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東莞的氣候適合那些農作物生長
東莞屬珠江、東江沖積平原,土地肥沃,有豐富的土地、森林資源。東莞瀕臨南海,地處北回歸線以南,屬亞熱帶海洋性氣候,這里氣候溫和,年平均氣溫23.3攝氏度,年均降水量2042.6毫米。地勢自東往西傾斜,大部分為丘陵台地和沖積平原,依山傍海,海岸線115.98公里(含內航道);既宜於發展糧食生產,又有利於發展經濟作物。東莞是我國傳統的農業高產區盛產水稻及香蕉、荔枝、龍眼、菠蘿、橙、柑、桔等嶺南佳果,水產資源也十分豐富。
㈡ 東莞最大的農產品市場在哪
現在應該是大林山的那個,在107國道連平段,都靠近東城了,那裡最齊全,一樓說的後街那個,具我所知是才搞不久,是台商搞的,聽說要搞但東莞最大,但現在還沒搞起來,大林山那個,絕對值
㈢ 東莞虎門有什麼特產
樓主可以參考下面的東莞虎門特產,適合自己的帶回家:
1、虎門麻蝦——虎門鎮地處珠江口東岸,珠江河與南海鹹淡水交匯處。全鎮有近22公里長的海岸線,沿海地區土地大部分屬基圍田地帶,傳統上以種植鹹水草為主,因此,歷來虎門盛產麻蝦。虎門麻蝦以其肉質鮮嫩、爽脆可口而遠近聞名。
2、白沙油鴨——產於虎門鎮白沙村,是有著150多年歷史的虎門傳統名牌農產品,經鹽淹制、臘干後製成。產品色澤光亮潔白,味較香淳,肥而不膩。由於其質優味美,歷年雄霸香港市場飲譽東南亞各國。
3、虎門番荔枝——是我省優稀水果品種之一,其果質優良,果肉柔軟細滑,風味特別香淳,且含多種人體所需的營養成份和保健成份,具有清喉潤肺、滋陰補脾之功效。
4、虎門水魚——種源是來自於湖南、湖北三帶的正宗優質純正中華鱉,經過我鎮多年來養殖、選育而成,主要養殖於虎門山鄉水庫邊,水質較好,污染小,環境幽靜,養出的水魚不但生長快、色澤好,而且其「裙邊」寬厚、肉質細嫩,抗病能力強,更具營養價值,在國內享有聲譽。
5、虎門服裝——南派服裝特色,款式新穎流行,全鎮有各類服裝生產企業1000多家,各類服裝商場17個,擁有服裝商店10000多家,年生產銷售服裝超億件,產品遠銷國內外。
㈣ 東莞特產有哪些呢
1、莞香,廣東省東莞市特產,中國國家地理標志產品。2015年8月10日,原國家質檢總局批准對「莞香」實施地理標志產品保護。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石龍麥芽糖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東莞千角燈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東莞荔枝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麻涌香蕉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莞香
㈤ 有哪些農作物是從外國傳進來的
蒜:據說是張騫出使西域帶回來種子種的。
蔥:產於天山昆侖山,所以昆侖山古稱蔥嶺。
香菜:原產地中海沿岸,張騫出使西域後引入我國。
芹菜:中國自古就有,但跟世界意義上的芹菜並不相同,被稱為中國芹菜,還有一說是漢武帝時張騫通西域時傳入的。現在吃的西芹種傳入不足百年。
