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脫貧產業如何更興旺
鄉村振興,離不開產業興旺。同樣,貧困地區穩定脫貧也離不開產業帶動。貧困地區通常自然條件不佳、農業基礎薄弱,貧困群眾通常自我發展能力較弱、抗風險能力較低,現實起點低與現代農業產業的高要求存在矛盾。在貧困地區如何尋找適合的產業,如何建立更加高效的組織形式,如何調動各類市場主體的積極性,本報記者深入貧困地區,近距離觀察實現產業興旺的實踐與探索。
因地制宜推進產業脫貧,產業收入占脫貧家庭收入超50%
雲南有447萬多貧困人口和88個貧困縣,都在全國排第一位;有深度貧困縣27個,怒江傈僳族自治州、迪慶藏族自治州的貧困發生率高達三成左右。雲南建檔立卡貧困人口中文盲、半文盲率達12.4%,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只有3.4%,自我發展能力和動力可想而知。在脫貧攻堅的戰場,合作經濟吸引貧困戶參與脫貧,又降低了他們的市場風險,正大有可為。
發展產業是脫貧的根本之策,加快由「輸血式扶貧」向「造血式扶貧」轉變,雲南省委、省政府醞釀出台產業扶貧精準脫貧的意見,把創新幫扶模式、發展合作經濟擺在重要位置。在貧困人口佔全省1/4的昭通市,把產業發展和強化黨的基層組織、發展合作社結合,下大力氣提高農民組織化程度,以組織化實現標准化,以標准化支撐品牌化。
小小花椒樹,致富大產業。在昭通市魯甸縣,20多萬畝花椒樹實現產值7億多元。魯甸地震的震中龍頭山鎮,近15%的貧困人口都與花椒產業有關。鎮里推廣「公司+合作社+基地+農戶」的模式,爭取資金300多萬元扶持加工龍頭企業,解決了銷售難。「小花椒」不但為災後重建「撐了腰」,還帶動貧困戶共增收500多萬元,戶均增收1萬多元。
大理紙廠村陸解三一家5口人,是2013年的建檔立卡貧困戶。加入山嵛菜合作社後,2015年脫貧。去年以來,大理州注入產業扶貧資金60多億元,有勞動能力的貧困戶都有產業幫扶項目,產業收入平均佔到脫貧戶家庭收入的55%,帶動30多萬人增收,年人均增收1720元。這其中,都有合作經濟的影子。
如今,每天早上8點多,會澤縣駕車鄉貧困戶杭久芝老兩口都會到合作社「上班」,一天倆人能賺200多元。和杭久芝一起幹活的高菊珍,也摘了貧困戶帽。她把家裡40多畝靠天吃飯的山地租給合作社,再加上5萬元產業扶貧貸款入股合作社分紅,最近全家在商量蓋新房了。
⑵ 國有企業工會系統可以采購定點扶貧農產品計入什麼支出
工會系統采購定點扶貧農產品是可以的,計入工會活動經費、職工防暑降溫費、職工福利費和黨團活動經費科目都是可以的。最好是具備完整的收支票據憑證。
⑶ 強國學習上購買扶貧助農產品多付了錢,如何退款
強國上扶貧助農購物是在郵樂網上購買的,可以到郵樂網上咨詢客服……不過這個付款底怎麼多付錢的,不是都明碼標價的么??
