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右玉的三大生態產業是什麼
右玉的三大生態產業是生態羊、生態果、生態游。生態是右玉的靈魂,綠色是右玉的本色。今日右玉,已然成為綠水青山的塞上小城,追求的是富而美的生活品質。
右玉,正以建設國家級生態文化示範區為載體,積極爭取事關右玉長遠發展、實現綠色崛起的政策支持。通過政策窪地形成優質生態產業集聚,推動綠水青山向金山銀山轉化,構建高質量轉型發展的產業體系,打造生態產業要素高質量集聚的發展高地。
右玉生態文化旅遊示範區按照全省打造黃河、長城、太行三大旅遊板塊的戰略部署和全市舉右玉龍頭、走生態之路、打長城品牌的總體思路,以示範區發展總體規劃為統領,堅持把改革創新作為生態文化旅遊產業發展的動力。圍繞一條主線,即充分發揮區政合一體制優勢,先行先試破題,久久為功闖路,立足全域資源稟賦,細化發展定位,突出產業特色,積極探索右玉從綠起來到富起來的有效路徑,奮力打造踐行兩山理論成功範例的樣板區。
B. 山西右玉縣煤礦有哪些
右玉縣地方國營增子坊煤礦。國營元堡煤礦
右玉縣簡介
右玉縣位於晉西北邊陲,隸屬於山西省朔州市。北與西北以古長城為界,與內蒙古的涼城、和林格爾縣毗鄰,東連大同市左雲縣,南與山陰縣、平魯區接壤。
右玉縣四周環山,南高北低,蒼頭河縱貫南北,東西寬45.7公里,南北長67.7公里,總面積1964平方公里。平均海拔1400米,屬黃土丘陵緩坡區。
礦產資源
2007年統計數據顯示,右玉縣境內主要有煤、硅線石、硅石、石灰石、粘土、鐵礦石、黃金、雲母、沸石、石墨等礦產資源,其中煤炭面積165平方公里,儲量34億噸。
C. 朔州有什麼好玩的旅遊景點推薦
山西 朔州市地處黃土高原,地形地貌復雜多樣,基本上屬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溫只有6.8度。大同冬季非常寒冷,夏季天氣較涼爽,是避暑的好去處並且遊玩的趣味性和價值很高。那麼朔州有什麼好玩的旅遊景點推薦呢?帶著這份朔州旅遊攻略五一跟家人一起去吧!
一、南山森林公園
在朔州好玩的地方中南山森林公園是超有趣味性的地方,公園內的環境保護得非常好,面積有將近四十畝,是鍛煉、休閑和娛樂的理想場所。
時間:8:00-18:00
位置:朔州市右玉縣
二、應縣木塔
應縣木塔建於遼清寧年間,它也是我國現存的最大的一座木構塔式建築,如果是對古建築特別感興趣的朋友那這個點是一定不要錯過了。
門票:50
時間:8:30-18:00
位置:朔州市應縣城內西北角
三、崇福寺
崇福寺距今有著將近八百年左右的歷史,它也是我國現存的遼金三大佛寺之一,整個寺廟是主次分明,布局嚴整,面積也屬於是很大的,在我國建築史上也是一次很大膽的創新。
時間:冬8:30-17:00 夏8:00-18:00
位置:朔州市朔城區東街94號
四、舊廣武城
舊廣武城在如今整個山西都屬於是人氣超高的一個點,它也是我國現存最完整的一座遼代古城,古城內的街道上海保留著曾經馬車留下的凹痕,是個感受歷史的好地方。
時間:全天開放
位置:朔州市山陰縣舊廣武村
五、朔州古城遺址
朔州古城遺址是目前整個山西保存得比較完整且歷時比較久的一座古城遺址,走近裡面細細感受和品味就呢給感受到古代建築超高技術和藝術價值,值得去!
