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產品成貨 » 每日水產品肉類攝取多少
擴展閱讀
物流企業成本構成有哪些 2025-05-18 04:16:36
直接人工費用怎麼分配 2025-05-18 04:12:06

每日水產品肉類攝取多少

發布時間: 2022-07-12 22:46:24

❶ 中國居民平均每日肉類攝入量為多少比較好

中國居民平均每日肉類攝入量為50g~70g。

平衡膳食寶塔共分五層,包含我們每天應吃的主要食物種類。寶塔各層位置和面積不同,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各類食物在膳食中的地位和應占的比重。

中國居民膳食寶塔的結構如下:

①谷類

谷類食物位居底層每人每天應該吃250-400克;谷類是麵粉、大米、玉米粉、小麥、高粱等等的總和。它們是膳食中能量的主要來源,在農村中也往往是膳食中蛋白質的主要來源。

②蔬菜和水果

蔬菜和水果占據第二層,每天應吃300-500克和200-400克;蔬菜和水果經常放在一起,因為它們有許多共性。

③魚、禽、肉、蛋

魚、禽、肉、蛋等動物性食物位於第三層,每天應該吃125-225克(魚蝦類5 0-100克,畜、禽肉50-75克,蛋類25-50克)。魚、禽、肉、蛋歸為一類,主要提供動物性蛋白質和一些重要的礦物質和維生素。

④奶類和豆類食物

奶類和豆類食物占第四層每天應吃奶類及奶製品300克和豆類及豆製品50克。當前奶類及奶製品主要包含鮮牛奶和奶粉。豆類及豆製品包括許多品種,寶塔建議的50克是個平均值,根據其提供的蛋白質可摺合為大豆40克或豆腐乾80克等 。

⑤烹調油和食鹽

每天烹調油不超過25g或30g,食鹽不超過6g。膳食寶塔沒有建議食糖的攝入量,因為我國居民現在平均吃糖的量還不多,對健康的影響還不大。但多吃糖有增加齲齒的危險,尤其是兒童、青少年不應吃太多的糖和含糖高的食品及飲料。



(1)每日水產品肉類攝取多少擴展閱讀

中國居民平衡膳食寶塔是根據中國居民膳食指南,結合中國居民的膳食結構特點設計的。它把平衡膳食的原則轉化各類食物的重量,並以直觀的寶塔形式表現出來,便於群眾理解和在日常生活中應用。

新的膳食寶塔圖增加了水和身體活動的形象,強調足量飲水和增加身體活動的重要性。建議在溫和氣候條件下生活的輕體力活動的成年人每日至少飲水1200ml(約6 杯)。在高溫或強體力勞動的條件下,應適當增加。飲水不足或過多都會對人體健康帶來危害。飲水應少量多次。

目前,我國大多數成年人身體活動不足或缺乏體育鍛煉,應改變久坐少動的不良生活方式,養成天天運動的習慣,堅持每天多做一些消耗體力的活動。建議成年人每天進行累計相當於步行6000步以上的身體活動,如果身體條件允許,最好進行30min中等強度的運動。


❷ 中國居民膳食指南建議每天攝入多少以上食物

正常成年人,每人每天禽畜肉推薦攝入量為40~75克,蔬菜300~500克。

如何把握量,推薦以下方法:

蔬菜:捧或把

兩手並攏,一捧可以托起的量,即為一捧。雙手捧,可用來衡量蔬菜類食物的量,而且是洗凈切過後的蔬菜量,一個雙手捧的蔬菜量大約100克左右。

大豆、堅果:單手捧

單手捧的動作是五指彎曲與手掌可拿起的量,這樣的量法更適合用來簡單測量大豆、堅果等顆粒狀食物的量,一個單手捧的花生米或者大豆的量約為20克。如果是帶殼的堅果,應稱量的是去殼後的重量。而且,每天大豆、堅果的量應是約一個單手捧多一點的量。

