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產品成貨 » 電子產品售假哪裡鑒定
擴展閱讀
什麼可以和石油一起加 2025-05-16 22:17:44

電子產品售假哪裡鑒定

發布時間: 2022-07-17 08:28:47

❶ 推銷假冒偽劣產品哪裡投訴

法律分析:銷售假冒偽劣產品可以向工商部門進行舉報,需要提供對方售假的證據即可,如發票和官方鑒定結果等材料。同時消費者通過信函、傳真、簡訊、電子郵件和12315網站投訴平台等形式投訴的,應當載明:消費者的姓名以及住址、電話號碼等聯系方式;被投訴人的名稱、地址;投訴的要求、理由及相關的事實根據;制投訴的日期等。消費者採用電話、上門等形式投訴的,工商行政管理部門工作人員應當記錄前款各項信息。

法律依據:《工商行政管理部門處理消費者投訴辦法》 第十二條 消費者通過信函、傳真、簡訊、電子郵件和12315網站投訴平台等形式投訴的,應當載明:消費者的姓名以及住址、電話號碼等聯系方式;被投訴人的名稱、地址;投訴的要求、理由及相關的事實根據;制投訴的日期等。消費者採用電話、上門等形式投訴的,工商行政管理部門工作人員應當記錄前款各項信息。

❷ 淘寶如何判定售假

售假的情況
一,有人舉報或系統抽查
二,淘寶人工核實需要產品原樣
三,經過質檢系統最後認定真假
但是越來越不靠譜感覺,假貨商家活的很歡
老實的經商者本來沒利潤空間還常常被查

❸ 花650元買個二手airpods,可以去哪裡鑒定看它是不是真貨

對於現在的電子科技發展來說,速度實在是太快,很快就會出現新的產品代替以前那些產品,所以也有不少的盜版產品,尤其是蘋果設備,盜版的假貨實在是太多了,這時候人們也會感到困惑花650元買個二手airpods,可以去哪裡鑒定看它是不是真貨?其實很簡單,直接到蘋果專賣店,就可以進行鑒定,也可以讓網上的朋友幫忙鑒定,在閑魚這樣的軟體也有專業進行鑒定設備的,我們來具體分析一下吧。

但是不得不說,現在的科技確實比較貴,自己買二手的可以省下很多錢,也是可以的,但是自己最起碼要對這些比較懂,不然就去買二手的,很可能自己買到假貨自己都不知道,到時候就虧大了,自己最起碼對要的電子產品基本的都了解了,才可以買二手的,這才是最合適的方法,不要什麼都不懂就去買。

❹ 電子產品鑒定

這個各不相同,如果是手機,都要幾百的,連上快遞或者你自己去送取的交通費,差不多。
貨值低的話,還是不推薦去鑒定的,還要看人家臉色,等待周期也不短。
有用請採納。

❺ 售假需要哪些證據可以定罪

法律分析:需要提供正品和假冒品的對比圖。在投訴賣家售假上傳憑證的時候一定要提供正品多方位的產品圖片和假冒品多方位的圖片對比圖。比如商標,材質,越是假冒品沒有的東西就越是有力的證據。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六十三條證據包括:

(一)當事人的陳述;

(二)書證;

(三)物證;

(四)視聽資料;

(五)電子數據;

(六)證人證言;

(七)鑒定意見;

