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如何對資產評估產品評估值的計算
買錯股票和買錯價位的股票一樣讓人很頭疼,就算再好的公司股票價格都有被高估時候。買到低估的價格不只是能掙到分紅外,能夠獲取到股票的差價,但買到高估的則只能無奈當「股東」。巴菲特買股票也經常去估算一家公司股票的價值,避免買貴了。這次說的不少,那麼該如何估計公司股票的價值呢?接下來我就列出幾個重點來跟大家分享。開始之前,先給予各位一波福利--機構精選的牛股榜單新鮮出爐,走過路過可別錯過【絕密】機構推薦的牛股名單泄露,限時速領!!!
一、估值是什麼
估值就大概弄清楚公司股票所能達到的價值,好比商人在進貨的時候必須計算貨物成本,才可以算出來到底要賣什麼價錢,需要賣多久才有辦法讓他們回本。這相當於大家買股票,用市面上的價格去買這支股票,多久才有辦法回本賺錢等等。不過股市裡的股票就像超市的東西一樣數目眾多,很難分清哪個便宜哪個好。但按它們的目前價格估算是否有購買價值、具不具備收益也是有門道的。
二、怎麼給公司做估值
判斷估值需要結合很多數據,在這里為大家說說三個較為重要的指標:
1、市盈率
公式:市盈率 = 每股價格 / 每股收益 ,在具體分析的時候最好參考一下公司所在行業的平均市盈率。
2、PEG
公式:PEG =PE/(凈利潤增長率*100),當PEG在1以下或更低時,也就是說當前股價正常或者說被低估,大於1的這種則被高估。
3、市凈率
公式:市凈率 = 每股市價 / 每股凈資產,這種估值方式對那種大型或者比較穩定的公司來說相當有用的。通常市凈率越低,投資價值也會隨之增高。但假設市凈率跌破1了,說明該公司股價已經跌破凈資產,投資者要當心。
舉個實際的例子:福耀玻璃
每個人都了解,福耀玻璃目前是汽車玻璃行業的一家龍頭企業,基本上它家生產的玻璃都會為各大汽車品牌所用。目前來說,只有汽車行業能對它的收益造成最大影響,跟別的比起來還算穩定。那麼,就以剛剛說的三個標准作為估值來評判這家公司如何吧!
①市盈率:目前它的股價為47.6元,預測2021年全年每股收益為1.5742元,市盈率=47.6元 / 1.5742元=約30.24。在20~30為正常,很顯然,當前股價稍微高了點,不過更好的評價標准還要看其公司的規模和覆蓋率。
三、估值高低的評判要基於多方面
錯誤選擇是,總套公式計算!炒股主要是炒公司的未來收益,雖然公司當前被高估,也就是可能以後會有爆發式的增長,這也是基金經理們更喜歡白馬股的理由。其次,上市公司的所處的行業成長空間和市值成長空間也很重要。如果按上方當方法估算,許多銀行絕對被嚴重低估,然而為什麼股價都沒法上升?最主要是由它們的成長和市值空間已經接近飽和導致的。更多行業優質分析報告,可以點擊下方鏈接獲取:最新行業研報免費分享,除掉行業還有以下幾個方面,想進一步了解的可以瞧一瞧:1、看市場的佔有率和競爭率如何;2、懂得將來的規劃,公司的發展能達到什麼程度。這就是一些比較簡單小方法和技巧,希望大家能夠從中得到幫助,謝謝!如果實在沒有時間研究得這么深入,可以直接點擊這個鏈接,輸入你看中的股票獲取診股報告!【免費】測一測你的股票當前估值位置?
