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資源管理 » 楊凌有什麼自然資源
擴展閱讀
為什麼運輸成本卻變高 2025-05-24 10:35:43
代購哪個產品最好用 2025-05-24 10:30:04

楊凌有什麼自然資源

發布時間: 2022-07-17 10:41:19

⑴ 陝西的礦產等自然資源是怎樣的

陝西省已查明有資源儲量的礦產92種,其中能源礦產5種,金屬礦產27種,非金屬礦產57種,水氣礦產3種。該省礦產資源的主要特點是:資源分布廣泛,金屬、非金屬礦產特大型、大型礦少,中小型礦多,富礦少,中低品位礦多,單一礦少,共伴生礦多。

截至2007年,陝西山地總面積741萬公頃,佔全省土地總面積的36%,高原總面積926萬公頃,總面積的45%,平原391萬公頃,占總面積的19%。耕地總面積480萬公頃,占總面積的23.3%,水田面積20.4萬公頃,占總面積的1%,旱地面積369.2萬公頃,占總面積的17.9%,水澆地88.7萬公頃,占總面積的4.3%,林地962.6萬公頃,占總面積的46.8%,草地317.9萬公頃,占總面積的15.4%,水域面積40.3萬公頃,占總面積的2%。

陝西,省會古都西安。地理位置介於東經105°29′~111°15′,北緯31°42′~39°35′之間,自然區劃上因秦嶺-淮河一線而橫跨北方與南方。位於西北內陸腹地,橫跨黃河和長江兩大流域中部,連接中國東、中部地區和西北、西南的重要樞紐。

陝西是中國經緯度基準點大地原點和北京時間中國科學院國家授時中心所在地。全省總面積20.58萬平方公里,截止2016年底,全省常住人口3812.62萬,下轄1個副省級城市、9個地級市和楊凌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範區,其中西安、寶雞兩市城市人口過百萬。

陝西是中國重要科教高地,擁有西安交通大學、西北工業大學、西北農林科技大學、西安電子科技大學等8所雙一流建設高校。陝西有三項九處世界遺產,分別是:長城、秦始皇兵馬俑、大雁塔、小雁塔、興教寺塔、大明宮、未央宮、彬縣大佛寺石窟、張騫墓。

⑵ 咸陽的自然資源都有哪些

◎河流 水資源
咸陽市水資源主要由河川徑流和地下水組成。全市多年平均自產地表徑流5.43億立方米,地下水不重復量3.66億立方米,另外還有入境客水量60.79億立方米。大氣降水是地表徑流及地下水補給的主要來源之一。年平均降雨量567.9毫米,年降水總量58.60億立方米。各地年降水量的分布呈南少北多之大勢。
河流水系屬黃河流域渭河水系。渭河幹流從南緣流過,在市境匯入的主要支流有漆水河、新河、灃河、涇河、石川河,其中涇河最大,形成了涇河、渭河兩大水系。市內1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和溝道有158條,1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有26條。
地下水資源蘊藏豐富,水資源總量11.3億立方米。有溫泉12處,熱水鑽空9處。水資源人均水量為全省水平20.5%,全國水資源9.8%。呈現出南富北貧的分布規律。

◎土地資源
全市土地總面積101.96萬公頃,按地貌特徵可分為土石山地、丘陵地、原地和川道四大類。咸陽市土壤分布屬於暖溫帶半濕潤落葉闊葉林灌叢褐土帶向北部的暖溫帶半乾旱草原黑壚土帶的過渡帶。北山以北屬黑壚土帶,北山以南屬褐土帶。耕地面積2001年末40.70萬公頃,占總土地面積的39.9%;園地11.85萬公頃,佔11.6%;林地17.98萬公頃,佔17.6%;牧草地2.28萬公頃,佔2.2%。咸陽市農耕地墾殖指數為56.7%,遠高於全國和全省平均水平。水澆地面積佔到總耕地面積的48.3%,高於全國全省平均水平。

