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資源管理 » 木栓資源植物可分為哪些
擴展閱讀
中國石油官網專業怎麼填 2025-07-29 03:55:17

木栓資源植物可分為哪些

發布時間: 2022-07-27 08:51:21

A. 什麼是植物的木栓化組織

木栓化組織的細胞壁和細胞間隙充滿了木栓質(suberin)。木栓質是多種高分子量酸類構成的復雜混合物。木栓細胞構成了抵抗病原物侵入的屏障。不僅如此,病原物侵染也能誘導木栓化作用,成為植物主動的抗擴展因素。

植物受到機械傷害後,可在傷口周圍形成木栓化的愈傷周皮(woundperiderm),能有效地抵抗由傷口侵入的病原細菌和真菌。馬鈴薯塊莖的愈傷層可防止軟腐細菌侵入引起的組織浸解。愈傷木栓化速度快的大白菜品種,比木栓化速度慢的品種,更能抵抗細菌性軟腐病。高溫高濕有利於木栓化作用。甘薯塊根在33℃和相對濕度95%~100%時,傷口木栓化最快,高度抵抗多種引起腐爛的細菌和真菌。Fox等(1971)對馬鈴薯塊莖的電鏡觀察表明,木栓質的沉積有兩種形式,其一是以不定形物質充填皮孔周圍細胞間隙,其二是在愈傷周皮細胞壁沉積成帶狀物。這兩種形式都能有效地阻滯軟腐病病原細菌對塊莖組織的浸解作用。

一些植物根部、莖部的內皮層有木栓化的凱氏帶(Casparianstrip),有抵抗病原菌侵染的作用。抗病玉米品系幼苗中胚軸的內皮層和1~2層中柱鞘細胞木栓化,可以阻止赤霉病菌(Gibberellazeae)由皮層侵入中柱。抗病甘藍品種的根和下胚軸的內皮層與中柱鞘細胞高度木栓化,枯萎病菌(Fusariumoxysporiumf.sp.conglutinas)不能由皮層侵入中柱。

甘薯抗莖線蟲病品種魯薯-78066和勝利百號塊根周皮的木栓層細胞有4~5層,並在細胞壁上沉積較多的木栓質,可有效阻止病原線蟲侵入,而感病品種栗子香和徐薯18的周皮不發達,只有1~2層細胞,且木栓質極少,線蟲能在24h內從表皮直接侵入(林茂松等,1996)。甘薯塊根的木栓層也是抵抗黑斑病菌(Ceratocysisfimbriata)侵入的重要因素,甚至一層細胞壁的木栓化,就足以抗侵入。

B. 植物木栓形成層的發生及細胞分裂情況

植物木栓形成層通常在木本雙子葉被子植物及裸子植物之第一生長季節,首先由其根莖皮層細胞之最外層形成具分生能力並在切線方向連貫成圈之木栓形成層,此形成層因放射方向之多次細胞分裂,向外形生木栓層。向內產生木栓皮層,此種分生功能可持續多年,以後並可能由內部產生次生木栓形成層,首先產生之次生木栓形成層起源於皮層內部或周皮細胞,以後逐次向內而產生於次生韌皮部之柔膜細胞。在功能上,木栓形成層之目的在於形成具保護作用之木栓層,以因應植物因次生木質、韌皮組織而增粗之壓力,逐次取代其外部組織而免於其內部組織之暴露;此外,部分老化死亡組織及受傷組織,亦於其內部產生次生之木栓形成層,以使死亡受傷組織隔離脫落。初生之木栓形成層通常在樹干之周圍連貫成圈,次生者則常不連貫並可能重疊成層。在組織學上木栓形成層之結構較維管束形成層簡單,由單一形態之細胞組成,其橫斷面由切線方向長方形之細胞連接而成,其縱斷面之細胞則為長方形、多角形,或不規則之形態。

C. 植物資源有哪些分類

植物資源是指能提供物質原料以滿足人們生產和生活需要的可利用植物。植物資源從廣義上說,也可包括農林栽培和利用的植物在內,但通常所指的是野生的原料植物。植物資源的分類方法有很多種,按用途分類,大致可劃分為食用、葯用、工業用、改造保護環境類和種質資源5大類。

食用類植物資源包括直接和間接食用的植物,間接食用植物是指飼料、餌料和蜜源植物。最重要的食用植物有8類,即澱粉植物、含糖及甜味劑植物、蛋白質植物、油脂植物、維生素植物、食用色素植物、飼料植物和蜜源植物。

葯用植物包括中草葯和植物性農葯兩類。葯用植物自古以來在人類與疾病的斗爭和保健方面發揮了很大作用。如生津安神大補元氣的人參,治療小兒麻痹症的特效葯石蒜鹼,用於製造可的松的薯芋皂甙元,用於治療冠心病的蘿芙木鹼,抗白血病的有效葯物三尖杉脂鹼和高三尖杉脂鹼等。至今為止,植物萃取物在治療腫瘤、艾滋病、心血管病與精神病等方面,已取得了可喜的進展。另外,從植物中尋找和研製能高效殺蟲、殺菌的低濃度農葯的工作正在加緊進行之中。

