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資源管理 » 什麼是葯用植物資源學
擴展閱讀
宜人貸哪些費用不合理 2025-05-24 19:36:32
如何用直線工具新建圖層 2025-05-24 19:32:12
小丸子工具箱怎麼安裝不 2025-05-24 19:13:53

什麼是葯用植物資源學

發布時間: 2022-07-16 15:11:18

A. 什麼是葯用植物學

《葯用植物學》是利用植物形態解剖學和植物系統分類學的知識與方法,來研究葯用植物的一門科學

B. 葯用植物學與其它學科的關系

看看下面的文字,也許可解決你的問題。葯用植物學講述有關植物學的形態學、解剖學、分類學、植物化學成分的種類及其與植物親緣關系的相關性,葯用植物與自然環境的關系,以及有關中葯資源學的基本理論知識和技能。
葯用植物學它利用植物學中形態、結構以及分類學知識和方法,來研究葯用植物的一門科學。葯用植物學的任務主要是系統地學習植物學知識,用來研究葯用植物的分類鑒定,調查葯用植物資源,整理中草葯的種類,保證用葯准確有效。葯用植物學的基本內容分為植物形態解剖學和植物系統分類學兩大部分。植物形態解剖學部分主要講述植物的細胞、植物的組織及種子植物的器官等;植物的系統分類部分主要講述植物分類的原理和方法、植物進化系統、各類群的特徵及其主要葯用植物等。

C. 葯用植物資源學的研究特色是什麼

兼顧地區、入葯部位、利用途徑等。

總論分九章介紹了葯用植物資源學的基本理論和方法內容。各論與附篇部分,附篇部分為《葯用植物資源學》的特色之一,兼顧地區、入葯部位、利用途徑等,精選了48種研究基礎較好的葯用植物,詳細介紹了葯用歷史、地理分布、資源化學、資源綜合評價、開發利用及資源保護等有關內容。

從國內外葯用植物資源的種類、分布、蘊藏量、活性成分及其時空變化規律和評價方法、多樣性保護、可持續利用以及相關信息管理等方面介紹了葯用植物資源學的基本理論和方法內容。各論部分精選了20種資源研究和開發利用較好的葯用植物進行詳細介紹。

(3)什麼是葯用植物資源學擴展閱讀:

葯用植物資源作用:

1、葯用植物在醫葯中佔有重要地位,其資源的保護和開發利用將進一步受到重視。植物化學分類方法的進一步應用有利於尋找和擴大葯用植物的新資源。

2、在現有人工選種和雜交育種的基礎上,單倍體、多倍體、細胞雜交、輻射等育種方法將在培育新品種方面起更大作用。組織培養為葯用植物的工業化生產提供了新的途徑,並可作為新的生物活性物質的來源。

3、葯理篩選與植物化學相結合的方法的應用,將為研究不同葯用植物類群在成分和療效方面的差異,以及擴大范圍尋找有效葯物、探求葯用植物內在質量和進行葯用植物綜合研究等開辟新的領域。

D. 葯用植物學學習方法

《葯用植物學》教學大綱

課程名稱:葯用植物學

Pharmaceutical Botany

課程編碼:10304016

學時與學分: 54學時/3學分 (其中實驗:18學時) 先修課程:無 適用專業(方向):制葯工程專業、葯學專業

一、課程性質、目的與任務

葯用植物學是用植物學的知識的方法來研究具有防治疾病和保健作用的植物的一門學科,是中葯學、中葯資源學、葯學等專業重要的專業基礎課。基本內容分為植物的顯微結構、植物器官的形態兩部分。通過教學要求學生掌握本學科的基礎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任課教師結合介紹國內外研究葯用植物學的新成果和新進展,為學習有關專業課和繼承發展我國中葯學事業奠定良好基礎。 教學過程包括課堂講授、實驗、野外實習。本課程是一門實際性較強的學科,課堂教學要求理論密切聯系實際,貫徹少而精的原則、注重啟發式、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性。要充分利用標本、模型、圖表、切片等教具,以及利用幻燈、投影儀等教學設備,以提高教學效果。同時要充分重視實驗課,訓練學生掌握實驗技術,培養嚴格的科學態度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本課程總教學時數為54學時,講課與實驗比例為36:18。