(八)勘驗筆錄。

證據必須查證屬實,才能作為認定事實的根據。

❻ 天貓和京東那個 是真貨

在下先分析一下利益關系,然後你自然可以得到結論:
分兩大部分:售假和售後
第一部分,售假問題:
一、淘寶店:
開店成本低,自然售假違規違法成本低。假貨概率偏高。但也有很多誠實經營的店家,需買家練就一雙慧眼,繞坑走。
二、天貓店:開店成本就高很多
1.一般小的標准化東西,利潤薄,需長期經營,假貨概率低。
2.高價值東西,比如手機,游戲機,相機,電腦主機之類,價格上千元的,此時就得小心。利潤足夠高時,自然會有勇士,要錢不要命。
比如剛東窗事發的,假冒戴森:https://www..com/s?wd=%E5%81%87%E5%86%92%E6%88%B4%E6%A3%AE
3.如果天貓店真要造假,他們會做假做得很嚴謹。以至於基本你想維權,要麼成本過高,要麼鑽法律漏洞
例子1:比如79塊錢的「甲醛測試儀」(核心的氣體檢測晶元是一兩百),再比如「超聲波驅老鼠「(信則有)。自家產品,自家品牌,沒啥假不假的。國家部門很忙,沒精力去查這種不科學的產品。查下來,最多也就是「誇大功能,虛假宣傳」。這中間存在套利的時間差,收益比風險大。
例子2:比如"德國,美國進口XX"(在德國美國開個皮包公司,再自己給自己簽一堆授權文件,或者搞個公開的授權簽約儀式,成本也不會太高)之類。這種經得起各種審查,所有東西都合法。自己的品牌,自己的產品,所有手續流程合法。
本質上,這是在透支"美國/德國的信用"。中國人,在中國,製造賣給中國人的產品,輕輕損壞一下美國或德國人的信用。美國或德國不追究,貌似也拿他們沒辦法。消費者,只能自己小心
例子3:再比如:電子產品翻新,只要產品不出明顯問題,基本發現不了。要知道,絕大多數商品都是「中國製造」,要翻新成一模一樣,是完全有可能的。只是看翻新的「利潤」夠不夠高。好一點,
如回收的碎屏舊手機,換個屏,甚至換個殼。外比看與新品一樣。使用起來,也新品一樣。一般人,也不會懷疑或追究。這種還算良心
黑一點的呢?回收的蘋果6主板,換個殼,換屏,當蘋果7賣。這種新聞上也是有的
對於翻新,消費者,也基本沒太好的辦法。圖便宜,就別要求太多。圖正品,可以到正品官網。
4.真正的產品直銷
比如小米,華為,這種廠家直接開店,放心買。還有一個「綠聯",買個好多回,各種USB線,USB Hub,之類吧
但要小心,大多數"xx旗艦店「,"xx官方旗艦店"有可能不是廠家。他們只是獲得了廠家的品牌銷售權。這種情況下,這些店很有可能為了「利潤」而透支廠家的信用。
如何看,要個天貓店,是不是廠家店,可以查看「企業資質」
https://www..com/s?ie=UTF-8&wd=%E5%A4%A9%E7%8C%AB%20%E5%A6%82%E4%BD%95%E6%9F%A5%E7%9C%8B%20%E4%BC%81%E4%B8%9A%E8%B5%84%E8%B4%A8
三、京東
1.京東第三方,基本與天貓類似,不再做分析。
2.京東自營:
京東的核心模式是,買貨,賣貨,也就是一個公司開了一家很大的店,靠信用和服務吃飯。
理論上,京東的模式是比較危險的。好起來,會很好。壞起來,會很壞。
京東做為公司,不生產,也就不容易有造假的情況。至於售假,對自身肯定是有害的。沒有做假動機。但不能保證,裡面的員工不會摻假,這種情況,得看京東本身的治理了。不過,一般來說,賣的東西太假,或假得太多,消費者的退貨率,返廠測試,很容易就將內部做假人員暴露,除非做假的人,一手遮天。那就是不出事則已,一出事,必然是大事。所以,從概率上請,京東的假貨率要低一點吧。
淘寶和天貓上,商家作為經營個體,可能是批發商,也有可能是生產商,造假和售假都有可能。京東,從理論上來說,不會主動去售假,同時對於造假的商家,一般也是會說」不「的(實在想多賺點錢,後來就降低要求,開放了第三方旗艦店,以最小的品牌損失,換取更多的利潤)。至於國產的進口品牌,雖然穿的"美國/德國造"的皮,首先透支美國/德國的信用,但如果在京東上賣,也是在透支京東自己的信用。
信用這事,對天貓來說,也很重要。但其重要性對京東來說,更緊要。這樣比喻一下:天貓是在經營一個商場,京東在經營個大大大超市。商場裡面有假貨,一般你會怪某個店,但大概率還是會去那個商場。超市裡面有假貨,你很可能不去那個超市了。
當然,京東有一個死結:有人惡意利用七天無理由退款之類條款,摸一下,然後退貨。(惡毒一點的:比如買高級顯卡,挖礦,7天免費退貨,再買,再退。賺取免費算力)。這些貨在不影響二次銷售的情況下,自然會被重新包裝,二次銷售。大概這是「二手東」的來由吧。對於買家,買到其它人「摸過「的東西,自然不爽。但是,理性想想,只要東西沒問題,也只能這樣了,這是現實,這是在中國。畢竟在大超市,大賣場,你買的菜不知被多少人挑過,你買的鞋子,也可能N個人試過。
第一部分結論:
【淘寶】
制假售假,有動力,有條件,低風險。買家自己辨別。
【天貓】
1類:低利潤品類:制假售假,動機低,有條件,風險高,但考慮經營的時間成本,回報偏低
2類:高價,高利潤產品:制假售假,動機高,有條件,風險高,回報偏高
3類:真正大品牌的廠家直銷:放心購"
【京東第三方】
同「天貓」
【京東自營】
無動力,主要看公司內部治理。核心問題在於極個別的員工腐敗摻假,很容易暴露。所以整體上看,售假概率不大。
相對比較放心,但對「二手」問題,要有心理准備

