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內黃縣國土資源局
內黃縣位於河南省北部,冀、魯、豫三省交界處,隸屬河南省安陽市。東接濮陽、清豐,南接滑縣、浚縣,西連安陽、湯陰,北鄰河北省魏縣。地理坐標為東經114°35′~114°59′,北緯35°39′~36°09′。內黃縣東西窄,南北長,東西平均寬21.1公里,南北平均長55公里,總面積1161平方公里。全縣轄7鎮10鄉531行政村532個自然村3186個村民小組,總人口72萬。民族以漢族最多,有壯、回、蒙古、白、滿等21個少數民族。內黃是中國紅棗之鄉,現已發展到45萬畝、650萬株,年產鮮棗1.2億公斤,面積和產量在全國名列前茅,被國家經濟林協會命名為「中國紅棗之鄉」。內黃是國家級生態示範縣,林業資源豐富,擁有45萬畝棗林、12萬畝槐林、16萬畝小雜果基地,森林覆蓋率34.6%,構成了內黃特有的一道自然景觀。2002年,被首批命名為「國家級生態示範縣。」
馬合生 黨組書記、局長
何建紅 黨組副書記、副局長
崔擁軍 黨組成員、副局長
胡振林 黨組成員、副局長
陳保亞 黨組成員、副局長
鄭新民 黨組成員、紀檢組長
馬合生簡介:內黃縣田氏鄉人,1960年11月出生,漢族,中共黨員,大專學歷。1979年3月~1985年7月,在內黃縣鄉鎮企業管理局工作;1985年7月~1993年3月,在內黃縣城關鎮政府工作;1993年3月~1995年8月,任內黃縣金利集團總經理;1995年8月~1998年4月,任內黃縣農牧局黨組成員、副局長;1998年4月~2002年6月,任內黃縣土地管理局黨組副書記、副局長;2002年6月,任內黃縣國土資源局黨組書記、局長至今。
【機構設置】內黃縣國土資源局前身是內黃縣土地管理局,2002年3月更名,科級單位,屬縣政府職能部門。局機關內設辦公室、黨政辦公室、集體土地審批股、國有土地審批股、規劃股、耕保股、審辦股、人事檔案股、地籍股、法規股、信訪股、宣教股、權屬股和財務股14個股(室);下設土地儲備中心、土地開發公司、地租徵收所、地產交易中心、金地測繪隊、地價評估所、礦產資源管理辦公室、土地整理中心和土地監察隊9個二級機構;轄城關鎮等17個國土資源所。現有部職工218人。
【土地資源】截至2010年底,內黃縣土地總面積114646.91公頃,其中耕地74208.32公頃,園地989.76公頃,林地11774.29公頃,草地190.07公頃,城鎮村及工礦用地14104.70公頃,交通運輸用地3862.48公頃,水域及水利設施用地3961.21公頃,其他土地5366.69公頃。
【礦產資源】內黃縣已探明梁庄鎮小寨村地下有天然氣,儲量豐富,有重要開采價值;後河鎮南丈保村和井店鎮理固村有磁鐵礦,含鐵量15%。
【基本農田保護】2010年,縣政府與各鄉(鎮)簽訂《內黃縣耕地保護目標責任書》17份,將全縣74208.32公頃耕地保護任務落實到鄉(鎮);進一步完善了耕地保護網路,在全縣設立土地信息員531名;在縣鄉主要公路、重要地段和顯著位置刷寫耕地保護標語136條,重新栽設耕地保護標志牌40塊;被河南國土資源廳、農業廳評為「基本農田保護先進單位」。
【土地報批】2010年,內黃縣圍繞縣城新區、陶瓷園區建設,報批了6個批次5200畝土地。
【「窗口」辦文】2010年,內黃縣國土資源局審辦「窗口」共受理各類行政審批和服務事項327件,辦結327件,辦結率100%,無一例投訴案件,再獲「安陽市窗口行業精神文明示範單位」榮譽稱號。
【土地開發】2010年,實施完成了二安鄉大劉、西潘井和高堤鄉草坡、咀頭土地開發項目,土地開發規模293.08公頃,項目完成後新增耕地175.75公頃。
【土地復墾】2010年,復墾了田氏鎮孟庄和高堤鄉張俄等9座廢棄磚瓦窯廠,復墾面積120公頃,復墾後新增耕地120公頃。
【土地盤活】2010年,共盤活各類出讓存量土地18宗220公頃。
【年租金徵收】2010年,按照「鞏固縣城,拓展鄉鎮」的思路,開展租金徵收工作。全年共徵收租金70餘萬元,完善租金徵收檔案146套。
【土地監察】2010年,繼續貫徹「預防為主,預防和查處相結合」的方針,開展土地監察工作。全年共查處土地違法違規案件221起,226134平方米,移送監察機關6起,移送公安機關2起,申請法院強制執行106起,行政拘留13人,拆除違法建築12座。
【衛片執法】2010年,對涉及內黃的57個圖斑,119宗土地進行了核查。成立了領導小組,制定了實施方案,印發宣傳單2萬余份,出動宣傳車180台次,刷寫固定標語120條,申請法院執行36起,行政拘留12人,強制拆除違法建築3座。
【信訪工作】2010年,內黃縣國土資源局開展了國土信訪「社會矛盾化解年」和「社會矛盾化解百日競賽」活動。全年共接上級轉辦案件16件,辦結14件,2件在程序中;接待上訪群眾132批280人次,解答群眾電話咨詢89次,無越級訪和赴省進京非正常信訪事件發生,被河南省國土資源評為「信訪工作先進單位」。
【國土所建設】2010年,縣國土資源局投資60餘萬元,為全縣17個鄉(鎮)國土資源所配備了專用車輛和辦公設備。開展了基層站所評議暨群眾滿意的基層國土資源所創建活動和為群眾辦實事、辦好事主題實踐活動,並對全縣17個鄉(鎮)國土資源所進行了星級評定和政風行風測評。
【「兩整治一改革」】「兩整治一改革」專項行動開始後,縣國土資源局制訂了《內黃縣國土資源局「兩整治一改革」專項行動實施方案》,對違紀違法案件多發易發的重點領域、重點環節、社會、群眾關注的熱點問題展開了風險點排查,排查出風險點804個,其中:B級風險點262個,C級風險點542個,對排查出的廉政風險點,制定了防範措施。
(劉清洲)
❷ 封丘縣國土資源局
封丘縣隸屬新鄉市,南臨黃河,與古都開封隔河相望。區域面積1225.5平方公里,耕地130萬畝,轄8個鎮、11個鄉(其中荊鄉回族鄉是豫北地區唯一的少數民族鄉),605個行政村,總人口75萬。除漢族外,有回、滿、朝鮮、蒙古、苗族等少數民族,其中回族占總人口的2%。封丘縣是國家級扶貧開發重點縣、省定農業綜合開發重點縣。封丘縣農業優勢明顯,是全國商品糧基地縣之一,是全國糧食生產先進縣、省定農業綜合開發重點縣,是著名的優質小麥、優質水稻生產基地和「國家級綠色肉牛、肉羊養殖科技示範區」,作為金銀花原產地,全縣種植面積穩定在20萬畝,在全國享有大田種植面積、單位產量、管理技術、品質和出口數量「五個第一」。
馬紹文 黨組書記、局長
劉成海 副局長
王素梅 副局長
郭忠仁 副局長
劉進萍 副局長
孫秀菊 工會主席(副主任科員)
李慶良 副主任科員
范士寶 副主任科員
王龍 副主任科員
馬紹文簡介:河南封丘人,1958年8月出生,中共黨員,漢族,大專文化。1974~1983年,在部隊服役,歷任戰士、副班長、班長、排長、助理員;1983年,轉業分配到封丘縣城關鄉政府,任黨委秘書、副鄉長;1993年,調到陳固鄉任黨委副書記兼紀檢書記;1996年~1999年,任陳固鄉鄉長;1999~2002年,任孫庄鄉黨委書記、人大主任;2002年至今,任封丘縣國土資源局黨組書記、局長。
【機構設置】封丘縣土地局成立於1989年6月,正科級規格,內設4個職能科室,主要負責全縣土地管理工作;封丘縣國土資源局於2002年6月批准成立,內設6個職能科室;2004年,實行省以下垂直管理時,副科級以上幹部由市局任免,縣土地管理局更名為縣國土資源局。轄城關鎮、城關鄉、陳橋鎮、趙崗鎮、留光鎮、馮村鄉、王村鄉、回族鄉、荊隆宮、居廂鄉、黃德鎮、黃陵鎮、曹崗鄉、李庄鄉、陳固鄉、應舉鎮、魯崗鄉、尹崗鄉、潘店鎮19個國土資源所,1個礦產資源所(荊隆宮鄉礦產資源所)。
【土地資源】截至2009年底,封丘縣有耕地76354.45公頃,園地.85公頃,林地5642.57公頃,草地382.82公頃,城鎮村及工礦用地15458.32公頃,交通運輸用地6967.6公頃,水域及水利設施用地15689.1公頃,其他用地401.9公頃。
【耕地保護】2010年,對耕地保護的重視程度進一步提高,耕地保護責任製得到全面落實,共同責任機制更加完善,耕地保有量和基本農田面積保持73440公頃和66507公頃。2010年,被新鄉市政府通報表彰「耕地保護先進縣」,並獎勵人民幣10萬元。實行耕地保護行政首長負責制,在年初縣政府分別與各鄉(鎮)政府簽訂基本農田保護目標責任書,鄉(鎮)與各村簽訂保護目標責任書,同時,在全縣每個村明確1名土地協管員,把基本農田保護責任明確到具體責任人,落實到地塊,形成了「層層有責任」的基本農田保護格局。按照《河南省關於貫徹國土資源部與土地整理標示使用和有關標志牌設立規定的意見》文件要求,截至2010年底,封丘縣耗資150多萬元規范和更新了基本農田保護標志,在醒目位置設立標示牌、區片、地塊,位置統一編號,內容統一規范,數字准確。
【國土資源規劃管理】2010年11月,河南省人民政府批復了《封丘縣土地利用總體規劃(2006~2010年)》,在此基礎上,加快了鄉級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修編工作,將該規劃確定的主要目標和指標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同時把規劃中確定的耕地保有量、基本農田保護面積、城鄉建設用地規模等約束性指標根據各個鄉鎮的實際情況,結合縣政府的意見,層層分解到鄉鎮,不得突破。截至2010年底,上報房管所、檔案館、污水處理廠、河南省美日康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等20個單位(項目),佔地面積共計65.2408公頃。
