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新經濟」下,企業轉型包括哪些方面
產業結構的轉型三大核心:
(1)低附加值產業向高附加值產業轉型;
(2)產業發展由粗放式向集約式發展;
(3)產業布局上有分散型向集聚型轉變。
一、「轉型」主要體現在以下五方面:
1.首先是向創新驅動轉型。推動由主要依靠物質資源消耗向主要依靠技術進步、高素質人力資源和管理創新的轉變。
2.其次是向綠色低碳轉型。推動資源利用方式向集約高效、清潔安全轉變。
3.向智能製造轉型。推動製造模式向數字化、智能化、網路化方向轉變。
4.向服務化轉型。他說,目前中國生產性服務業占服務業比重僅為39.3%,分別較美國和韓國低24和22個百分點。必須加快發展生產性服務業,促進製造企業向研發設計和市場營銷兩端延伸。
5.向內需主導、消費驅動轉型。他透露,2005到2009年中國對外貿易依存度超過60%,投資率從41.6%上升到47.5%,消費率從52.9%下降到48.6%。他強調要推動經濟發展由主要依靠出口和投資拉動向由消費、投資、出口協調拉動轉變。
二、「升級」的內容:
1.提升產品和技術結構;
2.優化產業組織結構;
3.優化產業空間布局;
4.優化行業結構。
② 企業如何實現從擴張到聚焦的戰略轉型
合易認為:1、從不相關多元化走向專業化。
2、從相關多元化走向專業化。
3、從某一主業產品多元化走向產品單一化。
4、在某一專業化領域,精耕細作,深挖核心競爭力。
5、將公司有限資源投向某一個業務領域或產品品類。
6、組織機構設計要支撐專業化或單一大單品的操作和成長。
③ 中國企業如何戰略轉型
什麼是企業戰略轉型戰略,通俗的講戰略就是走系統性路線;轉型就是要走市場路線;升級就是走專業化路線。戰略轉型升級就是要解決企業 「彎道超車」的問題。要想解決企業戰略轉型的問題,一方面我們要清醒地了解到企業現在所處的危機背景;另一方面,我們要深刻地認識到企業最終的發展趨勢,這都屬於宏觀層面的問題。只有回答了這兩個問題,才能明確企業戰略轉型的方向,真正找到企業的坐標。
關於企業轉型戰略正睿咨詢認為可以從產品升級、營銷升級、客戶升級、品牌升級、研發升級、生產升級、供應鏈升級、商業模式升級、管理模式升級、團隊升級、企業文化升級十一個方面展開,但是要注意不同的企業所處的行業不同企業現狀各不相同,企業轉型戰略需要建立在對企業系統診斷明確企業戰略轉型的方向,再量身定製符合企業的戰略轉型升級方案。感興趣的朋友可前往正睿咨詢官網了解戰略管理咨詢服務。
④ 戰略轉型的定義
戰略轉型是從A戰略向B戰略的轉變。其中的A或者B可以是業務、邏輯、模式、能力等。 比如從紅海到藍海的戰略邏輯的轉變就是戰略轉型;
史玉柱從腦白金業務向征途網游業務的轉變也是戰略轉型;
海爾從家電製造商向營銷貿易型的能力轉型也屬於戰略轉型;
吉利汽車從低端產品向中端汽車產品的轉變屬於戰略轉型 企業能否戰略轉型成功的一個關鍵因素就是企業的現有主業能否為企業的戰略轉型提供足夠的財力支持,特別是現金流支持。
很多企業戰略轉型失敗,最直接的原因的就是資金缺乏。澳柯瑪多元化領域的失敗、巨能的失敗,無不是因為資金的缺乏。
IBM的PC業務在被聯想收購前,全球銷售額已達到115億美元,為其向信息服務領域轉型提供了雄厚的資金保障。
IBM的六次戰略轉型成功,正是得益於對上述三個關鍵點的成功把握。
⑤ 企業為什麼要進行戰略轉型
企業戰略轉型是企業重新塑競爭優勢、提升社會價值,達到新的企業形態的必經過程。其主要原因有以下幾個方面:
1、發現擴張和贏利的新路徑
很多電子、汽車和化學行業企業的轉型就是出於此原因,在市場份額和公司規模已經達到一定程度時,公司發現其利潤回報、股票價值並不令人滿意。這些公司,往往選擇舍棄低成本產品,而轉向創新性的、差異化的產品,或是專注於某些快速成長的市場。
2、應對本土市場上的行業格局劇變
伴隨著市場的供求逆轉,大量外資巨頭進入市場或新業務模式的出現,企業不可避免地要加入激烈的成本競爭,同時也必須根據對客戶需求的清晰劃分來實現產品差異化。在零售業和中介服務行業,這種情況比較常見。
3、並購重組
並購重組後,對整個公司的運營實現順利磨合,是一項十分具有挑戰性的工作。一旦執行不力,往往出現"機構麻痹症",讓有價值的客戶和優秀的員工失去信任和耐心。這時,就必須對組織機構實行重新設計和業務流程再造。
4、增強企業活力
很多中小型企業會碰到這樣的情況:雖然高層管理人員不斷地強調全新願景,但卻總是停留在語言上,不能轉化為實際的行動。如何使企業的戰略深入人心、留住優秀人才,就成了這些企業戰略轉型的重要內容。
5、為生存而戰