第二部分:售後
1.淘寶店
故意造假的店:會惡意拖時間,拖到你放棄,或直到關店。店家就是奔著一錘子買賣來的。
故意售假的店:會果斷跟你退款或換新,人家還希望經營得再久一些,多賺一些。
2.天貓:
【故意造假的店】:他們深諳天貓的規則,在天貓的售後規則內,售後會比較好。比如7天,30天之類。過了時效,就各種為難了。比如:貨物有質量問題需要鑒定,來回的運費要買家承擔之類。總之,你會很不爽,而且還只能吃虧
【故意售假或翻新的店】:同上
【賣正品,但有售後問題】:這是後面對比的主角1,樂觀地假定,天貓上絕大多數都是誠信經營的商定,下面直接與京東對比著說。
3.京東:
京東第三方:與天貓相同
京東自營:這是主角2

賣正品天貓店,與京東自營店對比:
1.對售後的重視程度:
京東的品牌是京東的生命,品牌的可信度,帶來復購,復購帶來利潤。就我自己的購物感受來說,京東的賣點:1正品(可能性極高),2快(以前快遞真心快,現在差一點了)3.售後(在京東上售後過很多回,平心而論是滿意的)。而京東的價格,一般情況下,比天貓是要高一些的,低價值的東西貴10塊,高價值的東西,貴100也有可能。而且京東有段時間,還做價格浮動,早晚價不同。早上看好,晚上下單,如果不注意,可能多花錢(坑呀!!)。
快遞不那麼快了,價格沒優勢,甚至略坑。但「正品」和「售後」這兩部分,一直吸引著我。
上面這個點,對天貓店來說,也成立,但程度相差很多。
天貓店品牌,涉及「阿里爸爸」的品牌和旗艦店的品牌,當然還有產品自身品牌。天貓店,賣同品牌的商品的賣家不只一個。做為買家,去年在某個天貓店買了個滑鼠,今年再買,大概率不會去翻歷史記錄去買同款,即復購率偏低。
在這種情況下,如果「阿里爸爸」的品牌可以賣錢,那就賣吧。如果產品的品牌可以賣錢,那就賣吧。反正復購率不高,如果自己的品牌可以賣錢,也賣掉吧。
反過來,出現售後問題,按「阿里爸爸」的最低標准來,按產品廠家的「最低標准」來。盡最大可能減少售後的成本和損失。
天貓的品牌做好,最大的受益者是「阿里爸爸」。他在制定規則上,會盡量維護買家。會投入人力,去處理糾紛,安撫買家。出現售後問題時,真正的主角是天貓店家,店家的行動直接影響買家的感受和利益。但店家做好售後的動力,其實沒那麼強呃,特別是生意好的店,售後量也大,這個時候,也就只能是按規則行事,按最低成本行事,溝通中,每句話都和藹可親,態度良好,但就是讓人感覺不到人味,活生生一個機器人。
第二部分,關於售後結論:
【在淘寶上】
買東西,售前客服不一定讓你爽。出問題售後,看人品,也不定讓你爽。自己小心
【在天貓店】
售前自然讓人賓至如歸(接待你的都是拿工資,且訓練有素的客服),在天貓在整體售後規則下,售後也不會太差,但也不會太好。
如果是真正的廠家直銷,廠家原來的售後是什麼樣,基本不差。
如果只是代理或零售商,生意越好,售後越流程化,越「無情」。而如果你超出了天貓的規則:比如你把包裝丟了,比如超過了時間...,或產品出現時好時壞的質量問題。「阿里爸爸」想幫你,也不太好幫,這時候,你會正式陷入被人膈應著的狀態。特別是過了30天後,「產品出現質量問題」,你得出示廠家檢測報告,或者去到售後維修點,然後你還得承受來回的運費。
從天貓的規則上來說,貌似也算合理。東西過了1個月,有問題。天貓店家,自身也只是販賣。他能保證東西是正品,但不能保證東西質量過硬。他們也願意看到這種情況。問題出在生產廠家,而一般你不會去找生產廠家,算算時間成本,交通成本,就這樣,算了吧。結果,肯定是買家不爽,而且超級不爽。
產品質量出問題,找「阿里爸爸」不合適!
找天貓店家,可以處理,運費你自己擔著,其間的麻煩事,你自己擔著(比如路由器,壞了,你得斷網幾天,或者自己再弄個路由器湊合一下!!如果要返廠檢測,你或許要等15天或1個月)
找生產廠家,太麻煩。再說線下售後這事,真是看臉的,遇到惡心的工作人員,更煩。線下售後做得好的,除了國外大牌和國內個別大牌,貌似一般都不行。
最後,售後損失,也只能由「我」——這個錢已不在自己口袋的消費者,我買單!!!
【在京東第三方】同天貓
【在京東直營】
「正品」和「售後」這兩塊是京東的核心吸引力。
京東的核心在於賣好,包括服務好和東西好。東西出質量問題,京東有足夠的話語權讓廠家來承擔相應的售後成本。相比較,「阿里巴巴」對天貓店沒這個話語權,更別說對廠家了。誰的問題,誰負責。這個基本原則,在京東上可以落實,但在天貓上沒法落實。
再說說事實,我沒有在同一家淘寶店,也沒在同一家天貓店,買很多次。但我在京東買很多很多次。身邊的人觀察下來,基本也這是個樣子。而當產品出問題後,京東的處理速度和過程,都讓人爽快得多。而且售後的時效,不是天貓店規定的一個月,或三個月。而是產品自身的售後周期,一年,兩年或三年。
根據這個小樣本,我做個不太成熟的推論:
買電子產品,上京東會更好。買到假貨的可能性最低,而售後最簡單。
萬一出產品質量問題,更有保障。保障期更長,售後處理速度盡快,麻煩事更少。

