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為什麼選擇人力資源工作
主要有以下幾點原因:
1、人力資源相對於行政管理專業性更強一些。並且涉及到六大模塊,具體是指:人力資源規劃、招聘與配置、培訓與開發、績效管理、薪酬福利管理、勞動關系管理。而每一模塊下又細分為各種內容,可以說人力資源涵蓋的范圍非常廣泛,對從事此崗位的人也是一種挑戰,可以通過此平台快速的成長。
2、人力資源的崗位可以接觸各類人群,對於自身的溝通交流能力是一個非常好的鍛煉機會。
3、優秀人力資源管理者和組織是企業的戰略合作夥伴,能從優化內部組織、提升員工素質、管理企業人力成本、發展企業文化提升員工能動性和創造力等等方面為企業帶來看得見的收益。
4、人力資源管理是最特殊的管理科學,因為管理資源是主觀性最強的人,這種管理科學是隨著時代和人的發展日新月異的,是眾多管理科學中最最富有挑戰性的一種。
5、設備和技術都是一代代更新的一代代淘汰的,但人,作為一種社會資源是永遠不會淘汰的,所以人資從業的前景和發展空間無窮無盡。
(1)為什麼學人力資源擴展閱讀:
人力資源作為一種特殊資源,具有如下特徵:
1、能動性
人具有主觀能動性,能夠有目的地進行活動,有目的地改造外部物質世界。其能動性體現為在三個方面。
2、兩重性
人力資源與其他任何資源不同,是屬於人類自身所有,存在於人體之中的活的資源,因而人力資源既是生產者,同時又是消費者。人力資源中包含豐富的知識內容,使其具有巨大的潛力,以及其他資源無可比擬的高增值性。
3、時效性
時效性要求人力資源開發要抓住人的年齡最有利於職業要求的階段,實施最有力的激勵。
4、社會性
人力資源處於特定的社會和時代中,不同的社會形態,不同的文化背景都會反映和影響人的價值觀念、行為方式、思維方法。人力資源的社會性要求在開發過程中特別注意社會政治制度、國別政策、法律法規以及文化環境的影響。
5、連續性
人力資源開發的連續性是指,人力資源是可以不斷開發的資源,不僅人力資源的使用過程是開發的過程,培訓、積累、創造過程也是開發的過程。
6、再生性
人力資源的再生性除受生物規律支配外,還受到人類自身意識、意志的支配,人類文明發展活動的影響,新技術革命的制約。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人力資源
② 我為什麼要學習人力資源
目前國內企業無論是戰略規劃、薪酬管理、績效考核、培訓開發等方面,隨著人力資源意識的逐漸提高,和技能水平的提高,都有著巨大的發展變化,人力資源管理是國內企業早日進入人力資本管理時代的先驅者。 高薪,使人力資源管理師成為極具吸引力的「金飯碗」。但同樣都是HR,人事總監年薪20萬,人事專員年薪3萬,兩者在市場需求、薪酬待遇等方面相差懸殊。原因在於人力資源管理是一個專業性極強的行業,因此,普通HR與人力資源管理師的區別主要在專業能力和職業素質上。 培訓方向:從事人力資源規劃、員工招聘選拔、績效考核、薪酬福利管理、激勵、培訓與開發、勞動關系協調等工作的專業管理人員。一些行業和大型企業集團,明確提出其人力資源管理人員要持證上崗。 人力資源師考試分為「理論知識」和「技能操作」兩張試卷。「理論知識」的題型是單項、多項選擇題;而「技能操作」考核的題型包括計算分析題、案例分析題和方案設計等。考試內容涉及企業人力資源規劃、招聘與配置、培訓與開發、績效管理、薪酬福利管理、勞動關系管理等六部分以及相關的基礎知識。
③ 面試時,作為應屆畢業生,怎麼回答「你為什麼想從事人力資源的工作」,要詳細的模
1、人力資源是我所學行政管理專業的相關專業,在專業學習中與人力資源科目有一定接觸,並對其產生了濃厚興趣。
2、在與本專業師兄師姐的交流中,發現從事人力資源管理崗位的人不在少數,而且大多數職業發展狀況良好。
3、對人力資源管理工作進行信息搜索後,發現人力資源管理工作正朝企業核心職能部門轉變,在部分優秀企業內取得良好的薪資待遇並非難事。簡而言之,人力資源管理工作的工作性質、工作方式以及薪資待遇都符合我的求職預期。
4、人力資源管理崗位的職業發展規劃路徑多樣,既可通過本職能序列內的升職道路從專員或助理直至升至總監或副總發展,也可轉投管理咨詢師、培訓師、專業獵頭等其他崗位。因此,從事人力資源管理崗位可以有效避免職業發展瓶頸的出現。
5、學習人力資源課程時,總結出從事人力資源工作所必備的四項能力,即人力資源管理專業知識、行政管理所培養的個性、戰略合作的眼光、內部公關的技能。感覺自己在一定程度上具備了這四項能力,這也是自己求職最終定位於人力資源崗位最重要的原因。
④ 為什麼學人力資源與組織行為學
現在這個社會人力資源成為第一大資源,每個人都不是孤立的存在的無論你是怎麼樣的,你必須都是在一個正式或是非正式的組織之中,人力資源從他的六大板塊進行開發與管理,使人的效用得到最大化,組織行為學的研究教會個兒怎樣才能更好的與人合作群體或是組織合作。你說該學不?
