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煤炭資源量與儲量概念是什麼
一般而言,如果我們認為那片地質區域是適合產出某種礦產的(地質普查的結果),也有了一些外圍的支持證據(礦體基礎地質結構、具體礦石種類和形成機制,有沒有經濟價值),我們可以通過與已知的礦體比較,大體匡算出一個礦產數值,這就是「資源量」,也叫遠景儲量。我國的煤炭遠景儲量在2萬億噸朝上,俄羅斯最高估算略遜於我國,美國的最高估算2.2萬億。資源量是地質詳查的產物,其作用主要用於指明哪兒有礦,哪兒有大礦,以及「放衛星」。
既然知道哪兒有礦,哪兒有大礦,就有了重點照顧對象,可以開展初步的地質勘探了。其實從方法上,它與詳查差別不大,最大差異在於在區域內實施這些調查方式的密度變得大很多,如果說普查時做X光透視,詳查是拍X光片,那麼初步勘探就是做CT。地質勘探的目的是非常明確的,就是為了進一步實施具體開采服務,所以它會按照按照礦石品位下限(或雜岩含量上限)或其它一些特定的指標,匡算出可用於開採的礦體規模,這個數值叫做「基礎儲量」。基礎儲量所涉及的礦體已經被完整探明及控制,在我國,它被視作礦產開發的基礎條件,我國的煤炭基礎儲量十年前大約在3300多億噸,目前估計還要大於這個數字。
地質勘探和開采作業在時間上並不是完全分割的前後關系,而是互相嵌套的前後關系,初步勘探只是對其中最經驗上最熟悉最有把握的礦體進行勘探和詳細匡算,特別對於巨型礦藏它不會一下子就涉及整體而是在局部完成後就會進行下一步的試開采、開采,這就是為什麼基礎儲量哪怕在資源點沒有增加的情況下依然會隨著開采反而逐步提高的原因。
一旦進入試開采,人們通過符合經濟要求的方式得到礦石產品並獲得了開采工作面,我們就能進一步修正開採的技術和管理進入正式開采(另一邊的勘探工作並不一定最終停止),這是我們才能獲得礦石的採收數據,基於開采面的控制范圍(開采面往往位於開發最經濟的區域),扣除在開采和選礦過程中的礦石損失、以及開采時的自用量,獲得「(經濟)可采儲量」。如果再扣除掉歷史已采出,就是「剩餘(經濟)可采儲量」。通過提升開采水平,降低損失量,採用更先進的開采技術,甚至由於礦石價格的上升(從而降低開采邊際品味),開采儲量在基礎儲量的框架內也會有所抬升(當然這是基於剩餘量的),甚至可能導致基礎資源的擴增。我國的現有煤炭剩餘可采儲量確實在1500億噸樣子。
在不同礦產資源分級制度下,最高一個等級的意義都是相同的,我國的可采儲量可以等同於西方定義下的A級儲量,或簡稱「儲量」,產生歧義是因為中英文詞語沒有完全對等存在的原因,這里的「儲量」對應的是英語reserve。但我國的基礎儲量相當於reserve+controled即A+B,B級儲量在西方具體稱作「(邊際)控制儲量」;而C級儲量叫resource即西方尺度下的「資源量」,我國的資源量即A+B+C。
Ⅱ 什麼叫做煤礦資源整合
關閉小煤礦,私人煤礦
讓國有大煤礦來進行生產
Ⅲ 中國煤炭資源分類
根據第三次全國煤田預測成果,對煤炭資源的劃分採用如下概念:
1)煤炭資源:是指賦存於地下的具有現實的或潛在的經濟價值的煤炭,其數量即為煤炭資源總量。
2)煤炭資源總量劃分為已發現資源和未發現資源兩部分:①已發現資源,是指已經按照有關規范規定的程序和方法進行了找煤、普查或勘探工作,對煤炭的賦存、煤類、煤質均有不同程度的了解後所計算的資源量,已發現資源相當於「探明儲量」;②未發現資源,即預測資源量,是指尚未按照有關規范規定的程序和方法進行找煤、普查或勘探工作,而是根據零星資料和地質理論的推斷或根據已知地區的類比、外推進行估算的資源數量。
