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志不在手套大王」的藍帆醫療想做什麼
作者|姚悅
編岩做輯|繆凌雲
同為國內防護手套龍頭,2020年英科醫療(300677.SZ)股價漲了14倍,藍帆醫療(002382.SZ)卻只漲粗友衡了2倍,目前市值相差了150多億元。
兩者相比,市場上就藍帆醫療是否被低估,或者還是不是「手套大王」之辯始終未絕,對此,藍帆醫療表示「手套大王」是以前年度的事情,未來十年「將朝著更高、更有挑戰的目標進軍」,志不在此。
「公司近期有收到部分轉移訂單」、「公司訂單量有所增加」……互動易平台上,國內多家防護手套頭部企業不斷透露訂單利好。
新冠疫情發生後,一次性醫用手套需求暴漲,尤其是傳統乳膠類手套生產大國馬來西亞深陷疫情之困,致使全球最大橡膠手套商工廠大面積關停,中國防護手套產能持續得到大量釋放。
作為去年全球PVC手套大王,藍帆醫療今年上半年實現營收51.88億元,同比增長127.11%;歸母凈利潤34.42億元,同比增長453.9%。
在行業景氣期被大幅反超,藍帆醫療表示「志不在手套大王」。
財報顯示,今年上半年,藍帆醫療防護手套營收佔比升至9成,重金布局的第二曲線——心腦血管高值耗材醫用器械貢獻營收、毛利率分別同比下降29%、26%。
轉型三年,老本行佔比反升至9成
藍帆醫療成立於2002年,隸屬於藍帆集團,前身為淄博藍帆塑膠製品有限公司,最初主營一次性PVC手套的研發、生產、銷售。
2012年,藍帆醫療的PVC手套規模達到120億支,位居全球第一,也因此獲稱「手套大王」。
但作為行業龍頭的藍帆醫療,在2017年前基本觸及行業天花板。2012年-2017年營收分別為12.33億元、13.35億元、15.35億元、15.09億元、12.89億元、15.76億元,其中在2016年甚至還出現了下滑。凈利潤也徘徊在1億左右,最高不超過2億元。
藍帆醫療不得不布局新的賽道,發展第二曲線。
自2013年起,藍帆醫療陸續收購了東澤醫療、上海透析、陽和生物等多家公司,產品線擴大至家庭護理箱、便攜護理包、公共護理箱等 健康 防護組合。
2018年成為藍帆醫療跨越性發展的一年。 藍帆醫療通過收購全球排名第四的心臟支架製造商——柏盛國際,切入了心腦血管高值耗材醫用器械領域。
也正是從這一年開始,藍帆醫療確定了「A+X」的戰略,目標成為擁有中低值耗材和高值耗材完整布局的跨國醫療器械龍頭企業。 並將旗下業務板塊分為防護事業告純部、心腦血管事業部和護理事業部。
2018年、2019年,藍帆醫療心腦血管事業部的營收佔比不斷逼近防護事業部,2018年兩者佔比分別為60.27%、38.17%;2019年兩者佔比分別為48.28%、49.99%。
但到了2020年,受疫情爆發和心臟支架集采影響,藍帆醫療防護事業部與心腦血管事業部的營收佔比急速反轉,分別為69.13%、22.33%。2021年上半年,二者營收佔比差距加劇擴大,分別為92.15%、7.02%。
今年上半年,受集采影響,藍帆醫療心腦血管產品毛利率的絕對優勢也開始落後於 健康 防護產品。2018年、2019年、2020年,藍帆醫療 健康 防護產品與心腦血管產品的毛利率比分別為23.91%:67.56%;15.30%:77.76%;48.55%:77.91%。今年上半年,二者的毛利率比為62.31%:52.19%。
為應對全球需求增長和國內產能釋放,藍帆醫療還在加緊擴大防護手套產能。
財報顯示,今年上半年,藍帆醫療「2億副/年手術手套項目」第一期6000萬副/年手術手套項目、「第一期年產75億支 健康 防護(丁腈手套)項目」建成投產,越南8億支PVC手套項目前已建成。
2021年7月,「200 億支/年高端 健康 防護丁腈手套項目」一期(100 億支/年)部分生產線建成投產,「200 億支/年高端 健康 防護丁腈手套項目」二期(100億支/年)正在推進中。
藍帆醫療表示,2021年預計將至少增加175億支丁腈手套、2億支乳膠手套新產能。
「志不在手套大王」
2020年以前,無論從營收,還是利潤角度看,藍帆醫療一直穩壓英科醫療一籌。2019年,藍帆醫療營收34.75億元,凈利潤4.93億元;英科醫療營收20.83億元,凈利潤1.78億元。
但從2020年疫情爆發後,英科醫療一年內就實現了對藍帆醫療的反超。2020年,藍帆醫療營收22.84億元,凈利潤6.2億元;英科醫療營收138.36億元,凈利潤70.07億元;今年上半年,藍帆醫療營收51.88億元,凈利潤34.42億元;英科醫療營收106.74億元,凈利潤58.79億元。
見此情形,有藍帆醫療的投資者還在互動易平台溫馨提醒,要警惕隔壁的英科,提防英科打價格戰。但藍帆醫療回復,公司不是為了與誰競爭,要按照自己的節奏和方向,最終實現全球化醫療器械平台型公司。在回復另外一位投資者提問時, 藍帆醫療表示公司的定位和目標不是手套大王,也不追求手套產能第一。
上述藍帆醫療所指的「自己的方向」就是「A+X」戰略。藍帆醫療表示低值、中值和高值耗材產品相結合,可以形成模式互補,風險對沖。通過中低值耗材 「A」產業的線性增長彌補高值耗材「X」產業的產品研發、取證窗口期以及政策的沖擊,而「X」產業則可以有更大的創新空間,能承載更高層次人才,從而驅動公司由規模型增長向創新型增長轉變。
為了加上那個「X」,至少從資金投入和標的資質來看,藍帆醫療可是投入了很大精力。
2018年,完成A股有史以來最大醫療器械並購案——收購柏盛國際集團93.37%的股份,藍帆醫療大手筆支出58.95億元;2019年,收購全球首家獲批「瓣中瓣」適應症的瑞士經導管介入心臟瓣膜研發生產企業New Valve Technology(下稱:「NVT」)100%股權,花了13.9億元;2020年收購亞洲最大的車載急救包生產企業武漢必凱爾100%股權及CBCH II 6.63%的少數股權,總共花費約5.97億元。