◎生物資源
咸陽市氣候溫暖,雨量適度,地形復雜,土地廣闊,為生物的繁衍提供了良好的條件。植物資源豐富,2001年全市尚有天然次生林5萬公頃,優勢樹種有遼東櫟、山楊、白樺、油松等。大面積的人工林以刺槐為主,四旁綠化為楊樹為主。林木總蓄積量為436.5萬立方米。11.47萬公頃草場,理論載畜量15.7萬個羊單位。中草葯資源比較豐富,開發利用歷史悠久,2001年已發現品種多達626種,分布遍及全市。野生葯材138種,人工種植葯材33種。此外,野生果類植物、野生油料植物、纖維植物、香料和化工原料植物等均有一定蘊藏量,但開發利用還很不充分。野生動物資源有鳥類14目30科140餘種,獸類6目14科約40種。經濟價值高的野生動物有狸、獾、鼬及鳴禽等。

◎礦產資源
境內已發現的礦產資源探明22種,已開發利用10種,主要有煤、鐵、石灰石、石英砂岩、陶土、油頁岩及石油等,主要集中在北中部台坳區,其中經濟價值最大的是煤炭資源。煤炭資源集中在彬縣、長武縣、旬邑縣、淳化縣、永壽縣的部分地區。已探明儲量為101億噸,預測為150億噸左右。煤種主要為不粘結煤、長焰煤,為中灰粉、低硫、低磷至中磷、低發熱值至高發熱值的低變質煙煤,是較好的動力煤和氣化用煤。石灰石是咸陽市僅次於煤炭的重要礦產,儲量非常豐富。主要分布在中部的乾縣、永壽縣、禮泉縣、淳化縣、涇陽縣、三原縣境內的北部山地一帶,東西延長75公里,質量佳、厚度大,儲量估計有3000億立方米。礦石的碳酸鈣含量97%以上,氧化鈣含量55%以上,是生產水泥、電石、輕質碳酸鈣等產品和燒制石灰的優級礦石。

