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石油發電
是的,是1356900!
不過,我計算的是2037kwh或587.78kwh.另外,給你補充些知識!
1月13日,山東省渤海灣南部水深僅25英尺(1英尺=0.3048米)淺海區的埕島西油田冒出了滾滾原油。諾布爾能源公司(NYSENBL)旗下子公司——EDC和中石化一同開啟了輸油管線閘門,一條5英里(1英里=1.609344公里)長的輸油管將原油送到岸上並銷售給中石化。當天,3個油井實現採油,日產6000桶,本周內,剩下的十幾口井將陸續開啟,生產能力將達到日產1萬桶(年產40萬噸)。
《財經時報》從勝利油田得到消息,埕島西區塊合同區面積為149平方公里, 已勘測探明的石油地質儲量達5000萬噸。EDC總計對該項目投資9億元,持57% 的石油開采權,而合作方中石化持有43%的開采權,雙方按照該權益進行產品分成。EDC總經理帕特·麥克森預計,EDC將在這個項目上每年獲得贏利至少1個億。
這對於總儲量超過30億噸的渤海灣大油田(預計今後至少還可以在這里找到15億噸儲量,使總儲量達到45億噸)來說,只是個「小故事」——引用中石化一 位員工的話來說就是——埕島西「僅是冰山的一角」。
渤海灣:「海上大慶」
記者了解到,2001年渤海油田年產量已經接近600萬噸,預計到2005年產量將達到2100萬噸,渤海石油的產量將達到全國產量的近15%,而相當於中國整個海洋石油產量的一半。目前,這里再加上周邊陸上的遼河、勝利、華北和大港油田 的石油產量,已經超過全國的40%。
包括大陸菲利普斯□Conoco Phillips□、雪佛龍、科麥奇、德士古、阿帕奇、王朝能源(加拿大)等公司在內的,至少有6家以上赫赫有名的國際石油巨頭已經獲得渤海灣區域的石油開采權,EDC只是其中名不見經傳的一家而已。
2002年的最後一天,新華社發出了一條不太引人注意的消息:中國最大的海上油田蓬萊19-3油田一期工程日前正式投產,設計產能最高可達4萬桶油當量/天(約年產200萬噸)。
蓬萊19-3油田是繼陸上大慶油田以後,中國發現的第二大整裝大油田,年產原油有望突破1000萬噸,幾乎占渤海石油產量的一半。其儲量預計約26億桶(約
3.5億多噸),並具進一步評價的潛力,堪稱「皇冠上的明珠」。大陸菲利普斯公司的前身——菲利普斯石油公司於1999發現了它,目前開發由菲利普斯中國有限公司□大陸菲利普斯的下屬公司,簡稱「菲利普斯中國」與中海油合作進行。菲利普斯中國擔任項目的作業者,據說擁有49%的權益,而中海油擁有51%的權益。
也就是說,這塊油田差不多一半原油歸美方所有。事實上,整個渤海石油的前景都是如此,中國還有許多的海上油田都是與外國合作開采。
國際石油巨頭瓜分渤海灣
這讓中國關心能源發展的人士罵起娘來——本來貧瘠的石油資源卻被海外這些「風險投資」收割走——中外合資項目的大部分勘探合同都是在上世紀90年代
中期以前簽訂的,那時候中國原油基本可以自給,石油價格也沒有和國際接軌,海油的勘探極具風險,而且開采成本比陸地石油高出3-5倍。1990年年初中國勘
探、開發和開采海油的技術、經驗和資金都遠遠不夠,於是向外國石油公司出售特許權成為中國開采海油的重要手段。
埕島西、蓬萊19-3油田就是「歷史問題」,在渤海灣石油進入收獲期的時候,坐享其成的中海油無疑是最大的受益者,而外國石油公司也紛紛享受成功的喜悅。
