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資源管理 » 軍事信息資源價值上升是為什麼
擴展閱讀
駕校教學工具是什麼 2025-05-24 04:48:32
東北石油為什麼招不夠人 2025-05-24 04:36:18
鑽石弧形淋浴房哪個好 2025-05-24 04:34:09

軍事信息資源價值上升是為什麼

發布時間: 2022-07-18 13:05:20

⑴ 軍事信源包括什麼

一、 感知型軍事信源
感知型軍事信源是用來發現軍事目標 並獲取所表現出來的外在特徵信息的主要軍事信源。軍事實踐者只有通過軍事感知 術才能搜索和探測並獲得軍事目標的外在特徵信息,如軍事目標的幾何特性和聲、 光、電、磁、熱、力等物理特性及化學特性等。
二、定位型軍事信源
定位型軍事信源是用來反映軍事目標的位置參數、時間參數、運動參數等時空信息的主要軍事信源。軍事實踐者通過軍事定位技術可以測量並獲得軍事目標時間坐標和位置坐標,從而了解和掌握敵我態勢的基本情況。
三、文獻型軍事信源
文獻型軍事信源是指通過公開、內部或 秘密渠道獲得的文獻型的軍事信息資源。隨著軍事信息交流的日趨頻繁,各種新的媒體大量涌現,信息的開放程度越來越高,就是些公開出版發行的圖書、報紙、刊物中往往也隱含著重要的有價值的軍事信息和軍事情報。

⑵ 為什麼說信息化戰爭以信息資源為主導

信息化戰爭指主要使用以信息技術為主導的武器裝備系統、以信息為主要資源、以信息化軍隊為主體、以信息中心戰為主要作戰方式,以爭奪信息資源為直接目標,並以相應的軍事理論為指導的戰爭。

信息化戰爭依託網路化信息系統,大量地運用了具有信息技術、新材料技術、新能源技術、生物技術、航天技術、海洋技術等當代高新技術水平的常規的武器裝備,並採取相應的作戰方法,在局部地區進行的,目的手段規模均較有限的戰爭。

信息化戰爭的對抗

在信息化戰爭之前的戰爭中,由於信息技術的限制,戰場上的各個作戰單元往往是孤立、分散的。戰場對抗表現為各個戰爭主體在各時空的相對獨立的對抗。即使在機械化戰爭中出現了諸軍兵種的合同作戰,也還是屬於一種鬆散型的戰場聯合行動。

而信息化戰爭卻不同了,它是一場典型的系統的對抗。由於信息技術迅猛發展和應用,構成了軍事信息高速公路,形成了偵察、監視、情報、通信、信息處理、決策、指揮控制、突擊和戰場評估的無縫化連接。

指揮控制體系網路化、自動化、智能化,陸、海、空、天一體化聯合,戰略、戰役、戰術行動相互滲透,所有作戰單元被整合成一個戰爭系統。敵對雙方進行的是一場系統之間的對抗。

⑶ 為什麼說信息技術能夠成倍提高武器裝備的戰斗效果

其原因是多方面 多角度的 而且不能單從武器本身考慮

1信息化條件信息力集聚發展。

「能力替代」的觀點認為,通過充分發揮信息優勢,可以減少飛機、坦克、艦空母艦等作戰平台的數量,而維持作戰能力不變甚至使作戰能力得到提高。蘭徹斯特方程談到,進攻要想成功,就得使用三倍於防守方的兵力。而在信息時代卻不是這樣了。因為信息技術的發展使人類第一次能對戰場了如指掌,從而使得擁有信息優勢的一方能更具戰略性,可以打擊戰略要害,這樣就能以更為有效的方式運用力量,大大提高使用兵力的效率。

2單兵戰鬥力大幅提升,以及整個作戰單位戰鬥力的提升。

2.1數字化單兵作戰系統的出現

目前,各軍事強國都在發展數字化單兵作戰系統。法國武器采購總局已再次向薩吉姆公司采購了16454套「裝備與通信一體化步兵」作戰系統;美軍特種部隊也即將裝備最新版的「陸地勇士」單兵裝備;英國也展開了「未來步兵士兵技術」計劃。所有這些數字化單兵作戰系統都包含數字網路終端、先進觀察/瞄準感測器、顯示器、電腦、電台和經過改造的槍械等裝備。