【新農村建設】封丘縣重點社區共24個,其中王村鄉大馬寨社區、城關鄉三里辛社區等5個社區使用的是存量建設用地;應舉鎮前蔣寨陽光社區、尹崗鄉大庄社區等11個社區通過申報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項目區,已被省國土廳批准;剩餘的魯崗鄉和寨社區、黃德鎮黃德社區等8個社區通過土地綜合整治試點項目於2010年11月15日上報新鄉市國土局。
【地政地籍管理】2010年,全面開展對城鎮國有土地使用證、農村集體土地所有權證、使用權證的登記工作。全年共發放國有土地使用證103份,發放集體土地使用證2102份。採取日常變更與集中匯總相結合的方法,做到外業實地隨時變化,日常及時調查登記,內業集中統一匯總,圖、表、冊、台賬與實地一致,按時准確匯總上報。隨著群眾土地意識的不斷增強,土地權屬爭議案件也逐年增多,為解決這些問題專門成立了土地爭議案件調處領導小組,2010年,共受理各類土地權屬爭議案件26起,調解和處理24起,有效地保護了土地權利人的合法權益,化解了社會矛盾,促進了社會穩定。
【第二次土地調查】按照國家、省、市「二調」辦要求,進一步核查完善了本縣「二調」資料,農村土地調查入庫工作已完成,等待國家驗收;其中城鎮地籍外業調查成果已經省國土廳預檢組預檢通過。
【建設用地管理】2010年,封丘縣以「招拍掛」方式出讓土地3宗,面積18.43畝,土地出讓金總收入341.02萬元,全縣國有土地有償使用比例、經營性土地使用權「招拍掛」比例均達到了100%。
【節約集約用地】2010年,積極盤活存量建設用地,對閑置土地、空閑土地、低效利用的土地進行了認真清查,共清查出閑置土地6宗,面積130餘畝,依法進行收回,納入政府儲備。對城市建設供地,大力推行舊城改造和住宅小區建設,變分散的單家獨院為高層住宅樓,有效地提高了土地資源的高效利用。
【南水北調渠首及沿線土地整治重大項目】河南省南水北調渠首及沿線土地整治重大項目(第一期)Ⅱ片區封丘縣第一年度工程於2010年10月19日開工,該項目總建設規劃為4534.91公頃(合68023.65畝),總投資9359.11萬元,項目區位於封丘縣西南部,東以汪寨加斗及村界為邊,西接原陽縣交界,南至黃河大堤,北臨S311省道。共涉及應舉鎮、荊隆宮鄉、城關鄉3個鄉鎮37個行政村,計劃工期200天,項目實施後,封丘可凈增耕地234.29公頃,新增耕地率為5.17%。
河南省南水北調渠首及沿線土地整治重大項目(第一期)Ⅱ片區封丘縣第二年度工程項目區位於封丘縣西部。項目區南至黃河大堤,西部、西北部接原陽縣、延津縣界,地跨應舉鎮北半部、陳固鄉全鄉、城關鄉南半部、荊隆宮鄉東北部。項目區南北長約25.45公里,東西寬約12.98公里,共涉及陳固鄉、應舉鎮、城關鄉、荊隆宮鄉共4個鄉鎮100個行政村(廠),該項目建設規模為13940.87公頃,總投資30726.83萬元。項目實施後,項目區建設規模中除了農村道路、農田水利用地以外均為耕地,整個項目區將增加耕地739.87公頃,新增耕地率5.31%,此項工作目前正在進行規劃設計及預算編制,預計在2011年7月進行招投標。
【執法監察】嚴格落實土地動態六級巡查制度,將國土資源執法監察工作納入制度化、規范化管理的軌道。加大對耕地、沿路兩側等重點部位的動態巡查頻率,堅持打防並舉的原則,分片包干,責任到人,做到早發現,早制止,將各類土地違法行為消滅在最初時期。2010年,共巡查發現土地違法案件15宗,制止10宗,拆除違法建築2000平方米,恢復耕種81.9畝;立案查處5宗,拆除違法建築4300平方米。進一步完善和落實土地執法共同責任機制,繼續推行查處土地違法案件聯席會議制度的同時,認真執行《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國土資源部關於在查處國土資源違法犯罪工作中加強協作配合的若干意見》(國土資發〔2008〕204號),不斷增強執法合力,嚴厲打擊各土地違法違規行為。認真貫徹《行政許可法》,做到了依法行政,完善聽證制度,充分保障當事人的知情權、陳述和申辯權。2010年共下達聽證告知書78份,下達聽證通知書12份,參與行政訴訟7次,案件復議和訴訟維持率在95%以上。
【信訪工作】利用節假日等一切可以利用的時間,深入鄉村,接觸信訪群眾,了解和掌握信訪形成的各種因素,當場調解。由群眾被動上訪變為幹部主動下訪。每月25日為信訪工作匯報分析日,召開由各基層所長、各股室負責人以上人員參加的信訪專題會議,分析排查上月信訪案件的處理情況,研究制定重點案件的處理方案,明確包案的責任人員,布置下月任務。2010年,共排查出24起信訪案件,解決22起,1起進入司法訴訟程序;接待來局咨詢1起,在辦理信訪案件中,做到事事有著落、件件有迴音。
(王勝 陳志國)
❸ 許昌市國土資源局
許昌市位於河南省中部,地理坐標為北緯33°16′~34°24′,東經113°03′~114°190′。東鄰周口市,西交平頂山市,南界漯河市,北依省會鄭州市,距離省會僅80公里。京廣鐵路、京珠高速公路、107國道縱貫南北,311國道、地方鐵路橫穿東西,新鄭國際機場在北50公里。許昌市轄3縣(許昌縣、鄢陵縣、襄城縣)、2市(禹州市、長葛市)、1區(魏都區),總面積4996平方公里;總人口456.41萬人,其中,許昌市區建成區面積45.8平方公里,市區人口48萬人。
張明山 黨委書記、局長
蘇曉 黨委副書記、調研員(2010年11月任)
陳念衛 黨委委員、調研員(2010年11月任)
郭保中 黨委委員、副局長
阮玉興 黨委委員、副局長
康永生 黨委委員、副局長
趙理 黨委委員、副局長(2010年11月任)
楊長捷 黨委委員、副局長(2010年11月任)
馬光偉 黨委委員、紀委書記(2010年11月任)
張明山簡介:河南省長葛市人,1956年12月出生,男,漢族,中共黨員,本科學歷,1979年11月參加工作。1979年11月~1984年12月,任許昌地區農科所實驗廠,副廠長;1985年1月~1988年4月,在長葛市委組織部工作,歷任秘書、幹事、知工辦副主任;1988年4月~1992年10月,任長葛市董村鄉黨委書記;1992年10月~1997年12月,任許昌縣檢察院黨組書記、檢察長;1997年12月~2001年5月,任禹州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2001年5月~2002年8月,任禹州市委副書記、常務副市長;2002年8月~2003年2月,任禹州市委副書記、市政府代市長;2003年2月~2007年4月,任禹州市委副書記、市長;2007年4月至今,任許昌市人民政府市長助理,許昌市國土資源局黨委書記、局長。
【機構設置】局機關現內設科(室)14個,即辦公室、政策法規監察科、調控和監測科、規劃與用地審批科、資金管理科、耕地保護科、地籍科、測繪管理科、土地利用管理科、地質勘查與資源儲量科、礦產資源開發與地質環境科、人事科(黨委辦公室)、行政審批事項服務科、紀檢監察室;隸屬行政單位1個,即許昌市國土資源局魏都分局。
許昌市國土資源局所屬8個事業單位分別是許昌市國土資源執法監察支隊、許昌市土地收購儲備中心,許昌市國有土地管理一所、二所、三所,許昌市國土資源局經濟開發區分局,許昌市國土資源局東城區分局、許昌市土地開發整理中心;代管許昌市國土資源局東城區分局鄧庄所、許昌市國土資源局經濟開發區分局長村張所2個事業單位。
【土地資源】第二次土地調查數據顯示,許昌市總面積746.82萬畝,其中,耕地517.35萬畝,占總面積的69.3%;園地0.78萬畝,占總面積的0.1%;林地27.13萬畝,占總面積的3.6%;草地15.19萬畝,占總面積的2.0%;城鎮村及工礦用地130.42萬畝,占總面積的17.5%;交通運輸用地22.38萬畝,占總面積的3.0%;水域及水利設施用地21.65萬畝,占總面積的2.9%;其他土地11.92萬畝,占總面積的1.6%。
【耕地保護】2010年,許昌市耕地面積保持在34.39萬公頃,基本農田面積穩定在28.98萬公頃,連續12年實現耕地佔補平衡。共安排市以上土地整理資金1.58億元,其中省國土廳、財政廳下達省新增費項目資金9407萬元,共安排新增費項目6個,各項目已陸續開工建設,竣工後可新增耕地5285.4畝。市級組織驗收各縣(市)占補平衡項目18批,新增儲備耕地7948.5畝,經許昌市土地整理項目驗收小組專家認定,為高標准耕地,為許昌市建設用地順利報批提供了大力支持,為經濟社會持續快速發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編修】2010年,許昌市土地利用總體規劃(2006—2020年)順利通過河南省政府批准,市級新規劃共核減基本農田面積6.45萬畝,並增加用地指標18.3萬畝。新一輪的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實現了各業各類用地的統籌安排和科學布局,實現了與城市總體規劃、許昌一體化推進區規劃、各類產業集聚區專項規劃的科學統一,實現了許昌新區和各類重點項目進入規劃大盤子,有力地保障了許昌市今後10年經濟發展的用地需求。