肉類、乳酪等:兩指厚長

對於規則的肉類或者乳酪,還可以用食指和中指的厚度和長度來測量。一般,與兩指厚長相同的肉或者乳酪的量約為50克左右。

(2)每日水產品肉類攝取多少擴展閱讀:

《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16》中提到,一個人每天需要攝入的食物種類不低於12種,每周不低於25種。主食類,可以由原來的米飯饅頭,變成雜糧米飯,雜面饅頭。蔬菜類,可以由單獨蔬菜變為混炒時蔬,或大拌菜。肉類,烹飪時可搭配蔬菜類,根莖類等。水果,每天2~3種。保證每天喝奶,一小把混合堅果。每天吃豆製品還有蛋類。

❸ 肉的攝入量每天是多少

《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16)》強烈推薦,魚、禽、蛋、豬瘦肉等畜類食材均值每日攝取總產量是120克~200克。這一總產量進一步可降解性為:水產品類40克~75克,禽畜肉類食品40克~75克,蛋類食品40克~50克。
現階段在我國大部分住戶生豬肉攝取較多,淡水魚和家禽類攝取較少,對健康營養不好,大夥兒能夠 依據上邊說的量,調節各種各樣肉類食品的攝取佔比。
建議大夥兒服用肉類食品的次序是:「沒腿的好於兩腿的,兩腿的好於四條腿的。」
沒有腿兒的魚、蝦和兩腿兒的雞、鴨、鵝等,能夠 做為優選,平常多服用些;四條腿的牛、羊、生豬肉要減少攝取佔比,適當服用。
盡管有那樣的優先選擇次序,但是一定要留意,不必心存僥幸,不然單一服用一種肉類食品很容易導致營養不良。
服用肉類食品總的大標準是多種多樣肉類食品更替服用,「紅、白配搭」,才可以確保營養成分攝取平衡。
拿尖肉中的生豬肉而言,生豬肉在肉類食品的營養成分排行中很靠後,生豬肉飽和脂肪酸成分高,且在我國住戶生豬肉攝取佔比過高,造成 營養成分佔比不融洽,因此生豬肉是相對性靠後的肉類食品挑選。可是,不可以徹底不吃豬肉,它是含銅量和消化率均較為高的肉類食品,可出示身體需要的血紅素鐵和推動鐵消化吸收的胱胺酸,改進缺鐵性貧血。
因此,建議大家減少生豬肉攝取量,均值每日吃25克~50克就可以。

❹ 每天需要吃多少肉

每天大約需要吃125-200克。

動物類食物是人體每天都需要的營養物質,通過中國居民膳食指南中推薦成年人每天120到200克動物性食物,一個雞腿去掉骨頭約為100至150克,平均每天攝入魚類40到75克,畜禽肉類40到75克,蛋類40到50克。

肉中的蛋白質含量在10%至20%之間,俗稱的瘦肉是脂肪含量較少的肉,而肥肉是脂肪含量較多的肉,瘦肉的蛋白質含量比肥肉多。新鮮肉的平均含水量是60%至70%,脂肪含量與水含量成反比。肉中的脂肪含量,與動物的種類,年齡,身體的部位,育肥狀況均有關系。100克肉的平均能量為880千焦耳(210大卡)。

❺ 每天肉的攝入量是多少克

正常建議每日肉類的攝入量控制在一百克左右。肉是生活中比較常見的食物,其中含有豐富的蛋白質和微量元素等營養物質,適量的食用能夠有效的增強機體抵抗力,有利於身體健康;但肉中還含有大量的脂肪和膽固醇等物質,長時間大量的食用容易導致肥胖或高膽固醇血症等現象,對生長發育有一定的損害。建議日常飲食上要注意營養均衡,多吃新鮮的瓜果蔬菜,適當的進行運動。

