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產品經理的需求從哪裡來
產品的日常工作有四大環節:需求、生產、銷售、協調
雖然這四個名詞都很好理解,但如何定義好需求,協調好各部門之間共同對產品進行生產,並為銷售結果負責,卻是產品經理工作生涯一直要琢磨的內容
而在這四件事情里我認為最重要的是需求,4月份中信出版了一本書,名字叫《問題即答案》,它的觀點是, 提出一個好問題是找到正確答案的關鍵
埃隆·馬斯克也曾說過,在很多情況下,提出問題比找到答案更難。 如果你能提出正確的問題,那麼答案自然而然就出現了。
需求也是同樣的道理,如何定義一個需求比需求的解決方案更關鍵。
今天我想分享下我理解的「需求到底來自哪裡?」
你很自然會想到,需求來自用戶,來自產品本身,來自老闆,來自運營部門……
我覺得這些都不正確。需求的提出者是各個角色,但 需求的原始來源並不是這些角色,而是來自對社會潮流的感知。
你會感覺這似乎很虛,但事實上就是如此。
之前和快時尚品牌ZARA的一名設計師進行過溝通,聊ZARA是怎麼設計服裝的,為什麼可以如此高效率進行服裝樣式的迭代?
他說ZARA有好幾百個設計師,這些設計師有一個工作是「花錢」。不斷來往於米蘭、巴黎等各種時尚中心的時裝發布會參展,去看展會上的時裝都是怎麼樣的。然後還要去全球各地去買各式各樣的衣服。
通過做這些事情來給設計師帶來靈感,從而設計出「時尚」的服裝。他們是通過這種形式去和世界潮流近距離接觸,通過這些展會和各種奇裝異服去感知什麼是時尚,什麼是潮流
自營電商里有一個公式: 70%的選品能力+30%營銷能力=100%交易額
良好的選品能力是自營電商能否成功的關鍵。
我們會發現,市場上的選品方式,基本只有3種。
數據輔助選品
經驗型選品
造品
數據輔助選品是利用一些數據標准來找到有機會大賣的商品。
比如通過飛瓜、生意參謀等來進行數據分析,找到市場上的「藍海」商品來進行銷售。
曾經我還見過用輿情系統進行選品的,他們根據微博上的數據信息,當某些關鍵詞(虎牌電飯煲)被頻繁提及的時候,該商品就會進入選品池。
經驗型選品說白了是靠選品團隊的個人經驗,因為一般來說選品團隊的人都是在某個品類下長期和供應商,和市場去接觸。他們了解市場,大面上知道某一個時間段賣什麼商品更合適
造品就很神奇了,這是一種高風險高收益的方式。比如說某一款杯子,市面上賣得非常好。當你發現這款杯子有某些缺點,那麼你接下來會做4件事:
在這款杯子上進行微創新,增加一種能力。
去工廠開模。做出樣品。
通過抖音等短視頻平台分發各種視頻,並通過投放等方式將視頻引爆
批量生產,賣貨
這是一種賭性非常大的選品方式。
這三種選品的方式其實都有一個共性: 市場流行什麼,就選什麼。 因為這是市場反饋(數據、人)所得到的需求。
回歸到產品經理本身,我們日常工作會圍繞著需求進行。我們需要明白一件事情, 需求是被發現出來的,從來都不是被創造出來的。
年輕的產品總有雄心壯志,想要自己創造一款牛逼的產品,顛覆某一個行業。但實際上,創造是造不出市場需求的。
搜索引擎第一人俞軍曾說到,產品經理的工作是理解用戶,理解世界。
而 理解世界的過程就是融入到世界中,理解事物的本質,挖掘深藏在世界裡的需求。
我們每天都穿的鞋子讓我覺得很有意思,只有穿的人才知道是否合腳,每個人都不一樣。所以產品經理想要挖掘需求,就應該站在其他人的鞋子裡面去感受才行,而不是在自己的鞋子里去想像著其他人穿鞋子的感受。共勉
·······END·······
我是寧叔愛思考,期待和你的交流
今天是保持日更的第 61 / 100 天。
如果有收獲, 歡迎關注、點贊、分享,一鍵三連
感謝你的慷慨~
㈡ 如何查找某個產品在各個城市的生產量和需求量
依據當地的消費者情況、競爭品牌情況制定適合當地的價格; 規劃好渠道,根據經銷商的經濟實力、品牌意識、控制的市場范圍、品牌忠誠度、誠信度選定適合自己公司的經銷商; 舉辦一些有效的促銷活動; 利用地方媒體加強宣傳; 提高終端形象、增加單品出示率、聘請好的導購員(加強對導購員的培訓);首先了解你的產品優勢
其次就是分析用戶群體
第三分析你的用戶群體活躍的地方
第四軟文,活動的策劃
第五全面數據的收集和分析。
在市場容量調查中,
首先需要了解的是,同類產品在目標市場中銷售的具體數字和、規格、來源、生產廠家、價格,並根據當地的有關統計人口、社會經濟統計數據,尋找出過去和現在發生的變化情況,預測將來可能發生的變化。