【土地利用管理】供應保障性住房用地74.6496公頃,其中,市本級供應62.86公頃,各縣(市)供應11.7896公頃;全市共建成標准廠房66.06萬平方米,累計建成標准廠房291.78萬平方米,入住企業422家;市本級收儲土地14宗,面積511.447畝,融資2.4億元;全市共出讓218宗、1.26萬畝,成交價款42.84億元,超出起始價11.68億元(其中,市本級共出讓土地39宗2254畝,成交價款17.16億元,超出起始價7.23億元)。
【地籍管理】2010年,完成宗地登記發證1790本,其中單位用地162本,「三房」個人登記1628宗,辦理「三房」土地分割證明書4729本,辦理土地抵押他項權利登記228宗。第二次土地調查方面,經調查統計,全市調查總面積7468242.45畝,其中,耕地5173497.75畝,園地7841.7畝,林地271272.15畝,草地151881.45畝,城鎮村及工礦用地1304224.05畝,交通運輸用地223827.75畝,水域及水利設施用地28.65畝,其他土地119158.95畝。第二次土地調查工作已經全部完成,並於2010年10月15日順利通過河南省土地調查辦的預檢。
【土地市場】繼續深化陽光土地市場成果,充分發揮市場配置的作用,切實做好土地供應。不斷創新收儲方法,在堅持過去的成功方法的基礎上,採取了預定的收儲方式,即只約定土地及其附屬物的補償方式和價款,待土地出讓後再支付土地及其附屬物補償費,有效減輕了資金不足帶來的困難,緩解了資金周轉的壓力。在土地收儲的補償中,堅持委託中介機構對土地和地上建築評估,進行土地收儲出讓測算,經市財政審核、報市政府批准後,進入實質性收儲工作階段。認真研究制訂每季度的土地出讓計劃,並及時在媒體上進行公示;適勢調整供地速度,嚴格控制「毛地」出讓。積極組織土地出讓推介活動,將成交確認保證金由過去的起拍價的10%,提高到小地塊為80%,大地塊50%,提高了准入條件和成交地塊的履約率;建立了參與土地競買人以及房地產開發企業誠信檔案,邀請監察等部門全程參與公開出讓活動。2010年,國土資源部、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國家土地督察濟南局分別對許昌市房地產市場情況調研,充分肯定了許昌實行陽光規范、適時投放的土地供應政策。
【保障發展用地】2010年,全市共向河南省政府上報111個批次用地報件和7個單獨選址項目,共報批建設用地4.13萬畝,其中農用地3.25萬畝(其中,耕地3.06萬畝),建設用地0.85萬畝,未利用地57畝。爭取河南省預留指標1.5萬余畝;盤活存量用地和閑置用地1473.27畝;向省里申報重點項目,爭取使用省里匹配指標,全年共納入省重點項目60餘個;通過土地衛片執法檢查補辦用地手續5857畝,妥善處理了一批項目用地遺留問題;許昌新區用地得到有力保障,全年新區報批用地量佔全市用地的近30%。有力地保障了中原電氣谷、魏武大道、河南農大許昌校區、許昌航空港、帝豪專用線等項目建設用地。
【節約集約利用】全市各產業集聚區標准廠房面積達到30萬平方米以上,投資強度市區不低於180萬/畝,其他縣(市)不低於120萬/畝。在全省省級開發區土地集約利用評價更新數據調查中,許昌經濟開發區土地利用集約度綜合分值97.67分,位居省級開發區第一名。2010年,集中開展了閑置土地清理處置、批而未供土地清理處置、公開出讓遺留問題處理、企業改制遺留問題處理、土地使用權屬糾紛調處和登記發證5個攻堅克難專項行動,一批久拖未決的問題得以解決。全市盤活存量和低效用地221.35公頃,其中市本級盤活37宗、145.12公頃。將推進「城中村」改造作為節約集約用地的新平台,用政策推動、靠市場調節,實現城市的整體增值的同時,促進了土地的節約集約利用。同時,探索出了政府統征儲備、市場開發運作、社區自主改造、「村企共建」、「村園共建」、「土地整理」等多種不同類型的城中村改造模式。截至2010年底,全市共啟動86個城中村改造項目,完成拆遷20133戶,拆遷面積926.9萬平方米,已建和在建安置房512.4萬平方米,累計完成投資127.3億元,節約用地5000餘畝,省內外20餘個市、縣來許昌市學習考察。
【專項行動】工程建設領域突出問題治理本著「問題不查清不放過、整改不到位不放過」原則,對2000餘個政府投資和非政府投資建設項目土地、礦業權審批和出讓進行了清量,對116個項目存在的問題進行了深入整改。截至2010年底,已整改糾正問題96個,整改率達到了82%。
國土資源系統「兩整治一改革」專項行動開展以來,全系統參加廉政風險點排查單位230個,參加風險點排查1763人,清理規范性文件605份,排查單位風險點總數1644個,排查個人風險總數5546個。制定單位和個人廉政風險防範措施分別為1728條和7072條,清理規范性文件605份,完善各種規章制度197項,復查復審卷宗19402份,整改完善卷宗586份,對照《廉潔從政准則》自查問題52個、整改50個、正整改2個,對照部《五項禁令》自查問題數23個、整改23個。
【礦產資源概況】截至2010年底,許昌市轄區內已發現礦種32種,已探明儲量的有16種,已發現各類礦產地64處。煤、鋁土礦、石灰岩、砂岩主要分布在西部的禹州市、襄城縣以及長葛市,中部及東部平原縣市主要有磚瓦粘土和礦泉水等礦產分布,鐵礦主要分布在許昌縣。許昌市的優勢礦產主要有煤、水泥灰岩,一般礦產有鋁土礦、石英砂岩、磚瓦粘土、耐火黏土,劣勢礦產為金屬類礦產。
【礦產資源管理】2010年年底,全市共有持證礦山276個。其中,部省級發證96個、市本級無發證、縣(市)級發證180個;煤礦90個,鐵礦1個,鋁土礦4個,砂岩1個,建築石料及其他180個。除骨幹企業礦山能夠正常生產外,大多數小型礦山因兼並重組、技術改造等因素,生產效益普遍不高。
(1)煤:全市煤炭開采業,目前,持證礦山90個,主要分布在禹州市87個,襄城縣2個,許昌縣1個。2010年,共生產原煤694萬噸,共消耗儲量732萬噸。2010年,因資源整合因素,大多數小型礦山尚未復工生產。
(2)鋁土礦:目前,鋁土礦其有持證礦山4個,主要分布在禹州市西部山區,年生產能力40萬噸。采礦權人為中國鋁業,目前,4個礦山均未能正式生產。
(3)水泥灰岩:目前,全市共有持證礦山35個,主要分布於禹州市、長葛市。襄城縣過去有少量開采,現已禁采。2010年,共生產礦石162萬噸,消耗儲量170萬噸。
(4)鐵礦:由於礦體埋藏較深,以往開採的經濟技術條件較差,沒有開采。現在資源緊缺的條件下,鐵礦石價格比以往有較大幅度上升,許昌市鐵礦區解禁,已有許繼集團許昌鐵礦年產200萬元噸礦井在建,即將投產。
【探礦權、采礦權管理】嚴格按照有關法律法規明確的審批許可權審批采礦權,禁止以大化小、變更礦種等變相越權審批行為。按照省、市政府的要求,推進礦產資源的開發和整合,積極支持優勢企業做大做強,配合做好省骨幹煤炭企業對地方煤炭企業和小煤礦的兼並重組工作,在礦業權轉讓、采礦權變更等方面全力配合。全市參加兼並重組小煤礦共64家,已審查兼並重組煤礦報件43件。非煤礦產資源整合方案已報省廳審批通過,全市非煤礦山企業由260家整合到190家。按照《河南省國土資源廳辦公室關於開展探礦權清理工作的通知》要求,積極開展探礦權的清理工作。全市應參與探礦權清理的探礦權共8個,其中2個已經探礦結束,其勘查報告已經評審,並在省國土資源廳備案。
【礦山儲量動態監督管理】將儲量動態監督管理工作納入對各縣(市)局的責任目標考核中。各有關縣(市)局落實人員和經費,配備相應的硬體和軟體,應用了礦山儲量資料庫管理系統、儲量動態檢測系統、礦山儲量登記統計系統;監督各自轄區內的礦山企業和檢測單位開展好礦山儲量動態檢測工作,要求礦山企業建立資源儲量「五項台賬」,以全面、准確反映礦山企業資源儲量情況,在動態檢測工作中形成的各項原始資料、整理編制的年度報告、圖紙等,妥善歸檔保存,一礦一檔,以備檢查、審查及各種利用。許昌市有部、省發證礦山96個,完成儲量動態檢測96個,完成率100%,完成了省廳2011年年初下達的甲類礦山動檢率98%工作目標。
【礦產資源補償費徵收】通過資源整合,2010年,礦產企業比2009年減少了74家,下降20%。許昌鐵礦處於基建階段,大多數小煤礦、建築石料礦山因資源整合,處在停產重組狀態,沒有生產。2010年,共徵收礦產資源補償費3611萬元,入庫3611萬元,入庫率100%。
【地質勘查】許昌市境內共有6個省政府出資的地質勘查項目,包括:禹州市張得煤詳查,禹州市方山—白沙深部煤詳查,禹州煤田葡萄寺煤詳查,禹州煤田扒村井田詳查,禹州市新峰一礦深部普查,許昌市泉店—靈井鐵礦普查。禹州市張得煤詳查區初步查明1500米以淺煤資源儲量20.58億噸,為中型煤田、大型煤礦區。許昌市泉店—靈井鐵礦普查區估算鐵礦石資源儲量1.34億噸,為大型鐵礦區,禹州市新峰一礦深部普查區初步查明資源儲量約3.1億噸,為中型煤礦區,禹州市方山—白沙深部煤詳查區初步查明資源儲量約2.5億噸,為中型煤礦區,禹州煤田葡萄寺煤詳查區初步查明資源儲量約2.4億噸,為中型煤礦區,禹州煤田扒村井田詳查,估算資源儲量約1.3億噸,為小型煤礦區。