2.2軍隊編制小型一體化

信息化條件下的作戰中,軍隊編制逐步向小型一體化發展,各軍兵種戰術單位更加精幹,指揮控制能力提高,獨立戰斗能力增強,使各軍兵種在戰術范圍內共同遂行任務,實施有效的聯合作戰成為可能。依據一體化作戰的思想,戰役與戰術之間在情報信息、指揮控制、打擊、防護和保障上能夠實現上下貫通,上下銜接、整體聯動、自主協調的作戰行動。聯合戰斗戰術單位,在聯合指揮機構的統一指揮下,依託網路化信息系統,圍繞同一的戰斗目的,協調一致地實施戰斗。其優點在於各戰斗單元合成化程度高,便於在統一的戰斗目的下實施自主協調,分散配置,獨立作戰能力強,戰術兵團的整體作戰能力也大大提高。

2.3戰役力量小型精銳

作戰行動精確化。由於高效的C4ISI系統及精確制導武器已經成為戰場的主導裝備,使信息化作戰呈現出精確化的發展趨勢。阿富汗戰爭開始前,美軍出現了兩種作戰理論的爭論,一是以國防部長拉姆斯菲爾德為首,提出了「精確閃擊戰」這一新的戰爭概念,簡稱為「拉氏理論」。二是以國務卿鮑威爾為首提出的「大兵群作戰」理論,被稱為「鮑氏」理論,其主體作戰思想是:大量運用地面部隊,圍繞陸軍重型師展開戰斗行動。戰爭實踐證明,拉姆斯菲爾德的以小取勝,以快取勝,以精取勝的「精確戰」理論是符合戰場實際的,同時也說明了信息化作戰的精確化作戰的發展趨勢。

3因為今天的戰爭將分成三部分,戰前准備與偵查、干擾壓制,遠程火力突襲癱瘓敵作戰系統,地面部隊出擊清掃敵不成建制部隊。而第二階段和第三階段有可能同時進行,而在第二階段作戰,應該把遠程打擊兵器分散、機動配置,躲避敵遠程打擊,向敵關鍵節點、重心進行攻擊,癱瘓敵整個系統,為陸軍出擊創造條件。分散配置的遠程打擊力量,往往向著某些具有相同性質的目標打擊,而每個目標不在使用火力集中的方式寓於摧毀,而是確保摧毀即可。

其實無論什麼戰法,其最主要的立足點是勝利。無論是快速決定性戰爭,還是不對稱戰爭,由於兵器的射程不斷增大,精度不斷提高,集中的,暴露的部隊很容易被發現,從而遭到打擊而被摧毀。而今天由於精確制導遠程兵器的發展,突破空間限制,攻擊敵縱深目標不再需要集中大量的火力,幾架飛機,幾枚導彈就可完成任務,所以,我們今天來看美軍空襲,往往採用小編隊(不超過4架)出擊。

4信息使得戰場透明化程度提高以及戰場空間變化

4.1戰場環境透明化。

信息化戰場不再是自然的地形、簡要的地面工事構成的作戰空間,而是以人工構建的信息化網路設施為基礎,以地空天一體化的偵察、通訊、指揮、控制、情報等系統為核心,以陸、海、空、天、電(電磁)、網(網路)六維一體的打擊力量為主體的作戰力量活動空間。戰場環境在信息化戰場不再若明若暗,而是高度透明化。

這種高度透明化,改變了以往戰場上的許多不確定性,使信息化作戰的目標更明確,行動更有力。

信息化條件下,加上遠程精確制導武器的運用,「發現即摧毀」已成為不爭的事實。基於精確的戰場地理空間信息控制的遠程武器具有戰略威懾意義,嵌入在武器系統中的精確的戰場地理空間信息更具戰略威懾價值。而且,基於戰場地理空間信息可視化的戰場透明已經成為一種威懾戰略。

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靜態規模型的作戰力量集中,在打擊的時效性、精確性極高的信息化戰場上,無疑將成為敵人全維偵察鎖定和聯合火力打擊的有利目標。