其次,要了解當地市場有關產品的消費變化,主要查清當地同類產品的生產數量和可能發生的變化、當地產品的就地銷售數量、當地的工資收入水平、消費習慣等,運用定性和定量分析的方法,綜合地分析產品今後的消費變化趨勢。
第三,查明同類產品在當地的年消費量、消費者數量和產品的消費方式、產品消費范圍的大小、消費頻度、產品用途,以及具有什麼競爭性代用品等因素。
第四,為了對產品今後的消費情況的變化趨勢進行預測,還應查明產品在當地市場上的生命周期狀況,並結合其他因素同時進行綜合分析和推斷。產品的生命周期狀況分為五個階段,並總是以某種形式在流通當中反映出來:導入期,產品剛進入市場,銷售增長緩慢;增長期,產品銷路漸開,如果產品適銷對路,在今後一定時期內銷售將會有迅速的增長;成熟期,產品銷售增長勢頭不明顯,並有跡象表明產品銷售即將下降;停滯期,產品銷售已達峰點,並逐漸發生緩慢下降;衰退期,市場表現出對產品的需求減少,產品銷售量也持續下降。幾乎所有的產品都以某種形式經歷生命周期的五個階段,但不同類型的產品或同類產品中的不同的產品的變化速度是各不相同的。因此,查明產品在市場周期中所處的階段是重要的。此外,還必須注意的是,產品銷售利潤的下降通常要比銷售量下降得早,也下降得快些。
此外,由於工業產品的需求量取決於需用它作為生產原料的產品需求量,或用貨單位本身生產業務的發展狀況,因此,對這類「派生」產品的需求量的研究,就必須查明這些用戶行業的發展現狀和前景,對產品的需求量作出較為准確的推測。
所謂市場潛力調查,是指產品在目標市場上的銷售前景,其目的是通過調查查明直接影響產品在目標市場上銷售的各種因素,明確地分析在目標市場上組織銷售的可行性及其發展前景,以便更好地選擇產品的目標市場。一般而言,影響產品的市場潛力的因素主要有如下幾點:市場所在地的政策、法規;市場容量、消費方式和消費需求增長情況;影響需求的各種因素,以及市場競爭等。在我們對某一市場的潛力進行調查時,就需要結合具體的產品,圍繞上述要點搜集有關資料,進行深入分析。
㈢ 產品的需求來源有哪些
不僅是在新產品開發時需要通過市場調查研究獲取用戶需求,從而轉化為產品需求,產品上市後需要定時對產品迭代升級(特別是互聯網產品),同樣需要收集用戶需求,還包括運營需求。切記,無論在任何時候,需求都不能是產品經理或領導層的「拍腦袋」決定,即使在產品上市後。產品上市後的需求來源更加,呈現出多元化,因此需要產品經理對需求來源進行梳理,確保不要遺漏,從而更好的做出需求管理及迭代計劃,避免臨時抱佛腳,到處救火。結合我10年的工作經驗和社群其他產品經理的經驗,我們匯總了產品需求的主要需求來源途徑,供大家參考,如圖7-1所示。
圖7-1 產品需求主要來源途徑
以上的需求來源方式多數已在前文中做過介紹,在此不再一一列舉詳加闡述。在此我將產品上市後的需求來源分為四類:用戶體驗反饋、業務發展需要、產品數據分析、競爭對手分析,具體實踐如下。
1. 用戶體驗反饋
產品在上市後交付用戶後,用戶的使用情況、體驗、滿意度反饋對企業來說十分重要,因為這是衡量產品價值及成功的最直接體現。通過用戶反饋,我們可以及時的對產品進行改進提升以滿足用戶的需求,贏得口碑。為避免產品缺陷帶來的市場災難,試銷是解決這一問題的最佳途徑。即使產品全面上市後,依然要對定時進行市場調研獲取用戶反饋,對B端客戶更要親臨現場聽取客戶意見和觀察用戶使用情況。對於互聯網產品而言,一定要提供在線用戶反饋通道,確保7*24小時聽取客戶意見及建議。來自客戶的反饋是最真實的,最有效的需求,一定要高度重視,但同時要避免用戶帶有感情色彩,以偏概全。建議針對用戶反饋的問題要進行進一步的研究,找出問題的根本所在:是缺陷的要立刻補救;是體驗的要盡力提升;是個性化需求的要研究分後再做決策。
2. 業務發展要求
在市場環境下,企業根據戰略要求,按照既定的產品路線圖和技術路線圖對產品進行升級迭代,比如比如蘋果手機每年都會推出新款手機,增加性能或提升性能。這一是為了滿足市場的需求,二是為了加強市場競爭力。在互聯網領域,由於產品和運營是密不可分的整體,因此運營人員為了推動產品發展,也會提出大量需求,用戶看到的是前端服務,而為了支持前端服務需要一個龐大的後台,比如電子商務類產品,很多功能結構都需要依賴於自身的業務決策,並不是想怎麼做就怎麼做的。這些都是業務發展的具體需求表現,通常都是由內部提出來的。