位置:朔州市朔城區
六、右玉縣生態旅遊區
右玉縣生態旅遊區有著非常好的生態環境,非常豐富的旅遊資源,走到裡面涼風襲來,給人的感覺會是相當舒適的,如今它在朔州當地也成為了極其熱門的旅遊打卡點。
時間:8:00-18:00
位置:朔州市右玉縣
七、朔州凈土寺
朔州凈土寺有著很明顯的金代建築的風貌,非常宏偉的外觀和整個構造都非常的精美,是研究金代建築學的實物資料之一,也具有很高的參觀價值。
位置:朔州市應縣城內東北
八、金沙灘生態旅遊區
在朔州好玩的地方中金沙灘生態旅遊區是個環境非常棒打卡點,旅遊區內自然及綠化的環境非常好,還有不少人文建築景觀,所以是值得推薦的點。
時間:8:00-19:00
位置:朔州市懷仁縣206省道聲明:以上內容由 旅遊攻略網 整理發布,如遇侵權請聯系我們。歡迎廣大網友積極投稿,了解更多最新旅遊-攻略→
D. 沙棘的產地哪裡好
比較好的沙棘產地是阿勒泰、永壽縣、右玉縣、四姑娘山、清水縣,具體如下:
1、阿勒泰大果沙棘
阿勒泰地區是我國中亞沙棘、蒙古沙棘的天然分布區。當地所產沙棘具有果粒大、品質好、產量高、出油多等特點,是新疆的特色果品之一,也是中國國家地理標志產品。
2、永壽沙棘
永壽縣位於渭北黃土高原南緣,是沙棘生長的適生區之一,號稱陝西省的「沙棘之鄉」。所產沙棘果無刺、果大、汁多,備受稱贊,同時其加工產品永壽沙棘油、永壽沙棘醋等在市場上也是深受大眾歡迎。
3、右玉沙棘
右玉沙棘是山西朔州右玉縣的特產。作為全國30個沙棘產業建設重點縣之一,多年來,當地依靠企業帶動和政府支持,把小沙棘做成大產業,帶動農戶年增加收入,是名副其實的「金果果」。
4、四姑娘山沙棘
四姑娘山自然保護區擁有世界上面積最大集中連片的中國沙棘林,海拔跨度從2950米到4070米。被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與綠色發展基金會授予「世界最大中國沙棘天然林」、「世界最大年齡中國沙棘樹」牌匾。
5、清水沙棘
甘肅省清水縣是沙棘資源的重點生長區,被國家林業部、水利部、黃河治理委員會確定為沙棘資源開發基地。其所生產的沙棘果酒、果汁、果油等其中五個產品均榮獲省優、部優和國家名優產品。
沙棘品質的影響因素
1、光照:沙棘屬陽性樹種,喜光照,年日照時數為1500~3300小時,在疏林下可以生長,郁閉度太大時則不能適應。但幼苗期忌高溫和暴曬。
2、溫度:沙棘耐寒能力極強,可耐-50℃的極端最低溫度,也可忍受50℃的極端最高溫度,分布區年平均溫度3.6℃~10.3℃,最適栽培區4℃~8℃。
3、水分:沙棘原為濕生樹種,經長期進化有了一定的耐旱能力,要求年降水量400毫米以上,降水量不足時,在河漫灘地、丘陵溝谷等水分條件較好的地方亦可生長,但不耐長期。
E. 右玉縣屬於哪個省哪個市
右玉縣屬於山西省朔州市。
右玉縣位於晉西北邊陲,隸屬於山西省朔州市,北與西北以古長城為界,與內蒙古的涼城、和林格爾縣毗鄰,東連大同市左雲縣,南與山陰縣、平魯區接壤。
右玉縣四周環山,南高北低,蒼頭河縱貫南北,東西寬45.7公里,南北長67.7公里,轄一個省級生態文化旅遊開發區,4鎮6鄉1個風景名勝區,288個行政村,總面積1969平方公里,總人口11.5萬(2017年末總人口)。