最後,說說為什麼花這么多時間,寫這么長的文字:
因為在天貓上買了東西,質量不行,售後讓我很不爽!!!
事情簡單來說,是這樣的:
在「羅技官方旗艦店」買了個新款的滑鼠,用起來時不時會突然指針不動。藍牙模式或自帶的接頭模式都會有問題(關閉藍牙自動省電休眠也不行)。買之後用得不多,也沒太在意。差不多過了一個月,用筆記本用得多,開始重度使用這個滑鼠,時不時不聽使喚,太鬧心了。然後申請售後,得到答復,可以發回來店家檢測。有問題,換新。但來回運費由我承擔。如果檢測,沒問題,會原樣發回來。來回運費,也由我承擔。
羅技這個品牌,我是喜歡的。
天貓「羅技官方旗艦店」這個店名,我也是比較相信的。被售後隔應之後,看了下這家店的「企業資質」,發現原來是家普通的貿易公司,賣貨的!!跟羅技這個品牌,沒半毛錢有關系。
然後對比一下,近十年來,京東上買了「無數」東西和其中小比率,但數量也算少的售後過程。這次在天貓店得到的感受,反差有點大。

那為什麼要到天貓店買呢?
1.天貓上比京東便宜10塊錢
2.被「XX官方旗艦店」的「官方」二字迷惑,以後會有售後保障。

結論,我自己活該,圖10塊錢便宜,而沒在京東上買,結果遇到惡心事了。
最後再補一點,上面寫的文字,對天貓是不利的,對那個天貓店是不利的,對羅技也是不利的,對京東比較有利。而主責是產品有質量問題,在「廠家」
但你猜猜,如果這篇文字如果有一定傳播後,誰會最「緊張」(關心)?誰最不關心?
我猜不是廠家!(京東可以把這種「緊張」和損失轉移到廠家身上,但「阿里爸爸」和「天貓店」都不那麼行,這就是問題所在)

❼ 電子產品假貨怎麼舉報

當你發現購到假貨時,首先要保護證據,主要有物品和發票等,最好不要直接去與商家交涉以避免發生正面沖突或被搶失證據。

正確的步驟是:

1、請技術質量監督部門進行鑒定;

2、請消協出面調解(要注意:只有調解權);

3、如調解不能,則可應工商部門舉報(要注意:工商部門是以行政處罰為主要任務,你不一定得到相應的賠償);

4、如果此事具有新聞的典型性,且商家因怕造成社會影響對其不利,也可以向新聞媒體反映(要注意:新聞媒體只有報導權,沒有調解義務也沒有執法權,有時弄不好他自己還會攤官司);

5、最好的辦法是向法院提起民事訴訟,依法索賠。只要你證據充分,你就一定會勝訴的(要注意:在提出訴訟請求時別忘了讓被告承擔全部的訴訟費用)。

❽ 買家投訴售假需要提供的證據

法律分析:需要的證據如下:證明存在消費關系,保存消費小票、電商網站的交易記錄、截圖、聊天記錄、保修單或者電子合同資料等等;證明購買的商品是假貨的證據。例如商品質量問題可以收集商品的照片或錄像、有產品問題的樣品、標的物檢驗的鑒定結論。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

第六十三條 證據包括:(一)當事人的陳述;(二)書證;(三)物證;(四)視聽資料;(五)電子數據;(六)證人證言;(七)鑒定意見;(八)勘驗筆錄。證據必須查證屬實,才能作為認定事實的根據。

第六十四條 當事人對自己提出的主張,有責任提供證據。當事人及其訴訟代理人因客觀原因不能自行收集的證據,或者人民法院認為審理案件需要的證據,人民法院應當調查收集。人民法院應當按照法定程序,全面地、客觀地審查核實證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