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關於資源的成語
【地大物博】:博:豐富。指國家疆土遼闊,資源豐富。
【地盡其利】:盡:盡力,充分。使土地、山川、地面上下物質資源充分發揮其作用。
【地無遺利】:地面上下的資源全部開發,沒有遺漏。
【物盡其用】:各種東西凡有可用之處,都要盡量利用。指充分利用資源,一點不浪費。
【物眾地大】:物:物產,資源。物產豐富,土地廣大。
【鑄山煮海】:開采山中銅礦以鑄造錢幣,燒煮海水而獲得食鹽。比喻善於開發自然資源。
② 形容人資源的詞語或成語
形容資源的成語 關於資源的成語 共收錄描寫資源的成語17條
成語標題 成語解釋
愛才好士 好:喜愛。愛護、重視人才
出處:《晉書·殷仲文傳》:「劉毅愛才好士,深相禮接,臨當之郡。」
愛才如渴 才:賢才,人才。愛慕賢才,急欲求得,就象口渴急於喝水一樣。
出處:清·葉燮《原詩·外篇上》:「嫉惡甚嚴,愛才若渴,此韓愈之面目也。」
愛才如命 才:賢才,人才。愛慕賢才,急欲求得,就象生命一樣重要。
出處:語出清·葉燮《原詩·外篇上》:「嫉惡甚嚴,愛才若渴,此韓愈之面目也。」
愛才若渴 才:賢才,人才。愛慕賢才,急欲求得,就象口渴急於喝水一樣。
出處:清·葉燮《原詩·外篇上》:「嫉惡甚嚴,愛才若渴,此韓愈之面目也。」
愛人好士 愛護、重視人才。
出處:《三國志·蜀書·先主傳》:「聖姿碩茂,神武在躬,仁覆積德,愛人好士,是以四方歸心焉。」
伯樂相馬 伯樂:相傳為秦穆公時的人,姓孫名陽,善相馬。指個人或集體發現、推薦、培養和使用人才的人。
出處:漢·韓嬰《韓詩外傳》卷七:「使驥不得伯樂,安得千里之足。」唐·韓愈《雜說》四:「世有伯樂,然後有千里馬。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
伯樂一顧 比喻受人知遇賞識。
出處:《戰國策·燕策二》載:戰國時,蘇代說淳於髡,謂人有告伯樂曰,臣有駿馬欲賣,連三旦立於市,人莫與言;願子一顧之,請獻一朝之費。伯樂乃環而視之,去而顧之,一旦而馬價十倍。
地大物博 博:豐富。指國家疆土遼闊,資源豐富。
出處:唐·韓愈《平淮西碑》:「地大物博,櫱牙其間。」
納士招賢 招:招收;賢:有德有才的人;納:接受;士:指讀書人。招收賢士,接納書生。指網羅人才。
出處:《戰國策·燕策一》:「燕昭王即位,卑身厚幣以招賢者。」元·馬致遠《陳摶高卧》第二折:「早則是澤及黎民,又待要招賢納士禮殷勤,幣帛降玄纁。」
千金市骨 花費千金,買千里馬的骨頭。比喻羅致人才的迫切。
出處:《戰國策·燕策一》
求賢若渴 象口渴思飲那樣訪求賢士。形容羅致人才的迫切。
出處:《後漢書·周舉傳》:「昔在前世,求賢如渴。」
搜岩采干 比喻想方設法羅致閑散的人才。
出處:《魏書·段承根傳》:「剖蚌求珠,搜岩采干,野無投綸,朝盈逸翰。」
物盡其用 各種東西凡有可用之處,都要盡量利用。指充分利用資源,一點不浪費。
遠求騏驥 騏驥:良馬。到遠方去尋求良馬。比喻各處訪求人材。
出處:《晉書·馮跋載記》:「吾遠求騏驥,不知近在東鄰,何識子之晚也!」
招賢納士 招:招收;賢:有德有才的人;納:接受;士:指讀書人。招收賢士,接納書生。指網羅人才。
出處:《戰國策·燕策一》:「燕昭王即位,卑身厚幣以招賢者。」元·馬致遠《陳摶高卧》第二折:「早則是澤及黎民,又待要招賢納士禮殷勤,幣帛降玄纁。」
知人下士 知:識別。下士:屈己尊人。能識別人才並禮賢下士。
③ 什麼成語可以形容能有效利用資源做事的
