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地球資源枯竭的資料 要求:一條一條 列舉出來 600字左右
核是人類在20世紀發展的新能源,處理得當,既安全又清潔,然而一旦有個閃失,後果不堪設想。1979年3月28日,在美國賓夕法尼亞州的三里島,發生了人類歷史上的第一次核反應堆全面熔塌事件。
但絕對恐怖的核泄露事件,是1986年4月26日發生在前蘇聯(現烏克蘭北部)的切爾諾貝利核電站。
但是為了切爾諾貝利,無數人付出了生命代價。事故當時就使30多人喪生。數以百萬計的人接觸到了事故產生放射污染。僅參與事故搶險工作,就有超過50萬人之多,其中很多人已經犧牲,很多人在事故現場工作一分鍾期間所接受的放射性輻射就超過了他們一輩子可接受的當量。為了掩埋燃燒中反應堆,動用直升飛機就有1800多架次。目前僅對切爾諾貝利事件受難者的救濟費用就每年消耗白俄羅斯20%的政府預算,烏克蘭4%的政府預算,和俄羅斯1%的政府預算。
前蘇聯當局的報告,事故泄露的放射性強度有50000萬居里。而後來的一些西方調查,認為應當在1.85至2.5億居里之間。事故遺址將在10萬年間存在放射性污染。在原來有13萬多居民撤離之後,切爾諾貝利周圍方圓30公里的區域至少在未來200年間都將作為不適合人類居住和農作物生長的"死亡區",盡管當地生態環境自1989年以後有所恢復的跡象。
1999年9月30日上午,東京西北130公里處一核工廠的工作人員將35磅的鈾,而不是通常的劑量5.2磅,放入有氮酸成分的凈化池,隨即使核材料產生連鎖反應。事故發生一個小時以後,廠方才向當地政府報告,兩個小時後才開始動員附近的平民撤離。而又一個小時過去,附近的村民才真正開始撤離。一直托到事故發生12小時後,當地政府才宣布進入緊急狀態。事故到第二天早晨6點多鍾方得到完全控制。
據外電報導,其實事故發生3分鍾後,就在一監測中心上發放射性增強的報告,但諾大政府,竟根本"沒人注意電腦屏幕上到底顯示什麼信息"。更有甚者,當1公里多路程以外的日本原子能研究所監測站發現放射性中子已超過正常標准20倍時,監測站人員竟認為監測讀數為信號干擾而沒有採取任何緊急措施。
後來日本媒介揭露,該核工廠1993建廠以來,安全事故層出不窮,原因是廠方為了貪圖方便、節省開支,一直不遵守操作規程。事故受達者包括:接受超高放射性輻射者達83人,其中3名當事人生命垂危,以及30萬人被迫待在家中不得外出。
(2)
礦產資源
地球是人類棲身之所,衣食之源。地球上的礦物已知有3300多種,並構成多樣的礦產資源。人類目前使用的95%以上的能源、80%以上的工業原材料和70%以上的農業生產資料都是來自於礦產資源。
礦產資源一般分為金屬礦產、非金屬礦產、能源礦產等,有固體、液體、氣體三種形態。
地球資源是有限和不可再生的,對礦產資源的過度掘取和不合理的開發利用,必將帶來資源的枯竭和對地球生態環境的負面影響。合理有效地利用地球資源,維護人類的生存環境,已經成為當今世界所共同關注的問題。
礦產資源被譽為現代工業的「糧食」和「血液」,是人類社會發展的命脈。礦產資源不僅是人類社會賴以生存和發展的重要物質基礎,更是全球經濟的產業基礎。
不僅在經濟領域,礦產資源同樣在政治領域顯示著其重要的價值。縱觀上個世紀大大小小幾百次戰爭,無論是兩次世界大戰,抑或是海灣戰爭,除了對領土的爭奪外,各種礦產資源的佔有權更是常常成為引發戰爭爆發的導火索。而為了保證國家在非常時期的安全,世界上有許多國家很早就著手進行礦產資源的戰略儲備。
人口資源環境
環境問題的三種主要類型是資源利用、人口增長和環境污染。
