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資源管理 » 種質資源又稱為什麼
擴展閱讀
自考石油專業報什麼科目 2025-05-14 20:52:04

種質資源又稱為什麼

發布時間: 2022-08-11 17:16:43

⑴ 什麼是植物的種質資源

種質(germplasm)是指親代通過生殖細胞或體細胞傳遞給子代的遺傳物質,種質資源(germplasm:resources)是種質的載體,是植物育種的基礎,只有擁有大量的種質資源才可能選育出優良的品種。。

⑵ 種質資源都包括什麼

種質資源又稱遺傳資源。種質系指農作物親代傳遞給子代的遺傳物質,它往往存在於特定品種之中。如古老的地方品種、新培育的推廣品種、重要的遺傳材料以及野生近緣植物,都屬於種質資源的范圍。

在自然界,所有生物都表現自身的遺傳現象,它是生命延結和種族繁延的保證。農諺說,種豆得豆,種瓜得瓜,就是對遺傳現象生動的描述。豆和瓜的繁衍就是由遺傳物質決定的。

在生物細胞里,有許多稱之為染色體的雙螺旋長鏈,它是由一種生物大分子——脫氧核糖核酸(簡寫作DAN)組成。DAN分子是由4種核苷酸錯綜復雜的排列組合構成的長鏈,生物的遺傳信息即寓於脫氧核糖核酸之上,DAN很長,核苷酸很小。因此,一個DAN分子包含的遺傳密碼數量十分驚人。如果把一個核苷酸當作一個字元的話,那麼一個普通植物細胞里貯存的遺傳信息,大概相當於一個小型圖書館全部藏書的字數。生物界如此千姿百態,豐富多彩,其奧妙即在於此。

地球上約有100萬種動物、30萬種植物和很多微生物,蘊藏著豐富多樣的基因資源,只要發掘和利用其中的一小部分,就足以為培育農畜新品種開辟廣闊天地。

隨著現代科學的發展,科學家已經將世界上大部分植物有用的基因收集起來,貯存在一個「倉庫」中,這個倉庫就稱之為「基因庫」,通俗的名稱叫「種質庫」。用以保存種質資源,庫內有先進的保溫隔濕的結構和空調儀器,常年保持著低溫乾燥環境,減緩種子新陳代謝,延長種子壽命,使種子在幾年乃至近百年仍不喪失原有的遺傳性和發芽能力。實際上,單個的基因——DAN片段很不便於分離和貯存。基因庫中收藏的品種乃是完好的基組合——農作物種子或者組織細胞。因為農作物品種的基因組成已經查明,並已繪製成基因圖貯存在電腦里,待需要應用某種特殊基因時,只要提取相應的種質材料進行遺傳分離就可以了。有了這個基因庫,科學家索取任何育種材料都會得心應手,可以直接應用於雜交育種工作,培育所需的有用的新品種或新物種。

迄今為止,全世界已建成各類種質庫500多座,收藏種質資源180多萬份。其中,禾穀類120萬份,豆類35萬份,根莖類8萬份,飼料類20萬份。美國在20世紀80年代建於科羅拉多州科林斯堡種質庫是世界上最大的種質庫,收藏種質二十多萬份。設置於北京的中國農業科學院國家種質庫,收藏種質七萬多份。種質庫為研究農作物的起源和進化、培育農作物新品種奠定了豐富的物質基礎。

⑶ 種質資源學基本概念及其意義是怎麼樣的

20世紀60年代前,種質及種質資源皆作為遺傳學和育種學中的一部分加以應用和研究。自本世紀60年代起,由於資源的貧乏,人口的急劇增加,長期以來普遍栽培應用的品種產量、品質、抗性的潛力已發揮得漸近盡頭。更因為研究的深入、科學的發展和技術的發達,科學工作者認識到過去靠增加物質投入的「資源路線」既費時、費工、不經濟,又不能從根本上有效地解決目前存在的問題。而走「生物學路線」,即從自然界豐富的野生植物及其近緣野生種、半野生狀態的資源中尋求並利用其具有的高產、優質、特別是多抗的遺傳物質是完全可能的,並且是經濟、有效和根本性的。與此同時,明確提出了種質及種質資源學的概念,從此建立了種質資源學這一既古老但又全新的學科,並因其對人類極其重要和不可代替的作用,在近三十年受到了高度重視,並得到迅速發展。

本章對果樹種質資源學的基本概念及其意義、名詞術語進行重點敘述,同時簡單介紹與種質資源學有關的果樹學概念,以便於果樹工作者對種質資源學的理解及其重要性的認識。

1.種質

(Germplasm)

