓、閣及許多建築小品(例如闕、碑、碣、牌坊、華表等),再未進行細分,統一歸人"其他"建築類之中。第三節其他分類方案簡介
由於分類的目的要求依據不同,形成了多種分類方案,撣其主要的介紹如下:
一、《中國旅遊資源普查規范》中的分類
1992年,由國家旅遊局資源開發司和中國科學院地理研究所主編的《中國旅遊資源普查規范》(試行稿),提出了一種以旅遊資源普查為目的的應用性分類方案。該方案主要根據旅遊資源的性質和狀態、旅遊資源特徵指標的一致性、類型之間有明顯的排他性等原則進行分類。共劃分為6類74種基本類型。
(一)地文景觀類包括典型的地質構造、標准地質剖面、生物化石點、自然災變遺跡、名山、火山熔岩景觀、蝕余景觀、奇特與象形山石、沙(礫石)地風景、小型島嶼、洞穴、其他地文景觀等13種。
(二)水域風光類包括風景河谷、漂流河段、湖泊、瀑布、泉、現代冰川、其他水域風光等7種。
(三)生物景觀類包括樹林、古樹名木、奇花異草、草原、野生的動物棲息地、其他生物景觀等6種。
(四)古跡與建築類包括人類文化遺址、社會經濟文化遺址、軍事遺址、古城和古城遺址、長城、宮廷建築群、宗教建築與禮制建築、殿(廳)堂、樓閣、塔、牌坊、碑碣、建築小品、園林、景觀建築、橋、雕塑、陵寢陵園、墓、石窟、摩崖字畫、水工建築、廠礦、農林漁牧場、特色城鎮與村落、港!日、廣場、鄉土建築、民俗街區、紀念地、觀景地、其他建築或其他古跡等32種。
(五)消閑求知健身類包括科學文化教育設施、休療養和社會福利設施、動物園、植物園、公園、體育中一運動場館、游樂場所、節日慶典活動、文藝團體.其他消閑求知健身活動等ll種。
(六)購物類包括市場與購物中
一、廟會、著名店鋪、地方產品、其他物產等5種。
二、按照旅遊資源的功能分類
旅遊資源功能分類。其主要且的在於認識和充分發揮各種旅遊資源的作用,為開展多種形式的旅遊活動服務。根據旅遊資源的小同功能,把旅遊資源分為以下類型:
(一)觀光游覽型旅遊資源
此類以各種優美的自然風光、著名的古建築、城鎮風貌、園林建築為主,以供旅遊者觀光游覽和鑒賞,旅遊者從中獲得各種美感享受,藉以陶冶性情。
(二)參與型旅遊資源
也有人稱作體驗型旅遊資源,包括沖浪、別流、賽馬、漁獵、龍舟競渡、游泳、製作、品味、訪問、節慶活動、集市貿易等。、旅遊者可以置身其中,親自參與活動,可以得到切身的體驗,以樂在其中,樂在其身。
(三)購物型旅遊資源
包括各種土特產、工藝品、藝術品、文物商品及仿製品等旅遊商品,主要供旅遊者購買。
(四)保健休療型旅遊資源
包括各種康復保健、度假療養設施與活動,例如療養院、度假村、溫泉浴、沙浴、森林浴、健功房等。旅遊者從中得到體質的恢復與提高,或對某種慢性疾病的治療。
(五)文化型旅遊盜源
包括富有文化科學內涵的各類博物展覽、科學技術活動、文化教育設施等。旅遊者從中可以獲得一定的文化科學知識,開闊眼界,增長閱歷。
(六)感情型旅遊資源
主要包括名人故居、名人古墓、各類紀念地等,可供開展祭祖、探親訪友、懷古等旅遊活動,以表達旅遊者的思古、懷念、敬仰、仇恨等感情。
三、按照旅遊動機對旅遊資源分類
(一)心理方面的,例如宗教聖地、重大歷史事件、探親等;
(二)精神方面的,例如科學知識、消遣娛樂、藝術欣賞等;
(三)健身方面的,例如休療養院、體育運動設施等;