資源利用:人們所利用的環境中的任何東西都是自然資源。一些自然資源能在一個相對比較短的時間內自然地恢復或再生,稱為可再生資源。可再生資源包括陽光、風和樹木等。一些自然資源是不能被恢復或再生的,我們稱它們為不可再生資源,如煤、石油和其它金屬和非金屬礦產資源。當不可再生資源被過度開發利用時,最終必將會枯竭。
人口增長:隨著醫學、農業的發展和衛生條件的改善,人的壽命得到延長,死亡率開始下降,全球人口數量在不斷增長。但是,隨著人口的不斷增長,對資源均需求也同步增長。因此,人口與資源是人類社會發展的一大矛盾。
環境污染:環境對生物產生負面影響的任何變化稱為環境污染。環境污染經常是伴隨著有益於人類的活動而產生的,例如煤來發電帶來了大氣污染,用殺蟲劑殺死農作物的害蟲帶來了土壤環境污染等。環境污染的重要因素是人類活動對地球的侵害。
能源
能源是可以為人類提供能量的自然資源,是人類賴以生存和社會賴以發展的物質基礎。
煤炭:煤是由遠古的植物因埋在地下而形成的一種固態化石燃料。
雖然煤炭的燃燒造成環境污染,但在未來的100年裡,煤炭仍然是一種主要的能源。潔凈煤燃燒技術成為當前能源領域開發的熱點,許多國家都在開發保持空氣清潔的煤炭燃燒技術。
石油:石油又叫原油,它是一種濃稠的黑色液體,由幾億年前生活在海洋中和較淺的內海中的小動物、海藻、原生生物形成的。大多數的石油儲藏在地下砂岩層或石灰岩層的小孔中。石油的形成需要幾億年的時間,從這一點上講,它是一種不可再生的資源。
把地下石油開采出來後,通過加熱蒸餾,從原油中可以分離出燃料和其他產品。石油佔全世界能源消費的1/3以上,它是大多數汽車、飛機和輪船的燃料。許多家庭也用石油取暖。塑料、油漆、葯品和化妝品等都是從原油中提取的。
天然氣:天然氣是儲存於地下多孔岩石或石油中的可燃氣體,它的成因與石油的成因相似。由於它比石油輕,所以常位於石油上部。我國西部也有單獨成礦的天然氣礦藏。
天然氣具有清潔、價格低廉和供應安全等特點,它的缺點是極易燃燒,氣體泄露會引起爆炸,並發生火災。
開發清潔能源:像其他活動一樣,自然資源的生成需要消耗一定的能量,大規模的用水、土地的恢復、地貌的改造等都離不開大量的能源消耗。大量使用化石能源而造成的環境惡化危害著地球。人類惟一的出路就是尋求替代能源——可再生能源。
可再生能源:包括水電能、風能、波動能、潮汐能、地熱能、生物能、太陽能等等
B. 現如今的礦產資源在地球上還能維持多久
地球是一顆岩質行星,它是由各種礦物組成的,但是,以人類目前的技術,只能觸及地球的表層,因而可供人類利用的礦產資源是有限的。地球是我們人類的家園,如果有一天地球表層的礦產資源真的枯竭了,恐怕人類的日子也不會好過。人類賴以生存的礦物還剩多少?我們用得太快了嗎?如果礦產枯竭了,我們的生活會變成什麼樣子?
礦產資源到底夠不夠用,讓我們來衡量一下儲量,以及開采和消費的速度。
C. 人類是如何破壞礦產資源的
一、大氣污染,二無節制開采資源,三臭氧層破壞,四、水污染,五、固體廢物,六、水土流失,七赤潮,八地面沉降,九白色污染,十亂砍亂伐
D. 地球的資源概況是什麼
全球使用的90%能源取自化石燃料,即煤炭、石油和天然氣,80%以上工業原料取自金屬和非金屬礦產資源,但這些資源都屬於用一點少一點的耗竭性資源,是無法再生的。目前在地球上探明的可採石油儲量僅還可使用45~50年,而探明的天然氣儲量總計還有180億立方米,估計只能使用50~60年,煤炭可使用200~300年。
一些主要金屬和非金屬礦產大概還可使用幾十年至百餘年。如果按照目前的開采規模而不加以控制的話,到2020年,地球上的大多數礦產資源包括銅、鋁、錫、鋅、金、銀等都將被開采完畢.