近三年藍帆醫療在收購上花了接近80億元,佔了2018-2020三年合計營收(26.53億元、34.76億元、78.79億元)5成以上。
買了車,還得加滿油,才能開得遠。 有醫療器械行業人士表示,對於頭部企業來說是,強者恆強,中層玩家都沒有生存空間。想要坐擁頭部位置,不斷的投入研發,保持產品創新是一大必要因素。
雖然藍帆醫療的研發投入金額從2020年上半年的1.32億元增長至今年上半年的2.28億元,但 今年上半年的研發投入占營收的比例卻從5.7%下降至4.3%,下滑1個百分點。
在醫療器械行業,有的公司研發投入占營收比已經超過兩成,甚至更高。2021年上半年,信立泰(002294.SZ)研發投入營收佔比24.05%;微創醫療(0853.HK)研發投入營收佔比30.4%。
利潤之問
在藍帆醫療高增長的半年報中,還隱藏著二季度利潤之謎。
通過今年上半年的數據減去今年一季度的數據,可以得出二季度的營收為20.21億元,歸母凈利潤為17.24億元,扣非凈利潤為6.18億元,營業成本為10.13億元。
可以發現,藍帆醫療今年二季度的營收環比下降了36.19%,雖然歸母凈利潤基本持平,但扣非凈利潤環比下降了63.3%。
數據顯示,同為防護手套概念股的英科醫療、中紅醫療(300981.SZ)今年二季度營收分別環比下降了41.51%、39.55%,下降幅度都大於藍帆醫療。
英科醫療、中紅醫療今年二季度扣非凈利潤分別環比下降了約42%、51%。相比之下,藍帆醫療的扣非凈利潤下降幅度要比前兩家公司大一些。
針對扣非凈利潤對比一季度縮水,藍帆醫療表示,是將10.95億元業績補償款及補償股份計入2021年前半年的會計報表。
值得注意的是,英科醫療和中紅醫療的成本在今年二季度都有所下降,分別環比下降了42.05%、23.04%,而藍帆醫療則上升了2.63%。
除此之外,大量收購給藍帆醫療帶來了不少商譽,截至2021年上半年,公司還有著53.07億元的商譽。這其中,2020年,因對子公司CBCHII部分商譽減值准備增加計提至約為17.6億元,藍帆醫療的凈利直接從預計的30億元-34億元,減少至17.58億元。
藍帆醫療表示,受疫情影響,CBCHII2020年度業績有所下滑,加上公司中標的醫保心臟支架集采自2021年1月1日起實施,預計將對未來年度的盈利能力造成一定負面影響。
2. 這一篇是我專門對中紅醫療的深度研判 與親們分享
首先聊聊目前的國內國際形勢和背景
這幾年我國醫療器械領域快速發展 已成為推動經濟高質量運行的重要力量 2020年全球醫療器械行業市場規模為4774億美元 同比增長5.63% 預計到2024年全球醫療器械行業規模將達近6000億美元 2017-2024年復合增長率為5.6% 截至2020年中國醫療器械市場規模約為7341億元 同比增長18.3% 接近全球醫療器械增速的4倍 而中國也已成為僅次於美國的全球第二大醫療器械市場 預計未來5年 醫療器械領域的大裂市場規模年均復合增老虧長率約為14% 至2023年將突破萬億
作為醫療器械耗材的重要組成部分 一次性醫療級 健康 防護手套的生產和銷售情況對醫療器械整體產業在國內的發展產生著重要的影響 隨著我國經濟的不斷進步 以及非典 H1N1 新冠等特殊事件的刺激 人們的消費觀念和消費習慣不斷變化 一次性手套行業得到快速發展 根據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2019年中國衛生技術人員達1010萬人 按照國外醫療行業60%以上的人員消耗防護手套的比例估算 每人每天消耗6支手套 在新冠病毒肺炎疫情的影響下 醫護人員及民眾對防護手套需求暴增 同時疫情將提升個人 健康 防護意識 一次性手套市場潛力巨大 根據中商產業研究院預測 2021年我國醫用一次性防護手套需求將達到210.79億支
在一次性 健康 防護手套需求總量增長的同時 產品需求結構也將發生變化 丁腈手套和PVC手套具有良好的防水 耐酸鹼與化學抗性 在安全防護功能上遠勝PE手套 且不遜於乳膠手套 在體外檢查等領域 丁腈手套和PVC手套因完全具備乳膠手套的功能 而不存在過敏隱患 正在逐步替代部分乳膠手套 丁腈手套由於在抗靜電 拉伸性 舒適性 耐油性等方面表現較為出色 將成為一次性手套增量市場中的主流產品 由於丁腈手套技術及工藝要求更高 產品投資規模更大 導致其生產要求門檻更高 國內對於丁腈手套的研發和生產起步較晚 目前國內中紅醫療 英科醫療 藍帆醫療的丁腈手套產品市場份額合計達到70% 其中 中紅醫療是國內最早從事丁腈手套研發 生產和銷售的企業之一
作為國內生產一次性 健康 防護手套的頭部企業 中紅醫療對丁腈手套 PVC手套在新技術研發 能源利用以及銷售渠道等方面的開拓尤為重視 從公司所披露的信息中可知中紅醫療目前正同時在河北 江西 湖北等地建設多條生產線 建成後預計總產能每年可增加約450億只 目前中紅醫療其產品在海外市場主要銷往包括美國 歐洲 日本等全球主要發達國家和地區 從整體來看 中紅醫療在一次性 健康 防護手套領域的 探索 與努力對國內醫療器械耗材發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加快了整體產業在國內外的布局
目前全球疫情還在持續蔓延 一次性手套市場需求旺盛 預測2019年-2025年丁腈手套將以19.8%的速度增長 中紅醫療具備先進產業技術 穩定銷售渠道 高端可靠品質 加之產品結構中丁腈佔比高和國企背景等優勢 將使得公司的盈利水平持續良好 隨著我國醫療器械領域發展邁入了高質量發展新階段 伴隨各類高新材料和技術在該領域的廣泛應用 衛生安全領域的監管政策將逐步明晰並配套發布 國內醫療器械及用品產業發展將步入加速通道