【衛片執法檢查整改工作】實行黨委、政府「一把手」負責制,市與縣、縣與鄉政府負責人層層簽訂了三項「剛性」整改目標。市領導分別對衛片執法檢查整改工作進展緩慢的縣(市、區)政府主要領導和分管領導進行了警示約談,進一步完善了多部門聯動的聯合執法機制,實行了「日報告」制度,在2個月時間里完成補辦手續5857畝。2010年,全市共發生土地違法案件132宗65.95公頃,立案查處各類土地違法案件112宗,涉及土地面積64.90公頃,結案109宗,土地違法違規案件呈大幅下降趨勢,衛片違法違規用地比例下降至3.69%。
【執法監察】2010年,全市共發生土地違法案件128宗,涉及土地面積86.06公頃,其中耕地面積70.14公頃,及時制止自行糾正16宗。立案查處各類土地違法案件112宗,涉及土地面積64.90公頃,其中,耕地53.48公頃,結案109宗;全市案件發現率、報告率、查處率達到100%,移交率和結案率達到95%以上;共拆除違法違規佔地建築物面積63844平方米,對涉嫌破壞耕地的17宗違法用地進行耕地破壞程度鑒定,及時向公安機關移送涉嫌犯罪人員,追究刑事責任21人,向紀檢監察部門提出追究黨政紀責任16人,落實16人。
【信訪工作】全市國土系統把國土資源信訪案件解決在基層,針對征地補償、土地出讓、打擊違法佔地等活動比較容易造成群眾信訪案件,堅持依法行政、堅持信訪評估。全年沒有出現過重大群訪案件,也沒有出現纏訪、鬧訪案件;省廳沒有復查、復核過許昌國土資源信訪案件。
(趙亮 姬紅超)
❹ 湯陰縣國土資源局
湯陰縣隸屬安陽市,距安陽市區22公里,介於東經114°11′~114°41′,北緯35°44′~36°00′之間。屬華北平原與太行山麓的過渡地帶,京廣鐵路縱貫縣境,西有與煤城鶴壁連接的湯鶴鐵路支線,東有與油城濮陽通匯的地方鐵路。全縣土地總面積636.61平方公里,其中,耕地703217畝。設5鎮5鄉,298個行政村。2010年底總人口462666人,其中,非農業人口74356人,占總人口的16%;農業人口388310人,占總人口的83.9%。人均耕地0.55畝,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726人。
田新民 黨組書記、局長
劉佩忠 黨組成員、副局長
張曉峰 黨組成員、副局長
邢保玉 黨組成員、副局長
韓艷紅 黨組成員、紀檢組長(女)
田新民簡介:湯陰縣宜溝鎮人,漢族,中共黨員。1982~1985年,在湯陰縣糧油加工廠工作;1986~2005年,在湯陰縣財政局工作;2005年5月至今,在湯陰縣國土資源局工作。現任湯陰縣國土資源局黨組書記、局長。
【機構設置】局機關內設辦公室、審批股、地政地籍股、規劃股、信訪辦、綜合審辦股、耕保股、測繪股,設土地公安執法隊、土地儲備中心、地租徵收所、土地整理中心5個二級機構,轄城關鎮、韓庄鄉、白營鄉、古賢鄉、菜園鎮、任固鎮、五陵鎮、瓦崗鄉、伏道鄉、宜溝鎮10個國土資源所。截至2010年12月31日,全局共有幹部職工65人,其中行政編制9人,事業編制29人。
【土地資源】截至2010年底,湯陰縣土地總面積63661.49公頃,其中耕地46881.18公頃,園地173.53公頃,林地592.67公頃,草地370.13公頃,城鎮村及工礦用地9280.85公頃,交通運輸用地2054.05公頃,水域及水利設施用地2894.94公頃,其他用地1414.14公頃。
【耕地保護】2010年,加強目標管理,加大執法力度,把堅守耕地紅線擺上更加突出的位置,確保了耕地總量不減少、質量不降低,基本農田面積穩定在60萬畝。同時,加大土地開發整理力度,完成了伏道鄉大性村、宜溝鎮琵琶寺村和韓庄鄉王佐村等12個土地整理項目,新增耕地面積1000餘畝。瓦崗鄉瓦崗村、小元村等面積為4000餘畝土地開發整理復墾項目已通過安陽市國土資源局驗收。
【保障重點項目用地】2010年,湯陰縣面對破解保障發展、保護資源的兩難問題,一方面克難攻堅,積極爭取省、市政府和省、市國土資源部門的大力支持,向省、市人民政府組織報送了湯陰縣2010年度第一、第二批鄉鎮建設用地報件資料,轉用徵收面積14.5307公頃;2010年度第一批城鄉掛鉤項目徵收土地報件資料,上報徵收面積31.4518公頃;2010年度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批城市建設用地報件資料,上報轉用徵收面積153.0622公頃;組織報送了2010年度第一批調整城市用地區位報件資料,上報轉用徵收面積11.2336公頃;組織報送了中華南路(安湯快速通道)湯陰縣段工程建設用地報件資料,上報轉用徵收面積21.851公頃;報送了石武鐵路客運專線湯陰段設計變更增加工程建設用地報件資料,上報土地轉用徵收面積2.5504公頃。全年共上報轉用徵收面積234.6797公頃(3520.2畝),保障了湯陰縣招商引資及重點項目的用地。
【建設用地增減掛鉤】2010年,湯陰縣及時出台了《湯陰縣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工作實施方案》,成立了以縣政府主要領導為組長、縣直主要部門和鄉鎮政府一把手為成員的城鄉建設增減掛鉤領導小組。通過對全縣拆舊區進行調查,查清了全縣拆舊區的分布,形成了一圖一表一簿檔案資料,為湯陰縣爭取用地指標113.41公頃(1700畝)。
【招商引資】積極引導新上項目向工業集聚區集中,2010年入駐湯陰縣產業集聚區的企業有河南陽光油脂集團有限公司投資3億元的年產40萬噸植物蛋白質及食用油項目、河南福鑫威爾葯業有限公司投資2億元的年產6億袋治療乙肝新葯「藍芪復肝顆粒」項目,以及安陽天利石油化工銷售有限公司投資3億元的5萬立方米成品油儲備庫項目等。
【鐵路通道征地拆遷】山西省中南部鐵路通道在湯陰縣境內共涉及韓庄、宜溝、伏道、城關、瓦崗、五陵等6個鄉鎮16個村莊,共佔地1000餘畝。為保證該項目盡快辦理用地手續,早日開工建設,該縣積極組織開展征地工作大走訪,深入一線調查,對涉及每個村莊、每戶人家、每塊用地都做到心中有數,嚴格按照法律法規規定,支付對農民的補償,努力維護群眾的利益,堅持做到既要保證國家重點項目工程進度,又要保護群眾利益不受損失,圓滿完成了征地拆遷任務。
【土地市場建設】2010年,納入儲備的土地600餘畝,預計價值數億元。經縣人民政府批准,劃撥國有建設用地使用權4宗,面積37.342公頃(560.13畝);辦理集體建設用地流轉4宗,流轉面積4.7公頃(70.59畝);掛牌出讓國有建設用地使用權42宗,面積125.59公頃(1883.89畝),收取土地出讓金約5.33億元。根據《國有土地租賃管理實施辦法》,開展了年租金徵收工作,全年共徵收河南東方燃氣有限公司、電業局、信用聯社和新華書店等單位年租金8.3萬余元。
【土地登記】2010年,共辦理土地登記326宗。其中:集體土地所權用證4本、集體土地使用證29本,集體土地流轉1本,國有單位使用證71本、國有個人使用證186本,他項權利證35本。
【執法監察】2010年,湯陰縣堅持實行縣、鄉、村三級動態巡查,對違法佔地行為早發現、早制止、早處置。全年共查處土地違法案件52起,立案34起,結案34起,結案率達93.7%,其中申請強制執行31起。
【「衛片」執法檢查】2010年,湯陰縣制訂了《湯陰縣衛片執法檢查工作方案》,嚴格對照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圖和基本農田保護圖,逐圖逐宗進行認真核查,並實地測量面積,建檔立卷,做到「一斑一檔,一宗一卷」。湯陰縣衛片監測到2009年圖斑17個,按照要求,增補圖斑11個,調整行政區劃圖斑1個,涉及7個鄉鎮33宗土地,面積1918.91畝,其中合法用地25宗1778.19畝,耕地1727.08畝;違法用地5宗63.7畝,耕地44.2畝;實地偽變化3宗77.02畝。違法佔用耕地面積與新增建設用地佔用耕地面積的比例為2.5%。
【信訪工作】2010年,湯陰縣牢固確立「發展、保護、穩定」三位一體的工作思路,著力解決事關人民群眾切身利益的實際問題,切實維護群眾利益。全年共接待群眾來訪31起61人次,共受理來信4起,接聽來電16起;共辦理土地信訪案件22起,到期已結案22起,到期結案率100%,群眾滿意率100%;共參加行政訴訟案件6起,勝訴3起,正在訴訟期間3起,勝訴率100%;共參加行政復議案件2起,維持2起,維持100%。
【「兩整治一改革」】2010年,湯陰縣為貫徹落實深入開展國土資源領域腐敗問題治理電視電話會議精神,通過採取自己找、群眾提、互相幫、組織查、領導點等方法,著重從土地執法、土地登記、土地整理、財務、公車的使用與維修、幹部隊伍廉潔從政等方面排查,自我剖析,研究制定出各股室防範措施並填寫了廉政風險點報表,共有15個股室及二級機構參加了風險點排查,人數71人,評定單位風險點等級總數102個,其中:A級3個、B級33個、C級66個;評定個人風險點等級總數352個,其中:A級2個、B級107個、C級243個。通過開展「兩整治一改革」專項行動,進一步從源頭上有效遏制了國土資源系統腐敗案件發生。
(李海霞)
❺ 湘潭市國土資源局屬哪個派出所
國地資源局是獨立的單位,不屬於哪個派出所管理。兩個部門的職責是不一樣的!
