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我國東北地區的主要糧食作物是什麼
1、粳稻。東北糧食主產區是中國最大的商品糧基地,平均糧食商品率達70%以上,『北糧南運』格局已經取代傳統的『南糧北調』。
2、玉米。玉米是該地區面積和產量增長最快的品種,同時也成為國內第一大糧食品種。
3、小麥。可分冬小麥和春小麥,以冬小麥為主,其面積和產量均佔小麥80%以上。冬小麥可分為北方和南方兩大區:長城以南、六盤山以東,秦嶺、淮河以北為北方冬麥區,面積和產量均佔全國冬小麥的 70%左右。
4、高粱、穀子。主要分布於中國北方和東北地區。遼、吉、黑 3省和華北各省區高粱面積和產量約分別佔全國的78%和86%,是窪澇鹽鹼地區的主要作物。穀子耐旱性強,全國95%的穀子面積集中分布於黃土高原、黃淮海平原、松遼平原和內蒙古西部和東南部。東北和西北以春谷為主,華北夏谷居多。
5、大豆。大豆原產中國,栽培歷史悠久,主要集中分布在東北的沈陽—哈爾濱—克山鐵路兩側平原地帶,松花江下游,黃淮海平原的魯西南、豫東、冀東北及晉西北和蘇皖兩省淮北地區,大豆面積和產量分別佔全國的76%和80%。
② 關於節約糧食的資料
位粉絲
愛惜糧食 為國分憂
☆☆同學們,當我們看到鮮艷的五星紅旗冉冉升起,當我們唱起雄壯的國歌時,我們心中充滿了自豪和幸福。我們為自己是偉大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而自豪,我們為今天的幸福生活而歌唱。但同時,你們有沒有為我們的祖國憂愁呢?
我國人口眾多。世界上平均每五個人中就有一個中國人。根據1990年人口普查統計,我國人口已達十二億。而我國的耕地面積呢?僅僅佔世界耕地面積百分之七,卻養活著佔世界百分之二十二的人口。這么多人的吃飯問題成為我國第一個大問題。你們為我國這一最大的問題憂慮過嗎?
不錯,我們有共產黨的領導,我們有優越的社會主義制度,我們早已解決了舊中國幾千年沒法解決的人民吃飯問題。我們應該為之自豪!可是,透過下面的數字,我們也應該看到,沉重的人口包袱不僅使吃飯成為一個大問題,而且也影響著我國社會主義建設的速度。
有這么一組數據。1998年我國穀物、棉花,肉類的產量均佔世界第一位。可是按人口平均,人均有糧食僅362公斤,比世界平均水平還低,甚至低於一些發展中的國家。更令人感慨的是,新中國的今天不是比一千多年前的唐宋王朝不知多了多少倍嗎?可是由於人口猛增,人均佔有糧食竟比唐宋時代還少了200多公斤。
有人打過這樣一個比方,12億人口的嘴加在一起,比世界上最大的廣場--天安門廣場還要大。這真是一張大嘴!光是每年新增加的一千五百萬人就要吃50億公斤的糧食!所以,增產糧食,節約糧食,對我們的國家更有特別重大的意義。
同學們都知道聯合國把每年的10月16日定為世界糧食日,黨中央、國務院決定把世界糧食日的那一周定為節糧周。我們要開展各種愛惜糧食、節約糧食的主題活動,真正達到《小學生日常行為規范》得出的"愛惜糧食"的要求!今天,我們知道了國情,進一步明確了愛惜糧食、節約糧食的特殊意義,我們每個同學都要從現在做起,要拿出實際行動,為黨為國家分憂,把愛惜糧食、節約糧食的活動扎扎實實地開展下去。
1996年,我國政府首次發表《中國的糧食問題》白皮書以來,我國在維護糧食安全方面取得了巨大成績。近10年來,我國糧食綜合生產能力穩步提高,年均產量較上一個10年增長了10%以上,糧食自給率基本保持在95%以上,居民膳食結構顯著改善,以市場化為方向的糧食流通體制改革不斷深入,國家對糧食實施宏觀調控的物質基礎更加鞏固、手段更加靈活,實現了立足國內糧食自給的預定目標。糧食生產的發展消除了國際社會對中國糧食問題的擔憂,解決了13億人口的吃飯問題,為世界糧食安全做出了重大貢獻。在我國糧食生產取得巨大成績的同時也必須看到,當前我國糧食安全的現狀:
根據國家統計局的數字,2006年我國糧食總產實現連續三年增產,達到9949億斤,不僅接近歷史最高水平,也可望提前實現「十一五」末糧食總產達到1萬億斤水平的規劃目標。但在形勢出現轉機之際,更要對目前存在的困難保持清醒認識。
首先,糧食繼續增產面臨諸多制約因素。一是土地和水資源的制約日益突出。2005年,我國耕地面積較糧食產量峰值時的1998年減少了1.2億畝,接近18億畝的底線,而且被占的基本上是優質耕地。同時,糧食播種面積也下降到15.6億畝,與農業「十一五」規劃提出的15.5億畝糧食播種面積基本持平。我國耕地和糧食播種面積近乎到了不能繼續減少的臨界水平。我國還是全球13個人均水資源最貧乏的國家之一,人均可利用水資源量僅為世界平均水平的1/4,並且年度間、區域間分布很不平衡。水資源匱乏已經成為制約糧食生產的重要因素。二是人口總量仍將保持慣性增長的勢頭。根據有關報告,未來20年,中國的人口總數還將繼續增加,至2033年前後達到15億的峰值後方可緩慢下降。人口增加直接推動了糧食需求總量的剛性增長,這將使我國本已偏緊的糧食產需形勢在相當一段時期內更趨嚴峻。三是氣候變化加劇影響增大。據統計,我國因災年均損失糧食在1000億斤左右,相當於每年產量的1/10。特別是近年來,由於全球氣候變暖所導致的極端天氣趨於頻繁,從而加劇了農業生產的不穩定性。四是農民依靠種糧增收的空間有限。近年來國家持續增加了「三農」方面的投入,有效保護了農民種糧積極性。但總體上農民種糧收益仍然偏低,而且受人多地少、分散經營、生產資料價格持續上漲等因素的制約,未來提高種糧收益的空間十分有限。特別是在不少糧食主產區,青壯勞力都選擇外出打工,致使投入糧食生產的物力、人力和技術不足。
其次,結構性矛盾日益突出。2006年,我國糧食在總量基本實現平衡的同時,品種結構的不平衡問題日漸上升為主要矛盾。這主要表現在:一是小麥和稻穀口糧品種基本實現緊平衡目標。綜合國家有關部門的分析報告,2006年我國小麥產銷略有盈餘100億斤左右,稻穀產銷略有缺口,但不超過100億斤,甚至更少。兩大口糧品種處於緊平衡狀態。特別是稻穀,在過去的20年,城市大米消費量增長達83%,以大米為口糧的人口比例已達到60%,且產量波動大、儲存難,是引發市場變化的先導和敏感品種,必須予以高度關注。二是玉米供求形勢發生重大變化。近幾年食品消費結構升級帶動養殖業較快增長,能源消耗增加推動生物質能源產業迅猛擴張,糧食深加工需求保持高速增長勢頭。這個特點在玉米品種上表現最為明顯。2006年,我國玉米出口同比減少60%以上,這種趨勢發展下去,我國玉米供求將從寬裕向偏緊轉變。三是大豆對國際市場的依賴進一步加深。據海關統計,2006年我國大豆進口達2827萬噸,成為世界最大的大豆進口國。面對跨國企業資本和產業優勢的擠壓,國內大豆播種面積和產量呈下降趨勢,市場出現萎縮,從而進一步加深了對國際市場的依賴。
第三,糧食綜合供給能力仍有待提高。考察糧食安全水平,不僅要看糧食綜合生產能力,還要看糧食的投放和流通效率。按照完善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要求,我國糧食市場和物流體系仍比較滯後。糧食市場體系方面,一是市場主體發育很不充分。國有糧食購銷企業改革改制任務尚未完成,還沒有建立起現代企業制度;單戶農民糧食種植規模小,組織化程度低;多數個體、民營和股份制等市場主體經營規模和業務量較小,迫切呼喚大型糧食企業集團應運而生。二是各類市場發展不完善。糧食市場網路不健全,市場交易不規范,管理水平較差,硬體設施落後;市場經營方式不適應需要,服務功能不強。以電子商務和期貨為代表的現代交易方式發展緩慢,發現價格、規避風險、提高交易效率、降低交易成本的功能受到制約。