3)已發現資源劃分為已查證資源量和找煤資源量兩部分:已查證資源是指已經按照有關規范規定的程序和方法進行了普查或勘探工作以後所計算的煤炭資源數量。相當於「探明儲量」中的「普查儲量」、「詳查儲量」和「精查儲量」之和。
Ⅳ 怎樣得到大礦周邊零星煤炭資源
摘要 1.通過採煤機獲取,這種方法獲得的煤炭比建煤礦來得多,而且不受地域限制,不需要耗費蒸汽核心;
Ⅳ 什麼叫煤炭資源量煤炭儲量又是什麼
埋藏在地下具有開發利用或潛在利用價值的煤炭數量,稱作煤炭資源量。
經過一定的地質勘探工作,確定符合國家規定的儲量計算標准,並具有一定工業開發利用價值的煤炭資源量稱作煤炭儲量。
因此,也可以認為,煤炭儲量是已發現的煤炭資源量,而未發現的煤炭資源量,一般稱作預測煤炭資源量,二者之和,稱作煤炭資源總量。
Ⅵ 大同市煤炭資源保護辦法(2014修正)
第一章總 則第一條為了充分發揮本市煤炭資源優勢,保護和合理開發利用煤炭資源,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礦產資源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煤炭法》、《山西省礦產資源管理條例》、《山西省煤炭管理條例》等法律、法規的規定,結合本市實際,制定本辦法。第二條在本市行政區域內從事煤炭資源勘查、開發利用和保護及其監督管理的單位和個人,應當遵守本辦法。第三條煤炭資源屬於國家所有,不因其所依附的土地所有權或者使用權的不同而改變。
市、縣(區)人民政府應當加強對本行政區域內煤炭資源的保護。禁止任何組織和個人侵佔、破壞煤炭資源。第四條開發利用煤炭資源實行統一規劃、合理布局、綜合勘查、合理開采、綜合利用和有效保護的方針。
開發利用煤炭資源,應當保護生態環境,防止污染,防止地質災害和其他公害。
煤炭資源開發利用和保護應當納入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第五條市、縣(區)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負責本行政區域內煤炭資源勘查、開發利用和保護的監督管理。
市、縣(區)有關主管部門按照各自的職責負責煤炭資源開發利用和保護的監督管理。
市人民政府可以根據工作需要指定縣(區)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負責非本縣(區)行政區域內的煤炭資源開發利用和保護的監督管理。第六條市、縣(區)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對違法采礦行為的行政處罰 ,可以依法委託符合法定條件的組織實施。第七條鼓勵煤炭資源開發利用和保護的科學研究,推廣應用新技術、新工藝,提高資源利用率。第八條鼓勵煤炭礦山企業通過資產重組,合並相鄰的井田、已關閉的煤炭礦山企業剩餘資源和大型煤炭礦山企業機械化作業無法開採的邊角、零星資源,實現資源整合、集約利用、規模化生產。第九條市、縣(區)人民政府應當對在勘查、開發利用和保護煤炭資源方面成績顯著的單位和個人給予獎勵。第二章煤炭資源規劃第十條市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根據省、市礦產資源規劃,組織編制本市煤炭資源專項規劃,經市人民政府同意,報省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批准後實施 。
