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產品成貨 » 三分量磁力儀哪個產品好
擴展閱讀
王者榮耀鑽石什麼框 2025-07-27 06:19:24
哪裡有買祛斑產品 2025-07-27 06:18:36

三分量磁力儀哪個產品好

發布時間: 2022-08-09 14:09:51

⑴ GSM-19T ,GSM-19T磁力儀,GSM-19T標准質子旋進磁力儀-GSM-19T

GSM-19T
這個型號的磁力儀是目前市場上性能最穩定的一種磁力儀,他的廠商加拿大GEM公司是專門研發和生產磁力儀的專業公司,已有三十多年歷史。其生產的磁力儀被公認為磁力儀的標准系列。該公司研發和生產的磁力儀共有七個系列,每個系列中都有多個品種。GEM磁力儀銷往世界各國。(GSM-19T)北京歐華聯科技有限責任公司是加拿大GEM公司的中國代理商,自2005年到2010年10月以來,國內有關單位通過我公司購買了680多台標准質子旋進磁力儀和近百台高精度OVERHAUSER磁力儀以及多台三分量磁力儀和鉀光泵磁力儀等。

GSM-19T磁力儀-GSM-19T標准質子旋進磁力儀

質子旋進磁力儀長期以來一直是使用普遍、價格便宜的磁力儀,其用途包括礦產資源勘探,環境和工程勘探以及監測磁場變化等。

詳情請查詢北京歐華聯科技有限責任公司網站,網路搜索公司名稱就可以看到公司網站!。(GSM-19T)

⑵ 井中物探

井中物探,或稱鑽井(鑽孔)地球物理勘查,是指把接收感測器下到鑽井中採集有關物理量數據,從而獲得鑽井周圍某些待查隱伏目標有用信息的各種物探方法。

和前述測井方法不同之處在於,井中物探的勘查范圍是鑽井四周、鑽井之間或鑽井下方的較大空間。其具體范圍決定於所用物探方法技術及探測目標狀況,目前一般為井軸橫向或井底垂向數十至數百米。

應當說明,某些主動源電法和彈性波法,有把激發源置於井中而在地面採集有關數據的工作方式,即「井-地」工作方式。按我們的分類原則它們應屬於地面物探。事實上,主要採用井-地方式工作的某些物探方法,如充電法、接觸極化曲線法、逆垂直地震剖面法等,我國物探界通常也是把它們視為地面物探方法。也有一些物探方法,如激發極化法、聲波透視法等,我國許多物探工作者習慣上把它們的井-地工作方式和其地-井、井-井工作方式一概視為井中物探方法。另一方面,我們列為井中物探方法的垂直地震剖面法又常被地震工作者視為地面地震方法的組成部分。

(一)應用發展

井中物探在我國首先用於金屬礦產勘查。1958年地質部門在遼寧大套岫峪鉛鋅礦區進行的井中單分量磁測應是我國井中物探工作的開端。此後,隨著我國鐵礦找礦工作的大規模展開,20世紀60~80年代井中磁測方法在全國大量推廣使用,投入儀器數百台,勘測井孔數千個,成效卓著[1~4]。20世紀60年代開始,井中激發極化法和井中電磁波法在我國銅、鉛鋅、鎳、鉻等礦產勘查中的應用也得到較快發展[5~10]。上述三種方法在判斷地面異常性質,找尋井旁井底隱伏礦體並推定其位置、延伸、邊界、產狀等方面發揮了特有的重要作用,曾被我地質部門物探工作者譽為「地下物探三朵花」。20世紀80~90年代,其他一些井中物探方法,包括井中脈沖瞬變電法、井中低頻感應電法、井中彈性波法等也在我國金屬礦勘查中得到應用,在一些地區取得良好效果[11~14]。進入20世紀90年代,隨著我國金屬礦勘查工作特別是鑽探工作量銳減,金屬礦領域的井中物探工作也大幅度減少。

井中物探在我國的另一重要應用領域是油氣勘查和開發。主要使用了井中彈性波法,其中包括20世紀80年代以來在我國快速發展的垂直地震剖面法,以及90年代獲得應用的井間地震法及聲波法。眾所周知,近二十年來,垂直地震剖面法已成為我國油氣地震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在輔助地面地震資料解釋,研究井孔附近地層構造細節及岩性變化,預測鑽頭前方目的層深度和岩性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15]。井間地震層析成像是近年油氣領域最活躍的前沿技術之一,它在儲層描述、油藏開發方面的作用日益顯著[16]。20世紀90年代中期我石油部門引進了井中重力儀器和技術,用於測量井周地層密度從而獲得有關孔隙度及溶洞裂隙構造資料,初步取得成效[17,18]。20世紀90年代後期,我石油部門又引進低頻電磁成像儀器和技術,獲得了較大井間距的電導率構造圖像,認為在研究井間砂體連通性,監測儲層水淹狀況及殘余油分布等方面有良好應用前景[19]

20世紀70年代初以來,井中物探在我國煤炭勘查中也有較多應用。主要是使用井中電磁波法勘查煤礦區地下溶洞裂隙等構造,在解決礦區水文地質特別是井下水害防治問題上發揮了良好作用[9,10,20]。20世紀80年代中期以來,隨著煤田地震工作的蓬勃發展,垂直地震剖面及井間地震方法也在煤炭勘查領域獲得應用[21]。20世紀90年代後期,我煤炭部門引進了鑽孔地質雷達,取得初步成效[22]

20世紀80、90年代,井中物探在我國水文及工程勘查領域獲得快速發展,其應用的廣度已超過同期固體礦產勘查領域。使用方法主要是井中電磁波法和井中彈性波法。電磁波層析成像和彈性波層析成像在我國大橋、水庫、電站及其他大型高層建築基礎探測,壩體及其他大型混凝土建築質量檢測,以及岩溶區地下暗河調查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9,l0,23~27]

(二)技術進步

在我國曾經使用的井中物探方法主要有磁法、電法、彈性波法和重力法。其中電法和彈性波法又有多種具體方法及單井、井-井、地-井等工作方式。

1.井中磁法

井中磁法在鑽井中採集地磁異常數據。和地面及航空磁測目前主要測定標量總磁異常不同,迄今為止我國井中磁測主要是測定地磁異常單個或三個分量。

1958年我地質部門用自製磁通門式單分量井中磁力儀在遼寧大套岫峪鉛鋅礦區試驗,取得了我國首條井中磁測曲線,在磁黃鐵礦層上獲得明顯地磁異常。當時,沿用了原蘇聯「磁測井」名稱。1960年地質部門工廠曾生產出一批磁通門式單分量井中磁力儀,但性能不過關。隨後,冶金部門在研製出補償式磁通門單分量井中磁力儀的基礎上,1965年試制出我國首台三分量井中磁力儀[28]。1968年冶金和地質部門合作制出正式樣機,1970年地質部門工廠開始批量生產我國首批野外推廣應用的井中三分量磁力儀,其感測器採用了當時居先進水平的垂向三軸系統。1979年至1985年地質部門工廠又先後生產出兩種型號小口徑三分量井中磁力儀。它採用了五個磁敏元件,除測定地磁異常垂向和水平三分量外,還可同時測定鑽井頂角。總體性能也有所改善。

這些井中磁力儀在全國強磁性礦床——主要是磁鐵礦床的普查勘探中普遍推廣應用。我國物探工作者在大量實踐的基礎上,對各種產狀磁性體三維空間磁場(包括磁性體內部磁場)的理論及異常特徵,單分量及三分量井中磁測數據處理解釋作了深入研究,形成了一整套實用的野外及室內工作方法技術,並出版了專著[1,29~31]

由於在小口徑下井探管中磁敏系統自動高精度定向技術和工藝等問題有待進一步解決,迄今我國所生產井中磁力儀垂向分量觀測精度僅為±(100~150)nT,水平分量精度更低,尚僅能用於強磁異常探測,影響了這一方法的擴展應用。

2.井中電法

井中電法在我國起步於20世紀60年代中期。在此後的三十餘年中,發展了包括傳導類和感應類,低頻和高頻,頻率域和時間域的多種方法。其中獲得廣泛應用的是井中激發極化法和井中電磁波法。

A.井中激發極化法和直流電法

井中激發極化法於20世紀60年代末由原蘇聯傳入我國。我國對其較系統的研究、實驗和應用始於20世紀70年代初,在一些金屬礦區發現或追蹤井旁隱伏礦體取得良好效果。由於井中激發極化法的應用理論基礎和地面激發極化法相同,工作方法技術類似,在地面採集系統基礎上增添簡單設備即可實施井中採集,因此迅速在地礦、冶金、有色、核工業、建材等部門許多基層物探工作單位獲得推廣。

在推廣應用的同時,我國物探工作者對井中激發極化法的數據採集及資料處理解釋方法技術作了進一步研究,進行了系統的物理和數值模擬,編印了模型實驗圖冊,編寫出版了方法專著[32~35]。地質部門儀器工廠還專門生產了配套的井中激發極化採集系統[36]

和地面方法一樣,井中激發極化法在獲得井周或井間激發極化異常的同時,也實現了井中直流電法作業,獲得井周或井間電阻率分布資料。實際上,從20世紀60年代初開始,我國已經開展了某些在地面或鄰井中以點源或線源方式供電,在井中觀測電位或電位梯度分布的井中直流電法工作。在發現井旁或井間低電阻或高電阻礦體或其他異常體方面取得一些成效。20世紀80年代後期,特別是進入90年代,在地球物理層析成像技術發展帶動下,井間直流電法也進一步受到重視,研究發展了根據井中直流電場數據獲得井間電阻率分布圖像的方法。我國物探工作者在這方面也取得了一些重要研究成果[37~40]