應答時間:2021-08-26,最新業務變化以文中鏈接內展示的數據為准,請點擊查看
㈡ 產品設計可用性或易用性評價的一般標准有哪些
易用性(Usability)指的是使用者能夠使用某樣工具來達到某個特定目標的容易程度,常見的中文翻譯有優使性、使用性、易用度、易用性、好用性、可用性等等,其中較常見的為優使性和可用性。優使性感覺上像是優越的使用、還是優化過的使用,在詞彙上模稜兩可有模糊地帶;可用性的說法則像是僅分成可以用和不能用兩種狀況。可用性 是衡量使用者體驗質量的尺度。
「可用性」也表示產品開發期間改進易用性的各種方法。它整合了多種元素,如設計、功能、結構、信息體系等。他的定義是模糊的,相對的。
一、系統狀態的能見度( Visibility of system status)
二、系統與真實世界的關聯性(Match between system and the real world)
三、使用者的操控自由(User control and freedom)
四、一致性和標准(Consistency and standards)
希望採納 謝謝~~~~~~~
㈢ 產品的可靠性指標有哪些
這是我以前的一個回答:
我只是個學生,只是喜歡找了些資料覺得還好,希望能對你有幫助
可靠性即產品在規定的條件下、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規定的功能的能力,是衡量產品品質的關鍵要素之一。H3C在該領域經過多年的實踐和積累,教訓很多收獲更多。本文以H3C產品為例,就通信產品硬體工程類的可靠性保證作簡要探討,藉此讓大家對通信設備以及H3C產品從研發到量產的可靠性過程有個初步了解。
隨著互聯網的普及,網路正成為人們工作和生活越來越重要的組成部分。人們用它聽歌看電影玩游戲,企業用它建立運營體系、存儲數據、下發生產指令。試想某天當我們無法上網時,會是怎樣的境況?你將無法在MSN上和好友暢聊,無法在Google地圖上查找交通路線,無法在家了解股票行情……習慣依賴互聯網的我們將不得不改變生活方式。對於企業來說,停機除造成直接的經濟損失外,還可能引發社會影響和信任危機。美國Infonetics Research對80家大型企業調查發現,由網路故障造成的損失平均占年銷售額的3.6%。
就像電話一樣,人們希望網路也能「想用就用」,可靠性的專業術語就是「可用度高」。實現高可用網路的方法,除了像冗餘備份、提高故障診斷能力、增加備件這些減少設備宕機時恢復時間的方法之外,還包括一個重要的指標就是設備的可靠性。
可靠性管理:可靠性保證和增長的基礎
之所以把可靠性管理放在第一位,優先於可靠性設計、分析和試驗,是因為我們認為後者都是具體的、細節的技術或方法,是可以短期內修正或完善的,而可靠性管理則代表了一個公司可靠性領域在流程和制度上的成熟度,需要時間、實踐、經驗和數據的積累和沉澱,可以說是員工心智和公司文化的體現。
H3C經過兩年的實踐摸索,於2005年正式將可靠性納入公司的流程管理,作為產品開發過程中的重要一環。對於研發的每款產品,我們都會制定相應的可靠性規格和過程實施計劃。可靠性規格是產品概念階段在可靠性指標上的承諾,根據各方面的需求決定出要做什麼樣的產品。可靠性過程計劃則明確定義什麼階段、由誰、完成哪些可靠性工作,達到什麼目標,過程如何規范,交付哪些內容,在執行上保證了規格承諾的兌現。
舉例來說,器件管理和優選便是可靠性管理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做過產品開發的人都知道,不同廠家的同型號器件,往往很難做到所有參數完全一致。當器件參數不一致時,產品在設計初期就需要考慮通過容差設計來兼容這些器件,這樣就對設計和製造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設計製造的難度和成本。隨著供應商和器件型號的增加,管理費用迅速上升,彼此溝通變成了一個費時費力而且低效的工作。另一方面,設計和製造也不斷出現由「兼容設計」引起的問題,允許免檢直接入庫的器件變少。對於這種問題,在H3C,有專門的部門負責器件優選和認證管理工作,他們跟蹤業界器件技術發展的動態,對製造、客戶出現的器件問題進行跟蹤和數據搜集,提供各類優選器件清單,使器件選型工作簡單有效。當有器件需要替代時,必需經過足夠的審核、測試和小批量驗證才能被規模使用。