市煤炭工業主管部門根據省煤炭生產開發規劃和市礦產資源規劃、煤炭資源專項規劃,組織編制本市煤炭生產開發規劃,經市人民政府同意,報省煤炭工業主管部門批准後實施。
縣(區)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和煤炭工業主管部門可以根據縣(區)礦產資源規劃組織編制本行政區的煤炭資源專項規劃和煤炭生產開發規劃,逐級上報省級主管部門批准後實施。第十一條編制煤炭資源專項規劃應當堅持開發與保護並重的原則,正確處理煤炭資源開發利用與經濟發展、其他自然資源利用和生態環境保護的關系,合理控制煤炭開發總量,優化結構,提高資源利用水平。
編制煤炭資源專項規劃應當根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以及當地的自然環境和資源條件進行科學論證。
煤炭資源專項規劃應當與土地利用、環境保護、水土保持、森林保護、城鄉建設、旅遊開發、水資源開發、地質災害防治等規劃相銜接。第十二條煤炭資源專項規劃和煤炭生產開發規劃經依法批准後,應當嚴格執行,不得擅自修改;確需修改的,應當按照原報批程序批准。第三章優質煤、特種煤保護和綜合利用第十三條對具有重要價值的原料煤以及含鎵、鍺元素伴生煤等特殊煤種或者稀缺煤種,應當依法實行保護性開采。第十四條對與煤炭資源共生 、伴生的高嶺岩 、煤矸石、煤泥、煤層氣和礦井水等礦產資源, 煤炭礦山企業應當綜合回收利用或者採取保護措施。第十五條開采配焦煤、優質動力煤的,在采礦權審批劃定礦區范圍時,應當經市人民政府審核後,按照規定程序報批。第十六條煤炭礦山企業應當在不超過核定生產能力的前提下,根據市場需求調整特殊、稀缺煤種和配焦煤、優質動力煤的產量,保障優煤優價。
煤炭礦山企業和經營企業不得在特殊、稀缺煤種和配焦煤、優質動力煤產品中摻雜摻假、以次充好。第四章煤炭資源儲量管理第十七條煤炭資源儲量實行統一登記、統計和核銷制度。市、縣(區)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對煤炭礦山企業佔用的儲量進行動態監督管理、登記和統計,建立台賬;審核煤炭礦山企業報銷儲量的申請,報省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批准核銷。
Ⅶ 煤炭資源整合的介紹
煤炭資源整合是指以現有合法煤礦為基礎,對兩座以上煤礦的井田合並和對已關閉煤礦的資源/儲量及其它零星邊角的空白資源/儲量合並,實現統一規劃,提升礦井生產、技術、安全保障等綜合能力;並對布局不合理和經整改仍不具備安全生產條件的煤礦實施關閉。
Ⅷ 如何界定零星分散礦產資源
礦產資源的界定是儲量和質量,如達不到礦產法規定的最低開採的儲量和質量就可稱為零星分散礦產資源,
Ⅸ 煤炭資源/儲量的含義
簡單用白話給你解釋一下,如果要書面的名詞解釋你可以找一本規范看一下就知道了。
簡單地說,儲量是資源量的一部分,來源於資源量,沒有資源量就沒有儲量。
資源量就是不考慮除地質以外的其它因素計算得到的地下礦產的量。雖然有這些量,但是未必可以全部開采,要考慮很多外在的因素,例如技術是否達到要求,能否開采,礦石有了,能選出來嗎?還有也許在礦區周圍有高壓電線或者水庫,那即使地下有礦,可能也開采不了,這樣就只能稱地下的礦產為資源量而非儲量。