事實上,渤海油田的勘探成功率,已連續6年保持在五成以上,遠高於35%的世界水平。勘探的結果也表明油田質地非常高,以前的理論認為,油層可能在2000米以下的深層,結果卻在1000米處的淺層收獲多多:一年多時間內發現的石油儲量竟相當於該地區的所有歷史發現,7個1億噸以上儲量的油田被發現。受最近勘探成果的鼓舞,17家海外公司正在渤海灣狹小的地帶內正抓緊進行著新一輪的勘探。
據悉,中外合作方式包括以下幾種:開發合同(對於已經勘探出原油儲量的區域進行開發)、提高產收率合同、單井合同(外方勘探,一旦發現油區就按照合同行使權益),以及原油勘探開發生產一體化合同。中方一般要求獲得勘探權的海外公司投入一定比率的資金進行區域內的勘探。一般的做法是,中海油獲得51%的權益,而外方獲得49%的收益。
但是也有例外,比如埕島西項目的合作中,EDC的收益大於中石化。ED C向《財經時報》解釋,1997年以前中方勘探出的石油地質儲量只有3000多萬噸,1997年EDC投產埕島西,勘探出該區域石油儲量總計達到5000多萬噸,因而至今在該地區擁有佔主導地位的開采權。
中國石油缺口驚人
相比美國油田全部封閉,在「9·11」以後進一步增加了儲備,並只開采外國 的石油,中國的這一歷史遺留政策不甚高明。目前盛傳的國家能源委即將成立的
消息也反映了普遍的呼聲,建立戰略石油儲備應該會很快被提上議事日程。
目前,石油在中國能源結構中約佔20%,而全球平均數字是40%。由於陸上老油田產量開始走下坡路,中國今後20年石油、天然氣、銅等礦產資源累計需求總量至少是目前儲量的25倍,其中石油需求缺口超過60億噸。而迫於環保和國際輿論壓力,中國煤炭產量已由過去的13億噸減少到現在的9億噸。2001年以來,中國原油進口已經達到7000萬噸,並成快會突破億噸,接近石油消費的1/3。到2010年和2015年,中國石油年需求量可能達到3.6億至4.3億噸,屆時,年進口量可能達到1.8億噸至2.5億噸。進口的80%可能來自中東,幾乎全部是經過馬六甲海峽的油輪運輸。
因此,美伊戰爭將對中國經濟造成巨大傷害。有人認為如果戰爭拖一年的話,中國經濟的年增長率會減少一到兩個百分點——因為中國幾乎沒有任何戰略儲備(美國的戰略儲備相當於其叄個月的進口量)。美國打擊伊拉克之後,可能會對另一個產油大國伊朗施加壓力,而伊朗目前是中國最大的石油進口源。
國家石油政策變化
中國試圖分散進口源和進口途徑,中俄輸油管計劃即是一例。計劃中,它在2005年投入使用,前五年內每年經該線路向中國進口2000萬噸石油,2010年後提 高到3000萬噸。
但是,最近傳出可能泡湯的消息,輸油管終點不再是大慶,而是太平洋沿岸的納霍德卡港,因為日本和韓國都不希望「從中國人手中買油」,近日日本首相小泉訪俄時,更向俄提出願提供優惠貸款50億美元,支持興建繞過中國的輸油管。這令普京態度游移——此前中國石油公司在壓力下,已被迫中途退出了俄羅斯著名的斯拉夫石油公司投標拍賣。俄羅斯不允許中國染指他們的石油公司。
於是中國重拾從哈薩克修建長達3000公里的輸油管達到新疆的計劃。但是輸油量卻只有每日50萬桶,本身並不經濟。同時,由於美國軍事打擊阿富汗,中亞五國紛紛靠近美國,原先修建輸油管計劃的大環境也發生了微妙變化。中國石油的中亞戰略也陷入尷尬之中。
