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農產品配送的流程!!!
農產品配送公司每天配送的食材很多,那些熟悉的食材一般都要經過多少個流程才能到達客戶的餐桌上呢?本文這就簡單說一說大致農產品配送流程。
一、農田收割
農戶在收割完成後,進行農殘檢測。等到檢測結果沒有問題,農戶將蔬果清理干凈,放到預冷設施消除田間熱。
二、冷鏈運輸
農產品配送公司冷鏈車到達,將蔬果裝車,直達倉儲配送中心。
三、檢測入庫
農產品配送公司檢測員進行二次農殘檢測,檢測結果無誤後,倉管員依據蔬果不同的儲存條件,分類入庫。
四、按需分揀
倉管員根據匯總的訂單需求將食材搬運出庫,分揀員按需挑選。檢測員做好食材留樣,後續送往專業檢測機構檢測。
五、裝車運輸
分揀員和品檢主管進行二次檢查,確認食材品類、重量和質量無誤後,裝車運輸。
六、質檢簽收
農產品配送員將食材和檢測報告送到客戶指定地點,客戶確認無誤後簽收,完成整個農產品配送流程。
以上就是關於農產品配送流程的大致介紹,共計6個步驟。
⑵ 永昌縣農作物的變化情況
有增,產品產量的品味不斷提升,到2004年種植業面積已達到69.9萬畝,農業總產值達83767.84萬元,糧食總產量達到228571.74噸。從整體情況看,農產品的結構調整力度加大,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的步伐加快。目前,縣域內種植業已成為永昌縣農林牧漁業發展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
農業生產潛在的優勢
一、農村政策落實到位,農民得到實惠,種糧積極性普遍提高,種植業面積增加。
隨著中央1號文件精神,糧食、農機具補貼、農業稅減免等一系列惠農政策深入農村,落實到位,農民真正感覺得到了實惠,廣大農民生產積極性顯著提高,渴望致富、增加收入的意願明顯增強,有力地促進了農業生產的進一步發展。據對永昌縣農業生產情況調查:2005年,預計種植面積達68.41萬畝(不包括復種)比2004年增加5.03萬畝,增長7.9%。
二、農產品價格大幅上揚,出售農產品收入增加,有力地激發了農民種糧的積極性,促進了各類農作物種植面積的進一步擴大。據調查,永昌縣2005年預計糧食麵積達到53.21萬畝,比2004年增加5.03萬畝,增長10.4%,占總播種面積的77.8%。小麥面積達20.02萬畝,比2004年增加2.2萬畝,增長12.3%;啤酒大麥面積達22.86萬畝,比2004年增加2.7萬畝,增長13.4%。
三、新品種技術應用面積進一步擴大。調查表明,今年農民購買良種的積極性較往年高,小麥良種覆蓋率達到90%以上,比去年提高了6個百分點,地膜玉米的種植面積比上年增長了5個百分點,啤酒大麥良種達95%以上,同時機耕及增施農家肥、有機肥的面積也有較大幅度的增長。種種現象透露出農民學用新技術的熱情普遍高漲,農產品供求格局發生變化,優質高效緊跟市場,農業產業化基地已現端倪。
四、依靠科學,著力培植有規模、上檔次、成氣候的特色種植基地數目不斷增加。實踐證明,依靠科技提高農民素質,是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的有效途徑。在實施科技興農戰略的過程中,按照"因地制宜,優質高效"、"擴大規模,爭創品牌"的原則和發展思路,推廣新品種,應用新技術,引進新品種、種苗,採取多種形式廣泛宣傳培訓、培育和推廣,著力培植若干有規模、成氣候的特色種植基地,形成各具特色,形式多樣的產業帶、產業區。由於價格因素影響,永昌縣蔬菜生產緊跟市場,不斷調整布局,優化結構,豐富品種,提高質量。近年來胡蘿卜、西芹、美國干紅辣椒、食用菌等有特色、有市場、見效快的蔬菜基地逐年凸現,規模不斷擴大,同時啤酒大麥已成為永昌縣一大支柱產業,生產基地已形成規模,發展潛力越來越大。2005年預計蔬菜面積達7.2萬畝,比2004年增加0.6萬畝,增長9.1%;啤酒大麥產量預計可達105156噸。
農業生產中存在的問題
一、農業生產資料價格起伏仍然較大,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農民生產投入成本,沖蝕了農產品價格上揚和國家一系列惠民政策本應帶給農民的既得利益。雖然政府出台了控制農資價格上漲的政策,對抑制農資價格起到了積極作用,但目前農資價格仍在高位運行。生產資料價格的上漲,導致部分農民只好採取減少對農業的投入手段來降低生產費用支出。生產成本高的表現:首先是農葯、化肥價格的大幅上漲;其次,由於在同一片土地長期掠奪式經營,土地墒情差,對農葯和化肥產生了抗葯性,農民只有增加用葯量和增加打葯次數,才能達到以前同樣的效果,從而導致生產成本增加。據調查,永昌縣尿素、碳銨、磷肥和復合肥價格分別比上年同期上漲26.0%、27.0%、17.9%和23.4%。據測算,因農資價格上漲每畝增加生產成本65元左右。