右玉縣旅遊資源豐富,有殺虎口風景名勝區、右玉精神展覽館、蒼頭河濕地公園等旅遊景點,先後獲得「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中國魅力小城」、「最值得向全世界推薦的旅遊縣」、「聯合國最佳宜居縣」、第一批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縣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等榮譽稱號。
歷史沿革:
右玉縣,古稱善無縣,自古為中國北方要塞,春秋以前為北方少數民族所佔領。明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置定邊衛,永樂七年(1409年),將邊外玉林衛並入右衛,改稱右玉林衛,屬大同府。清初,名右玉衛。清雍正三年(1725年),旋升為縣,稱右玉縣,歸朔平府,府治設右玉。
民國元年(1912年),廢府留縣,歸雁北道。建國初,屬察哈爾省,仍屬雁北區。1958年,與左雲縣合並稱左雲縣。1961年,復縣。
F. 山西的觀賞石
(一)山西觀賞石研究的概括
觀賞石是未經人們琢磨加工的天然岩石,如今允許將其切開(只允許一刀),或將岩石打磨拋光。石料經過細工琢磨,構成一定形狀,成仙成佛,成獸成禽,那是工藝品,而不是觀賞石。觀賞石一般指體積較小,可置於案幾之上或廳堂之中。再大一點就成園林石,需放到庭園、公園中去。
山西觀賞石的研究起步較早,但那僅僅是山西愛好者在外地著作中有涉獵,它不是描述山西產出的觀賞石。詩辭賦文中戲論觀賞石,如唐朝白居易、柳宗元,宋朝米芾等都對觀賞石有所論述,但未見山西產的觀賞石。
我國對觀賞石鍾愛起源甚早,尤以北宋年間花石綱最著名,但那都是大型園林石型的觀賞石。而細小把玩型觀賞石的開發,則遲到20世紀末才起步。以中條山西南垣曲一帶鄉民從澗溪中尋找天然梅花玉起步,到人工開挖梅花玉,然後切割、研磨、拋光成型。
梅花玉,也稱梅花石,是產於18億年前中元古界西陽河群的安山岩,含白色、紅色、綠色的杏仁體,火山氣孔充填形成同類細脈,從而構成枝枝寒梅雪中怒放的畫面,所以稱它為梅花玉。
梅花玉起源於河南汝陽,早在西周就出現天然梅花玉,東漢劉秀封其為國寶級國石。此後一直開采不歇,用它來加工成文房中的筆洗、筆筒、筆架、鎮紙,有的加工成茶壺、茶杯、茶盤;有的加工成花瓶。只有少數加工成扁平的橢球狀用以觀賞。到20世紀末,河南汝陽的安山岩將采盡而被當地政府作為礦產地保護禁采。恰恰此時,山西垣曲梅花玉問世,參加幾次全國奇石展評,屢次捧得金獎,成為當時奇石界的一匹「黑馬」。從參加奇石展評中獲得啟發,中條山開始大規模開采黃河石、五龍玉(中條群條帶狀大理岩),同時有異種「菊花石」以及各種造型石,甚至靈璧石、海金石的加工,產品被洛陽一帶石商收購,成為該地帶黃河石的市場主體。
