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產品成貨 » 運營轉產品經理去哪個公司
擴展閱讀
養一斤南美蝦要多少成本 2025-07-28 22:43:47
vflash是什麼工具 2025-07-28 22:34:58
原神在哪裡刷資源 2025-07-28 22:32:40

運營轉產品經理去哪個公司

發布時間: 2022-05-19 22:02:28

① 非計算機專業,運營轉產品經理該怎麼做

1、重產品而輕運營
寫這篇文章之前在微信上做了個小調查,我發現大部分運營人員都會吐槽這個問題,在我的理解之中,產品經理是屬於造產品的,運營是屬於推銷產品的,這兩者的地位應該是相等,只是不在同時期重點不同。
如果是產品剛上線,那麼重點應該是產品,由於當前階段產品需要改進的地方很多,還不是很完善,如果製造出來一個用戶沒法使用的「東西」,那也沒啥可運營的了。
當一個產品已經上線很長時間比較成熟了,能通過優化產品帶來的價值是極為有限的,除非產品經理真是有什麼石破天驚的想法或者技壓群雄的能力,但這基本是可遇不可求的,並且即使產品上可以有一些大的突破也是沒什麼用的,因為產品上能構造的壁壘太容易被突破了。
在產品成熟期,注重產品體驗改進這肯定是沒有錯,但在馬海祥看來,如果在資源有限的情況下,太注重產品而忽視運營工作的支持,產品能不能做好先不說,至少是無法將產品很好的「推」出去,除非你能打造一個iPhone一樣的產品,讓用戶搶著來買,否則早晚被市場所淘汰。
2、運營工作沒方向
無論是比較成熟的大公司,還是剛剛建立的創業公司,運營工作沒方向基本是通病。
很多大公司喜歡先開槍後瞄準,覺得這個東西要火,就找一群人來做,折騰半年如果沒有進展,就把這幫人轉崗,調到別的團隊之中,如果不願意轉崗就給你留出一定的時間找工作,讓你自己走人。
而創業公司由於一般都是選擇一些巨頭們沒有做或者沒做好的方向,缺少模仿的對象,自己對未來把握又不準,雖然覺得自己的大方向是對的,人們是需要這樣一個產品的,但具體怎麼做,如何讓別人知道並認可你的產品?基本上是一頭霧水,今天撞東牆,明天撞西牆,運營需要試錯這是肯定的,但如果很長時間一直找不到方向,產品可能也就活不下去了。
在馬海祥最初工作的時候並沒有意識到這個問題,可能那會主要精力還是在如何把執行做好吧,隨著工作時間的積累,我發現運營工作之中充斥著太多沒方向的事了,真能有清晰的工作目標與明確的執行手段的不多。
3、產品經理的主觀意見對產品有很大的影響
在生活中可能你會有這樣的感觸,如果你每次經過一家店鋪看到門庭冷落或許你就會認為這家店的生意很差,但其實或許人家的生意很好,只是因為顧客都是買東西外帶或是恰巧你經過的時候沒有顧客而已,到一個陌生的城市看到你所處的環境很乾凈你就認為這個城市很乾凈,這個城市跟你接觸的人是怎樣的,你就會認為這個城市的人如何,很多看法都是由自己的主觀意願做出的。
產品經理在工作中往往會將自己的需求體現在產品設計之上,而如果產品經理自己不是產品的目標用戶,很容易在對需求理解不夠的前提下把自己的主觀意願強加到產品上,其實本身依據個人需求來設計產品並沒有什麼錯誤,但就害怕過分的將自己的主觀意願強加到產品上而忽視了用戶的需求,影響的不僅是產品功能還包括產品形態,這就需要產品經理提前做好市場調研了(具體可查看馬海祥博客《產品經理該如何做市場調研和數據分析》的相關介紹)。
我一直認為產品經理這個職業最好的選擇就是做自己喜歡的產品,對於產品自己本身就是有需求的,可現實與理想難免有些差距,如果能找到這樣的工作固然理想,但畢竟是少數,大多數產品經理所做的產品自己可能都不是目標用戶,如果你沒有某一領域的專業背景又沒有說對某一個方向的產品感興趣的話,馬海祥勸你盡量去做一款大眾化的產品,例如旅遊、社交,至少自己有很大的使用產品的可能性,這樣使得自己更易換位思考,避免犯主觀性錯誤。
平時我們在講聽從用戶需求,很多時候我們聽從用戶的意見反而會出錯,因為用戶所告訴你的只是他自己的主觀感受,一家之言,例如一款產品改版之後總是會遭受用戶的批評,要求改回原版,這時候如果你聽從用戶的話,那恐怕產品永遠都不用迭代了,無法進步,所以我們講產品經理又要有自己的主見。
做產品時間久了,產品經理都會有些自信,看待一個產品的某個行為我們比普通用戶要看得更深,更懂,但在馬海祥看來,這種懂,會造成的另一個結果就是狂妄自大,對自己的主觀判斷過於自信甚至忽視了用戶的聲音,一方面是必須依靠自己的主觀判斷,一方面又不能過於主觀,著實糾結,也沒有什麼解決辦法,只能在實際工作中根據用戶的反饋與自己的主觀判斷相結合做決定。
4、無法理解用戶需求
產品經理在工作中會總結一套分析用戶需求的方式和方法,但這並不意味著你理解了用戶需求,你或許有這樣的感觸即便是產品經理也可能不理解為什麼有些產品會那麼受歡迎。
至於說到無法理解用戶需求的原因,可能跟年齡、環境和興趣等因素有關,如果是工具類產品的話或許還好一些,可以換位思考,但是如果產品滿足的是用戶精神層面的需求那就更難了(具體可查看馬海祥博客《如何挖掘產品設計開發的動機和用戶需求》的相關介紹)。
前幾天在跟朋友的聊天中談到了彈幕網站的興起,朋友就很不理解,認為加上彈幕之後會極大影響看視頻的效果,用戶對視頻有想法可以發表評論,為啥要使用彈幕這種非常損害看視頻觀看體驗的方式呢?
看待某款UGC產品你認為那樣的產品設計會導致內容收集門檻太高,殊不知對於目標用戶而言他們並沒有覺得高,而且那樣的設計會過濾掉一些質量不高的內容,人在不同的年齡階段思考問題的層次和關注的信息都是不同的,你小時候喜歡看動畫片,但是長大後就不喜歡看了,這種變化的發生非常自然,原因也只能歸納於是年齡和興趣了,在行業內我也知道有些產品經理之所以不為某些公司的誘惑所吸引就是因為自己無法理解人家產品的需求。
當然並不是說對某款產品的需求不理解,就不能做那款產品了,無法理解用戶需求最大的影響就是限制住你的想法,影響你對產品的判斷,實際工作中你也會發現自己對產品設計的工作力不從心,大多時候都是聽從別人的建議,而少有自己的想法。
雖然有工作經驗會提高自己的產品技能,但對產品經理這個工作感觸深了,發現自己也有一些焦慮,這種焦慮不是來自於外界而是來自自身,有時候你想到一個不錯的產品想法,可能自認為已經非常完善,沒有什麼不足之處,但是在跟別人溝通的時候往往會因別人的一個問題而致命,這往往是由自己的思維局限和對產品的業務不了解所造成的。
5、隊友不給力
運營崗位其實是一個需要強支持的崗位,每一個優秀的活動與運營方案都是在研發與設計的能很好的支持下完成的。
如果光靠幾個運營想很好的完成拉新,留舊,促進日活,收入增長等多個指標很難,除非真是那種運營部門自己配有美工,研發的情況下,否則真是天方夜譚,很多優秀的產品都是資本和人力堆出來的,杜蕾斯一個微博賬號想要做好都要有一個團隊,更何況一個產品了?
在這點上運營人員一方面得做到自己對技能的掌握,盡量做到不求人,另一方面其他崗位的同事適當的支持是非常有必要的。
6、執行力不夠
前面說了很多外因,這里說說內因,不同行業,不同產品形態的運營工作區別很大,但可以簡單總結為三件事:好的想法、強執行和分析與總結。

