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湖南省婁底市有多少家煤礦
全市共有煤炭經營企業199家(包括煤礦家),其中市直23家,新化縣16家,冷水江市38家,漣源市51家,雙峰縣14家,婁星區51家,經開區6家。
婁底市簡介
婁底市 湖南省轄地級市,位於湖南的地理幾何中心,轄婁星區、漣源市、冷水江市、新化縣、雙峰縣、婁底經濟開發區、婁底市水府示範片萬寶新區,全市東西寬160公里, 南北長102公里。
婁底以漢族為多,有苗、土家、侗、回等少數民族。婁底市轄1個市轄區、2個縣,代管2個縣級市:婁星區、雙峰縣、新化縣、冷水江市、漣源市。市政府駐婁星區湘中大道,距長沙112千米。
婁底市地處湘中丘陵西北部和湘西山地東緣。地勢西北高,東南低。雪峰山斜亘西北,衡山余脈逶迤東南邊境,龍山盤踞南部。新化縣大熊山西側九龍池海拔1622米,為境內最高峰。漣水向東注入湘江,資水向北匯入洞庭湖。屬中亞熱帶季風濕潤氣候。礦產有煤、銻、錳等,冷水江市錫礦山有「世界銻都」之稱。
礦產資源
婁底市區域內的地層發育齊全,出露完整,從元古界到新生界均有展布。地質構造西北向是弧狀的褶皺及沖斷層等壓性結構面,以及與之伴生的張性斷裂和扭性斷裂;東西向是隆起和凹陷明顯,弧狀褶皺橫跨其上,概言之是褶皺構造和斷裂構造交錯存在。復雜多變的地質構造,造成岩漿活動頻繁多樣,帶來了豐富的成礦物質,加上區域變質的作用,加速了成礦物質的貯存和富集。因而,大自然賜予的這塊寶地,礦產資源非常豐富,且礦種齊全。境內已發現47個礦種,其中探明儲量的有25種,占湖南省探明儲量礦種的30%,是湖南礦種較齊全的地區之一。已探明儲量的礦產地58處,其中大中型礦床36個,以煤炭、建材、有色金屬為主。保有儲量佔中國、全世界第一位的有銻,占湖南省第一位的有煤、白雲石、石灰岩和大理石,占湖南省第二位的有石墨等,占第三位的有石膏和黃鐵礦,其它如金、鉛、鋅、錳、鎢等礦種的探明儲量也在湖南省佔有重要地位。釩、硅石等礦種,雖然尚未探明儲量,但潛在遠景較大,有望成為未來的優勢礦種。煤炭:婁底市內煤礦資源豐富,品種齊全,有無煙煤、貧煤、瘦煤、肥煤、焦煤等,且品質好,發熱量一般都在4000─5000大卡。
『貳』 想知道: 婁底市 冷水江銻礦 在哪
你說的冷水江銻礦應該是位於婁底市冷水江市的百年老礦錫礦山礦務局吧。該礦位於冷水江市北部的錫礦山街道辦事處和礦山鄉境內。
『叄』 誰知道湖南衡陽、婁底、邵陽長沙以南地區的礦山分布圖
冷水江市「世界銻都」錫礦山,金竹山煤礦、資江煤礦、大建煤礦、利民煤礦、冷江煤礦、衡陽市常寧縣水口山鉛鋅礦;醴陵市湘東鎢礦;邵東牛馬司煤礦、群利煤礦;婁底市恩口煤礦;漣源斗立山煤礦;新化馬鞍山煤礦;新邵縣紅旗煤礦;郴州資興市資興煤礦;其中冷水江市的銻礦世界第一。
『肆』 婁底的自然資源
婁底不僅是湖南的重要產煤區,在江南地區也是主要煤炭基地之一。煤炭探明儲量11億噸,以煙煤和無煙煤為主,局部見有石煤。主要分布在冷水江市、漣源市、婁星區以及雙峰西北部和新化東部。鐵:市內共有鐵礦點58處,其中中型礦床2處, 分沉積型、風化型和熱液型3種類型。探明儲量4307.6萬噸,保有儲量2946.5萬噸,主要分布於漣源田湖,新化洪水坪、圳上,雙峰鍾嶺、測水,冷水江錫礦山、潘橋等地。石灰石:分布極廣,幾乎隨處可見。不僅儲量大,而且質量好、品種齊,為全國少有。銻:境內共有銻礦點25處,其中大型礦床2處,中型礦床2處,均集中在冷水江錫礦山。