B.井中電磁波法

井中電磁波法(也稱「鑽孔電磁波法」或「井中無線電波法」)在我國起步於20世紀60年代初,借鑒了原蘇聯「陰影法」技術資料。1964年我地質部門科研單位研製出我國首台電子管電路的井中電磁波儀,次年即在安徽月山銅礦區找尋深部盲礦工作中發揮了重要作用。隨後,這一方法在其他金屬礦產及水文工程勘查工作中也取得良好成效,在技術上和應用上獲得快速發展。1982年我國物探工作者編寫出版了這一方法專著[41]

至20世紀末的三十餘年中,我國地質、煤炭、鐵道、地震等部門有關工廠及科研單位先後研製生產了14種型號適應於不同應用領域不同工作條件的井中電磁波採集系統,總數近200台。其工作頻點由少到多進而實現寬頻跳頻掃描,頻率范圍擴展到0.3~35MHz,20世紀90年代初開始生產微機化採集系統。在配用小型寬頻有源天線方面也作了一些努力,但尚未達到實用水平[9,42~44]

我國物探工作者在擴大井中電磁波法應用的同時,十分重視其理論和數據處理解釋技術水平的提高。從最初的正常場對比、平面交會,到空間交會、吸收系數剖面,進而到層析成像,我國物探工作者作了大量深入研究工作。發展了多種處理解釋方法,進行了系統的物理和數值模擬,形成了系統的處理解釋軟體並逐步升級[40,41,45~52]。作為地球物理層析成像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國物探工作者在電磁波層析成像的理論、方法和軟體方面取得了許多重要研究成果[53~59]

也應指出,迄今為止我國實際應用的地下(包括井中和坑道)電磁波方法及儀器尚僅限於利用振幅參數,限制了其功能和效果的進一步提高。早在20世紀80年代原蘇聯在這一方法中已開始綜合利用振幅和相位兩種參數,最近我國多參數地下電磁波系統的研究已經起步。

C.其他井中電法

除上述外,在我國曾經使用過的井中電法還有井中低頻電法、井中脈沖瞬變電法和鑽孔雷達方法。這些方法在我國開始使用較晚,工作不多。

20世紀80年代初,我地質部門勘查單位研製了頻率域的井中低頻電磁儀。它使用三種頻率和地面回線源,曾在一些金屬礦上試驗應用取得較好效果,並通過模型實驗編制了典型曲線圖冊,但未繼續發展和推廣應用[10]。20世紀90年代後期,我石油部門和美國公司合作引進了井間低頻電磁成像系統和技術。它使用100~103Hz間多個頻點。在勝利油田工業性試驗中獲得了間距434m裸眼井對間及間距150m裸眼井-套管井對間良好的電導率圖像資料[19,60]。我國物探工作者對井間電磁成像的反演演算法也作了初步研究[61]

20世紀80年代中期,我有色金屬工業和地質部門在發展地面瞬變電磁法的同時,也開展了一些地-井方式井中瞬變電磁法的試驗和應用。引進並研製了有關儀器和下井探頭,進行了模型實驗,在一些礦區找尋井旁和井底隱伏礦體取得了成效[14,62,63]。我國物探工作者在瞬變電磁法專著中也對井中瞬變電磁法作了系統論述[64]

1995年,我煤炭部門首次引進了瑞典公司生產的鑽孔雷達系統,用它在煤礦區探測碳酸鹽岩裂隙和溶洞發育情況。使用了單孔反射和跨孔層析成像兩種工作方式,取得初步成效[22]

3.井中彈性波法

在我國使用的井中彈性波法包括井中地震法和井中聲波法。前者的地-井和井-井工作方式分別被稱為「垂直地震剖面法」和「井間地震法」;後者也有地-井和井-井工作方式。實際上,井中地震法和井中聲波法工作頻段相近或相同,具體作業方法技術也無實質性差異。通常,前者泛指使用各種不同類型震源和檢波器(以井中三分量檢波器為主)採集不同類型和性質彈性波(縱波和橫波,透射、反射和折射波)數據的工作方式;後者則特指使用壓電、磁致伸縮或電火花振源和壓敏式井中檢波器採集透射縱波的工作方式,故又常被稱為「井中聲波透視法」。

採用地-井工作方式的「地震測井」僅作為一種求取平均速度和層速度的參數測定手段,我們不將其列入井中地震勘查方法。

20世紀60年代末,井中聲波透視法首先在原蘇聯開始應用和發展。20世紀70年代,我國一些部門有關單位開始研究用於工程領域的聲波探測技術。1979年我鐵道部門科研單位研製出用電火花振源的井中聲波透視儀並用於野外岩體結構探測[65]。1986年我地質部門科研單位研製成首台可用於礦產勘查記錄聲波走時和振幅的井中聲波儀。此後又陸續研製生產了多種型號的微機化井中聲波探測系統,形成了系列產品,配套了包括層析成像在內的處理解釋軟體。這些採集系統都使用電火花振源,並成功地把蓄能和控制電路全部置入下井探管,避免了電纜傳輸高壓脈沖的損耗。井中聲波法在我國礦產和工程勘查中取得了良好效果[66,67]

垂直地震剖面法在我國主要應用於油氣勘查領域,煤炭及工程勘查工作中也有應用。它在提供地層岩層彈性力學參數,配合提高地面地震資料處理解釋質量,研究井旁地質剖面,預報鑽頭前方反射層面等方面有重要作用。垂直地震剖面法於20世紀70年代在國外開始發展,很快引起我國物探工作者的重視。1983~1984年我地質及石油部門使用引進的井中三分量檢波器,在江蘇、中原、南海首先進行了試驗,以後迅速在全國推廣應用。1988年我國物探工作者編寫出版了有關專著[15]。我石油和地質部門工廠生產了多種型號的井中三分量檢波器,滿足了野外工作需要。我國物探工作者對垂直地震剖面法數據處理和反演解釋方法技術的研究,包括偏移處理、波場分離、定向井資料處理、各向異性介質資料處理解釋、縱橫波聯合解釋等方面,取得了許多有價值的進展和成果[68~76]。我國物探工作者還在用人工電場改善垂直地震剖面數據質量方面作了初步嘗試[77]

井間地震方法研究在國外始於20世紀70年代,到20世紀80年代才隨著井中震源等技術問題的解決和地球物理層析技術的興起而得到發展。它能以比地面地震高得多的解析度提供井間岩層、地層、儲層特徵及結構圖像,因而日益受到重視。我國在20世紀80年代後期開始進行井間地震方法技術的試驗研究。20世紀80年代末及90年代,井間地震法在我國工程領域,如大型或高層建築基礎勘查等方面取得了一些重要成果。1994~1995年開始在吉林、遼河、勝利等油田用於油氣儲層研究,隨後在其他一些油田也獲得應用。工作中使用了電火花震源、錘擊震源、特製井中炸葯震源及井中液壓可控震源等多種類型震源。我國物探工作者在數據採集技術和井間觀測系統的設計、採集系統的改進等方面取得了一些有益經驗或研究成果[78~82]。把井間地震和垂直地震剖面、逆垂直地震剖面、地面地震等方法綜合應用形成所謂「立體地震法」的實踐也取得良好效果[83]

我國井間地震方法實際應用歷史尚較短,但對作為地球物理層析成像技術重要組成部分的彈性波層析成像技術,我國物探工作者自20世紀80年代後期開始就給予充分關注,在理論、方法、軟體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編寫出版了專著,發表了許多有關論述,涉及彎曲射線、最短路徑、最大熵、級聯、透射、反射、折射、縱波、橫波等射線層析和波動方程層析方法和演算法,其中不乏有創意的進展和研究成果[84~108]

4.井中重力法

井中重力法的發展主要決定於井中重力儀製造技術。1966年國外研製出首台可實用的井中重力儀以來,雖也有新產品問世,但限於其較大外徑,迄今仍只能在油氣鑽井中使用。主要用以測定井周地層宏觀密度進而獲得不受泥漿濾液侵入影響的孔隙度及裂縫溶洞發育情況。我石油部門1991年引進了美國拉科斯特公司井中重力儀,在重慶地區作了深井實測,對其效果和局限性作了初步分析研究[17,18]

(三)評價和差距

井中物探在我國起步較早,受到不同領域物探工作者和各有關部門的重視,在擴大應用和發展技術上作了積極努力。我國井中電磁波法和井中激發極化法技術及應用居世界先進水平,井中三分量磁測技術及應用在20世紀70~80年代曾一度堪稱世界領先。我國在電磁波、電磁場及彈性波層析成像理論和方法研究方面也有不少先進水平成果。

作為物探向深部和立體空間擴展主要途徑的井中物探,在我國的發展總體上尚不夠理想。特別是近十餘年,在一些方面和國際水平差距增大。我國井中三分量磁力儀研製長期停滯不前,迄今仍停留在二十年前的低精度水平,而國外已有高精度產品。井中瞬變電磁法在國外已成為在老礦區找尋大深度良導電性大型盲礦體的有力工具,生產了多種型號配有三分量深井探頭的大功率瞬變電磁系統,而我國目前還只能開展一些較淺的單分量工作。我國實用的井中電磁波法尚停留在僅利用振幅參數階段。井中物探工作離不開鑽孔,而由於認識上和管理上的原因,我國近年在金屬礦上使用地質勘查鑽孔進行井中物探工作的非技術性困難增多,也影響了適用於這一領域的井中物探技術的發展。