再談談中紅的未來發展
中紅最大競爭對手是馬來西亞頂級企業 但目前其面臨疫情封國 手套設備老化想香港上市融資更新設備 美拒絕進口頂級企業手套三重困境 兩國一次性手套行業重新洗牌 爭奪全球行業主導權 正所謂此消彼長 馬來的衰退正是咱們中紅醫療的崛起最佳時機
新冠疫情導致全球丁腈手套缺口大約在3400億只左右 投資丁腈手套有著較高的資金壁壘 技術壁壘和資源壁壘 這無疑對最早開始研發並有成熟經驗的中紅醫療構築了強有力的競爭力
最後再談談中紅醫療的業績 它的每股收益是兩市第一 每股一季度達到了11.22 而貴州茅台一季報每股收益屈居第二為11.11
買股票就是投資 投資就要投到最賺錢並且能持續發展的企業 目前來看 誰也不敢保證疫情什滾含閉么時候結束 那麼醫療器械用品這個賽道絕對是長期好賽道
有親們就說了 前期中紅砸盤下跌 目前風險太大 而且和英科醫療相比好像價格不如後者
咱們買入股票是為了獲利 莊家也一樣 往下砸盤誰獲利 砸盤目的只有二個 獲取帶血籌碼 攤薄成本 最終會向上拉升獲利了結 只要砸下去就有恐慌盤出來 然後繼續砸 韭菜們追漲殺跌為虎作倀 除了為證券公司打工 也為財政作出貢獻
至於和英科醫療相比 英科從299.99元高點下來已腰斬 調整時間很長了 現在在築底階段
而中紅醫療盤子小 國企控股 剛上市新股 業績優 對比層層套牢的英科 向上拉升阻力小 理應比英科醫療股價高
兩者對比之下 英科就是個久經風雨的老嫂子 而中紅是嬌小的美少女人見人愛 砸盤者難道眼瞎 現在砸盤的人 隨時瞬間變成拉升的主力
所以 綜上所述 我認為中紅的合理價位應該在200元之上甚至更高 當然好的賽道也要有好的價格 目前就是建倉的最佳時機
一家卮言 僅供參考
雙龍居 張梓櫻
3. 國內有哪些工廠生產一次性丁腈手套、乳膠手套需要資質齊全,有FDA認證
我國有英科醫療、藍帆醫療、中紅普林等工廠生產一次性丁晴手套、乳膠手套。下面是它們通過的資質認證。
1、英科醫療一次性手套通過了美國510(K)認證、NSF食品體系認證、加拿大CMDCAS認證、歐盟CE認,Intertek(天祥)MDSAP醫療認證,並通過了TUV、SGS、ITS、BV等著名第三方測試機構對產品的測試,達到ASTM、CE、ISO、日本食品衛生安全等巧咐國際產品標准。
2、藍帆醫療收到了由英國標准協會(BSI)簽發的MDSAP證書,標志著企業順利完成了MDSAP體系的國際質量體系認證。
3、中紅普林公司具有50條PVC手套生產線和16條國際最先進的丁腈手套生產線,年產各種手套70億只,其規模居世界第二位。通過了ISO9001國際質量體系此裂認證、美國FDA認證、歐盟CE認證、HACCP質量體系認證、ISO13485國際質量體系認證等。
(3)藍帆醫療產品一箱多少支擴展閱讀:
1、英科醫療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英科醫療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股票簡稱:英科醫療,股票代碼:300677)於2009年在山東省淄博市成立,主營業務涵蓋醫療防護、康復護理、保健理療、檢查耗材四大板塊。主要產品包括一次性手套、輪椅、冷熱敷、電極片等多種類型的產品。
2、藍帆醫療股份有限公司
藍帆醫療股份有限公司(Bluesail Medical)是全球規模最大的一次性PVC手套生產企業。已於2010年4月2日在深圳證券交易所成功上市,股票代碼002382,是本行業第一家上市公司,也是淄博市臨淄區第一家上市公司。2020年3月18日,藍帆醫療以170億元人民幣市值位列《2020胡潤中國百強大健康民營企業》第85。
3、中紅普林醫療用品股份有限公司
中紅普林醫療用品股份有限公司於2010年12月22日在唐山市工商行政管理局登記成立。法定代表人桑樹軍,公司經營范圍包括生產PVC手套、丁腈手套、PE、乳膠系列製品等。
4、愛馬斯/AMMEX:AMMEX是一家創始於1988年的美資跨國企業,全球健康安全和防護用品的一流供應商,在美國,加拿大,歐洲,中東,澳大利亞和亞洲市場,AMMEX是兩萬多位用戶的直接進口商和服務商。作為一次性手套和防護用品的專家,AMMEX不斷的滿足世界各地用戶的要求。AMMEX公司現已登陸中國。我們見證了防護用品在中國的爆發式的增長。在多個重要領域,我們都具有前瞻性。我們堅信政府對於各個行業的監管的加強,勢必驅動一次性手套和防護用品的需求長期增長。
5、嘉舒特旗艦店,主營嘉舒特,舒特,防護服,包郵,打磨,防塵,防毒面具,防護孝扒純,防滑,防水,防砸,粉塵,工業,工作鞋,加厚,口罩,勞保鞋,耐磨,男女,噴漆,防護面具,透氣,防護手套,防護鞋,護目鏡,頭部防護用品。
4. 藍帆醫療可轉債轉股時間
股票代碼:002382股票簡稱:藍帆醫葯公告編號: 2021-045
債券代碼:128108債券簡稱:藍帆可轉換債券
本公司及董事會全體成員保證所披露的信息真實、准確、完整,不存在任何虛假記載、誤導性陳述或者重大遺漏。
特別提示:
1.「藍帆可轉債」將於2021年5月28日按面值支付第一年利息,每10股「藍帆可轉債」(面值1,000.00元)利息為4.00元(含稅)。
2.債權登記日:2021年5月27日。
3.除息日:2021年5月28日。
4.付息日:2021年5月28日。
5.票面利率:第一年0.40%,第二年0.60%,第三年1.00%,第四年1.50%,第五年1.80%,第六年2.00%。
6.「藍帆可轉債」登記日為2021年5月27日,所有在2021年5月27日(含)之前買入並持有該債券的投資者均享有本次派發的利息;2021年5月27日賣出債券的投資者不享受本次派發的利息。