可靠性增長的一個重要方法是應用FRACAS系統(Failure Report Analysis and Corrective Action System),其原理是利用「故障反饋、閉環控制、預防再發生」,通過一系列規范化的工作程序,及時報告產品故障,分析故障根因並糾正,通過臨時規避措施減少故障的影響,通過預防再發生的解決措施實現產品可靠性的增長。在H3C,從研發、試產、生產到客戶現場,各環節不同程度都在實施故障報告和閉環。以HASA(Highly Accelerated Stress Audit,高加速應力稽核)流程為代表,該流程融入了FRACAS和8D的思路,對每一台HASA過程出現問題的設備,都建立流程跟蹤,從條碼記錄、故障現象、故障風險分析、根本原因總結到解決措施、閉環實施,把各環節有機整合起來,實現發貨前檢驗的高效率和問題閉環的有效性。將每個HASA失效都看作改進過程的機會,從而使解決問題的投入達到利益最大化。
有人說,世界上只有上帝可以不用數據說話。根據流程,我們把所有和可靠性相關的關鍵數據都集成到了QA系統的可靠性模塊。在這里,可以查到某款產品在特定發貨時間的市場失效情況,可以跟蹤市場實際MTBF、累計失效率、製造批次相關的失效率等等。通過數據分析和同類產品比對,去發現設計、製造、管理各環節可以提高的機會,實現進一步的可靠性增長。
良好的可靠性管理通過建立一套嚴格的紀律,指導我們什麼時候要做什麼事情;可以讓今天的教訓成為明天的預防,在明天就「一次性把事情做對」;可以讓我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做任何事情都不是從零開始。而所有的目的,只是為了實現可靠性目標的承諾,保證提供給客戶的產品,在承諾的時間內是高可靠的、是滿足客戶要求的。
可靠性設計:關注細節,重在執行
談到電子產品可靠性設計,我們幾乎馬上會想到熱設計、元器件降額、容差容錯設計、可靠性預計等等。就像小學作文,中心思想是確定的,關鍵看如何寫這篇文章。可靠性設計是否成功,有兩點必不可少,其一是執行,其二是細節。
我們先說執行。以降額設計為例,不少公司都有降額設計規范,看上去很美。但這個規范是否被嚴格執行了還是被束之高閣,超出降額的器件有沒有被專業評估,降額要求是否根據製造/市場元器件的表現調整,不同產品是否需要分別對待實現全壽命成本最優,都是可靠性實現的關鍵。再如熱設計,在H3C,熱設計由可靠性工程師保證。每款產品,在開發初期,都會對散熱進行評估和模擬,提前釋放散熱風險。在整個評估過程中,可靠性工程師和結構工程師、產品開發人員、互連設計工程師的溝通是非常緊密的。風險沒有釋放,就不能通過下一個技術評審點。
其次是細節。航空愛好者知道,1980年,阿麗亞娜火箭第二次試飛時,一名工作人員不慎碰落一個部件的商標,堵塞了發動機燃燒室的噴嘴,造成發射失敗。1985年,美國發射「三叉戟」導彈,由於發動機燃燒室中剝落了一塊黃豆大的絕緣層,結果高溫火焰燒穿了那裡的金屬壁,燃氣向外噴射,發動機爆炸。可靠性設計是一個需要注重細節的工作,所謂「千里之堤,潰於蟻穴」,「Paying attention to details」是直接寫入到美軍標338中的,或者這也是經驗和思考的總結。
以H3C為例,熱設計中的熱模擬過程不但模擬常態情況,還會對風扇停轉等異常狀態進行模擬;在降額設計上,對各類器件電應力進行遍歷審查,對不同風扇轉速下熱應力進行遍歷測試,保證在規定環境下每個器件承受的應力滿足降額要求;對易損耗的器件進行壽命評估,保證在規定時間內設備符合用戶的要求;對關鍵電路進行容差設計和模擬,保證器件參數隨環境應力、壽命漂移時,電路依然可以可靠工作。
可靠性分析:防患未然,心知肚明
可靠性分析主要包括三部分:可靠性預計、FMEA(故障模式影響分析)和FTA(故障樹分析)。可靠性預計通過MTBF、返修率等指標作為維修、備件成本的預計,或整網可用度的評估,對設備可靠性增長貢獻不多。FTA構造繁雜、對人員經驗和技能要求高、容易出錯。對於復雜產品,FMEA是一個防患未然的有效方法。舉個簡單的例子,我們有時會遇到十字路口紅綠燈失效的情況,想想我們最不希望哪種失效現象出現?顯然,當兩條路上同時出現綠燈時交通事故隱患就被埋下了,這是我們最不希望發生的。那麼在開展交通信號燈控制系統的FMEA分析時,就要關注哪些器件失效會出現綠燈同時點亮的情況,是否有解決方法。
