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設計一個產品時,拔模那一步是在設計產品時就要加進去還是到後來為這個產品設計模具時再加進去具體說說
應該是在設計模具的時候加吧,一般分完模以後要拔模,產品設計時有要求拔多少度,然後在分模的時要就拔多少度吧,產品設計的時候要在電腦上裝配,如果可以了,上下蓋一樣的吧,都拔多少度,那樣美工線才好看,能合到一起!
2. 產品設計 與平面設計
說得通俗一點,產品設計就是把你用到的產品:如:電飯煲,刮鬍刀產品本身的造型設計,軟體一般用:3D,CAD,AI,PS
而平面設計呢就是對產品設計之後進行宣傳時的設計,常用的軟體PS,CDR,AI,ID,FH等無非這幾樣。
如果相對工作而已,我建議你學工業設計,因為現在平面設計太多太雜,爛淤充數的所謂平面設計的人太多,把這行搞爛了!
3. PS如何快速把產品平面圖應用到准備好的3D模型上
可是使用摳圖,再把圖貼到模型上就可以了
4. 產品設計定做流程
設計准備:企業提出產品設計要求,設計師接受任務,制定設計方案和計劃。也就是企業的技術人員接到企業分配的設計任務後,制定出產品設計需要的經費、人員、場地、生產途徑、時間等需求計劃,和雛形圖樣方案(可以多種)。
市場調研:市場調研有三個內容,市場調研的目的、市場調研的內容、市場調研的方法。到市場調查要帶著目的性去調查,也就是有針對性的市場調查。市場調查的內容要與產品設計有密切關聯。市場調研的方法有很多種,實地考察、網上咨詢、查閱資料等途徑。
設計定位、創意草圖:設計產品時,要有高、中、低檔的定位,高端產品暢銷還是中、低端產品暢銷,要通過市場調查對產品設計定位。對產品定位後,要構思產品有一定的構思,畫出相應的草圖來,供商討。
產品設計效果圖:手繪效果草圖或用計算機繪制效果圖,然後經過多次論證修改、多次選擇、多次討論,最終確定一種產品效果圖,做為產品設計的依據。
結構設計:造型中的結構設計和繪製成工程圖紙,也就是將草圖的外殼及內部結構進行整過圖紙的轉換,大小尺寸的精確標注、加工工藝的技術要求、產品材料的選用等,都要在結構設計中完成。
樣機模型製作:按照以上產品結構圖的嚴格要求,進行采購原材料,進行零、部件的加工生產、產品的組裝調試、最後生產出樣機模型。
進行樣機性能試驗:產品樣機要進行一系列的性能試驗,按國家制定的行業標准,做好每一項的測試。如小家電要做電源絕緣性能試驗、耐用密封試驗等。
產品批次生產:經過樣機性能試驗後,產品要求到達一定的合格率,才可正式投入批次批量生產,合格率到時,要經過產品的改進完善,再做一系列的實驗,至到合格率達到要求,既能批量生產。
5. 產品設計過程中,如何確認產品的重心位置用哪種軟體可行
把東西吊起來,換個位置再吊一次,,兩條吊的線的交點就是重心位置。如果物體比較大,無法吊起來,就用類似材料做個大致的縮比模型,按照比例放大回去即可。
6. 企業設計的設計模型
(1)客戶發掘模型/客戶解決方案模型(customer development model): 選擇客戶並對客戶群進行先期投資,了解客戶如何購買和使用產品,然後尋求辦法來幫助客戶克服遇到的困難。日後維持客戶關系的費用較低,而客戶的忠誠率極高,留住客戶是重要的利潤驅動因素,發掘客戶決定了公司後來的盈利。客戶經濟學是最重要的因素。
(2)產品金字塔模型(proct pyramid profit model):客戶關於產品風格、顏色、價格的偏好是最重要因素。根據客戶收入和偏好的差別,建立一個產品的金字塔,在塔的底部,是低價位、大批量的產品;在塔的頂部,是高價位、小批量的產品。利潤雖然集中在產品金字塔的頂部,但在塔底部建立的防火牆產品卻具有阻止競爭者進入,保護該公司在金字塔頂部產品的豐厚利潤。
(3)多種成分系統模型(multicomponent system profit model):在某些行業,生產和銷售系統分成若干個子系統,每一個子系統都具有完全不同的獲利特徵,充分參與高利潤區子系統的業務,將會增加企業的盈利水平; 同時也要充分參與低利潤區子系統的業務,以便為最盈利的子系統贏得市場。