7.下一個付息期的起息日:2021年5月28日。
經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證監許可[2020]710號文批准,藍帆醫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公司」或「本公司」)於2020年5月28日公開發行31,440,400股可轉換公司債券(以下簡稱「可轉債」),每股面值100元,發行總額為3,144,040元。根據《藍帆醫療股份有限公司公開發行可轉換公司債券募集說明書》的相關規定,在「藍帆可轉債」的計息期內,每年支付一次利息。現將「藍帆可轉換債券」2020年5月28日至2021年5月27日的計息事宜公告如下:
一、可轉換債券基本情況
1.可轉換債券簡稱:藍帆可轉換債券。
2.可轉換債券代碼:128108
3.發行可轉換債券:31.4404億元(31.4404億張)
4.可轉換債券上市金額:314404萬元(314404萬張)
6.可轉債存續起始日:2020年5月28日至2026年5月27日。
7.可轉債轉股起止日期:2020年12月3日至2026年5月27日。
8.可轉債利息:第一年0.40%,第二年0.60%,第三年1.00%,第四年1.50%,第五年1.80%,第六年2.00%。
9.利息支付的期限和方式:
本次發行的可轉債採取每年付息一次的方式,到期未轉股的全部可轉債最後一年的本息予以返還。
(1)年利率計算
年利息(以下簡稱「年利息」)是指本次發行的可轉債持有人自可轉債發行首日起每滿一年按所持可轉債面值總額可享有的當年利息。
年利率的計算公式為:I=B I。
I:指年利息額;
b:指本次發行的可轉債持有人在計息年度(以下簡稱「當年」或「各年度」)付息債權登記日持有的可轉債面值總額;
I:指當年可轉債的票面利率。
(2)利息支付方式:
本次可轉債採用每年付息一次的方式,計息起始日為可轉債發行首日。
付息日:年度付息日為可轉債發行首日起每滿一年的日期。若當日為法定節假日或休息日,則順延至下一個工作日,順延期間不另計利息。每相鄰兩個計息日之間為一個計息年。
付息債權登記日:每年付息債權登記日為年度付息日前一個交易日,公司在年度付息日後五個交易日內支付當年利息。付息債權登記日(含付息債權登記日)前申請轉股為公司股票的可轉債,不享有本計息年度及以後計息年度的利息。
可轉換債券持有人利息收入應繳納的稅款由持有人承擔。
本次發行的可轉換債券到期日後5個工作日內,公司
13.可轉債信用評級:根據聯合資信評估有限公司出具的相關評級報告,公司主體信用等級為「AA」,可轉債信用等級為「AA」。評級展望穩定。
二。這個利息支付計劃
《藍帆醫療股份有限公司公開發行可轉換公司債券募集說明書》顯示,本次付息為「藍帆轉債」第一年,計息期為2020年5月28日至2021年5月27日。本期債券票面利率為0.40%,每10股「藍帆可轉換債券」支付利息人民幣4.00元(含稅)。
對持有「藍帆可轉債」的個人投資者和證券投資基金債券持有人,利息所得稅由證券公司等支付發行機構按照20%的稅率代扣代繳。公司不代扣代繳所得稅,每10份債券實際支付的利息為3.20元;對持有「藍帆可轉債」的合格境外投資者(QFII、RQFII),根據《關於境外機構投資境內債券市場企業所得稅、增值稅政策的通知》(財稅[2018]108號)規定,暫免徵收企業所得稅和增值稅,每10張債券實際利息4.00元;對持有「藍帆可轉債」的其他債券持有人,每10股派發利息4.00元,其他債券持有人自行繳納債券利息所得稅,公司不代扣代繳所得稅。
三。本期付息債券的登記日、除息日和付息日。
1.債權登記日:2021年
5月27日
2、除息日:2021年5月28日
3、付息日:2021年5月28日
四、付息對象
本期債券付息對象為截至2021年5月27日下午深圳證券交易所收市後,在中國結算深圳分公司登記在冊的全體「藍帆轉債」持有人(界定標准請參見本公告的「特別提示」)。
五、付息辦法
公司委託中國結算深圳分公司進行本次付息,並向中國結算深圳分公司指定的銀行賬戶劃付本期利息資金。中國結算深圳分公司收到款項後,通過資金結算系統將本期債券利息劃付給相應的付息網點(由債券持有人指定的證券公司營業部或中國結算深圳分公司認可的其他機構)。
六、關於債券利息所得稅的說明
1、個人繳納公司債券利息所得稅的說明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以及其他相關稅收法規和文件的規定,本期債券個人(包括證券投資基金)債券持有者應繳納企業債券利息個人所得稅,征稅稅率為利息額的20%。根據《國家稅務總局關於加強企業債券利息個人所得稅代扣代繳工作的通知》(國稅函[2003]612號)規定,本期債券利息個人所得稅統一由各付息兌付網點在向債券持有人支付利息時負責代扣代繳,就地入庫。
2、非居民企業繳納公司債券利息所得稅的說明
根據《關於境外機構投資境內債券市場企業所得稅、增值稅政策的通知》(財稅[2018]108號)等規定,自2018年11月7日起至2021年11月6日止,對境外機構投資境內債券市場取得的債券利息收入暫免徵收企業所得稅和增值稅。因此,對本期債券非居民企業債券持有者取得的本期債券利息免徵收企業所得稅和增值稅。上述暫免徵收企業所得稅的范圍不包括境外機構在境內設立的機構、場所取得的與該機構、場所有實際聯系的債券利息。
3、其他債券持有者繳納公司債券利息所得稅的說明
其他債券持有者的債券利息所得稅需自行繳納。
七、其他
傳真:0533-7871055
特此公告。
藍帆醫療股份有限公司
董事會
二_二一年五月二十二日
相關問答:
相關問答:可轉債的轉股價值是怎麼理解的?