二、節糧的意義。
在日常生活中,隨處可以見到浪費糧食的現象。也許人們並未意識到自己在浪費,也許會認為浪費這一點點算不了什麼,也許仍然以為我們的祖國地大物博。然而事實是:我國人口己超過12.5億,每年的凈增長是 1200萬人;人均耕地面積1.2畝,是世界人均值的1/4;目前耕地面積正以每年30多萬畝的速度遞;全國40%的城市人口消耗的糧食依靠進口。從1981-1995年間,全國共減少了耕地8100萬畝,每年因此而減少糧食生產500億斤。而且現在這個減少速度仍然在不斷加快。亂佔耕地、挖沙、土地質量下降、荒漠化等種種現象在蠶食著耕地。現實絕對不容樂觀!!節約糧食,是我們每個公民應盡的義務,而不是說你的生活好了,你浪費得起就可以浪費。浪費是一種可恥的行為。只要存有節約的意識,其實做起來很簡單:吃飯時吃多少盛多少,不扔剩飯菜;在餐館用餐時點菜要適量,而不應該擺闊氣,亂點一氣。
透過下面的數字,我們也應該看到,沉重的人口包袱不僅使吃飯成為一個大問題,而且也影響著我國社會主義建設的速度。
有這么一組數據。1998年我國穀物、棉花,肉類的產量均佔世界第一位。可是按人口平均,人均有糧食僅362公斤,比世界平均水平還低,甚至低於一些發展中的國家。更令人感慨的是,新中國的今天不是比一千多年前的唐宋王朝不知多了多少倍嗎?可是由於人口猛增,人均佔有糧食竟比唐宋時代還少了200多公斤。
有人打過這樣一個比方,12億人口的嘴加在一起,比世界上最大的廣場--天安門廣場還要大。這真是一張大嘴!光是每年新增加的一千五百萬人就要吃50億公斤的糧食!所以,節約糧食,對我們的國家更有特別重大的意義。
平時有沒有浪費糧食的現象呢?在學校里,早中晚在食堂用餐發現這種現象真的是非常嚴重的,每天總有好多米飯、饅頭被浪費了,真是太可惜、太令人痛心了!浪費可恥,從某種意義上說簡直是「犯罪」。凡事貴在堅持,節約要從點滴做起,尤其需要堅持。一天兩天可以,一年兩年呢?更長的時間呢?不僅僅是對糧食,要讓節約內化為自覺,成為習慣。
三、節糧措施。
我們要開展各種愛惜糧食、節約糧食的主題活動,真正達到《中學生日常行為規范》提出的「愛惜糧食」的要求!今天,我們知道了國情,進一步明確了愛惜糧食、節約糧食的特殊意義。有首古詩說得好「一粥一飯,當思來處不易;半絲半縷,恆念物力維艱。」我們每個同學都要從現在做起,要拿出實際行動,為黨為國家分憂,把愛惜糧食、節約糧食的活動扎扎實實地開展下去。
為了切切實實地把節糧落到實處,我們倡議:
1、不攀比,以節約為榮,浪費為恥。
2、盛飯要適量,吃多少盛多少,把碗里的飯吃干凈,做到不隨便剩飯剩菜。在學校食堂就餐的同學更是如此,刷了飯卡,打了飯,就一定要吃完。
3、提倡飲食均衡,不偏食,不挑食,不吃零食。
4、跟隨家長到飯店吃飯時,點飯點菜不浪費,若有剩餘的要打包帶回家。
5、看到浪費現象勇敢地起來制止,盡力減少浪費。積極監督身邊的親人和朋友,及時制止浪費糧食的現象。
6、對垃圾進行分類,盡量減少垃圾排放,減少耕地污染。
7、積極參加田間勞動,在家中幫助家長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
1823
107846
踩
1條回答被折疊
氣力輸送糧食_氣力輸送_現場供貨
氣力輸送糧食_專業氣力輸送系統生產製造,17年生產研發經驗,輸送快,使用壽命長,氣力輸送糧食,廠家直銷,現場供貨,產品質保一年,身維護。
ad.zgxrbj.cn廣告
糧食微波烘乾機 正規廠家_專業品質_免費技術咨詢
值得一看的微波烘乾機相關信息推薦
專業糧食微波烘乾機生產廠家,免費提供技術解決方案和實機實驗。糧食微波烘乾機高效節能,質量保證,想了解更多詳情 點擊進站咨詢!
