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茅利塔尼亞的漁業資源豐富嗎
毛塔的主要收入有鐵礦粉,就是snim公司,還有就是畜牧業和漁業,這里漁業資源很豐富,有很多中國的漁船來這里打漁,青島的比較多,具體的船我不記得了,在這里搞工程,還是聽說一些的
2. 納米比亞共和國地理位置及漁業資源如何
納米比亞共和國位於非洲西南部,北靠安哥拉和尚比亞,東連波札那,南接南非。英語和南非荷蘭語為通用語言,各部族有本族語言。白人和多數黑人信奉基督教,其餘信奉原始宗教。納米比亞於1990年擺脫南非統治從而獨立,是撒哈拉以南的最遲擺脫白人殖民取得獨立的非洲國家,也是世界上最後一個獨立的殖民地。
納米比亞漁業資源豐富,捕魚量位居世界十大產魚國之列,主要出產鱈魚、沙丁魚等,其中90%供出口。納米比亞政府把農業放在優先發展的地位,農牧業已成為該國支柱產業之一。主要糧食作物有玉米、高粱和小米等。納米比亞畜牧業較發達,收入占農牧業總收入的88%。除礦業、漁業和農牧業三大支柱產業外,近年來,納米比亞旅遊業發展迅速,產值占國內生產總值的7%左右。
納米比亞灣
3. 非洲哪個沿海國家海產品最多
咱山東威海 榮 海鮮王稱 啥TMD本啊
三面臨海榮海岸線達491.9公佔全海岸線5‰漁業產歷史悠久清道光二十(1840)編修縣志沿海漁業捕撈記載:海族榮稱盛雖漁莫能盡識意思說海洋魚類、貝類等海產品榮帶海域豐富既便經驗漁民能夠叫名字
榮漁業產佔全漁業產2/3強稱第漁業縣韓70%海洋漁類產品則自赤山漁港碼80代初期海寨——魚島村漁業產聞名海內外做盛產海鮮王榮吃海鮮內嚮往物質精神雙重享受海邊擎著漁竿邊等魚咬鉤邊鍋即沸水做魚新鮮復加
4. 納米比亞是不是個貧窮的國家,哪兒的氣候是什麼
納米比亞共和國位於非洲西南部,海拔高度為1000-2000米,乾旱少雨,屬亞熱帶、半沙漠性氣候。2015年人均GDP 4674美元,不算特別貧窮,勉強還行,中國的是7000美元左右,你可以自己估計一下。
5. 非洲最發達的國家是哪個
國家的富有程度就是民眾的富有程度,人均gdp、人均福利待遇才是判斷國家富有程度的標志。所以,在非洲,最富有的國家是塞席爾。總量來講是奈及利亞,2014年超越了南非。塞席爾,全名塞席爾共和國,是坐落在東部非洲印度洋上的一個群島國家。1976年6月29日塞席爾宣告獨立,成立塞席爾共和國,屬英聯邦成員。全境半數地區為自然保護區,享有"旅遊者天堂"的美譽。旅遊業為經濟第一支柱,創造七成以上的國內生產總值。漁業構成經濟另一支柱,漁業資源豐富,魚類產品位居 出口商品 首位。糧食、生活用品和生產資料依賴進口,價格昂貴。國家實行免費教育、醫療、終身保健制度等高福利政策。人均gdp達到1.2萬美元。超過中國。奈及利亞是非洲第一人口大國,總人口1.73億,占非洲總人口的16%,也是非洲第一大經濟體,2013年,奈及利亞國內生產總值(GDP)5099億美元。奈及利亞是非洲能源資源大國,是非洲第一大石油生產和出口大國。截止2014年已探明石油儲量居非洲第二、世界第十;已探明天然氣儲量居非洲第一、世界第八;已探明76種礦產中有34種具備商業開采價值。
6. 埃及成為非洲水產養殖業產量最高地區的主要原因
近年來,人們通過挖掘隧道,並利用中國的真空管道整流(零碳)高速運輸水系統專利技術無動力地引地中海水到此處,建立了沙漠漁場,並獲得了成功。從而使水產養殖獲得提升。
埃及距離地中海近,且窪地海拔低(低於海平面),可自流,降低引水費用;隧道與管道輸水可防止水分蒸發、下滲,增大輸水量。
埃及是中東人口最多的國家和非洲人口第二大國,在經濟、科技方面長期處於非洲領先態勢。也是非洲大陸第三大經濟體。其各項重要產業,如旅遊業、農業、工業和服務業有著幾乎同等的發展比重。埃及也被認為是一個中等強國,在北非、中東和伊斯蘭信仰地區尤其有廣泛的影響力。
7. 南非漁業豐富的原因