4.2 戰場空間變化

戰場空間趨於「廣泛」,而作戰行動趨於「有限」。以住戰爭,由於武器裝備性能低下,軍隊機動能力有限,各種作戰力量只能在可視范圍內進行較量,陸戰場、海戰場是主要作戰空間。而在未來信息化戰場上,由於遠程智能化精確制導武器的大量使用,戰場的物理空間被無限拓展,加之信息和信息流「無疆無界」,使得戰場空間突破了傳統的戰場界線,由陸、海、空「三維戰場」向陸、海、空、天、電、網、心理、認知等「多維戰場」拓展。

戰場空間的擴展,並沒有像以住戰爭那樣,由於作戰區域和作戰實體的增大而帶來更大規模的作戰行動。相反,隨著戰場空間趨於「廣泛」,具體的作戰行動規模卻趨於「有限」。正如人們已知的,信息化戰場上,「精確」制勝的作戰理念引領著作戰行動,「打敵節點、攻其要害」成為作戰行動的中心軸線,精確智能武器的出現,軍隊作戰能力的大幅提升,又使「有限」的作戰行動達成更大的目的成為可能。如以小規模的精銳力量通過打擊對方的關鍵目標,像指揮樞紐、通信節點、重要補給設施等,就能使其喪失作戰重心,達到「點一穴而癱其全身」的目的。因而,以往那種韓信將兵,多多易善的作戰方式,開始被「合理夠用」的有限行動所取代。

由此可見,未來信息化戰場上,雖然戰場空間不斷趨於「廣泛」,但在一枚精確制導導彈就可摧毀敵方指揮控制樞紐,或是一支小部隊就能克敵制勝時,「有限」的作戰行動將會成為一種趨勢。

5武器以及武器系統發生質的飛躍

5.1 信息化武器的發展

5.11裝備輕型化,輕型化將成為炮兵武器設計的一項「硬指標」。

5.12功能集成化,多功能集成是未來炮兵武器發展的重要趨勢,將使指揮官在火力運用上具有更大的靈活性。

5.13打擊精確化,炮兵主要通過兩種途徑來提高火力精確程度:一是常規炮彈制導化或修正射擊諸元,二是將導彈配備到戰術分隊。

5.14彈葯智能化,未來的智能彈葯不僅能夠按照指令實施攻擊,而且自身還具備搜索、探測、捕捉目標的能力,能通過識別目標特性有選擇地攻擊目標,此外也可以執行戰斗毀傷評估任務。

5.15操控無人化,未來炮兵武器將有越來越多的操控實現無人化。

5.2以巡航導彈等防區外發射武器和帶衛星導航系統的航空兵器為主導的精確制導武器成為高技術局部戰爭的基本打擊手段和主攻武器,使得防區外遠程精確打擊成為主要作戰方式。這是因為隨著高技術武器平台的問世,遠程精確打擊代替了傳統的長途奔襲,威力強大的火力減少了不必要的陣地爭奪。現代戰爭並不完全是雙方武裝力量僅僅局限於某一個戰場上的正面交鋒與生死搏鬥,而是敵對雙方在不同的地域超越時空的束縛進行全方位的相互摧毀。戰爭的基本原則是消滅故人保存自己,現代戰爭更是如此。美國人的戰爭概念是追求零傷亡,值得我們去研究。過去那種人海戰術密集式的攻擊,顯然是與信息化條件下的戰爭不相適應。

5.3戰場打擊快速化。由於精確制導武器等成為戰場的主要打擊手段,使信息化作戰的打擊速度大大加快。美軍為例,目前其完成發現——定位——瞄準——攻擊——評估戰果這樣一個「打擊鏈條」所需的時間,海灣戰爭時是100分鍾,科索沃戰爭時為40分鍾,阿富汗戰爭時為20分鍾,而伊拉克戰爭只有10分鍾。海灣戰爭作為上百萬大軍的交戰,只進行了42天;科索沃戰爭也只進行了78天;而美軍空襲利比亞的「黃金峽谷」行動才2分鍾,充分反映了信息化作戰的打擊快捷化。

時間生成戰鬥力,特別是在高科技的今天,要充分利用時間空間在掌握敵情基礎上,採取重點打擊的戰略,不給敵人以喘息的機會,使敵人喪失反擊的能力。而集中兵力需要充足的時間,根本無法實現快速反應。

望採納!!