ws.gsysxxkj.com廣告
十分鍾有問必答
1013人正在問
關於節約糧食的資料
去提問
— 你看完啦,以下內容更有趣 —
關於節約糧食的資料
節約從糧食開始 好好節約,天天吃飯盤中粒粒皆辛苦!飽時不忘餓時飢!愛惜糧食,從娃娃抓起!愛惜糧食,從我做起!愛惜糧食,人人有責!浪費糧食是最大的犯罪!省下一顆糧食,已許可以救活一個人的生命!愛惜糧食就是愛惜生命!生命誠可貴,糧食價更高!糧食是血汗換來的!世界是我們的,糧食是世界的!請記住:糧食來得不容易!今年過年不節約,節約要節糧食你今日節約了嗎?? 糧食無罪,節約有理一人節約,全家光榮浪費去無蹤,糧食更出眾糧食搞上去,浪費降下來一 寸 一 糧 難 陰 買 食 換 !千 寸 金 顆 金 光 難
250贊·5,133瀏覽2017-11-25
反對浪費糧食節約糧食的資料
民以食為天,食以糧為先。糧食是人類賴以生存的寶貴資源,是關繫到國民生計的重要戰略物資。我國人口佔世界總人口約21﹪,耕地資源只佔世界的7﹪左右,糧食供應在相當長的時期內將處於緊平衡狀態。然而,在如此嚴峻的環境下,我國糧食每年僅儲存、流通、加工環節的浪費總量就高達700億斤以上,相當於2億畝耕地的產量。「舌尖上的浪費」更是驚人,講排場、比闊氣等不良消費方式造成餐桌浪費食物約6000萬噸,價值達2000億元,足夠養活2億人。 滴水成河,粒米成籮。節約糧食,反對浪費應成為我們每個公民的自覺行動。為此,廣漢市糧食局、廣漢市農業局、共青團廣漢市委和廣漢市婦女聯合會共同向全市各行各業以及廣大市民發出如下倡議: 一、廣大市民要自覺弘揚中華民族勤儉節約的傳統美德,樹立節約光榮、浪費可恥的思想觀念,加大厲行節約、反對浪費宣傳,努力營造文明用餐、理性消費的良好社會風尚。 二、全市黨政軍機關、企事業單位、人民團體要大力開展「節約一粒糧」活動和創建愛糧節糧示範單位、示範家庭活動,從食堂就餐和家庭用餐做起,率先垂範地堅持厲行節約,嚴格落實各項節約措施,杜絕「餐桌上的浪費」。 三、各餐飲企業強化自律意識,按照「營養、健康、適量、節儉」的原則,自覺抵制過度消費陋習,引導消費者科學消費、理性消費,為文明用餐、節儉消費提供便利,營造良好餐飲文化環境,杜絕「舌尖上的浪費」。 四、爭做愛糧節糧的踐行者。從我做起,從小事做起,從一日三餐做起,合理消費。外出就餐以「光碟」為榮,以「剩飯」為恥,打包剩餘飯菜,爭做愛糧節糧的表率和模範。 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節約糧食從你我做起。讓我們同心協力,用實際行動參與到節約糧食的活動中來,做勤儉節約風尚的傳播者、實踐者和示範者!
81贊·1,485瀏覽2017-10-24
節約糧食手抄報內容
關於節約糧食的建議: 珍惜糧食,適量定餐,避免剩餐,減少浪費。 不攀比,以節約為榮,浪費為恥。 吃飯時吃多少盛多少,不扔剩飯剩菜。 看到浪費現象勇敢地起來制止,盡力減少浪費。 做節約宣傳員,向家人、親戚、朋友宣傳浪費的可怕後果。 不偏食,不挑食。 到飯店吃飯時,點飯點菜不浪費,若有剩餘的要盡量帶回家。 積極監督身邊的親人和朋友,及時制止浪費糧食的現象。 相關詩句: 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四海無閑田,農夫猶餓死。——李紳《憫農》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李紳《憫農》 江上往來人,但愛鱸魚美。君看一葉舟,出入風波里。——范仲淹《江上漁者》 靜以修身,儉以養德。——〔三國時期〕諸葛亮 歷覽前賢國與家,成由勤儉敗由奢。——〔唐〕李商隱 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北宋〕司馬光 節儉樸素,人之美德。——〔明〕薛瑄 如何寫手抄報: 要先把板式設計出來,然後再進行更細致的工作,像是美化邊框之類的(可以大膽創意)。畫之前可以有一個大概的思維。 主題一定要鮮明,讓人一眼就能看到。所以關於大標題的設計可以先畫簡單的黑體字或者比較簡單的字體類型,也可以參考一下POP字形,書可以在一般的書店裡都能買到,還有一些網路上有的插圖上的標題都很漂亮有沒有空可以自己適當運用進去。再熟練了之後就可以自己設計素材圖片其實黑板報書上的插畫都可以拿過來用。 更重要的是字一定要秀氣,不要寫起來密密麻麻或者字體是類似於方塊的樣子,整個要保持干凈。
747贊·17,485瀏覽2018-03-31
節約糧食的資料,急
節約糧食的資料: 根據1990年人口普查統計,我國人口已達12億,而我國的耕地面積僅僅佔世界耕地面積的百分之七!