3. 產品數據分析
產品上市後就要嚴密的關注產品各項表現數據,為產品的迭代升級提供支撐,為產品經營策略決策提供依據。非互聯網行業可以通過ERP等產品流通數據管理軟體來收集分析產品經營數據,互聯網行業可以通過專業的統計工具來收集,如Google、Anlystic、網路統計、站長統計、友盟統計等等,再有用戶的訪問數據,包括瀏覽痕跡、點擊痕跡、在每個頁面上的瀏覽時長,整體的瀏覽順序等等,這些需要預先埋點,等於說必須要在設計的時候就考慮到後期的這種數據收集的需求,從而為數據分析打下基礎,否則獲取不到數據,何談分析呢?有了數據之後還要注意分析的方法,所以產品經理要稍微知道一點數據分析和數據挖掘的知識,能夠從數據當中尋找關聯,發現關系,從而得出結果)。另外,還可參考一些公共調研機構出具的一些數據分析報告,比如艾瑞資訊等對互聯網行業裡面所做的一些數據分析,很多都很有參考價值,有些數據是我們收集不到的,但這些專業的調研機構可以,這樣就能形成互補。
4. 競爭對手分析
談到競品分析我們首先想到的就是去研究同類產品,從中找出別人產品的優劣勢,進而發現產品的突破口,即如何做到人無我有,人有我優,人優我精。可是還有一種競品分析是大家不常用的,那就是跨行業做競品分析,而且這種方式在創新應用上要強於同業競品分析(同業的競爭度太高,同質化太嚴重)。這種方式是我在500強企業工作時,CEO教會我的。當時我們在做一款保險代理人科技賦能APP,在上一家單位的時候我主要是通過同業競品分析,採用差異化來提升產品,當CEO要求我去做異業體驗報告和競品分析的時候,我表示非常的不能理解,但還是去執行了,在這個過程中受益匪淺。比如,我們通過研究自媒體營銷,將自媒體營銷工具植入到我們的APP里,開發「自媒體助手」幫助代理人構建自媒體營銷矩陣傳播保險內容來獲取保險客戶。這是非常好的跨界借鑒應用,慧擇網通過這種方式構建了18000餘個個人代理保險營銷賬號,其影響力和范圍遠超企業官方賬號,成為保險界營銷創新的一大亮點,為慧擇的成功上市提供了重要的數據支撐。由此,在同質化競爭日趨激烈的市場,希望大家能將目光放的更遠一些,范圍更大一些,去尋找靈感,尋找有競爭力的需求點。
以上是一些常見的需求獲取的來源,可能並不止於這些,還有別的方法這里沒有提及到,日後大家可以相互交流補充。需求獲取是產品開發的第一步,有需求了才能進行需求分析,才能進行產品定義,因此做好需求獲取至關重要。
㈣ 軟體開發行業的企業的產品需求量和供應量的數據要在哪裡才能找的到啊
這個一般都是很難找的,所以建議還是別想了。
㈤ 如何發現目標產品的市場需求
本系列文章共13篇
本文為第9篇
經過前面的兩篇文章,相信大家都已經掌握了全面評估產品細分市場的方法和標准,如果經過了評估,你的目標產品仍然表現出了巨大的潛力,那麼這一章我們繼續探尋目標產品的潛在市場。
在進入正文之前積加要先提醒朋友們,如果你的目標產品是一個 新產品 ,或者是一個 老產品的新用途 ,這些情況下你可能無法看到明顯的市場需求,但是這並不代表這個產品它不存在市場需求或還沒有形成市場需求。
我們下面要講的內容是建立在你的產品有人會主動去搜索的前提下的,這樣的產品本身已經存在了一定的市場需求,而我們今天的任務就是挖掘它潛在的需求,但是以下的一些方式可能並不適用於 新概念產品 。
01
Google's Keyword Planner Tool
通過Google's Keyword Planner Tool工具來開啟我們對市場需求的了解之旅。
以之前的椰子油為例,我們了解到椰子油可以用於護發,通過Google's Keyword Planner Tool進行關鍵字搜索,可以看到每月的搜索量、競爭激烈度、相關搜索詞等,這對了解產品潛在的市場有很大的幫助。
要使用Google's Keyword Planner Tool,需要先注冊一個Google Adwords,這個是可以免費注冊的。
需要注意的是,谷歌現在能搜索出的關鍵詞搜索量,只對 Google Adwords付費用戶 顯示具體搜索量,非付費用戶顯示的只是大概的搜索范圍。
登錄賬戶之後在頂部的菜單欄選擇Tools,接著選擇Keyword Planner,在下個頁面中點擊Search for new keyword and ad group ideas.