婁底境內錳礦、 鐵錳礦、釩礦、石膏礦等金屬和非金屬礦的儲量也很豐富。特別引人注目的是2001年5月, 中南石油局勘探開採的「冷水江一井」綻開了湖南第一束石油天然氣火苗,標志著冷水江市的石油天然氣試開采已獲圓滿成功,結束湖南無油氣歷史,為湘中能源開發又添上了新的一筆。婁底礦產配套較好,空間公布較明顯,有利於統一規劃和綜合開發利用,為婁底成為湖南省的能源原材料開發區奠定了基礎。
『伍』 湖南有哪些有色金屬礦
湖南目前已探明儲量的有色金屬一共有37種,其中銻的儲量居世界首位,鎢、鉍、獨居石等名列全國榜首,鉛、鋅等儲量也很豐富。
大自然成就了湖南豐富的有色金屬資源,其儲量幾乎占據了中國有色金屬儲量的三分之二,全球的三分之一。作為全球重要的礦物資源集聚區,湖南的有色金屬資源種類豐富且儲量較大,婁底的錫礦山被稱為"世界銻都」,郴州的柿竹園礦床富含140多種礦物,是世界罕見的特大型多金屬礦床,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譽為"世界有色金屬博物館",另外湖南的鉛鋅鉍銅等有色金屬礦的儲量也是十分可觀的。所以,對於湖南有色金屬礦產特徵以找礦方向的研究對於合理開發利用湖南地區的有色金屬礦產有著重要的意義。
大湖之南,雪峰之下,蘊藏著一個瑰麗的「有色金屬之鄉」湖南。大自然的厚愛,使得這片大地上聚集了豐富的有色金屬資源,除了「世界銻都」錫礦山、「世界鉛都」水口山之外,湖南郴州的柿竹園更是富含140多種礦物,成為世界罕見的特大型多金屬礦床,儲量幾乎占據世界總儲量的四分之一。
1湖南有色金屬資源的地質成因:
著名地質學家李四光先生指出:「礦產分布規律,一部分和成生條件有關,但主要受構造體系的控制。」活動性的構造帶或某個構造體系中比較活躍的部分是有色金屬的分布帶,而湖南地區豐富的有色金屬資源正是由於其自身具備的得天獨厚的地質條件。
湖南位處太平洋板塊、亞歐板塊及印度洋板塊的交界處,早在16至17億5前之時,湖南地區正處於地造發展階段,沉積作用下形成了數千米厚的岩石層。岩層中富含有鉛鎢鉍鉬等元素以及大量的硅鋁質成分,成為有色金屬礦床形成的重要物質基礎。同時,每一次強烈的構造運動都會使岩層產生部分褶皺帶和拗陷帶,當地殼再次受到強烈擠壓與扭動時,已經褶
皺成山的岩層再次褶皺或發生斷斷,並沉入拗陷帶之內。這些岩石在巨大的壓力與熱力作用下,經過重新熔化形成了有色金屬礦質豐富的岩漿,為各種元素的富集提供了非常好的導礦構造與儲礦構造條件。地殼運動所引起的花崗岩活動非常劇烈,從而使許多與花崗岩相關的有色金屬如鎢、鉍、錫、鈹、鉛、鋅等礦床大量形成,這種得天獨厚的地質條件使湖南有幸成為有色金屬之鄉,不能不說這是大自然最慷慨地賜予。到目前為止,區內已經發現各類礦產地約5000多處,特大型的礦床約8處,大型的礦床約105處,中型的礦床約277處,小型的礦床約1250處。這些礦產地位置主要分布在湘中、湘南及湘西北成礦帶。
『陸』 湖南婁底最大的金屬礦在哪 最有名的叫什麼礦啊
在婁底冷水江有一個叫錫礦山的地方,實際上銻礦。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銻礦,位於冷水江市。
『柒』 湖南省哪些地方有礦產
湖南煤炭資源比較豐富的有婁底市的新化縣、漣源市,湘潭市的湘潭縣,郴州市的永興市、宜章縣,衡陽市的耒陽縣,株洲的攸縣,邵陽的邵東縣等。
金礦比較豐富的有岳陽的平江縣等。
『捌』 婁地再哪
你打錯了吧!!
