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產品成貨 » 沙琪瑪是哪個產品
擴展閱讀
太陽能什麼價格及圖片 2025-07-28 19:12:03
沙發海綿怎麼算價格 2025-07-28 19:11:16
材料價格上浮10怎麼算 2025-07-28 19:11:06

沙琪瑪是哪個產品

發布時間: 2022-05-08 20:24:03

1. 沙琪瑪與薩其馬有什麼區別得名由來是什麼

沒有區別,沙琪瑪與薩其馬是同一種食物。

名字傳說:

有一位做了幾十年點心的老翁,想創作一種新的點心,並且在另一種甜點蛋散中得到了靈感,起初並沒有為這道點心命名,便迫不及待的拿上了市場賣。

可是因為下雨,老翁便到了大宅門口避雨。不料那戶人家的主人騎著馬回來,並把老翁放在地上盛著點心籮筐踢到路中心去,全部報銷了。

後來老翁再做一次同樣的點心去賣,結果大受歡迎,那時有人問到這個點心的名字,他就答了「殺騎馬」,最後人們將名字雅化成「薩其馬」。

(1)沙琪瑪是哪個產品擴展閱讀

歷史沿革:

薩其馬最初的名字——狗奶子糖蘸。「狗奶子」原為生長在我國東北地區的野生漿果,最初用作薩其馬的果料;而「糖蘸」,則指的是薩其馬製作過程中的裹糖步驟。

歷史上,薩其馬不單單是一味甜點,也是重要的祭祀品之一。《光緒順天府志》有記載當年北新橋的泰華齋餑餑鋪的薩其馬奶油味最重,因為它北鄰皇家寺廟雍和宮,做佛事前都會用到。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薩其馬

2. 沙琪瑪是哪個民族的哪裡的特產

沙琪瑪的出處:

沙琪瑪產自山東沂水縣,是多民族共同的產物。

據考證山東沂水縣當地人自雍正年間開始就有人製作這類豐糕,主要樣式與沙琪瑪無異,但多了砂糖和青紅絲,吃的時候仍然是切塊式樣,當地人將這種食物與月餅一起作為中秋節的祭祀食品。

沙琪瑪的發展分支:

沙琪瑪,也寫作「薩其馬」、「沙其馬」、「沙其瑪」、「薩齊馬」等,在香港被稱為「馬仔」,是一種特色甜味糕點。將面條炸熟後,用糖混合成小塊,薩其馬具有色澤米黃,口感酥鬆綿軟,香甜可口,桂花蜂蜜香味濃郁的特色。



(2)沙琪瑪是哪個產品擴展閱讀

營養價值

熱量

一個50克的沙琪瑪所含熱量約為230卡,而每一百克沙琪瑪所含熱量為470卡。因為沙琪瑪是油炸食品,且用糖熬漿使其粘合,其熱量不言而喻。沙琪瑪不宜常吃,容易引起口腔潰瘍、咽喉炎和發胖。如果特別喜歡吃,可以配點深色蔬菜一起吃。

營養

富含碳水化合物,構成機體的重要物質,儲存和提供熱能,調節脂肪代謝,節約蛋白質。維持體溫和保護內臟,提供必需脂肪酸,促進這些脂溶性維生素的吸收,增加飽腹感。

3. 沙琪瑪是什麼民族的食物

是滿族的特產,薩其馬源於清代關外三陵祭祀的祭品之一;滿族入關後,在北京開始流行,成為京式四季糕點之一,是當時重要的小吃;過去在北京亦曾寫作「沙其馬」、「賽利馬」等。

近年來,通過對山東沂水縣傳統食品「豐糕」的製作工藝和民俗學探源,發現這種食品是沙琪瑪的延伸,當地居民甚至將這種類似沙琪瑪的豐糕作為中秋節的貢品之一。

(3)沙琪瑪是哪個產品擴展閱讀

有一位做了幾十年點心的老翁,想創作一種新的點心,並且在另一種甜點蛋散中得到了靈感,起初並沒有為這道點心命名,便迫不及待的拿上了市場賣。

可是因為下雨,老翁便到了大宅門口避雨。不料那戶人家的主人騎著馬回來,並把老翁放在地上盛著點心籮筐踢到路中心去,全部報銷了。後來老翁再做一次同樣的點心去賣,結果大受歡迎,那時有人問到這個點心的名字,他就答了「殺騎馬」,最後人們將名字雅化成「薩其馬」。