金花菜:原產印度,我國栽培歷史悠久,後漢時期已是人工栽培的20種蔬菜之一。
小白菜:簡稱白菜、青菜。原產我國,早在後漢時代就有文獻記載。
大白菜:古名崧,我國人工培育產品,地道中國原產菜。
茭白:其來源同上。曾作為糧食作物,種子稱孤米、雕胡,為「六穀」之一,但直到公元5-7世紀才出現作為蔬菜食用的茭白。
黃瓜:又叫胡瓜,原產東印度的西北部,西漢時張騫出使西域歸來時帶入我國。初稱「胡瓜」,東晉時,趙王石勒更名為「黃瓜」。但那時我國雲南也有野生黃瓜分布。
蠶豆:又名胡豆、寒豆、羅漢豆等。原產亞洲西南部到非洲北部一帶,張騫出使西域時引入。
豌豆:原產地中海沿岸,漢代引入我國。但從元初才開始有吃豌豆嫩莢(也就是現在的食莢豌豆)的記載。
蕹菜:就是空心菜,產於我國南方多雨地區,被稱為南方之奇蔬,曹操他老人家就吃過了,時間不用說了吧。
扁豆:原產印度,漢、晉時傳入。
茄子:原產東南亞和印度,約於晉代傳入我國,隋煬帝就對它特別偏愛,還欽命為「昆侖紫瓜」。
菠菜:原產波斯,唐代傳入我國。
木耳菜:學名落葵,又叫胭脂菜。原產亞洲及北美洲,宋朝前已有栽培。
萵筍:原產地中海沿岸,我國已有1000多年的栽培歷史,宋代以前怎麼也吃上了,由西域使者來華時傳入。
胡蘿卜: 原產北歐。元代時,波斯人來中國時帶入雲南地區,後傳遍全國各地。
紅薯:原產美洲,明萬曆年間晉安人陳振龍從菲律賓引入福建。
土豆:原產南美,明末傳入我國。
辣椒:原產中南美洲熱帶地區。我國栽培辣椒始見於明末,在此之前吃辣都是用茱萸調味(咱也不知道這味道好不好吃,怎麼琢磨都覺得是欣賞性植物,估計也不怎麼辣)。至於甜椒於18世紀才始有.19世紀傳入我國。
洋白菜:又叫包心菜,清早期傳入我國。
南瓜 : 原產非洲。由波斯傳入我國南方地區,當時叫它為「番瓜」,傳入年代不詳。還有另一種南瓜原產亞洲東南部,我國栽培歷史悠久,估計宋朝時也有了。
四季豆:原產中南美皺,明朝時傳入我國。
番茄:地球人都知道這就是西紅柿。原產南美洲的秘魯,清朝中晚期通過「絲綢之路」傳入中國。但1983年,我國四川省考古隊從成部鳳凰山的西漢古墓中,發現有番茄等農作物種子,四川省農科院還精心培育出了植株.由此證明我國2000多年前就有這東西了。當然,那時一定不叫現在這個名字。
西葫蘆:就是美洲南瓜,清朝中期傳入我國。
生菜:原產地中海附近,清晚期引入我國。
菜花:原產地中海沿岸,傳入我國也就100來年。
洋蔥:原產伊朗、阿富汗,已有5000多年栽培歷史,傳到我國僅百餘年。
葡萄,張騫帶回來的。
西瓜,五代時期由絲綢之路傳來的。
無花果,唐前就傳入了,但中原地區是很難吃到的。
芒果:據說由唐僧取經時帶回的種子,但現在的芒果是荷蘭人在台時引入的。
哈密瓜:南宋時期第一次有文獻記載。明以前中原基本很少吃到。明以後也是做為貢品的。
菠蘿:原產巴西,明朝時傳入。
草莓:明朝開始栽培野生草莓。但直到清朝中期,才從英、法等國引進良種。
木瓜:原產墨西哥,明末清初傳入我國。
西瓜:原產地撒哈拉。
向日葵:原產地美洲。
芝麻:原產我國雲貴高原。在浙江湖州市錢山漾新石器時代遺址和杭州水田畈史前遺址中,發現有古芝麻的種子,證實了中國是芝麻的故鄉。
橄欖:橄欖一詞包含多種植物,油橄欖是地中海產的,我國解放後在漢中地區有少量引進。而果橄欖則是中國願生的,不過在古代應該算是百越地區。
石榴:古稱「安石榴」,原產地即古之西域「安國」、「石國」。