⑶ 楊凌有什麼好玩的地方

一.旅遊線路: 我們還是從西安中心市區說起吧 1. 鍾樓,為市區中心,建成於明代,最初在西2公里處,後整體移至現在所在的位置。可由鍾樓地下盤道進入。在鍾樓上你可以俯視西安的四條大街,效果不一般哦。而且鍾樓上的鍾是最有名的,為什麼呢,聽老人們說,老西安只要是在鍾樓上敲哪個鍾整個西安城都能聽見!想必諸位來到西安也要去敲敲吧 2. 鼓樓,與鍾樓遙相輝映,所謂晨鍾暮鼓因此而來內有北院門(回民街)飲食街 3. 明城牆,世界保存最完整的古代軍事防禦設施。迄今已經歷600多年風雨,依然毅力不倒,西安城市的象徵。 4. 碑林,被稱為中國書法薈萃地,收集了萬余塊歷代名人的書法碑刻,也被人稱為中國書法碑刻博物館。位於城牆南部文昌門內。 5. 八路軍辦事處 ,顧名思義。位於城牆內西七路 6. 大雁塔和大慈恩寺,玄奘法師翻譯佛經的地方。位於雁塔路南終點。大雁塔北廣場了。那裡可有全亞洲數一數二的音樂噴泉。不是簡單的噴水+音樂。噴出的水是會隨音樂而變化的,氣勢確實很壯觀,現在來西安可不能不去看啊,建議在晚上去,那樣會有彩燈的效果,會更好看。 7. 書院門一條街 位於南門內,內有古玩字畫,古董雜項出售。還有關中書院。 8. 小雁塔和薦福寺,位於友誼西路和朱雀路交叉口 9. 大清真寺,位於北院門內化覺巷 10. 半坡博物館,是距近6000年前的半坡人的村落。位於西安東郊半破路。 11. 陝西歷史博物館,絕對重量級的博物館。匯集了陝西多年來的出土文物精品。 二.西線 1. 咸陽博物館:咸陽是秦文化的發祥地。 2. 茂陵、乾陵、昭陵、楊貴妃墓,唐墓。霍去病墓 3. 法門寺 佛祖指舍利的存放處,我國著名佛教勝地。位於扶風縣。 4. 太白山,位於寶雞市眉山縣。秦嶺生態原始森林的及至表現。有溫泉,稱西湯浴與藍田的東湯浴並稱。第四紀冰川、奇珍異禽、太白積雪(6月份上山會有皚皚百雪哦,強烈建議遊玩。) 5. 寶雞嘉陵江源頭,大家都知道嘉陵江在重慶,可他的源頭在陝西,源頭的水清澈見底,風景宜人。 6. 關山牧場,陝西唯一的草原地貌,這里可以縱馬馳騁,露宿野營,燒烤肥羊哦 7. 釣魚台,是姜太公願者上鉤釣魚的地方。風景入畫,美侖美奐啊 三.南線 1. 興教寺、香積寺、杜甫祠,位於長安區。著名佛教聖地。 2. 翠華山,西安市民最喜歡去的森林公園之一,內有冰洞(四季皆冰啊)風洞(置身其中,會有很大風,奇怪奇怪)天池等。風景秀麗,美不勝收啊。 3. 南五台、嘉午台,都是秦嶺山麓的著名風景區。 4. 終南山,古時的人們走到這里以為走到了天的盡頭,故稱之為終南山。金庸小說中的全真教就是在此,這里是著名的道教聖地。群山環抱,氣勢磅礴。也許到此遊玩你能找到小龍女居住的活死人墓也說不定的。 5. 榨水溶洞,秦嶺南麓,是其他的洞穴景觀,值得一看。 6. 朱雀國家森林公園、王順山。位於戶縣。 7. 水陸庵、湯峪、金魚溝、草堂寺、 仙游寺、都是位於藍田縣的著名景點。 四.北線 1. 黃帝陵,中華人文初祖黃帝的陵墓,古柏參天,庄嚴肅穆,中華兒女皆到此祭奠祖先,你能不來嗎?位於黃陵縣。 2. 司馬遷祠,我國古代大哲學家歷史學家司馬遷的故鄉。位於韓城市。這里有著名的關中民俗住宅大院。還有洽川自然濕地。可以到黃河上坐一次擺渡,抓上幾天黏魚,喝上幾口魚湯,美哉美哉。 3. 延安 革命聖地,長征的會合點,新中國開創者門蟄伏了10年的地方,以前這里是窮的掉渣,現在?去看看就知道了,享受民俗風情,感受革命聖地,緬懷先烈遺志。寶塔山黃河延安,go go go。 4. 壺口瀑布,我國落差最大的河流瀑布,氣勢雄偉,壯觀、悲壯。養育中華兒女的黃河從這里奔流直下。1997年的小黑從這里飛過,不過物是人非。 5. 榆林,一個神秘古老的城市。一個現代充滿生機的城市,毛烏蘇沙漠,統萬城,看慣了翠綠的山山水水,去感受一下沙漠的魅力吧。 6. 三原城隍廟、葯王山石刻、耀州窯博物館。 五.東線 1. 秦始皇陵,中國第一個封建帝王,中國第一個統一王朝,中國第一個同意度量衡、文字、錢幣的皇帝。萬里長城永不倒,秦始皇已然不在。 2. 兵馬俑2000多年來在地下默默的守護著他的主人,一旦沒發覺出來,他帶給世人的絕對不僅僅是震撼,還有那遠古悠揚的樂曲聲,「風,風,大風—見《英雄》」世界文化遺產,世界第八大奇跡。 3. 華清池、驪山唐時宮廷御花園,楊貴妃在此沐浴,常年溫泉,洗過後延年益壽,治療皮膚病。園內花鳥魚蟲楊柳榴花。美啊,驪山也在華清池園內,最著名的要屬蔣界石被抓的「病柬亭」,以前稱捉蔣亭,為體現人道還是改了名。當年蔣界石在五間聽里睡的正香,聽到有人來抓,提著褲子就上到了這里。最終被擒。這也就是著名的西安事變的開端。 4. 臨潼博物館、鴻門宴遺址、扁鵲墓,以上1.2.3.4均可在火車站坐306路到達。 5. 華山,華山自古一條道,華山天下第一險。智取華山,華山論劍,五嶽歸來不看山,華山歸來不看岳,難道這些理由都不能讓你去嗎?華山以險著稱。分為五峰,東西南北中,最高處為南峰。西峰為傳說沉香劈山救母之地。強烈建議遊玩。坐火車華山站下。坐汽車到華陰市。

⑷ 楊凌有什麼旅遊景點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博覽園、農業科技示範園、水上運動中心、中富綠色矽谷。