4贊·27瀏覽2019-11-03
求節約糧食手抄報資料!!!
節約糧食,是我們每個公民應盡的義務,而不是說你的生活好了,你浪費得起就可以浪費。浪費是一種可恥的行為。只要存有節約的意識,其實做起來很簡單:吃飯時吃 多少盛多少,不扔剩飯菜;在餐館用餐時點菜要適量,而不應該擺闊氣,亂點一氣。記住:節約糧食從我做起。 在日常生活中,隨處都可以看到浪費糧食的現象。也許你並未意識到自己在浪費,也許你認為浪費這一點點算不了什麼,也許你仍然以為我們祖國地大物博……由於人們的生活過得越來越好,「節約」一詞在人們的心裡已日漸忽視和淡忘了。我國是一個人口大國,種種的浪費現象如果繼續下去的話,其後果是很嚴重的!13億人口,全世界人口的四分之一!如果每人每天浪費1元,一年全國就浪費了4745億元;如果每人每月浪費500克糧食,一年全國就浪費了65萬噸糧食;如果每人每月浪費1噸水,一年全國就浪費了156億噸水!積沙成堆,積水成河。如果我們每天都能夠節約一點點的話,就不會出現這些巨大的浪費了! 事實擺在眼前:我國人口己超過13億,每年的凈增長是1200萬人;人均耕地面積1.2畝,是世界人均值1/4;耕地面積正以每年30多萬畝的速度減少;全國40%的城市人口消耗的糧食依靠進口。在1981-1995年間,全國共減少了耕地8100萬畝,因此減少糧食500億斤。而且這個減少速度仍然在不斷加快。亂佔耕地、挖沙、土地質量下降、荒漠化等種種現象在蠶食著耕地。 現實絕對不容樂觀! 必要性節約糧食,是我們每個公民應盡的義務,而不是說你的生活好了,你浪費得起就可以浪費。浪費是一種可恥的行為。只要存有節約的意識,其實做起來很簡單:吃飯時吃 多少盛多少,不扔飯菜;在餐館用餐時點菜要適量,而不應該擺闊氣,亂點一氣。記住:節約糧食從我做起。 節約糧食宣傳圖 1986年的第五次世界糧食調查的結果是:112個發展中國家(中國等社會主義國家除外)1979-1981年有3.35-4.49億人口處於營養不良狀態。聯合國人口活動基金組織80年代初宣稱,當時世界穀物產量可以養活60億人口。但就在同一時期,全世界人口只有45億左右,可是卻有4.5億人挨餓。1995年,世界人口增長到57億,挨餓人口數字增加到10億。1972年,由於連續兩年氣候異常造成的世界性糧食歉收,加上前蘇聯大量搶購穀物,出現了世界性糧食危機,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於1973年和1974年,相繼召開了第一次和第二次糧食會議,以喚起世界、特別是第三世界注意糧食及農業生產問題。但是,問題並沒有得到解決,世界糧食形勢反而更趨嚴重。據當時預測,在80年代世界糧食仍將趨向短缺。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大會關於世界糧食日的決議,正是在世界糧食供求矛盾日趨尖銳的背景下作出的。 浪費可恥,從某種意義上說簡直是「犯罪」。凡事貴在堅持,節約要從點滴做起,尤其需要堅持。一天兩天可以,一年兩年呢?更長的時間呢?不僅僅是對糧食,要讓節約內化為自覺,成為習慣。而且,在長征途中,有許多革命先烈因飢寒交迫而死。所以,我們要節約糧食,要不然我們怎麼對得起那些革命先烈呢! 建議1、珍惜糧食,適量定餐,避免剩餐,減少浪費. 2、不攀比,以節約為榮,浪費為恥. 3、吃飯時吃多少盛多少,不扔剩飯剩菜. 4、看到浪費現象勇敢地起來制止,盡力減少浪費. 5、做節約宣傳員,向家人,親戚,朋友宣傳浪費的可怕後果. 6、不偏食,不挑食。 7、到飯店吃飯時,點飯點菜不浪費,若有剩餘的要盡量帶回家。 8、積極監督身邊的親人和朋友,及時制止浪費糧食的現象。 詩句 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四海無閑田,農夫猶餓死。李紳《憫農》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李紳《憫農》 江上往來人,但愛鱸魚美。君看一葉舟,出入風波里。范仲淹《江上漁者》 靜以修身,儉以養德。〔三國時期〕諸葛亮 歷覽前賢國與家,成由勤儉敗由奢。〔唐〕李商隱 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北宋〕司馬光 節儉樸素,人之美德。〔明〕
③ 地球的糧食資源如何