⑶ 誰家的磁力儀最好

磁力儀根據其工作原理不同分兩大類,高精度磁力儀和普通精度磁力儀。
高精度磁力儀主要用於地質勘查行業,即地質隊使用。其精度較高,但價格亦較高,國產磁力儀價格一般在3萬多到5萬多之間。這類儀器性能質量都差不多,考慮到野外生產環境惡劣,儀器出現問題在所難免,因此主要還是看售後服務,如提供備用機、維修快捷等。具體可咨詢北京大地華龍公司相關人員了解該方面的情況。
普通精度磁力儀現在一般僅用於鐵礦勘探。因鐵礦引起的磁異常值較明顯,對測量精度要求不高;而且在鐵礦勘探中,非物探專業的礦業公司亦大量參與。因此,價格低廉、操作簡便的普通磁力儀目前成為鐵礦勘探的主流。在這類儀器中,以北京大地華龍公司的MCL系列磁力儀最為普及,該系列儀器以其功能的多樣化、操作的簡便性占據著市場。

⑷ 中國地質科學院地球物理地球化學勘查研究所

《岩石礦物分析》(第四版)獲2013年度國土資源科學技術二等獎

青藏高原油氣資源戰略選區調查與評價獲2013年度國土資源科學技術二等獎

截至2013年底,全所在職職工376人,其中專業技術人員294人,包括中科院院士1人,正高級職稱72人,副高級職稱51人;有博士學位研究人員38人,碩士學位研究人員113人。有6個職能處室,5個服務部門,11個專業研究室,1個所屬企業;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全球尺度地球化學國際研究中心(在建)、國家現代地質勘查工程技術研究中心、1個部級地球化學勘查監督檢測中心、2個部級重點實驗室、1個中國地質調查局業務中心、1個院級重點實驗室依託物化探所建立;中國地質學會所屬勘查地球化學專業委員會、勘探地球物理專業委員會和樁基檢測專業委員會、全國國土資源標准化技術委員會地質勘查技術方法分技術委員會掛靠在物化探所。

2013年,承擔各類科技項目112項,總經費16459萬元。其中國家科技項目7項,公益性行業專項項目13項,地質調查項目54項,基本科研業務費項目38項。獲專利和著作權19項,發表各類科技論文125篇(其中,SCI和EI檢索論文12篇),出版專著4部。參與獲得國土資源科學技術二等獎2項,獲中國地質調查成果一等獎2項、二等獎1項;分別入選2013年度中國地質調查十大進展1項、中國地質科學院2013年度十大科技進展1項、中國地質學會2013年度十大地質科技進展1項。

所長、黨委副書記韓子夜(中),黨委書記、副所長甘行平(右一),副所長史長義(左一)

領導班子由3人組成,所長、黨委副書記韓子夜,黨委書記、副所長甘行平,副所長史長義。

年度重要科研成果

雲南省保山西邑鉛鋅隱伏礦成礦理論及物化探找礦技術研究與應用、大功率多功能電法與陣列多頻相位激電系統應用與推廣。在成礦地質背景、地形條件復雜並伴有人文電磁和炭質干擾的雲南保山西邑鉛鋅礦區,利用國產多功能電法測量系統,通過采樣合理的工作布置、大功率的供電,獲得了清晰的激電異常和CSAMT異常,指示深部有良好的找礦前景,對該礦區進一步找礦有重要的指導意義。在多寶山銅礦區獲得的可控源音頻大地電磁測量成果,不僅很好地反映了1300米深處的已知銅礦體特徵,還發現了已知礦旁側及深部新的找礦目標。

黑龍江多寶山銅礦電法測量綜合解釋圖

基於無人機的航空物探(電、磁、放)系統測量技術研發與應用示範。研發了國內外首套無人機航空物探(磁/放)綜合測量系統樣機,成功開展了應用試驗,樣機的穩定性、可靠性和適應性得到了全面驗證,整體性能達到國際領先水平,填補了國內空白。

高精度重磁儀器研製與高溫超導技術的推廣應用。在突破石英彈簧靈敏元件等測量系統關鍵技術基礎上,研製了高精度重力儀樣機,填補了國內空白;完成了幅相儀推廣任務,為新技術推廣作出了貢獻。

重力儀樣機

高精度井中三分量磁力儀研製。成功研製了高精度井中三分量磁力儀,使儀器的測井深度達到2000米,其測量精度比國內現有的同類儀器有明顯提高,可以用於深部強、中弱磁性礦體的勘探工作,可以進行商品化推廣應用、裝備我國地質勘探隊伍,提高我國物探技術水平。

高精度井中三分量磁力儀及探頭

陣列激發極化儀

小口徑深井多參數測井系統研究及井中陣列激發極化觀測系統研製。提出陣列井中激發極化方法技術思路,研發了24道陣列激發極化接收設備,形成了井地、地井陣列激發極化觀測系統;通過研究井—地激發極化三維正反演技術,開發了適合於井—地激發極化法的三維數據處理解釋軟體。

九瑞試驗區立體地質結構圖

長江中下游重點成礦帶綜合地球物理立體地質填圖示範。填繪了九瑞與寧蕪兩個試驗區1500米深度范圍內的標志地層、岩體和構造等地質現象的立體地質圖,取得了適合於長江中下游成礦帶綜合地球物理立體地質填圖工作方法技術,研發了基於Mapgis K9 平台的綜合地球物理立體地質填圖三維圖示系統。特別是在九瑞地區,明確勾畫出的對深部找礦起關鍵作用的隱伏侵入岩體和五通組頂界面分布結構形態,具有推廣意義,由此圈定的5處深部找礦有利部位,對今後九瑞地區尋找深部隱伏礦具有重要參考價值。

區域地球物理調查成果集成與方法技術研究、成礦帶區域地球化學調查。研製了區域物探工作中急需的方法技術,組織、參與了全國成礦帶區域地球物理調查計劃、區域化探全國掃面計劃,編制了重點成礦區帶基礎地球物理圖件。

東天山成礦帶淺覆蓋區機動淺鑽區域化探示範研究。解決了不同景觀條件下不同類型淺覆蓋區化探采樣目的層的判別、有效化探樣品識別與採集等技術難題,建立了淺覆蓋區調查、普查和詳查等不同勘查尺度的淺鑽化探方法技術體系。在新疆、甘肅、安徽等地不同類型淺覆蓋區發現了與基岩或礦床有關的多金屬或鐵族元素地球化學異常,應用效果顯著,為解決我國150多萬平方千米淺覆蓋區礦產資源地球化學勘查與評價問題提供了技術支撐。

淺覆蓋區淺鑽化探采樣現場 

⑸ 航空物探技術

(1)航空重力測量

最近幾年,國外航空重力測量精度達到0.6mGal,空間解析度小於3km。同時,還研發了更高測量精度的航空重力梯度測量系統,已有三套系統投入航空地球物理商業勘探中。此外,英國、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等發達國家正在加緊研製超導重力梯度儀。俄羅斯GT重力技術有限公司目前正在研製新一代的捷聯慣導式航空重力儀器,命名為GT-X。

在數據解釋軟體方面,加拿大NGA公司研發的GM-SYS軟體、澳大利亞Encom Technology Pty Ltd公司研發的Encom Model Vision軟體是重磁數據解釋方面的專業軟體,可以方便地建立和修改模型及相關參數,進行2D或3D重磁正反演和進行地質解釋,適合於金屬礦勘查、非金屬礦勘查領域的重磁正反演。

(2)航空磁力測量

近些年,隨著科技快速發展,用於磁法勘探的高精度儀器設備及三維數據處理技術等有了長足的進步,勘探能力和效果有了明顯提高。尤其是GIS、GPS技術的應用,航磁全梯度磁力測量和三分量磁力測量、衛星測量、航磁和地磁異場弱信息提取等具有創新技術特徵的研究與成果有了實質性進展,這對今後尋找深部礦產具有重要意義。

在儀器裝備方面,航空磁力儀依然是地質調查和礦產資源勘查中最重要的設備之一。國外航空磁力儀正朝著數字化、小型化、智能化方向發展,儀器解析度已經達到pT級,並已研製出新型磁力感測器(比如超導、原子磁力儀)實驗室樣機。航空三分量磁力儀也正在研製中,但目前未見國外航磁三分量測量技術的成功報道。國外航磁梯度測量技術已達到工程化應用水平。

(3)航空電磁測量

國外以時間域直升機吊艙系統為主的航空電磁測量系統發展速度快,近10年間問世的航空電磁測量系統就有10多種,技術比較成熟,每年飛行工作量約30×104km。國外的時間域航空電磁系統常用的運載工具主要有:CASA-212、Skyvan、Trislander、DC3、Dash-7等輕中型固定翼飛機。

目前,使用無人機進行航空物探測量技術在國外發展比較迅速,尤其是在歐美發達國家。加拿大多家航空地球物理公司,如Fugro公司、Universal Wing公司現已將無人機航磁測量應用於實際的測量生產中,取得了較好的效果,也大大提高了測量效率,有些方面甚至優於固定翼飛機的標准,如在定位準確性和升降速度方面遠遠超出了傳統有人駕駛飛機所能達到的標准。同時,國外的多所高校也加大了無人機航空物探測量的研究力度,例如加拿大Carleton大學與SGL公司聯合研製了GeoSurv Ⅱ無人機航磁測量系統。

加拿大Geosoft公司研發的OasisMontaj軟體代表了當今世界地球物理軟體的先進水平,功能涵蓋地球物理、地球化學、地質等領域,具有高性能的資料庫、精確的地圖數據、高效的柵格化演算法、支持大數據量無縫協同等特點。該軟體是世界上用於磁性數據處理、解釋的主流軟體,它提供了數據存取、處理、解釋、數據共享和數據成圖等功能。加拿大Pet Ros Eikon Inc公司研發的EMIGMA軟體是電磁/磁數據解釋的主流軟體,可應用於頻域電磁法、大地電磁法、激電法、電阻率法、可控源音頻大地電磁法、瞬變電磁法等物探方法,具備綜合地球物理數據處理、成圖、模擬和反演等功能。美國的Zonge公司和瑞典的ABEM公司也開發出了與儀器相配套的電法數據處理系統,優點是軟體系統與儀器結合緊密,針對性強。

