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如果是產品製造方面的生產、質量記錄一般是存儲到產品壽命周期」這個壽命周期是到產品的不能用為止嗎
記錄、留樣,都要儲存到產品的保質期+0.5/1年的時間
❷ 葯品經營企業的記錄保存是多少年
記錄至少保存五年。記錄僅指質量管理工作中涉及的各種質量記錄。質量記錄格式由質量負責人統一審定。質量記錄應字跡清晰、正確完整。質量記錄應妥善保管、以防損壞丟失。嚴格票據的控制、保管、使用管理。杜絕違規違法使用票據的行為。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葯品管理法實施條例》第四十二條 記錄及憑證應當至少保存5年。疫苗、特殊管理的葯品的記錄及憑證按相關規定保存。
拓展資料
第四章 《葯品經營許可證》的變更與換發
第十三條 《葯品經營許可證》變更分為許可事項變更和登記事項變更。
許可事項變更是指經營方式、經營范圍、注冊地址、倉庫地址(包括增減倉庫)、企業法定代表人或負責人以及質量負責人的變更。
登記事項變更是指上述事項以外的其他事項的變更。
第十四條 葯品經營企業變更《葯品經營許可證》許可事項的,應當在原許可事項發生變更30日前,向原發證機關申請《葯品經營許可證》變更登記。未經批准,不得變更許可事項。
原發證機關應當自收到企業變更申請和變更申請資料之日起15個工作日內作出准予變更或不予變更的決定。
申請許可事項變更的,由原發證部門按照本辦法規定的條件驗收合格後,方可辦理變更手續。
葯品經營企業依法變更《葯品經營許可證》的許可事項後,應依法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門辦理企業注冊登記的有關變更手續。
企業分立、合並、改變經營方式、跨原管轄地遷移,按照本辦法的規定重新辦理《葯品經營許可證》。
第十五條 企業法人的非法人分支機構變更《葯品經營許可證》許可事項的,必須出具上級法人簽署意見的變更申請書。
第十六條 企業因違法經營已被食品葯品監督管理部門立案調查,尚未結案的;或已經作出行政處罰決定,尚未履行處罰的,發證機關應暫停受理其《葯品經營許可證》的變更申請。
第十七條 葯品經營企業變更《葯品經營許可證》的登記事項的,應在工商行政管理部門核准變更後30日內,向原發證機關申請《葯品經營許可證》變更登記。原發證機關應當自收到企業變更申請和變更申請資料之日起15個工作日內為其辦理變更手續。
第十八條 《葯品經營許可證》登記事項變更後,應由原發證機關在《葯品經營許可證》副本上記錄變更的內容和時間,並按變更後的內容重新核發《葯品經營許可證》正本,收回原《葯品經營許可證》正本。變更後的《葯品經營許可證》有效期不變。
第十九條 《葯品經營許可證》有效期為5年。有效期屆滿,需要繼續經營葯品的,持證企業應在有效期屆滿前6個月內,向原發證機關申請換發《葯品經營許可證》。原發證機關按本辦法規定的申辦條件進行審查,符合條件的,收回原證,換發新證。不符合條件的,可限期3個月進行整改,整改後仍不符合條件的,注銷原《葯品經營許可證》。
❸ 食品原材料進貨記錄的保存期限不得少於多久
法律分析:記錄和憑證保存期限不得少於產品保質期滿後六個月;沒有明確保質期的,保存期限不得少於二年。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