與此同時,中國叄大石油公司拚命擴大海外領地,也意味著國家石油政策的變化。
中石油的主要投資集中在蘇丹和哈薩克,在委內瑞拉、秘魯和加拿大也有業 務。2002年中國石油宣布以2.16億美元收購戴文能源公司在印度尼西亞的油氣資產,希望到2005年,實現海外銷售收入40億至50億美元。2002年中海油斥資12億美元收購了澳大利亞和印尼的叄塊石油天然氣田,計劃在「十五」期間斥資100億元用於海外業務拓展,到2005年獲得每年200萬至300萬噸份額油。近日中石化和中信也表示正在收購海外油田資產。
亡羊補牢
同時,國內的勘探權許可顯然已經收緊。知情人士透露,最近兩叄年來,像渤海油田這樣的地域是已經很難再出售勘探權給國外石油公司了。在那些勘探權到期之後的區域,中海油自己承擔起了獨立勘探任務,並且取得了一定的成績。其中2002年10月22日,中海油宣布位於渤海灣遼東區塊的預探井錦州25-1S-1獲得成功,擔任此區塊的作業者並擁有100%的權益。
至於蓬萊19-3項目的進展,知情人稱,目前合作雙方——中海油和菲利普斯中國仍舊在某些敏感問題上存在分歧,例如該項目是進行整體開發還是分區開發
。中海油希望採取整體開發方案,這樣有利於提高石油資源的有效利用,同時能保證中方利益,但雙方並沒有就此達成一致意見。
1)世界石油化工工業發展四大趨勢
一、石油工業的可持續發展更加強調企業的社會責任
本屆石油大會的主題是"石油工業,追求傑出業績與承擔服務社會的責任"。石油工業對人類文明和社會進步起到了巨大的推動作用,但同時也對人類居住環境造成了污染,對全球氣候變化和世界經濟的發展產生了負面影響。為了保持石油和石化工業的可持續發展,世界上許多國家都在致力於開發清潔生產技術和替代能源。這次大會號召石油公司要在追求傑出業績的同時,承擔起服務社會的責任,與政府密切合作,加強對話,共同創造能源的未來,這是關繫到人類生存權的重大問題。
二、技術進步是發現新的油氣田、增加油氣儲量的基本動力
在本屆大會上,各國專家們在總結近年來深水和超深水油氣勘探開發、老油田下面發現新油田的經驗時指出,勘探開發的技術進步具有決定性的作用。
三、石油替代能源問題受到廣泛重視
專家們認為,天然氣變為液體的技術(GTL)和LNG技術可以在未來市場中獲得較好的經濟效益。盡管由於經濟性問題,GTL和LNG永遠不能取代整個傳統燃料,但是GTL作為車用優質環境友好燃料,在未來 15年內將佔全球柴油燃料的10%,GTL和LNG將在解決世界能源問題上發揮重要的作用。
四、煉油與石化一體化,充分利用石油資源,提高產品競爭力
煉油廠與石化廠互供原料、總體優化,特別是以煉油過程生產低碳烯烴尤其是生產丙烯作為石化原料,使煉油廠與石化廠的結合更為緊密,這已成為世界石油工業發展的一個普遍趨勢。
2)在日益高漲的求「綠」大趨勢下,化工企業講理無門,只有及早迎合今年化企咬牙要過「綠」關
