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什麼是農村集體資產
農村集體資產是指歸鄉、村集體全體成員集體所有的資源性資產、非資源性資產。包括集體所有的土地、森林、山嶺、草原、荒地、灘塗、水面等自然資源;集體所有的流動資產、長期資產、固定資產、無形資產和其它資產。
屬村集體經濟組織所有的資產歸該村集體經濟組織成員集體所有。屬組集體所有的資產仍歸該組(隊)成員集體所有。集體資產所有權受法律保護,禁止任何單位和個人侵佔、哄搶、私分、破壞村集體所有財產。
(1)在村裡什麼是集體資源擴展閱讀
農村集體資產所有權受國家法律保護,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侵犯。縣農村很多地方對村集體資產管理較為薄弱,存在集體資產底數不清、產權關系不明、資產閑置、損失浪費和被侵佔流失等問題,集體資產利用率不高。
為摸清和准確掌握我縣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所有資產的狀況,明晰資產所有權,加強集體資產管理,促進農村集體經濟的發展。
㈡ 農村集體資源指什麼
農村集體資源包括集體的土地生產資料牲畜集體辦的企業還有果樹。
㈢ 農村集體的「三資」具體是指什麼
農村集體「三資」是指農村集體的資金、資產、資源。
農村集體「三資」屬於村(組)集體經濟組織全體成員集體所有,是發展農村經濟和實現農民共同富裕的重要物質基礎。加強農村集體資金、資產、資源管理,有利於穩定和完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維護集體經濟組織和農民群眾的合法權益;有利於盤活農村集體存量資產,增加農民財產性收入;有利於壯大農村集體經濟實力,增強集體組織為農戶服務的功能;有利於推進農村黨風廉政建設,密切黨群干群關系。
㈣ 農村集體三資是指什麼
農村集體三資是指在集體所有制下,農村集體所有的資金、資產和資源。
農村集體資金是指村組集體所有的貨幣資金,包括現金和銀行存款。
農村集體資產是指村組集體投資興建的房屋、建築物、機器、設備等固定資產,水利、交通、文化、教育等基礎公益設施以及農業資產、材料物資、債權等其它資產。
農村集體資源是指法律法規規定,屬於集體所有的土地、林地、山嶺、草地、荒地、灘塗、水面等自然資源。
【拓展資料】
農村集體三資有什麼好處
抓好農村「三資」清理和監管工作,通過摸清底數、盤活存量,進而優化配置、科學管理,實現保值增值,是促進農村集體經濟不斷發展壯大的現實途徑,對於推動農村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具有非常積極的意義。
開展農村集體「三資」清理,既可以堵塞農村「三資」管理漏洞,起到「節流」作用,又可以探索集體經濟的有效實現形式,充分挖掘存量資產資源的增值潛力,發揮「開源」作用,增加村集體積累,為農村社會事業發展提供充足的資金保障,彌補新農村建設的不足,加快新農村建設進程。
農村集體「三資」管理是基層黨風廉政建設的重要內容,是檢驗和考查村幹部是否干凈辦事的標准之一,事關集體經濟發展和農村和諧穩定。
農村三資指農村集體三資管理系統。
農村集體三資管理一、村集體「三資」監管的依據
《農業部關於進一步加強農村集體資金資產資源管理指導的意見》(農經發[2009]4號)
二、村集體「三資」監管的目標任務
通過健全制度、強化監督、加強服務,逐步形成產權明晰、權責明確、經營高效、管理民主、監管到位的管理體制和經營機制,推動農村集體「三資」管理的制度化、規范化,實現農村集體「三資」的保值增值,防止農村集體「三資」流失,保障群眾的合法權益,為促進農村社會的和諧、穩定、發展創造良好的環境。
三、村集體「三資」監管工作的原則
(一)是堅持「五權」不變的原則。強化農村集體「三資」監督管理,必須堅持農村集體「三資」所有權、使用權、監督權、處置權和收益權「五權」不變原則,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得非法侵佔、截留和挪用農村集體「三資」,維護村集體和村民涉及「三資」的合法權益。