在H3C,復雜系統會開展FMEA分析工作,從而對系統中可能出現的故障現象做到心知肚明,評估容錯設計是否足夠。對於冗餘備份系統,保證失效發生時設備可以快速倒換,業務正常運行不受影響。
可靠性試驗:真金不怕火煉
我們研發出來的每一款產品,都會經受可靠性試驗的洗禮,其中最嚴酷的當屬HALT試驗(Highly Accelerated Life Test,高加速壽命試驗)。
90年代HALT試驗在國外獲得推廣,而國內企業由於各種限制起步相對較晚。與傳統的施加模擬客戶環境的應力來發現故障的環境試驗不同,高加速應力是一種主動的試驗。使用應力步進的方法,使設備不斷接近極限應力,直到故障暴露。通過「暴露缺陷—不斷改進—再試驗—再改進」的方式,持續發現並解決設計、來料、工藝等相關問題,從而獲得產品的快速穩定。這有點像運動員的訓練,如果要參加100米短跑比賽,那麼運動員平常訓練時絕不會只是重復訓練100米沖刺,力量和耐力的訓練必不可少。同樣道理對於產品來說,雖然標稱工作環境是0~40/45℃,HALT試驗過程中其實都會經受100℃高溫和-40℃低溫的極限考驗。
到這里,可能你會提出兩個問題:1,HALT試驗做到-40℃和100℃有沒有必要,室內應用的產品,怎麼可能有這樣的環境?經驗告訴我們,非常必要且獲益匪淺!按照H3C工程師的說法,現在不作HALT試驗「心裡沒底」。2,廠家宣稱的0~70℃的器件能在-40~100℃環境工作嗎?實踐表明,在可靠的電路設計下,器件完全可以承受比規格更高的應力(極少數器件例外)。
如果你是做可靠性的同行,或者正在經受HALT問題的煎熬,可能還有第3個疑問,為什麼可以用環境應力暴露未來5年甚至10年可能出現的可靠性問題?研究一下元器件資料,看看容差設計的原理和品質管控方面的書籍,就會發現一個共同點:器件參數漂移。當一個器件在極限環境應力下參數漂移范圍比工作5年參數漂移范圍更寬時,只要該器件在電路環境中能承受極限應力,你就基本可以放心未來5年參數漂移引發失效的模式不會在電路中發生。其他原因如振動累計損傷、磨損引起的失效加速分析等,這里不再展開。
除了HALT試驗,在H3C,我們還採用了一個時尚前衛的可靠性保證手段,那就是HASA篩選。
研發出來的產品,到量產後,由於器件批次間的參數離散、工藝控制的原因,可靠性有可能會降低。HASA利用溫度、振動、電應力、數據流量等多應力同時施加的方式,有效篩選出故障設備,從而實現量產產品在質量和可靠性上的快速穩定。我們通常的HASA篩選應力遠超出設備工作應力,比如溫變率,典型應用環境溫變率不會超過0.5℃/分鍾,H3C篩選應力是40℃/分鍾。
其他常規試驗如溫濕度類試驗、機械類試驗、EMC的浪涌/靜電/抗干擾試驗,都是H3C產品的必檢項,通不過這些試驗,產品是無法到達客戶手中的。
結語
行文至此,相信你已對通信設備以及H3C產品可靠性保證體系有了簡單了解。鋼鐵鑄就源於千錘百煉,打造質量卓越的產品永遠是我們孜孜以求的目標。參考資料:鋼鐵是怎樣煉成的?——淺談通信產品的可靠性保證
㈣ 企業績效評價指標用什麼比較合理實用
企業評價指標 企業評價指標(Evaluation Indicator)
企業評價指標是企業績效評價內容的載體,也是企業績效評價內容的外在表現,它圍繞著企業績效的四個部分,建立邏輯嚴密、相互聯系、互為補充的體系結構。企業績效評價指標是企業績效評價內容的具體體現,企業績效評價的綜合結果也產生於企業績效的四個主要方面。
評價指標分別按財務效益狀況、資產營運狀況、償債能力狀況和發展能力狀況設計。我國目前設計的工商類競爭性企業的企業績效評價指標體系見下表。
工商類競爭性企業績效評價指標體系內容
一、財務效益狀況
基本指標:凈資產收益率,總資產報酬率
修正指標:資本保值增值率,銷售利潤率(營業利潤率),成本費用利潤率
二、資產營運狀況
基本指標:總資產周轉率,流動資產周轉率
修正指標:存貨周轉率,應收帳款周轉率,不良資產周轉率,資產損失比率
三、償債能力狀況
基本指標:資產負債率,已獲利息倍數
修正指標:流動比率、速動比率、現金流動負債比率、長期資產適合率、經營虧損掛帳比率
四、發展能力狀況
基本指標:銷售(營業)增長率、資本積累率