2002年,對化工企業而言,最敏感的詞莫過於綠色了,不管是化肥、農葯,還是塗料、染料,都在某種程度上受到了綠色的影響———一些企業讓綠色逼得步履艱難,甚至無路可走;一些企業卻也借著綠色的口號引來了不少人的眼球。在即將到來的 2003 年裡,綠色對化工企業又意味著什麼呢?2002 年是我國加入 WTO後的第一年。在這一年裡,更加開放的國門讓更多的國內產品走出去,更多的國外產品走進來。隨著出口大幅度上升,國際上針對產品的各種壁壘也隨之出現,綠色壁壘就是今年我們的出口產品遭遇最多的一個。茶葉出口受阻,蔬菜出口受阻,水果出口受阻,服裝出口受阻……一連串產品出口受阻幾乎都與化工有染,不少化學物質殘留過高成了產品受阻的口實。接下來就是不明真相的人把化工產品看成是萬惡之源,甚至於對多年來一直充當農業生產保護神的化肥農葯也不能倖免。綠色壁壘發難在先,綠色農業欲棄傳統化肥農葯在後,國內諸多企業不得不坐下來討論對策。
國外壓力尚且如此,國內在這一年中也一波一波地涌動著以綠色為口號的活動。今年二三月間,北京首先出現了一些聲音,對即將出台的內牆塗料標准提出質疑,在圈內引來了一場動靜不小的'護國標'與'抗國標'的爭論。和以往大不相同的是,此次爭論並非由於國標過於嚴格,而是企業認為國標太過寬泛,不如企業標准或地方標准嚴格。爭論雖然以一家企業退出協會為最後收場,但它卻表現出人們對綠色異乎尋常的熱愛。本屬化工領域的業內技術之爭也空前地引來了眾多眼球。爭論到此並未結束,就在國家內牆塗料標准正式施行前後,上海一家塗料企業也通過媒體質疑國標,同樣認為標准中對有害物質的要求過於寬泛不利於行業發展。為此還導致了兩家企業的直接交戰。一時間,標準是否夠'綠'硝煙再起。拋開南北二企業叫板塗料國家標準的最初動機,起碼這兩家企業因沾了綠色而名氣流傳開來。
2002年就這么過去了。沒有人不相信,新的一年對綠色的追求將會更執著。在這種日益高漲的求'綠'大趨勢下,化工企業無理可講,既不能訴委屈也不能講條件,只有迎合。 就農葯而論,目前高毒農葯在我國占據比例過高的狀況必然要在近兩年內得到改變,高毒高殘留農葯要退出舞台,低毒低殘留農葯唱主角是必然趨勢。但是自主知識產權的產品少、開發能力不足、企業分散形不成大的集團等等困難都明擺在面前,產品結構的大調整所需要的就是產業的調整和企業的整合。這既為農葯企業帶來了挑戰,也提供了新的發展機遇。產品結構調整是農葯生產企業的生存之路,積極開發和尋找高效低毒低殘留替代產品,運用各種技術手段改進和改善低毒低效的用葯效果,認真防範產品轉型時期可能帶來的各種經營風險,盡早搶占產品競爭的制高點。這是農葯企業惟一的選擇。
化肥企業在新的一年中也將受到更加嚴厲的綠色制約。據報道,國家計委、財政部、國家環保總局、國家經貿委制定的《關於發布排污收費標准試行及有關問題的通知徵求意見稿》已下發。通知的下達表明國家將大幅度提高排污收費標准。經有關方面測算,若按新標准收取排污費,將為目前收費標準的 5倍左右。以小氮肥行業為例,如果按新標准收費,排污費一項據初步估算僅尿素廠就達 1.36 億元,碳銨廠為 1.87 億元,小氮肥行業為 3.23 億元,加上廢氣、廢渣、噪音等的收費,新標准收費比老標准增加了 80%。據悉,新的一年我國化肥的進口配額將超過 1000萬噸。這樣,化肥生產企業在環境保護、綠色生產和進口壓力下,供大於求的現象將會日益嚴重。中小企業的關停並轉、大企業重新劃分勢力范圍……這些都將圍繞著綠色更廣泛、更具體地展開。
據悉,明年國家有關部門將重點在塗料行業展開打假(實際上也就是打假綠)行動,一些假冒名牌產品的作坊式小廠將退出市場,充滿綠色且適銷對路的名牌產品會有更大的發展空間。節能低污染的水性塗料、高固體分塗料、粉末塗料、無溶劑塗料和輻射固化塗料形勢將看好。我國塗料年產量 200萬噸,有報道說生產企業多達 8000 家,市場總的發展態勢是總量供大於求。在這種形勢下,綠色幾乎成為塗料企業優勝劣汰的惟一尺度。過得了綠色關就過得了生存關,反之將會被淘汰。
