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誰知道沅江主要生活著哪些魚類
沅江魚類資源十分豐富,漁業歷史悠久,魚類蘊藏量大,共有各種魚類品種
200
多種。其中青、草、鱅、鰱、鯉、鯿魚種居多。魚量總類中,花色魚約占
40%
,粗鱗魚占
20%
,其餘為細鱗和無鱗魚,遍布沅江的各湖、河、港、汊、溝之中。沅江的集體漁場很多,加上個體漁業養殖戶,構成了非常壯觀的漁業生產隊伍。近年還發展了網箱養魚,使養魚成為了僅次於稻穀生產的一門主業。名特魚類主要為銀魚、烏鱧、鱉、中華鱘、鰻鱺、三角鯰、鱖魚、白鰭豚、江豚等。2004
年,沅江水產品總產量為
8如題21
萬噸。
2. 常吃的淡水魚有哪些
淡水魚:淡水魚約有8600餘種。我國現有魚類近3千種,其中淡水魚約1000種左右。我國淡水魚類約有800餘種。其中,鯉科屬種最多,有400餘種,約佔全部淡水魚的二分之一;鯰科和鰍科的屬種也不少,兩科共有200餘種,約佔全部淡水魚的四分之一;其它科如蝦虎科、鱧科合鰓科等科共有200餘種,約佔全部淡水魚的四分之一。 在我國的淡水魚中,有些種類分布很廣,幾乎到處可見。如以水草為主要食料的草魚、鯿魚、三角魴、赤眼鱒(等;以浮游生物為食的鰱、鱅等;雜食性的鯉、鯽等;其他如花�、麥穗魚、達氏蛇�、銀鯝、�條魚、棒花魚、黃鱔、白鱔、花鰍、泥鰍、鯰魚以及常見兇猛魚類烏鱧、鱖魚、鱤等;此外還有性情溫和的肉食性魚類翹嘴紅鮊、蒙古紅鮊和青魚等。 除上述全國的廣布種外,各地水域中也有不少本地區的常見種類。我國東北黑龍江及其支流中的魚類約有90種,其中鯉科魚類約有50種。黑龍江由於地處溫帶和亞寒帶,多產冷水性魚類,經濟意義較大的常見種類有哲羅魚、細鱗魚、烏蘇里白鮭、北極茴魚、 鱘魚、達氏鰉、狗魚 及洄遊性的大麻哈魚等。此外尚有北方的特有種類亞洲胡瓜魚、北鰍、黑龍江杜文魚 、雜色杜文魚等。 隨著地理位置南移,江河中的溫帶魚類越來越多,冷水性魚類則逐漸減少。遼河水系約有魚類70種,其上游尚有北方種類;黃河水系約有140種,長江水系約有300種,二者的冷水魚類極少,除常見的青、草、鰱、鱅、鯿、魴、鳤、赤眼鱒、胭脂魚等重要經濟魚類外,還有鰣魚等特有種。 黃河、長江水系的上游和西北高原的一些河流,由於地形的原因,魚的種類很是特殊,如鯉科的裂腹魚屬有13種,裸裂尻魚屬有8種。本地特有種有花斑裸鯉、新疆重唇角、中華鋸倒刺䰾及白甲魚等。 珠江水系的魚類資源豐富,共約260餘種,除全國廣布種外,還有一些特殊類型的魚,如波魚屬、大海鰱等,華南地區特有的種屬如鯪魚、傜山魚、四須盤�、直口鯪、唐魚 、華南鯉等。 我國西南部的高原河流,如雅魯藏布江、怒江、瀾滄江、金沙江等,許多地段水流湍急,魚類資源一般。如鯉科的野鯪屬、東坡鯉屬、鯪屬等,鰍科的平鰭鰍屬、沙鰍屬、�科的外口鮡屬等,這些都與印度、緬甸、越南、泰國的種類相同。另外裂腹魚屬、裸裂尻魚屬,巴鰍屬都與西北高原的種類相同。
3. 大邑釣鱸魚的地方
大邑斜江橋釣場,桃子園大橋釣點。
釣魚
(1)漁輪,也叫漁線輪、放線器、卷線器,古稱釣車,是拋(海)竿釣魚必備釣具之一,通常有搖把,搖臂,逆止鈕,主體,輪腳,導線輪,線輪,拋線螺帽,勾線夾,線殼,泄力裝置等11個主要部件組成的一個收線傳動裝置,固定在拋竿手柄的前方的釣具,是構成拋竿釣組的主要釣具。