⑤ 學習人力資源的目的是什麼
1.權威認識人力資源的專業模塊劃分和人力資源工作者的基本素質要求,進行自我剖析、自我衡量,發現自我優勢和短板,堅定信心,找出方向;
2. 學習先進人力資源理念,認識和掌握人力資源新概念、新模型、新案例、新格局,了解管理診斷工具模版,成為理念前瞻、專業時尚的人力資源工作者;
3. 學習掌握人力資源兩大核心內容,用人才戰略統籌規劃,用績效考核落地生根。認識企業人才戰略的深刻內涵和模型內容,掌握績效考核的模型圖解和重要方法,牢牢把握人力資源管理的精髓主線,努力成為既具有專業深度又能統籌規劃的資深管理者;
4. 探求人力資源工作定位,用「重要作為」獲得「重要位置」,用顯著成效獲得企業青睞。讓您負責的人力資源工作取得長足進步,在領導信任和欣賞的眼神中獲得真正價值;
5. 學習管理知識,掌握管理技能,重新認識「預防管理」和「事後管理」的重要性,將人力資源專業管理納入企業總體管理模塊中,賦予新的外延和內涵,使管理視野更加開闊,管理技能不斷提升;
6. 綠色人力資源管理課程涉及到職業規劃、綠色心態、環境保護等內容,對於調整職場心態、制定職業規劃促進多方和諧發展等具有重要指導性田雨筠對此研究很多有多種方案供你去思考去發掘。
⑥ 學習人力資源管理的目的是什麼
學習人力資源管理的目的是在經濟學與人本思想指導下,通過招聘、甄選、培訓、報酬等管理形式對組織內外相關人力資源進行有效運用,滿足組織當前及未來發展的需要,保證組織目標實現與成員發展的最大化。
人力資源管理是指根據企業發展戰略的要求,有計劃地對人力資源進行合理配置,通過對企業中員工的招聘、培訓、使用、考核、激勵、調整等一系列過程,調動員工的積極性,發揮員工的潛能,為企業創造價值,給企業帶來效益。確保企業戰略目標的實現,是企業的一系列人力資源政策以及相應的管理活動。這些活動主要包括企業人力資源戰略的制定,員工的招募與選拔,培訓與開發,績效管理,薪酬管理,員工流動管理,員工關系管理,員工安全與健康管理等。即:企業運用現代管理方法,對人力資源的獲取(選人)、開發(育人)、保持(留人)和利用(用人)等方面所進行的計劃、組織、指揮、控制和協調等一系列活動,最終達到實現企業發展目標的一種管理行為。
21世紀是全球化、市場化、信息化的世紀,是知識主宰的世紀。在新經濟條件下,企業人力資源管理必然要發生相應的變化。因此,企業人力資源管理系統將構築在Internet的計算機網路平台上,形成新型的人力資源管理模式。
⑦ 面試時,怎麼回答「你為什麼想從事人力資源管理」
一、自己想從事人力資源的工作的原因:
1、人力資源是我所學行政管理專業的相關專業,在專業學習中與人力資源科目有一定接觸,並對其產生了濃厚興趣。
2、在與本專業師兄師姐的交流中,發現從事人力資源管理崗位的人不在少數,而且大多數職業發展狀況良好。
3、對人力資源管理工作進行信息搜索後,發現人力資源管理工作正朝企業核心職能部門轉變,在部分優秀企業內取得良好的薪資待遇並非難事。簡而言之,人力資源管理工作的工作性質、工作方式以及薪資待遇都符合我的求職預期。
4、人力資源管理崗位的職業發展規劃路徑多樣,既可通過本職能序列內的升職道路從專員或助理直至升至總監或副總發展,也可轉投管理咨詢師、培訓師、專業獵頭等其他崗位。因此,從事人力資源管理崗位可以有效避免職業發展瓶頸的出現。
5、學習人力資源課程時,總結出從事人力資源工作所必備的四項能力,即人力資源管理專業知識、行政管理所培養的個性、戰略合作的眼光、內部公關的技能。感覺自己在一定程度上具備了這四項能力,這也是自己求職最終定位於人力資源崗位最重要的原因。
二、人力資源行業發展:
人才資源已經成為企業發展的第一資源,人才戰略已經成為企業戰略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在此背景下,中國人力資源外包服務市場在近30年來發展十分迅速,年增長率達到15%以上,並有望在未來五年繼續高速增長。
由於客戶需求的日益增長和政府對於業務流程外包(BPO)業務政策傾向性,中國的人力資源外包 (HRO) 服務市場在近幾十年來不斷蓬勃發展,年增長率達到 15% 以上。而伴隨著經濟的高速發展,中國企業對於人力資源外包服務的需求也將隨之增加。2010 年,盡管全球金融危機制約了外資企業和出口企業的擴張,但中國人力資源外包 (HRO) 服務市場在2010年仍保持了較快增長。
中國人力資源外包服務市場總規模達到12.203億美元,與2009年相比增加了19.1%。預計這一數字到 2015 年將達到 28.979 億美元,2010-2015 年復合年增長率(CAGR)將達 19.7%。而這一結果遠遠超過了近幾年來復合年增長率為2.8%的美國人力資源外包市場。"十二五"時期,我國將加快人力資源配置領域的改革進程,加快形成統一規范靈活的人力資源管理市場。
如今,人力資源外包服務市場已經經歷了發展的初始階段,並從2000年起進入了騰飛和鞏固階段。預計從 2020 年開始,人力資源外包服務市場將趨向成熟,競爭將會走穩。屆時,中國的人口紅利將不復存在,企業將更多的尋求招聘與就業關系管理服務,以更好的聘請和留住員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