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冷凍乾燥機乾燥後質量減少多少
那要看你的物料含水的百分比啦!選擇上海欣諭的凍干機,冷凍乾燥機,凍干後,可以捕捉水分95%-99.9%
② 直接乾燥法測定樣品的水分時,達到恆重是指兩次稱量前後質量差不超過多少克
一般的是在0.002g。
這種檢查方法已經逐漸走出實驗室,因為乾燥法檢查時間較長,費時費力,特別是在生產高峰期間,完全不能滿足檢查需求,深圳冠亞水分儀從事快速水分儀研究事業已達17年之久。
0755-26553866研發出SFY和WL兩大系類快速水分測定儀,一般樣品只需要幾分鍾就可以檢測出其標準的水分值,全自動無任何消耗品。
恆量,也叫常量,是一個科學術語,被廣泛應用於天文學、自然科學領域,意思是具有固定的或接近固定的價值的抽象數目或物理的尺寸數。
直接乾燥法適用於在95到105攝氏度以下且不含或含其他揮發性物質甚微的食品,原理是樣品中的水分一般是指在100攝氏度左右直接乾燥的情況下,所失去的物質的總量。
③ 乾燥失重與水分的區別
1、揮發方式不同
所有易揮發份都屬於乾燥失重,只有易揮發份是水才是水分。比如產品在甲苯中離心得到,那麼做水份幾乎是零,做乾燥失重就可能是百分之幾,如果產品是從水中結晶出來的,可能水分和乾燥失重幾乎相等。
2、含義不同
(1)水分,意思是指含在物體內部的水。
(2)乾燥失重系指待測物品在規定的條件下,經乾燥至恆重後所減少的重量,通常以百分率表示。
3、成分不同
(1)「乾燥失重」不僅包含水分,還包括了在規定溫度下可以揮發的物質、因為降解而產生重量變化的成分。
(2)「水分」是指葯品中的水和結晶水的總和,但不包括其它的。但是很多企標中,用水份來標示乾燥失重。
式中:
X ——試樣中水分的含量,單位為克每百克(g/100g);
m1 ——稱量瓶(加海砂、玻棒)和試樣的質量,單位為克(g);
m2 ——稱量瓶(加海砂、玻棒)和試樣乾燥後的質量,單位為克(g);
m3 ——稱量瓶(加海砂、玻棒)的質量,單位為克(g)。
水分含量≥1 g/100 g時,計算結果保留三位有效數字;水分含量<1 g/100 g時,結果保留兩位有效數字。
常見乾燥失重測定方法
1、常壓恆溫乾燥法
(1)本法適用於受熱穩定及水分易蒸發的樣品。將樣品置於已在相同條件下乾燥至恆重的扁形稱量瓶內,精密稱定,於烘箱內在規定溫度下乾燥至恆重。「恆重」是指樣品連續兩次乾燥或熾灼後的重量差異在0.3mg以下的重量。
(2)乾燥至恆重的第二次以及以後各次稱重均應在規定條件下繼續乾燥1小時後進行。乾燥溫度一般為105℃。有的樣品含結晶水,在105℃水分不易除去,可提高乾燥溫度,如枸櫞酸鈉含結晶水,要求在180℃乾燥至恆重。
(3)為了使水分及揮發性物質易於揮散,樣品應平鋪於扁形稱量瓶中,其厚度不超過5mm,如為疏鬆物質,厚度不超過10mm。如為大顆粒結晶,應研細至粒度約2mm。放入烘箱進行乾燥時,應將瓶蓋取下,置稱量瓶旁,或將瓶蓋半開進行乾燥。
(4)取出時,須先將瓶蓋蓋好,置乾燥器中放冷至室溫,然後稱重。某些樣品中含有較大量的水分,熔點又較低,如直接在105℃乾燥,供試品即熔化,表面結成一層薄膜,使水分不易繼續揮發。此類樣品應先在低溫下乾燥,使大部分水分除去後,再於規定溫度乾燥至恆重。
(5)如測定硫代硫酸鈉的乾燥失重,需先在40~50℃乾燥,然後漸次升溫,最後於105℃烘至恆重。
2、乾燥劑乾燥法
(1)適用於受熱易分解或揮發的樣品。待測樣品置乾燥器內,利用器內貯放的乾燥劑、吸收樣品中的水分,乾燥至恆重。常用的乾燥劑有硅膠、硫酸和五氧化二磷等。
(2)其中五氧化二磷的吸水效力、吸水容量和吸水速度均較好,但價格較貴,在使用時將其鋪於培養皿中,置乾燥器內,如發現表層已結塊或出現液滴,即需更換。硫酸的吸水效力與吸水速度次於五氧化二磷,但吸水容量比五氧化二磷大,價格也較便宜。