應該是婁底吧!!!
婁底,地處湖南的中心位置,因相傳是天上28個星宿中的「婁星」和「氐星」交相輝映之處而得名,素有「湘中明珠」之稱。轄婁星區和冷水江、漣源兩市及新化、雙峰兩縣,總面積8117平方公里,1998年末人口394.25萬人。
婁底歷史悠久,人傑地靈,是一片神奇的土地。婁底在秦時屬長沙郡,西漢時屬長沙國,東漢時分屬長沙郡、零陵郡,三國、晉時分屬衡陽郡、昭陵郡,隋時又歸屬長沙郡,唐、宋時分屬潭州、邵州,元時屬潭州路、寶慶路,明、清時屬長沙府、寶慶府,民國時屬五、六行政督察區。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後,屬邵陽專區、益陽專區。1952年起屬邵陽專區。1977年9月,從原邵陽地區析置漣源地區,轄新化縣、雙峰縣、漣源縣、邵東縣、新邵縣、冷水江市。1980年婁底鎮恢復為婁底市建置。1982年漣源地區更名為婁底地區。1999年撤銷地區建制,改為婁底市,原婁底改為婁星區。婁底是名人輩出的寶地。清咸豐、同治年間,今雙峰縣人曾國藩組織湘軍,鎮壓太平天國,成為晚清重臣。清光緒年間,新化縣籍舊民主主義革命先驅陳天華著有《猛回頭》、《警世鍾》,被稱為「革命大文豪」。1921年,雙峰縣人蔡和森在法國勤工儉學,組織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回國後一直在中共中央擔任領導工作,為中國早期革命領袖之一。還有著名婦女運動先驅蔡暢、國民黨上將宋希濂等歷史名人。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後不久,美帝國主義發動侵朝戰爭,新化縣人羅盛教赴朝參戰,在朝鮮為搶救掉入冰窟的朝鮮少年崔瑩而光榮犧牲,被譽為「國際主義戰士」。
婁底資源豐富,區位優越,是一片富饒的土地。這里氣候宜人、土地肥沃、風調雨順,農業開發條件得天獨厚。盛產糧、豬、牛、茶葉、西瓜、水果等幾十種農副產品和名優土特產品。永豐辣醬譽滿神州,新化牛肉名揚三湘,漣源粉絲、婁底罐頭也聲勢日壯。目前,婁底已被國家和湖南省定為農業商品生產基地和外貿出口基地,是國家持續農業開發試驗區。礦產資源優勢突出,已探明可開採的礦藏45種,已開采36種。目前,原煤、火電、焦炭、生鐵、銻品、純鹼產量居全省首位,鋼材、水泥、電石產量居全省第二。其中銻礦儲量與產量均居界第一;原煤儲量達30億噸,佔全省儲量的50%。此外,鉛鋅礦、金礦、重晶石、白雲石、墨晶石、石墨、石英、石膏、硫磺、瓷土、陶土、金鋼砂、銅、鎢、砷、錳、鈾、鋇等礦藏也豐富,有廣闊的開采前景。被稱為「十里鋼城」、「百里煤海」、「世界銻都」、「建材之鄉」。為此,湖南省人民政府已於1988年將婁底定為能源原材料開發試驗區。婁底擁有獨特的區位優勢。這里地處我國東中部通往大西南的必經之道,北進川黔,南下粵桂,東連湖南「一線兩點」經濟重點建設地帶,西接湖南西線開發的丘崗山地試驗區,是湖南省南北通達、東西連貫的要衢。在湘中形成了人流、物流集散中心。湘黔,婁邵鐵路干線和即將動工的洛湛鐵路交匯於婁底市,使婁底成為中國南方重要的鐵路樞紐之一。公路縱橫交錯,四通八達,上海至雲南瑞麗高速公路經過婁底。207、320國道以及漣(源)漵(浦)、寧(鄉)邵(陽)、婁(底)衡(陽)、婁(底)湘(鄉)4條省道貫通全區,通車里程達5000多公里。資水、漣水兩大水系貫穿全區,常年通航里程達200多公里。長沙黃花國際機場距婁底僅200餘公里。婁底擁有的水、陸、空立體交通網,形成了立湘中而通八方、居腹地而達全國、處一隅而至世界的交通優勢。