二、市場需求有限,農產品供求格局變化無常。永昌縣農村經濟結構以種植業為主,糧食所佔比重偏大,地區間農業結構趨同嚴重,缺乏具有比較優勢的主導產業,影響農民收入水平下降,種植面積將自然調減。
三、農民的組織化程度低,信息資源的開發利用和農業科研技術推廣不夠,不能滿足市場農業發展的要求。一是"農字型大小"企業發展緩慢,帶動力及輻射面較窄,尚未形成與農民發展利益緊密結合的聯合機制,產業鏈還不完善,無法實現農戶小生產與大市場的有效對接。二是社會中介組織發育不夠,各類專業經濟組織不僅數量極少,且大多沒有按市場機制規范運作,沒有真正發揮專業組織在社會化服務方面的作用。
四、農民整體文化素質偏低,與市場經濟發展的要求不相適應。近年來,永昌縣各鄉鎮以增加農民收入為目的,對農民進行基礎知識、技術等方面培訓,農民素質有所提高,但遠遠不能適應形勢發展的要求。基礎素質低下,加上落後的"小農"思想觀念束縛,導致農民科技知識普遍缺乏,嚴重製約了農村經濟的發展,影響農民增收,一是不懂科學生產,提高農產品競爭力難。二是不懂市場規律,實現農產品增值難。三是基礎知識缺乏,創造就業機會難。
建議及對策
1、引導和調動農民種糧積極性,處理好糧食安全生產與結構調整的關系。抓點帶面,因地制宜的發揮比較優勢,對整村整社推進,選擇項目有特色、有效益者,在政策上傾斜,資金上扶持,以此來突出當地主導產品,實施品牌戰略,形成"人無我有、人有我優"的適應市場需求變化的特色產品,為農民增收創造有利條件。
2、加大對農田水利基本建設的投入,盡快改善農田水利設施,提高農業防災能力,繼續加強對農民工的培訓,著力提高農民就業技能。組織好糧食收購資金供應,積極開拓銷售渠道,減少中間環節對農民的盤剝,確保農產品"購得進、銷得出、有效益"真正為農民排憂解難,實現從"提價增收"向"降本增收"轉變,切實減少種糧成本,努力提高大宗農產品的變現率,使農民在農產品購銷主渠道中受益增收。
3、立足農業,樹立大農業觀念,確立挖掘糧食產業對農民增收的潛力。大力發展優質農產品生產及其精深加工,推動農業的產業化、規模化進程。採取各種政策扶持重點或龍頭企業發展,通過"公司+農戶"及興建產業化基地方式推動農產品的規模化,專業化經營,實行原料、加工、貿易、科研的一體化;並在產業化基礎上盡一切努力挖掘農業的新功能、延長產業鏈,為大宗農產品找到穩定的銷售與增收渠道。
4、加快農產品市場建設。加強以產地批發市場為重點的農產品市場體系建設;加強以市場信息網路為重點的配套設施和軟體建設,提高市場管理水平;培育市場主體,提高市場主體組織化程度;採取多種融資方式,建設農產品市場,使市場帶動產業發展,以產業促進市場的完善與發展,為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創造良好的體系。
⑶ 延長縣萬健農產品加工專業合作社怎麼樣
延長縣萬健農產品加工專業合作社是2016-01-21注冊成立的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注冊地址位於陝西省延安市延長縣七里村鎮薛家芽塬行政村小南窯溝自然村。
延長縣萬健農產品加工專業合作社的統一社會信用代碼/注冊號是93610621MA6YE1WF4A,企業法人劉軍,目前企業處於開業狀態。
延長縣萬健農產品加工專業合作社的經營范圍是:食用油、雜糧農產品加工生產、銷售;家禽、家畜、水產養殖與銷售;農機具引進推廣;苗木種植及銷售;果類、農副產品的種植、加工及銷售。(依法須經批準的項目,經相關部門批准後方可開展經營活動)。
通過愛企查查看延長縣萬健農產品加工專業合作社更多信息和資訊。
⑷ 天津市農產品批發市場有哪些
金鍾批發市場,在金鍾河大街與外環交口。
何莊子批發市場,在大沽南路,柳林附近。
紅旗批發市場,在紅旗南路延長線,過了外環不遠。
⑸ 青藏高原農產品高產的原因
青藏高原日照時間長,太陽輻射照度遠大於平原地區,屬高紫外輻射區.平均氣溫低、日較差大.青藏高原年均氣溫0℃以下,極端高溫為25~26℃,極端低溫為一45~一36℃,海拔4500m以上區域夏季最高氣溫低於0℃.一天中的最大溫差達22℃.相對濕度小、風速大.
夏季氣溫不是很冷,只能說比較涼爽.
青藏地區降水不多
空氣稀薄,日照充足時對的,冬季比較寒冷,因為其海拔高的原因,高溫是不可能的.低溫使農作物生長緩慢,延長了農作物的生長期,使農作物有更充足的時間製造和積累更多的營養物質.