第五十條 食品生產者采購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劑、食品相關產品,應當查驗供貨者的許可證和產品合格證明;對無法提供合格證明的食品原料,應當按照食品安全標准進行檢驗;不得采購或者使用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的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劑、食品相關產品。食品生產企業應當建立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劑、食品相關產品進貨查驗記錄制度,如實記錄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劑、食品相關產品的名稱、規格、數量、生產日期或者生產批號、保質期、進貨日期以及供貨者名稱、地址、聯系方式等內容,並保存相關憑證。記錄和憑證保存期限不得少於產品保質期滿後六個月;沒有明確保質期的,保存期限不得少於二年。
第五十一條 食品生產企業應當建立食品出廠檢驗記錄制度,查驗出廠食品的檢驗合格證和安全狀況,如實記錄食品的名稱、規格、數量、生產日期或者生產批號、保質期、檢驗合格證號、銷售日期以及購貨者名稱、地址、聯系方式等內容,並保存相關憑證。記錄和憑證保存期限應當符合本法第五十條第二款的規定。
❹ 法律規定「農產品生產企業和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應當建立農產品生產記錄」要保存多少年
兩年;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農產品質量安全法》第二十四條農業生產企業和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應當建立農業生產記錄,如實記載下列事項:
(1) 農業投入品的名稱、來源、用途、劑量、使用和關閉日期;
(2) 動物疾病、植物疾病、蟲害和草害的發生和控制;
(3) 收獲、屠宰或捕魚的日期。
農產品生產記錄應當保存兩年。禁止偽造農業生產記錄。
拓展資料:
一、什麼是農產品企業:
首先,我們應該了解什麼是農產品。一般來說,農產品是種植和養殖作物生產的產品。有些也被稱為農副產品。副產品通常指農業副產品。例如,稻草和玉米芯是農業副產品。如糧食和經濟作物;家蠶和螞蟻都是農產品。從事農產品深加工的企業稱為農產品加工企業。如小麥磨成麵粉,玉米加工飼料,土豆,紅薯加工澱粉,蘋果,梨,核桃加工飲料等;;擦乾葡萄等。
二、農產品企業有哪些:
1.豐樂種業(000713.SZ)是中國銷量最大的「兩系」雜交水稻種子公司和西甜瓜種子公司。以種苗為主,擁有2萬公頃良種農產品生產基地(1公頃=2.4畝=1萬平方米),主要為社會提供玉米、水稻、小麥、西甜瓜、棉花等優良品種,其中:,每年銷售兩系雜交水稻種子750多萬公斤;安徽瘋狂農葯是該公司的全資子公司,其主導產品為「精喹禾靈」除草劑,在全國市場佔有率超過50%;子公司豐樂香精是中國最大的天然薄荷產品生產經營企業,年生產薄荷醇1800噸,白油650噸。公司實際發行量為1.7億股。
2.隆平高新(000998.SZ)是中國最大的雜交水稻種子供應基地,水稻種子市場佔有率超過17%;該公司也是亞洲最大的蔬菜種子配送中心,將玉米種子產業定位為公司的重要戰略方向。該公司的實際流通量為1.92億股。
3.登海種業(002041。SZ),公司在國內玉米種子生產規模中心處於領先水平,具有玉米轉基因研究的科研基礎,玉米種子生產規模將達到5800萬公斤,緊湊型玉米雜交種的累計推廣面積將達到10億畝以上。該公司的實際流通量為6900萬股。
❺ TS16949質量記錄保存多少年為好
涉及到產品安全特性的保存時間為15年;不涉及產品安全特性的質量記錄保存3年。
TS16949體系特點的八大觀念:
1、"第一"的觀念。第一的觀念是指質量永遠排在第一位。產品和生產過程不合格應立即通知主管人員,主管質量的負責人有權停止生產並及時採取補救措施,指定專職人員確保產品質量。
2、"價值"的觀念。正如戴明所言,要有一個從一開始就把質量製造放到產品生產過程中的辦法,而不要依靠事後檢驗去保證產品質量。產品的實現過程是一個增值活動,要盡量減少非增值活動,這一觀念貫穿了TS16949體系的始終。