綠色潮流,浩浩盪盪,順之者昌,逆之者亡。對化工企業來說,在新的一年裡,如果你還有一點資金的話,如果你還有一點技術的話,如果你還有一點競爭的雄心的話,那就毫不動搖地投到綠色上吧,那是惟一的一條能夠繼續走下去的路。
⑵ 秦皇島有什麼特產(除海鮮外,方便帶的)
秦皇島的特產有:
秦皇島的特產以海產品為主有鐵板蟹、干貝、海蝗魚、梭魚、墨斗魚、帶魚、魷魚、海螺、毛蚶等貝殼類品種繁多,集渤海灣海味產品之精華。
⑶ 渤海灣具體指什麼地方
渤海灣位於渤海西部,是渤海三大海灣之一,渤海灣是京津的海上門戶,華北的海運樞紐,北起河北省樂亭縣大清河口,南到山東省黃河口,有黃河、海河、薊運河等河流注入,三面環陸,與河北、天津、山東的陸岸相鄰,東以灤河口至黃河口的連線為界與渤海相通。渤海灣面積1.59萬平方千米,約占渤海1/5。灣內有天津新港。渤海灣北部是著名的旅遊和度假區,西部塘沽是重要的港口。渤海灣大陸性季風氣候顯著,冬寒夏熱,四季分明。潮汐屬正規和不正規半日潮。渤海灣蘊藏豐富的油氣資源。渤海灣灘塗廣闊,淤泥灘蓄水條件好,利於鹽業開發。長蘆鹽區是中國最大鹽場,鹽產量佔全國的1/3。另外,渤海灣海水中,特別是河口附近,浮游生物和底棲生物多,為魚蝦洄遊、索餌、產卵的良好場所,出產多種魚、蝦、蟹、貝等水產品。
⑷ 北戴河有什麼特產或盛產什麼
北戴河瀕臨渤海灣,特產以海產品為主:螃蟹,干貝,海蝗魚、梭魚、墨斗魚、帶魚、魷魚、海螺、毛蚶等貝殼類品種繁多,集渤海灣海味產品之精華。
⑸ 東營的特產有什麼
1、麻灣西瓜
麻灣西瓜產品品質要求瓜形勻稱周正,皮色花紋光亮美觀,果實成熟度高,中果型;平均單果重3.5公斤,皮薄,可食率高,果瓤脆嫩,肉色鮮紅均勻,蜜甜多汁,風味好,含有豐富的礦物鹽和多種維生素。
2、佛頭寺黑陶
佛頭黑陶已有200多年歷史,採用的原料是地下十多米深層黃河自然落下的紅淤泥,是由當地藝人結合傳統泥陶工藝開發生產,是「火」與「土」的結晶。
3、大王秦椒
大王秦椒是山東省東營市廣饒縣大王鎮的特產。秦椒,是辣椒中的佳品,素有「椒中之王」的美稱。秦椒具有顏色鮮紅,辣味濃郁,體形纖長,肉厚油大,表面皺紋均勻等特點。大王秦椒是國家農產品地理標志保護產品。
4、廣饒麵粉
廣饒麵粉廣饒農產品種植協會廣饒縣立足提高農業綜合效益,大力發展現代農業。市級以上重點農業龍頭企業達到65家,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到406家,現代農業園區發展到35個,工廠化食用菌年產能達到15萬噸。
5、黃河口大閘蟹
黃河口大閘蟹,學名中華絨螯蟹,俗稱毛蟹、清水蟹等。被1999年和2001年中國國際農業博覽會認定為名牌產品,成為山東省的優勢水產品之一。山東省東營市地處黃河入海口,水產品異常豐富,黃河口大閘蟹是其中的一大特產之一,是山東省的優勢水產品。
⑹ 渤海灣的海鮮都有什麼,海鮮都有什麼做法
我從小就居住在渤海灣邊的城市,我們這里是渤海和黃海的交界處,對於渤海灣里出產的海鮮可以說是從小吃到大。近幾年,渤海灣里的海鮮越來越少,以前很常見的不少海鮮,現在也已經變得身價不菲了!渤海灣的海鮮都有什麼一,名貴一些的海參
