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資源管理 » 農村資源狀況包括哪些內容
擴展閱讀
如何養一隻雞的成本 2025-05-14 15:54:21
報關單運輸工具怎麼填寫 2025-05-14 15:48:36

農村資源狀況包括哪些內容

發布時間: 2022-08-17 06:46:07

1. 農村資產資源管理台賬包含那些內容啊

資產包括:村集體所有的房屋、辦公用品、企業、公司等。資源包括:土地、荒山、林木、池塘、河流、勞動力。

2. 農村都有什麼資源不要只局限於自然資源哦,看誰的認識多,如何充分利用這些資源

農業產業(糧食 經濟作物 畜牧業 ) 這是目前我國農村的支柱產業 環境資源,農村一般有比較好的環境,如有較好的生態資源,可以發展旅遊業 人力資源,在我國,目前農村大都存在勞力過剩,過剩的勞力為城市的建設,企業的發展起了積極的作用。市場資源,隨著農民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農民對生活物資等的消費日趨高檔化,是一個潛在的巨大市場。其他,土地資源 ,相對寸土寸金的城市而言,農村的土地資源相對豐富。 金融保險業,隨著農民的生活水平的提高,金融保險業亦是一巨大的市場資源。(個人觀點)

3. 農業自然資源包括哪些

農業資源是農業自然資源和農業經濟資源的總稱.農業自然資源含農業生產可以利用的自然環境要素,如土地資源、水資源、氣候資源和生物資源等.農業經濟資源是指直接或間接對農業生產發揮作用的社會經濟因素和社會生產成果,如農業人口和勞動力的數量和質量、農業技術裝備、包括交通運輸、通訊、文教和衛生等農業基礎設施等.
農業自然資源可分為三類:
①不可更新資源,如鐵、煤、石油等.
②可更新資源,如生物、水、土壤等.
③用之不盡的資源,如空氣、風力、太陽能等.
農業自然資源既是農業環境要素,又是人類生存和農村經濟發展的物質基礎.

4. 鄉土自然資源包括哪些

1、鄉土 鄉土即故鄉,是人們出生或久居的地方。它包含三個層面:鄉土結構,即空間區域;鄉土經 驗,即生活經驗,包括鄉土特性、適應、過程及文化作用,這是具有獨特性的;鄉土意識, 也是鄉土的靈魂,包含鄉土存在的基礎與鄉土存在的意義。