⑹ 根據農產品的貯藏生理特點,應如何延長農產品的保質期
根據農產品的儲藏生理特點,想要延長農產品的保質期,首先要將農產品放到陰涼通風乾燥處,不受陽光直射以及潮濕等不良因素影響。
另外有條件的話可以進行密封保存,放到地窖或者冷庫當中低溫儲存,這樣能夠最大限度地延長保質期限,保證農產品的品質和口感。
⑺ 怎樣儲存農產品
(1)常規儲存。即一般庫房,不配備其他特殊性技術措施的儲存。這種儲存的特點是簡便易行,適宜含水分較少的乾性耐儲農產品的儲存。採用這種儲存方式應注意兩點,一是要通風,二是儲存時間不宜過長。如糧食類的儲藏。
(2)窖窯儲存。特點是儲存環境氧氣稀薄,二氧化碳濃度較高,能抑制微生物活動和各種害蟲的繁殖,而且不易受外界溫度、濕度和氣壓變化的影響,是一種簡便易行,經濟適用的農產品儲存方式。較適宜對植物類鮮活農產品進行較長時間的儲存,比如,冬儲大白菜、蘿卜、馬鈴薯、大蔥等。
(3)冷庫儲存。能夠延緩微生物的活動,抑制酶的活性,以減弱農產品在儲存時的生理化學變化,保持應有品質。這種儲存方式的特點是效果好,但費用較高。如肉類產品的儲藏。
(4)乾燥儲存。有自然乾燥和人工乾燥兩種。乾燥的目的是為了降低儲存環境和農產品本身的濕度,以消除微生物生長繁殖的條件,防止農產品發霉變質。
(5)密封儲存。密封儲存雖然投資較大,但儲存效果良好,是現代農產品儲存研究和發展的方向。它適宜各種農產品,特別是鮮活農產品(如果品、蔬菜等)的儲存。
(6)放射線處理儲存。
⑻ 國內有哪些大品牌的農產品
農產品分為初級農產品,初加工農產品,深加工農產品,不同農產品的品牌和品牌主體有很大差異。
初級農產品一般是地方政府或是協會打造的區域性農產品,例如煙台蘋果,平谷大桃,壽光蔬菜、陽澄湖大閘蟹、遷西板栗等。基本都是地方+產品的模式在推出,打造過程較為緩慢,投資大,需要政府或是協會持續輸出品牌理念才能打造出來,基本是找專業的品牌公司進行打造。但是這類產品品質把控一直都是問題,好不容易打造出來的區域品牌,但是區域內的供貨和冒名產品一直杜絕不了。
初加工農產品,這類產品一般是企業多一些,需要工廠進行產品的初加工,有簡單的分選,或是產品的處理等等,針對的是B端采購商或是采購食材的消費者,品牌有新希望六合系列、金鑼冷鮮肉系列等等,多為深加工品牌中的分支。
深加工,這類產品主要是面向消費者居多,都是已經加工好可以吃的,這類產品的品牌還是比較多的,就不一一列舉了。
國內農產品品牌在國內做的還行,主要是因為國內市場大,但是國際品牌就很少,主要在於我國農產品的產品質量不穩定,品牌化發展不深入,還需要多多藉助一些像社員網這類做農業品牌機構,從公司到產品戰略再到品牌一步一步做好。
⑼ 如何延伸農產品產業鏈條
一、延伸產業鏈條是現代農業發展的必然趨勢
打造、延伸農業產業鏈條,是當前經濟形勢下農業企業持續、穩定發展的客觀要求。實際上,我國農業產業轉型和集中度提高的趨勢已日趨明顯,農業產業鏈打造和延伸的經營格局,正從局部探索轉入全面深入發展階段,形成了市場主導、企業推進、規模擴大、上下一體、領域延伸的新局面,呈現出集中度提高、競爭力增強、帶動面擴大的新態勢,探索出了用現代工業理念、先進的科技成果建設現代農業的新途徑,已逐步構建起多方推進的新機制。尤其是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在此過程中承擔了引導生產、深化加工、開拓市場、增加農產品附加值、促進技術進步等多項重要職責功能,取得了積極而明顯的成效。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農業得到了快速發展,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在繁榮農村經濟、增加農民收入、保障糧食安全等方面作出了重要貢獻。近年來,盡管我國農業發展較快,但人均產量、產值仍低於世界平均水平,尤其是長期以來傳統的種植、養殖模式,制約了整個產業的進一步發展,限制了農業向現代化、規模化、集約化、標准化產業模式轉變。與此同時,傳統產業模式下存在的產品質量不可控、抵禦自然災害能力不足、種植生態環境惡化等問題日益凸顯,特別是近年來頻繁發生的產品質量問題,使得整個農業行業面臨信任危機。
面對新趨勢、新情況、新問題,解決行業發展問題的根本途徑在於延伸、打造和完善產業鏈。打造現代農業產業鏈條,是轉變農業發展方式、提升產業發展效率和質量的需要,是確保農產品質量安全和農民持續增收的需要,是實現農業資源可持續利用和農牧經濟健康發展的需要,也是建設會主義新農村、構建和諧社會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