⑸ 誰知道楊凌的地里(地形、地貌)情況

一、行政區劃地:楊凌楊凌位於渭河流域關中平原腹地,東距西安市82公里,西距寶雞86公里,歐亞大陸橋隴海鐵路線及西(安)寶(雞)高速、中線公路從區內穿過,旅遊交通十分便利。1997年7月29日在咸陽市楊陵區成立楊凌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範區,規劃面積22.12平方公里,納入國家高新區管理,由陝西省直轄,並和19個中央部委共管,具有地級行政級別,管轄縣級楊陵區,但因為其作為農業示範區的特殊性,尚未被中國主管行政區劃的民政部單獨列為行政區,仍將楊陵區劃屬咸陽市。楊陵區下轄四鄉一鎮和一個街道辦事處,人口18.59萬,其中農業人口11.9萬,土地面積134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積10.6萬畝,國務院批準的規劃面積22.12平方公里。農民人均耕地0.8畝,是中國農業起源之地。
楊凌郵編為712100,區號跟西安相同都是029。 [編輯本段]【楊凌概況】楊凌是我國唯一的國家級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範區,由國家19個部委和陝西省人民政府共同建設,陝西省成立了由34個廳局組成的省內共建領導小組。示範區管委會享有地方級行政管理權、省級經濟管理權及部分省級行政管理權。享受國家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的各項優惠政策、國家對農業的傾斜扶持政策以及西部大開發的各項優惠政策。自1997年成立後,通過10年的艱苦創業,楊凌示範區已成為陝西經濟最具發展潛力的增長點和西部大開發的亮點,已被國家批准成為向亞太經合組織開放的十大工業園區之一,是國家重點支持的五大高新區之一和全國六個海峽兩岸農業合作試驗區之一。
楊凌區內駐有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楊凌職業技術學院、陝西醫科專修學校、陝西國防科技學院四所科研院校,現有學科涵蓋農、理、工、經、管、文、法等七大學科門類,擁有各類農業科研人員5000餘人,農業技術力量十分雄厚。
4000多年前,中國農業師祖後稷·棄在楊凌這塊熱土上教民稼穡、樹藝五穀,成功地推動了我國原始農業向傳統農業得過渡,創造了先古時期中國農耕文明和楊陵農業的輝煌。
4000年後的今天,尤其是楊凌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範區成立以來,18萬楊凌人民充分發揮區內的農業科技優勢,搶抓機遇,積極調整產業結構,大力發展設施農業、畜牧、苗木花卉、名優新特雜果、良種等五大產業,建成了一批優質農產品生產和示範基地,現代農業正在楊陵這塊熱土上崛起,每年一屆的中國楊凌農業高新科技成果博覽會在這里舉行。
經過一代又一代楊凌人的努力,目前在高度發展的現代農業的帶動下,楊凌的政治、經濟、文化等各個方面均取得了長足的發展,城鄉面貌發生了巨大的變化。楊凌,正以嶄新的姿態,在後稷曾經耕耘過的這塊熱土上,創造著現代農業的輝煌。
從某種意義上講,楊凌的歷史就是一部中國農業及農業科技文明史。《史記·周本記》記載,4000多年前,我國歷史上最早的農官——後稷,就在這一帶「教民稼穡,樹藝五穀」。可以說我國農耕文明史由此發端。
1934年,辛亥革命元老於右任先生與愛國將領楊虎城將軍,在這里建立了中國西北地區第一所農業高等專科學校——國立西北農林專科學校,即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的前身。
新中國成立後,國家和陝西省在這里又陸續布局建設了一批農林水方面的科教單位,到1997年示範區成立時,共有10家農科教單位,包括兩所大學、5個研究院所、3所中專。在不足4平方公里的地方, 聚集了農林水方面70個學科近5000名科教專門人才。世界上還有一個這樣的地方,就是荷蘭的瓦格涅根。所以,當時人們就把楊凌稱作「農科城」。嵐清同志1996年來楊凌看了後,說「只能算個農科鄉」。因為當時缺乏基本的城市功能,基礎設施條件只是一個落後的北方小鎮。
也正因為條件太差,以及體制上的問題,改革開放以後,這里出現了嚴重的人才流失。示範區成立前的幾年,平均每年流失近百名骨幹人才。為了穩定人才,發揮農科教優勢,推進乾旱、半乾旱地區農業發展,在嵐清同志的親自推動下,國務院於1997年7月13日批准成立楊凌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範區,並實行「省部共建」的領導和管理體制,由陝西省與國家14個部委(現已調整增加為19個)共同領導和建設,並成立了示範區建設領導小組。陝西省也成立了由省級有關部門組成的省內共建領導小組。