修正指標:總資產增長率、固定資產增長率、三年利潤平均增長率、三年資本平均增長率
以上各項評價體系內容還包括評議指標:
1、領導班子基本素質
2、產品市場佔有能力(服務滿意度)
3、基礎管理比較水平
4、在崗員工素質狀況
5、技術裝備更新水平(服務硬環境)
6、行業或區域影響力
7、行業經營發展策略
8、長期發展能力預測
企業的評價指標按照數量化的程度可以分為計量指標和非計量指標。計量指標就是數值分析指標,它還可以繼續細分,按計量方式不同,分為價值量指標和實物量指標;按用途不同,分為總量指標和比率指標。計量指標較為具體、直觀,評價時有明確的實際數值和可供參考的標准值,評價結果表現為具體的分數,對企業所作的評價結論直接、明確,給外界的印象清晰。非計量指標即是人們通常說的定性指標,一般採用基本概念、屬性特徵、通行慣例等對被評價對象的某一方面進行語言描述和分析判斷,達到剖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目的。非計量指標的特點是外延寬、內涵廣,難以具體化。但非計量指標能將無法計量卻反映了企業某方面狀況的潛在因素納入評價范圍,通過分析判斷,驗證計量指標評價結果得出綜合評價結論。對非計量指標進行評價計分,關鍵是要嚴格定義指標的內涵,並給出評價參考標准,如此才能實現經驗判斷的分數轉換,融入整個評價指標體系。
企業績效評價的基本指標有八項,分別是凈資產收益率、總資產報酬率、總資產周轉率、流動資產周轉率、資產負債率、已獲利息倍數、銷售(營業)增長率、資本積累率。其中,凈資產收益率、總資產報酬率用於評價企業的財務效益水平,總資產周轉率、流動資產周轉率用於評價企業的資產營運狀況,資產負債率、已獲利息倍數用於評價企業的負債水平和償債能力,銷售(營業)增長率、資本積累率用於評價企業發展能力和增長潛力。
㈤ 農產品安全生產的評價指標有哪些
農產品安全生產的評價指標有:
1、基地選擇:選擇無污染史、無農葯殘留、周邊環境好、上風頭無「三廢」 污染源、有井灌條件且耕層肥沃的地塊作為無公害農產品生產田。選擇無污染的生態環境,基地大氣、水體、土壤中的有害物質低於國家允許標准。
2、品種選擇:在兼顧高產、優質優良性狀的同時,要注意能效及抗性強品種優勢的選擇,以增強抗病蟲和抗逆的能力,發揮品種的作用。
3、肥料的選擇:選擇的肥料主要有有機肥,系指農家肥料,包括堆肥、廄肥、沼氣肥、綠肥、作物秸稈等,含有大量的生物物質、動植物殘體、排泄物、生物廢棄物等物質。微生物肥料,用特定微生物菌種培養生產的具有活性的微生物制劑。
微生物肥料主要有根瘤菌肥料、固氮菌肥料、磷細菌肥料、硅酸鹽細菌肥料和復合菌肥料。無毒、無害、不污染環境,並且通過微生物的生命活動增加植物營養促進植物生長。
葉面肥,以Cu、Fe、Mn、Zn、B、Mo等微量元素配製的微量元素肥料,或用天然有機物提取液配製腐殖酸、藻酸、氨基酸、維生素、糖及其他營養元素製成的植物生長輔助物質肥料。在保護地棚室生產中可推廣使用二氧化碳肥。
4、灌溉用水選擇:無公害農產品生產用的灌溉水必須用清潔的地下水或無污染的自然水,杜絕污水灌溉,避免形成水污染、土壤污染、作物污染,採用噴灌和滴灌減少用水損失。
㈥ 如果你是一位互聯網產品經理,請問用哪三個指標最能夠衡量一個需求的好壞,為什麼
一、您是否足夠的熟悉用戶?
這里所說的熟悉不在於你自吹自擂告訴別人你對用戶多麼了解,也不在於你是否簡單做過幾十例用戶回訪,而是來源於你親手推廣的用戶數。至少,我覺得在中國這個神奇的國度來說,要成為頂尖的產品經理,至少需要親手推廣出超過1000萬用戶。只有當你親手接觸和推廣的用戶量級達到一定程度,才有可能從量變到質變,從菜鳥到骨灰,你才有可能對人性有足夠的了解。你才有可能知道,用戶真的喜歡什麼?他們對什麼敏感?他們為什麼會點擊您的產品?他們達到你的產品的環節有那幾步?只有明晰了這些,你才有可能真正的了解你所服務的用戶!而且你一定要知道,經驗這個東西,在互聯網行業中是最不靠譜的東西。行業的細分會導致用戶特性的千差萬別,做游戲的不會做工具,做媒體的不會做電商。更何況用戶的習性一日千里,對用戶習性的把握絕對是一日不見如隔三秋。所以,那些以為靠自己的臆想,任何人都可以做產品的人可以洗洗睡了!你們做的不是產品,而是堆砌著一堆無用功能,自我感覺良好,結果讓你的公司完蛋,讓你的用戶罵娘,浪費同事精力,毀掉公司生命的東西!