決定遺傳性狀、並將遺傳信息傳給後代的遺傳物質。

2.果樹種質

(Germplasm of fruit tree)

果樹植物保存和改良利用的物質基礎。

植物組織的載體范圍很廣,可以是一個群體、植株,也可以是植物的部分器官或部分植物組織、細胞,還可是植物的染色體甚或基因片段。攜帶植物種質的主要材料是種子或各種無性繁殖用的器官,如球根、插條、接穗、莖尖等。

3.種質資源

(Germplasm resources)

所有用於品種改良或具有某種有價值特性的任何原始材料。

4.果樹種質資源

(Germplasm resources of fruits)

具有一定的遺傳物質,對果樹生產和育種有利用價值的植物。果樹種質資源包括果樹的野生種、近緣野生種、變種、栽培種、半栽培種、栽培品種、品系和單株等,也包括用於嫁接繁殖的砧木及果樹病毒指示植物。

果樹種質資源是進一步改良品種所必需的物質基礎。所掌握的種質資源越豐富,育種和選種的預見性越強,就可能不斷培育出優良的高產、優質、多抗、適應加工或機械化生產的新品種。果樹種質資源工作的最終目的是使果樹植物更好地滿足人類不斷發展的需要。

5.種質庫

(Germplasm repository)

為開展利用果樹種質資源而專門設立的種質保存場所。

廣義講,凡是物種集中的場所,或經過收集、引種繁殖作為保存種質的場所都可稱為種質庫。

通常種質庫專指為改進品種而設立的種質保存場所。

6.種質資源資料庫

(Germplasm resources database)

種質資源的基本情況及對其觀察與鑒定結果的文字和圖片資料的記載、保存系統或方式,又稱為種質資源記載檔案(Germplasm resources file)。

通過建立種質庫及種質資源資料庫,可以避免種質資源的流失,對現存的資源進行廣泛收集;妥善保存,在對收集、保存的種質資源進行充分鑒定和評價(包括基本性狀評價和特性評價)的基礎上,為人類利用種質資源服務。

7.種質資源調查

(Exploration of germplasm resources)

查清和整理一個國家或一個地區范圍內資源的數量、分布、特徵和特性的工作。

8.種質資源收集

(Collection of germplasm resources)

對種質資源有目的地匯集方式,包括普查、專類收集、國內徵集、國際交換等。

收集種質資源是資源研究的前提和基礎,是種質資源學的主要內容之一。

9.種質資源保存

(Maintenance of germplasm resources)

使種質資源不至流失,並能延續下去的人為方式,主要包括植株保存、種子保存、花粉保存、營養體保存、分生組織保存和基因保存等方式。

10.國家果樹種質資源圃

(National fruit germplasm repository)

國家建立或承認的負責收集、保存果樹種質資源的機構。建立國家果樹種質資源圃,能夠收集和保存國內和世界果樹植物的栽培品種、砧木類型以及具有潛在利用價值的各種果樹種類;掌握國際、國內果樹種質資源研究信息;對果樹種質資源進行評價;提供研究果樹種質資源的試材;通過觀察和評價向果樹生產和育種等方面提供良種與資料;研究、改進果樹種質資源的保存技術等。

11.果樹分類

(Classification of fruit plants)

根據不同目的、方法,識別和區分果樹種和品種的泛稱。

12.果樹品種名錄

(Fruit cultivar inventory)

以摘要或列表方式,介紹果樹品種特性及用途,供使用者尋檢查閱的工具書。

13.果樹圖譜

(Fruit atlas)

以圖為主體,專門介紹果樹品種知識的圖書。

14.果樹志

(Monograph of fruit trees)

以紀事言實的方式,全面系統地描述果樹品種特性的著作。

15.品種退化

(Degeneration of cultivars)

果樹原有優良種性的減弱現象。

16.野生種

(Wild species)

在自然界處於野生狀態,未經人類馴化改良的植物種。

17.近緣野生種

(Kindred wild species)

與栽培植物在起源、進化方面有親緣關系的野生種。

18.栽培果樹起源

(Origin of cultivated fruits)

人類最初馴化果樹植物的時間和地點。

19.栽培品種

(Cultivar)

按人類需要選育出的具有一定經濟價值的作物群體。

20.栽培種

(Cultivated species)

具有經濟價值、遺傳性狀穩定、生產上廣泛栽植的作物種類。

21.證明資料

(Passport data)

由資源收集者所作的種質鑒定和記錄的資料。

22.特徵記載

(Characterization)

包括記載那些遺傳上穩定、視覺上觀察到的、在各種環境下均能表現出來的性狀。

23.變種

(Variety)