(四)經濟方面的,例如土特產、購物品等;
(五)政治方面的,例如國家政體狀況、各種法律、革命紀念地等。
四、按照旅遊資源的增長情況分類
(六)可再生旅遊資源,例如動植物旅遊資源;
(七)不可再生旅遊資源,例如地質地貌旅遊資源;
(八)可更新旅遊資源,例如某些人文景觀及旅遊商品。
五、按照旅遊資源的價值及管理級別分類
(九)國家級旅遊資源,
(十)省(市)級旅遊資源;
(三)縣級旅遊資源。
六、按照旅遊資源的利用現狀分類
(一)已開發利用的旅遊資源;
(二)正在開發利用的旅遊資源;
(三)未開發利用的旅遊資源(也稱潛在的旅遊資源)。
七、按照旅遊資源特性、旅遊活動性質分類
1966年克勞森和尼奇(M.Clawson and J.L.Knsch)提出如下分類:
(一)利用者導向型遊憩資源:以利用者需求為導向,靠近利用者集中的人口中心(城鎮),通常滿足的主要是人們的日常休閑需求,如球場、動物園、一般性公園。一般面積在40~100ha.,通常由地方政府(市、縣)或私人經營管理,海拔一般不超過1000m,距離城市在60km的范圍內。
(二)資源基礎型遊憩資源:這類資源可以使遊客獲得近於自然的體驗。資源相對於客源地的距離不確定。主要在旅遊者的中長期度假中得以利用。如風景歷史遺跡、遠足、露營、垂釣用資源,一般而積在1000ha.以上,主要是國家公園、國家森林公園、州立公園及某些私人領地。
中間型遊憩資源:特性介於上述二者之間,主要為短期(1日游或周末度假)遊憩活動所利用,遊客在此的體驗比利用者導向型更接近自然,但又比資源基礎型地區要次一級。
復習思考題
1.什麼是旅遊資源的分類?有何意義?
2.旅遊資源分類的基本原則和依據有哪些?
3.比較兩分法分類方案、功能分類方案及《旅譜資源普查規范》中的分類的不同之處。
4.結合實際對某地旅遊資源進行分類。
旅遊資源分類表
主類 亞類 基本類型
A 地文景觀 AA 綜合自然旅遊地 AAA 山丘型旅遊地 AAB 谷地型旅遊地 AAC 沙礫石地型旅遊地 AAD 灘地型旅遊地 AAE 奇異自然現象 AAF 自然標志地 AAG 垂直自然地帶
AB 沉積與構造 ABA 斷層景觀 ABB 褶曲景觀 ABC 節理景觀 ABD 地層剖面 ABE 鈣華與泉華 ABF 礦點礦脈與礦石積聚地 ABG 生物化石點
AC 地質地貌過程形跡 ACA 凸峰 ACB 獨峰 ACC 峰叢 ACD 石(土)林 ACE 奇特與象形山石 ACF 岩壁與岩縫 ACG 峽谷段落 ACH 溝壑地 ACI 丹霞 ACJ 雅丹 ACK 堆石洞 ACL 岩石洞與岩穴 ACM 沙丘地 ACN 岸灘
AD 自然變動遺跡 ADA 重力堆積體 ADB 泥石流堆積 ADC 地震遺跡 ADD 陷落地 ADE 火山與熔岩 ADF 冰川堆積體 ADG 冰川侵蝕遺跡
AE 島礁 AEA 島區 AEB 岩礁
B 水域風光 BA 河段 BAA 觀光遊憩河段 BAB 暗河河段 BAC 古河道段落
BB 天然湖泊與池沼 BBA 觀光遊憩湖區 BBB 沼澤與濕地 BBC 潭池
BC 瀑布 BCA 懸瀑 BCB 跌水
BD 泉 BDA 冷泉 BDB 地熱與溫泉
BE 河口與海面 BEA 觀光遊憩海域 BEB 涌潮現象 BEC 擊浪現象
BF 冰雪地 BFA 冰川觀光地 BFB 長年積雪地