❻ 每日合理膳食營養的標準是什麼

每日合理膳食營養的標準是什麼?
有獎勵寫回答共8個回答
花珺4p
2020-02-26
TA獲得超過1112個贊
關注
成為第54位粉絲
【每日合理膳食的營養標准】合理膳食:是指一日三餐所提供的營養必須滿足人體的生長、發育和各種生理、體力活動的需要。
成年人每日食譜里包括的四類食物
。(1)奶類
。如牛奶、乳酪、含有鈣質、蛋白質,可以強健骨骼和牙齒,每日飲250-500毫升牛奶為宜。
(2)肉類
。包括各種肉類、家禽、水產類及蛋,含有蛋白質、脂肪,促進人體新陳代謝,增強抵抗力,每日約4-6兩為宜。
(3)蔬菜、水果類
。含有豐富的維生素、礦物質、糖類和纖維素,增強人體抵抗力,暢通腸胃,每日最少要吃1 斤新鮮蔬菜及水果。
(4)五穀類
。如米、面,含有澱粉物質,主要供應人體的能量,滿足日常活動所需,每日約5-8兩為宜。 (注意:每人每天食鹽不超過6克,菜餚以清淡為宜。) 總之,成年人每日的食譜應包括奶類、肉類、蔬菜水果和五穀等四大類。奶類含鈣、蛋白質等,可強健骨骼和牙齒,每日飲200毫升為宜。肉類、家禽、水產類、蛋類、豆及豆製品等,含豐富的蛋白質,可促進人體新陳代謝,增強抵抗力,每日4-6兩為宜。蔬菜、水果類含豐富的礦物質、維生素和纖維素;增強人體抵抗力,暢通腸胃,每日最少應吃1斤的米、面等穀物主要含澱粉,即糖類物質主要為人體提供熱能,滿足日常活動所需,每日約5-8兩為宜。合理膳食四句話:有粗有細,不甜不咸,三四五頓,七八分飽。
編輯於 2020-02-26
查看全部8個回答
提高免疫力吃什麼_點擊這里了解
根據文中提到的抵抗力為您推薦
化放療期間營養難吸收,白細胞太低導致化放療中斷。化放療必備營養-美國進口怡補康,各項指標達標。化放療順利進行
武漢揚帆快車健康管理廣告
什麼蔬菜調理脾胃,人體為什麼會出現脾虛?
根據文中提到的肉類為您推薦
大雨小雨下不停,空氣中的濕氣變重,人會覺得疲憊,沒有什麼食慾,這個時候要注意為自己排除身體的濕氣,去濕氣可以喝一些去濕的食物……
vase.cq12yc.top廣告
五分鍾有問必答
1629人正在問
每日合理膳食營養的標準是什麼?
去提問
— 你看完啦,以下內容更有趣 —
吃什麼食物養胃?腸胃不好的人,多吃這幾種食物,胃會越來越好
哪些食物可以養胃?立即下載拼多多APP,迅速了解哪些食物可以養胃你想知道的,這里全都有!更多精彩內容,盡在拼多多
廣告2021-09-26
什麼是合理膳食原則?
飲食是預防心血管疾病的重要措施,其中,有10條原則需要把握。
1播放
一天的合理營養膳食
人類為了維持生命與健康,必須每天從食物中獲取人體所必需的各種營養物質。以往許多人往往看重營養不良的危害,認為營養不足可致體弱多病,會影響人體健康;相反對營養過度及營養不平衡的危害卻認識不足。舉個簡單的例子,以往人們往往認為肥胖是福相、富貴體型,是營養好的象徵和健康的標志,而實際上肥胖是熱量入超導致的營養不平衡的結果。肥胖有許多危害,使活動能力減弱自不必說,還與高血壓、高血脂、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以及糖尿病的發生有密切關系。因此,講究營養要講合理營養,也就是每日由食物攝入營養物質要適度,既不能缺乏,也不能過度。缺則不能滿足機體生理活動的需要,嚴重時可引起機體生理機能的改變和生化活動異常,甚至發生機體形態結構的異常,影響人體健康;過了也會引起機體異常改變,或體內積聚過多,或干擾其它營養物質的利用,使代謝異常,有時甚至可產生中毒現象,而這對人體的危害也絕不能低估。