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已經知道每月銷售額和利潤額總數,怎樣知道每月的利潤額與利潤率
銷售利潤率=利潤÷銷售×100%,根據利潤總額/月銷售額的合計數×100%,可以求出平均銷售利潤率; 再根據該平均銷售利潤率*每月銷售額得出每月利潤額。這是估算的平均值,並不完全等於實際值。
拓展資料:
銷售額是指納稅人銷售貨物、提供應稅勞務或服務,從購買或接受應稅勞務方或服務方收取的全部價款和價外費用,但是不包括向購買方收取的銷項稅額以及代為收取的政府性基金或者行政事業性收費。
價外費用是指納稅人向購買方價外收取的手續費、補貼、基金、集資費、返還利潤、獎勵費、違約金、滯納金、延期付款利息、賠償金、代收款項、代墊款項、包裝費、包裝物租金、儲備費、優質費、運輸裝卸費以及其他各種性質的價外收費 。
如何提高銷售額:
1.努力提升產品質量
企業的產品,要有好的銷售額,首先一定要做好產品自身,產品的質量是最關鍵的一點,一款連質量都無法保證的產品是不會獲得用戶青睞的,即便是一時風靡,但是卻斷了所有退路,如曾經風光一時的三鹿。所以說,要想提升銷售額,一定要嚴把質量關。
2.努力做好售後服務
賣出去產品,並不是企業銷售的結束,或者說,僅僅只是銷售的開始。一款好的產品,不僅體現在過硬的品質上,更體現在高質量的售後服務上。售後服務做到位,用戶的口碑好了,就會為你帶來更多的用戶,這也算是一種小范圍的口碑營銷。
3.大面積的媒體廣告
廣告的效應是毋庸置疑的,最顯著的當屬電視廣告,黃金時段的天價廣告費用足以證明他的價值;其次是平面廣告、紙質媒體的廣告和公車廣告等。此類廣告對提升銷售額的作用比較顯著,但是巨額的廣告費用也是一些企業所無法承擔的,特別是對於資金相對短缺的中小企業來說,大力鋪設顯然不現實。故此類廣告不是越多越好,要量力而行。
『貳』 在江蘇泰州很多人投資三旺富硒按月返還是不是真的
是真的,三旺投資重來沒有一個人虧過一分錢,又賺錢還有健康的產品吃,何樂而不為呢?可見董事長的大愛,為耕者謀福利,為食者送健康,這是三旺的宗旨,為國家有這樣一個良心企業而驕傲自豪
『叄』 請問工廠自己出口產品的退稅算是利潤嗎
退稅不是利潤,是國家鼓勵政策, 把之前收的增值稅的進項稅額返還給企業
『肆』 理財產品到期後不贖回會繼續算收益嗎
如果是到期的理財產品,那麼一般會把本金和收益返回你的賬戶,所以就不會繼續有收益了。除非是到期開放的理財產品,開放日不贖回,繼續有收益,直到你贖回為止。
拓展資料:
1. 按理財產品收益類型分為:保本浮動收益、保本保證收益類、非保本浮動收益類產品。
保本浮動收益類產品:投資者在到期日可獲得100%的本金。但是獲得的產品收益不保證。這類產品適合穩健型的投資者。目前市場上出現了保證最低收益的產品,即最差的情況為投資者在到期日獲得最低收益率。一般來說最低收益率與活期存款利率相差無幾。
保本保證收益類產品:投資者在到期日可以獲得100%的本金並且獲得的實際收益率與預期收益率一致。這類產品適合保守型的投資者。
非保本浮動收益類產品:銀行不保證投資者在到期日獲得100%的本金。投資者可能損失部分或者全部本金,產品收益也不確定。目前,銀行理財產品市場中出現了部分保本理財產品,如90%保本,投資者在到期日最差的情況可以獲得90%的本金。這類產品適合有一定風險承受能力的投資者。
2. 按理財產品投資標的分:債券、信貸資產、大宗商品、股票、指數、匯率、指數、混合類、另類投資。
債券型理財產品:以國債、金融債、央行票據、企業債為主要投資方向的銀行理財產品。
信貸資產類理財產品:一般指銀行作為委託人將通過發行理財產品募集資金委託給信託公司,信託公司作為受託人成立信託計劃,將信託資產購買理財產品發售銀行或第三方信貸資產。
股票掛鉤類理財產品:與股票掛鉤的理財產品。目前市場上主要以港股掛鉤居多。
指數掛鉤類理財產品:掛鉤標的為指數的理財產品。目前市場上主要以台灣加權指數、恆生指數、日經225指數、英國富時指數掛鉤居多。
利率掛鉤理財產品:與境內外貨幣的利率掛鉤的理財產品,產品的收益取決於理財產品結構及利率的走勢。目前市場上主要以SHIBOR(上海銀行間拆放利率)及LIBOR(倫敦同業拆借利率)為主。
大宗商品掛鉤理財產品:與大宗商品期貨掛鉤的理財產品。目前市場上主要以掛鉤黃金、石油、農產品的理財產品居多。
基金掛鉤理財產品:與基金掛鉤的理財產品。產品收益取決於掛鉤標的的走勢及產品結構。目前以海外基金掛鉤的產品為主。