工業用植物資源包括木材、纖維、鞣料、芳香油、膠脂、工業油脂及植物性染料等資源。工業用植物資源可用以紡織、造紙、編織、印染、制葯、化工原料等方面。

這部分植物包括5類。一為防風固沙植物,如木麻黃、大米黃、多種桉樹、銀合歡、楊樹等。二為保持水土、改造荒山荒地植物,如銀合歡、金合歡、雨樹、牛油樹、洋槐及多種木本油料植物。三為固氮增肥、改良土壤植物,如鹼蓬、紫蘇、紫雲英、紅萍等。四為監測和抗污染植物,如鹼蓬、鳳眼藍、大多數綠色植物和許多水藻。五為綠化美化、保護環境植物,包括各類草皮、行道樹、觀賞花卉、盆景等。

每一種植物物種具有不同的遺傳特性,都應視為不同的種質。每一種具有不同特徵的植物都是我們的寶貴財富。然而由於人們對於天然植被的不合理開發和破壞,以及局部地區環境的嚴重污染,一些植物種類已瀕危或滅絕。而種質的丟失是不可再生的。因此,必須建立有用植物的「種質庫」。植物園和自然保護區應擔負起保護種質資源的重大任務。

D. 樹皮不是包括木栓,木栓形成層和次生韌皮部嗎

樹皮(bark),廣義的概念指莖(老樹干)維管形成層以外的所有組織,是樹干外圍的保護結構,即木材採伐或加工生產時能從樹幹上剝下來的樹皮。由內到括韌皮部、皮層和多次形成累積的周皮以及木栓層以外的一切死組織。木本植物形成層以外的所有組織。主要為死組織,由木栓形成層產生。樹皮通常較莖部的木質部薄。樹皮由形成層產生。

由外向內,樹皮可分為外表皮、由木栓、木栓形成層和栓內層組成的周皮以及內里的韌皮部。
外表皮是樹木最外部的死組織,由角質化的細胞組成。周皮是韌皮部和外表皮之間的部分,包括木栓、木栓形成層和栓內層的總稱,周皮形成後,表皮即脫落。木栓是樹皮外層的主要成分,能隔絕水分和氣體通過,對樹有保護作用。木栓形成層通常只有一層或兩層細胞,是分生生長木栓的組織,向外生長成木栓層,向內形成栓內層,不過在根部的木栓形成層是由中柱鞘轉變的。栓內層是木栓形成層向內部分化出的一層細胞。韌皮部在木質部的樹乾和周皮之間,是樹皮內部輸送營養的部分。

多年生木本植物樹干或樹枝的外層。廣義的概念指莖(老樹干)維管形成層以外的所有組織,是樹干外圍的保護結構,即木材採伐或加工生產時能從樹幹上剝下來的樹皮。由內到括韌皮部、皮層和多次形成累積的周皮(見周皮)以及木栓層以外的一切死組織。樹皮對植物加粗的莖起著保護作用,在樹皮上還分布有皮孔,進行氣體交換。

E. 植物由哪幾部分組成

由外往內可分為表皮(Epidermis),內面的一層皮質的結構因植物而異,可以是厚壁組織,厚角組織和薄壁組織。

雙子葉木本莖的剖析構造中,由外而內為周皮(木栓層、木栓形成層、綠皮層)、韌皮部、維管束形成層、木質部、木髓。其中周皮、韌皮部合稱樹皮。

幼莖的頂端分生組織,經過細胞分裂,產生許多新細胞,其中在頂部的細胞仍舊保持頂端分生組織的特性,能夠繼續進行細胞分裂。在基部的細胞經過生長,漸漸分化為3種組織系統:保護系統(表皮)、基本系統(皮層、髓部)、運輸系統或稱維管系統。

(5)木栓資源植物可分為哪些擴展閱讀

按照莖的變態來分:有莖卷須、莖刺、根莖、塊莖、鱗莖、球莖等。

1、莖卷須

在植物的莖節上,不是長出正常的枝條,而是長出由枝條變化成可攀援的卷須,這種器官稱為莖卷須。如葡萄莖茁壯成長的節上,即生有莖卷須。

2、莖刺

在植物的莖節上,長出的枝條發育成刺狀,稱為莖刺。同莖卷須一樣,莖刺也有分枝和不分枝兩種,前者如皂莢,後者如枸桔、山楂。在許多植物體上都可以看到刺,刺的形態、質地、著生的部位,常常為我們提供了識別植物的有用的依據。

3、根莖

根莖或稱根狀莖,是某些多年生植物地下莖的變態,其形狀如根,稱為根莖,如蘆葦、蓮、毛竹都有發達的根莖。俗稱的「蘆根」就是蘆葦的根莖,藕就是蓮的根莖,竹鞭就是竹的根莖。