國家交給楊凌的任務是:通過體制改革和科技創新,把科技優勢迅速轉化為產業優勢,依靠科技示範和產業化帶動,推動我國乾旱、半乾旱地區農業實現可持續發展,帶動這一地區農業產業結構戰略性調整和農民增收,並最終為我國農業的產業化、現代化做出貢獻,並要在「農業改革發展思路」,「培養、吸引、發揮人才作用」,「農科教結合」,「產學研結合」,「科教體制改革」,「乾旱農業研究和開發」,「對外交流與合作」,「省部共建」,「農業產業鏈延伸」及「行政管理體制改革」等十個方面發揮示範作用。
在黨中央、國務院的親切關懷下,在國家19個部委和陝西省委、省政府的正確領導下,經過六年多的艱苦創業,示範區建設取得了比較顯著的進展。
建設了一個設施較為配套、功能比較齊全、初具現代化水準的園區硬環境。示範區成立以來,累計完成固定資產投資近48.7億元。其中,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投資22.4億元。包括30多萬平方米高標準的安居工程,孵化功能齊全的創業中心,四星級的國際會展中心,設施條件一流的標准高中、小學和幼兒園,亞洲首屈一指的水上運動中心,國外進口設備的示範區醫院,30多公里的市政路網,省內唯一的用於城市集中供熱的天然氣熱電廠,等等。
楊凌城市建設突出了生態型的特色,建設一流的人居環境,不允許對環境有污染的企業和項目入區。示範區污水處理廠、垃圾處理廠都在緊張的建設之中。去年,示範區通過了ISO14001環境管理體系國內、國際雙認證。楊陵由一個落後的鄉間小鎮,正在向一個城市功能完善、科教優勢明顯、產業特色突出、生態環境優美的現代化「農科城」轉變,人才流失的勢頭得到初步遏制。
科教體制改革取得重大突破,科教實力和科技創新能力明顯增強。1999年9月,經國務院批准,把原十家科教單位合並組建為「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楊凌職業技術學院」兩所高校,科教資源得到有效整合,創新能力明顯增強,實現了我國教育與科研單位的首例實質性合並。經過三年的探索,已初步構建出農科教相結合,產學研一體化的辦學新格局。新體制和新機制激發的活力,推動了科技創新和高新技術跨越式發展,在旱作農業,水土保持,小麥雜交育種,生物制葯,體細胞克隆,人體幹細胞研究等眾多領域,相繼產生了一批具有國際水平的成果。科技成果轉化率由32%提高到了45%,一大批科教人員走出校門,創力或領辦科技型企業,一批技術成果實現了產業化。
建立了符合市場經濟要求和與國際慣例接軌的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初步建立起良好的投資環境。示範區成立以來,始終把環境建設作為生存和發展的生命線,著力創造一流的投資軟環境。按照「小政府,大服務」的原則,建立了精幹高效的管理機構。管委會只設六局兩辦,58名公務員編制。在內部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等多個方面,進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創新。工作人員錄用全部面向社會公開招聘;幹部任用主要依據績效考核;在全國較早實行了會計代理制,部門經費使用完全透明化,實現了有效監督;所有的工程項目,全部納入有形市場,公開招標,陽光下操作;大宗公用物品購買,實行政府集中采購制度;中層幹部的分務用車和所有工作人員的通訊費用,實行貨幣化分配,基本體現了公平分配原則,降低了行政開支,同時有效克服了公務用車可能滋生的腐敗問題;服務、辦事推行首問責任制和服務承諾制等措施,努力樹立誠信政府形象,等等。示範區還逐步健全了有利於企業發展的生產要素市場和社會化服務體系。先後設立了企業孵化、人才交流、證券交易、專利信息、信貸擔保、投資咨詢以及法律、會計、審計等中介服務機構,為企業提供全方位的社會化服務。良好的投資創業環境,為吸引人才、促進招商引資和加快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發展創造了有利條件。
科技示範穩步推進,農民增收和示範輻射帶動效益不斷擴大。在圍繞區內外科技示範、促進農村發展和農民增收方面,逐漸摸索出了一些可供推廣的經驗和模式。如金坤、科元公司採用「公司+科技人員+農戶「的產業發展模式,與科教人員、農戶結成了利益共同體,成為帶動農業化和農民增收的龍頭。楊凌職業技術學院在校村共建、技術示範的實踐中,總結出了技術指導型、股份合作型、經濟共同體型、公司帶動型四種模型。同時,積極引導、鼓勵並規范發展各類專業協會和經紀人隊伍,走「科技+專業協會+農戶」的道路,逐步建立農產品生產、加工和銷售一體化的產業化經營體系。區內產業結構調整步伐明顯加快,設施農業、畜牧業發展迅速,成為最具有發展活力的主導產業。農民收入增長迅速,楊凌農民人均純收入從1997年的1396元增加到2003年的2843元,年均遞增12.5%。
示範區管委會與兩所大學及入區企業,先後在陝西關中、陝北、陝南以及16個省(市)的不同生態類型區,建設了116個農業科技示範區推廣基地,入區企業共在全國30個省市建立示範點和原料基地1258個,涵蓋了農作物良種、畜牧、苗木花卉、設施農業、生態農業、水利水保、荒漠治理等眾多領域。據不完全統計,示範區管委會和兩所大學建設的科技示範基地共引進國內外優良種1500多種,累計推廣農業實用技術600餘鄉,推廣面積8000多萬畝,治理水土流失面積200多平方公里,培訓農民300多萬人次,每年的對外示範輻射效益超過100億元。
