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礦產資源開發為何會破壞水文地址環境,具體表現有哪些
(1)對土地資源的破壞,主要表現在沉陷、挖損、壓占等方面:地下開采導致礦區地面不均勻沉降,
形成塌陷坑、塌陷洞、塌陷槽等,使土地失去原有的可利用狀態;有些礦山開采需剝離地表層,這對於地表被植被覆蓋的礦山造成土地和草場資源的損壞;產生的大量地表剝離土石的堆放佔用大面積的土地。
(2)對水資源的污染和破壞。對礦區水體的污染主要來自選礦坑水、選礦尾水和生活污水的排放以
及大氣污染物的降落、大氣降水淋濾廢石堆產生的有毒化合物,選礦礦石破碎研磨過程中產生的粉塵和選
礦排放的尾礦漿往往成為礦區水環境最主要的污染源。對礦區
水資源的破壞主要集中在地下水位下降和含水層系統破壞等方面。
(3)對大氣的污染,主要源自未封閉的運輸車、對礦石的粉碎作業、對礦石的冶煉和深加工及煤炭
礦山煤矸石的自燃。
(4)誘發地質災害。采空塌陷在井下開採的礦區普遍存在;地下采空、地面及邊坡不按科學比例開挖導致崩塌和滑坡地質災害;采礦
過程中產生的尾礦、廢渣隨意堆放在山坡或溝谷,在強降雨條件下極易引發泥石流,對礦山、下游村莊和
生態環境等造成嚴重危害。
⑵ 采礦對環境的危害
一、露天采銅對環境有什麼危害:露天礦山容易造成水體污染、地質災害、固體廢棄物污染、大氣污染及水環境污染等危害。
治理與防護方法:開發新能源,減少開采,合理開采。
二、露天採煤對環境有什麼危害:為露天煤礦要大面積的開挖地面,所以對地面植被的破壞很嚴重,其次地表疏鬆會造成水土流失,第三是會造成土壤酸化,因為煤炭中含有大量的硫元素,煤炭的開采會造成大量硫元素融合到水體中,進而造成土壤酸化,第四,會造成泥石流,塌方災害。
治理與防護方法:開發新能源,減少開采,合理開采。
三、采鐵對環境有什麼危害:水土流失、礦坑造成的地面沉降、生物多樣性的破壞以及采礦過程中含化學物的廢水對地下水的污染等。
治理與防護方法:開發新能源,減少開采,合理開采。
拓展資料
一、什麼是水體污染
當進入水體的污染物質超過了水體的環境容量或水體的自凈能力,使水質變壞,從而破壞了水體的原有價值和作用的現象,稱為水體污染水體污染的原因有兩類:一是自然的,二是人為的。特殊的地質條件使某種化學元素大量富集、天然植物在腐爛時產生某些有害物質、雨水降到地面後挾帶各種物質流人水體等造成的水體污染,都屬於自然污染。
⑶ 稀土資源的過分開采為什麼會造成土壤污染
中國五礦化工進出口商會會長徐旭12月27日對中國證券報記者表示,針對中國稀土資源日漸減少的現實情況,五礦商會將代表國內稀土行業向同樣擁有稀土資源的國家呼籲,希望共同開發中國以外的稀土資源,利用中國比較成熟的冶煉分離技術,合作生產更多的稀土產品,供應世界市場,並最終推動稀土的多元化供應。
稀土配額將動態調整
徐旭表示,近期,一些國家輪番出面指責中國政府的稀土政策,稱中國全面控制了稀土出口,這一說法是毫無根據的。他表示,中方從未關閉稀土出口,但稀土的出口量需符合產業利益。數據顯示,2001年到2009年,中國企業向世界出口稀土年均數量穩定在6萬噸左右。五礦商會認為,稀土等礦產品屬不可再生資源,近年來由於過度開采和無序競爭,不僅使我國稀土等礦產資源儲備大幅下滑,而且給主產地的生態環境造成了巨大破壞。為實現可持續發展,政府對包括稀土在內的一些重要礦產品的開采、生產、消費和出口方面採取了加強管理的措施,這有利於減少過度開采,有利於保護環境和自然資源,符合WTO規則。
數據顯示,我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稀土生產、出口國,目前稀土的儲量佔全球的31%,但出口量卻佔全球約90%,五礦商會認為這對於一個資源國家來說,負擔已經相當沉重了。
前段時間,財政部剛剛上調了部分稀土產品的出口關稅,而商務部即將出台的2011年稀土出口配額也引發了廣泛關注。對此,中國稀土徐匯副秘書長張安文表示,我國的稀土出口政策仍將保持穩定。他進一步說明,根據學會在2004年的調研結果,此前每年我國訂立的稀土出口配額總量都要高於實際出口量,故未來對稀土出口配額將進行動態調整,以更加科學的貫徹我國的稀土產業政策。
