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開輔導班怎麼才能招聘到老師
招聘方法
1、校招
通過校招在學校里招聘相應的應屆畢業生,同時進行相應的培養。因為是應屆畢業生,沒有供相應的工作經驗,也沒有太多的要求,所以需要學生輔導班著重的培養,滿足他們的要求就好。同時這樣招聘來的老師也對學生輔導班會有感情的,可以降低學生輔導班老師的流失率。
2、招聘平台
招聘輔導老師一個慣用的方法就是到各大招聘平台去招聘老師。現在有很多的招聘平台,招聘網站,每個平台和網站都有很多的簡歷。可以通過這些平台尋找相應的簡歷,找到適合自己的老師。
3、轉介紹
既然都是從事教育行業的,身邊一定也是有不少老師資源的。所以可以通過老師轉介紹進行招聘轉介紹,這一方法還是不錯的。還可以通過身邊的人介紹,或者是以前離職的老師,讓他們進行轉介紹招聘老師。
4、加盟品牌
通過加盟作業輔導品牌來解決好師資問題。加盟作業輔導品牌之後,總部會幫助大家培養老師,同時也會幫著大家如何招聘老師,培訓老師。
⑵ 培訓機構如何整合資源
類似於美團,藉助第三方的力量去協助解決教培機構招生難、參加培訓用戶選擇難的痛點的問題,這樣的教育資源整合平台有牛凹學學網等
⑶ 如何做好培訓機構的招生運營
2020年,根據第三方數據平台顯示,目前國內共有近45萬家教培相關企業。
今年一整年,吊銷注冊10萬余家,相當於平均每天有254家關門。
雖然疫情的影響終會過去,但是隨著行業的全面整頓。
經營門檻的提高,政策的改良監管,行業會越來越難,越來越專業化。
機構擁有健康的運營模式,才是穩步發展的關鍵。
01 市場競爭的差異化
如何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中站穩,差異化定位是最正確的答案。
通過對周圍一定范圍內機構進行整體劃分,明確我們自己的獨特賣點。有人是走低價路線,我們就走高價優課戰略;有人琴棋書畫樣樣精通,我們就專研一個不斷提升。
在市場宣傳和咨詢銷售的過程中,不斷向家長輸出和強調我們的獨特賣點,通過不斷的重復重復,讓大家形成特有的印象。類似於「學舞蹈,就去xx機構,雖然課程比其他家貴一點,但是效果挺好的,孩子也喜歡。」
校區想找到自己的賣點,應該是基於家長的需求、產品課程定位和學校老師能力實際情況。獨特賣點一定是家長需要的,競品沒有的,我們自己能做的很好的。
通過塑造出機構的獨特賣點,與競品形成差異化,避免同質化競爭。
02 招生宣傳的創意性
生源是教培機構的生命線,每年的春招、暑招、秋招、寒招都是一場眾多機構的「戰役」但是家長們對各個機構每年反復促銷的宣傳活動已經審美疲勞,對套路已經免疫了。
如何打造機構特有的招生宣傳體系,在時機下迅速吸引家長的關注,是機構解決生源問題的難點。
以即將到來的寒假為例,其實提前就應該規劃了,而不能等到孩子都放假了才剛剛開始,那就晚了。要通過從12月到1月延續性的創意招生策略,長效的活動來帶動流量,打造特色的寒托班體系,從而完成機構招生的引流-運營-轉化過程。
03 機構經營的數據化
據我們所了解,目前教培機構的管理者大都是教師或者銷售出身,真正懂運營管理的人少之又少。
如何運用數據為教師做考核,如何看數據運營學校?日常開銷為什麼那麼大?我的學校到底賺了多少錢?如何實現利潤提升?