農高會成為吸納轉化農業科技資源和生產要素的重要載體。省部聯辦農高會已成功舉辦了十界,規模和影響越來越大,已成為我國四大科技會之一。前十界農高會累計有來自全國各省、市自治區和美國、法國、日本等3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上萬家國內外涉農企業,農業科教和中介機構以及720餘萬客商和群眾參展、參觀。在農、林、水、牧、農機等方面的高新技術、實用技術及其產品的展示交流、交易,取得了積極成果。項目投資及技術、產品交易額累計701.26億元。最近四界舉辦的農業高新科技論壇,有107名省部即領導、國內外知名專家和企業界人士發表了精彩演講。舉辦的實用技術培訓和咨詢活動,培訓、咨詢人數超過30萬人次。邀請全國農村致富典型,開辦農民「致富論壇」,受到農民熱烈歡迎。農高會已經成為以農業高新技術為龍頭的農業綜合要素大市場,一大批農業高新技術成果得到轉化,大量實用技術得到推廣,科技、人才、資金、物資等多方面信息被擴散和輻射,從而推動了農民增收致富,推動了農業經濟結構的戰略性調整。
對外交流不斷擴大,熱色旅遊悄然興起。示範區成立以來,打破傳統的生產和管理模式,積極參與國際合作與交流。通過引進農業高新技術,發展農業高新科技產業,提高了競爭力和內在需求,促進了示範區從小農經濟向商品經濟、從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的轉變。先後同美國、日本、法國、加拿大、澳大利亞、以色列、台灣、香港等3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有關政府、科研機構、企業和大學建立了密切的聯系。
以農業觀光和科技游為主的特色旅遊正在成為示範區發展的一個新亮點,楊凌目前已被國家旅遊總局列為全國農業科技旅遊示範點候選城市。過去的兩年,共接待中外遊客295萬人次,其中入境遊客近2萬人次,旅遊綜合收入4.17億元,農林科技大昆蟲博物館、楊凌水運中心被陝西省旅遊總局評為2A級景點。在旅遊業的帶動下,二、三產業發展迅猛,拓寬了就業渠道,就業形勢發生了喜人變化。與1997年相比,累計新增就業崗位近萬個,靈活就業人數超過1萬人。
六年多的開發建設給楊凌帶來的變化可以概括為:一是形成了一個有綠色、生態特色的小城市的雛型;二是居住在這里的人們生活條件和生活環境有了比較明顯的改善;三是人才流失的勢頭得到初步遏制;四是產業發展出具規摸,並形成了有一定吸引力和聚集度的投資發展環境;五是通過科技示範和產業發展,對周邊地區和更大區域農民增收的帶動作用初步顯現;六是人們的思想意識、思維和行為方式也發生了很大變化;七是展示出良好的發展前景,並為下一步更快、更好的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楊凌,位於陝西關中平原中部,東距西安市82公里,西距寶雞89公里,面積134平方公里,總人口18.6萬。歐亞大陸橋隴海鐵路線及西(安)寶(雞)高速、中線公路從區內穿過,旅遊交通十分便利。
楊凌,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是我國農耕文明的發祥地。4000多年前,農業始祖「後稷」在這里「教民稼穡、樹藝五穀」,開創了中華農耕文明的先河;1997年7月29日,經國務院批准,國家楊凌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範區在楊凌正式成立。
楊凌周邊旅遊資源星羅棋布。東臨西安—咸陽旅遊圈,西依佛教聖地法門寺,南靠太白山、樓觀台,北有乾陵。區內旅遊資源獨具特色。擁有世界上最大的胚胎克隆羊基地,世界上首例體細胞克隆羊「陽陽」及其家族誕生於此,克隆技術揭開了生命起源的神奇奧秘;農業博覽園內擁有亞洲最大的昆蟲博物館,收藏國內外各類昆蟲標本100萬號,是人們學習了解紛繁多變昆蟲世界的最好去處;水上運動中心游樂項目豐富多彩,快艇、越野卡丁車、跑馬、射箭、沙灘、浴場、情侶自行車吸引著熱愛自然的人們;新天地農業科技示範園等基地的無土栽培技術和智能化溫室大棚,為現代高科技農業作了生動而形象的定義,展示了現代農業文明的無窮魅力。
近年來,在完善建設城市基礎設施和旅遊公用設施的同時, 示範區管委會不斷加大旅遊開發建設力度,按照打造楊凌農業科技旅遊優勢品牌、創建中國優秀旅遊城市的總體目標,積極發展農業特色旅遊產業,並形成了農業科技(普)、會展商務、休閑度假和民俗風情四大特色旅遊產品系列。目前,楊凌已成為一個天藍、地綠、水碧、花紅、草木蔥蘢、空氣清新,且具有田園風光的旅遊新城。區內現有旅遊景點9家,星級旅遊飯店6家,旅遊公司1家,國內旅行社2家,旅遊直接從業人員1800多人。2004年,共接待中外遊客158.6萬人次,旅遊綜合收入達2.48億元。

