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中國發展海上風電得天獨厚的優勢有
中國發展海上風電得天獨厚的優勢有海岸線3.2萬公里,其中大陸海岸線1.8萬公里,可利用海域面積300多萬平方公里,海上風能資源豐富。
集中連片規模化開發海上風電,將有效提高海域資源利用效率,降低項目建設與運營成本。我國東南沿海及附近島嶼的有效風能密度為200-300瓦/平方米以上,全年大於或等於3米/秒的時數約為7000多小時,大於或等於6米/秒的時數約為4000小時。
根據發改委能源研究所發布的《中國風電發展路線圖2050》報告,中國水深5-50米海域,100米高度的海上風能資源開放量為5億千瓦,總面積為39.4萬平方千米。並且還是海上很少有凈風期。
Ⅱ 在廣東等沿海省份建設海上風電基地的原因
1、沿海地區海上風速高,風力資源豐富。
2、沿海地區經濟發達,消納條件優越。
3、海上風電基地綠色,污染少,更加可以保護環境。
Ⅲ 粵港澳大灣區最大海上風電項目投產,發展海上風電有何必要性
到目前為止,這項工作的重點主要是發展水力發電、太陽能及陸上風能。但是,由於中國擁有9000英里的漫長海岸線,所以發展海上風能的潛力也非常可觀。雖然全球海上風能行業仍然處於早期發展階段,但我們相信海上風能能夠而且應當成為中國可再生能源領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中國國家氣象局初步估計中國的潛在海上風能裝機容量為7.5億千瓦。根據輪轂高度的不同,這一潛力可能還會更大。
但是,中國在海上風能專業技術方面存在很大差距。雖然該市場的增長速度一直令人印象深刻,但中國公司在先進的海上製造與工程領域仍然處於趕超階段。為全面實現中國的海上風能潛力,從具有海上風能經驗的發達國家獲得技術轉讓是很重要的。
Ⅳ 海上風電的發展前景
1. 海上風電是現今歐洲能源行業的發展目標,因為地中海的風資源得天獨厚,而且沒有台風的危害。中國東南沿海由於有台風,海上風電的成本和風險會提高很多。
2. 海上風電投資巨大,至少是陸上的2倍以上,並且運行維護費用高昂。所以現階段只能作為研究而不能作為投資
3. 總體來說發展前景還行,可研究的地方很多,但是要真正發展起來可能還要很長時間。
Ⅳ 中國開發海上風電場有何優勢
據報道,相關的負責人表示,福清興化灣海上風電項目一期首批機組將於9月中旬正式並網發電,中國海上風能資源豐富,擁有發展海上風電的天然優勢。
按規劃,到2020年我國將建設海上風電1500萬千瓦(包括建成500萬千瓦,在建1000萬千瓦)。在此基礎上,國家還明確了海上風電場0.85元/千瓦時以及潮間帶風電場0.75元/千瓦時的電價政策。同時,一批海上風電示範項目陸續建成,設備技術水平不斷提高。
希望中國得天獨厚的海上風能優勢可以被開發利用起來!
Ⅵ 山東半島風能資源豐富的原因
1、山東風能資源總量達到6700萬KW,主要集中在半島沿岸地區、海島和山區海拔較高的平坦區域。三面環海的山東半島,在自然環境上具備建設大型風力發電場的基礎條件。山東海上風能儲量比陸地大,風速高,靜風期少,風電效率更高。
2、山東地處東亞季風區,受季風和地理環境的綜合影響,盛行風向的季節變化即有季風環流的規律性,也有地方性風的特點。冬季受蒙古冷高壓控制,大部地區盛行偏北風;春季蒙古冷高壓勢力減弱,開始盛行偏南風;夏季受大陸熱低壓控制,大部地區盛行風向為南到東南風;
秋季蒙古高壓迅速向南推進,夏季風退出,逐漸由夏季風轉為冬季風的形勢。風向的口變化受地形與地理位置的影響很大,常表現為地方性風,使風向在一口之中有規律地轉換。
(6)海上風電哪裡資源好擴展閱讀:
風力資源的利用:
風能利用形式主要是將大氣運動時所具有的動能轉化為其他形式的能量。風就是水平運動的空氣,空氣產生運動,主要是由於地球上各緯度所接受的太陽輻射強度不同而形成的。
在赤道和低緯度地區,太陽高度角大,日照時間長,太陽輻射強度強,地面和大氣接受的熱量多、溫度較高;在高緯度地區太陽高度角小,日照時間短,地面和大氣接受的熱量小,溫度低。這種高緯度與低緯度之間的溫度差異,形成了中國南北之間的氣壓梯度,使空氣作水平運動。
Ⅶ 大家都說海上風電潛力很大,為什麼
一個是陸上的好資源開發的差不多了。另一個是海上風電不佔地、風速高、沙塵少、電量大、使用壽命長等,發電效益更高。而且,我國海上風電資源豐富,又緊鄰經濟發達的東南部地區,消納能力更高,不存在發不出去的問題。比如華銳風電參見的上海東海大橋風電場項目,位於上海,全額消納。另外,代表著更高技術水品和發電效益的海上風電,也是世界風電開發的未來趨勢。