3、顧客的觀念。產品規格及其變更應及時審查,盡可能快,且不超過2個工作周;有緊急情況時,及時改進計劃滿足客戶需求;高層管理者要指定專人負責客戶要求,如對產品有特殊要求,質量目標及相關培訓,監督和預防措施要及時設計和開發。
質量目標書中要包括客戶要求事項;注意客戶委託產品設計製造的保密協定。
4、精益的觀念。精益就是減少浪費,創造價值。例如:以精工製造原則與質量管理系統有效性結合做好設備規劃。
5、雙效的觀念。雙效是指效益和效率,高層管理者應監控產品生產的效率和效益,質量管理系統績效審查,應包含全過程,把績效趨勢作為持續改進的依據。
6、預防的觀念。無論是作為潛在失效模式及後果分析(FMEA)的輸出控制計劃還是APQP其核心都是預防;預防性和預見性維護(TPM)更是把預防的觀念在TS16949體系中發揮到極致。
7、培訓的觀念。優秀的企業應有一個「強而有效」的培訓計劃,以便員工適應企業的發展。例如產品技術人員的資格及技能要求;與產品質量有關人員的培訓要求,尤其要注意與客戶有關的特殊要求。
8、防錯的觀念。防錯是為了防止不合格產品的製造而進行的產品和製造過程的設計和開發。
❻ 電子質量記錄按規定及時備份應當保存多少年
電子質量極端,規定及時備份,應當保存十年,最少20年以上
❼ 產品出廠檢驗原始記錄多久一次
摘要 您好,我是平台合作律師,已經收到了您的問題,很高興為您服務。
❽ ISO9001質量體系規定中一般記錄保存多少年
一般文件是沒有規定保存多少年的 但是至少是一年 申請作廢的文件是在1年後銷毀 而且各部門收集的文件保存是3個月
下面這些可能對你有 用
5.5 文件的發行
5.5.1 質量手冊、程序文件由行政部根據文件涉及權責部門評估分發文件及分發份數後,再分發給相應的部門;具體發放份數以《文件發放/回收記錄表》的發放份數為准
5.5.2 作業指導書、工程文件由編制部門確定分發部門及分發份數,具體發放份數以《文件發放/回收記錄表》的發放份數為准,文件轉交給行政部受控後,由行政部將文件發放到相關部門;
5.5.3 表格格式隨同二、三階文件一同審核批准後交行政部保存,行政部通知使用部門依照批準的格式啟用;
5.5.4 受管制文件在發行之前,行政部需在每份的每頁加蓋紅色「受控文件」章,同時需登錄分發記錄;
5.5.5 管制文件如有污損或遺失,需由申請部門填寫《文件申請單》,並經該部門負責人批准後,向行政部申請,行政部根據批准後的《文件申請單》內容,發給申請部門相應的文件,同樣亦需於補發的文件上蓋紅色「受控文件」章。
5.6 文件的修訂
5.6.1 各部門均可根據需要提出文件更改申請;
5.6.2 質量手冊的修訂:由申請部門主管填寫《文件更改申請單》交管理者代表,管理者代表根據《文件更改申請單》內容即召集相關部門,確定是否更改及如何更改.經總經理確定更改後,將《文件更改申請單》交行政部更改發行;
5.6.3 程序文件的修訂:由申請部門主管填寫《文件更改申請單》交行政部更改發行;
5.6.4 修訂後文件需經原文件審批人/部門負責人批准方可生效;
5.6.5 如果文件內容更改,應採取改版方式;若文件只是個別錯字、漏字等不影響運作方式,更改時可由行政部直接在文件上更改。
5.7 管制文件的保存及使用
5.7.1 文件正本由行政部保存,副本由文件持有部門保存.經批核的表格正本亦由行政部保存。
5.7.2 行政部及各部門依照實際需求作《文件清單》,反映文件之最新修訂狀況及方便查閱;
5.7.3 工作指導書貼於生產工場,須用膠袋封好,防止塗改,各部門主管有責任維持工作指引之完整;
5.7.4 各部門主管須將其部門收到之一整套體系文件收錄在部門活頁夾中,必要時建立索引以方便員工查詢;
5.7.5 管制文件禁止各部門內私自影印使用,如部門或個人需了解質量文件,而部門內沒有時,可向行政部借閱,但需辦理借閱登記手續;
5.7.6 所有體系文件除正在使用中以外,應及時存放活頁夾中,並將活頁夾放回所屬部門之文件櫃中;
5.7.7 產品開發數據的管制參照本程序文件5.3.1執行;
5.8 作廢文件的回收