⑷ 加快推進國防信息化建設有何重要意義

信息化建設的目的,就是為了提高工作效率。
加快推進國防信息化建設,就是在新形勢,新背景下面,對於有效的資源進行數據化整合,最大限度的利用數據信息資源共享,交換,上報,為管理,應用,決策提供及時可靠的信息依據,加快提高部隊管理和決策的反應能力。提高提升隊伍管理水平,做大做強國防建設。

⑸ 推進中國特色軍事革命中軍隊信息化建設的重要性

隨著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信息化戰爭已逐步登上歷史舞台。在世界近期發生的四場局部戰爭中,以美軍為首的西方發達國家軍隊,依仗其強大的信息優勢,在奪取和保持制信息權的基礎上,以較小的代價,一次又一次取得戰爭的勝利。這一不容置疑的事實,對我軍履行歷史使命、打贏未來戰爭提出了嚴峻的挑戰。為實現打贏信息化戰爭的目標,我軍必須在科學發展觀的指導下,確立信息化作戰理念,提高信息化作戰能力,為打贏未來的信息化戰爭奠定理論基礎和物質基礎。
思想是行動的先導。要打贏未來的信息化戰爭,就必須改變傳統的機械化作戰理念,確立先進的信息化作戰理念。傳統的機械化作戰理念是建立在機械化武器裝備基礎上的、以提高作戰效率為目的的「效率作戰」理念。「效率作戰」理念反映了機械化戰爭條件下作戰的本質規律,對充分發揮機械化武器裝備的作戰能力,立足我軍現有裝備與高技術強敵作斗爭具有普遍的指導意義。然而,面對我軍的「跨越」式發展,「效率作戰」作為一種「粗放型」作戰理念,不能充分發揮以精確控制為特徵的信息化武器裝備的作戰能力,不能滿足指導未來信息化作戰的需要,必須在科學發展觀的指導下,著眼充分發揮信息化軍隊的優長,確立以提高作戰效益為目的的「效益作戰」理念。效益和效率是評估戰斗效果的兩個不同指標。眾所周知,效益是建立在效率的基礎之上的,沒有高效率就不可能有高效益。但效率強調的是效果與時間之間的關系,只要在單位時間內產生的效果大,效率就高;而效益在強調效果與時間之間關系的同時,還要強調投入與效果的關系,只有在投入小、效率高的情況下才能產生高效益。在機械化戰爭時期,由於信息技術相對落後,軍隊對作戰行動的控制能力相對不足,作戰中存在著許多不確定因素,通常集中數倍於敵的兵力,對敵實施「覆蓋」式的打擊,並控制強有力的預備隊,以應付作戰中出現的意外情況。這種「效率作戰」雖然增加了取勝的把握,但由於投入力量過大、作戰方式粗放而導致戰斗消耗巨大,並會產生較大的附帶性毀傷。 「效益作戰」追求作戰的高效益,是建立在武器裝備高度信息化的基礎之上的。通過精確掌握戰場信息,投入適當夠用的兵力兵器,對敵實施「點對點」式的精確打擊,在追求勝利最大化的同時,力求投入最小化,並將作戰的附帶損失降到最小,有利於充分發揮信息化軍隊作戰控制能力強的優勢。「效益作戰」以摧毀敵軍的作戰能力為目標,與以殲敵為目標的「效率作戰」相比,更符合人類戰爭趨於理性發展的需要。
高度發達的現代信息技術與武器裝備相結合,便產生了精確制導武器,使武器裝備的戰術技術性能產生了質的飛躍。同理,將信息技術與「效率作戰」理念相結合,便可產生「效益作戰」理念。如果說「效率作戰」是一種「力戰」理念,那麼「效益作戰」則是在「力戰」基礎之上更進一步的「巧戰」理念。隨著武器裝備毀傷能力的提高,戰爭的破壞性越來越大。核武器的出現,使武器裝備的破壞性遠遠超出了戰爭的政治目的。前蘇聯總統戈爾巴喬夫在描述核戰爭時說,未來的戰爭沒有贏家,因為戰後人們不可能再坐到談判桌上來,到時候別說是談判桌,恐怕就連一塊完整的石頭也找不到了。在這種情況下,如果一味地追求作戰的高毀傷率,則可能給全人類帶來無窮的災難,必將與人類追求文明和發展的需要背道而馳。世紀之交,以信息技術為核心的現代科學技術迅猛發展,使人類歷史大踏步地從工業時代走進信息時代。