轉載來給你了解:
南非共和國位於非洲大陸最南端,面積122 萬平方公里,東、南、西三面被印度洋和大西洋所環繞,海岸線長3000公里,12海里內領海和200海里內經濟專屬區面積達101.7萬平方公里。印度洋與大西洋於東經20度在南非的厄加勒斯角交匯,兩個大洋的季節性涌升流造就了南非海域獨特的海洋環境和豐富的漁業資源,使南非海域成為世界主要漁場之一。在南非沿海富饒的漁場中,既有大西洋、印度洋的魚種,又有太平洋的魚種;既有冷水性魚種,又有暖溫性魚種,種群數量也相當可觀。具有商業性捕撈的魚種有沙丁魚、鯷魚、竹策魚、馬鮫魚、鮑魚、鯡魚、金槍魚、魷魚、鱈魚和龍蝦等數十種。南非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遼闊的沿海疆域、豐富的海洋漁業資源,為發展海洋漁業提供了十分優越的條件,已成為南半球5 個主要漁業國之一,漁業直接從業人員達2.9萬人,年產量100 萬噸左右,年產值3 億多美元。其中海洋漁業占絕對主導地位,其產量(包括海水養殖)占總產量的99% 以上,淡水漁業產量不足1%。盡管南非擁有豐富的海洋漁業資源、優越的海洋捕撈條件,海洋漁業在其農業乃至整個國民經濟中佔有不可或缺的重要地位,但南非在發展海洋漁業的進程中,並沒有忽視海洋漁業資源的保護,與此相反,南非政府長期以來堅持實行了「利用與保護並重、捕撈與養殖並舉」的海洋漁業資源合理開發利用總方針,保持了海洋漁業的可持續發展。南非政府合理開發利用海洋漁業資源的主要做法:一是實行捕撈配額管理。近十餘年來,南非政府採取了嚴格的捕撈配額管理,海洋漁業年捕獲量一直限制在100萬噸以內,避免了對海洋漁業資源的掠奪性過度捕撈。二是注重底層漁業和深海漁業。在海洋捕撈中,深海拖網捕撈的鱈魚占深海拖網捕撈的65%,而近海拖網捕撈只佔全國總捕獲量的6%,保護了較為脆弱的近海漁業資源。三是鼓勵發展多種捕撈方式。主要有圍網(深海魚類)、底部或淺表層拖網(底部魚類和蝦)、箍網和籠捕(龍蝦)、手繩釣(各種繩釣魚類)、延繩釣和金槍魚釣、魷魚釣、海灘網、樹樁網(鯔魚和其他一些沿海洄遊魚)和潛水捕撈(鮑魚)等,均衡開發利用多種漁業資源。四是大力發展海水養殖。近幾年海水養殖呈強勁的發展勢頭,2003 年,鮑魚、對蝦、貽貝、鯔魚和海藻等養殖產量由不足1000噸發展到4383噸,在有效保護野生資源的同時,依靠發展養殖業來滿足人口增長和生活水平提高對海產品不斷增長的消費需求。南非合理開發利用和有效保護海洋漁業資源取得的成功,得益於南非政府採取的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這些措施主要有:
1、加強對海洋資源的動態調查評估。南非海岸帶和海洋漁業的主要管理機構是環境事務與旅遊部的海洋和沿海管理司,負責對海洋資源的研究、開發和管理,研究制定相關政策以及管理海洋資源的調查研究船隊等。在總結經驗的基礎上,該部設立了海洋水生資源咨詢論壇,對漁業資源定期開展調查與評估,按照增加透明度與公眾參與的原則,根據調查評估結論就捕撈總量、資源管理、法規制定以及海洋水生資源基金的使用等提出建議。通過對海洋漁業資源的動態監測和科學評估,環境事務與旅遊部每年發布各品種魚類當年最合適的捕撈量,既考慮漁民的近期利益,又兼顧魚類種群的休養生息和可持續發展。
2、強化對捕撈業的監督和管理。為進一步加強對海洋資源的有效管理,更好地為漁業服務,南非政府對1998年制定的「海洋水生資源法」進行了修訂,並對捕撈分配製度進行了相應的改革。環境事務與旅遊部於2002年成立了專門的捕撈配額分配機構,並於2005年5 月實施了對海洋捕撈品種的長期配額權(8-15年)取代了原有的一年期配額權,同時建立了適當的配額收費機制。改革後的新機制對各品種的捕撈船隻規格、捕撈方式和捕撈區域等均