土壤資源、水資源,收割後剝殼:電力資源、人力資源
④ 中國的糧食資源有多少
中國20年糧食生產情況回顧
作者:未知 出處:集誠 分類:期貨專題
--------------------------------------------------------------------------------
1978年前,我國的農業生產能力徘徊不前。農村家庭聯產承包制的普遍實行,調動了我國數億農民的種糧積極性。20年間,這一基本制度完善穩定,我國農民的生產熱情也一直不減。這是農業20年來穩定發展的根本原因。
20年間我國糧食生產穩步發展。到今年上半年,累計生產糧食82.127億噸。糧食產量年均增長速度達百分之二點七,遠遠超過人口增長速度。人均糧食產量現為400公斤,比1978年的318.7公斤增長了百分之二十八,比1949年的208.9公斤增長了近1 倍。在糧食生產不斷發展的同時,我國肉類、水產品、禽蛋、水果、蔬菜的人均產量也超過世界平均水平。
我國糧食生產穩步發展,總產量相繼登上了3.5億噸、4億噸、4.5億噸三個台階,1996年更突破了 5億噸大關,成為世界最大的糧食生產國。1997年,全國糧食總產量為49418萬噸,比1978年的30475萬噸增長了百分之六十二點二,年平均遞增百分之二點五八。
值得注意的是,我國糧食總產量的增長是在耕地總面積減少的情況下取得的。1978年,我國耕地總面積為 9938.9萬公頃,而1996年則為9546.7萬公頃。
20年來,在土地承包等基本政策穩定的基礎上,從農業生產的實際需要出發,我國農村經濟體制改革不斷深入,促進了糧食生產不斷發展。
1978年至1984年間,農村改革以由點到面逐漸推進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為主,農村經濟出現超常規增長。這一時期,農業生產年均增長速度為百分之七點三,糧食總產量年均增速為百分之四點九。
1985年至1988年間,農村改革以變革農產品流通體制及調整農村產業結構為主,農村經濟呈常規增長。
1989年至1992年間,國民經濟全面調整時期,農村改革仍以產業結構調整為主,並改革糧食購銷體制,培育農產品市場。經過治理整頓,我國扭轉了農業生產下滑的趨勢,糧食生產走出了徘徊不前的困境,農業生產取得了年均百分之五點二的增長速度。1990年至1992年,糧食生產連續三年奪得高產。
1993年至1998年間,農村經濟迅速恢復並穩定增長。農村改革以加快建立市場經濟體制為主要內容。
農民、國家和集體多方增加投入是糧食生產穩步發展的重要保障。由於生產積極性得到保護,廣大農民成為農業生產投資主體。1986年,農村居民個人固定資產投資為574.8億元,1995年上升為2007.9億元,增長了近三倍半。
國家也加大了對農業的投入。中央基本建設和財政支農資金穩定增長。國家銀行用於農業方面的貸款不斷增加,1996年達到3572.4億元。 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的農業投入也大大增加,特別是來自鄉鎮企業的以工補農資金得到穩定增長。
農業科技推廣的迅速發展,使我國農業特別是糧食生產如虎添翼。據專家測算,「七五」時期我國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為百分之二十七,「八五」時期提高到百分之三十四,1997年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更達到百分之四十二。
1987年以來的十多年,各地以「豐收計劃」為龍頭,普遍加大了科技推廣力度,重點推廣了雜交水稻、雜交玉米、高產優質小麥以及水稻旱育秧與拋秧、種子包衣、小麥精量半精量播種、地膜覆蓋、秸稈覆蓋和節水灌溉等增產增收技術。
從1995年開始,國家組織實施以提高供種質量、推廣優良品種為目的的「種子工程」,加大育種科研力度,健全種子推廣網路,整頓種子市場秩序,推進種子生產專業化、加工機械化、質量標准化、經營集團化,使種子科研推廣工作邁上了新台階。
我國農業生產條件不斷改善,使得農業抗災奪豐收的能力越來越強。
水利建設不斷發展。全國共建成水庫8.4萬座,總庫容量達到4800億立方米。1997年,全國有效灌溉面積達到5123.9萬公頃,佔全部耕地面積的百分之五十四。全國節水灌溉面積已達1300萬公頃,灌溉水有效利用率達到了百分之四十。