三維地磁探測技術目前是計算機應用最為密集的領域之一和國際前沿性的研究方向,國外的科研和商業機構一直在這一領域進行開發,但由於其數據處理和解釋工作極為復雜,目前還無法滿足三維電磁探測數據處理、解釋的整體工作需要。

(4)航空伽馬能譜測量

以加拿大Scintrex公司GRS16型(256/512道)為代表的航空伽馬能譜測量系統技術先進,採用自動穩譜技術,數字輸出、硬碟記錄等較為輕便。該公司最近新開發了數字化的航空伽馬能譜儀,能譜道數增至1024道,並投入實際應用。此外,加拿大Exploranium公司開發的新一代GR-820型256 道航空伽馬能譜測量系統已經廣泛地應用於實際的能譜測量中。

在軟體解釋方面,加拿大Pico Envirotec Inc.公司開發的Praga軟體是唯一擁有完整全譜數據處理能力的商業化伽馬能譜數據處理軟體。該軟體除了具有傳統的數據處理功能外,還集成了基於全譜譜線數據的校正處理方法、多種針對譜線數據的雜訊消除方法和多種大氣氡校正方法等功能,提高了能譜數據處理能力和效果。

⑹ 北京地質重力磁力電法儀器

北京地質儀器廠北京奧地探測儀器公司

重力儀器

Z400型重力儀

Z400型重力儀是測量重力加速度值相對變化的一種儀器。該儀器的感測器用石英製成,採用零點讀數,並設有精密的溫度補償裝置。Z400型重力儀可廣泛用於地質構造和礦產的重力勘探(包括重力普查、重力詳查和區域重力測量)。

主要特點

具有精度高、重量輕、體積小、操作簡單、攜帶方便等特點。

主要技術指標

地球物理儀器匯編及專論

地球物理儀器匯編及專論

磁法儀器

CZM–4型質子磁力儀

CZM–4型質子磁力儀是利用氫質子磁矩在地磁場中自由旋進的原理研製成的高靈敏度弱磁測量裝置,其磁場測量精度為±1nT,解析度高達0.1nT,完全符合原地礦部發布的《地面高精度磁測工作規程》要求。其具有的大存儲容量、高解析度和靈活性使它得以成為攜帶型、移動式、基站式磁力儀,可以以0.1nT的解析度進行地磁總場的測量。

主要特點

地磁場總場絕對值測量范圍達20000nT~100000nT,可用於全球任一地域;既可全量程自動配諧,也可人工配諧;自動測量地磁場值,對於不清楚當地正常地磁場值的用戶,尤為方便。中文操作界面,數據自動記錄和存儲,並可實時顯示磁測剖面曲線,操作簡單;隨機所配專用軟體可對野外實測數據進行平滑去噪、日變改正、繪制剖面曲線等相關預處理,方便用戶對當天工作效果進行室內評估;USB2.0通訊介面,使儀器向電腦傳輸數據更快捷;可用於磁性標本參數測定;可選配1GB或2GB數據存貯器及一組備份電池,實現長時間磁測工作需求;可應用戶要求外接GPS接收機,存儲測點坐標值;可為用戶選配專業磁法數據處理軟體繪制等值線圖、平面剖面圖、作正反演解釋等。

主要技術指標

·測程范圍:20000nT~100000nT;

·解析度:0.1nT;

·測程精度:總場絕對強度50000nT時±1nT;

·梯度容限:≤5000nT/m;

·液晶點陣:192×64;

·數據存儲量:不小於8000個測點數據(選配大容量存貯器時存貯量超過500萬讀數);

·工作環境溫度:-15℃~50℃;

·工作環境濕度:≤95%(25℃);

·電源:鋰離子電池:12.8V~16.8V/5Ah,連續工作不少於17h(日變方式下,典型讀數間隔為10s時);

·主機外形尺寸:長×寬×高:220mm×90mm×200mm;

·主機重量:2kg;

·探頭外形尺寸:φ74mm×150mm;

·探頭重量:0.8kg。

地球物理儀器匯編及專論

CCM–4型磁力儀

CCM–4型磁力儀是測量地磁場垂直分量的磁通門磁力儀。主要用於尋找磁鐵礦、地質普查,同時還可用於尋找地下鐵管線,尤其能探測出一般電磁類管線探測儀無法探出的電連通性不佳的鑄鐵管線和含鋼筋的水泥管線。

主要特點

·探頭帶有自動垂直平衡系統,測量速度快,測量精度高,轉向差小;

·可探測磁鐵礦及鐵磁性地下埋設物;

·觀測磁場的垂直分量;

· 液晶數字顯示;

·測量精度高。

·主要技術指標

·量程:±19999nT;

·解析度:1nT±1個字;

·磁場補償范圍:35000~55000nT

·粗調:①35000~40000nT

②40000~45000nT

③45000~50000nT

④50000~55000nT

微調:5000nT,10圈連續可調;

·轉向差:<10nT;

·工作環境溫度:-10℃~50℃;

·電源:AA型鎳氫可充電電池;

·主機尺寸:190mm×65mm×230mm;

·主機重量:2.0kg;

·感測器尺寸:Φ70mm×160mm;

·感測器重量:0.45kg。

·CCM–5型磁力儀

CCM–5型磁力儀是當代新型的數字化磁通門磁力儀,測量的是地磁場垂直分量,主要用於尋找磁鐵礦。地質普查同時還可用於尋找地下管線,尤其能探測出一般電磁類管線探測儀無法探出的電連通性不佳的鑄鐵管線和含鋼筋的水泥管線。

地球物理儀器匯編及專論

主要特點

·靈敏度高;

·探頭帶有自動垂直平衡系統,測量速度快,測量精度高;

·隨時觀測磁場的垂直分量;

·智能化程度高,可將所測數據自動存儲;

·可實時顯示測量曲線並可隨時查看任一條測線的測量曲線;

·裝有先進的GPS定位系統;

·全中文提示菜單;

·串口輸出和計算機聯機後回放數據和曲線;

·圖形式點陣液晶屏,液晶屏有背光,方便夜間觀測。

主要技術指標

·量程:高檔±2000nT低檔±20000nT;

·解析度:0.1nT(高檔);

·磁場補償范圍:35000~55000nT;

·轉向差:<40nT;

·定位:裝有先進的GPS定位系統;

·工作環境溫度:-10℃~50℃;

·電源:機內裝專用鋰電池組,連續工作時間不少於10h。

CGM–02D型高靈敏度磁通門磁力儀

CGM–02D型高靈敏度磁通門磁力儀可以測量任意方向上的磁場值。三個CGM-02D探頭可以組成一台三分量磁力儀,用於測量各種設備及其零部件的磁性。

主要特點

·測量數據由RS485埠實時輸出;

·多台儀器的數據輸出埠可以連接在一起使用,每台具有唯一的編碼;

·多檔位測量。

主要技術指標

·量程:①±1KnT,

②±10KnT,

③±100KnT;

·解析度:0.1nT;

地球物理儀器匯編及專論

·噪音水平:-0.1~0.1nT;

·工作環境溫度:-20℃~50℃;

·電源:220V±10%;

·探頭電纜長度:5m;

·機箱尺寸:300mm×135mm×380mm。

CZJ–1型井中質子磁力儀

CZJ–1型質子磁力儀是在地面質子磁力儀的基礎上研製的一種井中磁測儀器。主要用於深部找礦,特別是用於尋找有色金屬礦或貴金屬礦等磁異常10~1000nT弱磁性礦體。在找礦過程中,井中質子磁力儀探測結合地面勘探將能發揮重要作用。

主要特點

·解析度高;

·全自動調諧;

·中文或英文菜單;

·現場實時顯示觀測曲線;

·RS485實現地面儀器與井下儀器通信;

·數據自動記錄和存儲;

·與電腦連接實現數據後處理和日變自動校正;

·具有點測功能;

·體積小,重量輕。

主要技術指標

·解析度:0.1nT;

·測量精度:-5~5nT;

·測量范圍:32000~70000nT;

·測區地磁場梯度要求:垂直梯度≤2000nT/m水平梯度≤1500nT/m;

·最大下井深度:1500m;

·井下儀器的工作環境溫度:0℃~50℃;

·地面儀器的工作環境溫度:-10℃~50℃;

·探管尺寸:Ф45mm×145mm;

·主機尺寸:290mm×200mm×240mm。

地球物理儀器匯編及專論

CTSD–1型攜帶型三分量磁通門磁力儀

CTSD–1型攜帶型三分量磁通門磁力儀可測空間任一點磁感應強度的互相垂直的X、Y、Z三個分量。適用於地磁場的監測、各種運動物體(如車輛等)磁性的研究以及磁性物體或磁性礦體的探測。

主要特點

·三分量探頭尺寸小巧,便於埋設在地下等特殊場合;

·探頭電纜最長可達30m;

·三個分量同時顯示,便於觀測;

·高解析度模擬輸出,易於連接數據採集裝置;

·高能鋰電池組供電,可長時間在野外工作。

主要技術指標

·測量范圍:-100~100,000nT;

·最高解析度:1nT(模擬輸出端);

·顯示解析度:10nT/字;

·滿量程輸出:±10V±0.5%;

·頻率響應:0~20Hz@±10,000nTp-p;

·剩磁:-1~1nT@±100,000nT;

·三軸正交度:-1°~1°;