婁底經濟發達、事業繁榮,是一片發光發熱的土地。新中國成立後,特別是改革開放20年來,婁底人民牢牢把握經濟建設中心,銳意改革,加快發展,經濟建設成就巨大,社會事業欣欣向榮。「八五」期間,經濟發展步伐加快,國民生產總值以平均每年14%的速度遞增,大大高於「七五」期間6%的增長速度。「九五」期間均保持在兩位數以上的發展速度。1998年全市國內生總值達176.97億元,比上年增長10.9%,其中:第一產業增長7.1%。第二產業增長11.8%,第三產業增長12.5%。財政收入6.69億元,連續20年實現財政收支平衡。從1978年到1998年,累計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相當於改革前28年投資總和的13.2倍。
---農村經濟有了飛躍發展,農業總產值由1978年的3.91億元,增加到1998年的63.89億元,平均年遞增6.2%,主要農產品產量都有較大幅度增長,1997年糧食總產量達164.05萬噸,比1978年增長60.2%,年均遞增2.5%,油料產量達3.45萬噸,增長3倍;出欄生豬402.53萬頭,增長2倍;水產品、水果等產量增長8倍以上。特別是鄉鎮企業異軍突起,成為婁底經濟建設中的一支強勁的生力軍,帶動了整個農村經濟的繁榮。1998年鄉鎮企業總產值達317.22億元,比1978年增長128倍,平均每年以29.3%的高速度增長;鄉鎮企業從業人員達到54.04萬人,佔全區農業人口的16.9%。鄉鎮企業已成為農民致富奔小康的新的創業天地。
---工業經濟實力不斷壯大。按照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要求,通過不斷加大企業改革力度,把企業全面推向市場,使婁底工業得到持續、穩定、高速發展,奠定了能源、原材料工業發展基礎,形成了能源、冶金、化工、建材、機械五大支柱產業為主,門類齊全,具有區域特色的工業體系。擁有相當生產規模和技術裝備水平,生產能力較強的大中型企業34家。其中有世界最大的銻品生產基地錫礦山礦務局;中南最大的生鐵鑄造基地冷水江鋼鐵總廠和水泥生產基地雪峰水泥集團有限公司;有湖南最大的鋼鐵生產基地漣源鋼鐵集團公司和汽車零配件基地華達機械總廠以及原煤生產基地漣邵礦務局;有湖南大型火力發電基地之一的金竹山電廠和化肥生產基地之一的大乘資氮集團有限公司,形成了一條實力雄厚的工業走廊。1998年完成全部工業總產值210.06億元,比1978年增長9.43倍,平均年遞增13.14%,工業在國內生產總值中所佔的比重由1978年的38.6%上升到1998年的42.6%。主要支柱產品產量與1978年相比,原煤增長75%,發電量增長87.3%,生鐵增長3.11倍,鋼增長4.97倍,鋼材增長5.13倍,水泥增長4.42倍,銻品增長1.35倍,耐火材料增長3.03倍,焦碳增長1.07倍,化肥增長1.89倍,純鹼增長7.24倍,陶瓷增長2.57倍。
---內外貿易日益活躍。工農業生產的迅速發展,為市場提供了充裕的貨源,市場商品供求日趨繁榮活躍。特別是通過穩步推進流通體制改革和大力發展個體私營經濟,打破了國有商業大包大攬,獨家經營的格局,逐步形成了多種經濟成分,多種流通渠道、多種經營方式、減少經銷環節的流通體制。到1997年底,已擁有各類批發零售餐飲業機構網點8.32萬個,比1978年增長21倍,1997年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額51.98億元,比1978年增長19.5倍,年均遞增17.3%。對外貿易也得到較快發展。1997年外貿經營總額達13598萬元,比1978年增長1.7倍。完成外貿進出口總額3936萬美元。