可轉債的轉股價值=(可轉債面值100/轉股價格)*股票現價,可轉債的轉股價值可以簡單的理解為可轉債的凈值,而可轉債的價格圍繞其「凈值」波動。
為了反映此波動率,故而產生轉股溢價率。,而轉股溢價率=(轉債現價-轉股價值)/轉股價值,轉股溢價率為負值,則可轉債出現折價,說明可轉債被低估,而轉股溢價率為正值,則可轉債出現溢價,說明可轉債被高估。
話不多說,舉兩個特例:
本鋼轉債 轉股價格5.03元, 當前價格3.25元,
轉股價值=100*3.25/5.03=64.61,
而轉股溢價率=(100-64.61)/64.61*100%=54.77%
本鋼轉債合理價格區間在64.61元,而發行價已經是100面值,高估溢價為54.77%,而上市首日平均溢價率為15%左右,即滿打滿算64.61+15=79.61元,依然還是破發的狀態,由於其是3A評級,即年化利率較高,只有純債性,沒有轉股性,而且發行規模還很大68.00億元。
所以數據顯示:將近有100多萬人次放棄申購,而這些大多數是可轉債打新懂行人士,本鋼轉債上市盈利面較小,破發概率大,當然每個人都有其想法,有人去玩六年純債收益,而我們打新只是為了博取短期收益。
上市前日:6月18日藍帆轉債 轉股價格17.79元, 當前價格28.55元。
轉股價值=100*28.55/17.79=160.48
而轉股溢價率=(100-160.48)/160.48*100%=-37.68%
由於其總規模31.44億元,而且原股東配售67.46%網上規模10.23億元上市首日拋售壓力大
故而轉股價值160.48元,給予 -5 — 5%的溢價目前估值155—165元。
以下是7月2日藍帆轉債詳細信息:
可轉債上市價格預估:可轉債的轉股價值+上市首日平均溢價率即為開盤價,而上市首日平均溢價率為當前可轉債投資者的熱情指數,更為精準為上市首日此行業平均溢價率,參照當前環境下同行轉股平均溢價率情況。
人生若只如初見,你的一點則有緣,關注小甲,真誠感謝:第一時間分享股票,ETF基金,可轉債熱門資訊,一起走進投資財富人生。
5. 藍帆醫療實力怎麼樣
藍帆醫療在20多個國家和地區擁有70多家分子公司,源散全球設立了八大研發中心,六大製造基地,產品銷往全球110多個國家和地區。。有雹行氏其他疑問,帶空也可以在網路里向我提問哈
6. 藍帆醫療的知名度怎麼樣
藍帆醫療股份有限公司是2002-12-02在山東省注冊成立的股份有限公司(台港大鏈澳與境內合資、上市),亂乎注冊地址位嘩仿悉於山東省淄博市齊魯化學工業區清田路21號
7. 藍帆醫療入股同心醫療 布局心衰領域「賽道」
6月18日,藍帆醫療發布公告,公司和數位高管聯合出資入股人工心臟研發企業蘇州同心醫療器械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同心醫療」)。雙方將攜手推進全磁懸浮式人工心臟「CH-VAD」在全球市場的臨床、注冊及市場開發等業務。
據了解,人工心臟目前已成為國際指南推薦的心衰標准化治療方式之一。它是以機械泵的方式將血液輸送到人體的循環系統中來輔助或代替自然心臟的泵血功能。心衰患者大多數表現為左心室功能的衰竭,很多患者只需要進行左心室的輔助治療,就能夠有效度過心臟移植手術的等待期或攜帶人工心臟長期生存,部分患者經過一段時間人工心臟輔助後,自身心臟的功能可以完全恢復,從而可將人工心臟摘除。
國際上人工心臟技術研發始於上世紀50年代,經歷了從90年代上市的搏動式血泵,到本世紀以來上市的旋轉式血泵的變革。旋轉式血泵以轉子的支承方式為標志,經歷了從機械接觸式軸承、液體動壓軸承,到全磁懸浮軸承的發展歷程。
全磁懸浮式血泵則是在轉子和泵殼內布置一系列磁鐵和通電線圈,通過它們之間的磁力作用,使得轉子穩定懸浮。這一支承方式不僅將血液作為潤滑劑使用,而且可以實現比液體動壓軸承大得多的懸浮間隙,大大降低血液承受的剪應力水平。但是全磁懸浮式血泵涉及復雜的多學 科技 術,設計優化的難度很大,特別在小型化等方面面臨很大挑戰。據悉,同心醫療長期堅持超小型全磁懸浮式人工心臟的攻堅,藉助自身的基礎專利技術進入臨床應用,其擁有其產品CH-VAD的完整的自主知識產權。
據了解,2016年,「CH-VAD」產品進入國家創新醫困銀療器械特別審批「綠色通道」,美國FDA注冊也在同步推進中。「CH-VAD」於2018年底獲得國家葯監局的臨床試驗許可。2019年3月,首例受試者入組成功。已在北京阜外醫院和華中阜外醫院完成了4例臨床,4例患者都已經出院,狀況良好。
據悉,藍帆醫療自去年合信氏並柏盛國際後,確立了深耕心腦血管領域的發展戰略。藍帆醫汪坦宴療一直在高值耗材和中低值耗材板塊重點布局。此次投資同心醫療,將進一步擴充其心臟領域前沿技術發展賽道,豐富產品線,提早布局心衰這一充滿巨大潛力的市場。
8. 從事醫療器械行業有沒有前途
醫療器械也分研發崗,銷售崗,生產崗,檢驗崗,售後崗等等,無論什麼行業都一定要在其核心崗位才有前途。整體來說醫療器械行業是朝陽產業,但現在已經不如前幾年那麼容易做了,多學科綜合交叉,要懂法律法臘賀做規
醫療器械按國家規定總共分一類,二類,三類醫療器械的分別。
一類的醫療器械最是簡單了,這可以直接寫入經營范圍中,不用做任何的審批。
二類有些不同,因為需要對其安全性、有效性應當加以控制的醫療器械;所以需要到市級食品葯品監督管理部門備案的。
三類醫療器械是最高級別的醫療器械,也是必須嚴格控制的醫療器械,是指植入人體,用於支持、維持生命,對人體具有潛在危險,對其安全性、有效性必須嚴格控制的醫療器械;所以三類一定要審批醫療器械經營許可證的。