二、你對技術是否足夠的了解?
或許很多同學會張口就舉出很多技術白痴既然成為牛逼大拿的故事!但在我看來,國內頂尖的產品經理,無論張小龍,還是馬化騰,無論周鴻禕,還是雷布斯,他們在技術上都具備深厚的積累。而正是這是這種多年的技術積累,確保了他們在思考問題時,具備了常人無法企及的寬度。一個寫過代碼,熟悉技術架構,對相關的技術原理駕輕就熟的產品經理,做出優秀產品的成功機率要遠大於那些技術白痴!因為他可以盡可能的減少了在技術決策上的徘徊,避免與不擅長溝通的攻城師去做一些無效而低能的所謂交流,他可以將節省出來的時間更多的去思考產品的邏輯架構營銷推廣。他可以直接告訴程序猿,某某需要怎麼做?實施流程是怎樣?設計原理又是如何?甚至手把手親自告訴對方代碼怎麼寫?關鍵點如何把握?面對這種產品經理設計出來的產品,無論多麼驕傲的攻城師和程序猿們都很難挑剔,只會膜拜!對於互聯網的產品經理來說,不會技術,那就瘸了一條腿,那怕你有三條腿!
三、干過運營,對數據極度敏感
對運營這個事,要簡單足夠簡單,要復雜足夠復雜!但簡單到一句話:就是無論是互聯網還是移動互聯網,無論是做游戲還是做社區,你都需要對數據極度敏感!每天
8個小時你泡在數據中的時間能佔一半。工作的時候看的是數據,聊天的時候聊的是數據,吃飯的時候想著的是數據,睡覺的時候還能一日三省吾身。你可以從紛繁復雜的數據中找到你想要的,你可以自己通過建模,參數,數據去驗證自己的分析和判斷。產品經理的任何決策行為都不是拍腦袋拍出來的,而是靠大數據支撐和眾多案例分析出來的!這個世界上所有的決策都跟概率有關,成功者源於他做的事成功的概率高,而失敗者源於他做的事失敗的機率大!而概率的判斷卻離不開數據這個寶貝。這個時候,前面說的技術優勢又開始發揮作用了,對數據的採集,統計,分析,擁有技術背景,同時又擅長數據分析的產品經理,在產品上的優勢絕對不僅僅只是錦上添花這么簡單!
四、做過營銷,知道如何落地!
營銷分兩個層面,一是營,二是銷。營是策劃,銷是手段。只有做過營銷的人,才會挖空心思的去想客戶/用戶需要什麼?我如何去滿足他?我的產品賣點是什麼?我需要通過什麼方式什麼手段什麼策略將賣點傳遞出去?客戶的弱點是什麼?我需要如何利用?我怎麼同他產生關系?如果一個產品經理只會閉門造車而不見客戶,我敢肯定,他設計的產品要不是高屋建瓴,曲高和寡,就是太下里巴人,庸俗不堪!要知道這個社會,有些東西有些感覺,多一分嫌肥,少一分嫌瘦!而要掌握如何把握這個度,做做市場或銷售,對產品經理大有裨益!
五、邏輯清楚,圈圈要劃圓滿
其實這是產品經理的基礎能力,但放在這里單說的原因是,我見過近百個產品經理,但大多數產品經理只知道因果,卻不知輪回。只知其一,而不知其二。平凡與頂尖的區別在於:頂尖的產品經理能夠在設計產品時清楚的知道自己的目標是什麼?步驟是什麼?知道從哪兒來?要到哪兒去?知道那些功能應該放?那些功能必須收?那一些是葯引子?那一些是引爆點?知道針對什麼人,應該講什麼故事?知道面對什麼場景,應該突出什麼需求?邏輯清楚不僅僅只是知道因果,而是對於整個產品鏈,行業鏈,業務鏈都有清醒的判斷。否則,局部小勝,而全局的大敗,將不是寫在書上的傳說!
六、善於借力,任何東西都是你的磨刀石!