物盡其用 事半功倍。
一個成語太少,一句話差不多,比如:
統籌資源,整合配置,物盡其用 事半功倍。
④ 利用起一些珍貴的資源的成語
握瑜懷玉
wò yú huái yù
【解釋】瑜:美玉。懷藏有美玉。比喻富有文學才能。
【出處】《南史·劉虯傳》:「是以握瑜懷玉之士,瞻鄭邦而知退,章甫翠履之人,望閩鄉而嘆息。」
【結構】聯合式
【用法】作謂語、定語;指人品與才能
【近義詞】握瑜懷瑾
⑤ 形容用資源和實力形成自己核心在競爭中取勝的成語
實至名歸,漢語成語,拼音是shí zhì míng guī 。意思是有了真正的學識、本領或功業,自然就有聲譽。出自清·吳敬梓《儒林外史》。
⑥ 比喻一個人利用現在的優勢往更好的地方發展 成語都有什麼
1、暗室不欺 【解釋】:在沒有人看見的地方,也不做見不得人的事。 【出自】:唐·駱賓王《螢火賦》:「類君子之有道,入暗室而不欺。」 【示例】:知縣生平~,既讀孔、孟之書,怎敢行盜跖之事? ◎明·馮夢龍《醒世恆言》卷十三 【語法】:主謂式;作謂語;比喻自覺不作虧心事 2、德厚流光 【解釋】:德:道德,德行;厚:重;流:影響;光:通「廣」。指道德高,影響便深遠。 【出自】:《穀梁傳·僖公十五年》:「天子七廟,諸侯五,大夫三,士二,故德厚者流光,德薄者流卑。」 【示例】:今國家~,創立九廟。 ◎唐·韓愈《褅袷議》 【語法】:聯合式;作謂語;指德澤深厚使子孫受益 3、厚德載物 【解釋】:舊指道德高尚者能承擔重大任務。 【出自】:《周易·坤》:「君子以厚德載物。」 【語法】:聯合式;作謂語、定語;指厚德育人 4、玉潔松貞 【解釋】:象玉一樣潔凈,如松一般堅貞。形容品德高尚。 【出自】:唐·皇甫枚《飛煙傳》:「今日相遇,乃前生姻緣耳。勿謂妾無玉潔松貞之志,放盪如斯。」 5、風華正茂 【解釋】:風華:風采、才華;茂:旺盛。正是青春煥發、風采動人和才華橫溢的時候。形容青年朝氣蓬勃、奮發有為的精神面貌。 【出自】:《毛澤東詩詞·沁園春·長沙》:「恰同學年少,風華正茂;書生意氣,揮斥方遒。」 【語法】:主謂式;作謂語、定語;含褒義 6、馳名中外 【解釋】:馳:傳播。形容名聲傳播得極遠。 【出自】:北魏·酈道元《水經注·涑水》:「貲擬王公,馳名天下。」 【示例】:國民革命軍新編第四軍抗戰有功,~。 ◎毛澤東《為皖南事變發表的命令和談話》 【語法】:動賓式;作謂語;含褒義,用於各地都知道的事物 7、寬大為懷 【解釋】:對人抱著寬大的胸懷。 【出自】:馮玉祥《我所認識的蔣介石》第七十一章:「我們最好是寬大為懷,不為已甚。」 【語法】:主謂式;作謂語、定語;用於對犯錯的人從寬出來 8、功成名遂 【解釋】:遂:成就。功績建立了,名聲也有了。 【出自】:《墨子·修身》:「功成名遂,名譽不可虛假。」 【示例】:~會歸老,請向東山為近鄰。 ◎唐·劉禹錫《將赴汝州途出浚下留辭李相公》 【語法】:聯合式;作謂語、賓語、定語;指功績與名利都得到 9、以德報怨 【解釋】:德:恩惠。怨:仇恨。不記別人的仇,反而給他好處。 【出自】:《論語·憲問》:「或曰:『以德報怨何如?』子曰:『何以報德?以直報怨,以德報德。』」 10、庸中佼佼 【解釋】:佼佼:美好。指平常人中特別出眾的。 【出自】:《後漢書·劉盆子傳》:「卿所謂鐵中錚錚,傭中佼佼者也。」
⑦ 好好利用自己手上的資源的成語
就地取材:在本地找需要的材料。比喻不依靠外力,充分發揮本單位的潛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