儲量呢?在我國劃分儲量是從三個角度來考慮的,分別為經濟、可行性、地質。從上述三個角度對資源量進行劃分,分出等級不同的量,等級相當的量也就是可靠程度高能夠開采利用的那部分資源量即為儲量了。
如還有需要,請隨時發消息給我。
Ⅹ 煤炭資源
第一節 資源現狀
一、含煤地層及煤層和煤質
新疆含煤地層有中石炭統黑山頭組,上二疊統扎河壩組,上三疊統塔里奇克組,下侏羅統八道灣組(哈瑪溝組,康蘇組)及中侏羅統西山窯組(塔什店組、克孜勒努爾組、陽霞組、楊葉組)、八道灣組、西山窯組為主要含煤地層,遍布全疆各煤盆地。塔里奇克組為次要含煤地層,主要分布在庫拜煤田。黑山頭組,扎河壩組出露在阿勒泰地區吉木乃—富蘊縣一帶,為局部含煤地層,但煤質變質程度高,黑山頭組屬貧煤—無煙煤階段,扎河壩組屬瘦煤—焦煤階段。
八道灣組和西山窯組分布於區內各煤田,分布廣、面積大。八道灣組在和什托洛蓋煤田含可採煤層3~7 層,可采總厚4.07~13.8米;准東煤田含可採煤層8層,總厚25 米;准南煤田含可採煤層5~25 層,總厚9~48.5 米;吐—哈煤田含可採煤層1~18層,總厚6~31.2米,伊犁煤田含可採煤層4~7層,總厚9~48.5米;塔什店煤田(哈瑪溝組)含可採煤層5~8 層,總厚8~10.9米;庫拜煤田含可採煤層1~5層,總厚0.8~9.03米。
本組煤種較齊全,以長焰煤、不粘煤、氣煤為主,肥煤、焦煤、瘦煤次之。
西山窯組在和什托洛蓋煤田含可採煤層12~16 層,總厚8~25.1米;准東煤田含可採煤層2~14 層,總厚5.97~76 米;准南煤田含可採煤層3~55 層,總厚8.8~134.7 米;吐—哈煤田含可採煤層3~25米,總厚14.73~85.75米;伊犁煤田含可採煤層3~12層,總厚8~25.1 米;塔什店煤田含可採煤層6~13 層,平均總厚11米,庫拜煤田含可採煤層11層,平均總厚11.88米;
本組煤種以低灰、低硫長焰煤、不粘煤、氣煤和貧煤為主,局部為瘦煤、焦煤和肥煤。
塔里奇克組主要分布在庫拜煤田,含可採煤層1~13層,可采總厚1~33.7米,為低灰、低硫、肥煤和瘦煤。
二、資源儲量
(一)查明資源儲量
新疆煤炭資源儲量豐富,截至2005 年底,累計查明資源儲量1023.04億噸,其中基礎儲量133.79 億噸,資源量889.25 億噸,約佔全國煤炭資源10%,在全國各省區中排第4位。
在已查明儲量中,長焰煤、不粘煤和弱粘煤為主,約占已查明儲量的91%,其次為氣煤、肥煤和焦煤約佔8%,高變質的瘦煤、貧煤和無煙煤儲量很少。
2005年全區上儲量表的煤產地 319 處,其中,大型礦區45處,中型15處,小型259處。
查明儲量中大於100億噸的煤田有4 個,即:准南煤田西段、准東窯頭泉、大南湖和沙爾湖。
50~100噸的煤田7 個:烏魯木齊煤田、吐魯番七泉湖煤田、艾丁湖煤田、克爾鹼煤田、阜康三工河煤田、和什托洛蓋煤田、三道嶺煤田。
5億~10億噸煤礦區6個:烏魯木齊蘆草溝礦區、鐵廠溝礦區、艾維爾溝礦區、庫侖鐵布克礦區、俄霍布拉克礦區、伊北煤礦區。
(二)保有資源儲量
截至2005年底,新疆煤炭保有資源儲量1008.2 億噸,其中,儲量55.29億噸,基礎儲量122.39億噸,資源量885.82 億噸,各煤田保有儲量詳見表4-3-1。
表4-3-1 2003年新疆主要煤田保有儲量表 單位:億噸