C 生物景觀 CA 樹木 CAA 林地 CAB 叢樹 CAC 獨樹
CB 草原與草地 CBA 草地 CBB 疏林草地
CC 花卉地 CCA 草場花卉地 CCB 林間花卉地
CD 野生動物棲息地 CDA 水生動物棲息地 CDB 陸地動物棲息地 CDC 鳥類棲息地 CDE 蝶類棲息地
D 天象與 氣候景觀 DA 光現象 DAA 日月星辰觀察地 DAB 光環現象觀察地 DAC 海市蜃樓現象多發地
DB 天氣與氣候現象 DBA 雲霧多發區 DBB 避暑氣候地 DBC 避寒氣候地 DBD 極端與特殊氣候顯示地 DBE 物候景觀
E 遺址遺跡 EA 史前人類活動場所 EAA 人類活動遺址 EAB 文化層 EAC 文物散落地 EAD 原始聚落
EB 社會經濟文化活動遺址遺跡 EBA 歷史事件發生地 EBB 軍事遺址與古戰場 EBC 廢棄寺廟 EBD 廢棄生產地 EBE 交通遺跡 EBF 廢城與聚落遺跡 EBG 長城遺跡 EBH 烽燧
F 建築與設施 FA 綜合人文旅遊地 FAA 教學科研實驗場所 FAB 康體游樂休閑度假地 FAC 宗教與祭祀活動場所 FAD 園林遊憩區域 FAE 文化活動場所 FAF 建設工程與生產地 FAG 社會與商貿活動場所 FAH 動物與植物展示地 FAI 軍事觀光地 FAJ 邊境口岸 FAK 景物觀賞點
FB 單體活動場館 FBA 聚會接待廳堂(室) FBB 祭拜場館 FBC 展示演示場館 FBD 體育健身館場 FBE 歌舞游樂場館
FC 景觀建築與附屬型建築 FCA 佛塔 FCB 塔形建築物 FCC 樓閣 FCD 石窟 FCE 長城段落 FCF 城(堡) FCG 摩崖字畫 FCH 碑碣(林) FCI 廣場 FCJ 人工洞穴 FCK 建築小品
FD 居住地與社區 FDA 傳統與鄉土建築 FDB 特色街巷 FDC 特色社區 FDD 名人故居與歷史紀念建築 FDE 書院 FDF 會館 FDG 特色店鋪 FDH 特色市場
FE 歸葬地 FEA 陵區陵園 FEB 墓(群) FEC 懸棺
FF 交通建築 FFA 橋 FFB 車站 FFC 港口渡口與碼頭 FFD 航空港 FFE 棧道
FG 水工建築 FGA 水庫觀光遊憩區段 FGB 水井 FGC 運河與渠道段落 FGD 堤壩段落 FGE 灌區 FGF 提水設施
G 旅遊商品 GA 地方旅遊商品 GAA 菜品飲食 GAB 農林畜產品與製品 GAC 水產品與製品 GAD 中草葯材及製品 GAE 傳統手工產品與工藝品 GAF 日用工業品 GAG 其他物品
H 人文活動 HA 人事記錄 HAA 人物 HAB 事件
HB 藝術 HBA 文藝團體 HBB 文學藝術作品
HC 民間習俗 HCA 地方風俗與民間禮儀 HCB 民間節慶 HCC 民間演藝 HCD 民間健身活動與賽事 HCE 宗教活動 HCF 廟會與民間集會 HCG 飲食習俗 HGH 特色服飾
HD 現代節慶 HDA 旅遊節 HDB 文化節 HDC 商貿農事節 HDD 體育節
數 量 統 計
8主類 31 亞類 155基本類型
[注] 如果發現本分類沒有包括的基本類型時,使用者可自行增加。增加的基本類型可歸入相應亞類,置於最後,最多可增加2個。編號方式為:增加第1個基本類型時,該亞類2位漢語拼音字母+Z、增加第2個基本類型時,該亞類2位漢語拼音字母+Y。