·電纜長度:5~30m任選;

·連續工作時間:≥8h;

·尺寸:探頭104mm×83mm×75mm;主機372mm×266mm×135mm;

·重量:不大於7.5kg(含探頭、30m電纜及主機)。

地球物理儀器匯編及專論

CTM–DI型磁力儀

CTM–DI型磁力儀是一種具有世界先進水平的地磁測量儀器。它可以精確地測定地磁偏角D和地磁傾角I,並可在地磁台站和野外兼用。CTM–DI型磁力儀是當前世界上D、I觀測精度最高的儀器之一。該儀器具有性能穩定、操作簡便、用途廣泛、易於攜帶等特點。CTM–DI型磁力儀與質子磁力儀(觀測地磁總強度F)配合使用將會是很理想的地磁矢量觀測組合。

主要特點

CTM–DI磁力儀是由無磁經緯儀和磁通門檢測系統兩大部分構成。無磁經緯儀是高度「無磁」的,足以保證D和I的觀測精度,這是它與普通經緯儀的本質區別。磁通門檢測系統是具有高靈敏度和高穩定度的電子檢測系統,其感測器安置在無磁經緯儀的望遠鏡之上。通過無磁經緯儀高精度的測角系統,按照一定的觀測程序就可以精確地測定磁偏角D和地磁傾角I。

主要技術指標

·基線值觀測標准偏差:σDB≤|±0.10′|,σIB≤|±0.10′|;

·觀測准確度:ΔD≤0.20′,ΔI≤0.20′;

·轉向差:ΔD、ΔI^lt;10′;

·三方位基線值與平均值的最大差值:ΔD、ΔI≤0.20′;

·無磁經緯儀一測回水平方向標准偏差(室內):-4″~4″;

·整機磁化率顯示(安裝探頭前);≤2×10–6

·零場偏移:±1nT;

·零場偏移的溫度系數:0.01nT/℃;

·系統雜訊:≤0.2nT(pp);

·最大解析度:0.1nT;

·動態范圍:兩檔×10±1999nT

×1±199.9nT;

·工作溫度范圍:-10℃~40℃;

·電源:交直流兩用,直流12V或交流220V;

·顯示器至感測器最小安全距離:2.0m。

CTM/BS–1攜帶型數字磁通門磁力儀

攜帶型數字磁通門磁力儀探頭由三個相互垂直的磁通門感測器(D、H、Z)組成,其中H、Z兩個感測器外加磁補償線圈,可大范圍補償H、Z方向的磁場,三個磁通門感測器測量的是地磁場以及干擾磁場在其軸線上投影的「向量」值,整套系統用於測量空間任一點磁場強度的變化量。

磁場強度測量值的輸出方式有兩種,指針式表頭指示和數據採集系統采樣、貯存、傳輸。

地球物理儀器匯編及專論

主要特點

·靈敏度高;

·數據存儲量大;

·工作時間長。

主要技術指標

·感測器:D、H、Z三分量;

·三分量正交度:≤0′(感測器安裝正交度);

·測量動態范圍:±2500nT,±2.5%;

·讀數分辨力:0.1nT;

·雜訊水平:≤0.1nTp-p;

·溫度系數:≤1nT/℃;

·頻率響應:DC~20Hz;

·工作溫度:-10℃~40℃;

·地磁場補償范圍:Z:0~50000nT;

·采樣間隔時間:0.1s、1s、10s、60s,可編程式控制制;

·最大存儲量:可存儲連續一個月的數據(按1s采樣間隔時間);

·電池連續工作時間:不少於1個月;

·時間服務精度:實時鍾,能使用USB通訊校時;

·防水要求:主機和感測器均全密封;

·傳輸電纜:屏蔽式電纜,長度25m;

·通訊介面:USB介面,用於采樣時間間隔設置、自校、數據輸出等操作;

·整機重量:35k(g包括電池、包裝箱);

·包裝箱尺寸:435mm×260mm×300mm。

CTM–DT06型多通道磁通門磁力儀

CTM–DT06型多通道磁通門磁力儀主要用於測量磁場的垂直分量或三分量值。該儀器有12個測量通道(最多可以增加到512個通道陣列),可用於測量大型設備如船用發動機、船模等的磁性或消磁後的剩磁測量,也可用於水下移動目標(如潛艇)的監測,是一種在實驗室或台站、船塢、海底等場所使用的大型專用磁測量設備。

主要特點

·多通道同時測量;

·寬量程;

·寬地磁補償范圍;

·高解析度;

地球物理儀器匯編及專論

·高穩定性;

·長探頭電纜;

·探頭可在水下工作;

·可配備通用的數據採集設備。

主要技術指標

·感測器:帶阻尼的自動調平系統(±1°范圍內)轉向差(旋轉360°)-10~10nT;

·量程:①±100nT,②±1000nT,③±10000nT,④±100000nT;

·解析度:0.1nT;

·輸出滿度值:±10V;

·探頭電纜:50m(按用戶要求設計,最長可達500m);

·地磁補償范圍:-100000~100000nT;

·地磁補償細度:0.001%(0~100000nT范圍內任意一點的調節解析度不劣於1nT);

·探頭水下工作深度:30m;

·工作環境溫度:0℃~35℃;

·電源:~220V±10%;

·基準電壓源的溫度穩定性達:1ppm/℃;

·單分量探頭尺寸:Φ78mm×115mm;

·三分量探頭尺寸:Φ92mm×213mm;

·機箱尺寸:600mm×1400mm×550mm(根據通道數量設計)。

電法儀器

DCX–1多功能高密度電法儀(電法層析成像數據採集系統)

北京地質儀器廠生產的DCX–1型電阻率層析成像數據採集系統,既可以做電阻率層析成像探測,亦可做極化率層析成像探測。可用於找礦、找水、工程及水文地質勘探、地下建築體(古墓、防空洞)以及地下溶洞、地裂縫等勘探。此產品突破傳統設計方式,獲得多項國家專利。

地球物理儀器匯編及專論

DCX–1型集中式電阻率層析成像數據採集系統的主要特點

·由工控機做主控器,採用大屏幕LCD顯示器並附有觸摸屏,數據處理能力強,存儲數據量大,界面友好,易於操作;

·LCD彩顯可實時顯示測量數據,如:電流、電壓、電阻率、極化率等,工作狀態,當前測量層位,A、B、M、N各電極工作位置,電位曲線顯示,視電阻率彩色剖面圖像,顯示內容豐富,測量進程直觀;

·集中式多路電極轉換器採用復合控制技術,精簡了硬體規模,使控制電極道數增多。本系統以120道為基本組態,可以方便地做長剖面的「滾動」測量。為滿足特殊用戶需求,可以接受240道測量系統的訂貨;

·採用雙向覆蓋電纜,使現場布線與分布式儀器的布線速度相當,與以往普通式連接電纜相比,施工簡化,降低了勞動強度,提高了工作效率。電纜接頭均有防水功能,可在水中作業;

·本系統測量通道數量多,而且易於擴大測量通道數,使之探測有效空間增大,便於增加勘探深度和提高探測解析度。

主要技術指標

·電壓測量范圍:±4V;精度優於±0.5%;解析度1μV;

·電流測量范圍:±4A;精度優於±0.5%;解析度1μA;

·供電電壓:最高700V;

·工頻抑制:優於80dB;

·輸入阻抗:≥20M;

·自電補償方式及范圍:全量程跟蹤

·式自動補償;

·工作環境溫度:-10℃~50℃;

·工作環境濕度:90%RH;

·測量裝置模式:溫納、偶極–偶極、微分、復合對稱四極、三極滾動、二極測深、二極剖面等,可根據用戶需求增加各種特殊裝置;

·測量參數:供電電流、一次場電位、二次場電位;

·視電阻率、視極化率數據可以同時採集;

·計算參數:電阻率、極化率、裝置系數等。

地球物理儀器匯編及專論

DWJ–3B型微機激電儀

DWJ–3B型微機激電儀是時間域激發極化測量系統中的接收機。可使用DXF–1激電發送機(1.5kW)、DZF-3激電發送機(2kW)、DJF-6激電發送機(5kW)或DJF–10激電發送機(10kW)供電,多台接收機同時接收。能直接測量自電、一次電位、極化率。廣泛用於金屬與非金屬礦產資源勘探、尋找地下水及工程地質等領域。

本儀器既可進行地面所有裝置的激電測量、電阻率測量,也可進行井中的連續激電測井和井中激電測量。

主要特點

·採用信號增強技術和數字濾波,抗干擾能力強,測量精度高;

·自動進行自然電位、飄移及電極極化補償;

·接收部分有瞬間過壓輸入保護能力;

·大屏幕彩色液晶顯示:漢字對話,不但能一次顯示所有的測量參數,而且可顯示觀測曲線,使得測量結果直觀明了;

·多參數測量:可測量並存儲自然電位、一次電位和供電電流(在同步方式下)、視電阻率、視極化率、半衰時、衰減度、偏離度和綜合參數等;

·掉電保護:具有掉電數據不掉功能,能存儲1MB數據並長期保存;

·全密封結構:具有防水、防塵、壽命長等優點。

主要技術指標

·測量一次電位解析度為1μV,最大可測20V;

·測量極化率解析度為0.001%;

·測量電流解析度為1mA,最大可測20A;

·電壓、電流、視極化率測量精度:±1%±1個字;

·輸入阻抗:>100MΩ;

·對50Hz工頻干擾壓制優於80dB;

·工作環境溫度:-10℃~50℃;

·工作環境濕度:95%RH;

·尺寸:255mm×120mm×230mm;