國內的醫療行業前景非常好,用一個詞來形容是未來可期,但是還是要加大新產品的研發投入,因為國內起步較晚,大部分產品都還出去被國外壟斷,國內的技術水平還跟不上,所以也就導致了可替代性差。
但是目前醫械行業待遇普遍比同類職位高一些,所以還是可以嘗試入門。
但是醫械行業有一個不好處就是壁壘太深,既需要行業知識又需要醫療知識,所以人才的培養也比較久,也就造成人才的斷層或者延後性。
2020年疫情暴發並蔓延至今,為醫療器械行業發展形成中長期的利好。隨著國內外疫情管控措施更加有效、疫苗接種逐漸普及,新冠疫情大面積暴發的可能性逐漸縮小。沃倫·巴菲特曾言,「潮水退去,才知道誰在裸泳」,那些「沒穿泳褲」的企業(老產品增長乏力,產品研發能力薄弱),正在焦急尋找解決中長期市場需求的出路。眾成醫械研究院基於國內醫療器械產業大數據平台,深度分析2020年疫情前後國內醫療器械上市企業發展成績、業績驅動因素,並對未來發展主線做出預判。
一、2020醫療器械上市企業發展概覽
01
醫療器械行業指數漲幅達35%
2020年以來(從2020年1月2日始至2021年5月19日止),申萬醫葯生物一級子行業指數上漲41%,二級子行業醫葯器械上漲35%,同期上證綜指上漲13.80%,在申萬一級子行業中,醫療器械漲幅第七。
02
上市數量輪衡和市值雙雙破新高
近年來,受益於港交所IPO制度變革、創業板注冊制落地、特別是科創板注冊制的實行,醫療器械企業迎來了上市高峰期。 截止2021年5月19日,已發行上市醫療器械拍笑企業達109家;2019-2021年5月,共有46家醫療器械企業上市(科創板31家),占據全部上市公司數量的42.2%。
從市值分布看,100億市值以上佔比 54%, 千億市值以上有邁瑞醫療(5651億元)、萬泰生物(1433億元)、愛美客(1361億元)、華熙生物(1114億元),漲幅均超過150%,均創新高。
其中愛美客、華熙生物的業務均以玻尿酸為主。受益於HPV與新冠檢測產品的發力,萬泰生物自2020年4月上市以來,一年漲幅超25倍(2522.22%),漲幅位列國內醫療器械上市公司首位。
03
總體營業收入增速達51.91%
2020年醫療器械上市公司營業收入同比去年增長51.91%,較去年增速高26.70個百分點。100億市值以上上市公司2020年營業收入同比去年增長64.78%,較去年增速高32.62個百分點。
04
疫情相關產品注冊數量猛增
受新冠疫情影響,疫情相關產品注冊如雨後春筍。
從整個行業來看, 據眾成醫械大數據平台統計,2020年醫療器械新增注冊產品中,注冊數排名前五的依次為: 隔離衣、一次性使用醫用口罩、醫用外科口罩、醫用隔離面罩和醫用隔離眼罩,這五類產品均為疫情防護產品。
從上市企業來看, 2020年醫療器械上市企業申請注冊的醫療器械產品數排名前五的分別為: 核酸提取或純化試劑、樣本稀釋液、醫用外科口罩、新型冠狀病毒(2019-nCoV)檢測試劑、全自動核酸提取儀,均與疫情相關。
二、疫情下醫療器械產業分化程度加深
根據109家醫療器械上市企業的主營業務,可分為7個一級細分行業、30個二級細分行業。
新冠疫情主要利好疫情防護、新冠診斷、新冠治療、新冠疫苗等相關醫療器械領域。 其中,與疫情防護相關的低值耗材增長最為明顯,同比增長達105.3%;其次是與新冠診斷相關的體外診斷行業,同比增長61.9%;與新冠治療相關的醫療設備行業則同比增長25.7%。隨著新冠疫苗接種工作的推進,亦帶動疫苗注射器等低值耗材市場需求的增加。
新冠疫情對醫療器械產業發展帶來的不利影響,主要體現在疫情流行期間醫療機構服務受限,住院患者和手術量大幅減少,使骨科、口腔、心血管介入等高值耗材產品銷售受到沖擊。
01
業績受益領域
(1)疫情防護:醫用高分子耗材、衛生材料及敷料領長
疫情防護涉及的醫療器械主要包括口罩、防護服、手套等產品,目前國內疫情趨於穩定,但海外疫情仍處於水深火熱,防疫物資出口需求較大。
醫療器械防疫物資主要涉及低值耗材的醫用高分子耗材、衛生材料及敷料兩個細分行業,2020年同比增長分別高達232%、200%。 主營產品為醫用手套、醫用口罩的英科醫療、振德醫療、中紅醫療、穩健醫療、藍帆醫療、南衛股份、奧美醫療的業績表現,大大好於陽普醫療、拱東醫療、維力醫療等非疫情防護物資生產企業。
其中,英科醫療2020年營業收入同比增加564%,按2020年上半年的營業收入計算,已成為中國最大、全球第二大的一次性手套供應商。振德醫療2020年營業收入同比增加457%,為浙江省提供了超過60%以上的醫用口罩供應量。
眾成醫械大數據平台數據顯示,振德醫療在2020年注冊了8款I類產品、2款II類產品,其中與疫情相關的注冊產品為一次性使用隔離衣、醫用隔離鞋套。
(2)新冠診斷:分子診斷和POCT齊頭並進
新冠診斷主要涉及的醫療器械產品包括體溫測量、血氧儀、新冠檢測試劑及相關的采樣管、核酸提取或純化試劑等。新冠檢測試劑無疑是疫情的長期受益者,新冠病毒可能與人類中長期並存,疫情不消除,檢測產品作為一次性消耗品,將有穩定長期的增量。 新冠診斷涉及分子診斷、POCT、家用醫療設備三個細分領域,2020年分別同比增長高達165%、158.3%、78%。
從新冠檢測試劑來看,受益於國內外新冠檢測的需求,上市公司的業績取得了爆發增長。 2020年營收增幅排名前五為聖湘生物、東方生物、之江生物、碩世生物、明德生物,收入同比均增長400%以上。
其中,聖湘生物營收增幅更是達到1204%,海外收入由2019年的1814萬元增長至2020年的24.25億元,新冠核酸檢測產品服務全球近160個國家和地區,成為全球眾多國家的新冠核酸檢測主導方案,部分國家市場佔有率超過80%,歐洲已成為聖湘生物新冠產品第一大出口地區。