近年來被人們稱為現代文明的疾病,其中許多疾病包括癌症在內,就同營養過剩或營養不平衡有關。老年時期這種營養過剩或營養不平衡對健康的危害就更大。這已引起越來越多人的重視。總之,合理的營養能促進機體的正常生理活動,改善機體的健康狀況,增強機體的抗病能力,提高免疫力。合理營養可使老年人精力充沛,提高工作效率,對抗老防衰、延年益壽,具有極其重要的作用。 所謂合理營養是指膳食營養在滿足機體需要方面能合乎要求,也就是說由膳食提供給人體的營養素,種類齊全,數量充足,能保證機體各種生理活動的需要。 (1)膳食中熱量和各種營養素必須能滿足人體生理和勞動的需要。即膳食中必須含有蛋白質、脂肪、糖類、維生素、無機鹽及微量元素、水和膳食纖維等人體必需的營養素,且保持各營養素之間的數量平衡,避免有的缺乏、有的過剩。因此,食物應多樣化。因為任何一種天然食物都不能提供體所必需的一切營養素,所以多樣化的食物是保證膳食平衡的必要條件。 (2)合理的飲食制度。如餐次安排得當,可採取早晨吃好、中午吃飽、晚上吃少的原則。 (3)適當的烹調方法。要以利於食物的消化吸收,且有良好的食品感官性狀,能刺激食慾為原則。老年人的膳食宜嫩、軟,容易消化,一般應限制油膩食物。 (4)食品必須衛生且無毒。 當然由於人們的生活環境不同,飲食習慣、健康狀況等也千差萬別,對營養的要求也就各不相同。在實際生活中只有根據合理營養的基本要求,按照每個人的性別、年齡、勞動狀況、健康情況等方面綜合考慮,安排好每日膳食,才能真正達到合理膳食的要求。
2,186瀏覽
怎樣才能做到合理膳食
從1997年開始,中國營養學會先後發布了《中國居民膳食指南》、《中國居民平衡膳食寶塔》、《中國居民膳食營養素參考攝入量》三個技術性的標准,指導公眾如何合理膳食。但令人遺憾的是,目前很多人並不知道這些適合我國人群的膳食營養標准。 對這些膳食營養標準的宣傳不廣泛、政府部門的健康教育力度不夠以及民眾存在的諸多飲食誤區,導致了膳食營養標准沒有在民眾中發揮科學引導的作用。不科學的飲食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導致了當前各類慢性疾病呈高發趨勢。 糾正四大飲食習慣刻不容緩 習慣一:炒菜時多放油、糖、鹽,講美食不講營養。對此,李慶天教授說:「現在很多飯店或者居民,總是強調口味,光講美食而不講營養。為了口味好,很多人在炒菜時多放油多放糖,或者用油炸、油煎食物。」他說,當前我國每人平均每天攝入40克油,而我國發布的《中國居民平衡膳食寶塔》中規定,油脂的攝入量每人每天不超過25克,而油脂和糖的攝入量過多會導致肥胖、高血壓等慢性疾病。 鹽的攝入量過多也是當前我國人群面臨的一個問題,李慶天說,世界衛生組織發布的標準是每人每天鹽的攝入量不超過6克,中國營養學會發布的標準是每人每天鹽的攝入量不超過10克,但目前我國每人每天鹽的攝入量達到15-20克,北方居民喜歡口味重,鹽的攝入量更多。而鹽的攝入量過高會直接導致高血壓等慢性疾病。 習慣二:肉類消費猛增加,飲食結構西方化。在上世紀80年代,我國居民的飲食結構還是屬於標準的東方膳食結構,居民的飲食中,粗糧、豆類、薯類、肉類食物都有一定的攝入量;但現在居民的飲食結構卻出現了嚴重的西方化傾向,肉類、蛋類的消費劇增。李慶天說:「現在居民的飲食中,肉類所佔的比例至少比20年前高出一倍。」肉類是高能量和高脂肪食物,攝入過多往往會引起肥胖,且是某些慢性病的誘發因素。 