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商品和勞動產品的區別
供自己使用而生產的是產品,具有使用價值。為了與他人交換而生產的是商品。具有使用價值和價值的兩重性。產品一定是由人的勞動產生,而商品泛指市場上買賣的所有物品。」可以不是由勞動產生,比如旅遊資源等。商品范疇大於產品范疇。
② 一般物品、勞動產品、商品
一般物品是指所有的物品,包括自然生成的物品、勞動生產出來的產品、再生產品等。勞動產品:是經過生產工人在一定的勞動時間內生產出來的產品。商品:指用於交換的勞動產品。它們之間的關系是,一般物品包含了勞動產品和商品。商品是用來交換的勞動產品,勞動產品不一定是商品,但是商品比然是勞動產品。一般物品的范圍大。
③ 商品、勞動產品、物品三者是什麼關系
包含關系,三者的范圍從小到大依次是:商品、勞動產品、物品。
④ 產品與商品誰的范圍大
產品,商品是用於交換的勞動產品,因此商品必定是產品。但產品不一定是商品。如產品用於滿足生產者自己需要時,它就不是商品。
⑤ 勞動產品、物品和商品有什麼區別
商品必須是勞動產品,商品是社會勞動的凝結;其次,勞動產品只有作為交換並且是通過貨幣形式交換(當然,貨幣形式多種多樣,有事物,有金銀,等等)。物品,泛指各種東西或零星的物品
⑥ 商品與勞動產品有什麼關系
商品,用來交換的勞動產品,具有價值和使用價值。
勞動產品,通過勞動獲得的或直接生成的物品。只具有使用價值,不具有價值
從定義上來看,兩者是包含與被包含的關系,商品一定是勞動產品,但勞動產品不一定是商品,只有當勞動產品用於市場流通時,才能稱為商品,當商品退出市場之後就不能稱為商品。
商品具有價值和使用價值,價值指無差別的人類勞動,即生產該產品需要消耗多少勞動,一般包含了科技含量,原材料費用,人力資源消耗等一系列成本,通常將此種無差別的勞動量化,來衡量一件產品的價值,且通過價格反映。
使用價值則是指,這種產品能夠滿足某種需求,比如筆的使用價值在於書寫。
勞動產品,指當商品退出了市場之後,買賣雙方都各得所需,賣者實現了商品的價值,獲得了收益,買者實現了其所需,獲得了商品的使用價值。此時,商品已不具有價值,只有使用價值,此時變為了勞動產品。
衡量一件物品到底是商品還是勞動產品時,主要看它是否用於流通,看它是否存在於市場上,是否用於買賣。
任何一件勞動產品都可以成為商品。反之,任何一件商品也能成為勞動產品。
⑦ 比較商品和勞動產品的區別和聯系
商品是用於交換的勞動產品,具有使用價值和價值兩重屬性。商品是使用價值和價值的統一體,二者缺一不可。勞動產品是指人類勞動創造出來的社會產品,包括用於生產消耗和生活消費的全部物質資料。
⑧ 商品與一般物品和其他產品有什麼區別
1、定義不同。
商品是為了出售而生產的人類勞動成果,是用於交換的勞動產品。一般物品指的是實體的物質、物件或東西。產品指的是向市場提供的,引起注意、獲取、使用或者消費,以滿足慾望或需要的任何東西。
2、屬性不同。
商品的本質屬性是價值和使用價值。使用價值是指商品能夠滿足人們某種需要的屬性,價值是指凝結在商品中的無差別的人類勞動。一般物品的屬性指的是物品的形狀、大小、軟硬等物理特徵或其他化學特徵。產品屬性是指產品本身所固有的性質,在未產生交換前不具備價值。
3、用途不同。
商品是用來交換的產品,商品的生產就是為了交換。產品的用途是為了滿足需求或使用功能,在未發生交換時,僅為產品,不能稱之為商品,當產品完成交換並進入到使用階段時可稱之為產品或物品。物品的用途包含了商品和產品。
(8)勞動產品和商品哪個范圍大擴展閱讀:
商品的特徵:
1、勞動產品。如果不是勞動產品就不能成為商品。比如,自然界中的空氣、陽光等,雖然是人類生活所必需,但這些都不是勞動產品,所以它們不能叫做商品。
2、用於交換。商品總是與交換分不開的。如果不是用來交換,即使是勞動產品,也不能叫商品。比如說在古代,傳統的男耕女織式的家庭生產,種出來的糧食和織出來的布,盡管都是勞動產品,但只是供家庭成員自己使用,並不是用來與他人交換的,因而也不是商品。
3、對他人或社會有用。沒有用就不會發生交換,有用才能發生交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