從新冠監測產品來看,測體溫判斷有無發熱是診斷的必要條件之一,而血氧含量更是一個易於檢測且便於判斷肺部病變程度的重要體征指標。 額溫計、血氧儀成為九安醫療2020年業績暴增點,2020年營業收入同比去年增長184%,海外收入由2019年的4.6億元增長至2020年的16億元,同比去年增長248%。2020年久安醫療額溫計的最高產能加速爬坡,日產能突破5萬,月產能突破100萬支,2020年7月8日,該產品在亞馬遜平台單日銷量突破20502台。
據眾成醫械大數據平台顯示,九安醫療在2020年新注冊了兩款Ⅱ類產品,分別為紅外耳溫計和醫用脈搏式血氧儀,助力九安醫療在新冠監測領域持續發力。
(3)新冠治療:生命信息與支持設備表現突出
新冠治療涉及的生命信息與支持設備,主要包括心電監護儀、呼吸機、制氧機、體外膜肺氧合機(ECMO)、麻醉機等醫療設備,2020年該細分行業上市企業總營業收入同比增長69%。
在該領域上市公司中,永勝醫療營業收入增長最快,2020年同比增長116%。永勝醫療成功把握冠狀病毒病的契機,轉型成為呼吸領域的全球主要醫療技術供貨商。2020年公司呼吸產品收入同比增長285.6%,占營業收入比重上升28個百分點。
(4)新冠疫苗:注射穿刺耗材需求方興未艾
除了疫苗生產商,注射器等低值耗材為新冠疫苗的主要受益領域。 注射器類公司康德萊財務報表顯示,2021年一季度營業收入同比增長39.60%,業績增長主要來源於注射器類產品受市場需求變化大幅增加,穿刺針類中集采產品受集采中標後執行也有快速增長。據眾成醫械大數據平台顯示,康德萊在2020年新增了16款注冊產品,包括14款產品為低值耗材產品(其中1款注射器、2款病毒采樣管)和2款醫用口罩產品,未來康德萊還將在低值耗材領域不斷拓寬自身的產品類型和產品線。
02
高值耗材業績受創
新冠肺炎疫情期間,醫療機構正常的診療甚至住院工作受到限制。二級細分行業中業績增速下降前五領域為心血管介入、手術室耗材類、骨科耗材、醫技耗材類、口腔高值耗材, 2020年的營業收入增幅較2019年營業收入增幅分別下滑41%、41%、34%、27%、25%。
上述領域的上市公司中,微創醫療涵蓋心血管介入和骨科耗材兩大領域,業績下降最明顯。公司2020年營業收入42.33億元,同比去年下降24%。
其中,心血管介入業務較去年下降44.6%,營收佔比由2019年的33.4%佔比下降至22.3%;骨科耗材業務同比下降13.7%,其中國內骨科耗材業務同比增長10.1%,海外骨科耗材業務下降16.8%。
三、後疫情時代醫療器械
業績驅動及發展主線
01
剖析業績背後驅動因素
用營業收入增長率和研發投入佔比分別代表上市醫療器械企業的業績增長和研發投入情況,以這兩個維度為橫縱坐標,以兩者均值的交點為原點,劃分為四象限,分別代表四種業績增長類型:市場驅動型、技術驅動型、蓄勢待發型和增長乏力型。
(1)「市場驅動型」:未來面臨較大不確定性
指研發投入低於均值,疫情受益程度高於均值的外生型增長領域。市場需求是疫情期間業績增長的主要驅動因素,疫情過後,業績增長將存在較大不確定性。主要包括以聖湘生物等為代表的IVD領域;以英科醫療、振德醫療和中紅醫療等為代表的低值耗材領域;以魚躍醫療等生命信息與支持設備領域。
(2)「技術驅動型」:內生增長動力相對充足
指研發投入、疫情受益程度均高於均值的內生型增長領域。研發創新是疫情期間業績增長的主要驅動因素,疫情過後,仍將具備業績增長動力。主要包括明德生物和華大基因等為代表的IVD領域;以大博醫療(骨科)和啟明醫療(心血管)等為代表的高值耗材領域;以邁瑞醫療和理邦儀器等為代表的醫學影像設備領域。
(3)「蓄勢待發型」:將迎來中長期需求釋放
主要指研發投入高於均值,疫情受益程度低於均值的領域,疫情期間市場需求受到抑制,疫情過後,業績將迎來需求釋放的中長期利好。主要包括高值耗材(心血管、口腔、醫美)等領域,如樂普醫療、賽諾醫療、微創醫療等。
(4)「增長乏力型」:亟需實現業績突破發展
主要指研發投入、疫情受益程度均低於均值的領域,由於疫情期間未能把握市場機遇,疫情過後,在尋求業績增長點方面存在較大壓力,如新華醫療在疫情期間全力保障抗疫物資供應,彰顯國企責任擔當。2020年1月30日,新華醫療就已經向疫區發送洗手消毒液24萬余瓶,表面消毒濕巾50多萬片,空氣消毒器2450台,然而其主營的醫用滅菌設備、滅菌耗材等大多為低附加值產品,且新產品培育進展慢,業績增長有限;凱利泰則因其主營骨科耗材產品面臨國家集采壓力,而使業績受到影響。
01
醫療器械發展三大主線
(1)市場擴容:直擊全球疫情新需求
新冠疫情暴發以來,中國主動向100多個國家和國際組織提供物質和技術援助,有序出口口罩、檢測試劑、制氧機、醫療監護儀等防疫物資。中國駐斯里蘭卡大使館推特賬號2021年4月底表示,800台制氧機已從中國香港空運至印度首都德里,本周還將運去1萬台。此外,中國新冠疫苗已出口全球10多個國家,出口數量全球第一,與此同時加大了疫苗注射器械的需求。美國BD公司曾披露,全美庫存的一次性注射器只有1500萬支,如果不加速生產,難以應對新冠疫苗接種的需求。在此需求下,國內注射穿刺器械企業迎來加速向海外市場滲透的機遇。
(2)技術創新:奏響進口替代主旋律