二、基本教學內容和學時安排

緒論 (1學時) 目的要求

【掌握】葯用植物學的含義,性質和特點及其在中葯專業的地位和作用。

【熟悉】葯用植物學的內容和與相關學科的關系。

【了解】了解葯用植物學的發展簡史。

教學內容 1. 葯用植物學的含義、任務及其與相關學科的關系。 2. 葯用植物學的發展簡史。學習葯用植物學的方法。

教學方法 課堂教授,自學。 上篇 植物器官形態和顯微結構

第一章 植物的細胞 (7學時) 目的要求

【掌握】植物細胞的顯微結構。

【熟悉】顯微鑒別的主要內含物和細胞壁特化的顯微化學反應。

【了解】植物細胞的超微結構和細胞的分裂。

教學內容 1. 植物細胞的顯微結構和超微結構。 2. 細胞內含物和生理活性物質。 3. 細胞壁的結構和特化。 4. 植物細胞的分裂及染色體、單倍體等與葯用植物育種的關系,以及與植物分類的關系。

教學方法

課堂講授,配合掛圖、幻燈、模型、實物標本,實驗,自學。

第二章 植物的組織 (8學時) 目的要求

【掌握】組織類型、結構特徵和分布。

【熟悉】分生組織、基本組織、保護組織、機械組織、輸導組織和分泌組織的結構類型。

【了解】植物組織培養的含義及其在葯學上的應用。

教學內容 1. 植物組織的含義和分類:分生組織、薄壁組織、保護組織、機械組織、輸導組織、分泌組織的特徵、類型和功能。 2. 維管束及其類型。 3. 組織培養的含義和在葯學研究中的應用。 教學方法 課堂講授,配合掛圖、幻燈、實物標本,實驗,自學。

第三章 植物的器官 第一節 根 (3學時) 目的要求

【掌握】根的形態特徵和根的類型。

【熟悉】根的初生構造和次生構造。

【了解】了解根的異常構造。

教學內容

1. 根的形態和類型(定根、不定根),根系的類型(直根系、須根系)。 2. 根的變態(儲藏根、支持根、氣生根、攀援根、水生根和寄生根)。 3. 根的內部構造:根尖的構造,根的初生構造,次生構造和異常構造。側根的形成。 教學方法

課堂講授,配合幻燈、模型、實物標本,實驗,自學。

第二節 莖 (6學時) 目的要求

【掌握】莖的形態特徵;根和莖,特別是地下莖和根的區別。地上莖的纏繞莖和攀援莖,匍匐莖和平卧莖的區別。小塊莖和塊莖、小鱗莖和鱗莖的區別。

【了解】芽及其類型。裸子植物和單子葉植物莖的構造特點。莖的異常構造。

【熟悉】雙子葉植物莖的初生構造及各種類型的次生構造。 教學內容 1. 莖的形態特徵:節,節間。頂芽和腋芽。長枝和短枝。葉痕,托葉痕,芽鱗和皮孔。 2. 芽的類型:定芽(頂芽、腋芽和副芽)和不定芽。葉芽,花芽和混合芽。被芽和裸芽。活動芽和休眠芽。 3. 莖的類型:木質莖(喬木、灌木、木質藤本)。草質莖(一年生、二年生、多年生草本;草質藤本)。直立莖。纏繞莖。攀援莖。匍匐莖。 4. 莖的變態:地上莖變態(葉狀莖或葉狀枝,刺狀莖或枝刺,鉤狀莖、莖卷須,小塊莖,小鱗莖,肉質莖)。地下莖的變態(根莖或根狀莖,塊莖,球莖,鱗莖)。 5. 莖的內部構造。莖尖的構造。雙子葉植物莖的初生構造和次生構造。雙子葉植物草質莖的次生構造。雙子葉植物根狀莖的構造和異常構造。單子葉植物莖和根莖的構造特徵。裸子植物莖的構造特徵。