Ⅷ 中國海上風電的分布主要在什麼地方
江蘇如東150MW海上風電場示範工程於2012年9月22日全部機組並網發電
北極星風力發電網:BTM數據顯示,2014-2018年全球海上風電裝機將新增26117MW;到2018年底,全球海上風電累計裝機有望達到32948MW,佔到全球風電裝機規模的6%。 我國東部沿海地區先天條件優越,東部沿海地區經濟發達、常規能源缺乏、環境保護要求高、海上風能資源豐富,建設條件好、工業基礎雄厚,已具備開發建設海上風電的良好條件,隨著國家的重視和產業自身的逐步成熟,中國海上風電將健康、規模化發展,並逐步展現良好的發展勢頭。
12月2日,在中歐海上風電海上風電工程及裝備製造技術論壇上,水規總院 謝宏文處長對中國海上風電發展規劃進展及海上風電發展面臨挑戰等問題做了介紹,北極星電力網編輯整理講話主要內容分享給風電行業人士供參考。
一 海上風電發展現狀
1、風能資源儲量及分布基本摸清。我國東部沿海地區冬、春季受北方冷空氣影響,夏、秋季受熱帶氣旋影響,海上風能資源較為豐富。5-25米水深、50米高度海上風電開發潛力約為2億千瓦;5-50米水深、70米高度海上風電開發潛力約5億千瓦;另外,還有部分潮間帶及潮下帶灘塗資源,深海風能資源也較為豐富。
2、海上風電建設已起步。從2007年中海油渤海鑽井平台1.5mw實驗機組開始,目前我國海上風電場已投產約38.9萬千瓦,次於英國、丹麥、比利時和德國,位居世界第五位。其中主要包括上海東海大橋海上風電示範項目102mw、江蘇如東32.5mw潮間帶試驗風電場和江蘇如東200mw潮間帶示範風電場。
3、海上風電機組研發能力明顯增強。目前國內已經可以生產製造5mw和6mw等大容量風電機組,金風、明陽、華銳、上海電氣、海裝、三一電氣、聯合動力、湘電、遠景能源等企業已均有海上風電安裝業績。
4、專業隊伍逐步形成。在施工方面,中交第三航務局、南通海洋水建、龍源和振華港機聯合等承擔了海上風電的施工工作;中交第一、二、四航務局等具有以主要設備參與海上風電施工的經驗;中海洋石油、江蘇電建、天津港航、上海電建、上海港務、水電八局、中鐵大橋、三一、葛洲壩、道達重工等單位在海洋施工、大型海上施工設備研製和海上施工技術研究做了大量技術積累。
在勘測設計方面,華東院、中南院、西北院、上海院和廣東院,從規劃到前期、施工,配備了專業隊伍,加強科技投入研究,參與了標准技術制定,具備了海上風電專業勘測設計能力。
在開發建設方面,五大電力企業和中廣核、國華、三峽、河北建設、魯能、粵電等能源投資企業,在國內已經或正在開發建設一些海上風電項目,並積極推進一批大型海上風電項目預可研、可研階段的前期工作
5、海上風電標准體系初步建立
國家能源局已《海上風電開發建設管理暫行辦法》、《海上風電開發建設管理實施細則》 。也有關於海上風電的13項技術標准,涵蓋海上風電規劃、預可研、可研、風能資源測量及海洋水文觀測、地質勘察、施工組織設計、鋼結構防腐、概算定額、概算編制規定、變流器等。
6、海上風電臨時電價發布
今年6月,發改委發布了《海上風電上網電價政策的通知》,明確了海上風電臨時電價,有利於投資方評估項目風險,從實質上推進海上風電開發建設。
二 規劃工作進展
2009年1月啟動海上風電規劃工作。上海、江蘇、山東、河北、廣東、遼寧(大連)海上風電規劃已獲得國家批復;海南省海上風電規劃為報批階段;福建、浙江省海上風電規劃已完成審查正在完善;廣西規劃正在編制中。
截至2013年底,獲得國家或省能源主管部門同意推進前期工作的項目共計17個,主要分布在江蘇、河北、福建、廣東、海南、上海、浙江等地區,總裝機容量為410萬千瓦。此外,全國約有1100多萬千瓦的海上風電項目正在開展可研、可研階段前期工作,其中超過700萬千瓦的海上風電項目預可研報告編制完成。規劃中建設重點布局地區主要是江蘇南通、鹽城南北部、連雲港;山東萊州灣、渤中、長島、半島北海和半島南海;廣東粵東、粵西、珠三角;上海東海大橋、南匯、奉賢;河北唐山、滄州;浙江杭州灣、舟山東部、象山、台州、溫州;遼寧瓦房店、花園口、庄河等海域。
Ⅸ 射陽成為海上風電第一城的優勢自然條件
1、射陽具有高起點規劃海上風電產業,高標准集聚全球風電資源,新能源產業呈現井噴發展態勢,產值年增幅持續保持在50%以上。
2、2020年全縣新能源企業實現產值180億元、稅收7.55億元,連續三年創歷史新高為成為海上第一城創造了條件。
3、已集聚開發側、裝備側、運維側、研發側企業30多家,合理布局現有萬噸級、3.5萬噸級大件專用碼頭,形成成品件存儲區、碼頭裝卸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