·重量:3kg。

DWD–4A微機電阻率儀

該儀器是在多年研製和生產先進電法儀器的基礎上,集24位A/D、ARM等當今最新電子技術研製的新一代數字直流電法儀器。儀器的體積和重量顯著縮小,主要技術指標及性能相當於當前國外同類儀器,在各種野外復雜環境下能更好地工作。廣泛應用於金屬與非金屬礦產資源勘探、工程地質勘探、環境地質勘探、水文地質勘探、能源勘探,還能用於地熱勘探等方面。

地球物理儀器匯編及專論

主要特點

·整機體積小、功耗低;

·採用24位AD轉換器及信號增強技術和數字濾波,抗干擾能力強,測量精度高;

·自動進行自然電位、漂移及電極極化補償;

·不測量時,通道入口短路,防止長時間開路;

·供電電壓高(1000V)、電流大(7A);

·接收部分有瞬間過壓輸入保護能力;

·彩色大屏幕顯示:漢字對話,不但能一次顯示所有的測量參數,而且可顯示觀測曲線,使得測量結果直觀明了;

·多參數測量:可測量並存儲自然電位、一次電位和電流、視電阻率、視極化率、半衰時、衰減度、偏離度和綜合參數等;

·具有掉電數據不丟功能,能存儲1MB數據並長期保存;

·用單片ARM進行控制與數據處理;

·除RS232介面、網口與計算機通訊傳輸數據外,增加USB介面可以用U盤拷貝數據文件;

·極距常數表──對所有裝置,可預先存儲多組不同極距常數,從而避免相同極距常數反復輸入可能帶來的輸入錯誤。

接收部分技術指標

·電壓通道:±5V(24位A/D);

·測量精度:當Vp≥5mV時,±0.2%; 當0.1mV≤Vp<5mV時,±1%±1個字;

·輸入阻抗:>20MΩ;

·視極化率測量精度:±1%±1個字;

·Sp補償范圍:±4V;

·電流通道:7A(24位A/D);

·測量精度:當Ip≥5mA時,±0.2%; 當0.1mA≤Ip<5mA時,±1%±1個字;

·對50Hz工頻干擾壓制優於80dB。

發射部分技術指標

·最大供電電壓:±1000V;

·最大供電電流:±7A;

·供電脈沖寬度:1~60(s秒),占空比為1:1。

其他指標

·工作溫度:-10℃~50℃,95%RH;

·儲存溫度:-20℃~60℃;

·儀器電源:內置7.4V4Ah(或外接12V電源),可連續工作>30h;

·重量:4.2kg;

·體積:270mm×150mm×240mm。

其他探測儀器

GTL115型金屬探測器

GTL115型金屬探測器是一種利用電磁感應原理製造的儀器,可根據不同的探測環境和探測對象選配三種不同型號的探頭。JTC115由單人操作,可採用卧姿、跪姿或立姿。主要用於探測各類復雜地形下含微量金屬的物體,亦可用於其他小型金屬物體的探測。該儀器已被編入「聯合國日內瓦國際人道主義掃雷中心」編輯的采購與宣傳目錄冊。

主要特點

靈敏度高,採用自動歸零技術,能自動欠壓報警,對磁性土壤干擾有一定的抑制能力。此外,它重量輕、結構簡單、攜帶方便、操作簡捷、耗電量低、性能穩定可靠,作前沿陣地偵察使用時,極為靈活、方便。

地球物理儀器匯編及專論

地球物理儀器匯編及專論

主要技術指標

·探頭類型:Ⅰ型,Ⅱ型,Ⅲ型;

·對各種目標的探測距離見下如表;

對各種目標的探測距離

·工作環境溫度:-40℃~50℃;

·全套器材使用重量:配Ⅰ、Ⅲ型探頭<1.5kg;配Ⅱ型探頭<2.0kg;

電源:普通5號電池(共8節),連續工作時間≥20h。

CCT–3型磁探儀

CCT–3型磁探儀是專門用於探測水下和井中鐵磁性物體的探測儀器,可以用於探測沉船、橋墩及建築物的樁基等。

主要特點

攜帶方便;

主機與探頭之間的連接電纜長達40m;

探測結果由3數字表頭和耳機音響兩種方式顯示。

技術指標

適用地磁場范圍:±60000nT(±5%);

磁場梯度量程:高靈敏度檔±200.0nT;低靈敏度檔±2000nT;

解析度:高靈敏度檔0.1nT,低靈敏度檔1nT;

剩磁:≤1nT(±105nT);

溫度漂移:≤1nT/℃;

長時間漂移:≤5nT/H;

轉向誤差:≤10nT;

平行誤差:≤10nT;

工作環境溫度:-10℃~50℃;

電源:主機內裝16節鎳氫充電電池。

GJX–1型袖珍羅盤

GJX–1型袖珍羅盤可在地面及礦山作業中作為視准儀、地質羅盤、手持水準儀及傾斜儀等使用。

地球物理儀器匯編及專論

地球物理儀器匯編及專論

主要特點

精度高、磁針轉動靈敏、刻度清晰、合葉力矩適中無滑轉。

主要技術指標

磁針磁矩:≥40Gaussc.c.;

阻尼時間:30~40s;

·讀數誤差:磁針擺動後讀數差<0.5°;銷制前後讀數差<1°,磁針在0°~180°位置和90°~270°位置之間的偏心差<0.5°,傾斜誤差<1°;

·靈敏度:長水準器靈敏度12′±3′/2mm

圓水準器靈敏度25′±3′/2mm(20℃時);

·合葉壽命:≥100000次;

·支撐軸尖及瑪瑙座的壽命:≥500000次;

·尺寸:85mm×73mm×33mm;

·重量:260g。

⑺ 重力勘探、磁法勘探及其發展趨勢

(一)重力勘探簡介

重力勘探是以地殼中其他岩石與煤岩層之間的密度差異為基礎,通過觀測與分析重力場的橫向變化規律,查明地質構造和尋找煤炭資源的一種地球物理方法。

重力測定的方法有絕對值測量和相對值測量兩種,相對重力測量是重力勘探的主要方法。由於重力測量受觀測點經緯度、高度以及地形和中間層的影響,所以為了得到反映地下介質密度不均勻性的重力場的細微變化,需要對這些影響因素加以校正。

重力勘探的使用條件:以被探測岩體與圍岩體具有明顯密度差異為宜,差值最好在0.2~0.3g/cm3以上,密度分界面傾角大於50°,埋藏深度小於3000m,上覆鬆散沉積物比較均勻,且地形平坦等。

重力勘探的成果主要有重力異常等值線圖,可以用於識別盆地以及盆地邊界,進行構造分區和研究基岩的起伏情況;也可以用於確定煤田邊界,含煤沉積的厚度和基底起伏情況,直接確定煤系的分布邊界以及建立找煤模式等。

(二)磁法勘探簡介

磁法勘探與重力勘探比較類似,是以地殼中岩石和煤層的磁性差異為基礎,通過航空與地面磁力儀測定磁力異常,觀測和分析地磁場在橫向和縱向上的變化特徵,查明研究對象地質特徵和性質的一種地球物理勘探方法。經過換算校正以後的地磁場平面和剖面圖,結合礦物岩石的磁性情況以及各種地質資料,便可推斷地區的地質構造和礦產分布情況。

磁法勘探的使用條件與重力勘探使用條件也比較類似,要求煤系地層與其上覆以及下伏岩層具有明顯的磁性差異,同一地區的磁性相對穩定,岩層傾角越大越好。

通常煤系地層上下岩層的磁性差異不大,因此在煤炭地質勘探過程中,磁法勘探主要是為了確定具有磁力的明顯異常區域。如:區分含煤岩系和具有較強磁性的基底古老變質岩系,從而確定結晶基底的起伏情況;圈定侵入含煤岩系的高磁性岩漿岩或岩漿岩蓋層;確定經過高溫燃燒後具有磁性的煤層中的鐵礦等。磁法勘探具有效率高、成本低、不受地形條件限制等優點。

(三)重力、磁法勘探發展趨勢

20世紀30年代,重力、磁法勘探開始應用於我國的地質找礦試驗工作,此後隨著地質工作的不斷深入開展以及現代數學理論與計算機科學的迅速發展,促使重磁勘探在儀器、方法技術、解釋理論以及實際應用等各方面得到了全面系統的發展,已成為現代地球物理方法中的重要方面軍。基於重磁方法能在地面、海洋、空中以及衛星獲取大量觀測數據,可以提供莫霍面以上深部構造的大量信息,從而為大地構造分區、礦產資源的勘查以及基礎地質研究提供重要的地球物理依據;特別是海洋條帶狀磁異常與古地磁研究為海底擴張、大陸漂移提供了地球物理依據;在礦產勘察中應用磁法直接尋找磁鐵礦及其共生的磁性礦產工作起到了其他方法不可替代的作用。這些成就充分顯示了重磁方法在區域地球物理工作中的先導作用和直接尋找磁鐵礦的主導作用。目前我國重磁勘探主要表現出以下發展趨勢。

1.發展高精度多參數重磁測量儀器,提高綜合信息採集能力

20世紀90年代以來,GPS及高靈敏度、高穩定航空重力儀的使用導致航空重力測量的研究取得了突破性進展,使航空重力測量技術進入實用化階段,預計21世紀將得到廣泛的應用。

由於航空重力在大地測量方面的特殊作用,國際上許多國家開展了航空重力測量的研究,國際大地測量協會(IAG)也設立特別研究組對重力測量儀器、原理和數據處理方法等進行專門研究,從而使傳統航空重力儀的精度和性能得到顯著改善。Lacoste &Romerges型海洋/航空重力儀、ZLS重力儀及Bell BGM-5重力儀已被廣泛應用於航空重力測量系統;發展了多種航空測量系統,航空重力標量測量技術已進入實用化階段。