疫情暴露了國內在醫療器械高端產品和核心原材料方面的不足,進口替代仍是產業發展的主旋律。國家「十四五」規劃在「製造業核心競爭力提升」專欄針對高端醫療裝備,提出要突破腔鏡手術機器人、體外胰肺氧合機等核心技術,研製高端影像、放射治療等大型醫療設備及關鍵零部件。發展腦起搏器、全降解血管支架等植入介入產品。除了加大研發投入,並購也是實現技術升級的重要手段,如聖湘生物橫向並購老牌企業科華生物,擴充業務線;邁瑞醫療縱向並購海肽生物(Hytest,芬蘭頂級免疫原料商),加強核心研發能力建設。
(3)消費升級:打通國內經濟大循環
根據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中國擁有超14億人口,作為全球的第二大消費市場,激活民眾的消費需求是打通經濟內循環的主要驅動因素。口腔、眼科、醫美等消費性醫療器械產品逐漸成為強需求,例如消費升級推動角膜塑形鏡等高端眼科器械產品、隱形正畸等口腔器械產品、玻尿酸等醫美器械產品快速發展。
目前醫療行業總體還是不錯的。當然醫療行業下面又細分很多,研發,設計,生產,銷售,市場,售後等等,除外銷售,其餘都是技術性要求很專。目前國內的醫療器械還是以模仿為主,符合當前國內行情。
我和銷售及技術支持接觸最多,現在有線上和線下銷售,兩種銷售方式我都接觸過,但最重要是安全可靠,使用方便快捷;技術要求就是有亮點,不能普羅大眾。
首先看你從事的醫療器械行業什麼工作了。我拿我個人經歷來說吧,我原來從事是偏向軟硬體開發的,總體來講,大部分醫療器械軟硬體技術相對其他行業有點落伍了,可能和制度有關吧。此外,整個行業在各種規章制度下比較死板,效率底下。如果你是畢業生,後面從事研發,還是建議你先去其他行業大公司多歷練一下,再考慮醫療行業吧。
只要有人就會得病,得病就得治!所以非常有前途,不過就看自己怎麼做了。如果你大伯或者二叔是醫院的院長,恭喜你,又一個億萬富翁出現了!
醫療器械行業主要上市企業: 邁瑞醫療(300760)、華大基因(300676)、迪安診斷(300244)、美康生物(300439)、魚躍醫療(002223)等。
本文核心數據: 醫療器械市場規模、醫療器械進口產品數量、中高端醫療器械產品進口排名、醫療器械國產化排名
國內醫療器械進口超兩萬件
受益於經濟水平的發展, 健康 需求不斷增加,中國醫療器械市場迎來了巨大的發展機遇。近年來,我國醫療器械市場保持著穩步增長。根據《中國醫療器械行業藍皮書(2020)》數據顯示,2019年我國醫療器械行業市場規模約為6341億元,同比增長19.55%。隨著我國醫療器械行業的技術革新及產業鏈成熟,市場容量將會不斷擴大,加之疫情對我國醫療器械行業的巨大推動作用。2020年,我國醫療器械行業市場規模大約為7950億元。
不過國內有不少醫療器械依賴於進口。2018年,我國有25606件醫療器械進口。截至2020年底,中國進口醫療器械產品共計26713件。其中,進口產品Ⅰ類9694件、Ⅱ類9053件、Ⅲ類7966件。
中高端醫療器械產品進口下滑
從中高端醫療器械細分產品來看,2020年體外診斷試劑進口數量高達4962件,位居第一;無源植入器械進口1639件,排名第二;口腔科器械進口1461件,排名第三。
從進口數量來看,進口中高端醫療器械產品前十位2020年的進口數量均較上年減少,並且減少數量均在百件以上,同時也是2020年國內進口中高端醫療器械產品中進口減少最多的產品。
國產化減少中高端產品進口依賴
從目前國內醫療器械產品發展來看,國產化替代成為中高端醫療器械產品進口下滑的主要原因。2017年,國內僅有518項二級醫療器械產品國產化率超過50%,到2020年,這一數字達到881項,增長了70%。國內醫療器械國產化程度在不斷加深。
2017-2020年,國內骨科手術器械、口腔科器械、無源手術器械、眼科器械等一眾中高端醫療器械國產化率表現突出,前十類醫療器械產品均有超過10個品類實現50%以上的國產化率。這也促使我國減少對於中高端醫療器械進口的依賴。
不知道你所從事的是那種醫療器械,醫療器械屬於醫療當中的一個重要環節,醫療器械的改進和提升完全可以打開或者是產生一種新的醫療方向,可以大大減輕對應領悟的病人在治癒病情過程中承受的巨大傷害,尤其是一些內科手術,比如現在比較流行的微創手術,比起以前沒有微創手術的時代,病人在相關手術的過程中感受的痛苦是不一樣的,先進的醫療器械大大減輕了病人在手術過程中的痛苦以及術後的恢復時間,創傷面小了很多,但是手術的效果和精確度提高了很多,你說這不是對病人最大的福音么,所以我感覺醫療器械也是很有發展的一個行業領域,正是由於如此的重要,可能國家會在這個領域投入更多和更大的關注力,去良性的推動這個方向的發展,與此同時相關的研究機構也在密切的配合推動整個醫療器械行業的改革和前進。一點自己的看法。
估計大型的醫療器械研發、生產企業會好點!醫保局的成立將倒逼醫療改革。葯品醫療機構零差價了,4+7帶量采購已在全國展開;下一步就是醫療器械最遲不會超過2021年。
就看醫療器械的質量,適用性。及從事銷售醫療器械的,推銷能力,把控售價,及售後服務等!
9. 藍帆醫療bluesail+是正規大型醫療企業嗎
是的,藍帆醫療年產各類醫療急救包2000餘萬套,銷往歐、美、東南亞等全球多個區域,在中國其產品連續5年保持出口量第一告臘並,為亞洲排名第局橘一襪跡的急救包生產企業。。很高興能為你提供幫助,求給大大的贊。
10. 藍帆醫療2022年口罩產能
超過3,000萬只/年。告大根據查詢藍帆醫療2022年相關資料可知,藍帆醫療2022年口罩產能超過3,000萬只/年。藍帆醫療股份有限公司主要業務是健康防護手套的生產和銷售。公司主要產品包括一逗蠢次性醫用手套、家用手套等,主要用於醫療檢查和防護、襪指豎食品加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