20世紀90年代後期,山西昔陽、河曲、臨縣、靈丘諸地奇石愛好者自發在當地採集觀賞石。山西地質調查中,雁北天鎮—右玉一線發現「雨花石」,加上各種礦物晶體及化石,合在一起終於形成山西的觀賞石資源供體。
2008~2009年間,在籌建的山西地質博物館標本採集的引領帶動下,以全省系統的地層、岩石、礦石標本採集為契機,幾個奇石愛好者編寫出《河東奇石》山西觀賞石圖集。山西著名觀賞石學家、我國觀賞石協會顧問侯桂林編著的觀賞石專著《與石共語》正式出版。2013年1月,山西省觀賞石協會正式成立,全省按地區成立分會。同年,山西省觀賞石資源調查項目被審批通過,全省調查工作正在展開。山西觀賞石開發高潮也正在掀起。
(二)觀賞石的命名問題
觀賞石的分類各家認識不一,全國沒有統一的命名標准或原則,由各地各人對觀賞石自由命名,造成命名五花八門、名稱繁多,更有不少命名極易引起誤判。例如廣西大化縣出產的觀賞石被命名為「大化石」,它極易與古生物化石混淆不清。再比如江蘇省銅山縣呂梁鄉產觀賞石,命名為呂梁石,也極易與山西的呂梁山脈、呂梁市(地區)混為一談。
觀賞石中的長江石、黃河石的命名太廣、太大。沿黃河、長江長達數千千米,觀賞石種類繁多,沒有嚴格定義,是「一個大帽子,囊括眾分子」,凡黃河沿岸、長江沿岸許多點的不同岩石均可稱「黃河石」、「長江石」。觀賞石,其實是地質行業中一個特殊類型的岩石、礦物、化石、事件石的綜合,應該屬一門新興的地質類學科,所以它們的命名不應該隨意,任憑個人興趣愛好而叫。它也應向飾面石材靠近,應該用雙名法——地質學命名與商業上命名相結合。比如含杏仁體的安山岩——梅花玉,常州溝組石類砂岩——黃河石。否則將造成商界學界紊亂,不知商品命名的觀賞石究竟為何物,影響到對它們的評價、尋找和推廣。
今天,觀賞石已納入國土資源部管理。筆者在此也希望國土資源主管部門能盡快制定管理科學、系統的命名原則,並且進一步釐定已有觀賞石的分類及定義,確定新的觀賞石命名系列。
(三)山西的觀賞石
(1)梅花玉。是以中元古代早期火山岩為原石,經天然沖刷或人工打磨,具備紅、白相間組成的寒梅圖案的卵形岩石。它始產於中條山南麓垣曲縣東南同善、華鋒兩鄉的北山。後相繼在蒲掌、英言、王茅、毛家灣諸鄉也有產出。2008~2010年間,經省國土資源廳正式立項調查,查明中條山區各縣幾乎都有分布。凡中元古代安山岩出露處,都可以形成梅花玉。現查明這套火山岩厚約5000米,出露面積1000平方千米,除垣曲縣以外,在相鄰的夏縣、翼城、聞喜、絳縣、陽城均有優質梅花玉產地。此外在沁水、平陸也有零星分布。向南可延伸到河南省北部的濟源、孟津、三門峽、盧氏、靈寶;向西進入陝西的洛南。這套火山岩在山西稱西陽河群,在河南、陝西稱熊耳群,其實是一套地層在不同地區的兩種命名而已。在山西臨縣漢高山周圍及古交的小兩嶺一帶也有這套地層分布,其中也有梅花玉產出的可能。
梅花玉的原岩為安山岩,統體成深褐色、深綠色,也有褐紅色、灰黑色,硬度5~6之間。當它的氣孔全部被白色的石英或方解石充填後呈白色杏仁體;當被紅色的方解石、石燧所填充時則成紅色的杏仁體;當被綠色的綠高嶺石充填則成綠色的杏仁體。如果在這些含杏仁體的岩石上,被後期同質的細脈充填時,便會形成白梅、紅梅、綠梅三大類樹形寒梅圖案。當然還有紅白相間的混合梅,共四種類型。