包餃子:海鮮入餡包餃子,也是渤海灣海鮮最美味的吃法之一。比如:鮁魚餃子、海腸餃子、海膽餃子、海螺餃子等。把渤海灣海鮮的鮮甜,用小小的餃子皮包裹起來,也是對渤海灣海鮮最美的詮釋。
刺身:最原始的吃法,往往最能吃出海鮮原始的鮮美,「生吃螃蟹活吃蝦」一直流傳在渤海灣的漁民口中。刺身對於海鮮品質的要求極高,必須是活的才能用這種吃法。比如:海膽刺身、魚片刺身等。
渤海灣的海鮮品種非常的豐富,吃法上也多種多樣,紅燒、蔥油、糖醋、干燒、燴制這些常用的烹調技法,都可以用在渤海灣的海鮮身上。主要是原材料的選擇上要新鮮,這樣才能吃出渤海灣海鮮的那種鮮甜美味。
⑺ 環渤海地區豐富的自然資源主要有哪四種
環渤海地區豐富的自然資源主要有煤炭、鐵礦、石油、海鹽.環渤海地區的自然資源非常豐富,特別是能源和礦產資源在我國沿海地區是得天獨厚的。而且這些資源分布相對集中,易於開發投產;資源互補性強,便於規模化開采;匹配條件優越,有利於綜合利用和深度加工。
1.得天獨厚的礦產資源
環渤海地區的礦產資源非常豐富,礦產資源儲量之多與種類之廣,是中國其他沿海地區所沒有的。主要礦產資源在全國佔有主要地位。
以內蒙古為例,內蒙古伊克昭盟達拉特旗埋藏著世界罕見的超大型芒硝礦;螢石儲量居亞洲第一,世界第四,烏蘭察布盟四子王旗查干敖包螢石礦屬於特大型螢石礦床,原礦氟化鈣平均品位達到熔劑富礦的工業要求;錫林郭勒盟蘇尼特右旗查干里門諾爾鹼礦,是亞洲天然鹼儲量最大的鹼礦。
2.能源儲量居全國之冠
環渤海地區石油儲量非常豐富,從遼河平原一直到華北平原,是一個斷陷地帶,這個地帶內已經查明是石油蘊藏的富集地區。現有華北、勝利、大港、中原四個油田,產量僅次於大慶居全國第二位。渤海是一個中、新生代沉降盆地,埋藏著豐富的油氣資源,現已探明渤海灣石油儲量達6億多噸。
環渤海地區是中國煤炭最豐富的地區,煤炭探明儲量佔全國煤炭總儲量的60%以上,其中山西省煤炭儲量最多,探明儲量佔全國三分之一。內蒙古煤炭儲量僅次於山西,在全國居第二位。還是世界最大的「露天煤礦」之鄉,中國五大露天煤礦內蒙古有四個,分別為伊敏、霍林河、元寶山和准格爾露天煤礦,其中霍林河煤礦是中國建成最早的現代化露天煤礦,准格爾煤田是目前全國最大的露天開採煤田;內蒙古東勝煤田與陝西神府煤田合稱東勝—神府煤田,是世界七大煤田中最大的一個;白雲鄂博礦山是世界上最大的稀土礦山,到1997年已探明的稀土氧化物儲量佔世界稀土總量的76% ,該礦山含礦物172種 ,是世界上含礦物種類最多的礦山。
3.潛力巨大的海洋資源
渤海是中國最大的內海,素有 「天然魚池」 之稱,盛產多種魚、蝦、貝類水產品,還有豐富的其它海洋資源。渤海海洋動物和植物共約 170種以上,有哺乳類的海豹;各種魚類。軟體動物有烏賊與魷魚;甲殼類有蝦、蟹;棘皮動物有海參,腔腸動物有海蜇,海綿類和海藻類有海帶、紫菜、石花菜等。其中主要的魚類就有 l00多種。由於渤海位置和海流等自然條件的影響,溫水性魚類最多,其次是寒水性魚類。小黃花魚是渤海魚類產量最多的一種,也是中國海洋四大魚產之一,主要在廟島群島、渤海灣、萊州灣一帶;帶魚也是中國海洋四大魚產之一,主要在萊州灣、遼東灣一帶,其它魚類如梭、鱠、鮁、鮃等魚在渤海沿岸也有分布。渤海蝦、蟹、貝類,海帶、紫菜、石花菜等海洋植物也很豐富。渤海有許多良好的海灣和河流入口,是理想的天然漁場。渤海的漁場很多,北部有望海寨、菊花島和大清河口漁場,南部有龍口、黃河口漁場,西部有海河口漁場。