與此同時,世界性的新軍事變革正在轟轟烈烈地進行。信息技術的發展及在軍隊中的廣泛運用,使軍隊武器裝備的信息化程度越來越高,戰術技術性能產生了質的飛躍。在近期發生的幾場局部戰爭中,信息化程度較高的發達國家軍隊,依仗其先進的信息化武器裝備,以遠程精確打擊為主要手段,在奪取並牢牢控制制信息權的基礎上,在對尚處在機械化時期的欠發達國家軍隊的戰爭中,取得了一次又一次勝利。為適應信息化戰爭的新情況,實現「打贏」的目標,我們必須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深入研究信息化戰爭的本質規律,從我國的國情和軍情出發,將「效益作戰」理念具體化、科學化,創立具有我軍特色的信息化作戰理論,用以指導我軍的信息化建設。
要打贏未來的信息化戰爭,必須在科學發展觀的指導下,提高我軍的信息化作戰能力。目前,我軍現代化建設已經進入了以實現信息化為目標的新的發展階段。今後一個時期,我軍建設將處於整體轉型、結構調整和作戰能力大幅躍升的關鍵時期,軍隊建設的方方面面都將處於變化之中:軍隊結構將發生重大變化、技術復雜性和密集度明顯增大;作戰與軍隊建設的關系發生重大變化,加強軍隊建設科學設計的重要性明顯增強;國家保障軍隊的方式發生重大變化,軍隊對經濟、科技和社會的依賴性明顯增強;軍隊建設成本發生重大變化,對科學決策、提高軍費使用效益的要求明顯提高。在這一變化過程中,我軍將在較長時期內面臨著作戰能力與打贏信息化戰爭要求不相適應的矛盾:一是國家安全需求與軍隊提供安全保障能力不足的矛盾;二是適應信息化戰爭要求的軍事體系與我軍現行組織體系的矛盾;三是建設信息化軍隊對人才的要求高與部分官兵素質偏低的矛盾;四是軍隊現代化發展的資源需求較大與軍費不足和使用不盡合理的矛盾。這些矛盾表明,我軍在作戰能力建設方面還存在一些不夠全面、不夠協調和不可持續的問題,迫切需要在科學發展觀的指導下,提高信息化作戰能力。
根據當前的實際情況,提高信息化作戰能力要在科學發展觀的指導下做到以下幾點:一是以提高一體化聯合作戰能力為核心。要滿足打贏未來信息化戰爭的要求,我軍必須大力加強軍隊信息化建設,大幅提升作戰能力。要以提高一體化聯合作戰能力為核心,以提高作戰能力為主要目標,改進對作戰能力的評價方式。二是用信息化主導軍隊發展。目前,由於機械化建設的任務尚未完成,我軍面臨著機械化與信息化雙重建設任務。信息化已經成為我軍現代化建設的核心內容。因此,要正確處理好機械化與信息化的關系,堅持用信息化主導軍隊發展。三是加強綜合集成。綜合集成是建設信息化軍隊的基本理念和方法。我軍應著眼信息的快速流動和資源共享,基於充分發揮信息技術的作用,用系統理論統籌規劃,加強頂層設計,注重將指揮要素、火力平台、保障力量按系統整合,大力推進武器裝備的技術集成、指揮控制的功能集成、作戰力量和支援保障力量的編組集成、各種標准和規范的制度集成。四是依靠科學技術推動軍隊發展。要貫徹科技強軍戰略,把國家和社會的科技力量有效地轉化為軍隊作戰能力,把發揮強大的政治優勢與發揮有限的科技優勢有機統一起來,加大科技和教育投入,不僅要促進科學技術向武器裝備快速轉化,而且還要使科學技術進入領導決策、作戰指揮、教育訓練、行政管理、政治工作和後勤保障。五是堅持自主創新。應對新軍事變革的挑戰,我軍應強化自主創新的觀念,一方面要揚棄歷史上承襲下來的蘇軍模式,另一方面要「為我所用」地吸收發達國家軍隊的經驗,按照「學人而不受制於人」的思路,創新信息化發展模式,走出一條具有先進性的中國特色發展道路。六是堅持可持續發展。要正確處理當前與長遠的關系,在重視做好新時期軍事斗爭准備的同時,要克服只顧眼前的短期行為。要大力加強戰略籌劃,謀長久之計,求治本之策,形成當前建設與長遠發展相互促進的良性互動。