(1)、好的想法是建立在對行業、產品、用戶深入了解的基礎上產生的,很多人天天問別人(尤其是在知乎,或者去問一些公眾號的作者),我現在做一個XXX產品,怎樣做好運營工作?其實這都是了解不夠的表現,別人很難了解你的實際情況,給不了你太實際的建議,有這個時間不如多去接觸接觸用戶,觀察觀察競品。
(2)、強執行是建立在責任心的基礎上,願意對產品和用戶負責,才能把事情做好,在執行的過程之中,很多細節都是沒人能監督的,最後能否做好,只能看執行的人了,並且運營工作很多時候都是積累,一次做的不到位可能不會在數據上有所體現,長此以往等到東窗事發的時候,也就晚了。
(3)、分析與總結是一種習慣,堅持下去就是自然而然的事,只要能堅持一次,兩次,長期下去就很自然。
這三件事之中最基礎的就是執行力,一切都是建立在高效的執行之上,即使目前對行業、產品、用戶了解較少,低頭好好做事,也能有機會成長,如果基礎的執行做不好,那別的也就免談了,在我的觀察之中,大部分人的執行力是不太強的,能懶則懶從不主動找事情做,一到周末就撒手不管了,做事不追求細節糊弄等等。
7、人力不到位
運營是一個非常拼執行的工作,執行就需要有人,如果人力不到位,又不砍事的話,最終就只能是運行,網上有很多關於產品做減法的文章,但很少有人提及運營做減法,這可能是由於運營工作是一種積累,很多時候雖然人力變少了,但之前的積累也可以吃一段時間老本,短期內並不會直觀的看到數據的下降,讓很多忽視了運營工作的減法,覺得不減也能維持。
這里舉一個例子,之前我們有一個微博賬號做的很好,在行業內很有影響力,基本上是秒殺競品的,但後來負責的人離職後沒有專人接手,基本上是分配半個實習生的人力在維持著,剛開始並沒有太多數據上的下降,但久而久之就不行了,現在基本淪為和競品一個層次的了(具體可查看馬海祥博客《競品分析報告的3大步驟》的相關介紹)。
當人力資源不足應付這么多工作的時候,就一定要做減法,如果不願意或者暫時沒法做減法,至少要確定一個重點來做事。
一方面如果運營人員的工作非常飽和,雖然勉強維持了各個渠道的運營,但最終每個渠道分配的有限,都不能做出大的成績;另一方面這樣會扼殺員工的創造性,沒有時間根據自己的特長及優勢去發揮,久而久之員工也會離職,有能力的人不願意只做運行的。