從表4-3-1 可知,保有儲量最多的是吐哈煤田(45.9%),其次是准南煤田(28.61%),兩處合計與全區煤炭儲量的74.51%,如果再加上准東煤田(13.84%),達到88.35%。三處煤田集中了全區煤炭儲量的88.35%,可見新疆煤炭資源儲量的高度集中。
保有儲量中,主要煤炭種類是長焰煤佔71.74%,其次是不粘煤佔18%,氣煤6.5%,這3種煤佔了總量的96.2%,剩餘的其他煤種總共才佔3.8%,其中肥煤0.69%、焦煤0.68%,詳見表4-3-2。
表4-3-2 2005年新疆保有儲量各煤種比例表
(三)煤炭資源地域分布
新疆煤炭資源分布廣泛,全疆14 個地(州、市)中有13 個都有煤的分布,只有博爾塔拉州為無煤區。但儲量十分集中,天山及其南北坡煤豐,南、北邊遠地區煤貧,和田、喀什、克孜勒蘇州和阿勒泰地區缺煤。哈密地區、烏魯木齊、吐魯番地區、昌吉州、塔城地區、伊犁地區和阿克蘇地區共佔全區保有儲量的98.30%,其中哈密大南湖煤田查明保有儲量為143.81 億噸,沙爾湖煤田224.57億噸,准南煤田西段157.5 億噸,奇台窩頭泉煤田132.68億噸,都是百億噸以上的特大煤田。而南疆的和田、喀什和克孜勒蘇州三地州只有全區煤炭保有儲量的0.15%,阿勒泰也只有全區保有儲量的0.05%,詳見表4-3-3。
表4-3-3 2005年新疆煤炭資源保有儲量地域分布表 單位:萬噸
第二節 開發利用現狀
新疆煤炭開發利用長期處於穩定增長狀態,從1995 年的煤炭生產量2545.2 萬噸,發展到2005 年的3942.29 萬噸。而經過產業結構調整,淘汰9 萬噸/年以下礦井,礦山企業逐年減少,從1995 年的973 個礦山企業,減少到2005 年的586 個,詳見表4-3-4。
表4-3-4 新疆煤炭資源開發利用情況一覽表
煤炭是自治區固體礦石產量最多的礦種,2005 年生產煤炭3942.29萬噸,佔全區固體礦石產量45.51%;實現工業產值26.93億元.煤炭產品13 種,有焦煤、1/3 焦煤、肥煤、氣煤、瘦煤、貧煤、弱粘煤、不粘煤、長焰煤、風化煤、未分牌號煤等。
自治區3個國有重點煤礦:烏魯木齊礦務局、哈密礦務局、艾維爾溝煤礦,2003 年分別生產原煤 412.48 萬噸、382.8 萬噸、97.94 萬噸。總產量為 893.22 萬噸,占自治區原煤產量的31.56%,再加上其他國有煤礦,共計生產原煤1364.36 萬噸,佔到全區原煤產量的48.21%。
2003年原煤生產主要集中在烏魯木齊、昌吉、哈密、塔城、阿克蘇、伊犁、吐魯番8 個地(州、市)煤炭產量佔全區原煤產量的96.8%。其中,原煤產量在500 萬噸以上的有烏魯木齊市、昌吉州;300~500 萬噸的有哈密、塔城、阿克蘇地區,100 萬~300萬噸的有伊犁州直屬,詳見表4-3-5。
表4-3-5 2003年各地(州、市)原煤開發利用情況表
第三節 資源優勢及開發潛力與發展前景
一、資源優勢
(1)煤炭是新疆的優勢資源,儲量豐富、遠景可觀、開發潛力大、發展前景廣闊。已查明保有儲量1008.2 億噸,居全國各省(區、市)第4位,2000米以淺煤炭資源預測量18182.3 億噸,佔全國資源預測量的40.5%,居全國各省區之首。准噶爾煤盆地煤炭資源量7600億噸,吐哈煤盆地資源量5100億噸,都屬世界級資源量5000億噸以上的10個大型煤盆地之列。
(2)煤炭種類齊全,配套程度高,有褐煤、長焰煤、不粘煤、中粘煤、不粘煤、氣煤、肥煤、焦煤、瘦煤、貧煤、無煙煤。以中灰—特低灰、低硫—特低硫、低磷—特低磷的長焰煤,不粘煤和弱粘煤為主,其次為中變質的氣煤、肥煤和焦煤。高變質的瘦煤、貧煤和無煙煤少。