(1)航空標量重力測量

將重力儀安裝在陀螺穩定平台上測量垂向加速度的航空重力測量系統屬於標量重力測量,實際上是測重力加速度的一個分量。這方面重力測量的精度一般達到2mGal(1mGal=10-5 m/s2),解析度為10~15km。加拿大正在研製一種以3個加速度儀為基礎的旋轉不變式標量重力測量(RISG)系統,該系統的實現可望使航空重力測量系統不需要定向平台。

(2)航空矢量重力測量

硬架式慣性測量系統是矢量重力測量,它通過正交的3個加速度計測量b參照系中的加速度矢量(重力與運動產生的加速度之和),通過GPS及測高計等測量並計算飛機運動中的速度及加速度,經一系列計算校正處理求出三分量重力異常。美國在航空重力矢量測量研究方面作了較多工作,將航空重力測量結果與地面重力數據作比較,表明航空重力矢量測量的水平分量精度可達7~8mGal,垂直分量的精度為3mGal。挪威、丹麥、德國和葡萄牙合作實施了聯合航空測量系統和測高系統的研究,發展了一種航空大地水準面測量系統,應用於沿海海洋學的研究。

(3)航空重力梯度測量

近年,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等國地球物理公司已進行航空重力梯度測量研究試驗工作,由於該測量技術屬西方國家限制出口的尖端技術,尚不能引進,只能予以密切關注。

a.航空全張量重力梯度測量

美國、加拿大等國3個公司聯合進行全張量重力梯度儀的可行性實驗,測量系統有12個加速計安裝在3個圓盤上(一個為垂直,其餘兩個為水平)。每個圓盤上安裝兩對加速度計,靈敏元件全部安裝在防震平台上。試驗區選擇在包含金伯利岩、磁性鎳硫化礦和斑岩地區。美國Bell Geospace公司研製了三維全張量梯度測量系統,並與海軍一起在墨西哥灣道進行試驗船位油氣勘探,取得200塊段數據,完成了地震與全張量梯度測量綜合研究。結果表明利用重力梯度測量可以優化地震解釋結果,兩者綜合可以得到梯度優化的地震數據,可以用來確定鹽丘的大小、形狀及厚度與結構。實際資料表明在深度為1000~1500m深度范圍內的密度差解析度可達0.05g/cm3

b.部分張量梯度測量系統

澳大利亞BHP公司的測量系統,包括8個加速度計安裝在一個水平圓盤上,只測量水平梯度Uxx、Uyy,Uzz可以通過前兩者計算得到。該系統已用於澳大利亞的銀、鉛、鋅礦及加拿大的金剛石礦的探測工作,已發現一處可能含金剛石的礦藏。

上述測量系統一般與磁力測量組成重磁測量系統進行。

2.發展磁力多參數測量,實現GPS一體化

在磁測同時收錄測點位置數據,如Geometries公司的攜帶型地面銫磁力儀G822L、G858已GPS化。澳大利亞的Geo Instruments Pty公司將GPS天線放在直升機磁測系統的吊艙上,實時測出感測器的位置(管志寧,1997a)。可以預計在21世紀重磁儀器都將與GPS一體化。

磁力儀在測總磁場異常時同時觀測其水平及垂直梯度(全梯度),進行多參數綜合解釋,可以提高探測效果。如G858地面銫磁力儀(靈敏度0.01nT)可同時測量ΔT其水平、垂直梯度,並配有GPS系統,這種多參數測量並與GPS一體化的儀器將是21世紀發展的方向,特別是在以下兩方面需要重點發展。

(1)航空全梯度磁力測量

20世紀80年代,美國、加拿大分別開展了航空水平磁梯度與垂直磁梯度測量儀的研製,並使其進入實用階段。我國引進航空垂直磁梯度測量儀並在冀東及長江中下游開展了1∶50000的面積性航磁垂直梯度測量,提高了地質填圖的質量,細化了地層、岩體、地質構造的界線。我國同時開展了航空水平磁梯度儀的研製,已完成實驗樣機並在湖南典型區試飛取得了預期結果,尚需進一步完善。鑒於全梯度(水平與垂直三軸向梯度)測量可以獲取梯度綜合信息更有利於解釋,這是21世紀航空磁測的一個重要發展方向。

(2)航空(地面)三分量磁力測量

目前,雖然已有將磁場轉換為磁場三分量的方法,但由於假設條件與影響因素等原因,還不能精確的代替實測結果,而獲取磁場三分量將能提供更多參數而有助於提高解釋地質效果。地面、航空磁場三分量測量的關鍵在於提高精度,如何研製出高精度三分量磁力儀,是21世紀需要解決的一個重要課題。

3.開展衛星重磁測量,綜合衛星、航空(海洋)與地面重磁資料研究地球結構與構造

利用衛星磁測與各年代地磁場測量資料,研究地磁起源與大陸磁場漂移有關核、幔的地球動力學問題。利用地球重力場模擬的球諧系數計算不同階數的重力異常,並通過流體運動方程計算岩石層底部不同尺度地幔流引力場,可以用於解釋大尺度構造及動力學問題(王懋基,1997)。

4.發展與高精度重磁測量相匹配的數據處理技術,提高測量結果可靠性

目前一般磁力儀精度可達0.01nT,重力測量達到μGal級,為了充分發揮高精度重磁信息的作用,必須發展與此相適應的高精度處理技術,避免處理精度不夠對有用信息的損失。

(1)研究重磁異常弱信號提取技術,增強異常分辨能力

在利用重磁異常進行地質填圖或資源勘查中,經常會遇到有用異常被干擾所淹沒而難以分辨,所以弱異常的提取在重磁異常解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由於有用異常經常與干擾頻率相近,採用統計方法可能更合適。如採用最佳檢測系統與自調節濾波提取弱信號(王懋基,1992)等,但這方面的工作尚未深入開展,需要加強。

(2)航磁低緯度化極與變磁傾角化極

為解決低磁緯度化極的不穩定性問題,人們研究了許多方法,綜合起來可分為兩類:一類是頻率域方法;另一類是空間域方法。比較起來,頻率域方法計算速度較快,但化極精度不夠高;空間域方法精度較高,但由於涉及求解大型方程組問題,只能處理小面積數據,實用性差。近年來對空間域方法作了進一步改進,但在提高速度的同時也降級了精度,總的來說這類方法速度提高很有限。對於頻率域方法提出了各種改進措施,這些方法在一定程度上使低緯度化極效果得到改善,但其精度仍有待提高,所以研究簡便高精度的低緯度化極方法仍是今後需要解決的問題(管志寧,1996a)。

當航磁測區南北方向跨度大時,全區按一個磁傾角處理就會產生較大誤差,所以必須考慮按實際地磁傾角變化的變磁傾角化極。目前在頻率域解決此問題的途徑有二:一是把全區磁化傾角變化作統一處理的全變傾角化極;二是把測區劃分為若干條帶的小區,小區內地磁傾角取平均值,然後依次用每一小區的磁傾角對全測區數據作化極,最後將各帶的處理結果拼接起來的分帶變傾角化極。由於全變傾角化極中對傾角變化規律的簡化和分帶化極的拼接處理等仍然影響結果的精度,進一步研究高精度實用的變傾角化極方法仍是十分必要的。

(3)重磁異常曲面延拓

位場曲面延拓,對中高山區重磁場的解釋特別重要。國內外專家已提出過多種基於等效源層(空間域)曲面位場延拓方法。實際工作中由於磁測數據量大,特別是航磁在處理大數據量時常要花費大量計算機時與分塊處理拼圖造成的不夠精確等問題,因此這些方法還不便在生產實際中推廣使用,採用疊代法主次逼近求出平面上的場值,平面可以通過起伏面,但只有當延拓高度較小時才適用。為此研究採用等效源原理適用范圍更寬的頻率域曲化平與曲化曲方法是一重要的發展方向,有應用前景,需進一步加強這方面的研究。

(4)不同深度重磁場的劃分

為了提高重磁場的垂向解析度,研究沿深度的分場方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雖然目前已有匹配濾波、正則化濾波、補償圓滑濾波等多種方法,但所得結果還不能與深度有定量的對應關系,所以進一步研究有效的深度濾波方法仍然是一個艱巨任務。深入研究適合場位特點的小波變換方法以及深度濾波方法可能是有效的途徑。

5.發展復雜條件下中磁場多參數綜合三維反演可視化解釋技術

復雜地質地形條件下重磁三維反演可視化解釋是重磁學科發展的一個重點。

(1)發展反演物性(重磁)結構的「層析」成像技術

近年國內外專家分別採用線性反演,約束最優化反演和擬BP網路反演等方法使密度、磁性層析成像技術得到較大發展。如對三維密度體採用改進的馬奎特技術反演分層密度未知數達千餘個,採用易於給定的約束條件,如限定密度值和密度差的變化量,求得了與已知地質結構可比的結果;採用模型目標函數和數據的擬合組成的目標函數的極小來獲得特定問題的解;通過一個或多個加權矩陣將有關磁化率的先驗信息加入目標函數,用某一子空間逼近法實現極小化,即可獲得使模型目標函數達到極小的三維磁率分布;把BP演算法與位場理論結合,並對物性單元的分割和學習步長的合理確定進行研究的擬BP演算法等(管志寧,1998)。但這些方法各有不足和局限性,因此如何進一步提高層析成像的精度和減少多解性仍是需要深入研究的課題。