習慣三:明知油炸食品不健康卻貪圖味美照吃不誤。經過高溫或者熏烤後,油條、麻花等油炸食品,烤羊肉串、熏魚、熏肉等烘烤食品會含有很多致癌物質,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致癌物質就是苯並芘;苯並芘是一種強烈的致癌物質,在人體任何部位都可引發腫瘤,毒性非常大,苯並芘可以通過胎盤侵害胎兒,可以通過乳汁侵害嬰幼兒,還能引起心腦血管疾病等。 習慣四:早餐太少晚餐太飽,一日三餐分布不均。李慶天教授說,平衡膳食要注意一日三餐分配要合理,一般早、中、晚餐的能量分別占總能量的30%、40%和30%;但現在的情況卻是,很多人的早餐吃得太少甚至不吃,而晚餐卻吃得太多太豐盛。他說:「不吃早餐,上午的能量從哪兒來?長期下來不生病才怪呢。晚上吃得太多不僅容易發胖,而且還會影響睡眠,吃得飽飽的,怎麼能睡得著啊?」 搭配確定適合你自己的食物 據《中國居民平衡膳食寶塔》介紹,平衡膳食寶塔共分五層,包含每天應吃的主要食物種類。 寶塔各層位置和面積不同,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各類食物在膳食中的地位和應占的比重。谷類食物位居底層,每人每天應該吃300-500克;蔬菜和水果占據第二層,每天應吃400-500克和100-200克;魚、禽、肉、蛋等動物性食物位於第三層,每天應該吃125-200克(魚蝦類50克,畜、禽肉50-100克,蛋類25-50克);奶類和豆類食物合占第四層,每天應吃奶類及奶製品100克和豆類及豆製品50克。第五層塔尖是油脂類,每天不超過25克。 每一個人可根據平衡膳食寶塔,根據自己的情況確定自己的食物需要量,比如年輕人、勞動強度大的人需要能量高,應適當多吃主食,老年人、活動少的人需要能量少,可少吃些主食。平衡膳食寶塔建議的各類食物攝入量是一個平均值和比例,每日膳食中應當包括寶塔中的各類食物,各類食物的比例也應基本同膳食寶塔一致。日常生活中沒有必要樣樣照著寶塔推薦量吃,例如不必每天吃50克魚,可以每周吃2—3次,重要的是一定要遵循寶塔各層各類食物的大體比例,同類互換,調配豐富多彩的膳食,合理分配三餐食量,養成習慣,長期堅持。 不同人群的膳食標准 《中國居民膳食指南》對不同人群的膳食提出了不同的要求。 嬰兒膳食:鼓勵母乳喂養,母乳喂養4個月後逐步添加輔助食品。 幼兒與學齡前兒童膳食:幼兒與學齡前兒童要每日飲奶,養成不挑食、不偏食的飲食習慣;幼兒每日飲奶或相應的奶製品不少於350毫升,還要注意吃蛋和蛋製品、半肥瘦的禽畜肉、肝類、加工好的豆類以及切細的蔬菜類,每周可吃一些動物和海產品類食物;學齡前兒童食物的分量要增加,並且逐步進食一些粗糧類食物。 學齡兒童膳食:要保證吃好早餐,少吃零食,飲用清淡飲料,控制食糖;學齡兒童可以接受成人的大部分飲食,男孩子的食量不低於父親,女孩子不低於母親,尤其要吃好早餐,食量相應於全日量的1/3,食物要粗細搭配,多吃富含蛋白質的魚、禽、蛋、肉、奶類及豆類,不要挑食。 青少年膳食:青少年要多吃谷類,供給充足的體能,保證魚、肉、蛋、奶、豆類和蔬菜的攝入,避免盲目節食;青少年每日攝入的蛋白質應有一半以上是優質蛋白質,因此,膳食中應含有充足的動物性和大豆類食物;青少年每日攝入一定量奶類和豆類食品,能補充生長發育所需的鈣,增加維生素C的攝入能促進鐵的吸收,青春發育期的女孩,要常吃海產品增加碘的攝入。 