梅花玉質量的好壞,在於梅花與梅枝的搭配,即杏仁體與脈體的關系,當脈體較粗時,可構成虯枝老梅;當脈體較細時,形成嫩枝細梅。當火山岩中含多量細小綠泥石杏仁體時,還降低梅花玉的質量,使之成斑駁、不均的底色,影響到梅花玉的圖案質量。特殊情況下,綠色脈體成不規則斑塊狀時,可形成綠葉紅荷或白荷的圖案。個別不規則細脈還能構成王羲之的「曲水流觴」的場景。
梅花玉一般為(橫)10~35厘米×(高)20~35厘米×(厚)5~10厘米,個別大的可達30厘米×60厘米×15厘米。
歷山石
(2)歷山石。原是黃河石的一種。產於黃河岸邊的河卵石,只要能構成一定圖像,不論質地、產地,皆稱為黃河石。因為黃河石用得太濫,分布又太廣,所以重新命名。產於中條山—崤山一帶長城系底部的石英砂岩,受(晚期成岩作用後)風化作用滲入鐵錳質膠體積淀,或褪色斑、氧化斑的疊加,形成各種圖案,均稱為歷山石。命名歷山石的原因是運城市垣曲縣—晉城市陽城縣—臨汾市翼城縣三縣交界的歷山(又稱舜王坪)為中條山主峰,海拔2300餘米,山體全部由長城系常州溝組石英砂岩組成,其厚度千餘米。歷山乃舜帝觀四季物候及日月星辰而制定我國第一部歷法的所在。歷山石含華夏先祖誕生、華夏文明起源之意。
歷山石始產地在垣曲縣同善鎮—舜王坪的公路上。那裡近於水平產出的石英砂岩節理較發育,後期風化作用滲入鐵錳質膠體,在岩石中形成鐵銹色不規則環帶,一經磨製,便可出現各種奇妙圖案:人物仙佛、雲霧海濤、文字數字、走獸魚龍等。當成岩作用後期因砂岩中少量礦物氧化時便會在岩石上出現紅色圓形氧化斑;當氧化帶中某些物質發生還原作用時,便會在深色岩石中出現圓形淺色的褪色斑。它們結合地層的紋理,於是便會造成「長河落日圓」、早霞托日出、夜空三星高照等天文星象圖案,可稱為「日月石」。
歷山石分布范圍比梅花玉廣,它是不整合在西陽河群安山岩之上的第一套中元古界底部砂岩地層,廣泛地出露在太行山南段及中條山、崤山、太華山。北部出露在燕山山脈。所以在京、津、冀、晉、陝、豫六省市中均有分布。歷山石摩氏硬度6~7,一般成型歷山石寬高厚在15厘米×10厘米×5厘米~20厘米×30厘米×15厘米。
(3)五龍玉。是新命名的一種觀賞石,原產於垣曲縣—聞喜縣—夏縣交界處的中條群大理岩中,由龍峪組與余元下組交界處的紅色條帶狀大理岩以及余家山組、余元下組中的青灰色條帶狀大理岩構成。這套大理岩沉積條件不穩定,所以原生層理不平整,常呈波浪狀,加上受到中條運動的影響,使地層發生褶皺,因此條帶狀大理岩就會被褶皺、盤曲成各種各樣的圖像,在不同斷面上形成千姿百態的花紋。
五龍玉主要由青白相間的條帶盤成不同圖案,多山石風景、飛瀑行雲、龍飛鳳舞及人仙、鳥魚等圖案。其次大理岩由棕紅黃白條紋組成,經柔皺,不同切面上呈現出怒火熊熊、紅雲盤繞及人物胸像圖案。第三種為透閃石大理岩或裂隙充填的大理岩,透閃石結晶成針條狀冰花,裂隙中細脈浸染而呈風雨中竹影搖曳、秋葉斑斑圖案,別有一番風味。
之所以命名五龍玉,是因為此類觀賞石主要集中在垣曲縣境內,垣曲縣有五條溪澗東西向排列,由北部中條山麓向南注入黃河,就如五龍入海。其中21世紀初垣曲縣奇石協會主席獲得一塊近1立方米大小的巨石,內含五條飛龍(於雲霧中),他命名五龍玉,後作者與他討論共同定名,也為紀念他(因病去世),因此命名五龍玉。