渤海除了上述各種資源外,海底還有石油、天然氣、煤、鐵、銅、硫和金等礦物,藏量也相當豐富。此外,還有極其豐富的海洋能源資源,包括潮汐能、波浪能、溫差能、風能、潮流能等。內蒙古自治區風能儲量 2.7 億千瓦小時 ,佔全國總儲量的1/5,居全國首位;全區年平均風速3.7米/秒,大部地區年平均有效風能功率密度為150—200瓦/平方米。
4.富饒的農、畜資源
環渤海地區包括華北平原、黃淮海平原和遼河平原,是中國農業發達地區之一,這里是全國重要的小麥、雜糧、棉花、油料和水果生產基地;西部地區和內蒙古草原,是全國林、牧業基地之一。內蒙古巴彥淖爾盟的河套灌區,是亞洲最大的自流引水灌區。灌區總面積118.9萬公頃 ,由黃河自流引水,灌溉條件優越 , 排水骨幹工程已基本形成。
環渤海地區是全國重要的糧食產區。 主要糧食作物有小麥和雜糧。 小麥分布大致以長城為界,以南為冬小麥,以北為春小麥。玉米在本區糧食作物中僅次於小麥,主要分布在本區的東部和南部。穀子和高梁在較乾旱的山西、內蒙古種植最為普遍,此外河北、北京山區和遼西也種植較多。高粱主要分布在渤海沿岸和海河平原、遼河平原低窪地區。甘薯以冀中南、晉中南和遼中最為集中。馬鈴薯主要分布在內蒙古、河北壩上和山西雁北。水稻主要分布在遼河下游、海河下游、山東南四湖濱湖地區、沂沭河兩岸、黃河沿岸及膠萊河谷地帶。內蒙古西部區生產的褐色大粒蕎麥,品質全國第一,粒大皮薄出粉率高,在國際市場首屈一指。
棉花是本區最重要的經濟作物,播種面積約佔全區經濟作物播種面積的一半左右,約佔全國棉田面積的五分之一
環渤海地區是中國油料作物重要產區之一,主要有花生、胡麻、芝麻、油菜等,其中以花生最重要。花生主要分布在山東、河北兩省,播種面積和產量佔全國35%左右。山東省種植相當普遍,以煙台、臨沂、昌濰等地區最為集中,泰安、濟寧地區種植也較多,河北省冀東唐山地區和冀中南沙土地帶是花生的集中產區。胡麻主要分布在內蒙古、河北的壩上地區、山西的雁北和忻縣地區,產量居全國首位。是全國重點芝麻產區,種植面積和產量佔全國40%左右。以魯西最集中。油菜以山東、河北低平地區最為普遍。
呼倫貝爾大草原是世界上天然草原保留面積最大的地方,是中國最大的無污染源動物食品基地。內蒙古阿拉善白山羊所產羊絨,以其細度、光度、白度三項指標成為世界最好的山羊絨。以伊克昭盟的阿爾巴斯白山羊絨為原料加工的KVSS無毛絨,是國際公認的「中國一號無毛絨」,被譽為「軟黃金」。
5.絢麗多彩的旅遊資源
環渤海地區的旅遊資源豐富多采,既有陸上的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又有變幻莫測的海洋景觀,匯集成海光山色獨具風格的旅遊景觀。
從陸上自然景觀來看,有山、泉、洞、湖、原五種景觀。環渤海地區內名山奇峰,構成北國一大景色。山東境內的泰山、山西的恆山,是舉世聞名的大山。本區內有兩處大草原,即黃河三角洲草原和內蒙古大草原,一派風吹草低見牛羊的草原風光。
海洋自然景觀以海水、河灘、海島為特徵,構成集旅遊、休閑、療養為一體的理想勝地。改革開放以來,還專門建立了海濱旅遊開發區,旅遊開發區等。