教學方法

課堂講授,配合幻燈、模型、實物標本,觀察葯圃植物,實驗,自學。

第三節 葉 (3學時) 目的要求

【掌握】確定葉形的原則及常見葉形、葉序。單葉和復葉的區別。

【熟悉】雙子葉植物葉的構造。單子葉植物(禾本科)葉的構造特點。

【了解】氣孔指數、柵表比和脈島數的含義及其應用。

教學內容

1. 葉的組成(葉片,葉柄,托葉)。 2. 葉片的形狀(葉全形,葉端,葉基,葉緣;葉片的分裂;葉脈;葉片的質地;葉表面附屬物;異形葉性)。 3. 單葉和復葉(三出,掌狀,羽狀,單身和復葉),葉序(互生,對生,輪生,簇生)。 4. 葉的變態(苞片,小苞片,總苞片,鱗葉,刺狀葉,卷須葉,捕蟲葉等)。 5. 葉組織構造:雙子葉植物葉的一般構造,單子葉植物禾本科葉的構造特徵。 6. 氣孔指數、柵表比和脈島數。

教學方法 課堂講授,配合幻燈、模型、實物標本,觀察葯圃植物,實驗,自學。

第四節 花 (5學時) 目的要求

【掌握】花萼、花冠,雄蕊、雌蕊的形態構造特徵和類型。

【熟悉】花和花序的類型,花程式。

【了解】花圖式、花的生殖功能和花的組織構造。

教學內容

1. 花的組成及形態:花梗、花托、花萼、花冠(離瓣,合瓣)、雄蕊群(組成,類型),雌蕊群(組成、類型、子房位置、子房室數、胎座、胚珠)。 2. 花的類型:完全花與不完全花;重被花、重瓣花、單被花和無被花;兩性花、單性花和無性花;輻射對稱花和兩側對稱花。 3. 花程式和花圖式。 4. 花序的類型:無限花序(總狀、穗狀、葇荑、肉穗、傘房、傘形、頭狀、隱頭花序);有限花序(單岐聚傘、二岐聚傘、多岐聚傘和輪傘花序);混合花序。 5. 花的生殖:傳粉和受精(花葯和胚囊的發育:花粉粒的產生)。 6. 花的組織構造。

教學方法 課堂講授,配合幻燈、模型、實物標本,觀察葯圃植物,實驗,自學。

第五節 果實 (2學時) 目的要求

【掌握】果實的形態特徵和類型。

【熟悉】常見的葯用果實。

【了解】果實的組織結構。

教學內容 1. 果實的發育和特徵。真果和假果。 2. 果實的類型:單果(肉質果—漿果、柑果、核果、瓠果、梨果;乾果—裂果和不裂果的各種類型),聚合果和聚花果。 3. 果實的組織結構(示例)。