孕婦膳食:孕婦從第4個月起必須增加能量和各種營養素,滿足新陳代謝的需要;我國推薦膳食營養素供給量規定,孕婦中期每日的能量、蛋白質、鈣、鐵和其他營養素如碘、鋅、維生素A、D、E、B1、B2、C等都要相應增加,膳食中要增加魚、肉、蛋等富含優質蛋白質的動物性食物,含鈣豐富的奶類食物、含無機鹽和維生素豐富的蔬菜、水果等。 乳母膳食:我國推薦膳食營養素供給量建議乳母每日要增加蛋白質、鈣和能量的攝入,因此乳母每日要飲牛奶、多吃動物食物和大豆製品、水產品。 老年人膳食:老年人必須從膳食中獲得足夠的微量營養素,食物不宜過精,主食要粗細搭配,保證纖維和各種微量元素等的需要。 合理搭配膳食 合理的膳食構成,科學而營養地搭配,是維持人體健康的重要方面。蔬菜類食物更是與我們的一日之餐密切相關。要正確食用蔬菜,除盡量減少其維生素的損失和毒性外,更重要的是正確地搭配。下面給讀者介紹10種重要的蔬菜搭配禁忌,希望對你能有所幫助。 1.蘿卜(萊菔、蘆菔) 嚴禁與橘子同食,否則易患甲狀腺腫;忌與胡蘿卜、何首烏、地黃同食;服人參時也應忌食。 2.甘薯(紅薯、白薯、地瓜、山芋) 不能與柿子同食,兩者相聚後會形成胃柿石,引起胃脹、腹痛、嘔吐、嚴重時可導致胃出血等,危及生命;也不宜與香蕉同食。 3.韭菜(起陽草、懶人菜) 不可與菠菜同食,二者同食有滑腸作用,易引起腹瀉;不可與蜂蜜同食,同食易引起心痛;不可與牛肉同食,同食令人發熱動火。這里要特別提醒農村的朋友,炒蔬菜時注意不要放韭菜,況且色澤搭配也不科學。 4.茄子(落蘇、昆侖紫瓜) 忌與黑魚、蟹同食,同食有損腸胃,並且,一般過老熟的茄子不宜食,易引起中毒。 5.菠菜(菠棱萊、赤根菜) 不宜與豆腐同食,易使人缺鈣,當然亦忌與韭菜同食。 6.南瓜(番瓜、倭瓜、飯瓜) 不可與富含維生素C的蔬菜、水果同食;不可與羊肉同食,否則易發生黃疸和腳氣病。 7.竹筍(筍) 不宜與豆腐同食,同食易生結石;不可與鷓鴣肉同食,同食令人腹脹;不可與糖同食;不宜與羊肝同食。 8.茭白(茭瓜、茭筍) 不宜與豆腐同食,否則易形成結石。 9.芹菜(芹、旱芹、葯芹、香芹) 忌同醋食,否則易損傷牙齒;不宜與黃瓜同食。 10.芥菜(護生草、菱角萊) 忌與鯽魚同食,否則易引發水腫。
1贊·278瀏覽
合理膳食和營養的注意事項包括?
合理膳食也就是合理的汲取營養,不能因為食物的好壞影響自己進食的多少
132瀏覽2019-12-26
什麼是合理營養
合理營養: 合理營養是指膳食營養在滿足機體需要方面能合乎要求,也就是說由膳食提供給人體的營養素,種類齊全,數量充足,能保證機體各種生理活動的需要。 合理的營養能促進機體的正常生理活動,改善機體的健康狀況,增強機體的抗病能力,提高免疫力。合理營養可使老年人精力充沛,提高工作效率,對抗老防衰、延年益壽,具有極其重要的作用。 (6)每日水產品肉類攝取多少擴展閱讀 方法: (1)、食物應多樣化 膳食中必須含有蛋白質、脂肪、糖類、維生素、無機鹽及微量元素、水和膳食纖維等人體必需的營養素,且保持各營養素之間的數量平衡,避免有的缺乏、有的過剩。因此,食物應多樣化。 (2)、合理的飲食制度 如餐次安排得當,可採取早晨吃好、中午吃飽、晚上吃少的原則。 (3)、適當的烹調方法 要以利於食物的消化吸收,且有良好的食品感官性狀,能刺激食慾為原則。老年人的膳食宜嫩、軟,容易消化,一般應限制油膩食物。 (4)、食品必須衛生且無毒。 人們的生活環境不同,飲食習慣、健康狀況等也千差萬別,對營養的要求也就各不相同。在實際生活中只有根據合理營養的基本要求,按照每個人的性別、年齡、勞動狀況、健康情況等方面綜合考慮,安排好每日膳食,才能真正達到合理膳食的要求