⑤ 什麼是旅遊資源,它可以分為哪幾類

旅遊資源大體上可分為三大類:

一類是自然旅遊資源,一類是人文旅遊資源,還有一類是社會旅遊資源。

一、自然旅遊資源:主要是天然賦存的具有游覽觀光、休息療養、娛樂體育等吸引力的地理要素,這些要素或以單體和單體組合,或以某種要素為主輔以其它要素組合構成旅遊資源。

地文景觀類——山嶽形勝、岩溶景觀、風沙地貌、海濱沙灘、特殊的地質現象和地貌類型等。

水域風光——河流、湖泊、瀑布、泉水、溪澗、冰川、濱海等

生物景觀——森林、草原、珍稀樹種、奇花異草、珍禽異獸

氣候與天象景觀——適宜於避暑避寒療養治病的氣候及特殊的天象景觀,如泰山日出、廬山雲瀑、黃山雲海以及雖可遇不可求但出現頻率較多的峨嵋佛光、沙漠海市蜃樓、極地極光等。

二、人文旅遊資源:是指能夠吸引人們進行旅遊活動的古今人類所創造的物質實體或以其為載體的神話傳說、名人軼事等。

歷史文物古跡——歷史遺跡、建築遺址、石窟石刻等

民族文化及其載體——主要包括可視、可感、可參與的特殊民俗禮儀、習俗風情、節日慶典、民族藝術和工藝等。

(5)旅遊資源賦分怎麼分擴展閱讀:

旅遊資源基本類型:旅遊內容分類:

1、游覽鑒賞型:以優美的自然風光、著名古代建築、遺址及園林、現代城鎮景觀、山水田園、以攬勝祈福為目的的宗教寺廟等為主。

2、知識型:以文物古跡、博物展覽、科學技術、自然奇觀、精湛的文學藝術作品等為主。

3、體驗型:以民風民俗、社會時尚、節慶活動、風味飲食、宗教儀式等為主。

4、康樂型:以文體活動、度假療養、康復保健、人造樂園等為主。

⑥ 旅遊資源的分類原則是什麼

旅遊資源分類原則是依據旅遊資源的性狀,即現存狀況、形態、特性、特徵劃分,有以下三方面:
一、旅遊資源的景觀屬性原則
旅遊業開發利用的旅遊資源往往不是單獨的某一要素或景象,而是由一定數量和特色的各種旅遊資源在一定地域空間組合成的綜合景觀。因此,旅遊資源的分類應從旅遊資源的基本概念及內涵出發,在確定旅遊資源分類的范圍和內容的前提下,以旅遊資源景觀屬性、吸引價值等作為主要指標,對旅遊資源進行科學的分類。根據景觀屬性,首先是對旅遊資源構成的景觀的天然(自然)屬性或非天然(如人工遺跡)屬性的劃分,它是旅遊資源科學分類系統中的一級(最高級)指標。
二、旅遊資源的特徵分類原則
旅遊資源范圍、內容的廣泛與復雜,決定了影響旅遊資源的分類因素的復雜和多重性。因此,在旅遊資源分類時除了要突出旅遊資源的景觀屬性等主導因素外,還應充分根據旅遊資源的成因、形態、年代等基本特徵確定旅遊資源的基本類型差異,進一步對旅遊資源的類型進行更細的劃分。
三、旅遊資源的差異性原則
五花八門的旅遊資源中,資源的形態、美學等各種屬性必然存在一定的差異性和相似性,我們可以根據它們的差異性和相似性盡量地進行區分和歸並,首先,把具有共同屬性的旅遊資源劃歸一類,同一級同一類型的旅遊資源應該具有一定的相似性;較大類別的旅遊資源中,必然存在一定的差異性,再根據差異性進行區分,將它們分別劃分為不同的類型;最後,使每一種旅遊資源經過集合歸類後,在旅遊資源分類表中占據一個准確的位置。這樣也就可以將紛繁復雜的旅遊資源區分為具有一定從屬關系的不同等級類別的系統,從而做到旅遊資源分類的系統化和規范化。