大多數產品經理是兩頭受氣,四面排擠。在技術那兒不受待見(天天催命),在銷售那邊也飽受爭議(賣不出去是產品的問題),上要面對領導的壓力(產品是最容易提問題的,街上賣菜的你去問問都能隨口給你提幾個),下要面對用戶的期盼(TMD這個功能怎麼這個難用?)。飽經風霜歷經滄桑受盡摧殘與打擊之後不免心灰意冷,黯然神傷,心煩意亂,裹足不前。但其實如果把產品經理的角色放在社會中,你的角色就清晰了,你就是一個小公司,你上要面對政府,股東,客戶,下要對著員工,用戶,家庭。政府覺得你偷稅漏稅,客戶覺得你是皮包公司,股東覺得你難成大器,員工跟著你暗無天日,用戶覺得你不靠譜,老婆覺得你窩囊廢,這個時候,你是選擇跳樓後重頭再來呢?還是選擇堅持到底呢?可以明確的是,幾乎所有選擇跳樓的都沒辦法重頭再來,你的資源關系人脈信用積累等等,在你跳樓重新洗牌後將化為烏有。你唯一能做的只能是想盡辦法,搞好關系,做好產品,一步一個腳印,重新贏得客戶的信任!放在產品經理身上,那就要有別人虐我千百遍,我呆爾等如初戀的氣魄。銷售、渠道、用戶、競爭對手、公司技術、專利、公司規模、性質、資質、品牌,這些都是你的牌,好牌不一定會贏,但同樣,爛牌也不一定會輸。如果你能將借力打力運用至爐火純青,相信哥,你絕對不會是一個平凡的產品經理,梁山上一定會有好漢一把位子!!!
㈦ 好產品的評價標准
從客戶角度來看,一個好的產品應該要有下面四個標准:
1、需求滿足
客戶需求是排第一位的。客戶沒有需求,你品質、體驗再好,甚至免費送給客戶,客戶也不見得要.
客戶想要的都可以稱之為需求,當需求非常強烈,甚至非要不可,就可以稱之為剛需了,剛需一定是有時間上的限制和緊迫感的。拿吃飯這件事來說吧,南方人喜歡吃米飯,北方人喜歡吃麵食,像我的話,每頓不吃一碗米飯,就感覺這頓飯沒吃樣,餓的慌。對於我來說,吃飯是需求,而米飯就是剛需了。
需求、剛需和痛點的關系模型
因此,好的產品一定是首先滿足客戶需求的,而那些不只是滿足需求,更優先解決解決剛需和痛點的產品,就會成為市場上的爆款產品。
2、好的品質
品質不只是產品質量,還包括產品顏值、功能、服務等內容。比如客戶買台冰箱,他會考慮質量是否過硬,售後是否便利,功能是否齊全,操作是否簡單方便,擺在客廳是否高大上等等。
品質是產品揚名立萬的基礎,是產品區別於初級產品的關鍵因素,要解決的核心就是產品的品質,產品的含金量問題。
3、好的價格
我們在地產行業做了十幾年的營銷,最常說的段子就是「沒有賣不掉的房子,只有賣不掉的價格」,價格很多時候成為樓盤競爭的決勝因素,從產品入市、蓄水、開盤、促銷、到最終清盤,都是通過制定有效的價格策略來支撐執行。
在信息相對透明的當下,我們最終能實現的價格,幾乎都符合「理性經濟人」的假設推定。我們經常說購房需求,說剛需,說房價高啊,這就是痛點,但房價無限高,那就沒有剛需了。就像我們每年春節回家,買票就是痛點,但票價太高無法接受,那就不回家了唄。
4、好的體驗
什麼是體驗呢,體驗是客戶在接觸產品、系統、服務後,所產生的反應與變化。最好的體驗就是讓客戶接觸產品時感到驚艷,在產品使用中不斷尖叫,使用後的評價用三個字形容:我喜歡!