一種品牌是通過大眾化產品市場、低利潤的子系統建立的。一方面要努力保持在低利潤區的市場份額和品牌地位;另一方面要盡可能地向高利潤市場滲透,以獲得高額利潤。
(4)配電盤模型(switchboard profit model):在多個供應商與多個客戶發生交易時, 雙方都承擔很高的交易成本。一種高價值的中介服務為各個方面建立一個溝通渠道,降低了買賣雙方的成本,並收取中介費用。該模型的管理人控制я信息流,參與交易的買家、賣家越多,通信成本和交易成本將持續降低,這個模型就越有價值。
(5)速度模型(time profit model):在經營中,速度十分重要。首先改革的優勢將為創新者帶來超常的回報。在其他企業開始效仿之前,產品的價格很高,利潤豐厚,從而形成了一個利潤區,但它只存在一個較短的時間。持續創新是企業保持繼續留在利潤區中的唯一方法。該模型多用於創新十分重要的行業。
(6)賣座大片模型(blockbuster profit model):該模型多用於研究與開發投資巨大、產品推介成本很高、產品壽命周期有限的行業。當新產品開發成本固定、開發之後的邊際製造成本較低時,提高利潤的最好方式是增加產品的發行數量。最好是在幾個產品上成為該行業具有支配地位的領袖,企業前5種產品的銷售額之和構成產品規模,產品規模決定了利潤水平和競爭力。
(7)利潤乘數模型(profit multiplier model):是指從同一產品、特色、商標、能力或服務,重覆地收獲利潤。該模型對那些大量消費的產品是強有力的利潤機器。一旦投巨資建立了一個品牌,公司可以將這一品牌賦予一系列的其他產品。
(8)創業家模型(entrepreneurial profit model):那些創業中的企業與客戶聯系緊密,積極聽取客戶反饋;他們沒有額外的金錢來支付不必要的費用,因而保持節儉。與客戶的直接聯系和極端的節儉這兩種優勢使得這些企業具有巨大的盈利能力。
(9)專業化利潤模型(specialization profit model):通過序列專業化的增長能夠帶來豐厚的利潤。即採取有先有後的序列方式,對每一個服務對象,都建立自己的技術專長和專家隊伍,專家們再將這種技術專長依次傳遞到下一個業務領域。他們的每一個工程企業都是十分專業化的,不是向所有客戶提供所有的服務。這一方法帶來了極高的盈利。
(10)基礎產品模型(installed base profit model):一種最為有利可圖的盈利模型是能夠帶來後續業務的基礎產品模型。供應商首先建立一個可以擴展的基礎產品,然後用戶或者購買這種基礎產品,或者購買這種基礎產品的派生產品。
(11)行業標准模型(de facto standard profit model):最引人注目的特徵是具有規模收益遞增性。在規模收益遞增的行業,大量的競爭者(從起點的設備製造商,到應用開發商, 到用戶)被吸入行業標准持有人的引力場。進入這個系統的人越多,這個系統的價值就越高。隨я系統價值的增加,行業標准持有人可以得到更高的回報。
(12)品牌模型(brand profit model):公司投下巨額營銷投資,以增加公眾對自己產品的了解、認同、信任和信譽。用戶使用品牌公司產品和服務的經歷可以增強這種無形的品牌效應。當客戶願意為這樣的產品支付高價,品牌效應便轉化成有形的利潤。
(13)獨特產品模型(specialty proct profit model):當企業開發了新的產品,就會從這種產品的溢價獲利。在競爭對手開始效仿之前,獨特產品獲利豐厚。隨я時間的推移,由於專利到期或競爭等因素,獨特產品的收益開始下降。因此,不斷明智地選擇研究與開發項目,准備明天的獨特產品是關鍵。
(14)地區領先模型(local leadership profit model):在許多行業,公司業務幾乎完全是地區性的。地區領先可以降低後勤成本、廣告費用、招收雇員的成本。該模型的方法是一個地區接一地區的地毯式轟炸,一個一個地建立自己的地區優勢,以此增加盈利,而不僅僅是企業規模的擴大。這是一種有序的投資政策,將其分支機構朝я地區領袖的方向轉變。重要的是成為地區領袖,而不是全國性公司。