匯率掛鉤理財產品:與外匯掛鉤。這類產品的回報率取決於一組或多組外匯的匯率走勢。如美元/歐元、美元/澳幣等。
混合類產品:投資方向包含上述2種以上的組合投資的理財產品
另類投資理財產品:指除傳統股票、債券和貨幣之外的金融資產和食物在產投資。目前市場上可以見到的另類投資產品為紅酒投資、白酒投資、翡翠投資、普洱茶投資、手錶投資等。
註:本信息僅代表專家個人觀點僅供參考,據此投資風險自負。
『伍』 我是注塑廠,產品模具費6萬元先由客戶支付,要求在10萬件後返還給他。價格怎麼定,返還後模具歸誰所有。
模具費是固定的六萬,合理的演算法的確是按你說的,前10萬件和以後的價格的確不應該一樣,這個情況事先可以說明,這樣錢賺在明面上,客戶應該更容易理解。
『陸』 理財產品已下架了還有收益嗎
理財產品下架後,會有一段時間的收益。但如理財產品因不符合相關法律要求而下架,相關公司將提出贖回方案並返還資金。
第一,如果理財產品下架,可能是因為產品已售罄或產品募集期已過。雖然購買的理財產品已經下架了,但是如果買了,錢不會丟,還在裡面。不會影響理財產品的錢,還是會有一定的利息,不會少的。
第二,以支付寶為例:在支付寶購買理財產品,後來發現理財產品下架了。在總資產中,他們仍然可以看到其中的錢,並且仍然有利息支付。
第三,如果是其他理財平台,您可以通過理財產品發行人或銷售商的APP和官網查詢個人持有的理財產品。如果不知道怎麼查詢,建議聯系客服在客服指導下查看個人理財產品。但如果是非正式理財平台,無法查詢金額或無法聯繫到客服,則需要注意並立即報警。
第四,一般來說,在理財方面,建議支付寶或者銀行APP正規的大平台會更安全。
拓展資料:為什麼理財產品會下架?
1、理財產品因監管原因下架。國內金融市場受到嚴格監管。如何指揮監管的接力棒,直接影響到理財產品的銷售。例如,信息化管理新規的出台,要求節約成本資金逐步退出市場,各銀行的財務管理將開始整頓,保本資金將大量退出市場。支付寶下的市場。2019年11月20日,交通銀行停止辦理病房工資固定投資組合產品,提前終止病房工資固定投資組合產品協議。
今年3月,央行發布《關於加強存款利率管理的通知》,大量高息理財產品集中歸還。主要目的是幫助銀行降低利率下行背景下的負債成本。作為存款人,人們喜愛的「智能存款」、「結構性存款」等產品也逐漸下架。
根據歷史數據,監管原因是理財產品下架的重要原因。目前國內利率處於下行通道。遇到靠譜的高息產品,「買走就走」可以避免下架產品的悲劇。
2、理財產品銷售一空,產品銷售達到規模。理財產品有預先設定的銷售規模,不是無限集資。因此,好的理財產品總是供不應求,能夠迅速吸引資金。完成銷售目標後,理財產品自然會售罄下架。據統計,10月初,已有5隻基金售罄下架,提前結束募集。起步太慢的投資者無法參與本輪港資銀行信息。
3、利率下行,銀行主動停止銷售。最近,金融市場出現了這樣的情況。部分投資者的理財產品被無故提前終止。
原本,銀行理財產品收益率已連續45個月下降,年化收益率平均跌至3.75%。在降息背景下,維持高收益率意味著銀行要拿出錢來補貼,這些高收益產品逐漸成為「燙手山芋」。因此,一些銀行為了保住利潤,會提前終止合同。當然,這會侵犯投資者的權益,但在真實的市場環境中,銀行提前下架、終止理財的情況並不少見。 2018年以來,銀行理財市場1432個產品提前終止,其中1348個在《商業銀行理財業務監督管理辦法》出台後終止。
『柒』 保險公司盈利點在哪裡
一,「死差益」
指實際死亡人數比預定死亡人數少時產生的利益;比如基於當時的醫療水平100個得癌症的要死90個,於是保險公司就按照這樣的概率來定保費。客戶在交了錢後,患癌症死亡就可以獲得賠償。假設保險公司是按照收多少賠多少的方式收取的保費,那麼按理說這100個人死到90個的時候,保險公司收的錢就該都花出去了才對。但是現在癌症已經不是絕症了,本來應該死90個但實際只死了 20個,那麼之前收的那筆錢就有了相對的結余,這就是「死差益」。當然這個也可能是負的,比如死了99個,那保險公司就變成了「死差損」了。這種情況在一年內出現變化不明顯,但是放在20年或者更長的時間中,就可能有可以確定的利潤了,因為醫療水平只會越來越高,很多疾病都會被慢慢攻克,相同的患者隨著時間的推移存活比例只會越來越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