(3)使用時應盛於培養皿或燒杯中,不能直接傾入乾燥器,搬動乾燥器時,應注意勿使硫酸濺至稱量瓶或樣品上。用過的硫酸,經加熱除去水分後可再用。硅膠吸水效力也次於五氧化二磷,但大於硫酸,且使用方便,價廉。變色硅膠1g吸水約20mg開始變色,在105℃乾燥後可再使用。
3、減壓乾燥法
(1)適用於熔點低,受熱不穩定及水分難除去的樣品。減壓乾燥法是指在減壓下乾燥的方法。在減壓條件下,可降低乾燥溫度和縮短乾燥時間。有的樣品熔點低,或對熱不穩定不能加熱,可在減壓乾燥器中採用減壓下乾燥劑乾燥的方法。
(2)如布洛芬熔點為74.5~77.5℃,規定在五氧化二磷乾燥器中減壓乾燥至恆重。腎上腺素規定在五氧化二磷乾燥器個減壓乾燥18小時。能耐受一定溫度的樣品,可採用減壓下加熱乾燥的方法。如地高辛規定在105℃減壓乾燥1小時。
(3)減壓下加熱乾燥時使用恆溫減壓乾燥箱。採用減壓乾燥器或恆溫減壓乾燥箱時,除另有規定外,壓力應在2.67kPa(20mmHg)以下。
4、熱重法
本法適用於貴重樣品和在空氣中易氧化的樣品。
④ 水分的水分測定
第一法 直接乾燥法 分析步驟
5.1 固體試樣:取潔凈鋁制或玻璃制的扁形稱量瓶,置於101 ℃~105 ℃乾燥箱中,瓶蓋斜支於瓶邊,
加熱1.0 h,取出蓋好,置乾燥器內冷卻0.5 h,稱量,並重復乾燥至前後兩次質量差不超過2 mg,即為恆
重。將混合均勻的試樣迅速磨細至顆粒小於2 mm,不易研磨的樣品應盡可能切碎,稱取2 g~10 g試樣
(精確至0.0001 g),放入此稱量瓶中,試樣厚度不超過5 mm,如為疏鬆試樣,厚度不超過10 mm,加
蓋,精密稱量後,置101 ℃~105 ℃乾燥箱中,瓶蓋斜支於瓶邊,乾燥2 h~4 h後,蓋好取出,放入乾燥
器內冷卻0.5 h後稱量。然後再放入101 ℃~105 ℃乾燥箱中乾燥1 h左右,取出,放入乾燥器內冷卻0.5 h
後再稱量。並重復以上操作至前後兩次質量差不超過2 mg,即為恆重。
註:兩次恆重值在最後計算中,取最後一次的稱量值。
5.2 半固體或液體試樣:取潔凈的稱量瓶,內加10 g海砂及一根小玻棒,置於101 ℃~105 ℃乾燥箱
中,乾燥1.0 h後取出,放入乾燥器內冷卻0.5 h後稱量,並重復乾燥至恆重。然後稱取5 g~10 g試樣(精
確至0.0001 g),置於蒸發皿中,用小玻棒攪勻放在沸水浴上蒸干,並隨時攪拌,擦去皿底的水滴,置
101 ℃~105 ℃乾燥箱中乾燥4 h後蓋好取出,放入乾燥器內冷卻0.5 h後稱量。以下按5.1自「然後再放入
101 ℃~105 ℃乾燥箱中乾燥1 h左右……」起依法操作。
試樣中的水分的含量按式(1)進行計算。
式中:
X ——試樣中水分的含量,單位為克每百克(g/100g);
m1 ——稱量瓶(加海砂、玻棒)和試樣的質量,單位為克(g);
m2 ——稱量瓶(加海砂、玻棒)和試樣乾燥後的質量,單位為克(g);
m3 ——稱量瓶(加海砂、玻棒)的質量,單位為克(g)。
水分含量≥1 g/100 g時,計算結果保留三位有效數字;水分含量<1 g/100 g時,結果保留兩位有效
數字。
⑤ 電子濕度乾燥箱的誤差有多大
這么和您說濕度計在真空乾燥箱內測定是不準確的。我們常說的濕度有2種,絕對濕度,相對濕度。如你所買的掛式濕度計就屬於相對濕度計。相對濕度一般只適用於常壓環境。相對濕度指的是濕度計通過溫度來換算該溫度下常壓情況下的水汽比,相對濕度由溫度、壓力、水汽含量影響。但是常規的相對濕度計只有溫度這一個參數輸入,所以無法測定真空環境下的濕度。如果你需要測定濕度,需要購買專業的絕對濕度計,該類型的濕度計必須具有可以收集環境溫度、環境水汽濕度、壓力三個參數,然後您可以通過濕度計算公式來算出。如果是在工業生產上需要精確的濕度就必須將公式輸入PLC,再由PLC換算出箱內濕度。一般來說如果您對濕度要求不是十分精確的話,普通的測測當參考即可,不用過於在意