⑹ 楊凌區的簡介

楊凌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範區於1997年經國務院批准建立,位於世界歷史名城西安以西82公里,是我國唯一的國家級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範區。這里聚集了農、林、水、牧領域64個學科的4000多名科技人才。過去的幾十年裡,6萬多名農業科技人才從這里走向全國;5000多項農業科技成果在這里誕生;成果推廣、產業轉化產生的經濟效益,累計超過2000億元。目前,楊凌在小麥育種、旱作節水農業、植物保護、土壤肥料、家畜生殖內分泌與胚胎工程、黃土高原水土流失綜合治理、沙漠化防治、森林培育、園林綠化、果樹園藝木材加工與綜合利用、植物資源的保護、開發及綜合利用等方面的研究居全國領先水平,部分研究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
國務院決定建立楊凌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範區,是著眼21世紀,依靠科技進步,從根本上改變我國乾旱與半乾旱地區農業面貌,實施西部大開發,實現國家發展戰略重點向中西部轉移的重大舉措。示範區納入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序列,由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部、發展計劃委員會、對外經濟貿易合作部、教育部、經濟貿易委員會、財政部、建設部、農業部、水利部、國家環保總局、林業局、稅務局、海關總署、外國專家局、中國科學院、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中國人民銀行、中國證監會和陝西省人民政府聯合共建,享受國家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的全部優惠政策和國家對農業產業的傾斜扶持政策。
示範區成立兩年多來,在國家有關部委的支持下發展迅速,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完善,科教體制改革取得重大突破,農業產業格局初步形成,對外合作與交流不斷擴大,已經形成在發展農業高新技術產業方面的環境優勢、人才優勢、機制優勢和資金優勢,並且建立了與國內外科技交流的便捷渠道和高效率的成果轉化機制。示範區實行全新的運行機制,推行"首問責任制"、辦文辦事限時承諾制和"一站式"辦公服務,以優惠的政策、優質的服務和優美的環境,吸引著越來越多的投資者。現在這里城市設施配套、環境優美安靜、交通信息便捷、農業學科齊全,生產者條件優越,產業開發初具規模,已經成為中國西部大開發和實施山川秀美工程的橋頭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