⑦ 旅遊資源分類的旅遊資源調查

基本分值1評價項目和評價因子用量值表示。資源要素價值和資源影響力總分值為100分,其中:資源要素價值為85分,分配如下:觀賞遊憩使用價值30分、歷史科學文化藝術價值25分、珍稀或奇特程度15分、規模、豐度與幾率10分、完整性5分。資源影響力為15分,其中:知名度和影響力10分、適游期或使用范圍5分。2附加值中環境保護與環境安全,分正分和負分。3每一評價因子分為4個檔次,其因子分值相應分為4檔。旅遊資源評價賦分標准見表2。
評價項目 評價因子 評價依據 賦值
資源要素價值(85分) 觀賞遊憩使用價值(30分) 全部或其中一項具有極高的觀賞價值、遊憩價值、使用價值。 30-22
全部或其中一項具有很高的觀賞價值、遊憩價值、使用價值。 21-13
全部或其中一項具有較高的觀賞價值、遊憩價值、使用價值。 12-6
全部或其中一項具有一般觀賞價值、遊憩價值、使用價值。 5-1
歷史文化科學藝術價值(25分) 同時或其中一項具有世界意義的歷史價值、文化價值、科學價值、藝術價值。 25-20
同時或其中一項具有全國意義的歷史價值、文化價值、科學價值、藝術價值。 19-13
同時或其中一項具有省級意義的歷史價值、文化價值、科學價值、藝術價值。 12-6
歷史價值、或文化價值、或科學價值,或藝術價值具有地區意義。 5-1
珍稀奇特程度(15分) 有大量珍稀物種,或景觀異常奇特,或此類現象在其他地區罕見。 15-13
有較多珍稀物種,或景觀奇特,或此類現象在其他地區很少見。 12-9
有少量珍稀物種,或景觀突出,或此類現象在其他地區少見。 8-4
有個別珍稀物種,或景觀比較突出,或此類現象在其他地區較多見。 3-1
規模、豐度與幾率(10分) 獨立型旅遊資源單體規模、體量巨大;集合型旅遊資源單體結構完美、疏密度優良級;自然景象和人文活動周期性發生或頻率極高。 10-8
獨立型旅遊資源單體規模、體量較大;集合型旅遊資源單體結構很和諧、疏密度良好;自然景象和人文活動周期性發生或頻率很高。 7-5
獨立型旅遊資源單體規模、體量中等;集合型旅遊資源單體結構和諧、疏密度較好;自然景象和人文活動周期性發生或頻率較高。 4-3
獨立型旅遊資源單體規模、體量較小;集合型旅遊資源單體結構較和諧、疏密度一般;自然景象和人文活動周期性發生或頻率較小。 2-1
完整性(5分) 形態與結構保持完整。 5-4
形態與結構有少量變化,但不明顯。 3
形態與結構有明顯變化。 2
形態與結構有重大變化。 1
資源影響力(15分) 知名度和影響力(10分) 在世界范圍內知名,或構成世界承認的名牌。 10-8
在全國范圍內知名,或構成全國性的名牌。 7-5
在本省范圍內知名,或構成省內的名牌。 4-3
在本地區范圍內知名,或構成本地區名牌。 2-1
適游期或使用范圍(5分) 適宜游覽的日期每年超過300天,或適宜於所有遊客使用和參與。 5-4
適宜游覽的日期每年超過250天,或適宜於80%左右遊客使用和參與。 3
適宜游覽的日期超過150天,或適宜於60%左右遊客使用和參與。 2
適宜游覽的日期每年超過100天,或適宜於40%左右遊客使用和參與。 1
附加值 環境保護與環境安全 已受到嚴重污染,或存在嚴重安全隱患。 -5
已受到中度污染,或存在明顯安全隱患。 -4
已受到輕度污染,或存在一定安全隱患。 -3
已有工程保護措施,環境安全得到保證。 3
計分與等級劃分1計分根據對旅遊資源單體的評價,得出該單體旅遊資源共有綜合因子評價賦分值。2旅遊資源評價等級指標依據旅遊資源單體評價總分,將其分為五級,從高級到低級為:五級旅遊資源,得分值域≥90分。四級旅遊資源,得分值域≥75-89分。三級旅遊資源,得分值域≥60-74分。二級旅遊資源,得分值域≥45-59分。一級旅遊資源,得分值域≥30-44分。此外還有:未獲等級旅遊資源,得分≤29分。其中:五級旅遊資源稱為特品級旅遊資源;五級、四級、三級旅遊資源被通稱為優良級旅遊資源;二級、一級旅遊資源被通稱為普通級旅遊資源。