(二)是堅持民主管理的原則。強化農村集體「三資」監督管理,必須堅持民主管理的原則,保障村民以及民主理財小組對村集體「三資」佔有、使用、收益和分配的知情權、反映權和監督權。
(三)是堅持公開的原則。強化農村集體「三資」監督管理,必須堅持公開原則,及時將村集體「三資」的使用和收益向全體村民公開,資產和資源的承包、租賃、出讓必須實行招投標或公開競價。
(四)、是堅持成員受益的原則。強化農村集體「三資」監督管理,必須堅持成員受益原則,通過完善收益分配製度,讓農民群眾隨著集體經濟壯大,得到更多的實惠。
四、村集體「三資」的概念
(一)農村集體資金是指村組集體所有的貨幣資金,包括現金和銀行存款。
(二)農村集體資產是指村組集體投資興建的房屋、建築物、機器、設備等固定資產,水利、交通、文化、教育等基礎公益設施以及農業資產、材料物資、債權等其它資產。
(三)農村集體資源是指法律法規規定,屬於集體所有的土地、林地、山嶺、草地、荒地、灘塗、水面等自然資源。
五、「三資」監管措施
(一)進一步規范完善農村會計委託代理。會計核算及時規范,認真落實收支兩條線,非生產性開支限額管理、資金申請審批等制度,強化對村集體資金的監管。
(二)建立健全村集體資產、資源管理制度,重點是資產資源管理內部控制、資產資源清查登記備案、資產資源評估、資產資源經營與處置招投標、資產資源經濟合同監管等制度,強化對村集體資產資源的監管。
六、村集體「三資」監管機構
依託鎮農經站,在原建立農村會計委託代理服務中心基礎上,建立農村集體「三資」監管中心,同時依託鎮司法所建立農村項目竟標服務中心,形成農村集體「三資」監督管理工作領導小組總協調,「三個中心」為依託,「三位一體」的工作模式。
七、村集體「三資」監管實施步驟
(一)准備階段。主要任務是鎮成立「三資」監管機構,廣泛宣傳發動。
(二)清理整頓階段。主要任務是各村清查摸底,整改發現問題,張榜清查結果,鎮農村集體「三資」監管中心審核清查結果,並建立資產、資源台帳,鎮農村會計委託代理服務中心和各村要按照有關規定調整相關帳簿。
(三)建章立制階段。主要任務是健全完善農村集體資金、資產、資源監管制度,構築農村集體「三資」監管的長效機制。
八、農村集體資產報損、報廢,債權、債務核銷的處置程序。
農村集體資產報損、報廢,債權、債務核銷應填制《資產毀損報廢核銷申報表》及《債務(權)核銷申報表》,經村民會議或村民代表會議研究通過,報鎮農村集體三資監管中心審核後方能執行,執行結果應報送鎮農村集體三資監管中心備案。
九、農村集體三資管理工作中必須經集體經濟組織成員的全體村民會議或村民代表會議討論決定的事項。
(一)集體經濟組織年度財務預算和決算;
(二)年度收益分配方案;
(三)集體資金、資產、資源經營方式的確定和變更;
(四)購置和處分重要固定資產及重大投資項目;
(五)集體經濟組織產權制度改革;
(六)其它集體資金、資產、資源管理涉及各成員切身利益的事項。
十、農村集體三資管理系統的主要功能
農村集體三資管理系統是中國農民專業合作社信息網自主研發,適合村集體三資管理的要求。 具體體現在:通過網路的形式,加強農民群眾對財務等工作的監督,擴大知情權、參與權、監督權,實現民主化管理;採用信息技術促進優化農村資源配置、推動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型,使之成為培育現代農民的有效途徑。最終通過藉由平台的力量,改善農村信息滯後、發展緩慢的現狀,推進農村信息化建設,提升農村村財政管理水平,實現農民增收,使我國的農村建設走向新的里程。
⑴資金管理
資金管理主要是依託「村賬委託代理」,嚴格收入支出審核把關,隨時掌握全鎮或各村的代管資金數額。
⑵資產管理
資產管理主要建立了資產台帳,詳細登記每一項資產的數量、價值和管理使用情況,對資產的使用情況進行監管,規范資產、資源管理,做到賬賬相符,對資產進行盤點,做到賬實相符,並將資產、資源使用情況定期向村民公開,確保資產保值增值。
⑶資源管理
資源管理主要實現了對可利用資源登記造冊,建檔立案,逐項登記,對資源管理實施全程監督,便於隨時查詢。