中灰—特低灰、低硫—特低硫、低磷—特低磷是優良煤質、淺變質煤是煤炭液化和地下氣化,實施煤炭潔凈技術的理想煤質。
(3)大型煤田多,儲量集中,有利於大規模開發利用,如哈密的煤換電工程,就是依託大南湖大型煤田而建設的。
(4)煤層多,煤層穩定,煤層厚度大,幾個主要煤田的煤層總厚度一般都有幾十米,100米,最大的可到182.24米。
(5)地質構造簡單,地質變動小,煤層產狀平緩,有利開發利用。
(6)水文地質條件和工程地質條件相對比較簡單。
(7)煤炭資源集中分布於蘭新、北疆、南疆三條鐵路沿線,交通方便,經濟比較發達,外部建設條件好。
二、開發潛力及發展前景
新疆是全國煤炭資源最豐富的省區,遠景儲量居全國第1 位。煤種齊全,配套性好,開發潛力大,發展前景好。
(一)准東煤田
主要含煤岩組是中侏羅統西山窯組,煤層數多,煤層厚度大,煤層間距小,煤層屬穩定—較穩定型。煤層結構較簡單,產狀較緩,埋藏淺。煤質較好,低灰—特低灰,低磷—特低磷,高發熱量,是良好的動力、化工和民用煤。預測資源量3747.6億噸。
其中探明保有資源儲量達13.84 億噸。區內交通方便地形平坦,易於開發。
(二)准南煤田
區內煤炭資源豐富,有侏羅系下統八道灣組和中侏羅統西山窯組兩個含煤組,煤層多,厚度大較穩定,結構較簡單,層間距小,保有資源儲量達274.30億噸,預測資源量1831.45億噸。
煤質較多,煤種齊全,配套性好。這一地區又是新疆工農業,經濟較發達地區,交通方便陸路交通四通八達,煤炭開發利用前景廣闊,尤其是今後環保型潔凈煤開發的優選基地。
(三)和什托洛蓋煤田
該煤田范圍內,是新疆北部地區煤炭的主產區,含煤地層為下侏羅統八道灣組和中統西山窯組,其中已查明資源儲量60.54 億噸,預測資源量1019.43億噸。是塔城、克拉瑪依、阿勒泰等地煤炭供應基地。開發以民用和動力為主。
(四)吐哈煤田
煤炭豐富,探明儲量較多,含煤以侏羅系下統八道灣級和中統西山窯組為主,煤層多,厚度大而穩定,結構較簡單,探明保有資源儲量440.16億噸,預測資源量為5305億噸。
煤質較好,低灰,低硫、低磷,高發熱量。煤層埋藏淺,易采,交通方便,是新疆進入內地的門戶,為以後環保型潔凈煤的良好開發基地。
(五)伊犁煤田
煤層多,厚度大,儲量豐富,含煤地層為侏羅系中—下統水西溝群的上、下兩個含煤段,保有資源儲量23.24億噸。預測遠景資源量4773億噸。
煤層煤質較好,低灰、低硫、低磷,高發熱量,屬優質動力、民用煤更適宜開發環保型潔凈煤。
伊寧地區與哈薩克相鄰,在煤炭開發上除滿足本地區工農業的需求外還可西出國境走向國際市場。開發利用前景看好。
(六)庫拜煤田
區內煤炭資源較豐富,已探明保有儲量16.37億噸,預測遠景資源量358.7億噸。
煤質好,煤種較全,低灰、低硫、高發熱量,有氣、肥、焦瘦等各種煤類型,最適宜做煉焦及動力、化工、民用等多種用途,區內交通便利,煤炭開發利用前景較好。
(七)焉耆煤田
該區內亦有較多的預測遠景資源量達594.1億噸,保有資源量為8.36萬噸。屬低灰特低硫,高發熱量煤,煤種以長焰煤、氣煤為主。
煤田含煤岩系為侏羅系中—下統水西溝群的上、下兩個含煤段,煤層多,煤層厚度較薄,可采層數較少。
該煤田位於新興石油工業城庫爾勒市的北側,具有交通便利的優勢,是開發環保型潔凈煤的有利地區。
(八)其他煤田