好的產品跟隨趨勢,更好的產品引領趨勢。貪婪是人的本性,僅僅只是滿足客戶需求是不夠的,只有超出客戶預期,讓用戶喜歡到極致,這才是真正的好產品。
㈧ 理財產品有哪些分類如何評估一個理財產品的好壞
1、銀行理財產品
2、互聯網理財產品
3、基金公司理財產品
4、證券公司理財產品
5、保險公司理財產品
6、信託理財產品
評價理財產品的6個指標
選擇具體的理財產品,就想調商品一樣,需要從各個角度進行篩選取捨。理財產品的好壞往往通過以下幾個方面體現出現:
1、安全性
2、 收益性
3、 流動性
4、加入門檻和成本
5、接受服務的便捷性
6、提供商背景現在的金融機構要長期立足於市場,品牌的影響力遠大於單一產品的影響力。因為前者是整個機構風險管理能力、業績持續能力、客戶服務能力、誠信程度等方面的綜合反映。
㈨ 工業設計中 衡量產品好壞的指標是什麼
工業設計中,產品設計的好壞評價是多維的,但是最終指向一點:產品的屬性
網路可以搜到產品屬性的定義及細分
產品的屬性:品牌屬性的匹配度、設計創新的角度、造型美學的角度、以人為本的角度甚至功能工程實現的角度都是考量的尺標。
產品的品牌屬性匹配度,是評價一個產品的基礎,舉個誇張的例子QQ車的設計 無論如何進化都不能匹配到BMW的品牌訴求,BENZ的車子設計特好,但是不是VOLVO的屬性,在VOLVO裡面就是失敗的。
設計創新的角度:升級換代的產品、全新的產品開發,都需要有其在上一代基礎上的優化或提升,好的產品離不開好的創新點的支撐,不然就只是外觀的更新,就從下一個角度考量。
造型美學的角度:造型是一切產品創意最終體現的載體,設計美學隨著時代的發展,在快速的發展,好的設計有共同的特點,現代的設計語言、完美的細節刻畫;經典的設計作品自己會說話,不需要你用自己的語言去描述他,在設計作品面前,任何語言都顯的蒼白無力。設計語言的歸納與體現同樣回歸到第一點品牌的設計屬性,產品設計的PI規劃。
以人為本的角度:好的設計應該不存在人機關系的缺陷,再者需要更直觀的體現產品的功能屬性,讓人一看就知道他是幹嘛用的,簡單的例子就像各種各樣的汽車,一看就知道是汽車哈,
以人為本大的方面體現在以自然為本,所謂環保。
工程實現的角度:本人回答的狹義工業設計也就是產品設計,定義都很清楚,就批量生產的產品而言。。。。所以好的產品是需要滿足批量工程生產的,同時考慮工藝、成本及售後各個方面,比如在產品中加裝飾件,可能可有可無,那這就不是必須的,會增加模具成本、材料浪費、環境污染、增加成本,也就不能算好的設計。
-----------------------------------------分割線以下為引用--------------------------------------------------
Dieter Rams 是著名德國工業設計師,他總結的標准:
好的設計是革新的(Gutes Design ist innovativ.)
好的設計是實用的(Gutes Design macht ein Prokt brauchbar.)
好的設計是美觀的(Gutes Design ist ästhetisch.)
好的設計使產品易於理解(Gutes Design macht ein Prokt verständlich.)
好的設計是謹慎克制的(Gutes Design ist unaufdringlich.)
好的設計是誠實的(Gutes Design ist ehrlich.)
好的設計是經久永恆的(Gutes Design ist langlebig.)
好的設計在細枝末節處也維持一致(Gutes Design ist konsequent bis ins letzte Detail.)
好的設計是環保的(Gutes Design ist umweltfreundlich.)
好的設計是盡可能少的設計(Gutes Design ist so wenig Design wie möglich.)
以上供參考。
KOO設計學院
㈩ 貨幣基金收益評估指標哪個最有效
7日歷史預期年化收益率。
在評估貨幣基金預期年化收益率上,有每萬份基金凈預期年化收益、7日歷史預期年化收益率、30日歷史預期年化收益率、今年以來歷史預期年化收益率以及成立以來歷史預期年化收益率等。其中每萬份基金凈預期年化收益和7日歷史預期年化收益率是法定需要每個工作日公布的指標。
能較准確穩定地反映較長期間內貨幣市場基金的實際持有預期年化收益率,這也基本上符合投資者選擇投資貨幣市場基金的目標吻合。
(10)產品評估指標哪個好擴展閱讀:
購買貨幣基金注意事項:
1、應該參考該產品的歷史收益曲線,去選擇收益情況相對比較穩定的產品,而非時上時下的產品。
2、盡量選擇限額高的產品,限額高則規模大,規模大即收益穩定。
3、選擇T+0的貨幣基金產品,流動性強的同時,不會耽誤因為贖回提現白白耽誤1-2天的收益。
4、交易渠道以及支持銀行卡等,大部分貨幣基金購買渠道贖回後不會直接到卡,而是到該渠道的余額當中,部分渠道反應效率較慢,提現還需要24小時,所以交易渠道,以及支持銀行卡也很重要,大部分直銷銀行提現均為秒到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