❻ 孟州市國土資源局
孟州市位於河南省的西北部,在焦作市的西南隅。地理坐標為東經112°33′~112°55′、北緯34°50′~35°02′,系太行山前丘陵向華北平原過渡地區,地勢由西北向東南傾斜,海拔由305.9米降到108.5米,境內由西向東有明顯的低山—丘陵—平原的過渡特徵,是華北平原的西部邊陲。東西最長處33公里,南北最寬處25.75公里,全市總面積541.61平方公里。轄6鎮1鄉4個辦事處,274個行政村,人口38萬人。孟州歷史悠久,秦為河雍,漢置河陽,唐為孟州,明稱孟市,1996年經國務院批准設立孟州市。是「唐宋八大家」之首韓愈的故里。境內有裴李崗文化、仰韶文化和龍山文化遺址。
閆慶利黨組書記、局長(2010年6月8日前任黨組成員、局長)
高澤偉主任科員(2010年6月8日前任黨組書記)
張水泉 黨組副書記、副局長(2010年6月8日前任黨組成員、副局長)
楊保山 黨組成員、副局長
張獻忠 黨組成員、副局長
馮世金 黨組成員、紀檢組長
黨憲軍 黨組成員、儲備中心主任
閆慶利簡介:河南孟州人,出生於1964年3月,本科文化程度,中共黨員,1985年7月參加工作。1985年7月~1986年8月,在孟縣畜牧局工作;1986年8月~1988年8月,在孟縣機要局工作;1988年8月~1993年3月,在孟縣縣直工委工作;1993年3月~1998年4月,任石庄鄉黨委副書記、副鄉長;1998年4月~2002年4月,任市計生委副主任、計生協會會長;2002年5月,任孟州市國土資源局黨組成員、副局長(正科);2009年4月,任孟州市國土資源局黨組成員、局長;2010年6月兼任局黨組書記。
高澤偉簡介:河南孟州人,出生於1958年2月,大學文化,中共黨員,1980年12月參加工作。1980年12月~1983年3月,在兵工部雲光廠醫院工作;1983年4月~1984年4月,在孟縣衛校工作;1984年5月~1990年5月,在孟縣中醫院工作;1990年5月~2001年10月,任孟州市人大常委會辦公室副主任、主任;2001年11月~2009年4月,任孟州市國土資源局黨組成員、副局長(正科);2009年4月,任孟州市國土資源局黨組書記;2010年6月,任主任科員。
【機構設置】現內部設有辦公室、地政地籍科、規劃用地科、耕地保護科5個職能股室。轄5個二級機構:土地儲備中心、土地整理中心、孟州市國土資源局測繪室、執法監察大隊、孟州市地質礦產管理所;派出11個鄉國土所:會昌國土所、大定國土所、河雍國土所、河陽國土所、南庄國土所、化工國土所、穀旦國土所、趙和鎮國土所、城伯鎮國土所、槐樹鄉國土所、西虢鎮國土所。
【土地資源】2010年,孟州市土地總面積50348.86公頃,其中耕地28085.33公頃,基本農田24842.53公頃;園地1515.24公頃,林地4426.62公頃,草地263.90公頃,城鎮村及工礦用地7916.15公頃,交通用地1386.89公頃,水域及水利設施用地5506.04公頃,其他土地
1248.69公頃【基本農田保護】2010年,孟州市被確定為全省基本農田劃定試點市(縣)之一後,及時編制基本農田保護區方案,建立電子台賬,劃定保護片塊,埋設界樁,設立基本農田保護標示牌,制定保護措施,落實保護片責任人。僅用一個月時間就全面完成了河雍、穀旦、城伯三個鄉鎮的基本農田劃定試點工作。省國土資源廳專家組對孟州市基本農田劃定工作給予了充分肯定,在國土資源部召開的全國基本農田劃定座談會上,作了典型發言。
【測繪市場管理】一是加強測量標志管理和維護。將測量標志管理責任落實到人,組織人員定期檢查。同時,對全市43個D級GPS網標志進行了除銹、刷油,維護了測量標志質量和性能。二是開展地圖市場集中清查和測繪質量監督檢查。組織測繪院、國土資源監察大隊,在公安、文化等部門的支持配合下,對城區部分書店、超市、禮品店銷售的地圖產品進行了集中清理清查,並向有關人員宣講了國家版圖知識。共收繳各類違法地圖產品20餘件,不僅依法打擊了違法出售地圖產品行為,而且還強化了全社會國家版圖意識教育,凈化了全市地圖產品市場秩序。三是圍繞全市各類項目用地,大力開展國土勘測工作,製作各類圖件資料76套,測量面積108.485公頃,製作各類圖件150幅,製作勘測定界報告160餘套。
【地政地籍管理】2010年,全市完成商品樓分割登記發證710餘戶,城鎮國有和農村宅基地登記100餘戶;為50餘家國有用地單位和10餘家集體單位辦理了國有土地使用權登記和集體土地使用權登記手續;完成石井、梁庄、青龍3個移民村集體土地使用權登記發證1500份;認真完善了第二次土地調查的各項資料,並順利通過了市級復查和省級預檢;開展了一村一圖工作,完成了68個村地籍調查,為新農村建設提供了翔實可靠的依據;按時完成2010年全市土地利用變更調查工作;協調作業單位完成了城鎮地籍調查更新資料庫建設;調解、處理各類土地權屬糾紛7起;整理各類用地登記檔案資料2000餘宗,為土地登記規范化檢查奠定了良好基礎。窗口服務由以往的拉動式管理轉變為推動式服務,全年共接待群眾咨詢180餘人次,辦理業務2200餘件,收費2600餘萬元。
【建設用地管理】2010年,積極組織了6個批次建設用地報件,審批面積140.8667公頃,其中城市批次2個47.0579公頃,鄉鎮批次4個93.8088公頃。編制上報了「孟州市2010年度第一批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項目」,拆舊區整治總規模21.40公頃,新增耕地20.76公頃,安排建新區項目6個,提供用地19.8351公頃。為阿斯巴甜、革樂美、奧森公司等34個項目提供了優質高效的用地服務,保障了重點項目的順利開工建設。堅持眼睛向下,緊盯內涵挖潛,把工作的著力點放在存量土地的盤活利用上,推動土地利用方式和管理方式的轉變。全市共挖掘存量建設用地23宗,面積62公頃。積極引導12家外商利用閑置用地投資興業,在不新增建設用地的情況下,實現了項目落地,互惠互贏。全年整合各類建設用地48公頃,利用存量建設用地新上項目36個。在此基礎上,孟州市又啟動了產業集聚區創業園項目,建成了總面積9萬平方米的11棟4層標准化廠房。產業集聚區正逐步成為產業集聚度高、土地節約集約利用強、配套設施完善、功能齊全的現代化工業示範基地。
【土地開發復墾】堅持「在保護中開發,在開發中保護」的指導思想,大力開展土地開發整理,全面完成了總投資4363.85萬元,整治規模2908.51公頃的城伯、西虢、穀旦土地整理項目。共完成土地平整工程8.84萬立方米,新打機井369眼,安裝水泵369台,安裝變壓器40台,架設高低壓線95.23公里,鋪設地埋管101.95公里,修建田間道51.51公里、生產路91.07公里,栽植防護林2.53萬株,新增耕地158.61公頃。土地整理項目的實施,不僅增加了耕地面積,緩解了耕地減少趨勢,提高了項目區生產條件,而且實現了農業增產增效,改善了基層干群關系。
【國土資源規劃】2010年,重點開展了鄉級規劃修編工作。按照「政府組織、專家領銜、部門合作、公眾參與、科學決策」的工作方針,在孟州市政府的統一領導下,動員各方面力量共同參與。重點做好城鎮村新增建設用地需求和布局預測分析、農村居民點整理潛力調查,做好與市級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的銜接工作,確保規劃目標順利完成,鄉級規劃經焦作市人民政府批准。新一輪鄉級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的科學合理編制,既有效保護了耕地不減少,也為經濟社會發展預留了充足的用地空間。
【農村土地綜合整治】堅持群眾自願、因地制宜、量力而行、依法推進的基本思路,選定7個村作為土地綜合整治試點村。槐樹鄉錢溝村、東孟庄村土地綜合整治規劃在省國土資源廳土地綜合整治辦公室備案。錢溝村綜合整治擬投資793.3萬元,整理規模164.68公頃,新增耕地10.49公頃,新增耕地率6.0%,現錢溝村新村建設已開始,規劃建設6棟住宅樓,第四棟正在建設;東孟庄綜合整治擬投資468.34萬元,整理規模144.56公頃,新增耕地24.36公頃,新增耕地率26.29%,兩棟住宅樓同時開工建設。
【土地收購儲備】全年投入收儲資金3500餘萬元,收購儲備12宗76公頃的土地。公開出讓土地10宗,面積73公頃,出讓總金額達1.72億元。不斷加強土地批後開發利用動態監測,通過網路在線上報每一宗土地的出讓合同,定期對已供土地的開竣工及開發建設進度等情況進行實地巡查,及時更新開發利用信息。對在檢查中發現問題且整改不力的單位和個人,按照規定嚴肅查處。全年辦理土地交易手續61宗,其中轉讓53宗,面積8萬平方米,辦理土地抵押16宗,面積110.7萬平方米,為企業爭取銀行貸款1.3億元。
【執法監察】一是從源頭上預防和控制土地違法違規行為。建立並落實了土地巡查、土地執法監察考核等一系列工作制度。明確274名村級國土資源協管員責任,出台措施,落實待遇,開展培訓,提高理論水平,幫助國土資源部門開展工作,努力建設群眾參與、信息通暢的社會監督體系,真正做到全面及時掌握違法苗頭,做到地動我知。二是全面強化政府管地責任機制。對違法用地現象較嚴重的地方領導幹部進行約談,明政策、敲警鍾、提要求、定任務,確保了全市違法佔用耕地比例不超標。三是完善違法佔地聯合查處機制。市政府牽頭,由紀檢、監察、公安、法院、國土、城建、規劃等部門組成的國土資源違法案件查處聯席會議制度化。對多次制止無效的國土資源違法案件,市政府依據《土地管理法》、《城鄉規劃法》,及時組織聯合執法行動,採取強制措施,嚴厲打擊國土資源違法行為。2010年,共發現土地違法案件10起,當場制止並復耕6起,立案查處4起,立案率、結案率均達到100%。