除了以上7處主要煤田外,在南疆的塔里木盆地西緣和南緣還分布有一些構造盆地型的聚煤小盆地,如烏恰縣托雲盆地,阿克陶—葉城零星小盆地,和田地區的杜瓦—布雅盆地和甫魯—吾魯克賽、且末—若羌縣江格沙依—艾西山間小盆地等。但這些小盆地成煤環境差,煤層少,極不穩定,含煤程度很低均屬缺煤地區,可採煤量很小,形不成規模,是煤炭開發利用困難地區,新疆各地區煤田預測儲量,詳見表4-3-6、表4-3-7。
表4-3-6 新疆各地(州、市)煤炭資源預測資源量表 單位:億噸
表4-3-7 新疆各煤田(煤礦區)預測儲量表 單位:億噸
第四節 煤炭供需形勢與資源配置
一、供需形勢
近年來由於石油價格上漲,帶動了煤炭需求的增長,2001 年世界產煤45.64億噸,比上年增長0.31 億噸。2001 年我國原煤產量11.06 億噸,從國外進口原煤249 萬噸,出口原煤9012 萬噸,原煤消費量為12.62億噸,保持了煤炭的產需平衡。
新疆是我國原煤生產的重要省區之一,排名在第10 位上下。原煤產量以3.5%的增長率穩定增長。2003 年生產原煤3482.9 萬噸,工業產值278632.0萬元,其中,區內銷售2884.9 萬噸,調出自治區235.2萬噸。消費量3129.7萬噸,從區外購進235.2 萬噸,進口0.4萬噸,保持了產需平衡。
(一)煤炭需求情況
我區煤炭需求主要是火力發電煤消費量大,其次是民用煤和一般工業用煤。後者消費量波動不大,而前者常常是一個地區煤炭消費量增減的主要因素,下面是各地主要火力發電裝備的用煤增長情況,詳見表4-3-8。
表4-3-8 火力發電用煤增長情況表
(二)自治區煤炭消費量與產量預測
根據多年來我區煤炭產需平衡的狀況,這里只對煤炭的產量作了預測,同時對各時段的煤炭儲量需求也進行了預測。
2003年新疆煤炭產量3482.9 萬噸,以此為基數,以自治區人民政府第十個五年計劃中煤炭增長指標6.7%測算,對煤炭儲量的需求,以可采系數0.4測算。
(三)各地區煤炭產量預測
各地區煤炭產量預測,採用6.7%的增長率與可預見用煤增長量相結合的方法進行預測。
二、煤炭資源配置
依據上述煤炭產量預測結果,以2003 年礦產儲量表中的煤炭基礎儲量為依據進行配置,以減量法計算剩餘儲量和保證年限。
(一)自治區煤炭資源配置
自治區「十一五」和「十二五」3個時段的煤炭預測產量分別是:19633.4萬噸、27176.4 萬噸;對煤炭儲量的需求量分別是49084萬噸、67941萬噸。以此進行資源配置後,還有剩餘煤炭基礎儲量867747萬噸,資源量8816310萬噸,詳見表4-3-9。
表4-3-9 新疆煤炭資源配置表
剩餘基礎儲量還能保證2015 年之後有140 年的服務年限,剩餘資源量的保證年限更長。這說明新疆煤炭資源儲量豐富,可持續發展潛力大。
(二)各地區煤炭資源配置
全區12個產煤地區,煤炭資源豐、缺不均,相差懸殊,但都能保證「十一五」和「十二五」期間煤炭生產正常增長的配置需求,詳見表4-3-10,如果要有重要煤炭建設項目,則應視各地的剩餘儲量多少進行配置。
根據各地保證「十一五」和「十二五」煤炭儲量配置後,剩餘儲量的多少,以2015年的煤炭預測產量為基數,在不考慮增長因素的情況下,測算了2015 年之後保有煤炭儲量(不含資源量)對生產保證年限,其結果以吐魯番地區最長,為166年,和田地區最短,為17年,這大致說明了各地煤炭資源的豐、缺程度,更表明了各地區保有基礎儲量和生產規模的適應情況,詳見表4-3-11。保證年限短的應加強地質勘查工作,提升煤炭資源量的級別,以保證有足夠的煤炭基礎儲量,滿足煤炭生產對資源的需求,或加強普查找礦,發現新的煤炭資源。保證年限長的、開發潛力大、發展前景好,應加大開發力度,積極推進資源優勢向經濟優勢的轉換。