五龍玉硬度3~5,一般長高厚25厘米×30厘米×10厘米。產出與中條群大理岩分布區一致,除在垣曲、聞喜、夏縣三縣交界處以外,還在運城市的平陸、芮城兩縣交界的分水嶺一帶涑水雜岩中產出。
(4)野菊石。本類觀賞石由菊花石演變而來,菊花石是黑色板岩中方解石、堇青石、紅柱石等淺色礦物斑晶聚合成放射狀菊花圖案而得名。而我們命名的野菊石是中條群篦子溝組菊花狀方柱石二雲母片岩中,白色為方柱石聚合成花朵狀,此花葉並非披針葉狀花瓣聚合,而是不規則細葉團聚合而成的朵朵野菊,故而以野菊石命名。
野菊石是中條群區域變質作用以後,熱變質作用疊加而成,早期的灰黑色二雲母片岩中新生長出方柱石斑晶構成白色花朵。本類構圖頗具美感,可惜岩石基質結晶粗大,無法打磨光滑,因而底色灰暗,淡然無光,突不出野菊之美。本類岩石——方柱二雲片岩除在中條群產出外,在絳縣群底部的橫嶺關組也有產出,該組地層分布在垣曲縣西北與絳縣交界處。此類岩石摩氏硬度4~5,塊度20厘米×30厘米×10厘米。
(5)金海石。原產地在京東平谷區金海湖(水庫)邊,由長城系常州溝組石英砂岩後來風化淋濾下來的環帶狀鐵錳質膠體侵染形成而命名。此類膠體系裂隙多次開放,鐵錳質膠體多次滲透形成,所以顯示了早期膠體環上部被溶解,後來膠體環在溶解處生長,構成新月形交錯層,這種成因的交錯層極易與沉積形成的交錯層的沉積構造相混淆。由於此類成因不僅只發生在長城系地層中,我們在五台群高凡亞群變質粉砂岩中亦可見到,在白堊系底部左雲組長石砂岩中亦可見到,但此時砂岩已變成淡紅色長石砂岩。
金海石的多次弧形花紋能塑造出群山莽莽,波濤洶涌,洪波連天,種種流水的圖案,也可形成胖子團聚造型。
金海石
雨花石
金海石摩氏硬度6~7,按大圖案的大小,一般長高厚25厘米×10厘米×5厘米。
(6)雨花石。是南京雨花台周圍的長江二級階地上所產的已被磨圓的河床礫石。它們以各種瑪瑙為主,直徑為3~10厘米,其次有黑色燧石、粉紅色石英。雨花石類的瑪瑙其實是方山玄武岩所含杏仁體,經長江水沖刷、磨蝕後剩下的杏仁構成的礫石,玄武岩早已風化成泥。本來雨花石以天然河床礫石浸泡在水中,養在碗中才顯示其晶瑩剔透,色彩鮮艷,構圖奇妙。20世紀60年代後,用人工拋光代替自然腐蝕、浸泡,而且採用機械化開采,用水龍頭沖刷二級階地砂礫層後,取出其中沙子供建築用,將其比較小的礫石,一齊放入滾筒中磨蝕、拋光,然後人工分揀,將非瑪瑙的納入筐中,以手抓一把論價,再按花紋巧妙程度分級,最後排出有特殊構圖者,即瑪瑙定型可構成山水風光、人物、動物等列為上品,其價可能是普通雨花石的幾百乃至上千倍。而今為了保護雨花石資源,蘇皖兩省已作為地質遺跡保護而禁采。今天南京一帶很難購到真正的雨花石了。
山西的雨花石發現於20世紀後期,在大同地區左雲、右玉、天鎮一帶1∶20萬區調填圖中發現,那是侏羅紀-白堊紀地層中的礫石。它們來自侏羅紀火山岩中的杏仁體,磨圓成礫石包含在礫岩中,被沖刷在近代河谷地帶。與南京雨花石相比,山西產的雨花石一是無法開采,它長在礫岩中,很少產在沙灘中,所以無法開采而從沙中獲取。其次質量較差,大同地區的雨花石中多為白色纏繞的花紋,與透明石英兩者合成,缺少紅色為基調的各種瑪瑙,因此只能作為個人愛好而在基岩中、河床里尋找,很難形成一個產業。