(2)假如收放母線的時候,必須要線軸直接轉動才能纏繞或釋放母線,同時母線排入線軸時不需要經過大角度轉折,而是以幾乎平行的方向排入線軸者,那就是鼓式漁輪。反之,當母線進出時,線軸可以不必跟著轉動。
(3)古往今來,無數釣魚愛好者陶醉於這項活動之中,他們懷著對大自然的熱愛,對生活的激情,走向河邊、湖畔,享受生機盎然的野外生活情趣,領略賞心悅目的湖光山色。深谷的清風吹走了城市的喧囂,釣竿的顫動帶給老人以童子般的歡樂。
(4)只要一竿在手,性情暴躁的小夥子也會「靜如處子」此中樂趣無法用語言來描述。釣魚雖好,但需牢記釣魚一定要遠離高壓線!起竿脫鉤的話,魚線會飛到天上去,即使高壓線在身後也可能會碰到。
4. 地中海有什麼魚
由於海水中所含海洋生物必需的磷酸鹽、硝酸鹽比較貧乏,地中海魚類資源 不很豐富。有小規模的捕漁業。最重要的魚類有∶無須鱈、鮃鰈、鰨、大菱鮃、沙丁魚、鯷魚、藍鰭金槍魚、狐鰹和鯖魚。亦出產貝類、珊瑚、海綿和海藻。海生動植物的過量捕收仍為嚴重問題。
地中海(法語:Méditerranéen,西班牙語:Mediterráneo,義大利語:Mediterraneo,希臘語:Μεσογείου)因介於亞、歐、非三大洲之間而得名。土耳其人和希臘人為區別黑海,有時稱其為白海,我國古籍《嶺外代答》稱其為西大食海。
地中海是海的一種。所謂海,是指大洋的邊緣部分。按其所處的位置不同,可分為邊緣海、地中海、內海3種。地中海,是位於大陸之間的海,又稱「陸間海」。面積和深度均較大,有海峽與毗鄰海區或大洋相通。如歐、亞、非三大洲之間的「地中海」。位於南、北美洲之間的加勒比海也屬於地中海。
5. 稀有動物和所在地
一、【大熊貓】
分布范圍
只限於我國長江上游向青藏高原過渡的高山深谷地帶,包括秦嶺,岷山、邛崍山、大小相嶺和大小涼山等山系.秦嶺山系分布於南麓,主要分布的縣是佛坪,一般分布的縣是洋縣,僅有少量分布的縣有太白、寧陝、周至等.岷山系除甘肅文縣為一般分布外,其餘都分布於四川.在四川主要分布的縣有平武、青川和北川等三縣,一般分布的有南坪、松潘、茂汶等縣,少量分布的縣有安縣、綿竹、彭縣、什邡和都江堰市.邛崍山系主要分布的縣有寶興、汶川和天全等,一般分布的縣有大邑和蘆山,僅少量分布的縣有邛崍、崇慶、康定、瀘定等.大小相嶺除洪雅和冕寧為一般分布縣外,僅有少量分布的縣有滎經、石棉、漢源、九龍等.大小涼山除馬邊、美姑和越西有一定數量外,僅有少量分布的縣有甘洛、峨邊和雷波等(潘文石,1988;馬國瑤,1988;胡錦矗,1985). 生境與習性 大熊貓棲長江上游各山系的高山深谷,為東南季風的迎風面,氣候溫涼潮濕,其濕度常在80%以上,故它們是一種喜濕性動物.它們活動的區域多在坳溝、山腹窪地、河谷階地等,一般在20°以下的緩坡地形.這些地方土質肥厚,森林茂盛,箭竹生長良好,構成為一個氣溫相對較為穩定,隱蔽條件良好,食物資源和水源都很豐富的優良食物基地.
二、【揚子鱷】
是中國特有的一種鱷魚,俗稱豬婆龍,土龍,亦是世界上體型最細小的鱷魚品種之一.主要分布在長江中下游地區.