表4-3-10 各地區煤炭資源配置表 單位:萬噸
續表
續表
表4-3-11 2015年資源量各地區煤炭剩餘資源儲量表 單位:萬噸
三、煤層氣資源
(一)資源現狀
煤層氣是一種非常規天然氣資源,是一種高效潔凈資源,開發利用煤層氣資源不僅改善我國能源結構,改善能源狀況,而且能從根本上防止煤礦瓦斯事故,改善煤礦安全條件。我國煤層氣甲烷含量大於等於4立方米/噸,據預測,全國埋深2000米以淺的煤層氣總資源量為14.34 萬億立方米。新疆煤層氣資源2202 億立方米,居全國第11位。
煤層氣在煤層中的儲存狀態,可分3種形式即吸附氣、游離氣和溶解氣。吸附氣是其最主要的存儲狀態,約占煤層氣總量的80%以上,其次為游離氣,而溶解氣只佔煤層氣總量的1%左右。
煤層氣含氣性一般用含氣量,甲烷濃度,資源豐度和含氣飽和度加以評價。全國平均含氣量介於4.0~27.1 立方米/噸之間,平均9.76 立方米/噸,煤層平均甲烷濃度 83.3%~97.0%,平均90.6%,資源豐度為0.06~8.77億立方米/平方千米,平均為1.15億立方米/平方千米,含氣飽和度平均為45%。
煤儲層物性參數主要包括孔隙率、滲透性、吸附—解吸性能和儲層壓力等。這些特徵直接控制煤儲層的含氣性,影響煤儲層滲透性能和煤層氣的開采潛力。
新疆主要煤田和煤礦區,主要由侏羅紀的低—中變質階段煙煤為主,總含氣量較低。
(二)煤層氣資源勘查開發前景
煤層氣資源在全國來說都還處於起步階段,不管是對資源的研究程度還是礦區的工程程度都很低,還需要做大量基礎地質勘查工作後,才能對煤層氣的開發利用前景作出全國客觀的評價。
對我們新疆來說,煤層氣資源的勘查研究程度同樣也是很低的,所以要想作好新疆煤層氣資源的開發工作,首先就要加強煤層氣的基礎地質研究工作,深入研究煤層氣的控氣地質因素,選擇較有利的生、儲聚氣區開展煤層氣的資源評價,重點對煤儲層特徵、滲透率、含氣量及其開發利用前景進行分析評價,開展低滲透率煤儲層煤層氣的開發工藝研究,選擇最有利地段,做煤層氣地面開採的試驗研究工作,取得經驗後在全區推廣。
椐國內外煤層氣勘探開發選區評價參數,比較有利於開發的地區應具備如下條件:
(1)區內煤炭資源豐富,煤層分布面積大,煤層總厚度達8米以上,單層厚度2米以上,厚度穩定。
(2)煤層含氣量達到 8 立方米/噸以上,滲透率 0.1 米/天以上。
(3)煤層埋深以300~1000 米為宜,煤層產狀平緩,地質構造簡單,存儲條件好。
(4)距城市較近,便於利用。
根據以上條件,綜合分析新疆主要煤田煤層氣的賦存條件後認為:新疆的准南煤田、吐哈煤田、伊寧煤田、庫拜煤田等4大煤田以及規模較小的准西北和什托洛蓋盆地、焉耆盆地都是有著比較好的生、儲煤層氣條件的地區。這些煤盆地內煤炭資源儲量豐富,煤層多,單層厚度大,煤層穩定和較穩定,且分布范圍廣闊,面積達數萬平方千米以上,在這樣廣大范圍的煤盆地中一定會存在一個乃至數個氣量豐富、儲存較好,適宜煤層氣開發的有利區段,這些煤盆地的煤變質程度較低屬中—低變質階段,鏡質組最大平均反射率RoX在0.5%左右,顯微煤岩組分以鏡質組和惰質組為主,生氣能力較差,但吸附能力較強,地質構造多數較簡單,斷層少,產狀較平緩,易於煤層氣的保存而不易散失等有利煤層氣生、儲的客觀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