環渤海地區還有豐富的自然科學旅遊資源。如北京有密雲太古代變質岩,十三陵中上元古代地層,周口店的中國猿人,延慶縣硅化木化石群,石景山模式口的第四紀冰川擦痕;天津薊縣的中上元古界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八仙山森林生態自然保護區;內蒙古呼和浩特市五塔寺「金剛座舍利寶塔」後照壁上的蒙古文石刻天文圖,是現存的世界上最完好的用蒙古文標注的天象資料,已將外國天文知識融於中國傳統的天文學體系中 ;內蒙古呼倫貝爾盟扎賚諾爾煤礦出土的猛瑪象骨架化石,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猛瑪象骨骼化石;大連老鐵山鳥島自然保護區,蛇島自然保護區;山西襄汾縣丁村人遺址,等等。
環渤海地區的人文景觀尤為突出,名震中外。最著名的有北京的故宮、長城和十三陵,內蒙古赤峰市遼中京遺址上的八角密檐式磚塔(俗稱大明塔),高達80.22米,周長113米 ,是中國現存體積最大的遼代古塔,承德的避暑山莊和外八廟,山西的五台山和雲崗石窟,山東曲阜的「三孔」,河北遵化的清東陵和易縣的清西陵,冀東的山海關和老龍頭,都是中國傳統文化特點的典型代表,世界馳名。此外,還有一些具有地方特色的人文景觀,如遼寧興城的明代古城,河北正定隆興寺的大銅佛,趙縣的趙州橋,邯鄲的叢台和七賢祠,山東煙台的蓬萊仙閣,威海的劉公島,山西應縣的木塔,太原市的晉祠,臨汾堯陵,內蒙古呼和浩特的昭君墓等。近代人文景觀有西柏坡的革命遺跡,蘆溝橋抗戰遺址,劉公島甲午海戰遺址等。
環渤海地區的許多濱海城市利用其豐富多彩的海洋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大力發展現代商貿旅遊,受到了國內外遊客的歡迎。
⑻ 秦皇島水果特產有哪些
1、有京東板栗、石門核桃、勝利蘋果、葵花蘋果、昌黎蜜梨、玫瑰香葡萄、南大寺水蜜桃、苦杏仁等干鮮果品,還有一種當地產的小洋梨,個小無核,口感酥脆,甜而不膩,是當地野生果樹中的獨特品種;
2、秦皇島瀕臨渤海灣,特產以海產品為主:鐵板蟹、干貝、海蝗魚、梭魚、墨斗魚、帶魚、魷魚、海螺、毛蚶等貝殼類品種繁多,集渤海灣海味產品之精華,秦皇島工藝品包括各種珍珠飾品,門簾、項鏈、珍珠掛件、貝堆、貝雕、人造琥珀、磚雕等工藝品,都非常有秦皇島特色,還有一種用平螺加工製成的裝飾品,是當地特產與手工製作藝術的結合;
3、此外還有黿魚酒、秦雪啤酒、老髦肉、北戴河楊腸子火腿腸等地方名優產品;
4、秦皇島,簡稱「秦」,又稱港城,舊稱「臨榆」,河北省省轄市,中國海濱城市,全國性綜合交通樞紐,中國首批沿海開放城市,中國最大鋁製品生產加工基地,北方最大糧油加工基地,被譽為「車輪製造之都」。
⑼ 秦皇島有什麼特產,除了海產品,有什麼可以帶走的
秦皇島瀕臨渤海灣,特產以海產品為主,主要有鐵板蟹、干貝、海蝗魚、梭魚、墨斗魚、帶魚、魷魚、海螺、毛蚶等貝殼類品種繁多,集渤海灣海味產品之精華。
珍珠飾品:門簾、項鏈、珍珠掛件、貝堆、貝雕、人造琥珀、磚雕等工藝品,都非常有當地特色。還有一種當地人用平螺(海底發光的一種螺)加工製成的裝飾品,是當地特產與手工製作藝術的結合。
風味土產:如京東板栗、石門核桃、勝利、葵花蘋果、昌黎蜜梨、玫瑰香葡萄、南大寺水蜜桃、苦杏仁等干鮮果品。如小洋梨個小無核,口感酥脆,甜而不膩,是當地野生果樹中的獨特品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