教學方法 課堂講授,配合幻燈、模型、實物標本,觀察葯圃植物,實驗,自學。

第六節 種子 (1學時) 目的要求

【掌握】種子的形態特徵和類型。

【熟悉】常見葯用種子。

【了解】種子的組織結構。

教學內容 1. 種子的形態特徵:重點為種皮上的種臍,種孔,種脊,合點,種阜,假種皮。 2. 種子的類型:有胚乳種子和無胚乳種子。 3. 種子的組織結構(示例)。

教學方法

課堂講授,配合掛圖、幻燈、實物標本,實驗。

第四章 植物分類概述 (2學時) 目的要求

【掌握】植物分類學的含義、任務和與研究中葯的關系。

【熟悉】植物的命名,分類等級和分類檢索表的應用。

【了解】植物分類的方法和植物分類學的發展概況。

教學內容 1. 植物分類學的目的和任務。

2. 植物命名,植物的分類等級,植物分類方法。

3. 植物分類學發展概況。

教學方法

課堂講授,自學。

第五章 藻類植物 (1 學時) 目的要求

【掌握】藻類植物的主要形態特徵與分類。

【熟悉】藻類植物生活史和常見葯用藻類。

【了解】葯用藻類研究進展。

教學內容

1. 藻類植物特徵、資源分布、分類。 2. 藍藻門、綠藻門、褐藻門、紅藻門的主要特徵。 3. 重要葯用植物的化學成分、主要功效及應用。

教學方法

課堂講授,配合掛圖、幻燈、實物標本,實驗,野外實習。

第六章 菌類 (1.5學時) 目的要求

【掌握】菌類植物的主要特徵及常見葯用真菌。

【熟悉】子囊菌綱和擔子菌綱的主要特徵。

【了解】葯用真菌的主要研究進展和新成果。

教學內容

1. 真菌門主要特徵。

2. 常見葯用菌類植物的主要特徵。

3. 真菌生活史。

教學方法

課堂講授,配合掛圖、幻燈、實物標本,實驗,野外實習。

第七章 地衣門 (0.5學時) 目的要求

【掌握】地衣植物主要特徵。

【熟悉】地衣的形態與構造。

【了解】葯用地衣的研究進展。

教學內容

1. 地衣概述;地衣的形態、構造和類型。 2. 常見葯用地衣的主要特徵。 3. 葯用地衣的研究進展。

教學方法

課堂講授,配合掛圖、幻燈、實物標本,實驗,野外實習。

第八章 苔蘚植物門 (0.5學時) 目的要求

【掌握】苔蘚植物門的主要特徵和分綱。

【熟悉】常見葯用苔類和蘚類。 教學內容 1. 苔蘚植物是構造最簡單的高等植物,苔綱和蘚綱的主要區別,苔蘚植物的生活史。 2. 常見葯用苔類和蘚類。

教學方法 課堂講授,配合掛圖、幻燈、實物標本,實驗,野外實習。

第九章 蕨類植物門 (1.5學時) 目的要求

【掌握】蕨類植物門的主要特徵。

【熟悉】常見葯用蕨類種類及其入葯部位。

【了解】蕨類植物的化學成分。

教學內容 1. 蕨類植物的一般特徵,生活史,主要的化學成分。 2. 蕨類植物的分類依據。

教學方法 課堂講授,配合掛圖、幻燈、實物標本,實驗,野外實習。

第十章 裸子植物門 (1學時) 目的要求

【掌握】裸子植物門的特徵。

【熟悉】常見葯用植物種類。

【了解】裸子植物的生活史及其重要的化學成分。

教學內容 1. 裸子植物的主要特徵和化學成分。 2. 裸子植物的分類依據。主要葯用植物。

教學方法 課堂講授,配合掛圖、幻燈、實物標本,實驗,野外實習。

第十一章 被子植物門 (2學時) 目的要求

【掌握】被子植物門的特徵及分類依據。

【熟悉】檢索表的應用。

【了解】被子植物門Engler 系統的主要特徵及與Cronquist系統、Hutchinson分類系統、Takhtajan分類系統的主要區別。 教學內容

1. 第一節 被子植物門的特徵。 2. 第二節 被子植物的分類原則。 3. 第三節 被子植物系統演化兩大學派的主要觀點。4. 第四節 被子植物的分類系統。 教學方法 課堂講授,配合掛圖、幻燈、實物標本,實驗,野外實習。 實驗部分

實驗教學簡介

葯用植物學是葯學類專業重要的專業基礎課,葯用植物學實驗是教學過程中的重要環節,實驗課主要結合課堂講授的內容進行,即植物細胞、組織、營養和生殖器官的形態結構規律和各大類群植物的形態結構特點及代表葯用植物。通過葯用植物學實驗課的實踐學習與基本技能訓練,使學生掌握到葯用植物物種基本鑒別技術,將待鑒定的物種分類到科的水平,並能准確識別常見葯用植物種類,描述葯用植物內部構造特徵和外部形態特徵。同時也為學生後續的《中葯化學》、《葯物分析》、《中葯鑒定學》等專業課程的學習奠定基礎。 實驗目的和基本要求

葯用植物學實驗課目的是讓學生對課堂理論教學中所獲得的理論知識加以驗證和鞏固。為此,通過對實驗中實物的觀察、辨別和驗證,培養學生科學的思維方法、嚴謹的科學工作態度和實事求是的作風,訓練學生客觀地對事物進行觀察、比較、分析和綜合,提高他們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使同學們將所學的理論知識和實踐更緊密聯系起來,建立一個既與理論課有一定互補作用,又具有相對獨立性的實驗學習體系,力求在培養學生動手能力的同時,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綜合分析能力,科學思維能力以及創新意識,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使學生掌握《葯用植物學實驗》的基本實驗知識、技能和技巧;培養學生將來獨立從事葯用植物學相關工作和科學研究的能力。