4. 沙琪瑪是哪個國家的

沙琪瑪是中國的,是滿人發明的食物

5. 「沙琪瑪」是哪年發明的為什麼叫它「沙琪瑪」

沙琪瑪(又名薩琪瑪)是清明朝宮廷名點,是由中國的少數民族傳來的,口感綿甜松軟,色澤金黃,甜而不膩,入口即化,味道香濃,營養豐富!是滿族語言,薩琪瑪是滿語音譯過來的,原意是"狗奶子蘸糖" 薩琪瑪: 滿族淵源於女真。金為蒙古滅後,留居遼陽 等地的女真逐漸漢化,留居今黑龍江依蘭一帶的女真則緩慢向南遷徙,形成建州女真、海西女真和東海女真三部。 其中,建州女真接近漢地,社會經濟發展較快。 至努爾哈赤任建州左衛都指揮使時,統一女真各部,建立後金。公元1635年,皇太極 出於政治需要,廢除女真舊號,定族名為「滿州」。 滿族正式成為一個新的少數民族。約九百萬人,是我國人口較多、分布較廣的民族之一。主要從事農業。信仰薩滿教。愛國將領王光宇、陳翰章、關向應等都出自滿族。旗袍是滿族特色飾。具有民族風味的「滿漢全席」馳名中外,小吃「薩其瑪」很受國人青睞。 清朝在廣州任職的一位滿州將軍,姓薩,喜愛騎耿打獵,而且每次打獵後都會吃一點點心,還不能重復!有一次薩將軍出門打獵前,特別吩咐廚師要『來點新的玩意兒』,若不能令他滿意,就准備回家吃自己。 負責點心的廚子一聽,一個失神的打沾3上蛋液的點心炸碎了!偏偏這時將軍又催要點心,廚子一火大罵一句∶『殺那個騎馬的』才慌慌忙忙地端出點心來。 想不到,薩將軍吃了後相當滿意,他問這點心叫什麼名字。廚子隨即回答一句∶『殺騎馬』,結果薩將軍聽成了『薩騎馬』,因而得名。

6. 沙琪瑪是源自哪個民族的食品

沙琪瑪是源自滿族的食品。沙琪瑪是一種滿族特色甜味糕點。做法是將面條炸熟後,用糖拌勻再成小塊食用。沙琪瑪具有色澤米黃,口感酥鬆綿軟,香甜可口,桂花蜂蜜香味濃郁的特色。沙琪瑪源於清代關外三陵的祭品。滿族入關後在北京開始流行,成為京式四季糕點之一,是當時重要的小吃。

7. 沙琪瑪原產地是哪

中國啊

原名是薩其馬,是滿族的一種食物,清代關外三陵祭祀的祭品之一,原意是「狗奶子蘸糖」。將面條炸熟後,用糖混合成小塊。

薩其馬是北京著名京式四季糕點之一。過去在北京亦曾寫作「沙其馬」、「賽利馬」等等。薩其馬具有色澤米黃,口感酥鬆綿軟,香甜可口,桂花蜂蜜香味濃郁的特色。

《燕京歲時記》中寫道:「薩其馬乃滿洲餑餑,以冰糖、奶油合白面為之,形如糯米,用不灰木烘爐烤熟,遂成方塊,甜膩可食。」

薩其馬是當時重要的小吃。據《光緒順天府志》記載「賽利馬為喇嘛點心,今市肆為之,用面雜以果品,和糖及豬油蒸成,味極美。」道光二十八年的《馬神廟糖餅行行規碑》也寫道「乃旗民僧道所必用。喜筵桌張,凡冠婚喪祭而不可無」。當年北新橋的泰華齋餑餑鋪的薩其馬奶油味最重,它北鄰皇家寺廟雍和宮,那裡的喇嘛僧眾是泰華齋的第一主顧,作為佛前之供,用量很大。

正明齋製作的最為有名。永興齋製作的薩其馬也有不錯的口碑。

薩其馬以其松軟香甜、入口即化的優點,贏得人們的喜愛。滿洲入關後,薩其馬在北京開始流行,時至今日,薩其馬作為滿族餑餑的美味,已經從北方傳遍了全中國。但當中熱量較高(脂肪含量約54%或一件約200卡路里)。縱然薩其馬味美可口,但仍應盡量少吃而為健康著想。