(7)擔山石。這是產於垣曲的新品種。擔山石群是古元古代中條群之上一套碎屑岩地層,經區域變質而成。今天形成觀賞石的有兩種,一種燧石質角礫岩、礫岩都包括進來,這種不能構成奇異花紋的礫岩都稱擔山石。擔山石摩氏硬度視礫岩組成而定,一般5~7之間,塊度一般長徑在10~15厘米左右。
另一種模樹石是具有黑色(或棕色)柏樹模樣花紋的石英砂岩,在山西省垣曲模樹石由中條山南坡長城系石英岩構成,因後來順節理有錳質液體滲入凝結而成。個體大者長徑可達40厘米,成一片鬱郁蔥蔥的森林,小者巴掌大小,其形態酷似羊齒類植物花紋。
(8)大寨石。產於昔陽縣大寨周圍,是奧陶紀石灰岩被地下水溶蝕後形成的奇形怪狀的石灰岩,屬造型石類。大多產於奧陶系灰岩被溶蝕而落在新生界地層底部,所以有的有包漿,即黑色發亮風化外膜,因而具有「靈璧石」的特性。有的敲擊可發出清脆的樂音,不過裂隙皺紋比較少,不像靈璧石多裂隙溶溝而使岩石「更皺」。
大寨石之名由當地奇石愛好者所起,山西凡有奧陶紀石灰岩地層分布地段,當其附近新生界地層發育時,其中底部礫石層或礫岩中部都可產出大寨石。中條山已有採集,雁北左雲、右玉、河曲、保德一帶均有零星報道。此類大寨石一般指小型可在案幾上擺設的,再大一些就成為園林石,更小一些成盆景石。所以只有10~50厘米大小才可納入觀賞石范圍。
(9)姜結仁。地質上稱鈣質結核。原生薑結石發育在新近系紅土及第四系黃土中,是土中地下水上升蒸發後留下碳酸鈣沉澱凝結而成。一般新近系中結核個體大,外形復雜,第四系中鈣結核小。
榆次北山河灘砂層中,在經淋濾堆積呈黑色碳酸鈣附著在早期灰色結核上,具兩次形成特點。該地許多結核個體很小,長徑3~4厘米,常形成各種人體造型,配上背景,分出男女,可製作故事造型。鈣結核中常見球形結核,當其中包入水分時,形成含水響結石。山西鈣結核遍地皆有,現知有河曲、榆次愛好者收集較多。
鈣結核硬度3~4,一般從地層中脫落再經河水沖刷者較好。
(10)鍾乳石。一般產在石灰岩區溶洞中,受國家明令保護,但當它們因溶洞受毀而被沖到河谷中,或長在石隙外露時,就可採集。山西大小溶洞很多,大的、好的已開發成旅遊區,小的無人問津。
鍾乳石
鍾乳石是石灰岩被溶蝕後,經一定距離搬運後又沉積、凝結起來的奇石。其中不少具有奇特造型而成優秀的觀賞石,經切割、打磨、拋光後,可形成特殊的紋理石。
(11)泉華。石灰岩區泉水出口常有泉華堆積,最大產地為祁縣洪善泉外圍,巨型泉華洪積扇高十多米,扇形半徑達百餘米,由上萬立方米泉華聚積而成。在平定娘子關泉華形成20多米高的階地堆積,其規模亦十分巨大。
泉華分兩類,一類呈細管交織而成,成為盆景中吸水石,又稱蘆管石;另一類呈半球狀綜合體,亦可磨製復雜雲朵狀奇異圖案。
(四)觀賞性礦物晶體、化石、地質奇石
1.礦物晶體