接著輸入你的產品的關鍵詞,可以多試幾個相關或類似的關鍵詞,還可以根據你的想法設置地區,這件產品你打算銷往哪個地方或者國家。我們輸入的是「Coconut Oil for Hair」,並選擇了美國和加拿大。
下一步把默認選項切換到Keyword ideas。
第一欄 顯示的是你搜索的關鍵字,以及相關的關鍵字的各種片語。
第二欄 顯示每個月在你選擇的地理區域內的搜索量。
第三欄 顯示(Google Adwords付費廣告)每個關鍵字的競爭水平。
在結果列表中有兩點需要特別注意,一個是 長尾關鍵詞 ,一個是 高搜索量 。
長尾關鍵詞 是由3個或以上的字組成的關鍵詞,比如「Coconut Oil for Hair」,長尾關鍵詞與產品和細分市場緊密相關。
高搜索量 顯然意味著更多的人在尋找這個產品,這也能讓你更加了解你的產品需求,很多長尾關鍵詞的搜索量也會出奇的高。
來看看我們搜索的「Coconut Oil for Hair」的搜索結果:
看清產品目前的潛力是非常重要的,基於我們的產品理念,每月超過10萬的搜索量,該產品的市場需求就非常的強勁了,特別是與之相關的很多關鍵詞都顯示較低的競爭力,那就更棒了,競爭度較低的關鍵詞會更容易獲得排名,這也表示這些關鍵詞的購買成本會比較低。
02
哪個地方更有市場?
我們看到,很多的美國人和加拿大人在尋找椰子油護發的信息和產品,但是這些人具體在哪些地區或城市呢?
這個時候我們可以使用 谷歌趨勢 ,谷歌趨勢不僅可以顯示關鍵字的整體趨勢,也可以告訴你有哪些熱門國家和城市的人在尋找你的關鍵詞。
我們可以看到,菲律賓和南非是尋找我們產品人數最多的國家,我們應該馬上向這兩個國家進行市場開拓嗎?不,菲律賓本身就是盛產椰子的國家,很有可能他們熱搜這些詞是因為他們自己本身就銷售這個產品,這時候我們就要先考慮 市場和發貨 等問題了。
可以點進去看看哪些城市搜索的人數最多。
03
社交媒體上的需求
我們從搜索引擎偏好的角度研究了用戶的搜索興趣,現在來看看社交媒體上的需求。
Twitter 是一個發現市場潛力和產品興趣的有效來源,可以使用類似 Topsy 的服務搜索每天你需要的特定關鍵字總量。
我們用Topsy搜索Twitter中每天提到的 「coconut oil」和「hair」。
從上圖我們可以清晰地看到,每天大約有 150-250 人 在Twitter上搜索我們的關鍵詞,想要更加了解這一人群,我們從Twitter上搜索了他們的推文,以下的幾個例子都表現出了購買意圖:
利用社交媒體研究我們的目標產品,不僅能夠看到產品的潛在需求,還可以幫助我們了解潛在客戶的想法的感受,對賣家朋友們寫文案和做廣告都有很大幫助。
本篇文章我們一共講到了三個方面:
1、如何使用Google's Keyword Planner Tool,通過搜索相關的關鍵字,發現產品理念和搜索需求;
2、如何使用谷歌趨勢,更好地了解潛在客戶居住的國家和城市;
3、如何使用社交媒體來了解和發現潛在客戶對你的產品的想法和感受。
現在,你對你的目標產品市場需求應該有了比較清楚的概念了吧~
積加解讀
毫無疑問, 搜索引擎 是最重要的大數據來源,用好搜索引擎是做好電商的必備法寶!
下一篇文章我們將為大家帶來 如何分析和評估競爭對手 。
敬請期待~
更多跨境干貨 請戳一戳
如何研究目標產品的細分市場?
電商選品:在上一款產品時應該根據哪些要素進行市場調查?
電商選品:如何全面評估一款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