農業機械化水平不斷提高。1997年農業機械總動力達到41840萬千瓦,比1978年增加了2.56 倍,耕地、播種、收獲三個主要農業生產環節機械化水平分別達到了百分之六十點六、百分之二十三點四和百分之十四。
種田走向化學化和電氣化。化肥施用量由1978年的884萬噸增加到1997年的3980萬噸,增長了 3.5倍。化肥品種結構趨向合理,磷肥、鉀肥比例提高,復合肥增長較快。農村用電量達到1980億千瓦時, 20年增加了6.8倍。
農業尤其是糧食生產是國民經濟的基礎。在世紀之交,在市場經濟的大潮中,經過20年改革開放洗禮的九億農民,一定能描繪出更新更美的篇章,為增加有效供給、確保國民經濟持續增長,作出更大的貢獻。
⑤ 什麼為人類提供了糧食蔬菜水果肉類
大自然為人類提供了糧食蔬菜水果肉類。森林與所在空間的非生物環境有機地結合在一起,構成完整的生態系統。森林是地球上最大的陸地生態系統,是全球生物圈中重要的一環。
它是地球上的基因庫、碳貯庫、蓄水庫和能源庫,對維系整個地球的生態平衡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是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的資源和環境。森林,是一個高密度樹木的區域(或歷史上,森林是一個為狩獵而留出的荒地),涵蓋大約9.5%的地球表面(或30%的占總土地面積)。
這些植物群落覆蓋著全球大面積,並且對二氧化碳下降、動物群落、調節水文湍流和鞏固土壤起著重要作用,是地球生物圈中最重要的生境之一。
(5)糧食的資源是什麼擴展閱讀
食物是指能夠滿足機體正常生理和生化能量需求,並能延續正常壽命的物質。對人體而言,能夠滿足人的正常生活活動需求並利於壽命延長的物質稱之為食物。
食物通常是由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質、水構成,能夠藉進食或是飲用為人類或者生物提供營養或愉悅的物質。食物的來源可以是植物、動物或者其他界的生物,例如真菌,亦或發酵產品像是酒精。人類藉由採集、耕種、畜牧、狩獵、漁獵等許多種不同的方式獲得食物。
⑥ 中國糧食作物種質資源在農業發展中有什麼作用
50年來,我國共選育糧食作物新品種4000多個,良種覆蓋率達85%以上,並使我國主要糧食作物進行了4~6次品種的更新換代,每次更新換代都使產量增加10%~20%,作物的抗性、品質也有顯著的提高。其中種質資源起到了功不可沒的作用,據專家分析,優異種質資源所起的作用佔一半。從1949年到2004年間的55年中,我國糧食單產從1029kg/hm2提高到4620kg/hm2,增長了3.49倍。在糧食播種面積減少834萬hm2的情況下,糧食總產從1132億kg提高到4695億kg,增長了3.15倍;盡管同期我國人口從5.4億增長到近13億,而人均佔有糧食數量卻從209kg達到了361kg,幾乎翻了一番,取得了供求基本平衡、豐年有餘的舉世矚目的輝煌成就。
⑦ 能源與資源有何區別糧食屬於資源還是能源
一、能源
究竟什麼是「能源」呢?關於能源的定義,目前約有20種。例如:《科學技術網路全書》說:「能源是可從其獲得熱、光和動力之類能量的資源」;《大英網路全書》說:「能源是一個包括著所有燃料、流水、陽光和風的術語,人類用適當的轉換手段便可讓它為自己提供所需的能量」;《日本大網路全書》說:「在各種生產活動中,我們利用熱能、機械能、光能、電能等來作功,可利用來作為這些能量源泉的自然界中的各種載體,稱為能源」;我國的《能源網路全書》說:「能源是可以直接或經轉換提供人類所需的光、熱、動力等任一形式能量的載能體資源。」可見,能源是一種呈多種形式的,且可以相互轉換的能量的源泉。
確切而簡單地說,能源是自然界中能為人類提供某種形式能量的物質資源。
通常凡是能被人類加以利用以獲得有用能量的各種來源都可以稱為能源。
能源亦稱能量資源或能源資源。是指可產生各種能量(如熱量、電能、光能和機械能等)或可作功的物質的統稱。是指能夠直接取得或者通過加工、轉換而取得有用能的各種資源,包括煤炭、原油、天然氣、煤層氣、水能、核能、風能、太陽能、地熱能、生物質能等一次能源和電力、熱力、成品油等二次能源,以及其他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