【第十次衛星遙感執法檢查】一是堅持政府主導,明確責任到位。根據省國土資源廳和市國土資源局衛片執法檢查工作要求,及時成立衛片執法檢查領導小組,做到一個案件一名領導負責,一個標准整改,一定時限辦結,形成了主要領導親自抓、分管領導具體抓的工作局面。二是堅持實地核查,深入摸底到位。對照衛片資料,逐個圖斑逐宗地開展實地踏勘,現場測量,按照「一個圖斑一套檔案」的要求建立了土地衛片執法檢查資料,做到了底數清、情況明。三是堅持嚴格督辦,著力整改到位。組成督查小組,實地檢查,現場督辦,對工作進度慢、持等待觀望態度的鄉鎮及時給予通報批評,確保違法違規用地專項整治暨衛片執法檢查工作順利開展。執法檢查中,共對14個圖斑、16宗土地進行了核查,核查面積529.3畝。對清理出的1宗2.9畝違法用地,積極主動進行整改和查處,並全部整改查處完畢。
【信訪工作】積極構建機關幹部全員參與信訪的工作格局,制定局領導約訪工作實施意見,積極開展信訪事項約訪工作,共約訪16人次,解決信訪積案13起。堅持重大決策信訪評估制度,高度關注征地拆遷、項目推進過程中的信訪問題,努力防止和減少各類矛盾的發生。積極探索國土資源信訪三級終結制,實現國土資源信訪在市一級終結,有效降低了到省、市申請復核的總量。全年共接待群眾信訪102起,其中直接反映國土資源問題的52起,咨詢涉及土地方面問題的50起;受理網上反映國土資源信訪問題9起;接到上級和有關部門轉交辦信訪案件11起,報結11起,按期結案率達100%。
【信息化建設】大力拓寬信息渠道,在報刊、雜志、網站及時報道工作中的熱點、亮點;建立新聞信息獎勵制度,實行月通報、月獎勵制度,共兌現獎勵資金10餘萬元,極大調動了全局人員的撰稿積極性。全年在《中國國土資源報》、《資源導刊》等報刊和網站上發表經驗文章、通訊報道新聞、信息稿件達6600餘篇,有力地宣傳了國土部門的良好形象。不斷加強國土資源信息化建設,完善電子政務系統,正式啟用了建設用地審批系統,對局門戶網站進行了改版,及時對各類政務信息進行公開,全年共公開各類政務信息200餘條。投資50餘萬元,完成了縣、鄉兩級國土資源主幹網建設,委託數慧公司開發並運行了綜合事務管理信息系統,真正實現了無紙化、網路化、快捷化辦公,國土資源電子政務系統步入了嶄新的發展階段。
【法制工作】一是組織領導到位。建立了由局長任組長的「五五」普法和依法行政工作領導小組。二是規劃落實到位。制定了《孟州市國土資源局「五五」普法和依法行政工作計劃》,年終對計劃的落實情況進行檢查和總結,保證了全系統依法行政活動有計劃、有步驟地開展。三是責任分工到位。與國土所長、職能科(室)負責人簽訂責任狀,把依法行政工作責任層層分解,落實到人,在全系統形成了「橫向到邊、縱向到底,分工負責、相互配合」的局面。四是經費保障到位。在財務預算中預先落實好依法行政經費。五是陣地建設到位。重視電視台在依法行政工作中的作用,定期組織國土法制建設方面宣傳。2010年6月,孟州市國土資源局被推薦為全省國土資源系統「五五普法」先進單位。
【「雙保」工程】成立了以局長為組長的領導小組,研究制定了《孟州市國土資源局保發展保紅線工程2010年行動方案》,組成調研小組,准確掌握全市項目的用地數量、結構、分布、時序和利用情況,強化土地管理批、供、用、補、查的監管,堅決糾正違背產業政策和供地政策供地、搭車用地、侵害被征地農民合法權益等問題,嚴防違法違規用地反彈,保持土地管理良好秩序,有效保障了全市項目用地,提高了土地調控政策的應變能力和效果,依法嚴格規范土地管理秩序,堅守27592公頃耕地紅線,促進了全市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
【企業服務年活動】在企業服務年活動中,孟州市涉及產業集聚區鐵路專用線和河南嘉陵三輪摩托車有限公司年產50萬輛摩托車項目兩個重點項目。立足一個「快」字,一切工作服從、服務於經濟發展這一大局,積極轉變服務理念,由「等著辦」向「主動辦」轉變,確保重點項目用地的快捷高效審批。圓滿完成了鐵路專用線項目的用地預審工作,嘉陵三輪摩托車有限公司年產50萬輛摩托車項目用地手續已經辦結。
(賈紅波)
❼ 請問國土局是屬於那個部門管的
1、各級地方政府國土局歸市政府管轄。
2、中央政府的國土局已改名為國土資源局,是國務院組成部門。
以濟南市為例:
濟南市國土資源局,是濟南市政府工作部門。該局是根據省委辦公廳、省政府辦公廳《關於印發〈濟南市人民政府機構改革方案〉的通知》(魯廳字〔2009〕50號)和市委、市政府《關於濟南市人民政府機構改革的實施意見》(濟發〔2009〕17號)設立的。
(7)公安的土地資源局在哪裡擴展閱讀
國土局的主要職責
(一)承擔保護與合理利用土地資源、礦產資源、海洋資源等自然資源的責任。
組織擬訂國土資源發展規劃和戰略,開展國土資源經濟形勢分析,研究提出國土資源供需總量平衡的政策建議,參與國家宏觀經濟運行、區域協調、城鄉統籌的研究並擬訂涉及國土資源的調控政策和措施。編制並組織實施國土規劃,制定並組織實施國土資源領域資源節約集約利用和循環經濟的政策措施。
(二)承擔規范國土資源管理秩序的責任。
起草國土資源法律法規草案,制定部門規章並監督實施,制定地質環境保護的政策、規章,制定國土資源調查評價技術規程,擬訂國土資源開發利用標准。指導地方國土資源行政執法工作,調查處理國土資源重大違法案件。
(三)承擔優化配置國土資源的責任。
編制和組織實施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土地利用年度計劃、土地整理復墾開發規劃和其他專項規劃、計劃。指導和審核地方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礦產資源規劃,組織編制礦產資源、海洋資源、地質勘查和地質環境等規劃以及地質災害防治、礦山環境保護等其他有關的專項規劃並監督檢查規劃執行情況。
參與報國務院審批的涉及土地、礦產的相關規劃的審核。
❽ 北關區國土資源局
北關區位於安陽市區東北部,京廣鐵路、107國道和京港澳高速公路貫穿南北。安陽河橫貫東西,袁林坐落在洹水河畔。轄區面積51.32平方公里,現有人口24.18萬人,轄7個城區辦事處、2個農村辦事處和1個工業園區管委會,共有30個社區和37個行政村。城區和近郊農村面積比例為1:3,非農業人口和農業人口比例為5.6:1。
張柏林 局長、黨組書記
邢海旺 副局長、黨組副書記
楊振剛 副局長、黨組成員
張柏林簡介:河南省范縣人,1962年10月出生,漢族,中共黨員,大專學歷,1980年10月入伍,1993年12月轉業,1994年10月調入安陽市國土資源局工作。2002年9月,任耕地保護科科長;2006年1月至今,任北關區國土資源局局長。
【機構設置】北關區國土資源局內設辦公室、地籍科、規劃耕保科、財務科、信訪法規科、征地辦公室等6個科室,下設地租徵收所和土地監察大隊2個二級機構;全局共有在職幹部職工41人,正式黨員20人;轄彰北、彰東2個街道辦事處國土資源所,兩所各設所長1人、工作人員3人。
【土地資源】截至2010年底,北關區行政區總面積為5132.60公頃,其中,耕地2116.21公頃、園地15.56公頃、林地33.20公頃、草地3.26公頃、城鎮及工礦用地2471.43公頃、交通運輸用地240.58公頃、水利設施用地200.56公頃、其他土地51.8公頃。
【耕地保護】2010年,安陽市國土資源局與北關區國土資源局簽訂目標責任書,下達了耕地面積穩定在1415公頃、基本農田面積穩定在680公頃的保護目標。全年第一批次鄉鎮建設用地佔用耕地0.8856公頃,在內黃縣六村鄉趙庄進行了耕地補充;第二批次鄉鎮建設用地佔用耕地3.7130公頃,在內黃縣六村鄉趙庄進行了耕地補充;第三批次鄉鎮建設用地佔用耕地4.1181公頃,在內黃縣高堤鄉袁庄進行了耕地補充;第四批次鄉鎮建設用地佔用耕地2.2169公頃,在內黃縣高堤鄉袁庄進行了耕地補充。
【服務項目用地】2010年,北關區國土資源局先後完成了四季花都、中華路延伸、後崇義經濟適用房、民兵訓練基地、公交東站、紅日集團土地置換、文峰東路延伸、洹濱北路延伸8個重點項目建設用地,共徵用土地1376畝;實施「城中村」改造徵用土地,蘇家村片區195畝、小營片區129畝。
【產業集聚區用地】北關區產業集聚區位於安陽市區東北部,總面積為9.2平方公里。現已入2010年產業集聚區用地報城市批次1500餘畝,國務院已審批;在服務產業集聚區建設用地中,對具備徵收條件的用地上報徵收;為招商引資項目積極做好選址工作,推動產業集聚區規模化發展。2010年,在文峰大道、後崇義經濟適用房、西於曹四季花都等項目建設用地中全面實施了征地片區綜合地價,督促征地補償款及時足額發放到位。
【土地利用總體規劃】2010年,北關區彰東、彰北辦事處的土地利用總體規劃(2006~2020年),於5月13日經安陽市人民政府批復,規劃到2020年全區耕地面積保有量穩定在1280公頃,基本農田保護總面積680公頃以上,新增建設用地佔用耕地總規模控制在441公頃以內,城鄉建設用地總規模控制在3287.4公頃以內。全區嚴格執行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和土地利用年度計劃,無違反計劃批地用地情況。
【地籍管理】2010年,北關區農村集體土地所有權細化調查工作已完成,村莊地籍調查已完成上圖工作,全年共辦理國有土地使用證1482宗。
【地租徵收】2010年,北關區國土資源局共徵收土地租金42.6萬元,其中,個體戶67戶,土地收益租金6.9萬元;單位52個,徵收土地租金35.67萬元。