(4)合同管理
合同管理主要是,建立「合同管理台帳」,進行電腦錄入,動態管理,通過台帳掌握各村合同的基本內容和合同金額,已經合同履行情況等,及時發現違紀違規問題等,統一招投標管理,對招投標過程進行記錄和公布,接受社會監督,促進資源使用合理。
㈤ 農村集體資源包括哪些
土地出租,村集體企業收入,村民攤派集資,土地徵收補償等等。
㈥ 農村三資是哪些
您好,
1、農村集體資金是指村組集體所有的貨幣資金,包括現金和銀行存款。
2、農村集體資產是指村組集體投資興建的房屋、建築物、機器、設備等固定資產,水利、交通、文化、教育等基礎公益設施以及農業資產、材料物資、債權等其它資產。
3、農村集體資源是指法律法規規定,屬於集體所有的土地、林地、山嶺、草地、荒地、灘塗、水面等自然資源。
㈦ 農村集體三資是什麼 農村產權制度改革內容有哪些
農村集體三資是指在集體所有制下,農村集體所有的資金、資產和資源。
基本原則:
(一)嚴格保護耕地。珍惜和集約、節約利用土地資源。嚴格控制非農建設佔用耕地,確保耕地總量不減,質量不降,基本農田得到有效保護。
(二)穩定農村基本經營制度。土地家庭承包經營是農村基本經營制度的核心,必須長期穩定並不斷完善以家庭承包為基礎,統分結合的經營制度。
(三)切實維護農民利益。農村土地和房屋產權制度改革與農民切身利益息息相關,必須以尊重農民的主體地位為前提,充分調動和保護好廣大農民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依法保障農民各項權利,讓農民得到更多實惠。
目標任務:
按照市、縣農村產權制度改革試點工作統一安排部署。12月底前全面完成各鄉鎮改革試點的調查摸底、確權工作,使我縣農村產權制度改革試點工作進入全市先進。並通過農村產權制度改革,逐步建立健全歸屬清晰、債權明確、保護嚴格、流轉順暢的現代化農村產權制度,不斷完善農村市場經濟體制。同時,配合縣上有關部門積極搭建產權流轉平台,進一步深化改革試點配套工作,將改革試點工作推向縱深發展。
工作內容:
一是開展農村集體土地所有權、集體建設用地的清理調查並確權。二是開展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林權、房屋所有權的清理、核實、並確權。三是創新耕地保護機制、落實耕地保護。四是搭建流轉平台推動土地承包經營權、集體建設用地使用權、農村房屋產權、林權等的流轉。
實施步驟:
(一)宣傳動員:一是鎮政府召集全鎮相關幹部和村(社區)組幹部,召開宣傳動員會,進行業務培訓、安排部署相關工作。二是村(社區)在鎮幹部的指導下邀請議事監事代表、黨員代表、人大代表、群眾代表、以及各村民小組長參加產權制度改革的宣傳動員會。三是各村民小組召集村民和村民代表三分之二以上的人員召開宣傳動員會。三級宣傳動員明確改革的目的、意義及主要內容。要通過橫幅、標語、宣傳資料等形式多樣的方式進行廣泛宣傳。特別要對外出務工的人員要去信去函告之,做到改革深入人心,家喻戶曉。做到人人知曉改革、人人參與改革,為下一步的工作營造良好氣氛。並完成村組班子領導組建,各村(社區)要挑選公正、公道年富力強人員擔任議事監事組、各村民小組完成工作組人員搭配。
(二)調查摸底和土地勘查
各村(社區)議事監事代表、各村民小組工作人員在相關部門的指導下,對村組的邊界進行勘查,完成集體建設用地調查,特別是認真完成各村組農戶承包地、林地、宅基地、空閑基地以及房屋的丈量、調查。農戶承包地做到邊界准確,四至清晰,宅基地和空閑基地認真勘驗,繪制草圖,計算出面積。農戶房屋要確定方向和四至。按標准計算面積。並完成相關表冊填寫和報送。
(三)數據錄入復核及公示
各村(社區)、組對調查摸底數據進行復核後,統一報政府,政府將組織機關人員認真復核,按照縣相關部門的要求進行數據錄入,並建立台帳。錄入完成後交村組進行審核、復核後對基礎數據公示7天,針對存在的問題,提出確權方案並報鎮政府和相關部門審批,審批完成後下發村組並進一步公示7天並確認。
(四)確權發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