教育培訓也是一家企業,運營企業就是要看數據,數據是不會騙人的,從數據中看其中運用的效果。
校長作為機構的管理者和決策人,必須要學會以客觀的數據對機構的運營現狀進行分析。
例如效益類指標(營收、毛利率、凈利率、營收增長率、凈利增長率等)、成本類指標(獲客成本、銷售成本率、研發成本佔比等)、人才類指標(試用期轉正率、員工年度離職率、管理幹部離職率等),還有運營類指標、效率類指標等,通過指標分析校區的運營情況,並針對存在的問題做出調整,只有這樣才能保證機構的持續化經營。
經歷過2020年初的疫情,教培行業已經在半年內完成了自凈。
據分析,未來五年行業將在全國范圍內更加集中和規范。
2021年成為關鍵性的一年,機構校長迅速壯大校區的時間節點。
通過差異化的市場定位,創意性的招生宣傳,數據化的機構經營,機構健康常態化運營穩步發展。
⑷ 教育培訓機構如何通過家長的資源獲取生源
教育機構的發展近幾年如雨後春筍般,但也是在不斷地優勝劣汰,競爭愈發的激烈。培訓機構在局部市場的競爭主要集中在生源的獲取上。而利用家長的轉介紹也是培訓機構獲取生源的一個重要渠道,所有的培訓機構都在充分利用和深挖家長的人脈資源。
總之,家長是支付著學費讓孩子在培訓機構學習的,培訓機構需要努力去幫助孩子改善成績,而家長從主觀上來說並沒有義務利用自己的人脈為你去轉介紹生源,除非你能承諾為他的孩子去做更好的改善,或者給予他一些額外的東西。這樣對他們來說才有吸引力,獲取生源才能有希望。
疫情之後的培訓機構壓力重重,這個暑假是一個關鍵期,能否把握住生源獲取將直接決定著生存。
⑸ 培訓班應該如何和公立學校老師搞好關系
無非吃喝玩送
⑹ 教育培訓機構一般如何與老師們分利潤
培訓機構常見教師薪資組成:底薪+課酬+獎金+保險+福利
底薪
【方式一】
無責任底薪
【方式二】
包課時底薪
【方式三】
保護期底薪:在某個階段給予一定的底薪,階段過去後會作出調整(比如取消底薪等),主要是為了保障教師在剛入職狀態時的收入
【方式四】
無底薪:不是看錯了,確實有機構即使全職教師也是沒有任何底薪的,因為教師的所有收入都來自於上課,發出去底薪越多,其實就意味著上課部分拿到的越少,對課多的老師來說就是相對的不公平。但底薪對員工是一個保障。所以是否有底薪的問題就要根據情況而定了。
課酬
【方式一】
固定課酬:課酬完全按照定值發放,不論班級實際情況,每節課就是固定課酬。
【方式二】
固定分層:課酬不是按照定值,而是按照收入的百分比給予。
【方式三】
可變課酬:根據具體帶班情況課酬在發生變化,比如當班級人數在15人以內時課酬是多少錢,每多1個人課酬多多少錢等。
獎金
獎金部分的類型很多,常見的班級就是獎勵續班和滿班,個性化就是獎勵結轉或續費。
保險
【方式一】
無保險:這個其實是不對的,但是確實很多機構用非全日制勞動合同的形式不給教師上保險
【方式二】
有保險
【方式三】
根據條件上保險:根據教師實際帶課量定數據,當達到某值時給上保險。
當然,還有其他很多變化,比如直接跟老師分班級總收入等,以上只是簡單舉例,希望對你有幫助
⑺ 上海規定培訓機構不得高薪挖搶學校教師,若發現此類情況會如何處置
孩子的學習壓力越來越大,相關部門為了防止孩子的壓力增加,特意制定了非常有效的解決方案,尤其是雙減政策。上海相關部門規定:任何一個培訓機構都不得以超高的時薪和月薪挖走學校里的老師。這種現象也能夠杜絕許多優質的學校老師,因為輔導機構的超高薪水而辭掉穩定的工作。
如果發現同樣的狀況,相關部門會對辭職的老師進行一定的處罰,與此同時,輔導機構也會面臨著相關部門的處罰,比如停業整頓。很久之前,我們擁有著非常快樂的童年,小夥伴們經常在一起玩耍,絲毫不耽擱學習。隨著各個行業頻繁出現內卷現象,許多年輕人都面臨著競爭和壓力,孩子更要完成學校和輔導班的雙重作業。
總的來說,如果老師和輔導機構違反了相關部門的有效規定,那麼該輔導機構和已經辭職的老師就會受到一定的職業英。畢竟每一個人都有不同的職業,老師也是一份職業。如果相關部門取消了這位老師的教師資格證,那麼老師面臨著更多的就業難題。更何況輔導機構需要按照相關法律規定完成招收學生,當輔導機構違反相關規定時,相關部門很有可能採取禁止輔導機構招生的處罰措施。
⑻ 培訓機構老師流失率大,有什麼辦法可以留住老師嗎
很多家長都明白,現在因為應教育局要求幼兒園轉型成為一個趨勢。很多地方政府為了響應這個政策,提供了很多方便,為了讓更多的孩子能上幼兒園,有機會上幼兒園,所以現在很多老師都會前往一些普惠型幼兒園進行教學。因為那裡對老師的數量要求比較多,現在很多傳統的培訓機構已經留不住老師了,老師的流動性很大。如果教培機構轉型不能夠及時轉成,那麼教培機構也會面臨很多經營上的問題。教培機構轉型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舉措,在轉型這一方面可以學習貝爾安親,它裡面將教育和科技聯系起來,共同打造一個全新的教育模式。利用AI人工智慧合作,讓老師的工作量減少,有更多的時間去陪伴和了解孩子。因為現在的問題,教培機構給了老師很大壓力,老師有些不能承受這樣的壓力,於是就選擇離去。其次可以提高老師的待遇水平,讓老師在機構中感覺付出是值得的;然後制度規范,請嚴格按照當時承諾的時間上下班,這樣老師時間分配得當才能得到充分休息;最後銷售與教學分離,很多的培訓老師是覺得培訓機構的還要兼顧銷售屬性,背離了教育的初衷,才會離開教育機構的,分離開這兩者,讓教師能過更加明確自己的任務會輕松很多,這樣能夠很好的減少老師的流失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