在中國,很多企業都背負著高額的債務負擔。如何在企業長遠發展規劃和眼前的盈利需要之間找到一條出路,就成了它們的緊迫任務。
拓展資料:
先進的技術可使公司的每位職員抓住每一個業務發展機會,同時每位員工也均肩負著使公司保持市場領先地位的責任與壓力,這就需要公司通過各種形式的網路,將員工的設想整合至業務發展之中。
公司還將能夠藉助Web進一步將公司以外的設計人員、模具製造商、產品製造高及分銷商整合到一起,共同完成特定的工作。而且新興的技術將可使來自不同國家與地區的員工與外聘人員,無需藉助翻譯就可通過在線途徑順利交流。
一家在美國注冊的公司可以在斯里蘭卡進行軟體開發、在德國進行工程設計、在中國進行生產,其中的每個環節都通過網路無縫連接在一起。
⑥ 企業要轉型怎麼做
從國際企業發展的來看,死掉或者被淘汰的企業一般有三種情況:
一是財務問題,這往往是一個公司轉型最直接的原因。這種轉型我們稱之為危機型轉型,公司遇到的是深層次問題,必須大刀闊斧地進行變革。這種情況下轉型付出的成本很大,成功的概率相對較低,但是企業仍然要轉型,否則只有等死;
二是經營出現了問題。這種情況下公司並沒有遇到大的生存壓力,只是需要對業務進行調整。這種情況叫重振型轉型,也是我們遇到最多的一種情況,這種轉型成功的概率較高;
三是戰略型轉型,它是一種前瞻性的轉型。這種情況下,企業發展很順利,但是公司的領導人和決策者卻著眼長遠,關注未來公司的商機在哪裡,需要提前做哪些准備。這是一家成熟企業的表現,轉型成功的概率最高。東方早報:這種劃分的依據是什麼?徐永華:它依據推動轉型的原因來劃分。其實這三種轉型是有一定邏輯聯系的,第三種是領導推動型,是轉型的最高層次,第二種是業務推動型,是轉型的第二個層次,第一種則是危機推動型,是轉型的最低層次。根據企業發展的經驗,如果不關注高層次的轉型,企業就很容易掉入到下一個轉型的階段。
深入來說就是該業務在中國的行業吸引力到底大不大,市場容量大不大,未來發展潛力如何,產品周期正處在什麼階段,市場集中度如何,行業利潤率有沒有吸引力,技術壁壘是高還是低,目標消費人群是否容易接近,對此類產品的購買心理如何等等太多了在此不再贅述。整個行業分析完之後,很重要的就是接著在分析自己家的資源是否匹配,企業的核心競爭力是否能使企業的產品不成為大路貨或者說整個營銷模式在該行業內有無創新,有沒有能力去做大這個市場或者說在做大市場之後有沒有能力阻止該行業的知名品牌搶占被你辛苦教育的消費群體。當然,要回答好這些問題並非一兩天就能解決的,基本上回答好這些問題後業務戰略的規劃也就基本出來了。
也就是策略問題,企業所做的策略是以戰略為導向的。各行業的營銷組合元素各不一樣,總之,外向型企業想做好內銷業務,在所有的營銷組合中渠道是迫在眉睫需要解決的問題,隨之帶來一系列的管理問題,講白了就是會設計到整個企業在國內的組織架構如何搭建的問題,在國外找幾個大經銷商就解決的問題在國內怎麼就那麼麻煩呢?因為中國的經銷商總體來說還是沒有管理經驗
五、引入資本
當然這是我個人的理解,我相信企業不會單純為了利潤才做內銷市場的,一定也有對資本市場的野心。內銷的單子一年做的業務量可能也沒有一個業務員與國外廠商訂的單多,但是如果憑著不錯的外銷業績以及逐步增長的內銷業務、創新的營銷模式和良好的管理體系一切皆有可能。相信未來幾年會有更多的外向型企業向本土知名企業甚至是外資企業挑戰!
⑦ 什麼叫「戰略轉型」。
戰略轉型不是戰略的局部調整,而是各個戰略層次上的方向性改變。因此,其具有以下三個方面的特徵:一是前瞻性。企業戰略轉型首先是以企業自身發展為基礎。它是在對企業未來發展的環境分析和預測的基礎上,對企業的戰略目標進行修正與革新,企業的一切資源都是服從和服務於這個戰略目標。因此,企業戰略轉型必須具有前瞻性特徵。二是目的性。企業戰略轉型更多是求得企業持續發展而不僅僅是為了企業的短期增長。無論是企業的生產規模,還是企業的市場規模,都存在著一個增長的有限性問題。增長是一個量的變化,發展是一個質的變化。企業戰略轉型尋求的是企業發生質的飛躍。三是創新性。企業的持續發展來自於創新,知識創新、技術創新、管理創新、市場創新等已成為企業發展的動力。沒有創新,企業就無法在競爭中取得優勢,也無法保持企業永續發展的能力。企業戰略轉型要具有創新性,既不能隨大流,也不能重蹈覆轍。
⑧ 品牌戰略轉型是什麼意思
企業戰略轉型,是指企業由傳統管理運營模式轉變為符合未來發展要求的現代公司制模式。種子企業戰略轉型,是指由計劃體制或「雙軌制」條件下形成的傳統種子企業向符合現代種子產業發展趨勢和現代公司制度要求的現代公司制企業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