---教育、科技、衛生等各項社會事業有了顯著進步。通過實施「科教興婁」戰略,教育、科技等各項社會事業得到蓬勃發展。至1997年底,已有各類科研機構160個,比1978年增長3.7倍,有各類專業技術人員8.9萬人,增長7.6倍。改革開放20年來,共取得科技成果947項,其中國家級32項,省部級33項。完成「星火計劃」項目137個,其中國家級8個,省部級40個。通過增加教育投入,實行多形式辦學,逐步形成了多層次、多渠道、多規格的教育網路,到1997年底,普通高校、中專和技校共18所,在校學生共15442人;擁有普通中學311所,在校學生20.58萬人;職業中學50所,在校學生2萬人。普通小學2018所,在校學生52.81萬人。學齡兒童入學率達98.8%。衛生醫療條件不斷改善,已形成多層次結構、防治結合,科目齊全的醫療衛生體系。到1997年,已有各類衛生機構1272個,病床81.57萬張,有各類衛生技術人員12685人。一些惡性傳染病已經消滅或完全得到控制人口預期壽命大大提高。同時,文化、體育、新聞、出版、廣播、電視等各方面都有較大發展,文化網路初具規模,電影院、劇院、書店、文化館遍布城鄉,群眾性體育運動廣泛開展,專業體育隊伍不斷壯大,競技水平明顯提高,一批優秀運動員在國內外比賽中多次獲得好的成績。
婁底風光秀麗,環境寬松,是一片迷人的土地。婁底屬亞熱帶季風濕潤氣候,冬無嚴寒,夏無酷暑,景色迷人,旅遊資源十分豐富。有清代名臣曾國潘故居等人文景觀和風光名勝旅遊點70多處,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旅遊景區。漣源湄江風景區以峰險、水秀、洞奇、石美而聞名遐邇。冷水江市波月洞,雙峰縣華天洞氣勢宏偉,景觀奇特,不僅具有極高的藝術欣賞價值,而且是一座可供研究的岩溶博物館。列為省級森林公園的大熊山、龍山、九峰山,風光秀麗,景色迷人,具有很高的旅遊開發價值。婁底市郊的水府廟水庫、漣源市白馬水庫、新化柘溪水庫,是較好的水上遊玩娛樂區和別具一格的旅遊佳境。隨著開放帶動戰略的進一步實施,婁底的投資環境日臻完善,出台了一系列對外開放的招商引資優惠政策,建立了配套的外商服務機構,對於婁底投資辦企業的客商,實行「一個窗口對外,一站式審批,一條龍服務」。對外商權益嚴格依法予以保護。同時,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改善投資硬環境。總投資100多億元的公路、鐵路、電力建設,婁底贏來了歷史上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湘黔鐵路婁底至懷化段的電氣化工程和婁底至株洲的鐵路復線已建成使用,投資4.7億元的婁底火車新站已投入運行,其站前廣場面積6.4萬平方米,是全國最大的車站廣場之一。一條相交於婁底市的洛湛鐵路,是我國即將動工建設的第三條南北大通道。現在這條線的婁底段已勘測完畢,可望在1999年底破土動工。高等級婁湘公路的建成,打通了婁底的東大門,縮短了與省內發達城市的距離,促進了國民經濟的發展和社會繁榮。總投資4.3億元的全封閉式全立交的婁底至漣源高等級公路正在加緊建設。婁底是湖南最先擁有現代通訊設施的地市之一,可與世界190個國家和地區的國際通訊聯網,信息高速公路和多媒體通訊已開通運行,通訊設備達到國際九十年代現代化水平。婁底市是一個設施齊全、功能配套、商業繁榮、文化發達、環境優美的現代化新興工業城市,被評為全國衛生城市。