二、資源
所謂資源指的是一切可被人類開發和利用的物質、能量和信息的總稱,它廣泛地存在於自然界和人類社會中,是一種自然存在物或能夠給人類帶來財富的財富。或者說,資源就是指自然界和人類社會中一種可以用以創造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具有一定量的積累的客觀存在形態,如土地資源、礦產資源、森林資源、海洋資源、石油資源、人力資源、信息資源等。
資源是一切可被人類開發和利用的客觀存在。資源一般可分為經濟資源與非經濟資源兩大類。經濟學研究的資源是不同於地理資源(非經濟資源)的經濟資源,它具有使用價值,可以為人類開發和利用。
①一國或一定地區內擁有的物力、財力、人力等各種物質要素的總稱。分為自然資源和社會資源兩大類。前者如陽光、空氣、水、土地、森林、草原、動物、礦藏等;後者包括人力資源、信息資源以及經過勞動創造的各種物質財富。②計算機系統中的硬體和軟體的總稱。如存儲器、中央處理機、輸入和輸出設備、資料庫、各種系統程序等。由操作系統進行系統的、有效的管理和調度,以提高計算機系統的工作效率。
三、區別
1、能源是資源的一種,即自然資源。
2、能源的范疇小,而資源的范疇大,資源包含能源。
四、糧食既屬於資源也屬於能源
原因1、在人類尚未解決吃飯問題之前,我們把糧食稱之為資源;在人類解決了吃飯問題之後,我們把多餘的糧食用於生產乙醇等生物質能源,又稱之為能源。
原因2、糧食本屬於一種自然資源,但現代科學運用糧食生產乙醇等生物質能源,這是一種新能源,也叫一次能源和可再生能源。
所以,我們應該把糧食稱之為能源型資源。
⑧ 中國糧食作物的種質資源有哪些類型
我國不僅糧食作物種類多,並且每種作物的類型和品種亦多。如稻的本國地方品種就有近50000個。這些品種不僅包括秈和粳兩個亞種,並且每個亞種都有水稻、陸稻,米質黏和糯,米色白和紫,栽種期有早、中、晚季又各有早、中、晚熟品種。在穀粒形狀和大小、穎毛和穎色、穗頸長短、植株高矮等形態特徵上也是多種多樣的。
中國的各種糧食作物都有抗病、抗逆、早熟、豐產或優質的品種。中國是禾穀類作物籽粒糯性基因的起源中心:不僅稻、粟、黍、高粱等古老作物都有糯性品種,而且引入中國僅500年的玉米也產生了糯性品種——蠟質種(黏玉米),它起源於中國西南地區。中國是禾穀類作物矮稈基因的起源地之一:小麥的矮稈基因Rht3(大拇指矮)和Rht10(矮變1號)起源於中國;在國際稻(IR系統)選育中起了重要作用的水稻半矮稈基因Sd1(低腳烏尖、矮子黏、廣場矮等)也原產於中國。中國是作物雄性不育基因的產地之一,海南島普通野生稻(Oryzarafipogon)的細胞質雄性不育基因被成功地應用於雜交稻的選育,現我國雜交稻的種植面積占水稻面積的一半左右,增產顯著。小麥的太谷核不育顯性基因Ta1,應用於輪回選擇,育成了一批小麥優異種質和優良品種。中國還是一些植物廣交配基因的產地,帶有kr1、kr2基因的小麥品種中國春早已成為世界各國小麥遠緣雜交中不可缺少的親本。總之,中國糧食作物種質資源類型十分豐富,其中很多有待深入研究和進一步發掘。
⑨ 河南、河北主要的糧食作物是什麼、
河南、河北主要的糧食作物是小麥。小麥是中國最重要的口糧之一,小麥產業發展直接關繫到國家糧食安全和社會穩定。國內資源環境、糧食供求格局和國際貿易形勢都發生了深刻變化。
中國人口眾多,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始終是治國理政的頭等大事。2013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和中央農村工作會議都將糧食安全問題擺在首位,明確提出國家糧食安全戰略方針是:「以我為主、立足國內、確保產能、適度進口、科技支撐」,戰略目標是:確保穀物基本自給、口糧絕對安全。
(9)糧食的資源是什麼擴展閱讀
小麥的營養價值:小麥的主要成分是澱粉、蛋白質、氨基酸(麵筋)和B族維生素。小麥不僅是供人營養的食物,也是供人治病的葯物。
麵包和點心尤其是全麥麵包是抗憂郁食物,對緩解精神壓力、緊張、乏力等有一定的功效。進食全麥食品,可以降低血液循環中的雌激素的含量。
⑩ 糧食是資源嗎
當然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