② 產品經理與產品運營,誰更有前景

導讀:近幾年pm炒的十分火熱,那麼產品經理與產品運營誰更有前景?本文討論節選於知乎,其中觀點值得大家品味。


正文:


@ 匿名用戶(來自於鵝廠):

業界說,騰訊的產品,網路的技術,阿里的運營,是行業標桿。

而其實在鵝廠,產品經理職業通道下,設兩個崗位:產品策劃和產品運營,所以,如果以此為標准,產品運營只是產品經理的一個分支。作為一個崗位是產品運營的鵝廠產品經理,我的日常是:數據分析,用戶調研,用戶反饋跟進,核心用戶社群管理與維護,競品分析,市場分析,產品策略制定,產品需求整理與輸出,運營策略與方案規劃(涉及活動、內容、渠道、營收),運營活動策劃和需求輸出與跟進,渠道投放,版本計劃發布跟進,產品基礎功能與性能測試安排與跟進,內容CP管理與引入…嗯,誰可以給我一個明確的答復,我到底算產品策劃還是產品運營?這里要說的是,因為無論是產品策劃還是運營相關,甚至是市場推廣,都需要我去插一腳,所以我是替代性比較低的團隊核心成員和骨幹。


我想,從以上例子來看,答案應該很明確了吧?哪有什麼孰重孰輕,產品策劃和運營能力是產品經理的兩大核心模塊,只有對兩者都能應付得游刃有餘,才可以稱得上是一個綜合素質過硬的產品經理。

@ 楊夏

畢業就入行開始做PM,三年多產品生涯。之前一直對「運營工作」是有些輕視的,有種「萬般皆下品 唯有產品高」的自命清高,比起產品工作的復雜挑戰,運營不就做做活動、發發內容么…直到今年除了產品,也開始負責運營工作,自己也去學習思索「運營」為何物。

個人體會兩者的一些區別:

產品知識體系發展相對運營更完善,培養產品人有更多科學的方法,產品技能、做事方法更有章可循

上面1的原因,導致運營工作看起來像是技術含量低的「打雜」

業務發展的不同階段,對產品、運營的要求不同,起步階段可能產品、技術驅動多,成熟運行階段則可能運營驅動多

已經有很多對「運營」的定義,解釋的角度不同、描述的維度不同,自然對運營的理解及操作方法也不同,這其實也跟1、2有關

如果說產品有一些基礎的「方法論」,運營也能整理出來,只是目前能夠經得住驗證的少

個人參考了很多游戲領域的知識來構建運營的個人基礎理解

近一兩年來看,靠產品設計or技術創新來出眾的「產品」已經很少,大部分業務產品都需要依賴強運營支撐

產品與運營是密切關聯的,很多產品模式的設計組成中,運營其實也是一個重要部分

運營不去深入理解產品模式,也不好發揮產品的力量來擴大運營格局

產品人在這個行業里發出的聲音更多,吸引更多注意力,佔去更多聲望、光環、資源

產品、運營的同學都該多總結分享,推動一門「學科」的基礎知識技能體系完善,這是能夠長遠健康發展的基礎


@ 六子6zi

在國內,3-5年內,產品運營更吃香。5年之後,產品經理的決定性作用體現出來。為什麼說3、5年內產品運營在國內更吃香呢,主要有兩個原因。

1. 行業的不標准化。相比於國外,國內很多制度不健全的行業正在被互聯網改變,如打車,外賣等。但改變的方式基本是以殘暴的掠奪市場為主要手段,如紅包,減錢。產品或服務的更優秀也顯然比不過幾塊錢的紅包對用戶更有誘惑力。而我預計三到五年之後,天下大勢將定,各行業市場趨於紅海,基本標准化;資本市場不會再盲目砸錢。行業內競爭將轉為對產品細節的錙銖必較和追求沒有止境的人性化服務。

2. 缺乏創新性的土壤。這一點是很顯然的,例如,去哪兒與攜程,美團、糯米和大眾點評,支付寶抄微信等等等等例子無窮盡也。在用戶能看到的界面交互級別都敢赤裸裸的抄襲了,需要不要臉到何種程度。但就算各大商家不加以良性引導,用戶的審美也會慢慢提升的。3-5年可能有點樂觀,但應該不會太遲。


總之,我是相信運營決定廣度,產品決定高度這條定律的。

我們現在只能慢慢提高每一場線下的質量,不求大但求精。

@ 張品

當然產品經理的知識體系更加健全,如果做PM,需要從產品助理開始,寫文檔,畫原型開始,一點一點積累。然而運營的概念很廣,網站運營,編輯,社區運營,用戶運營,活動策劃。需要足夠寬廣的知識面 ,或者深入一個領域做 到頂尖。

話說我還真不清楚運營跟產品哪個更有前途,喜歡那個就去做吧,多接觸認真規劃好。不管是運營產品還是別的其它,做到頂尖水平是不用擔心前途這件事的~

@ Christopher

產品運營和產品經理根本沒法在一個維度上比較,產品運營是產品經理的一項能力,換句話說好的產品經理需要有深厚的產品運營經驗,所以可以給產品經理當做自己的發展方向,現在努力的提升自身的運營管理能力及其他必備的技能(如數據分析、統籌協調、營銷管理、洞察用戶等等)。

@楊文軒Bryant

從薪水上看(校招)看似運營的薪水要稍微低一些,但其實這兩個崗位同等重要。產品和運營相輔相成

簡單的說:

1. 如果這個產品是一坨翔,那麼即使運營再好我能夠比別人多帶來10倍的用戶但留存率卻是競品的百分之一,那也沒什麼卵用。

2. 如果產品很好,即使能夠靠口碑啊,自傳播啊等等帶來一些用戶,但到了後來如何將產品做大,如何與競品對攻,防反等等可不是光提升產品就能做到的事情。

3. 有時候一個好的產品在前期,是很需要一個好的運營的,好的運營能夠保證最高的ROI,而用戶也正是產品決策最重要的一環!

4.一個優秀的產品可以帶來什麼?微信的「附近的人」這個功能可謂是微信成為現在移動社交霸主的最關鍵原因之一。

最後,產品和運營密切相關。只要在一個方向做的足夠優秀都很有前途,最忌諱的是在選擇方向上猶豫不決!

@ 王哲盟

仔細想想,做的是同一件事的不同方面。運營其實出路更廣,互聯網企業要,傳統企業也要。

產品多少有點限制,傳統企業的產品崗位不受重視,互聯網的產品崗位不太規范,而且現在已經好多人在唱衰產品但是我更喜歡做PM,需要獨處思考也需要能適度社交,有一種創造的感覺與機會。

@ 沉凡,新浪微博/運營喵/產品汪

個人認為,產品經理這些年實在是太多了,什麼樣的人都去做產品經理,殊不知,產品經理的要求其實非常高。

產品經理的成功,條件也過於苛刻,因為,條件只有一個——你的產品成功了,很牛逼。因為產品經理是一個極其帶有主觀性的職業,就像一個戰術家,只有實戰才能檢驗你的判斷是否正確。但是一旦成功了,你的產品火了,那作為產品經理的你,可能立馬會被捧上神壇,身價暴漲,言辭被奉為教條。你說前景如何?