5. 農業資源與環境的基本情況

一級學科:0903 農業資源與環境
人們從事農業生產或農業經濟活動所利用或可利用的各種資源,包括自然資源和農村社會經濟資源。前者主要由氣候資源、水資源、土資源和生物資源等組成;後者主要包括勞動力、農業物質技術裝備和其他有關經濟技術條件。各種農業自然資源,都有其自身的特點和運動規律,但它們也有共同點和共同規律。農業自然資源的基本特性是:①整體性。各要素相互依存,相互制約,構成統一的整體。發展農業生產必須按照資源優化組合和生態平衡的要求,合理開發利用農業資源。②地域性。不同區域農業自然資源分布和組合特徵均有一定差異,發展農業生產必須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則。③動態平衡性。各種農業自然資源及其組合,即生態系統都是不斷發展演變的,由平衡到打破平衡再到形成新的平衡。④可更新、再生性。如氣候的季節更迭、水分的循環補給、土壤肥力的恢復和生物繁衍等,只要開發利用得當,注意保護培育,則可永續利用。⑤數量有限性和潛力無限性。農業自然資源的蘊藏量和能利用量是有限的,人類利用自然資源的能力、利用范圍也是有限的,但是由於農業自然資源具有可更新、再生性,加之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人類可以尋找新的資源和擴大資源利用范圍,不斷提高資源利用率和生產能力。
農業資源動態檢測指對農業資源的數量、質量和時空分布的動態變化進行的定位定時檢測。農業資源、特別的是那些受人為干預強烈的農業資源,經常處於動態變化之中。對其進行檢測的主要目的在於從中分析和掌握動態變化規律、變化原因和變化趨勢,以便及時調整資源利用方向、利用政策和管理措施,更好地利用和保護農業資源。農業資源動態檢測的內容,一般包括農業自然資源、農業社會經濟資源和農業生態環境三個方面。農業資源動態檢測信息是一個多項目、多層次的空間信息系統,包括一系列專業資料庫和區域資料庫,具有空間分布的基本特徵。為了保證各專業、各層次和各區域信息的相互匹配、交換和數據共享,達到綜合分析評價的目的,必須有一個統一的和規范的設計,作為信息採集、儲存和提取的共同基礎。資源動態檢測一般利用遙感信息與地面定點抽樣相結合的方法進行。
農業資源評價是根據農業發展和社會、經濟活動的需要,對農業資源的質量、適宜性、經濟價值、開發利用的可行性和預期效果進行的綜合分析評價。農業資源調查是評價的基礎。查明農業資源的種類、數量、質量、分布、演變和資源要素的內外部聯系,進而對其是否可以開發利用、開發利用價值與潛力大小、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開發和改造的難易程度、投資的多少以及效益的大小等進行綜合分析評價。目的是為合理開發利用農業資源並進行科學管理,制定開發利用規劃和評估、審批農業建設投資項目提供科學依據。農業資源評價的基本原則是:①發揮資源優勢的原則。評價一定區域范圍內的農業資源及其開發利用前景,必須考慮當地的資源與其他地區相比,是否具有優勢,是否有相當的數量和較好的質量、較大的潛力,能否把潛在優勢轉化為商品生產優勢和全面的經濟優勢;開發利用是否有較好的外部環境,限制因素能否克服,難易程度如何;生產的產品是否有比較穩定而廣闊的市場需求等。②生態經濟平衡、資源永續利用的原則。由於農業資源具有整體性,就必須考慮自然資源要素之間以及社會經濟技術條件之間的相互聯系、相互制約的關系,特別要重視和處理好人、資源、環境三者的關系。一切生產、經濟活動,特別是開發性生產、經濟活動,必須使農業生態經濟系統處於高效運轉、良性循環狀況,保持動態平衡。開發規模和強度不能超越系統自身調節的能力,對可再生資源,在適量、適度、有計劃開發的同時,還要加強人工培育和保護增殖,以達永續利用的目的。③系統分析,綜合評價的原則。評價一項或一地區的農業資源,要運用系統的、整體的、比較的觀點,評價各要素之間的匹配、協調、互補、互制關系;評價資源優勢要放在大系統、高層次中進行比較,要組織跨部門、多學科的協同研究,在系統分析的基礎上進行多目標綜合評定,求得總體可行的最優結構、最大功能的效益。