生物分類學上種以下的次級分類單位,是一個種內的植物,在不同環境條件影響或人工選擇、誘變、雜交下,形態結構或生理特性的某些方面發生變異,而形成有別於原種的一個群體。

24.品系

(Strain)

源於同一祖先,但尚未命名為品種的變異類型,或為有別於品種,而對尚未命名的優系或某個品種中出現的不同類型的習慣性稱謂。

25.孢粉學鑒定

(Palynology characterization)

採用光學或電子顯微鏡對果樹花粉進行觀察、攝影和比較歸類。

通過孢粉學鑒定,可以對植物種、屬間的親緣關系進行植物分類學的判斷。

26.種質資源學

(Science of germplasm resources)

考究種質資源起源、傳播和演化及其分布和分類,並對種質資源進行考察、收集、保存、評價、研究和利用的科學。

27.果樹種質資源學

(Science of germplasm resources of fruit)

考究果樹種質資源起源、傳播和演化及其分布和分類,並對果樹種質資源進行考察、收集、保存、評價、研究和利用的科學。

開展(果樹)種質資源學研究工作,第一,清晰(果樹)種質資源的「家底」,並知道其來龍去脈。第二,充實(果樹)種質資源群體,並豐富生物多樣性。第三,為(果樹)栽培生產提供適宜的品種和砧木。第四,豐富(果樹)育種的種質源,並為生物工程提供目的基因源。第五,為持續、長久地服務於(果樹)生產奠定物質基礎。從而為人類的生存和生活質量的提高服務。

28.生物多樣性

(Biodiversity)

一個區域內基因、物種和生態系統多樣化的總和。

生物多樣性至少有三個方面的含義,即生物學意義上的多樣性、生態學意義上的多樣性和生物地理學涵義的多樣性。

⑷ 什麼是種質庫

為開發利用種質資源專門設立的種質保存場所。廣義講凡是物種集中的場所,或經過收集、引種繁殖作為保存種質的場所都可以稱為種質庫。如植物園是通過引種活植物的種質庫,自然保護區是就地保存的天然活植物的種質庫等。但通常種質庫專指為改進品種設立的種質保存場所。

種質庫的任務

設立種質庫的主要任務是通過收集、保存、鑒定、評價,為利用者撰寫資料、分發種質和信息材料,提供長期性服務。通常種質庫的工作人員不從事育種計劃和品種試驗的工作,只對保存、鑒定、評價、繁殖及長期貯存方法進行改良提高;種質庫的工作人員還鼓勵人們利用種質進行育種或其他科學研究,向利用者提供無病毒、無病蟲害的植株、接穗、插條、種子、花粉或其他組織培養物等材料。種質庫還積累種質的園藝和遺傳特性的資料,出版所保存的種質植物名錄等。

果樹種質庫概況

果樹的種質庫與農作物、蔬菜的種質庫不同,無法完全依靠貯藏種子來保存種質,而主要需保存無性系(見種質資源保存)。

美國原有一個全國植物種質保存體系。目的是收集、保存對作物生產具有潛在價值的、有獨特性狀的作物。但這些作物主要僅限於用種子繁殖的而不包括無性繁殖的作物在內。20世紀70年代中期,美國植物種質委員會制定了計劃,把果樹納入全國植物種質體系,建立12個種質庫,每個庫負責保存指定的一些果樹樹種的種質資源。第一個果樹無性系種質庫設在俄勒岡州的科瓦里斯,1981年建成。保存有榛、梨及其近緣種、草莓、樹莓、穗醋栗、越橘等。擁有上萬平方米的網室、溫室,有12個有學位的科研人員和一些輔助人員。其他還有設在加利福尼亞州的戴維斯,保存核果類、核桃、葡萄、阿月渾子、油橄欖;里弗賽德保存柑橘屬及其近緣種;紐約州的捷內瓦保存蘋果屬、美洲葡萄及其雜種;得克薩斯州的勃朗伍德保存長山核桃等種質庫都已陸續建設。設置種質庫地點的選擇根據以下兩個原則:①當地環境條件適於這些樹種的生長、結果,病蟲害最少。②該地對指定的樹種在收集和研究方面已有一定基礎。中國於1989年建成15處國家果樹種質圃(見國家果樹種質圃)。上述一些種質庫是目前真正名副其實的果樹無性系種質庫。其他國家也有類似的果樹種質保存中心(germplasm sto-rage center),不一定稱為種質庫,而仍沿用原來的名稱。英國的國家果樹品種比較試驗站,蘇聯的果樹原始材料圃,日本的果樹品種園等。這些果樹種質保存中心,除美國外,中國、蘇聯、日本等都附屬在科研單位內,沒有單獨成為一個獨立的機構,除了向生產者提供接穗、種子、花粉外,工作人員有時還兼有育種和其他試驗研究任務。