(15)大額交易模型(transaction scale profit model):在投資銀行、不動產、商業貸款、長距離運輸、長途旅行等行業, 營業收入隨я交易量的增加而增加,但成本並不以同樣速度增加,經驗曲線與相對市場份額的作用不大。利潤集中在大額交易上,控制大額交易的公司將得到最多的回報。因此,關鍵是識別這些大客戶並投資於這些客戶,努力建立自己的市場地位,去爭奪最好和最大的交易。
(16)價值鏈定位模型(value chain position profit model):在許多行業, 利潤集中在價值鏈的某些環節,而其他環節利潤極少。在汽車行業,利潤集中在金融服務、貸款擔保等下游業務,而不是總裝或銷售。因此,把業務集中在某些環節可以獲得更高的回報。
(17)周期利潤模型(cycle profit model):許多行業都具有獨特的和明顯的周期性,企業利潤成了行業周期變化的函數。生產能力的利用狀況反映了一個企業的利潤水平。雖然企業盈利水平受到行業周期的制約,但企業可在了解周期的基礎上優化自己的市場地位和改善銷售收入,由管理中帶來一種成本優勢或定價優勢,從而影響企業的盈利水平。
(18)售後利潤模型(after-sale profit model):在產品製造和航空運輸等行業,企業並不是依靠銷售產品或提供服務來獲利,而是依靠產品的售後服務和融資來獲利。當發現利潤已經遷移時,企業不得不向下游去尋找新的利潤來源。一家公司即使沒有基礎產品,也可以應用售後利潤模型得到好處。
(19)新產品利潤模型(new proct profit model):新產品的利潤是新產品及其發展速度的函數。新的高利潤產品推出後,發展將會很快,一旦產品成熟,利潤就會下降。取勝的關鍵是時刻准備將投資轉換到下一代主導產品(即最能恰當地滿足客戶當時最重要需求的產品),並取得領導地位。
(20)相對市場份額模型(relative market share profit model):在許多行業,市場份額高的企業較其他企業更為盈利。由於大型企業擁有較多的產品製造經驗和批量購買原材料的條件,因而具有成本和定價方面的優勢。較大的銷售量也相對降低了廣告費用和固定成本。在同行業中,相對市場份額越大,企業越能夠盈利。
(21)經驗曲線模型(experience curve profit model):當企業在製造產品或提供服務方面積累了更多的經驗時,每筆交易的成本就會下降,將比沒有經驗的企業盈利更多。
(22)低成本企業設計模型(low-cost business design profit model): 採用低成本企業設計來戰勝過去的經驗,從而使行業中現有對手的經驗失去價值。面對採用低成本企業設計的供應商,重視常規方式和經驗積累的供應商總是處於劣勢。
7. 互聯網產品設計模型有哪些
互聯網產品設計模型
簡單的列為:研究層,定位層,產出層。
研究層:主要對市場,用戶,機構,行業,產品,政策方面做監控研究,確定平台提供的產品,服務對象,服務,收益來源,營銷模式。
市場-產品(商品)-機構-用戶-產業鏈-渠道 (初步定為上面六部分)
8. 產品品牌設計模型包括三大模塊
咨詢記錄 · 回答於2021-12-26
9. 做產品設計用什麼軟體做模型
cad不可以 cad只是平面的 主流一點的3d軟體有maya和3dmax 推薦3dmax 操作沒有那麼繁瑣 做這些模型比較好做 賽車模型的話 可以到cg模型網去看看 模型很多 注冊一個賬號的初始積分足夠下載很多汽車模型了 也看到過遙控賽車的
10. 實體模型在技術產品設計中有什麼作用
1) 實體模型可以將設計方案變為可視、可摸的形象實體,可以更好地表現方案的特性;
2) 通過實體模型的製作,可以驗證設計的可行性。並為產品的投產及生產設備的准備提供可用信息;
3) 通過模型的運轉、試驗可以為產品的進一步優化提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