實驗項目名稱、性質和學時

序號

實 驗 項 目 名 稱

學 時 數

必做/選做

1
光學顯微鏡的使用植物細胞基本結構、植物細胞的後含物 綜合性
3
必做

2
植物組織的觀察:分生組織、基本組織、 保護組織 驗證性
3
必做

3
植物組織的觀察:分泌組織、機械組織、輸導組織 驗證性
3
必做

4
根的形態、根的內部構造、莖的形態、莖的初生構造、 綜合性
3
必做

5
雙子葉植物木質莖的次生構造、裸子植物莖的次生構造、雙子葉植物草質莖的次生構造、單子葉植物莖的構造、根狀莖的構造 綜合性
3
必做

6
雙子葉植物莖和根狀莖的異常構造、葉的內部構造 綜合性
3
必做

7
綜合實驗考試 綜合性
3
選做

合 計 21

http://anni.gzhtcm.e.cn/2008jpkc/yyzwx/shownews.asp?id=68

E. 葯用植物資源的開發與利用有哪些

(肖培根)

葯用植物資源的開發利用,是為了充分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依靠先進的科學技術及各種有效措施,達到保證供應和合理利用此項資源防治疾病的目的。

它包括兩個主要方面,即:如何有效地利用已供葯用的植物資源,例如通過資源擴大、保護和促進其再生能力,改變或創造種質特性,不斷提高產量和質量等方法手段,使之能充分滿足醫療的需要;另一方面,通過調查和多學科的綜合研究,不斷地發現新的以及治療價值更高的葯用植物,使此項資源得以不斷豐富和充實。這兩者相輔相成,相互促進;更好地為人民保健事業服務。

葯用植物資源的開發利用,從科研角度講,可包括下述的一些內容。

一、區系調查、總結及規劃

某地區人們所使用葯用植物的種類總和,形成了該地區的葯用植物區系。內容包括種類、蘊藏量、生產量、生態因子、更新途徑、利用前途等,並針對具體情況,作出相應的規劃,是做好資源開發利用的戰略基礎。在調查中,除了面上的調查外,還應突出重點,注意那些經濟價值和醫療價值較大的種類,注意挖掘該地區內葯用植物的獨到使用經驗(如民間秘方、驗方等),為新葯開發創造良好條件。

二、野生資源的保護及更新

通過調查,對一些野生資源數量較大的重要種類(例如甘草、黃芩、刺五加、穿龍薯芋等),需要採用人工保護措施及制訂政策,促進這些葯用植物的繁殖和更新能力,防止有繁衍能力的個體大量覆滅和生長地點生態環境的驟然破壞,可採取合理和有計劃地採收、分片輪流封山以保證個體的恢復與發展,採用人工措施擴大個體的繁殖系數等。總起來說,這些技術措施應納入地區的總體規劃中去,以保證其順利實施。

三、葯用植物的引種、馴化及栽培

這是資源開發利用中保證資源數量及質量的最有效的一項措施。一批重要中葯,例如人參、三七、黃連、當歸、附子等,通過人工栽培,已逐步滿足需求。近年來,通過摸清天麻的生活史和蜜環菌、共生萌發菌間的共生規律,使野生天麻的引種變為家栽獲得了巨大的成功;通過對重要進口南葯白豆蔻在我國雲南、海南的引種馴化和大量栽培,已取得明顯的經濟與社會效益。尚有一些重要野生葯用植物如肉蓯蓉、鎖陽、豬苓等,需要對它們的生活史、生物學特性、生態條件等做深入細致的調查和研究,促進人工大量栽培能夠取得成功。