作廢的管制文件副本由行政部實時回收銷毀,如作廢文件有參考價值時,行政部應在該文件上蓋「作廢文件」章後,由原文件持有單位保留參考,但不可當成作業之依據;作廢的管制性文件正本由行政部蓋「作廢文件」章後,至少保存一年後方可銷毀。
5.9 外部文件的控制
5.9.1 直接引用的各類外部數據和文件,由文件的數據對口管理.管理者代表批准後交到行政部蓋「外來文件」章後,由行政部自行編號,並根據對口管理部門負責人確定份數再發放到使用部門,方可使用,行政部建立「文件清單」;
5.9.2 管理者代表須每年與認可機構核對有關國際標準的最新版本;
5.9.3 管理者代表每年初定期到有關部門核查所使用的各類標准等外部文件是否有效版本,及時更換過期文件。
5.10記錄之格式按《文件管理程序》要求執行;
5.11記錄填寫:
5.11.1正式的記錄一般情況下不得使用紅色筆填寫;
5.11.2記錄要求清晰、完整、准確;
5.11.3記錄不得隨意塗改,則在塗改處旁簽名或蓋章;
5.11.4窗體格式上簽名欄位應經相關權責人員簽署後始為有效,若有不適用欄位應予劃掉;
5.11.5如果發現有不符合要求的填寫,應由填寫人或其主管改正。
5.12 各部門應給各種記錄以清楚的標識,及時收集、編目歸檔,以便查閱及取放;
5.13各類記錄行政部依《記錄一覽表》中規定的保存期限保管,如記錄已滿活頁夾,可打包裝箱,包箱上須貼附記錄數據目錄,且包裝箱應儲存於適宜的環境,以防止被丟失、損壞;
5.14 各部門須及時整理近期記錄,保存期為3個月,之後交行政部統一存檔保存,行政部定期收集,並及時銷毀已過保存期的質量記錄;
5.15 表格的修訂
新表格正式使用,表格使用部門須將舊表格全部收回, 不可新舊混用。
❾ 產品檢驗報告有效期是多長時間
檢驗報告存定期有效期一般為二年,或者超過產品保質期6個月。
檢驗報告參產品檢測報告給出的是檢測數據和標准符合性結論,結論按適用性分為二類:檢測樣品是企業自送樣,因此結論僅對送樣樣品有效。檢測是針對某一批量產品,採用計數抽樣或百分比抽樣,因此,檢測結論對該批量產品有效。
(9)產品質量記錄一般保存多久擴展閱讀:
依據檢測報告頒發的產品認證證書是有有效期的,那是因為產品認證不僅涉及產品的設計,還包括企業質量管理,因此,一年一次的監督,認證證書有效期通常為四年。證書到期意味著為此認證頒發的檢測報告也就失效了。
因此,現有國家以及國際技術法規條例都沒有規定檢測報告有效期。國際認證組織IECEE-CB體系為規范各國認證機構對檢測報告的相互認可,提高報告有效性,建議對有效期超過三年的或者修改超過三次的檢測報告,應該送樣再核對。
❿ 食品安全記錄應至少保存多久
食品安全檢查記錄應保存2年,留樣保存48小時。食品生產企業應當建立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劑、食品相關產品進貨查驗記錄制度,如實記錄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劑、食品相關產品的名稱、規格、數量、生產日期或者生產批號、保質期、進貨日期以及供貨者名稱、地址、聯系方式等內容,並保存相關憑證。記錄和憑證保存期限不得少於產品保質期滿後六個月;沒有明確保質期的,保存期限不得少於二年。
食品安全:
指食品無毒、無害,符合應當有的營養要求,對人體健康不造成任何急性、亞急性或者慢性危害。根據倍諾食品安全定義,食品安全是食物中有毒、有害物質對人體健康影響的公共衛生問題。食品安全也是一門專門探討在食品加工、存儲、銷售等過程中確保食品衛生及食用安全,降低疾病隱患,防範食物中毒的一個跨學科領域。食品安全檢測是按照國家指標來檢測食品中的有害物質,主要是一些有害有毒的指標的檢測,比如重金屬、黃麴黴毒素等。食品科學與工程的一個重要方面是引入和運用化工單元操作,並發展形成食品工程單元操作,從而促進食品工業向大規模、連續化和自動化的方向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