城市化進程明顯加快。城鎮總人口達79.9萬人,城市化水平達到20.4%。投資環境的改善產生了明顯的效益。目前,已有美國、日本、義大利、新加坡等二十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客商前來婁底洽談經貿合作項目。利用外資的領域已遍及工業、交通、基礎產業等眾多行業。利用外資的渠道已涉及合資、獨資、三來一補、租賃等多種方式。有各類開發區6個,其中婁底外資工業區、冷水江布溪開發區、新化梅苑開發區在高技術產業方面邁出了可喜的步伐。至今,相繼完成了105個利用外資項目,由此帶動的總投資額60餘億元。有15家企業獲得了自營出口權。
婁底藍圖宏偉,前程似錦,是一片充滿希望的土地。回顧昨日輝煌信心倍增,展望明朝遠景重任在肩。經過多年的發展,今日之婁底已是屹然崛起的婁底、興旺發達的婁底、闊步前進的婁底。根據已制定的「九五」計劃和2010年遠景目標規劃。到2000年,國內生產總值要達到230億元,實現人均國內生產總值比1980年翻兩番;到2010年,國內生產總值比2000年再翻一番。在發展戰略舉措上,堅定不移地實施「結構效益」戰略,加大經濟結構調整力度,努力壯大經濟支撐點;加大傾斜扶持力度,努力培育經濟增長點;加大優勢轉化力度,努力突出區域新特點;加大基礎設施建設力度,努力突破制約經濟發展的關節點。力爭經過3年左右的努力,使國民經濟總體結構得到基本優化,增長速度得到較大提高、發展後勁得到明顯增強,真正顯現出持續、穩步、快速、高效的良性發展態勢。新世紀即將來臨,婁底面臨著新的機遇和挑戰。為了加速經濟發展,婁底熱忱歡迎海內外有識之士來觀光旅遊、洽談經貿,投資興業。婁底將以一流的投資環境,一流的服務水平,一流的權益保護措施,全力給投資合作者提供一個大展宏圖的舞台,共同描繪跨世紀宏偉藍圖。明日之婁底,將更加燦爛輝煌。
『玖』 湖南婁底在那裡嗎/那地方好嗎
婁底境內整個地勢西高東低,呈階梯狀傾斜。西部新化縣、冷水江市、漣源市西南部屬湘西山地區,山勢雄厚,峻嶺馳騁;東部漣源市的中、東部,婁星區、雙峰縣屬湘中丘陵區,地勢逐漸降低,地形起伏平緩,丘崗延綿,平地寬敞。境內山脈縱橫,群峰起伏,矗立大小山峰數百座。西部雪峰山脈從新化西部風車巷蜿蜒入境,斜亘西北,主要支脈有天龍山、桐鳳山、奉家山、古台山、鳳凰山、大熊山和冷水江境內的祖師嶺等;東南部有座落在雙峰縣的九峰山,是南嶽七十二峰之一,為雙峰、衡陽兩縣的天然分界線;西北部是雪峰山余脈,向漣源伸入,西起白竹山,東至洪家大山,透迤起伏,峰巒重疊,最高峰寨子山為漣源與寧鄉的天然界山;中部龍山山脈橫亘,主要山峰有龍山、石坪山、楊材山、仙女寨等,彎曲連綿40餘公里。全區平均海拔170米, 最高點是新化九龍池,海拔1622米;最低點是雙峰的江口峽谷,海拔64米,兩點相差1558米。
在婁底境內,群山林立、丘陵起伏之間,溪水奔流,河網密布,水系完整,水量充沛。全市主要河流有:東部漣水,為湘江中游一大支流,源於新邵觀音山,自西向東,流經漣源市、婁星區、雙峰縣,經湘鄉至湘潭縣河口入湘江,境內全長85.85公里,沿途納孫水、湄江、 測水等1-4級支流89條,控制流域面積3906平方公里。 西部資水,由南向北,流經冷水江、新化。經安化柘溪,過益陽注入洞庭湖,貫穿境內西半部,區內流程112 公里,有1-4級支流100條,控制流域面積3985平方公里。區內各河流水質較好,PH值在正常范圍內,離子總量不高,中等礦化度,適合於工農業生產和人們生活之用。全區年平均降水1406毫米,降水總量113.95億立方米,且西部山區多於東部丘陵平地,直接形成的地表水資源38.87億立方米。外來水資源豐富,共有133.42 億立方米,主要在西部,控制利用少;東部入境水雖不多,但利用較好。地下水年平均為21.6億立方米,年徑流量平均達21.35億立方米,主要公布在北、東、 南部地區、水能理論蘊藏量32.5萬千瓦,其中可開發利用的14. 26萬千瓦。目前具備人工養殖的水面18萬畝。