⑷ 朱之文兒子跟兒媳為農產品冬桃代言,要走帶貨扶貧路嗎
從娛樂圈走紅的草根明星不計其數,但能在沒有經紀人包裝和引導下,熱度持續十年,應該獨有朱之文一人。
如今大衣哥年齡漸長,孩子們也到了需要自給自足的年齡。因此在采訪中,朱之文就透露,不會給兒女攢後半輩子的家業,因為他們長大了,需要肩負起生活的重擔。
⑸ 推動農產品銷售,平安集團採取了什麼措施
中國平安計劃在今年5-6月啟動"平安消費扶貧月"活動,利用自身電商平台優勢,針對廣東省對口扶貧協作地區,三區三州地區以及中國平安"三村工程"項目落地區縣的扶貧農產品,進行線上推廣銷售,通過構建"金融流量轉換成農產品銷量"的消費扶貧場景,全面推動消費扶貧項目落地,共同促進農產品銷售,進一步探索創新消費扶貧模式。
⑹ 扶貧的農產品,為什麼價格反而沒有那麼便宜
扶貧的農產品,價格還是受到了市場的調節,只是部分人在利用「扶貧」做文章罷了。有些專業人員專門銷售農產品的人。他們通過各種渠道銷售的農產品,並使用扶貧的口號。然而,他們不是農產品的真正生產者,而是通過包裝的營銷者。
然而,如果是純天然的農產品。比如用原生態種植代替農葯和化肥,也會使產品的價格更高。這樣,就不會有人抱怨價格太高,畢竟質量更有保證。扶貧產品價格高有許多原因,但總的來說,價格是與市場同步的。
⑺ 單位扶貧的農產品發放給員工怎麼做分錄農產品開具的是免稅普票,可以抵扣進項稅額嗎
發放給員工是作為福利了,自己消耗掉,可以進福利費,不可以抵扣
⑻ 中國地利集團在貧困地區都做了哪些扶貧工作
作為中國領先的農產品流通服務商之一,地利集團多年來積極投身產業扶貧事業,對貧困地區進行農資捐贈、專業合作社組建、先進技術引進和培訓、養殖種植基地開發、大宗農產品外銷、品牌農產品終端渠道銷售推廣等扶助。
⑼ 扶貧助力期怎麼拓寬貧困地區農產品流通和銷售渠道
根據《國務院辦公廳關於深入開展消費扶貧助力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指導意見》:
1、打通供應鏈條。支持大中城市和貧困地區引導和扶持一批消費扶貧示範企業,重點開展流通基礎設施建設、供應鏈服務、生產基地建設。發揮示範企業引領作用,帶動產地和消費地以骨幹企業為平台,以縣鄉村三級物流配送體系為載體,形成農產品從田間到餐桌的全鏈條聯動。(商務部、發展改革委、農業農村部等和各有關省級人民政府負責)
2、拓展銷售途徑。支持貧困地區完善網路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平台,為農村電商經營者提供產品開發、包裝設計、網店運營、產品追溯、人才培訓等專業服務,不斷提高貧困人口使用網路和用戶終端等能力。擴大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範覆蓋面。在有條件的貧困地區設立電商產業孵化園,培育規模化電商企業。鼓勵大型電商企業為貧困地區設立扶貧專賣店、電商扶貧館和扶貧頻道,並給予流量等支持。依託糧食、肉類等儲備制度,探索優先收儲貧困地區符合條件的農產品,在貧困地區建設農產品收儲基地。鼓勵大中城市與貧困地區聯合舉辦形式多樣的農產品產銷對接活動,建立長期穩定的產銷關系。支持貧困地區參加農博會、農貿會、展銷會,專設消費扶貧展區,集中推介、展示、銷售特色農產品。指導貧困地區供銷合作組織與農產品加工、流通企業建立長期穩定的產銷聯系,積極開展購銷活動。鼓勵貧困地區在景區景點、賓館飯店、遊客集散中心、高速公路服務區開設農產品銷售專區,集中銷售特色優勢農產品。建立貧困地區農產品滯銷預警機制,制定應急處置預案,組織大型電商企業、商貿流通企業和農產品批發市場到貧困地區集中采購滯銷農產品。(商務部、扶貧辦、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部、財政部、交通運輸部、農業農村部、文化和旅遊部、糧食和儲備局、供銷合作總社等和各有關省級人民政府負責)
3、加快流通服務網點建設。鼓勵貧困地區因地制宜新建或改建一批產地倉、氣調庫、冷藏冷凍保鮮庫等設施,以租賃、共享等方式降低參與消費扶貧企業的運營成本。鼓勵供銷合作社、郵政和大型電商企業、商貿流通企業、農產品批發市場等,整合產地物流設施資源,推動產地倉升級,增強倉儲、分揀、包裝、初加工、運輸等綜合服務能力,探索建立從產地到餐桌的冷鏈物流服務體系。深入實施快遞下鄉工程,完善貧困地區快遞服務網路,支持快遞企業與農業、供銷、商貿企業加強合作。(商務部、發展改革委、交通運輸部、郵政局、供銷合作總社等和各有關省級人民政府負責)
⑽ 卓越集團李華都有哪些精準扶貧的項目呢
卓越集團李華的理念是「立足社會,服務社會」,在2017年便響應號召,推進援疆工作,也在塔縣開展了一系列的扶貧項目。2017年,卓越集團李華先成立了1000萬元專項公益基金,之後又探索精準扶貧的項目,深挖當地特色農產品市場價值,像塔縣的雪菊工程、金杏工程等都是卓越集團發起的精準扶貧項目。之後,卓越集團還會繼續與塔縣人民一起前行,幫助塔縣徹底脫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