農業資源保護就是運用法律、經濟、行政和科學技術手段,協調農村經濟發展與農業自然資源利用的關系,對破壞和濫用農業自然資源的行為所實行的監督管理。農業自然資源可分為三類:①不可更新資源,如鐵、煤、石油等。②可更新資源,如生物、水、土壤等。③用之不盡的資源,如空氣、風力、太陽能等。農業自然資源既是農業環境要素,又是人類生存和農村經濟發展的物質基礎。中國農業自然資源的特點:①農業資源人均佔有量相對不足;②後備資源基礎薄弱。所以,合理開發利用農業自然資源,保護農業環境,對國民經濟發展至關重要。農業資源保護主要包括:土地資源保護,草原資源保護,森林資源保護,野生動物資源保護,野生植物資源保護,礦產資源保護等。中國農業自然資源保護遵循如下原則:①把農業自然資源保護納入國家計劃和規劃。②全面規劃,合理安排。③獎勵綜合利用。④誰開發誰保護。⑤經濟效益、生態和社會效益相統一。
農業環境
以農作物或農業生產為主體的周圍環境各要素的總和。主要包括農田、森林、草原、灌溉水、空氣、光、熱及施用於農田的肥料(包括化肥)、農葯和農業機具等。這些農業環境要素共同構成了一個農業環境綜合體系,相互作用,相互影響,為人類創造出生產上和生活上必需的大量物質。農業環境是人類賴以生存的自然環境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屬中國法定環境范疇。
農業環境由氣候、土壤、水、地形、生物要素及人為因子所組成。每種環境要素在不同時間、空間都有質量問題。當前中國農業環境質量的突出問題是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農業環境污染主要表現在:①工業、城市和鄉鎮企業污染。據調查,中國5.5萬公里河段有23.7%的水質不符合灌溉要求,4.3%的河段嚴重污染、魚蝦絕跡;受污染的農田面積達1億畝。②農用化學物質污染。中國化肥流失量約占使用量的40%左右,引起硝酸鹽積累和水體富營養化;農葯在大氣中擴散和流失及部分農畜產品中殘留也較嚴重;地膜年殘流量近千噸。③畜禽糞便污染。目前,畜禽糞便已成為城郊農業環境的主要有機污染物。生態破壞主要表現在:①水土流失、沙漠化、土壤次生鹽漬化問題嚴重。全國水土流失面積達29.1億畝,占國土總面積的20.29%;土地沙漠化繼續加劇,面積已達19.5億畝;鹽鹼地1億多畝。②農業資源有所衰退。中國人均耕地不足1.6畝,並逐年減少,現有耕地中有近一半的耕地條件較差或存在某些障礙因素。③農用水源短缺,特別是北方農用水源嚴重短缺。④草原繼續退化。中國有可利用草地面積3.12億公頃,草地累計退化面積已達6670萬公頃;並且沙化、鹼化、退化的狀況有加劇趨勢。
農業環境保護就是利用法律的、經濟的、技術的各種手段,使農業環境質量和生態狀況維持良好的狀態,防止其遭受污染和生態破壞。農業環境是整體環境的重要組成部分,主要包括土地、森林、草原、水資源、空氣等,具有廣泛性、整體性、區域性的特點,是農業的基本物質條件。農業環境保護不僅對發展農業生產至關重要,而且在整個環境保護工作中也佔有極為重要的地位。生態破壞和環境污染是當前中國農業環境的兩個突出問題。農業資源衰退,自然災害加劇,水土流失、沙漠化、土壤次生鹽漬化等問題日益嚴重。農業環境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壞,已成為農業發展的制約因素。農田、牧場受工業(包括鄉鎮企業)「三廢」污染嚴重。不合適地大量使用農葯,造成土壤、水體污染和農畜產品有害物質殘留;過量和不合理地施用化肥,引起蔬菜、地下水硝酸鹽積累和水體富營養化等現象比較普遍。農業環境惡化危害人體健康,危害農業生產,導致農業減產、絕產和農產品質量下降。農業環境破壞還會降低農業環境的生產力及抗禦自然災害的能力,而且會對氣候產生不利的影響,導致旱澇災害頻繁發生,進而危害農業生產和人民生命財產安全。保護和改善農業環境的主要措施有:①強化農業環境管理,制定保護和改善農業環境、防止污染和生態破壞的法規,建立健全農業環境管理體制。②積極防治工礦企業(包括鄉鎮企業在內)的「三廢」污染。③防治農葯、化肥污染,積極推廣綜合防治病蟲害技術,大力發展有機肥、復合肥,合理施用化肥,提高化肥的利用率。④制定有利於農業綜合開發的技術經濟政策。⑤加強農業環境監測網建設。