婁底屬中亞熱帶大陸性季風濕潤氣候區。熱量豐富,溫度適宜,四季分明:冬季少嚴寒,夏季多酷熱,秋季晴朗溫暖,春末夏初多雨成澇,盛夏初秋少雨多旱。全年平均氣溫16-17.3℃。年平均日照時間1538小時, 東部多於西部。無霜期268天。由於雨水偏多,土壤濕重,多為紅壤,其次還有黃壤、黃褐土等。土地資源優勢在於海拔低,土質好,丘崗河谷平地分布比較集中,有利於發展農業和城鎮建設;山地面積大,宜於林業發展。
婁底介紹
婁底市,位於湖南的地理幾何中心,轄婁星區、漣源市、冷水江市、新化縣、雙峰縣,全市東西寬160公里, 南北長102公里,總面積8117平方公里。
婁底一帶原為少數民族雜居之地,相傳先民們是盤古的後裔,屬三苗、九黎集團,出自五帝中的顓頊。婁底在夏商周時為荊州一隅,戰國時屬楚的范圍。秦統一中國後,婁底正式列入中央集權制的封建的多民族國家秦的國土,隸屬長沙郡。1977年9月,國務院批准建立漣源地區,1982年12月更名為婁底地區,1999年1月改為地級婁底市。
婁底地理位置優越,交通便利,自古以來就是湖南省主要的戰略腹地和南北通達、東西連貫的要衢。湘黔、婁邵鐵路在這里交匯。207國道、320國道與正在興建的洛(陽)湛(江)鐵路、上(海)瑞(麗)高速公路貫穿婁底,使婁底成為我國江南重要的交通樞紐和物資集散地。
婁底屬中亞熱帶大陸性季風濕潤氣候區。熱量豐富,溫度適宜,四季分明:冬季少嚴寒,夏季多酷熱,秋季晴朗溫暖,春末夏初多雨成澇,盛夏初秋少雨多旱。全年平均氣溫16-17.3℃。年平均日照時間1538小時, 東部多於西部。無霜期268天。由於雨水偏多,土壤濕重,多為紅壤,其次還有黃壤、黃褐土等。境內整個地勢西高東低,呈階梯狀傾斜。西部雪峰山脈從新化西部風車巷蜿蜒入境,斜亘西北, 境內群山林立、丘陵起伏之間,溪水奔流,河網密布,水系完整,水量充沛。水能理論蘊藏量32.5萬千瓦,其中可開發利用的14. 26萬千瓦。目前具備人工養殖的水面18萬畝。
婁底山清水秀,風光旖旎。市內有清代名臣曾國藩故居等人文景觀和各類風景名勝旅遊點70多處。漣源市湄江風景區、冷水江波月洞及大熊山、九峰山、龍山等省級森林公園風光秀麗,景觀奇特。位於婁底市郊的水府廟水庫、勝仙洞等勝景,都是別具一格的旅遊佳境。
婁底歷史悠久,人文薈萃。雙峰洛陽灣古建築群、九峰山古庵。新化北塔、洋溪文昌閣、漣源龍山葯王殿等名勝古跡各具特色,為優美的自然風光抹上了濃厚的歷史文化色彩,廣袤的婁底土地到處閃耀著中華古文明的輝煌。鍾靈毓秀的婁底山水孕育了代代英才。清代中興名臣曾國藩,晚清著名外交家曾紀澤,辛亥革命先驅陳天華,中共早期領導人蔡和森,國際共產主義戰士羅盛教等大批志士仁人,在婁底悠久的歷史長河中譜寫了一曲又一曲光輝的篇章。
婁底礦產資源豐富,素有「世界銻都」、「百里煤海」和「有色金屬之鄉」的美譽。已探明可供開採的礦藏達48種,且儲量大,品位高。其中銻礦儲量居世界之冠,煤炭儲量居湖南全省第一,石膏、石墨、重晶石、大理石等非金屬礦藏在湖南乃至全國名列前茅。