F. 植物好像分為形成層木質部什麼的,可以給解釋一下這樣是怎麼規定的嗎

是根據細胞的形態和功能分的
一般,對於雙子葉植物的莖的初生結構來說,最裡面是髓的結構,然後維管束(木質部、韌皮部和束中形成層)成多束整齊排列在髓的外側,維管束靠近髓的是木質部,然後是束中形成層,最後是韌皮部,韌皮部的外面是表皮。
在莖的出生結構中還沒有周皮(我們所說的樹皮),在次生生長中才出現了周皮(從外到里由木栓層、木栓形成層和栓內層構成)而剛剛所提到的出生木質部、韌皮部、髓也都讓次生木質部幾乎擠沒了,次生韌皮部也不明顯。

G. 植物組織有哪兩大類

植物組織有分生組織和成熟組織兩大類。

植物的組織一般分為分生組織、基本組織、保護組織、分泌組織、機械組織和輸導組織六類,後五類都是由分生組織分生分化而來的,所以又統稱為成熟組織或永久組織。

分生組織 它的特徵是細胞小,排列緊密,無細胞間隙,細胞壁薄,細胞核大,細胞質濃,無明顯的泡液。
分生組織按其來源和功能的不同又可分為原生分生組織、初生分生組織、次生分生組織。

基本組織 基本組織在植物體內占很大位置,分布在植物體的許多部分,是組成植物體的基礎。它是由主要起代謝活動和營養作用的薄壁細胞所組成,所以又稱薄壁組織。其特徵是細胞壁薄,細胞的性狀有圓球形、圓柱形、多面體等,細胞之間常有間隙。

保護組織 依其來源的不同,又可分為初生保護組織——表皮組織與次生保護組織——周皮。是存在於植物體的表面,由一層或數層細胞構成,具有防止水分過度蒸騰,抵抗外界風雨和病蟲害侵入等作用的一種組織。根據保護組織的來源、形態結構及其功能的強弱,可將其分為初生保護組織——表皮,次生保護組織——木栓層。

H. 試述木栓形成層的來源活動及產生細胞特點,形成什麼組織有什麼功能

木栓形成層的來源:由於平周分裂的作用,在內外分別形成栓內層和木栓組織。構成細胞在切向縱切面上成為大致等徑的多角形,但在橫切面上的放射方向則為扁平的四角形。

通常木栓形成層是在皮層外側形成,但是在根部,中柱鞘變為木栓形成層。形成木栓形成層時,在一般情況下,這部分細胞的液泡消失,細胞質變為稠密,然後成為分生組織。

隨著莖的增粗,木栓組織破裂,但在此以前,皮層內部或韌皮部出現第二木栓形成層,繼續生長出現第三、第四木栓形成層,形成新的木栓組織。通常稱最初的為初生木栓形成層,後來形成的稱為次生木栓形成層。

木栓層的功能:不透水,不透氣,抗壓,絕緣,隔熱,具有良好的保護作用。


(8)木栓資源植物可分為哪些擴展閱讀:

木栓組織指由木栓形成層向外側形成的組織。在橫切面上,細胞呈四角形或六角形,放射方向排列規劃整齊,見不到胞間隙。

一般細胞壁薄,但山毛櫸屬或椴樹屬則普遍增厚,柳屬或花椒屬僅外側的壁增厚。櫟屬、榆屬、樺木屬為薄壁細胞層和厚壁細胞層交互存在。

壁木栓化,細胞內部含有空氣,有時含單寧或結晶體。栓皮櫟的木栓組織特別發達,所以可用作軟木塞或保溫材料。虎克以鏡檢此組織,首先記載了「細胞」而聞名。

I. 植物資源如何分類

植物資源類型多樣。以其在自然界存在的不同形式分為:植被資源、物種資源、種質資源; 以其在植物界所處的系統位置分為:微生物、藻類、地衣、真菌、蕨類、種子植物資源;以其目前利用的狀況可分為:栽培植物資源與野生植物資源;以其性質與用途區分,則有一些不同的分類體系。 1983年,中國學者吳征鎰、周俊、裴盛基提出一個新的分類體系,首先區分為栽培與野生植物資源兩大類,其下再區分為5大類26小類。為了便於敘述,將植物資源按植物系統區分為微生物、藻類、地衣、真菌、蕨類和種子植物。在種子植物中按用途的區分,分為8大類23小類: (1)食用植物資源: 澱粉糖料、食用油脂、維生素植物、食用色素植物、甜味劑、 蜜源植物、野生果樹; (2)工業用植物資源: 鞣料植物、香料植物、工業用油脂、樹脂、樹膠、纖維類、經濟昆蟲寄主、木材類; (3)葯用植物資源; (4)保護和改造環境植物資源: 花卉植物,防風固沙、固氮植物; (5)有毒植物資源; (6)牧草及飼用植物資源; (7)種質資源: 特有植物、農作物品種; (8)栽培植物資源: 糧食作物資源、蔬菜作物資源、果樹資源。 資源植物的特點之一是多宜性,即某種植物的果實可食,而花則可用於觀賞,或者是優良的防風固沙植物。因此,任何資源植物的分類均是相對的,在利用時必須權衡得失,綜合利用。(摘編自《中國資源科學網路全書》)

J. 木栓是什麼

植物組織的一部分,主要在木栓形成層,類似於保護組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