⑥ 咸干魚的做法大全家常
【咸魚豆腐煲】
准備食材:咸魚、嫩豆腐、雞肉末、蔥、姜、蒜、青椒、干紅辣椒、豆豉醬、白砂糖、生抽
步驟:
咸魚先用溫水洗干凈之後切成丁狀,豆腐切小塊,加一點鹽放到水中泡2分鍾,這樣能夠去豆腥味,把雞肉切成末或者丁狀,並把青椒切絲干辣椒去籽,蔥姜蒜都切好。
起鍋倒油把咸魚丁放下去煎至金黃後撈出,鍋里剩下的油拿來給蔥姜蒜爆香,然後倒入切好的雞肉粒和咸魚快讀翻炒,倒一些料酒下去腥,然後倒半碗水下去,把咸魚和雞肉煮熟,再加入豆豉醬、生抽、糖進行調味,然後把豆腐放下去煮幾分鍾,讓豆腐入味,撒一些蔥花可以出鍋了。
【咸魚茄子煲】
准備:長條茄子3根,咸魚、蔥、姜、蒜、蚝油、生抽、食用鹽、糖、料酒、胡椒粉、玉米澱粉
步驟:
首先把准備好的香料都切好,茄子洗干凈不去皮切成小段,咸魚切成小顆,起鍋倒油開中火把油溫燒至8成熱,然後把蒜放下去爆香,接著把咸魚放下去炸出向未來,隨後撈出老備用,鍋里剩下的油可以用來炸茄子,如果不夠的話可以加一些,把茄子炸至變黃變軟就可以瀝干油撈起來。
這是可以把砂鍋燒熱來,然後放入幾勺炸茄子的油進去,放一些薑片和蔥白下去進行爆香,然後把煎好的咸魚放下去炒一炒,喜歡吃辣的可以放一些辣椒醬,然後把茄子放下去放入蚝油、生抽、糖、胡椒粉,鹽就不要放了,最後倒一些水澱粉,煮個兩三分鍾就行了。
⑦ 乾燥對食品質量的影響
乾燥包括自然乾燥和人工乾燥。前者是藉助陽光或流動空氣將食品曬干或晾乾,例如稻禾、油料、堅果、水果等在收獲以後進行晾曬;後者又稱脫水,是應用機械化生產線在較短時間內完成乾燥過程,例如蔬菜、水果的脫水,麥乳精、果汁的真空乾燥。至於食品的焙烤、油炸,除水分蒸發以外,還發生了一系列化學變化,都不屬於食品乾燥范圍。
原理 新鮮食品的腐敗變質是酶和微生物引起的許多化學變化造成的。酶是食品本身的組成部分,需要適當的水分,才能發揮其作用,如將食品的水分降到1%以下,酶的活性就會消失。乾燥雖不能殺死微生物,但在食品乾燥的同時,微生物也失去水分,其後處於休眠狀態,逐漸死去(見食品微生物)。食品經過乾燥,由於酶和微生物都失去活性,因而能長期保藏。如果乾燥後的食品一旦受潮,在適宜的溫度下,酶的活性會部分恢復,殘存的微生物也能再次繁殖起來,食品仍會腐爛變質。
新鮮食品中的水分可分為3類:①可用簡單方法或熱力作用除去的毛細管水或表面張力作用下所附著的水,稱為游離水或自由水;②和蛋白質等膠體結合、一般不易蒸發的水,稱物理結合水;③按定量和其他物質牢固結合,不能用簡單方法分離的水,叫化學結合水。這3種水中,只有游離水才能被酶和微生物所利用。游離水的多少以水分活度Aw表示:
食品干藏
食品干藏
式中P為食品的蒸汽壓,P0為純水在同一溫度下的飽和蒸汽壓。任何食品都含有水溶性物質,會降低食品的蒸汽壓,因此P總是低於P0,即Aw總是小於1。例如水分含量高的魚、肉、水果、蔬菜,其Aw為0.98~0.99;水分低的大米、大豆,Aw為0.60~0.64。各種微生物的生長對Aw的要求不同:細菌為0.91~0.99,酵母菌為0.88~0.91,黴菌為0.80~0.88。Aw在0.75以下,絕大多數的微生物都不能生長。所以將食品乾燥到Aw小於0.75,即可長期保藏,但嗜高鹽細菌、嗜高滲酵母、嗜旱性黴菌例外。
食品的乾燥速度決定於物料的性狀,如化學組成、形態、表面面積、堆層厚度等和乾燥條件中的乾燥機的類型、乾燥溫度、濕度、空氣流速、大氣壓等。不同乾燥過程所需時間相差很大,如自然晾曬的葡萄乾、哈密瓜干一般需數星期,而用噴霧乾燥法製造乳粉、蛋粉,只要幾秒鍾。乾燥過程的時間無論長短,其水分變化可用圖1 中的3條典型曲線來說明。這3條曲線是同一乾燥過程中同時發生的3種現象。曲線1代表乾燥曲線,即食品中絕對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