【土地執法】2010年,北關區國土資源局監察隊對新的違法佔地立案查處56起,結案56起,向公安北關分局移送案件7起,向區監察局移交案件15起,拆除並復耕土地85畝,把違法佔地消滅在萌芽時期12宗,調查處理信訪案22起,有效遏制了各類違法佔地現象的發生。年度違法佔地案件佔用耕地面積未超過新增建設用地佔用耕地總面積的15%。
【土地信訪】2010年,北關區國土資源局共接待群眾來訪12批,21人次,辦理上級交辦案件14起(其中市國土局交辦7件,區信訪局交辦7件),結案13起,結案率為13%。受理市長便民電話交辦案件13起,全國「12336」舉報電話交辦4件均已答復。
【基層所建設】2010年,北關區國土資源局積極落實市局年初下達的基層所規范化建設目標,對全區兩個涉農辦事處國土資源所進行規范化建設,硬體設施達到了「六有」,即有辦公場所(包括辦公室、信訪室、檔案室等)、有必要的辦公用具、有一部固定的電話、有動態巡察車輛、有電腦、有國土所名稱牌,辦公室內工作職責、各項制度上牆等,基本達到了省廳規定的規范化建設標准。年底,在北關區紀檢部門進行的「群眾滿意站所」評議中,彰東國土所在全區所有站所中名列第一。
【「兩整治一改革」】2010年,北關區國土資源局積極開展國土系統「兩整治一改革」專項行動,對征地、規劃、耕保、地籍、徵收、執法監察和幹部選拔任用等風險點進行了認真排查,切實排查出各類廉政風險點134個,其中A級風險點39個,B級風險點57個,C級風險點38個,通過對風險點的排查和自查自糾,建立健全廉政「三卡」制度,構建廉政風險防控預警機制,形成一套「用制度管權,按制度辦事,靠制度管人」的監督制約機制。
【人大、政協議案提案辦理】2010年,北關區國土資源局共收到區政府交辦區人大、政協代表議案提案5件,全部辦結,滿意率100%。在辦理過程中,局主要領導親自抓、分管領導牽頭落實、承辦科室具體辦理、局辦公室追蹤協調,牢牢地將政治意識和責任意識貫穿辦理始終。
(李萍)
❾ 安陽市國土資源局
安陽市地處河南省最北部,與河北、山西兩省交界。地理坐標:北緯35°12′~36°22′,東經113°38′~114°59′。轄區東西22公里,南北128公里,總面積7354平方公里,總人口567.4萬人。中部有京廣鐵路、京珠高速公路、107國道貫穿南北,南距省會鄭州190公里。交通便利,素有豫北要沖、四省通衢之稱。轄4個市轄區、1個縣級市(林州市)、4個縣(安陽縣、安陽市、湯陰縣、內黃縣、滑縣)、1個省級高新技術開發區,50個鄉、42個鎮、43個街道辦事處、202個社區、居委會(市區142個社區),3280個行政村。
楊學文 黨組書記、局長
鄧永生 黨組副書記、調研員
田樹林 黨組成員、副局長兼安東新區建委辦副主任(正處級)
逯建修 黨組成員、調研員
鍾會學 黨組成員、副局長
陸新生 黨組成員、副局長
郭利民 黨組成員、副局長
楊學文簡介:河南林州人,漢族,1955年12月28日出生,中共黨員。1974年12月參加工作。1974年12月~1986年10月,在部隊服役;1986年10月~1990年1月,任安陽市紀檢委幹事;1990年1月~1992年12月,任安陽市紀檢委副科級紀檢員;1992年12月~1995年5月,任中共安陽市紀檢委案件審理室主任(正科級);1995年5月~1999年3月,中共滑縣縣委常委、紀檢委書記;1999年3月~2004年3月,任安陽市林業局黨組書記、局長;2004年3月至今,任安陽市國土資源局黨組書記、局長。
【機構設置】局機關內設辦公室、法規監察科、科技與調控監測科、規劃科、財務科、耕地保護科、用地審批科、地籍管理科、測繪管理科、土地利用科、礦產開發管理科、勘查儲量環境科、人事科、離退休幹部工作科、黨委辦公室、紀檢監察室、審辦科等17個職能科室;轄土地儲備中心、地產交易中心、土地監察隊、礦產資源監察隊、開發區分局、國土資源調查規劃與測繪院、征撥用地事務所、地租徵收處、土地整理中心、信息中心等10個二級機構。全局共有幹部職工315人(其中在職人員262人,離退休人員53人)。
【土地資源】安陽行政區總面積735154.45公頃,其中,耕地411377.85公頃,園地5877.03公頃,林地69917.04公頃,草地35807.98公頃,城鎮村及工礦用地102278.12公頃,交通運輸用地19739.97公頃,水域及水利設施用地21488.31公頃,其他土地68668.15公頃。第二次土地調查全市基本農田保護區總面積346955.0公頃,基本農田保護率為84.34%,其中耕地面積346722.80公頃,占保護區總面積的99.93%;其他地類面積232.2公頃,占基本農田總面積的0.07%,其中園地面積187.29公頃,占基本農田總面積的0.05%,林地面積44.91公頃,占基本農田總面積的0.01%。
【礦產資源】安陽市礦產資源豐富,主要存在兩種類型。一類是和地層沉積程序有關的沉積礦產;另一類是岩漿侵入後自身產生的,或岩漿與圍岩發生變化產生的礦產。安陽市西部山區沉積岩和岩漿岩大范圍出露,發現大量有用礦產,如鐵礦、煤炭、石英砂岩、白雲岩、石膏、含鉀(砂)岩、石灰岩、大理石、錳礦、石棉礦、長石礦、蛭石礦等;東部平原區被新生代地層掩蓋,礦產賦存情況不得而知;西部山區的已知礦產,由於受開發緩急的影響,勘察程度也大不相同。
地熱資源已勘探發現地下熱水,主要分布於青洋口斷裂(安封存一線)與湯東斷裂(大韓村、高庄一線)之間,沿湯陰地塹呈北東向帶狀分布(安陽市境內)長約30公里,寬約15公里范圍內;另外,在林州市城關鎮小菜園一帶經物探工作發現地熱異常,有地下熱水存在的可能。地下熱水勘探開發程度較低,僅限於石油、金屬礦產、地質構造、水文等勘察工作的同時對地熱資源有所發現。
安陽西部山區有較好的成礦條件,還發現有銅、鈮鉭、水晶、冰洲石等多種礦點。由於沒有進行系統的基礎地質工作,許多有益礦產未被發現;對已經發現的礦產未能做出正確評價,影響了安陽礦產資源及時開發利用。
【耕地保護】2010年,安陽市、縣、鄉各級政府層層簽訂了耕地保護目標責任書,依據新一輪規劃確定的基本農田保有量,對基本農田布局進行合理劃分調整,並納入政府年度綜合目標考核體系,實行嚴格獎懲。2010年,安陽市耕地面積為40.88萬公頃,基本農田保護面積為35.25萬公頃。2010年3月,安陽市通過省政府組織的2009年度耕地保護目標驗收,並代表河南省迎接國家三部(局)對省級政府耕地保護責任目標履行情況的檢查,受到了國家三部(局)的充分肯定和好評。
【完善基本農田保護基礎性工作】一是重新設立和完善大型宣傳標志4塊,鄉級固定永久性標志101塊,設立(更新)田間地頭標志牌1152塊,刷寫宣傳標語620餘條。二是建立和完善了基本農田補劃儲備制度。對已驗收的國家、省投資土地開發整理項目和占補平衡項目,符合基本農田條件的,及時納入「基本農田補劃儲備庫」管理。
【全市耕地佔補平衡及總量動態平衡】2010年,安陽市上報建設用地項目佔用耕地17789畝,按照「佔一補一」的要求,補充耕地17789畝。為確保全市耕地佔補平衡,加大土地開發整理復墾工作力度,合理開發利用耕地後備資源。全年補充耕地項目通過驗收合格15批146個,新增耕地面積29084畝,並及時納入「補充耕地儲備庫」進行統一管理,連續12年實現耕地佔補平衡有餘。
【國土資源規劃修編】2010年,積極推進新一輪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修編工作。市級《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已上報國務院審批;同時,積極完善縣、鄉級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修編成果,全市5縣(市)的縣級《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修編成果已全部經省政府批准,全市100個鄉(鎮、辦)鄉級《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已全部由市政府批准。按照礦產資源規劃修編工作總體部署,完成了新一輪市級礦產資源規劃編製成果,2010年5月,通過省國土資源廳預審,按照預審意見和要求,正在積極完善礦產資源規劃修編成果。
【開展土地綜合整治試點】2009年,安陽縣被省廳確定為土地綜合整治試點縣。目前,該項目進展順利,正逐步建立起「政府主導、國土搭台、部門聯動、統籌規劃、整合資金,整體推進」的工作機制,實行田、水、路、林、村綜合整治,重點開展農田整治。2010年8月,河南省土地綜合整治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下發了《關於啟動第二批土地綜合整治試點的通知》,耕保科積極籌劃,認真組織各縣(市、區)上報試點項目。經過篩選,全市共上報試點7個,分別為林州市3個、滑縣2個、湯陰2個,涉及52個行政村。
【用地報批】2010年,河南省下達安陽市的農用地轉用計劃指標6000畝左右,但全市市區用地需求量約為1.5萬畝左右,用地計劃指標與用地需求存在巨大的差距。為緩解用地計劃指標不足對經濟社會發展的影響,安陽市國土資源局積極組織用地報批,並於年初主動向發改委、規劃局、重點辦等單位徵求項目用地情況。同時,加大與省廳、國土部的溝通力度,積極將市重點項目協調列入國家和省重點項目。2010年,全市報國務院批准城市批次實際申報面積達8741畝,其中農用地7935畝。
【重點項目用地服務】2010年,安陽市對167個省、市重點項目、聯審聯批項目與174個市城建三年計劃項目全部建立台賬並定期更新,積極與市重點辦、項目單位聯系溝通,建立健全市、縣兩級聯動機制,同時,採取提前介入、主動服務、跟蹤督辦的方式,將推動重點項目進展與審辦窗口受理、業務科室辦理相銜接,對重點項目用地手續實行統一協調、現場會審,確保高效有序辦理。協調有關聯審聯批項目土地手續加快辦理,確保了老幹部活動中心、京港澳高速南北出口、職教園區、公交南停車場、市委黨校等一大批省、市重點項目及時申報。