四、葯用資源的擴大與利用

目前較廣泛採用的方法,是以能代表該植物療效的主要有效成分或部分作為指標,從親緣相近而且資源豐富的植物類群去擴大資源,或從擴大葯用部位著手使資源能夠得到充分利用。

前者如從進口葯的同科屬相近的國產植物中,通過植物、生葯、化學、葯理以及臨床等多學科的比較研究,已成功地從我國植物區系中找到了安息香、馬錢子、沉香、胡黃連、大風子、蛇根木等進口葯的國產資源。

又如對生產激素的甾體原料植物,以薯蕷皂甙元等甾體皂甙元為指標,從我國植物區系中,找到薯蕷屬(Dioscorea)根莖組(Sect.Stenophora)多種植物的根莖含有高含量的甾體皂甙元,其中盾葉薯蕷(D.zingiberensis)的含量為1.05—16.15%,穿龍薯蕷(D.nipponica)為1.36—4.60%,三角葉薯蕷(D.deltoidea)為1.80—5.40%,均可作為製造激素類葯物的理想原料。

這方面的需求也促進了對葯用類群的深入研究,如對莨菪類、人參屬、烏頭屬、大黃屬、丹參屬、元胡屬、細辛屬等的研究。

擴大葯用部位和葯用植物原料的綜合利用,使資源能夠物盡其用。前者如已開展從利用鉤藤(Uncaria rhynchophylla)的鉤擴大利用到莖,從僅利用砂仁(Amomum villosum)的果實擴大利用到葉以提制砂仁揮發油。後者如對山莨菪(Scopolia tangutica),已開始綜合利用阿托品、東莨菪鹼、樟柳鹼、後馬托品及紅古豆鹼等多種成分;細葉小檗(Berberis poiretii)除利用小檗鹼(berberine)外,也已開始利用另一種含量很高的成分——小檗胺(berbamine)。

五、通過半合成途徑來擴大葯用資源

這是資源利用中比較年輕但卻具有廣闊前途的領域。

一是用有機合成的方法,將植物中的某一成分改變為需要的葯物。如元胡(Corydalis yanhusuo)中含鎮痛有效成分延胡索乙素僅0.1—0.2%,如從黃藤(Fibraurea recisa)的莖提出巴馬汀,再經氫化為延胡索乙素則可大大提高生產量並降低成本。

二是用有機合成並結合葯理和臨床,改造植物中某些有效成分的結構,以獲得高效、低毒或生物利用度更高的葯物。如從丹參(Salvia miltiorrhiza)中提取的丹參酮ⅡA,經過磺化後,可以大大增加水溶性,從而可獲得更好療效。又如秋水仙鹼(colchicine)經氫氧化銨水解得到秋水仙醯胺(colchicine amide),毒性降低,抗癌譜更廣而且安全范圍也較大。

六、資源開發中生物技術的應用

例如葯用植物的組織培養,是用植物的組織或細胞,通過無菌離體培養產生愈傷組織,經誘導分化成完整的植株或產生有效成分的方法。由於它具有生長迅速、生產周期短,而且可以採用工業化的大生產,所以日益受到重視。貴重中葯人參和常用中葯紫草等,通過組織培養,已能獲得較大數量的人參皂甙及紫草素等,可望進入實際大生產的實用階段。

通過採用快速繁殖、細胞融合、雜交選育等生物技術,將能產生許多療效更好、毒副作用更小而且產量和質量都較傳統生產方法高得多的葯用植物新品種。

我國在生物新技術的應用方面,起步稍晚,但這個領域將有十分光明的前景。

七、葯用植物資源的二級開發

當我們採用生物及農業的方法將葯用植物個體的產量和質量獲得大幅度增長的一級開發取得成功後,必須同步積極開展以工業手段為主的二級開發,促使葯用原料植物和葯材能再次加工製造為適宜的成葯、葯品或其它製成品(如保健食品、保健飲料及美容品等)。

八、新葯用植物資源的開發和研究

葯用植物資源利用中的一個極為重要的內容,便是要從本地的植物區系中,不斷去發現具有卓效的新葯用植物資源。

我國是使用中草葯歷史悠久的國家,在長期實踐中積累了豐富的傳統葯物學方面的知識,有計劃地調查總結這方面的經驗,並採用多學科、現代科學手段加以發揚、提高,這不但對開發葯用植物資源具有現實意義,而且對創造我國的新醫葯學也有重大價值。這方面我國已有不少成功的例子。