而對於運營,是可以直接拿數據來說話的,可能產品失敗了,但是你運營策略很棒,在運營數據上能體現出來,那你的能力會受到肯定,不會對你的發展前景產生太大影響。如果產品火了,爆了,運營也可以享受到一部分產品流行的紅利,但是肯定沒有產品經理受益多。所以,運營更像是風險低,但回報、前景、發展天花板也相對較低的職業。

@ 匿名用戶

產品經理是創造一個產品。產品運營是拿著別人創造的產品盡可能的達到目的。

從上限來看,必然是產品經理遠高於產品運營。現在產品經理多如狗主要是


1. 公司招人時根本不會給產品經理和運營劃線,招來什麼都干。

2.創造型的產品經理對能力是有相當要求的,而圈子裡根本沒那麼多合適的人,都是湊合找、湊合干。

另外,產品經理作為戰略制定者,沒有一定的title也是一籌莫展的。必須有相當的影響力才能讓別人跟你賭這個戰略方向。

所以從前景來看,只有能力確實出眾,產品經理才會有更好的前景。否則請選擇運營。

@ justinlam,一個產品,半個設計

只見過沒有產品運營的產品,沒見過沒有產品經理的產品。設計一款好的產品遠比運營一款好的產品要難得多。

但目前的市場上確實是存在運營為王的情況,各領域產品同質化嚴重,產品架構和功能設計上都是大同小異,就產品設計上沒有太多出彩的地方。所以這時候就靠運營取勝,這一現象在020領域尤為嚴重,說得不好聽這類產品根本連產品經理這樣一個職位都可以省掉了。

但是我相信,過了這陣資本浪潮以後,各行業都平靜下來以後產品經理比現在更能突顯出自身的價值。非常喜歡設計師尤文文說過的一句話「心平氣和後,才能做好設計」,我認為做產品亦是如此。

@ 愛可樂

律師和醫生哪個更有發展前景?其實主要看你適合做什麼,以及目前的能力能夠做什麼。

同理,牛B的產品策劃和產品運營都是有很好的發展前景的。我個人就是從運營切到了策劃,但是平時兩者的工作都做。

如果你沒有基礎,建議先從運營做起,積累半年的實踐經驗,同時儲備些技能,多思考問題,怎麼樣設計出產品能更好的服務用戶,更方便運營。然後多幫策劃做事情,可以你想提給策劃的需求自己寫好給他,這樣對於你來說就是一種鍛煉。慢慢實踐中發現自己興趣所在,找一個方向堅持下去就好啦~

③ 之前做個人站長和電商運營,現在轉行做產品經理可行嗎

我也是做運營轉產品的,運營轉產品有很多優勢。數據的敏銳,還有數據分析,網站架構,用戶分析,網站功能等等都能用的上,但是產品經理是一項需要敏銳洞察力的工作,相對思維活躍的人比較適合。但不是必須條件,你可以先了解產品經理的大概工作內容,這有助於你提高自己補充學習很有幫助,我是通過招聘的崗位職責和崗位要求分析綜合來學習入門的,如果你有運營經驗,做一個這個統計分析應該不難吧,找到共性,去細化學習。

④ 工作三年了,我想轉行產品經理,可以么

為什麼不可以,但前提是建立在你已經對產品經理這個崗位有一定了解,對你自己有一定了解,你所選擇的崗位符合你自身的興趣、能力、價值觀。

一、對產品經理的了解

這里我簡單介紹一下

二、對你自己的定位

最了解自己的人還是你自己,如果自己不夠了解自己可以從身邊的人尋找反饋,比如前同事、家人、同學、親戚、朋友等等

你過往的工作經驗獲得的能力能否遷移到現在的工作中去?

你自身的興趣、能力、價值觀是什麼,與產品經理的崗位要求是否符合?