㈥ 哪些明清時期傳入中國的外來農產品
引進的農產品有:玉米、甘薯、馬鈴薯、花生、向日葵等
明清時期引進的農產品:馬鈴薯
原產於美洲秘魯和玻利維亞等地,為印第安人馴化。1650年左右傳入中國,亦稱洋芋、土豆、山葯蛋等。由於耐寒、耐旱的特點,在我國南北得到廣泛種植。
明清時期引進的農產品:花生
原產美洲巴西,大約在15世紀晚期或16世紀早期,由我國商人從南洋引進的。明清時期在我國廣泛種植,亦稱落花生、長生果等,是人們喜愛的一種食品,也是一種重要的油料作物。
明清時期引進的農產品:向日葵
原產北美,亦稱迎陽花、葵花等,在中國最早種植見於1621年王象晉所著的《群芳譜》。1688年,清朝陳淏子的《花鏡》始稱向日葵。是重要的油料作物,也可作為一種休閑食品。
明清時期引進的農產品:玉米
原產於美洲的墨西哥、秘魯,明代傳入我國。16世紀70年代,玉米是從中亞沿絲綢之路引進到中國的。19世紀以後,隨著人口的不斷增加,玉米種植不僅繼續向山區,而且也向平原地區擴展了,出現了「遍山漫谷皆苞谷」的景象。
明清時期引進的農產品:甘薯
原產南美洲,主要用作蔬菜、糧食。明萬曆年間傳入我國,福建從呂宋引種甘薯的同時,廣東也從越南引進這一作物,東莞人陳益於萬曆十年從越南把薯種帶回到東莞。甘薯引進後,首先在閩粵部分地區得到推廣。17世紀初,甘薯由福建引種到了長江流域。到18世紀前期,長江流域許多省都已有甘薯栽培,出現了「高山海泊無不種之,閩、浙貧民以此為糧之半」的局面。
㈦ 東莞厚街最大的農產品批發市場
是大林山的那個,在107國道連平段,都靠近東城了,那裡最齊全
其次才是厚街祥鴻國際農產品批發市場,在厚街將軍路旁邊.
㈧ 東莞有什麼特產帶回家
東莞可以帶回家的特產有,莞香,麻涌香蕉,東莞荔枝,東莞千角燈,東莞臘腸等。
1,莞香
莞香,廣東省東莞市特產,中國國家地理標志產品。莞香,是以莞香樹為載體,在特定環境下使用傳統製作技藝產生的,含油脂的固態結晶體。莞香歷史悠久,屬沉香珍品,自唐代開始就屬於進貢朝廷的佳品,是具有東莞代表性的物質、文化和精神源泉。
2,麻涌香蕉
麻涌香蕉是指產於廣東省麻涌的香蕉。清末已初具規模。主要有大種高把和大種矮把品種。
3,東莞荔枝
東莞荔枝,廣東省東莞市特產,全國農產品地理標志。東莞荔枝產區地處南亞熱帶,北回歸線以南,面臨海洋,常在季風控制下,日照充足,雨量充沛,溫差振幅小,夏季高溫,利於荔枝生長。
4,東莞千角燈
東莞千角燈,屬於花燈的一種,是廣東省東莞市特有的特色傳統手工藝品。是宋代八角宮燈的形式,有一千個角,綴有一千盞燈,燈身為多個不同的立體三角形組成,集書畫、剪紙(刻紙)、刺綉等優秀民間手工藝於一體。
5,東莞臘腸
東莞臘腸是廣東省地方傳統名菜,在民間,素有「東莞臘腸,又粗又短」、「廣東臘腸數東莞,東莞臘腸數麻涌」之說。
㈨ 廣東有什麼農作物特產
木瓜,芒果,荔枝,香蕉,菠蘿,椰子,楊桃,火龍果,楊梅,榴槤,紅毛丹,枇杷,草莓,櫻桃、香蕉
芒果
榴槤
楊桃
紅毛丹
火龍果
琵琶
椰子
甜角
草莓
佛手柑
碰柑廣柑
橄欖
檳榔
荔枝、龍眼、木瓜、
菠蘿、枇杷、橙子、橘子、柚子、獼猴桃
㈩ 東莞農產品批發市場在哪裡
中堂的江南市場是目前華南最大的農產品批發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