在香港,人們慣稱薩其馬為「馬仔」。由於賽馬賭博俗稱「賭馬仔」,因而有港人迷信指吃了薩其馬後,便可在賽馬賭博中獲勝。

8. 沙琪瑪屬於哪一類產品

沙琪瑪屬於甜品 休閑小吃 這種高糖 高熱量食品不宜多吃哦

9. 「沙琪瑪」是誰發明的

平時,男孩女孩都愛吃「薩琪瑪」,味道香甜,松軟可口,可是不知道它為什麼叫「薩琪瑪」這么古怪的名字,今天我就講講這「薩琪瑪」的來歷。 清朝時期,有一位將軍,名叫薩琪瑪,長的高大魁梧,善騎射,每個月都要外出狩獵。每次外出時,將軍都要帶一些點心,以備路上食用,但是這個將軍對實物非常挑剔,並且要求每次外出所帶點心不得重樣,這可難壞了府里的廚子了,每天都是上戰場的架勢啊,簡直視死如歸拉……。 府里的所有廚子都是輪著上崗的。有一天,一個廚子做的點心不怎麼好吃,將軍大怒啊,打了他一頓,嚇得其他廚子都不敢再做飯了。最上火的還是下一個要做飯的廚子啊。眼看著明天就輪到自己做了,他是想了一晚上也沒想出個主意來啊,眼看天就亮了啊,最後他一咬牙,一跺腳:「乾脆老子溜吧」。就這樣,這個廚子連夜收拾好了包袱,剛想跑啊,他一想:哎呀,要是將軍明天早上看不見點心,不是馬上就發怒了嗎,不如胡亂對付一個,到時候將軍騎馬去狩獵,怎麼地也得中午才能吃點心啊,那樣我不是有更多的時間逃跑了嗎!於是這個廚子就在廚房裡東找找、西找找,後來看到窗檯上有一大碗剩面條,他就拿了過來嘗了一口,都有餿味兒拉,這怎麼辦啊。他就把面用水投了投,再嘗還是有點餿味,他就把面條和雞蛋啊麵粉啊攪和在一起用油炸了一遍,這面條一出鍋啊,就金燦燦的發亮啊,他又把芝麻、糖、果仁啊什麼的一股腦都和面條攪和到一起了,這拌勻了一看是一堆大雜貨啊,外觀太差了,這廚子又把這一堆東西拍打實成,做成了很多長方形的小塊,這回一看還有點樣子。將軍要外出狩獵了,派人到廚房取點心,廚子就馬上把包好的點心送了出去。將軍前腳出門,這廚子就從後門溜了,那是拚命似的跑啊,恨不得腳下生風,能飛起來啊! 眼看中午拉,將軍也累了,就找了個有樹蔭的地方休息。他打開包裹一看,一個個小方糕,看著挺好看的,他嘗了一口,還真是美味啊。將軍回府後下令要獎賞這個廚子,還要見見他,可是這廚子已經跑了啊,後來廚子聽說將軍要獎賞他,就跑回來了。將軍賞了他金銀珠寶,糧田家宅,還問他這小東西叫什麼名字,這么好吃啊,這廚子眼睛打轉,心想也不能告訴將軍這就是面條啊,還是餿的面條啊,他心生一念,笑眯眯的對將軍說:「將軍,您是大清朝的功臣,文武全能,戰功赫赫,老奴想,將軍這樣的人物是定要流芳百世啊,不如就用將軍的名字給這食物命名,一來紀念將軍外出狩獵的事跡,二來讓後世都記住將軍您的威名啊!」「哈哈哈……,好好!就叫他薩琪瑪啊!哈哈哈……」 後來,這廚子又一想,這「薩琪瑪」是我胡亂做出來的,以後肯定做不出這個味道來,再說要是將軍知道了真相,給他吃的是餿面條,那我還不是要掉腦袋啊!於是廚子拿了賞錢後又連夜跑掉了。自從薩琪瑪將軍吃過這個美味的點心,就難以忘懷啊,他就命人再做一次,可是那個廚子已經跑了啊,於是其他的廚子就根據將軍的口述,按照將軍說的那個味道、顏色等等試著做,可是怎麼也做不出來那個原來的味道。後來經過幾代人的研究、創新、發明,慢慢的就衍變成了今天我們見到的「薩琪瑪」了。 現在各大超市裡都出售各種口味的「薩琪瑪」,其實他的原身就是面條,如果你感興趣,不妨回家試著做做看,只不過,不要用餿面條啊

10. 「薩其馬」是源自我國哪個民族的食品

「薩其馬」是源自我國滿族的食品。

沙琪瑪,也寫作「薩其馬」、「沙其馬」、「沙其瑪」、「薩齊馬」等,在香港被稱為「馬仔」,是一種中國傳統特色甜味糕點。將面條炸熟後,用糖混合成小塊,薩其馬具有色澤米黃,口感酥鬆綿軟,香甜可口,桂花蜂蜜香味濃郁的特色。

薩其馬源於清代關外三陵祭祀的祭品之一;滿族入關後,在北京開始流行,成為京式四季糕點之一,是當時重要的小吃;過去在北京亦曾寫作「沙其馬」、「賽利馬」等。

(10)沙琪瑪是哪個產品擴展閱讀:

「薩其馬」做法

材料:高筋麵粉200克 、 發酵粉 1小勺、雞蛋 3個、 水 20cc左右

糖水材料:砂糖 150克、麥芽糖 150克、蜂蜜15克、水 40cc 左右

其他:葡萄乾等。

1、先將麵粉、發酵粉、雞蛋加水混合攪拌,然後在案板上揉成面團,醒10分。撒上麵粉防粘,用擀麵杖擀成麵皮,向中心折疊(折成4折)。用刀切成細面條狀,再加麵粉將面條播散,然後放入油鍋炸(中火)。建議多炸一會會更脆,炸好後撈起瀝油,待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