至於此前有媒體報道稱,將有新機構代表中國出面協商稀土出口配額事宜,徐旭表示,制定出口配額是中國的主權行為,不存在與外國協商的問題。
謀求走出國門開發資源
「我們希望與國際的合作是雙向的。」張安文指出,從1988年至今,中國始終在低價進行稀土原料出口,而稀土應用技術方面則長期被限制在西方國家設置的專利壁壘之外。對此,徐旭表示,希望擁有稀土資源的國家和中國一起共同開發稀土資源,並利用中國比較成熟的冶煉分離技術,實現稀土供應的多元化。據了解,今年我國已經開始從馬來西亞、越南等地進口稀土原礦約1萬余噸。
張安文進一步指出,海外稀土資源的開采,最快明年就可以實現稀土氧化物的產出,馬來西亞、越南、美國都有產能上馬投產,且規模可觀;而海外稀土資源的開采將對國際稀土價格產生支撐。張安文稱,目前國際市場的稀土價格是一種理性的回歸,如果考慮到資源成本和環境成本的話,目前的價格並不高,他同時表示,不希望未來的稀土價格過分波動。但五礦商會方面則認為,在資源品價格整體上漲的大勢之下,稀土價格在明年仍將進一步走高。
⑷ 說說過度開采對環境的危害
你好,過度開采對環境的危害:當下環境問題越來越嚴重,雖然政府已經採取了各種保護環境的手段,但是大氣污染、臭氧層破壞、冰山融化、生物多樣性減少、土地沙漠化、森林銳減、海洋污染等問題卻越來越多,造成這些結果的原因無外乎近幾十年的經濟發展下的利益的驅使,使人們因小失大。
煤炭開采曾為經濟發展做出過巨大的貢獻,但是對有限的資源發掘完之後,那個烏煙瘴氣的環境卻無人料理。利益已經蒙蔽了人們的眼睛,在利益之下,是環境的破壞。如今,當我們走進那些煤炭開采地時滿目狼藉,映入眼底的都是暗黃色的天空和空空如也的礦坑。當經濟發展起來之後,人們生活富足,又開始追求精神生活的享受,高樓不斷拔地而起,文化企業層出不窮,觀賞石產業也在市場上佔有了一席之地,開採石料又成為了主流。在濰坊市臨朐縣,有
許多開採石材的企業,此地已有幾座山被挖掘一空,有的甚至已夷為平地。這些被挖空的山已經沒有了植被覆蓋,周圍環境更是不堪入目,在這個本該是綠水青山的地方,環境中卻滿是飛揚的塵土與開采完被遺棄的光禿禿的半截山體。走出臨朐,進入淄博市沂源縣,那裡的山體材質多是石材和土壤的混合,對於這種材質,過度開采更容易造成滑坡等人為的災害,這將對當地的居民造成不堪想像的危害。
⑸ 礦產資源的開發對其生態環境的影響
(1)對土壤環境的影響
生產運行期對土壤環境的影響主要是水污染、大氣污染以及固體廢物堆存佔地與淋溶濾滲對周圍土壤、農作物的影響。
原料堆場、精礦堆場等的粉塵將會對周圍地區土壤產生一定影響。但由於評價對各工段的粉塵排放都採取嚴格的防治措施,估計實際增加的污染物排放量很小,預計對農作物的質量和產量的影響仍將維持在現有水平。
工程運行中產生的廢水主要有:選礦工序產生的精礦濃縮溢流水、尾礦水以及生活污水等。
(2)對農業生產的影響
項目影響農業生產的途徑有二:一是污染物經水、氣進入土壤再進入農作物,在農作物體內富集,影響農作物的生長;二是通過大氣直接影響農作物的光合及呼吸作用,從而影響作物的正常生長。
(3)對植物生態的影響
工程主要的外排污染物為無組織粉塵,在選礦生產過程中產生的粉塵污染對植物的影響主要表現在對作物光合作用的影響上。粒徑大於1µm的顆粒物在擴散過程中可自然沉降,吸附於植物葉片上,阻塞氣孔,影響生長,使葉片褪色、變硬,植物生長不良。顆粒物與SO2的協同作用可增強SO2的毒性,加大葉片受害症狀。另外,粉塵落到田間會影響土壤透水透氣性,不利於植物吸收土壤養分,間接造成植物生長緩慢。
⑹ 礦產資源的開采對地理環境的影響
1、影響當地的地質結構,造成地下采空區,會造成當地地面沉降,房屋受損等情況。
2、污染環境。地下礦產開采過程中肯定會造成某些礦物泄露在地表,比如尾礦等,都會對當地造成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