農業環境監測指間斷或連續地測定農業環境中污染物質的濃度,觀察、分析其變化對農業環境的影響的一項工作。農業環境監測按其目的可分為三類:①對土壤、農用水、農田大氣及農作物的例行監測,目的是掌握農業環境質量狀況及變化趨勢。②農業環境污染的事故性監測,目的是為污染事故的調查處理提供科學依據。③對農業環境污染源的監視性監測,目的是防止造成農業環境污染,督促對污染源進行治理。農業環境監測的對象主要有以下六個方面:①農用水質監測,包括農田灌溉用水、農村家畜家禽用水和水產養殖等。②農田土壤監測,包括用來種植各種糧食作物、蔬菜、水果、纖維作物、糖料作物、油料作物、以及農區森林、花卉、葯材、草料等的農業用地土壤。③農作物監測,以中國常見的水稻、小麥、玉米的糧食作物和水果、蔬菜、菜葉、煙草等作物為主要監測對象。④農田大氣監測。包括農田大氣監測和鄉鎮村落大氣監測。⑤工業三廢(廢水、廢渣、廢氣)監測,主要是對危害農業區的工業「三廢」進行監測。⑥背景值調查測定,包括水體、大氣、土壤、作物、沉澱物背景值的測定。農業環境監測的內容,取決於監測的目的。一般來說,具體的檢測項目應根據所在地區已知的或預計可能出現的污染物質和環境的特定情況來決定,為了評定測定結果和估計污染擴散情況,還必須測定一些氣象或水文參數。農田大氣監測的項目一般包括:灰塵(即降塵和飄塵)、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氟化物、臭氧、酸性降雨等;水質監測的項目一般包括:溫度、PH值、渾濁度、導電率、懸浮物、溶解氧、生化耗氧量、化學耗氧量、總氮、總磷、某些有機毒物、重金屬毒物和衛生指標等;土壤和植物的監測內容包括:有毒的金屬化合物、非金屬無機物和有機物等;農畜水產品的監測內容包括:重金屬、農葯、亞硝酸鹽、黃麴黴素、有機化合物等。
運用經濟、行政、法律、技術等手段,對損害農業環境質量的行為實施有效的影響,使經濟發展與農業環境相協調,達到既發展農業經濟又改善農業環境的目的的工作,稱為農業環境管理。農業環境管理應該注意以下幾點:①農業環境管理涉及國民經濟的許多部門,與許多行業的生產密切相關。加強農業環境管理要綜合協調農業內部各個產業和其他相關部門的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的關系。②各地農業環境的背景值、自然條件和經濟發展水平各不相同,因此,開展農業環境管理工作,必須結合當地的具體情況,因地制宜地確定管理工作的目標和措施。③農業環境具有特殊性,一旦遭到污染或破壞,往往很難恢復和治理,甚至是不可挽回的。因此,農業環境管理必須貫徹「預防為主」的原則,必須採取積極預防的措施,防患於未然。農業環境管理的內容,按其管理的范圍可劃分為農田環境管理、草地和牧業環境管理、漁業環境管理、鄉鎮企業環境管理、農村居住環境管理;按管理的性質可劃分為農業環境計劃管理、農業環境質量管理、農業環境技術管理。

6. 鎮村公共資源包括什麼

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所有的資產資源,包括土地和森林、荒地、水面等自然資源及各種流動資產、固定資產、無形資產及其他資產,各種財政和集體資金在村投資的工程建設項目承包、勘測、設計、施工和辦公(生產)物品采購、固定資產添置及集體資產對外出租、出讓的招投標等交易活動

7. 農村集體資源包括哪些

土地出租,村集體企業收入,村民攤派集資,土地徵收補償等等。

8. 農業政策資源包括哪些內容

你好,農業政策資源包括1 、加強國家財政對農業的支持。2 、多渠道增加農業投入。 3 、健全農村 金融服務體系。 4 、建立和完善農業保險制度。5 、在與世界貿易組織規則相 銜接的前提下,明確了促進農產品出口的扶持措施。 6 、鼓勵和支持開展農業 信息服務以及其他多種形式的農業生產產前、產中、產後社會化服務。 7 、扶 持農業生產資料的生產和貿易, 採取措施保持主要農業生產資料和農產品之間的 合理比價。 8 、做好防災、抗災和救災工作。 9 、加大扶貧工作力度和資金 投入。

9. 農村集體資源指什麼

農村集體資源包括集體的土地生產資料牲畜集體辦的企業還有果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