⑹ 問題,當今世界正在進行的新軍事變革是一場空前的全維軍事革命,其核心是()。答案為什麼是(軍事信息

當今世界正在進行的新軍事變革是一場空前的全維軍事革命,其核心是軍事信息化革命。因為第一個包含所有軍事信息化,第二個只有信息化軍隊和裝備,是第一個的局部體現。

軍隊信息化是指在國家最高軍事領率機關的統一規劃和組織下,在軍隊建設的各個方面應用現代信息技術,深入開發,廣泛利用信息資源,加速實現軍隊現代化。

(6)軍事信息資源價值上升是為什麼擴展閱讀:

軍隊信息化的目的:

軍隊信息化建設的根本目的是提高軍隊的核心戰鬥力——信息力和結構力。結構力是軍隊因大量採用信息技術而使其武器裝備、軍事人員、體制編制和軍事理論實現科學合理的整合後產生的1+1〉2的作戰能力。這里,我們可把結構力分解為功能結構力和組織結構力。

功能結構力是指目標探測、跟蹤識別、指揮控制、火力打擊、戰場防護、作戰機動和毀傷評估等作戰功能實現一體化後產生的作戰能力;組織結構力則是陸、海、空、天、電等各作戰單元和各種部隊一體化、網路化後生成的作戰能力。

軍隊信息化建設是建設信息化軍隊的過程,信息化軍隊是軍隊信息化建設的最終結果。信息化軍隊,是信息時代的主要軍隊形態,是規模小、質量高,裝備信息化武器裝備體系,由新型軍事人員構成,以信息力為作戰力量最重要構成要素,適於打信息化戰爭的網路化、知識化、一體化武裝集團。

⑺ 為什麼說信息是人類社會的重要資源

在當今社會中,信息已成為一種資源——信息資源。信息資源和土地、森林、礦產、原材料、能源等物質資源一樣,是人類極其寶貴的財富,是推動人類社會發展的重要源泉。信息的影響常常十分巨大,一條有價值的商業信息可以幫助商人獲得巨額利潤,一條准確的氣象預報可以使人民的生命財產免遭重大損失,一則確切的股市分析信息可以使人一夜之間成為富翁。

和物資資源相比,信息資源有它極為特殊的重要性。這些重要性是由它自身的特點所決定的。那麼信息資源有那些特點呢?概括地說,它有五大特點:

一、信息資源可以反復使用,價值不會損失。

二、信息資源的總量增長往往是「爆炸式增長」。例如,20世紀60年代信息總量為72萬億字元,到80年代信息總量為500萬億字元,到1995年,信息總量已達到1985年時的2400倍。而到了2007年,全球信息總量大約為1610億GB,預計到了2010年,全球的信息總量將增加到9880億GB以上。

三、信息資源傳播速度可以很快,甚至可以以光的速度傳播。

四、信息資源沒有國界,它可以通過各種傳播媒介傳向四面八方。在網際網路快速發展的今天,信息的傳播范圍更為擴大。

五、信息資源具有時效性。例如,天氣預報過了某一段時間就失去了意義;戰時的空襲預報一過時間,就沒有一點價值了。

另外,信息資源還是一個重要的戰略性資源,在軍事、外交、政治等領域的地位與應用價值日益提高,信息資源及信息化的各種裝備已經成為一個國家綜合國力的重要體現。

⑻ 戰爭中,信息技術的重要影響及發展趨勢

一、影響:現代信息技術和新軍事革命的蓬勃發展,必然帶來信息化戰爭的演變和快速推進,這已被信息化戰爭短短幾十年的發展史所證明。

二、發展趨勢:

1、隨著信息化社會的發展,信息作為戰略資源的地位將更高,圍繞信息資源獲取、信息化軍隊建設和佔領信息優勢高地的競爭將愈演愈烈。各國將竟相投入更多的資金進行社會信息化基礎設施的建設,竭力保持本國在信息化建設方面的優勢。