揚子鱷與同屬的密河鱷相似,但是體型要小許多.成年揚子鱷體長很少超過2.1米,一般只有1.5米長.體重約為36公斤.它們的頭部相對較大,鱗片上具有更多顆粒狀和帶狀紋路.
野生揚子鱷的數量可能不足200頭,其中約有50頭為成年揚子鱷.主要在長江中下游的江蘇、浙江和安徽等省.其威脅主要來自棲息地的破壞.
揚子鱷是中國國家一級保護動物,被列入CITES附錄I,IUCN則列為極危.中國大約圈養了10,000頭以上的揚子鱷,主要在位於安徽的中國揚子鱷繁殖中心,以及許多動物園里.
三、【金絲猴】
為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分布於中國的四川、甘肅、陝西、湖北、雲南、貴州等地.主要分金絲猴、滇金絲猴和黔金絲猴三種.
滇金絲猴產於雲南西部,體背、體側、四肢外側、足和尾呈黑色,因此又叫「黑金絲猴」或「黑仰鼻猴」.其幼猴全身為白色,隨年齡增長才能逐漸變成父母的體色.
黔金絲猴分布於貴州梵凈山區,其數量十分稀少,其身上沒有「金色」,體毛主要是灰褐色,身上有許多白斑,是金絲猴中最珍貴的一種.
金絲猴棲息於海拔2000-3000米的針闊葉混交林帶,有垂直遷移的習性,夏季在海拔高處的山林中活動,冬季下到較低地區.喜群居,有10幾只一群,也有上百隻一群的.食物以野果、樹葉、嫩枝芽為主,也吃昆蟲、鳥和鳥蛋等.
四、【白鰭豚】
又叫白豚、白,分布在長江中下游湖北段、安徽段和江蘇段的幹流之中.白鰭豚身體呈紡錘形,全身皮膚裸露無毛,具長吻,眼小而退化,聲納系統特別發達,能夠在水中探測和識別物體.背鰭呈三角形,鰭肢與尾鰭都向水平方向平展.體背部青灰色,腹部白色,新生幼獸的體色比成體深.白鰭豚對於水質和水文條件要求比較高,一旦生活區域內的水質或水文條件發生變化,很快就遷移到其他區域.白鰭豚以魚類為食,兩年繁殖一次,每胎一仔,出生時的白鰭豚體長只有80 cm左右.白鰭豚的種群數量很少,是我國特有的珍稀水生哺乳動物,有「長江里的大熊貓」之稱,亟待加強保護.
五、【中華鱘】
中華鱘是一種在長江中孕育,大海里成長的神奇魚類,它在地球上生存了近一億四千萬年,是現存最古老的脊椎動物之一,堪稱「水中活化石」.中華鱘的個體碩大,形體威猛,成魚體長可達5米,體重達千斤,壽命長達百歲,居世界二十七種鱘魚之冠,是淡水魚類中個體最大、壽命最長的魚.
中華鱘園位於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區黃柏河江心島,以展示國家一級保護動物——中華鱘而得名.該園為國家首批AAA級景點.景區佔地2萬平方米,包括鱘魚館、標本館、鱷魚館、熱帶魚館、水族長廊、展覽廳和將要對外開放的生產養殖車間.在該園遊客可欣賞到享有「水中大熊貓」美譽的各種規格中華鱘,以及多達上十個品種的世界各國鱘魚,而且還可以看到揚子鱷、灣鱷、胭脂魚和種類繁多的熱帶魚及長江名特魚類.
六、【大鯢(娃娃魚)】
大鯢俗稱娃娃魚,為我國所特產,故又有中國大鯢之稱.大鯢在我國各地均有分布,主產於華南、西南的深山密林溪流間.常見個體重2-5kg,體長約50~150cm,最大個體可達10~20kg.因大鯢肉質細嫩、味道鮮美、營養豐富而具有很高的食用及葯用價值.近年來,由於人為的濫捕濫殺加之自然生態環境遭到嚴重破壞,導致大鯢資源日趨減少,屬頻危動物,故被國家列為二類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因此,開展對大鯢的生物學特性,人工繁殖及養殖技術的研究與探討有著重大的現實意義.