婁底經濟發展迅速,投資環境日益完善。九十年代以來,婁底工業從小到大,由弱轉強,形成了以冶金、建材、煤炭、化工、電力、機械為骨乾的工業支柱產業,涌現出了漣源鋼鐵集團、錫礦山閃星銻業有限公司、金竹山電廠等產業典型。近年來,婁底加大城市基礎設施建設,興建了日供水量總達60萬噸的水廠、超高壓變電站、第二煤氣源廠等一大批基礎設施,修建了兩條高等級公路和多條市內主要交通干線,開通了40萬門程式控制電話、20萬部行動電話,建立了與全球聯網的婁底信息港。婁底市中心城區已建成全國有名的森林城市。
婁底正敞開大門,以最優惠的政策、最優美的環境、最優質的服務,竭誠歡迎海內外客商和有識之士前來觀光旅遊,投資興業,大展宏圖,共同開發這塊寶地,共圖繁榮富強。
婁底市位於湖南省中部,介於北緯27°12''31"~28°14''27"、東經110°45''40"~112°31''07"之間,處於江南地形由西向東遞降的第二階梯(雲貴高原)向第三階梯(江浙丘陵)的過渡地帶,屬中亞熱帶季風濕潤氣侯區。東起雙峰縣荷葉鄉新高村,西至新化縣上團鄉上團村,東西直線距離160公里;南起雙峰縣花門鄉仁山村,北至新化縣大熊山毛坪界,南北直線距離102公里。周圍與6地、市相鄰:東北與湘潭市的湘鄉市、長沙市的寧鄉縣毗連,東南與衡陽市的衡山縣、衡陽縣接壤,西北與益陽地區的安化縣相依,西南與邵陽市的邵東、新邵、隆回縣交界,西部緊靠懷化地區的漵浦縣。婁底市政府機關駐婁底市市中心,與省會長沙市中心直線距離112公里。
湘黔鐵路由東向西,經婁星區、漣源市、冷水江市、新化縣,境內里程145公里。婁邵鐵路從北到南,自婁星區經漣源市、雙峰縣至邵東縣、邵陽市,境內里程52.2公里。洛湛鐵路從北到南,經婁星區、漣源市、雙峰縣,境內里程70公里。潭邵高速公路經過婁星區、雙峰縣,320國道橫過雙峰縣,境內里程50.5公里;207國道經過漣源市,境內里程71.5公里。寧漣、漣淑、邵新、雙衡、雙漣、婁雙等6條(段)省級公路與320、207國道相連。還有資江、漣水兩條航道,交通便利。
1999年1月,經國務院批准撤地建市,全市總面積為8117.7平方公里,合81.18萬公頃,佔全省土地總面積的3.8%。耕地面積223.75萬畝,佔全市總面積的18.5%。
『拾』 誰湖南的礦產資源的分布
湖南是著名的「有色金屬之鄉」和「非金屬礦之鄉」。2018年,全省已發現礦種144種,探明資源儲量礦種109種。其中,能源礦產7種,金屬礦產39種,非金屬礦產61種,水氣礦產 2種。實施地質勘查項目(含續作項目)139個,新發現大中型礦產地3處。國家地質公園14個。
錫礦山位於湖南省冷水江市,是世界上儲量最大的銻礦。為埋藏於泥盆紀石灰岩層中的輝銻礦。西南延伸的背斜岩層中有三層礦床,厚度在2.5至8米之間。礦區露於地表的面積有14 km。北礦山主要產輝銻礦及黃銻礦,後者為硫化物氧化的產物,夾雜在輝銻礦中,南礦山則產輝銻礦,礦石在原地精煉。礦石的主要成分為石英、黃鐵礦、輝銻礦與方解石。
(10)婁底有哪些礦資源擴展閱讀:
湖南新晃縣共發現礦產地20餘處,其中特大型礦床1處(貢溪重晶石礦),大型礦床1個(硅酸鹽鉀礦床),中型礦床1個(酒店塘汞礦床,因礦產資源枯竭已關閉),其餘均為小型礦床、礦(化)點。有一定規模和資源儲量的主要礦產資源有重晶石礦、汞礦、磷礦、硅酸鹽鉀礦、石灰岩、磚瓦粘土、銅鉛鋅礦、金礦。
新晃縣境內已發現礦產資源20餘種,有鐵、銅、鉛、鋅、金、汞、硒、碲、鎘、重晶石、磷、釩、硅酸鹽鉀、水晶、石煤、石灰岩、飾面石材、磚瓦粘土、建築用砂以及溫泉等,其中僅重晶石礦和磷礦,酒店塘汞礦、馬王銅鉛鋅礦的地質勘查程度相對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