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產品的成本及出廠價是怎麼算出來的
產品的成本及出廠價一般是根據每個不同的產品算出不同的成本的。利潤=營業收入—營業成本—營業稅金及附加—銷售費用—管理費用—財務費用—資產減值損失+公允價值變動損益(—公允價值變動損失)+投資收益(—投資損失)。
營業收入:是指企業經營業務所確認的收入總額,包括主營業務收入和其他業務收入。
營業成本:是指企業經營業務所發生的實際成本總額,包括主營業務成本和其他業務成本。
資產減值損失:企業計提各項資產減值准備所形成的損失。
公允價值變動收益(或損失):企業交易性金融資產等公允價值變動形成的應計入當期損益的利得(或損失)。
投資收益(或損失):企業以各種方式以外投資所取得的收益(或發生的損失)。
利潤總額 = 營業利潤+營業外收入—營業外支出。
營業外收入:企業發生的與其日常活動無直接關系的各項利得。
營業外支出:企業發生的與其日常活動無直接關系的各項損失。凈利潤=利潤總額—所得稅費用。
所得稅費用:企業確認的應從當期利潤總額中扣除的所得稅費用。
❷ 如何理解出廠價,含稅價,不含稅價
出廠價:是某產品在工廠完成之後運出工廠,各公司拿到剛出產的產品的價格。 含稅價:是某產品已經按照國家的規定算上了一定需要交納的稅費之後的價格。 不含稅價:是某產品還沒有算上了一定需要交納的稅費之後的價格。
出廠價一般都是產品的成本價,這個成本價是需要算上生產產生的物料價格、人工成本、廠房成本等各種成本之後平均的價格。
通常產品都是需要在享受等環節進行納稅的,因此需要有含稅價格進行銷售。這部分納稅的價格最終是需要消費者來買賬的。
不含稅的價格一般都是通過不正當的途徑拿到的物品,比如說蘋果手機,按照正常的途徑進行銷售都是需要納稅的,但是如果在香港等地偷運到內地之後進行銷售,就躲過了納稅的環節。那麼銷售的價格就是不含稅價的價格。
拓展資料
含稅價和不含稅價的計算方式是什麼
比如報不含稅價100元,稅率13%,含稅價就是113元。報的是含稅價100元,稅率13%,不含稅價就是100/(1+13%)。
出口利潤=FOB*匯率-含稅價+退稅款-費用=FOB*匯率-不含稅價-不含稅價*(增值稅稅率-退稅率)-費用 不含稅價*(增值稅稅率-退稅率)就是財務上說的進項稅額轉出。比如你征稅率13%,那麼退稅率可能是5%,100元的不含稅價,要征13元的稅,可退5元的稅,還有8元不能退要計入進貨成本。那麼你的實際成本就是108元。 退稅計算:
(1)28,000打以FOB價成交,每打200美元,人民幣外匯牌價為1:8.2836元;
(2)2,000打以CIF價格成交,每打240美元,並每打支付運費20元、保險費10元、傭金2元,人民幣外匯牌價為1:8.2836元。當期實現內銷鞋19,400打,銷售收入34,920,000元,銷項稅額為5,936,400元,當月可予抵扣的進項稅額為10,800,000元,鞋的退稅率為13%。
❸ 怎麼計算出廠價格
按你所提供的資料,可以計算出廠價格為:5000*(1-15%)*(1-8%)=3920元(含稅),如果不含稅價格則為3920/1.17=3350.43元.
零批批差價指的是批發環節和零售環節的價格差,批出差價指的是出廠價和批發環節價格的差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