【土地徵收指導與協調】2010年,安陽市繼續做好土地徵收的指導協調工作,進一步規范征地程序,推進征地補償新標準的全面實施。建立健全溝通聯系機制,用地、征地工作配合更加密切,通過征地工作台賬、項目分析會等多種形式,使征地工作中的問題得以盡早解決,同時在包干征地的基礎上,不斷探索和完善征地工作模式。積極探索多元安置途徑,逐步完善失地農民的社會保障機制,切實維護被征地農民的合法權益,促進社會和諧穩定。全年土地徵收共涉及貞元廣場南側用地、開發區物流園區、永明路南段等用地項目42個,合計3926.06畝,其中已完成征地項目9個,面積1132.523畝,確保了重點項目用地順利實施。
【供地保障】2010年,安陽市國土資源局簡化手續,加快進度,積極主動服務各類建設項目,特別是重點工程用地的供地工作。先後完成了安陽市第八中學、安陽市會展中心、安陽義烏國際商貿城等項目,同時加強居住用地結構調整,切實保障民生工程建設用地,先後完成了星月灣、北辰家園二期、豫北棉紡織廠棚戶區等經濟適用房和廉租房項目。2010年,全市土地供應總量為40宗,供應總面積252.239公頃,其中出讓土地為26宗,供地面積133.5585公頃,出讓價款57142萬元,全部為「招拍掛」出讓項目;劃撥土地14宗,供地面積118.6805公頃。
【地政地籍】截至2010年11月上旬,安陽市市區國有土地使用權登記發證256宗,城鎮住房分割登記發證7906宗,辦理各類抵押登記29宗,盤活土地資產3億多。為單位、個人、司法、仲裁機構等部門依照規定提供土地登記查詢100多人次,同時,通過各種有效手段妥善解決群眾辦證難、各區發證工作中成套住宅劃撥用地轉讓、成套住宅出讓年限到期的後續辦證等問題,並為企業融資用於土地抵押登記開設綠色通道,為促進我市經濟發展、優化投資環境提供了有效保障。
【完善土地公開出讓制度】2010年,安陽市國土資源局採取政府主導與市場運作相結合的方式,通過收回、置換等方式,以實物儲備和信息儲備為手段,將閑置未用、低效利用和改制企業的土地,全部納入收購儲備的范圍,統一安排,推向市場,公開供給。同時按照「公開、公平、公正」的原則,繼續推進經營性用地公開出讓,經營性用地「招拍掛」出讓比率達到100%。全年共完成土地轉讓27宗,轉讓金額4622.9824萬元;土地掛牌出讓18宗,成交價款54872萬元;成交采礦權2宗,成交價款109萬元。
【節約集約利用土地】2010年,安陽市積極把產業聚集區和標准廠房建設作為推進節約集約用地的著力點。按照「布局集中、用地集約、產業集聚」的原則,引導項目進入各類聚集區,同時,加大對產業集聚區的用地管理,各縣(市、區)新建工業項目一律要進入產業集聚區,鼓勵建造和使用多層標准廠房,各類產業集聚區范圍內,嚴禁進行房地產開發,提高用地容積率,加大投資強度。全市已累計建成標准廠房用地總面積124.43公頃,多層廠房建成用地面積73.515公頃。
【建立節約集約用地考核制度】2010年,安陽市通過制度創新和政策調整來促進節約集約利用土地,保證土地利用的合理性、科學性和可持續性。一是強化了項目用地預審職能,突出用地預審對用地規模的控製作用,引導項目節約集約用地,防止新增土地低效和閑置,通過節約集約用地保障更多的建設項目落地,促進發展模式的轉變;二是運用法律、行政、經濟等綜合手段,提高利用效率,新增建設用地,劃撥土地在現評估價格上上浮10%,房地產開發在現評估價格上上浮30%,利用存量建設用地,拆遷安置成本高於土地評估價格的按成本價掛牌;三是建立健全項目用地批後監管機制,國土、發改、規劃等部門共同組成評估機構,建立節約集約評價系統,及時發現問題,及時糾正,將集約利用納入規范化、制度化軌道。
【批而未用土地清查處置】2010年,根據年初調查結果,安陽市批而未用總數339.37公頃。安陽市國土資源局要求各縣(市、區)對每個項目進行梳理,摸清情況,明確責任,了解每個項目的進展情況,未供地原因,下步措施,實施跟蹤催辦,同時分門別類,靈活處置。
【礦業權市場建設】2010年,安陽市國土資源局下發了《關於印發地礦行政服務規則的通知》,進一步規范完善了內部會審制度和相關工作程序,健全了嚴格的采礦權審批與管理制度,推動礦業權管理上了一個新台階。進一步規范完善采礦權招標、拍賣、掛牌出讓工作,全年有償出讓采礦權2起,價款79.98萬元。同時,繼續加大力度查處和規范采礦權轉讓與非法承包行為,督促轉讓礦山企業及時辦理轉讓變更手續,激活礦業權二級市場,促進礦業權正常流轉。
【規范礦產資源勘查開發秩序】2010年,按照部、省廳有關文件精神和要求,安陽市繼續加強轄區內勘查開采秩序的監督管理,著力維護重點礦區、重要礦種的開發秩序,始終保持高壓態勢,嚴防各類違法現象反彈,進一步鞏固整頓規范成果。據統計,全年查處無證采礦4起,非法開采案件8起,立案5起,查扣非法生產設備10台件。
【礦產資源整合】2010年,安陽市出台了《安陽市非煤礦山開發整合實施方案》,全市采礦權數、探礦權數比2009年底減少20%以上,優勢骨幹企業佔有及控制的鐵礦、石料灰岩等資源達到全市的60%以上,同時,配合搞好煤礦兼並工作。安陽市國土資源局積極配合安陽市煤礦兼並重組領導小組委託有資質的評估機構——安陽市誠信礦業服務有限公司及時完成了15家剩餘資源儲量價值評估工作,並積極組織指導重組後企業准備相關換證資料,在市、縣審查後報省廳辦理兼並重組轉讓變更手續,現已有13家煤炭企業報省廳辦理轉讓變更手續。
【地質災害防治】2010年,安陽市國土資源局會同建設、水利、交通等部門共同擬訂了《安陽市2010年地質災害防治方案》,並對本市內重要地質災害隱患點制訂了應急預案,明確了監測方法、險情發生時報警方法、疏散路線,對排查出的重點地質災害隱患點均編制了地質災害應急預案。加強宣傳,普及地質災害防治知識,全市共發放防災明白卡2000餘份,印發地質災害防治宣傳頁萬余份。通過天氣預報、電視廣播、電話和簡訊等方式,發布氣象預警預報12次,最大限度地減輕和避免地質災害造成的損失。
【礦山儲量動態監督管理】2010年,安陽市國土資源局深入礦山企業和動態檢測機構進行監督檢查和指導,積極為礦山企業提供服務和技術咨詢,通過組織人員參加培訓,進一步規范全市儲量動態檢測的程序,統一相關技術要求,完善台賬、圖紙等資料,加強人員和設備的保障,同時把礦山儲量動態監督管理工作與礦權登記、年檢和礦產資源開發監督管理等工作結合起來,用嚴格的制度強力推進礦山儲量動態監管工作。保證儲量動態管理工作有效開展,安陽地區甲類礦山儲量動態監測率達98%以上。
【礦山生態環境保護監管】2010年,安陽市認真貫徹落實礦山地質環境管理的有關文件,努力促進礦業經濟可持續發展。全市共復墾土地面積187畝,礦渣土石方回填11848.22立方米,治理山體裂縫3條,總長度140米,耕植土整平4286.22立方米,植草綠化面積2365平方米,植樹3720棵。
【動態巡查】2010年,安陽市國土資源局開展縣(市)區互查以及國土資源村級協管員推廣等工作,強化動態巡查的規范管理和制度建設,嚴格抓好動態巡查責任制的落實,在制度規范、組織實施、工作構架、考核獎懲和工作實效性上不斷探索完善,呈現出巡查全覆蓋、工作無盲區、制止爭主動等特點。全年全市共發現土地違法案件391件,立案查處各類土地違法案件220件,涉及土地面積79.79公頃,其中耕地36.07公頃。目前已結案207件,移送公安機關處理1起,向紀檢監察部門提出黨紀政紀處分建議3份。
【2009年度土地衛片執法檢查】在衛星監測時間段即2008年10月至2009年12月內,安陽市實際佔用新增建設用地594宗,總面積15085.86畝,涉及耕地面積14038.71畝。其中,違法用地133宗,總面積853.39畝,涉及耕地面積572.89畝。違法用地宗數、面積、佔用耕地面積佔新增建設用地總宗數、總面積、佔用耕地總面積的比例分別為22.39%、5.66%、4.08%。
【測繪管理】2010年,安陽市將測繪管理工作的各項要求納入了與各縣(市、區)簽訂的2009年度目標責任書,建立健全測繪管理體制,落實基礎測繪投入機制,加強測繪市場監管,堅持多部門聯合的市場監管機制等。同時,積極協助省測繪局對安陽市測繪資質單位資質證到期換證進行初審,共對10家測繪單位提供的換證資料進行了審查並報省測繪局審核。
【「兩整治一改革」專項行動】2010年,安陽市國土資源局深入開展「兩整治一改革」專項行動,制定下發了專項行動工作量化細則,認真開展廉政風險查找與防範活動,緊密結合工作實際,制定下發了市國土資源系統廉政風險點防範管理工作實施方案,突出重要崗位,認真查找在思想道德、崗位職責、制度機制、外部環境等方面可能發生腐敗行為的風險,採取前期預防、中期監控、後期處置等防控措施,通過查找風險點、貫徹執行、檢查考核、調整修正等環節,著力構建廉政風險防範機制,並制定下發了廉政風險點排查和自查自糾階段工作實施意見,確保「兩整治一改革」專項行動工作實效。
【基層國土資源所建設】2010年,安陽市國土資源局制定下發了《安陽市國土資源局關於建設規范化國土資源所工作的意見》、《關於盡快理順國土資源所機構編制和人員經費的通知》,對國土資源所建設進一步作出部署安排,對存在問題提出整改要求,共76個鄉鎮國土資源所達到規范化建設要求。根據省國土資源廳《關於推薦基層國土資源所建設先進縣(市、區)及優秀、先進、達標國土資源所通知》,積極行動,精心組織,按照要求逐級民主推薦上報2個先進縣、10個優秀國土所、15個先進國土所、51個標准國土所,達到了促進國土所規范化建設的進度。
(武文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