七、【麋鹿】
麋鹿(又名四不象)生活在沼澤、灘塗地帶.群居、日行性.喜水、善游泳、跋涉.以野草、水生植物等為食.曾廣泛分布於中國各地,後野生種滅絕.從出土的化石看,古代麋鹿廣布於我國華北、華中各地,我國古代先民把它做為狩獵的主要對象.
6. 太湖魚的品種有哪些
依據《太湖魚類志》記載,太湖共計有107種魚類以及品種。主要包含了太湖定居性魚類、江海洄遊性魚類以及江湖洄遊性魚類。其中比較有代表性的魚類品種主要如下:
1、太湖銀魚:為太湖三白之一。太湖銀魚屬於淡水魚,長約七至十厘米,體長略圓,細嫩透明,色澤如銀,因而得名。太湖銀魚有四個品種,太湖短吻銀魚、寡齒短吻銀魚、大銀魚和雷氏銀魚。
7. 淡水魚有多少種
在我國的淡水魚中,有些種類分布很廣,幾乎到處可見。如以水草為主要食料的草魚、鯿魚、三角魴、赤眼鱒(等;以浮游生物為食的鰱、鱅等;雜食性的鯉、鯽等;其他如花�、麥穗魚、達氏蛇�、銀鯝、�條魚、棒花魚、黃鱔、白鱔、花鰍、泥鰍、鯰魚以及常見兇猛魚類烏鱧、鱖魚、鱤等;此外還有性情溫和的肉食性魚類翹嘴紅鮊、蒙古紅鮊和青魚等。
除上述全國的廣布種外,各地水域中也有不少本地區的常見種類。我國東北黑龍江及其支流中的魚類約有90種,其中鯉科魚類約有50種。黑龍江由於地處溫帶和亞寒帶,多產冷水性魚類,經濟意義較大的常見種類有哲羅魚、細鱗魚、烏蘇里白鮭、北極茴魚、 鱘魚、達氏鰉、狗魚 及洄遊性的大麻哈魚等。此外尚有北方的特有種類亞洲胡瓜魚、北鰍、黑龍江杜文魚 、雜色杜文魚等。
隨著地理位置南移,江河中的溫帶魚類越來越多,冷水性魚類則逐漸減少。遼河水系約有魚類70種,其上游尚有北方種類;黃河水系約有140種,長江水系約有300種,二者的冷水魚類極少,除常見的青、草、鰱、鱅、鯿、魴、鳤、赤眼鱒、胭脂魚等重要經濟魚類外,還有鰣魚等特有種。
黃河、長江水系的上游和西北高原的一些河流,由於地形的原因,魚的種類很是特殊,如鯉科的裂腹魚屬有13種,裸裂尻魚屬有8種。本地特有種有花斑裸鯉、新疆重唇角、中華鋸倒刺䰾及白甲魚等。
珠江水系的魚類資源豐富,共約260餘種,除全國廣布種外,還有一些特殊類型的魚,如波魚屬、大海鰱等,華南地區特有的種屬如鯪魚、傜山魚、四須盤�、直口鯪、唐魚 、華南鯉等。
我國西南部的高原河流,如雅魯藏布江、怒江、瀾滄江、金沙江等,許多地段水流湍急,魚類資源一般。如鯉科的野鯪屬、東坡鯉屬、鯪屬等,鰍科的平鰭鰍屬、沙鰍屬、�科的外口鮡屬等,這些都與印度、緬甸、越南、泰國的種類相同。另外裂腹魚屬、裸裂尻魚屬,巴鰍屬都與西北高原的種類相同。
8. 常見的淡水魚有哪些
1、青魚
青魚又叫螺螄青,主要分布於我國長江以南的平原地區,,是一種重要的漁業資源和養殖對象,生長迅速、味道鮮美,深受中國人民的喜愛,但是在引進到美國之後,已經嚴重破壞當地的生態環境,成為了外來入侵物種。
9. 金沙江里有什麼魚 金沙江里有什麼魚
金沙江魚類資源豐富,金沙江現知魚類7目,19科,89屬共161種(包括亞種),其中74種是該水系的新記錄.魚的主要種類有鯉魚,鰱魚,鯰魚,鰻魚,黃刺魚,噴火魚,鱸魚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