山西可作為觀賞石的礦物晶體較多,主要有紫水晶、煙水晶、螢石、綠柱石、電氣石、方解石、藍晶石、藍柱石、透閃石、透石膏、方鉛礦、黃鐵礦、黃銅礦、赤鐵礦、褐鐵礦、針鐵礦、鉀長石、白雲母、陽起石、天河石、重晶石、橄欖石、孔雀石、纖維石膏等。它們在各礦床中都見產出。
值得一提的有石炭系地層中球狀黃鐵礦,有的在煤層中,有的在碳質頁岩中,有的在褐鐵礦中。結核3~6厘米,外包黑色碳質外皮,密度大,切開為黃鐵礦集合體,主要產於陽泉一帶。
山西式鐵礦被風化淋濾溶出後,呈鍾乳石狀結晶構成針狀磁鐵礦集合體;有的外面已包著白色方解石,構成二元鍾乳石,顛倒過來成雪壓松柏構圖。
藍柱石是灰白微帶淺藍色長條板柱狀礦物,由超基性岩經高綠片岩相區域變質形成,屬國內稀有礦物,在呂梁山主峰地帶產出。
襄汾一帶盛產透石膏,它是雪花石膏被溶解後呈脈狀重結晶形成,有的地方呈板柱狀集合體。
產於陵川六泉一帶奧陶系石灰岩與花崗岩接觸處,有雙錐形煙水晶產出,透明度高、品相好,可惜晶體太小。
運城南山電氣石晶體聚集成花朵狀,構成的圖案奇趣無比、別具一格。
垣曲縣華峰鄉北山,有紅色玻璃光澤的赤鐵礦,其外形成方解石集合體狀,呈脈狀在火山岩中產出。另有板狀重晶石集合體產出。
五台山歷來有狗頭金——自然金產出,現今靈丘料眼金礦又獲一自然金,重425克,6厘米×5厘米×4厘米大小。而靈丘南山多有發絲狀捲曲的自然銀產出。
2.化石
可作為小型觀賞性的動物化石有寒武紀的蝙蝠蟲、蝴蝶蟲,石炭紀的皇冠蟲、長身貝、黃河角石以及新生界的狼鰭魚。在植物化石中以瓣輪木、細羊齒、帶羊齒這類小型羊齒類植物造型較好,此外鱗木亦可入選。
前寒武紀地層中多發育有疊層石,其中造型優美的有高於庄組二段球結瘤柱狀疊層石,以及太行山區長城系底部的趙家莊組中放射狀疊層石,皆可構成具欣賞價值的觀賞石。
3.地質奇石
作為重大地質事件石,有長城系石英砂岩中的蟲跡化石,它是目前世界上發現最古老的蟲跡化石,存在於17億年前地層中。滹沱系下部石鹽假晶,是世界上海水含鹽濃度達到一定水平的最早記錄,它出現於24億年前的古元古界下部地層中。滹沱繫上部郭家寨亞群底部板岩中的雨痕是19億年前暴雨濺落在泥灘上的雨坑被保存下來的痕跡,亦屬世界最早的地質遺跡。大同火山群地區,有許多大大小小、奇形怪狀的火山彈,也算一種事件石。定襄縣滹沱系河邊村組僅白雲岩中產竹葉狀白雲岩,可能是我國最早的風暴岩,記錄了23億年前海濱的暴風過程。
G. 右玉有什麼好玩的地方
從北京、大同進入右玉縣,首先游覽的是小南山森林公園,接著是縣城西南的中陵湖旅遊區、沿著省道虎山線,依次是賈家窯山松濤園、蒼頭河生態走廊、辛堡梁萬畝林海、殺虎口古文化旅遊區,由殺虎口進入內蒙古草原。
H. 山西朔州市有哪些特產
朔州的特產豐富,最為有名的要屬應縣紫皮大蒜,為全國名特產之一,以小石口為最著名,其特點是:個頭肥大、皮紫而薄、肉嫩實結、味辣秀美、久放不變色、長期不變味。還有 大蔥,集中產地為南部邊山區,其中王家窯村的大蔥在全省馳名,其特點是:蔥白粗長,芯不分枝,味香甜辣,切片後自成四六瓣。此外還有燕麥片、 黃 芪、糖干爐、 醋、黑個蛋、大同銅火鍋、王千庄香火、荊庄籠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