2、新制式的超寬頻信息高速公路將不斷推進,網路進攻和網路防禦的能力將同步提高,信息技術將愈加主導政治、經濟、金融、環境、文化、生活、生產等所有領域。

3、在軍事領域,各國將加大信息化軍隊建設的力度和速度,不斷革新軍隊的武器裝備、軍事理論、編制體制、人員培訓等,盡量拉大本國與它國軍隊信息化能力的距離。

(8)軍事信息資源價值上升是為什麼擴展閱讀:

信息化戰爭的方法

偵察與反偵察

電子戰是信息化戰爭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是敵對雙方所進行的電磁斗爭。它主要有三種方法:偵察與反偵察、干擾與反干擾、摧毀與反摧毀。所有這一切,都是以電磁波為「武器」,所打擊的目標不是敵方的有生力量,而是敵方的通信、雷達以及計算機網路等電子設備。

其目的是使敵方的通信中斷、雷達迷盲、兵器失控、指揮癱瘓。電子偵察是用裝載精密電子設備的偵察衛星群、偵察飛機和進攻性武器中的偵察裝置來探明敵方電子系統的情況,搜集軍事情報。例如,,當對方發射導彈時,偵察衛星中的紅外線探測器便能迅速探測到導彈的行蹤。

這一信息立即被送到地面雷達網,指使雷達網對導彈進行跟蹤,同時將有關信息送往指揮中心的計算機;計算機很快便分析出導彈的飛行方向,並指揮己方的導彈予以攔截。

干擾與反干擾

電子干擾就是通過電子手段來擾亂敵方電子設備的正常工作。這里所說的電子手段是指有意識地發射或反射某種電磁波,使對方的電子設備產生「錯覺」或無法正常工作。根據干擾對象的不同,電子干擾可分為通信干擾、雷達干擾、制導武器干擾和指揮系統干擾等。

有干擾,必有反干擾。反干擾的目的是盡一切努力削弱以至消除敵方干擾給己方帶來的不利影響。其手段也是多種多樣的。在現代戰爭中,干擾與反干擾真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互不相讓。

摧毀與反摧毀

「摧毀」是一種硬殺傷手段。它是在電子偵察的配合下,通過電子摧毀或力摧毀手段,使敵方重要的電子設備或系統永久失效或徹底破壞。

在這方面,除了使用爆炸性武器外,還大量使用電磁能武器(如高能激光器、微波武器)和電子計算機病毒等。「反摧毀」的手段也很多,例如,就通信而言,常常是同時運用多種通信手段,實現多徑傳輸,使得一個系統受到破壞時,能有其他系統可以代替或迂迴。

有人認為,在21世紀,類似1942年「珍珠港事件」的突然襲擊,很可能會以信息戰的方式重演。它所襲擊的對象不是飛機、大炮和核武器,而是敵方的計算機系統;不只是軍用系統,還包括更為廣泛的民用系統。所採用的手段包括計算機病毒、隱碼、數據破壞程序等。

其目的是阻塞以至摧毀敵方的計算機網路,使其指揮失靈、交通混亂、電力中斷、金融癱瘓。

例如,在20世紀90年代初的海灣戰爭中,美國的情報部門就曾暗中用裝有固化病毒的晶元,置換了伊拉克從法國進口的防空系統電腦列印機的相關部件,然後用遙控的方法激活病毒,其竄入電腦主機,最後造成伊方防空系統的癱瘓。

英國《時代》周刊聲稱,美國不久將能使用鍵盤、滑鼠器和計算機病毒,不放一槍一炮地對敵方的軍事和民用基礎設施發動迅速、寂靜、廣泛和毀滅性的打擊。據此,我們可以認為,未來的戰爭沒有前方與後方之分,凡網路系統所及的地方都有可能成為戰場。

在現代信息化戰爭中,保持通信機密至關重要。因此交戰雙方往往還要在通信保密措施上決雌雄、見高低。對語音模擬信號進行數字化處理,然後再改變發信順序,是經常採用的一種加密措施。為了防止對方破譯,不僅密碼需要經常變換,在加密方法上也是越來越奧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