例如通過系統研究生長在青藏高原的藏葯山莨菪(Scopolia tangutica),發現了兩種新葯山莨菪鹼(anisodamine)和樟柳鹼(anisodine)。它們除了具有明顯的抗膽鹼作用外,最近還發現具有良好的促進微循環方面的作用,已廣泛地在臨床上使用。

我國長白山區民間一位老農使用仙鶴草(Agrimonia pilosa)的冬芽驅除絛蟲,療效很好,經系統研究後,挖掘出驅絛作用很好的新葯——鶴草酚(Agrimophol)。

又如從我國傳統抗瘧中葯青蒿(Artemisia annua)中研製出一種抗瘧有效成分和新葯青蒿素,具有很好的抗瘧效果,受到了國際上的重視。

九、葯用植物資源開發的基礎工作

這方面除了需建立葯用植物標本館、葯用植物園以及葯用植物資料庫等工作外,還應特別強調對葯用植物種質資源的保護與管理,因為種質的損失是不可挽回的,同時它又是未來育種工作所必不可少的物質基礎。特別是珍貴中葯材,不少是屬於瀕危種或漸危種,因此必須加強各植物園和自然保護區等在這方面的工作,如建立葯用植物種子庫和基因庫等。

十、葯用植物親緣學在資源開發中的應用

為了更有效地開發利用葯用植物資源,需要用多學科綜合手段和基礎理論指導,葯用植物親緣學在這方面可以發揮巨大的作用。它的主要任務是探索某一植物群中的植物親緣關系,化學成分和療效之間存在的內在規律,用以指導今後的實踐。

F. 為什麼要開發葯用植物資源

葯用植物資源的開發利用是中葯資源學、中葯栽培學和中葯生葯學的中心內容,其目的在於合理、充分地應用和發展中葯資源,使之更有利於防病、治病和康復、保健,保障人民身體健康,同時,加強農業、食品等方面的綜合利用,以進一步造福人民。葯用植物資源的開發是多層次、多方位的、但應以葯物開發為中心,並進行其他多品種的開發。葯用植物資源的利用是指人們對已開發出來的資源進行一定目的使用,如進行加工和製成新產品等,做到「物盡其用」。

G. 什麼事植物資源和植物資源學

植物資源-----是在目前的社會經濟技術條件下人類可以利用與可能利用的植物,包括陸地、湖泊、海洋中的一般植物和一些珍稀瀕危植物。植物資源既是人類所需的食物的主要來源,還能為人類提供各種纖維素和葯品、在人類生活、工業、農業和醫葯上具有廣泛的用途。
植物資源是生物圈中各種植被的總和。包括陸生植物和水生植物兩大類。前者分為天然植物資源(如森林資源、草場資源和野生植物資源等)和栽培植物資源(如糧食作物、經濟作物及園藝作物資源)。後者如各類海藻及水草等。植物資源作為第一性生產者,是維持生物圈物質循環和能量 流動的基礎 植物資源學------(Plant Resources): 是研究自然界所有植物的分布、數量、用途及其開發的科學,與葯用植物學、植物分類學和保護生物學有密切關系。

H. 葯用植物學的研究內容

1.研究鑒定中葯的原植物種類,確保葯材來源的准確
在常用的中葯中,多品種、多來源、同名異物、同物異名的現象比較普遍。
整理中葯復雜品種,逐步做到一葯一名,保證來源真實。
2.調查研究葯用植物資源,為合理擴大利用和保護資源奠定基礎
在開發利用的同時,一定要注意保持自然界的生態平衡,避免和消除環境污染。作為葯學工作者,必須具有此方面的觀念和知識。
3.利用學科規律,不斷尋找及開發新的葯用資源
利用植物親緣關系相近,往往含有相似的活性成分這一規律為線索,去尋找新的葯物資源。
4.利用植物生物技術,擴大繁殖瀕危物種、活性成分含量高物種和轉基因新物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