水資源。地球表面的72%被水覆蓋,儲水量是很豐富的,共有14.5億立方千米之多。地球上的水,盡管數量巨大,而能直接被人們生產和生活利用的,卻少得可憐。地球上的水資源有97%被鹽化,僅有3%可直接利用的淡水資源,而且大部分是主要分布在南北兩極地區的固體冰川,但在目前技術條件下還無法大規模利用。人類目前比較容易利用的淡水資源,主要是河流水、淡水湖泊水以及淺層地下水。這些淡水儲量只佔全部淡水的0.3%,佔全球總水量的十萬分之七,即全球真正有效利用的淡水資源每年約有9 000立方千米。目前,全球80多個國家的約15億人口面臨淡水不足,其中26個國家的3億人口完全生活在缺水狀態。預計到2025年,全世界將有30億人口缺水,涉及的國家和地區達40多個.
全世界現有的可用耕地約佔地球陸地總面積的10%,其中以美國、加拿大、印度和中國等國的耕地面積占的比例比較大。但由於人類的原因,世界土地資源的數量和質量正在不斷下降,主要表現在:土壤的肥力下降,就全世界而言,產量高的耕地面積大大小於產量低的耕地面積;土壤嚴重退化,主要是土壤鹽鹼化、沙化、沼澤化和受農葯化肥污染的情況日益嚴重;土壤遭受侵蝕,在世界上每年因為森林被人類砍伐而引起侵蝕的土地面積高達數億畝;農田被侵佔,隨著世界經濟的發展,每年約有數千萬畝農地被工業及交通運輸業等侵佔。據統計,世界上的大部分地區適合耕種的土地都已經被利用了。在亞洲,83%的可耕種土地被利用, 在歐洲這個比例是88%,前蘇聯的比例是61%,在北美洲也有一半以上的可耕種土地已經被開發利用了。世界還可一利用的土地資源正在迅速銳減,土地資源方面也面臨著巨大的挑戰
E. 地球上哪些資源在枯竭
地球上有許多資源在枯竭,例如森林資源、淡水資源、礦產資源等。
1、森林資源:森林資源(Forestresources),是林地及其所生長的森林有機體的總稱。這里以林木資源為主,還包括林中和林下植物、野生動物、土壤微生物及其他自然環境因子等資源。林地包括喬木林地、疏林地、灌木林地、林中空地、採伐跡地、火燒跡地、苗圃地和國家規劃宜林地。
地球上許多的資源都在枯竭,我們只有從自身做起,保護環境,合理地開發利用各種資源,才能使地球變得更美。
F. 地球上的礦物資源到底有多少,會被人類耗盡嗎
人類要發展必須依靠資源,而我們地球上的資源也不是無窮無盡的,我們每用一點就會少一點,因為現在的可再生能源還不是我們的主流能源,畢竟可再生能源的利用范圍是有限的,所以我們必須要對我們的發展做出可持續計劃。
可以這樣說世界目前處於高速發展的時期,我們需要更多的資源,世界人口基數比較龐大,利用的資源也是非常多的,還有許多浪費的,並且有的資源在利用的過程中會對我們的環境進行很大的破壞的,我們在利用這些礦物資源的時間一定要注意環保,保護我們為數不多的資源,保護我們生存已久的家園。
應用數字化技術優化采選工藝控制,實現設備大型化和規模化生產,降低生產成本,通過規模化開采,降低開采品位擴大資源量。開發新類型礦產資源如海底礦產資源、鹵水資源,甚至海水資源的勘探和利用技術。
為了我們美好的家園,為了我們更好的發展,我們需要對於我們的資源進行利用保護,這是為了我們的未來而努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