做出了詳細而嚴格的規定,同時通過監督機構加強行業監管,對從事商業或休閑漁業的捕撈和海水養殖企業、養殖戶一律實行嚴格的許可制度。對違法者最高處以70 萬美元的罰款,並沒收其捕撈和運輸設施。此外,新規定還嚴格限制外國漁船進入南非海域捕撈,目前只允許日本和中國台灣地區的金槍魚捕撈船有限度地進入南非海域作業。
3、加強對海岸帶的管理。南非近十年來實施了海岸帶綜合管理,旨在提高人們生活質量,合理利用海洋資源,保護生物多樣性和沿海生態環境。政府要求沿海使用者、決策者和其他有關人員妥善維護和管理海岸帶及其資源。國家環境與旅遊部下屬的國家沿海管理委員會2000年4 月頒布了《海岸帶建設管理》白皮書,系統規定了海岸帶建設管理的機構、法律、政策制定、行動計劃、實施監測、評價修改等,對涉及海洋漁業資源保護的一系列重大問題,諸如沿海貧困人口的遷移、沿海非法建築物的第一,必須千方百計普及和提高公眾的資源和環境保護意識。南非政府對資源與環境保護高度重視並嚴格管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手段,向公眾普及資源與環境保護常識,培養公眾良好的資源與環境保護意識和行為習慣。如在開普敦的海岸帶,隨處可見有關海洋環境與資源保護的知識普及和法律法規宣傳,諸如宣傳欄、警示牌、勸導標語、免費發放宣傳小冊子等。同時,公眾普遍顯示出在這方面有著良好的意識和高度的自覺性。例如,一些海洋動物在港區內可以自由自在地嬉戲玩耍而不受任何驚嚇、傷害;休閑垂釣的人們釣到不合規格的魚蝦貝類,自動將其放歸海中。
4、加強對海水養殖業的扶持。南非政府認識到發展海水養殖業不僅對保護海洋漁業資源具有重大作用,而且對保障國家糧食安全、消除貧困和增加農民收入等同樣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十多年來不斷加強對海水養殖業的扶持。一是根據發展海水養殖業的需要,在沿海不同地區設置了海水養殖試驗點,並配備了相應的生態實驗室,試驗點的生態實驗室布局合理,設施條件如場地、水質處理、水質分析、監控系統、信息採集以及餌料培養等輔助設施均比較完善;二是建立了良好的海水養殖服務體系,包括制訂各養殖品種的技術規范,建設苗種繁育設施,推廣成熟的海水養殖技術和科學配方的配合飼料,建立病災害防治體系等。三是定點建設自然保護區作為天然的海洋牧場,不同海洋牧場確定不同的放流品種,每年向海洋牧場投放人工繁育的苗種,以加快自然資源的增殖,其中尤以向西海岸海洋牧場投放的鮑魚苗成效最為顯著;四是政府部門與私營部門共同開展海水養殖對環境影響的監測,例如政府有關部門與養鮑業主協會聯合建立了赤潮災害監測服務處,加強對海水養殖的環境影響監測,防止發生對養殖業可能帶來毀滅性打擊的赤潮等災害。
8. 漁業發達的國家有哪些 最好是非洲的、
非洲漁業
非洲海岸線平直(與歐洲相比,非洲面積是歐洲的三倍,而海岸線還不如歐洲的海岸線長),半島、海灣極少。非洲的漁業資源十分豐富,但漁業生產仍停留在手工操作階段,近年來淡水漁業發展較快,對漁業資源的需求也在不斷增長。在過去的30年中非洲地區的漁業取得了明顯的進步,現在認為大部分底棲魚類資源也被全面開采。在迦納、馬達加斯加、馬里、茅利塔尼亞、莫三比克、納米比亞、塞內加爾和塞席爾,漁業佔GDP的比重超過5%,莫三比克索芙拉海岸的捕蝦業占整個國家外貿的40%(FAO 1997)。從1973年到1990年,漁業大約提供了非洲次撒哈拉地區人口蛋白質攝入量的20%。除了非洲南部大幅度下降外,自從1972年以來人均魚類捕獲量一直是相當穩定的(FAO 1996,FAO 1997)。 此外,非洲還有大量的內湖資源,漁業資源相當豐富,由於缺乏設備幾乎沒有捕魚業,漁業資源得不到很好的開發。中國的捕撈船已經在非洲開展相關業務。中國有關企業可以接觸更多的非洲國家,以便在漁業方面開展更廣泛的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