⑧ 旅遊資源可以從哪些角度進行分類

一、可以從旅遊資源的屬性進行分類,分為:自然,人文兩大方面。自然景觀旅遊資源又下分:地文景觀,水域風光,氣象天象,生物景觀。人文景觀旅遊資源又下分:遺址遺跡,建築設施,旅遊商品,人文活動。
二、可以從旅遊資源的市場特性和開發現狀進行分類。分為現實旅遊資源和潛在旅遊資源
三、可以根據旅遊資源的吸引級別分類:世界級、國家級、地市級、縣市級旅遊資源。
四、可以按照開發程度來分:已開發旅遊資源、未開發旅遊資源

⑨ 旅遊資源分類

按傳統旅遊資源觀分類,我國旅遊資源包括自然景觀資源、人文景觀資源、民俗風情資源、傳統飲食資源、文化資源和工藝品資源,以及都市和田園風光資源等。

按現代旅遊產業資源觀分類,我國旅遊資源包括觀光型旅遊資源、度假型旅遊資源、生態旅遊資源和滑雪、登山、探險、狩獵等特種旅遊資源,及美食、修學、醫療保健等專項旅遊資源。

學術界按旅遊資源的成因或其屬性分類,將旅遊資源分為自然旅遊資源和人文旅遊資源兩大類型。前者是指地貌、水體、氣候、動植物等自然地理要素所構成的、吸引人們前往進行旅遊活動的天然景觀,具有明顯的天賦性質。

後者內容廣泛、類型多樣,包括各種歷史古跡、古今偉大建築、民族風俗等等,是人類活動的藝術結晶和文化成就。也有的將其分為三類,除上述兩大類型外,還有復合型旅遊資源。

(9)旅遊資源賦分怎麼分擴展閱讀

旅遊資源不同於傳統的土地、水和礦產等資源,它具有多樣性、獨特性、變異性和永續性等特點。多樣性表現在既有自然的,又有人文的;既有景觀性的,又有文化性的。

既有古代遺存的,又有現代興建的;既有實物性的,又有體察性的。獨特性表現在,凡是旅遊資源,都是有與旅遊者通常的生活習俗、文化背景和居住環境不同之處,這種差異越大,對旅遊者來說就越獨特,對旅遊者的吸引力也就越大。

變異性表現在某些事物在其存在之初並沒有被作為旅遊資源,但隨著旅遊者需求的變化,它成了具有吸引力的旅遊資源;反之亦然。

永續性表現在,大多數旅遊資源具有無限重復利用和不斷再生的特點,如作為旅遊資源主體的觀光、度假、特種和專項旅遊資源本身是旅遊者帶不走的,旅遊者帶走的只是對它們的各種印象和感受。

只要保護得當,大多數旅遊資源是可以永續利用的,而某些旅遊資源還會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和科學技術的進步而不斷豐富的再生。

⑩ 旅遊景點定級別的標准

沒有,根據國家有關規定劃分,景區最高時5A級風景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