❼ 平均每天至少攝入多少種食物

平均每天不重復的食物種類數達到12種以上,每周達到25種以上(烹調油和調味品不計算在內)。

12種食物聽著好像很多,其實如果合理分配到一日三餐中,也沒多少。早餐至少攝入4~5種,午餐攝入5~6種食物,晚餐4~5種食物,加上零食1~2種。

平均每天谷薯及雜豆類食物的種類數達3種,蔬菜水果共4種,禽畜魚蛋類加起來3種,奶、大豆和堅果食用2種,這不,輕輕鬆鬆就達到了一天12種食物,而其實我們平時吃的肯定比這些種類要多。

「花」著吃,很容易夠12種

每天12種,每周25種,這是食物多樣化的建議。其實,食物多樣化還有更多含義,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營養與健康所研究員何麗認為,食物多樣化不僅包括五大類食物都要有,以及每類食物的品種多樣化,還應該有葷素搭配、形式多樣、顏色多樣和口味多樣化,共六個方面。

何麗進一步解釋,吃飯要「花」,不能太「執著」於某一種或某類食物,葷素都要吃,粗細都要有,各色食物都要吃一些,這樣身體獲得的營養會更均衡,原料和營養素也可以達到互補的目的。

選好了食材,烹調形式多樣也很重要,主食不止有饅頭、米飯,還應該有蒸包子、餃子、餛飩、餡餅,吃肉想燉、炒、做丸子或做餡都可以,同樣一條魚,可清蒸、做魚丸,還可熬魚湯。

至於口味,酸甜苦辣咸都可以嘗試,但不要吃太咸太甜的食物,對身體都不好。如果能夠按照這樣吃,別說每天吃夠12種,20甚至30種也能輕輕鬆鬆達到。

以上內容參考:人民網-每天要吃夠12種食物?看營養師是如何做到的

❽ 6.為什麼每天需要攝取40~75克的畜禽肉、40~75克水產品和40~50克的蛋品(20分)

成人每天攝入畜禽肉類40~75克,水產類40~75克,蛋類40~50克。其中,魚、肉、蛋可提供優質蛋白質,其氨基酸的組成更接近人體需要,在人體利用率高,但是這類食物熱量高,不可過量攝入,以免增加肥胖、心血管疾病的危險。在選擇上,首選魚類、禽肉,畜肉應當選瘦肉。每天1個雞蛋就能滿足人體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