⑸ 種質資源名詞解釋是什麼

種質資源名詞解釋是:

種質資源又稱遺傳資源。種質是指生物體親代傳遞給子代的遺傳物質,它往往存在於特定品種之中。如古老的地方品種、新培育的推廣品種、重要的遺傳材料以及野生近緣植物,都屬於種質資源的范圍。

2021年1月12日,中國農業科學院副院長、中國工程院院士萬建民表示,中國保存種質資源總量突破52萬份,位居世界第二。

物種庫的儲存條件:

種質庫保存對象是農作物及其近緣野生植物種質資源,這些資源是以種子作為種質的載體,其種子可耐低溫和耐乾燥脫水。

種質庫在接納到種子後,需對種子進行清選、生活力檢測、乾燥脫水等入庫保存前處理,然後密封包裝存入-18℃冷庫。入庫保存種子的初始發芽率一般要求高於90%,種子含水量乾燥脫水至5%~7%,大豆8%。根據科學家估算,在上述貯藏條件下,一般作物種子壽命可保存50年以上。

⑹ 認定名詞解釋

認定,漢語詞語,讀音rèn dìng,意思是承認並確定。確定地認為,肯定。主導思想對客觀事物的反應,是一種集思想、情感、經歷和知識的肯定態度。

認定是指管理層對財務報表組成要素的確認、計量、列報作出的明確或隱含的表達。認定與審計目標密切相關,注冊會計師的基本職責就是確定被審計單位管理層對其財務報表的認定是否恰當。

(6)種質資源又稱為什麼擴展閱讀

意思相近的詞彙:

選定 [ xuǎn dìng ]:指定或選擇。

決定 [ jué dìng ]:起決定作用。

斷定 [ àn dìng ]:經判斷而下結論。

確定 [ què dìng ]:明確肯定。

肯定 [ kěn dìng ]:有理由確信。

認准 [ rèn zhǔn ]:堅定的認為。

確認 [ què rèn ]:明確的認為。

指定 [ zhǐ dìng ]:指明確定。

明確 [ míng què ]:清晰明白的確認。

堅定 [ jiān dìng ]:堅持的確定,不動搖。

⑺ 種質資源就是育種的原始材料,遺傳學上常稱為

遺傳資源

種質(germplasm):又叫遺傳質,是決定生物遺傳性狀(或種質),並將遺
傳信息從親代傳遞給子代的遺傳物質(的總稱)。攜帶種質的載體包括動植物的個體,或具有遺傳全能性的器官、組織、細胞,
甚至是染色體或控制生物遺傳性狀的基因。

種質庫:又稱基因庫(genebank),是指以種為單位的群體內的全部遺傳
物質,它由許多個體的不同基因所組成。

種質資源(germplasm resource),又叫遺傳資源(genetic resource):具有種質並能繁殖的生物體的統稱。

⑻ 農作物種質資源和農作物種子的區別

農作物種質資源:
1、作物種質資源(又稱品種資源、遺傳資源或基因資源)作為生物資源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培育作物優質、高產、抗病(蟲),抗逆新品種的物質基礎,是人類社會生存與發展的戰略性資源;是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維系國家食物安全的重要保證;是我國農業得以持續發展的重要基礎。
2、作物種質資源不僅為人類的衣、食等方面提供原料, 為人類的健康提供營養品和葯物, 而且為人類幸福生存提供了良好的環境,同時它為選育新品種,開展生物技術研究提供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基因來源。保護、研究和利用好作物種質資源是我國農業科技創新和增強國力的需要,是爭取國際市場參加國際競爭的需要。 1992年聯合國在巴西召開環發大會簽署國際性《生物多樣性公約》,強調所有國家必須進一步充分認識所擁有遺傳資源的重要性和潛在價值。
農作物種子
是用於農業生產的種子,用於農業生產。
糧食作物的種子

以水稻、玉米、豆類、薯類、青稞、蠶豆、小麥為主要作物;
經濟作物種子
以油籽、蔓青、大芥、花生、胡麻、大麻、向日葵等為主;
蔬菜作物種子
主要有蘿卜、白菜、芹菜、韭菜、蒜、蔥、胡蘿卜、菜瓜、蓮花菜、菊芋、刀豆、芫荽、萵筍、黃花、辣椒、黃瓜、西紅柿、香菜等;
果類種子

有梨、青梅、蘋果、桃、杏、核桃、李子、櫻桃、草莓、沙果、紅棗等品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