(2)提高反演三維場源幾何參數的能力,發展三維場源空間定位技術

在均勻三維場源情況下,當形體復雜時需要反演眾多的源體幾何參數才能較細致地勾劃出源體的輪廓,解決這一問題的途徑有二:一是應用在多參數反演時能收斂於全局極值的優化方法,二是採用高精度空間延拓逼近場源大致圈定源體范圍的方法。對於第一方面問題,提出將模式搜索法同單純形法有機結合,直接解多參數非線性最優化問題的方法。由於該演算法計算量大,收斂速度慢等原因未能形成實用的方法。對於第二方面問題,採用球坐標下位場球諧表達式,由已知位場求解球諧系數,然後計算全空間位場向場源逐步逼近的方法,方法決定於逼近場源位場的精度,要獲得可靠的近場源位場是困難的,所以進一步完善提高這些方法技術仍是需要研究的課題。

(3)採用人機交互實時三維可視化技術,實現三維場源屏幕正反演解釋

重磁三維正反演人機交互解釋一直是國內外重磁勘探研究的重點,但由於三維形體可視化的復雜性以及三維反演方法的不成熟等因素至今還未形成實用方法。目前多數的工作是著重在三維復雜形體的正演。採用計算機上的橡膠模技術靈活機制三度體,採用二度半體逼近三度體的校正疊代反演技術與實時正演擬合技術。隨著計算機技術的發展,微機性能的極大提高,為重磁正反演可視化提供了堅實基礎。在可視化環境下直接反演,直觀操作三維源體,實時觀察位場變化,這將是重磁正反演解釋的發展方向(田黔寧,2001)。

(4)研究有機結合的多參數組合反演方法,形成以GIS為平台的多功能綜合解釋系統

由於三維反演的復雜性,需要對位場及其各分量與各梯度的合理組合採用分階段反演的策略,根據各種反演方法的特點進行順序反演:例如採用空間延拓大致確定源體的位置和范圍,然後採用隨機搜索法等進一步勾劃源體的輪廓,以此為約束進行層析成像反演確定源體的物性分布,最後採用人機交互三維反演精確修正解釋結果,這種分層次的正反演解釋將會提供較為合理的地質結果,可以提高立體地質填圖和礦體空間定位的效果。在此基礎上把重磁反演結果在GIS平台上進一步與地質、其他地球物理解釋結果結合起來進行綜合解釋。

6.發展簡便快速的自動反演方法,提高普查填圖與快速深度評價效果

由於地面、航空重力磁力儀已能高精度測量場及其水平、垂直梯度,因此綜合利用這些參數快速反演場源深度及其產狀將是一個重要發展方向(管志寧,1996b)。

(1)發展綜合場及其梯度的自動反演技術,提高快速反演精度

歐拉法利用總場及其梯度,依據歐拉齊次方程組確定場源的位置和深度,並可以得出一種構造指數對地質體進行識別,方法具有較強的適應性和靈活性。但由於歐拉法採用窗口滑動計算,可以得到一系列深度點,在眾多的深度點中如何分辨和確定有效的深度點是提高歐拉法反演效果的關鍵。雖然有人提出一種消除劣質與虛假解,保留穩健解得拉普拉斯歐拉方法,使反演的深度點可靠性得到一定程度提高,但其精度和應用的局限性尚需進一步提高和擴展。

(2)研究總梯度模、梯度張量反演方法,充分發揮梯度信息的作用

由於總梯度模具有不受二維或少受磁化方向影響和較好反映淺部磁性體邊界的特性,研究利用總體度模確定磁源深度、產狀和進行地質填圖的工作已受到人們的重視(管志寧,1997b)。重力歸一化總體度方法在找油方面已取得一定效果。磁梯度張量開始於海軍確定潛艇位置的研究,尚未受到人們的注意。隨著梯度磁力重力測量成為可能,預期這方面的解釋研究工作將會得到加強。

⑻ 地下管線探測儀哪家好

當然首選 武漢武高電測電氣有限公司

參考型號:WD-2137 地下管線檢測儀

查看更多:
三、WD-2137地下管線檢測儀技術性能:

接收器:

工作頻率:音頻、射頻、50 Hz無源交流頻率

天線模式:波谷法(豎直線圈)、波峰法(水平線圈)

聲音指示:隨信號強度變化的音調

電流指示:顯示被測電纜的有效電流值(單位:mA)

工作溫度:-10°C——+55°C

電池型號:6節二號鹼性電池

電池壽命:連續工作>40小時:間斷工作 >80小時

尺寸大小:70×20×11CM

重量:3公斤(帶電池)

信號強度表示:條形圖、數字量程0——999

增益控制:手動調節 動態范圍為105db

深度測量:按深度鍵 三位數字顯示,最大可測深達2.5米

精度*:音頻:±(1—5)%≤2.5米 射頻:±(5—12)%≤2.5米

*取決於現場環境、非同心線的形狀、鄰近管線的數目以及土壤的返回電流

發射器

工作頻率:音頻、射頻以及以上兩種頻率同時發射

匹配負載:5歐姆—3000歐姆

功率輸出:低擋、高擋

電池類型:8節一號鹼性電池

電池壽命:連續工作8小時至15小時取決於使用時的頻率、輸出功率

間斷工作8小時至15小時取決於使用時的頻率、輸出功率

工作溫度:-10°C—55°C

尺寸大小:16×16×39CM 重量:4公斤(含電池)

⑼ 磁法勘探技術

在地球物理勘探方法中,磁法勘探是最具有基礎性地質調查功能的技術手段。我國磁力儀種類和型號較多,但是與國外相比,儀器的穩定性和精度上存在一定差距。

航空磁法技術方面,實現了航磁飛機、磁力儀的國產化,研製了多種航磁用途的專業飛機,如安裝全軸梯度航磁測量系統的Y-12飛機、安裝單磁測量系統的Y-8等。同時,自主研製了數字化航空氦光泵磁力儀和梯度儀,靈敏度達到了0.00025nT(單位帶寬有效值);HC-90K型航空氦光泵磁力儀,靈敏度為0.0025~0.0100nT;AGS-863多通道航磁數字補償儀,解析度達到0.0001nT,補償精度為19~80pT,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

通過對多種航空物探儀器進行升級改造,實現了向高精度、小型化、集成化的邁進,達到世界先進水平。新一代航空氦光泵磁力儀HC-2000研製成功,靈敏度由0.0025nT提高到0.3pT。該儀器在地質調查和深部找礦中發揮了重要作用,例如根據航磁資料,大冶鐵礦在深部和外圍取得了重要的找礦成果。2002年研製成功了DSC-1型航空磁自動補償儀及數據收錄系統,解析度1pT,補償後標准差0.035~0.08nT。在海洋磁法勘探技術方面,主要有GB-5和GB-6光泵式磁力儀,精度均達到0.1nT,但探測的深度不大,約為10~30m。東方地球物理公司綜合物化探事業部於2005年先後引進了先進的G-882 型海洋磁力儀,分別在中國渤海和中國南海、墨西哥灣、地中海、東非肯亞的8個海洋磁力測量任務中共完成海洋磁力測線約35170km。

固定翼無人機航磁勘探系統(Sino Probe-09-03)項目,針對復雜地形條件下航空物探的要求,攻克智能化無人機飛行平台研製的關鍵技術,研發出性能可靠、穩定的無人機物探飛行平台,研製出多探頭、多分量的航磁張量探測系統,打破了國外的技術壟斷,滿足了我國礦產資源詳細勘查和地殼深部探測的重大需求。

通過自主研製,集成了多套適用於高原地區、沙漠地區、海陸交互帶、海域等不同地理環境的高精度航磁測量系統(部分含水平梯度)。集成開發了固定翼三頻航空電磁測量系統。通過引進世界上先進的航空物探儀器,新集成了吊艙式直升機頻率域航空電磁、磁測量系統(Impulse系統)和適用於地球物理勘查的航空重力測量系統GT-1A。

此外,基於彩虹-3中型無人機平台,集成開發了國內外首套無人機航空物探(磁法勘探/放射性勘探)綜合站,突破了無人機超低空飛控、地形跟隨及避障技術。

地表/地下磁法勘探技術方面,地面磁法以高精度磁測尋找金屬礦為主,近期隨著陸地找礦的熱潮,不斷有新的科技公司生產新型號磁力儀。重慶奔騰數控研究所生產出的WCZ-1和WCZ-2磁力儀完全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北京地質儀器廠生產的ZSM-3質子磁力儀,解析度達到了0.1nT;CHS-A1矢量質子磁力儀,解析度為0.1nT。地下磁法勘探主要是井中測量。北京地質儀器廠的CZJ-1井中質子磁力儀,最大下井深度達1500m,而井中三分量磁測尚未全面推廣應用,但它可以發現遠離鑽井的強磁性礦床,發現井旁與磁黃鐵礦物、磁鐵礦物有共生關系的磁性較弱的礦體,該方法可成為礦山深部找礦中的有效手段。地面磁測發展了多種2.5D、3D反演方法、復雜形體正演方法、磁測數據處理與解釋軟體工作站,並制定了不同調查目標的高精度磁測工作流程。

目前我國正在進行的深部探測技術與實驗研究專項(Sino Probe,2008~2012)是我國歷史上實施的規模最大的地球深部探測計劃。專項中發展了區域重磁異常精細處理、異常多尺度分離、構造信息提取與增強和基於相關成像GPU並行演算法的位場三維物性反演技術,為大數據體區域位場反演奠定了方法技術基礎。同時應用於礦集區立體探測的無人機航磁探測系統,在低磁無人機研製、高可靠性自駕導航儀研製、氦光泵航空磁力儀與超導航空磁力儀研製以及配套的數據預處理系統開發方面均取得了重大階段性成果。智能化、可靠性、多分量的航磁張量探測技術研究以及系統聯調進展順利,成為無人機航磁探測系統的突破性亮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