我覺得還是可以多嘗試,但不是盲目地嘗試,就像最小化可行產品(Minimum Viable Proct,MVP)這個概念一樣,先明確目標,再用最小成本去快速試錯、迭代,打磨出產品。

畢竟我們的時間、注意力是有限的,利用有限的資源將價值最大化是我們的翻盤點。

以上內容僅供參考,如果還有其它疑問歡迎繼續交流。

⑤ 如何從運營轉產品經理

運營本身是和產品經理關系非常近的崗位(其實互聯網領域的幾個崗位,產品經理、設計師、運營、程序員等,關聯度都很高,本來就是要在一起協作的),很多人都是從運營轉行做產品經理。
但是其實也一樣有人從產品經理轉行做運營。
各個職業方向都有發展空間,所以我並不建議每個人都要轉行。
另外,要想往產品經理發展,需要解決兩個:第一、要有產品經理的專業知識;第二、要有項目經驗。
關於專業知識,可以參考這篇回答:這個回答是在應屆生的問題下面的,但是其實對所有入行、轉行的人都有幫助,關於項目經驗,你需要有合適的渠道積累經驗。
現在知群有各個大廠提供課題的實戰項目。
我建議你現在免費的課程里學一下,我建議你至少先通過這個免費的學習,搞清楚自己是不是真的要往產品經理發展,至少你應該系統的了解產品經理都有哪些知識,知道最重要的思維方式都是什麼。
然後再去決定自己是不是往這個方向走。

⑥ 運營如何轉崗為產品管理

理解產品管理以及產品助理工作的,盡管你之前做的是運營,但是要盡量往上靠,畢竟產品運營是產品管理中不可獲取的一個部分。
建議這樣來寫:
1、產品運營作為產品管理過程中重要的環節,在運營的過程中,能夠熟練使用各種工具幫助產品負責人完成該環節的工作,並在工作中積累了一定的產品管理知識;
2、在工作中,直接參與了部分產品管理的直接工作,例如市場需求獲取,分析行業情況,競爭對手分析,產品市場策略制定等;
3、和產品各個團隊,例如研發團隊、推廣團隊等有密切的協作經歷,熟悉團隊的協作流程和工作;
4、基於產品計劃,獨立策劃過相關的活動方案。
總之,要把握住關鍵的一點:
你以往的工作經歷是和產品管理緊密相關的,盡管沒有直接從事過產品管理工作,但是以往的工作對你的轉崗積累了大量的經驗,是可以勝任的。
至於自我評價,在這里就不要多說了,畢竟是有一定的職場經歷,哪些應屆畢業生才會關注的內容就不適合你的簡歷了,要從一個職場人的角度來考慮HR想看到什麼。

⑦ 如何轉行產品經理

3/4 分步閱讀
產品經理最核心的是軟能力,給你有限的資源,你能瞄準需求做出有競爭力產品的能力。這種能力描述起來很虛,聽起來不是那種看得見摸得著的東西。各大公司的hr也在尋找靠譜的方法辨別,但是沒有人能預知誰會做出好的產品,也只能通過一些蛛絲馬跡去辨別。
2/4
怎麼判斷這個人會做出好的產品呢?最簡單的辦法是看他是否已經做出過好的產品,那麼我很容易猜測他能做出更多好的產品。但是大部分人都沒有這么幸運,我只能看這人是否有這種潛質。
3/4
需求千千萬,資源有限,你要滿足哪一種——目標是否明確;什麼產品,為什麼是這個產品,有什麼特性——思路是否靠譜;打算怎麼做,分幾個階段完成,什麼時 候做完——是否有執行力;產品做了一半發現錯了怎麼辦,大家對產品的反饋不好怎麼辦——高壓下的決策力。工程師不信任你怎麼辦,設計師個性很強怎麼辦,領 導提出要新添功能怎麼辦——溝通能力如何。
4/4
產品經理大部分能力都是從工作中鍛煉出來的,但對產品的感覺是可以自己培養的,我建議是看、用、做,看是看別人如何用產品。當然並不是指人家一玩電腦你就站到旁邊去,這樣人家也會覺得很尷尬。比如別人在向你秀一個新產品時特別強調什麼功能,坐車時看人們掏出手機在做什麼

⑧ 做產品經理的話,是去百度好呢還是美團好呢還是其他哪個公司呢,比如58

美團

⑨ 現在從運營轉產品經理合適嗎

任何時候都是合適的,只要你下定了決心

首先你要學習的產品經理的硬技能,詳細的技能要求如下:

有了這些技能的學習,相信你可以很好的轉產品。內容來源起點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