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國際大米價格連續5個月攀升,背後的原因有哪些
根據國際相關食品價格數據顯示,自從今年以來,國際大米的價格已經連續5個月攀升。大米作為人們的一種主食,價格連續上漲,自然引發了人們的廣泛關注。雖然說國際大米的價格已經連續5個月呈現上升的趨勢,但是它的價格仍然比去年同一段時間下跌6%左右。國際大米的價格從去年3月份開始,一直到去年年底,都呈現著連續下跌的趨勢,甚至價格跌了27.5%左右。現在大米的價格連續攀升,也正是去年價格下跌帶來的一種反彈現象。
另外從生產大米的國家來看,主要盛產稻穀的國家一般都是進口化肥量比較多的國家,這些國家本身就承受著許多農資成本帶來的壓力。尤其是俄羅斯和烏克蘭發生戰爭以後,俄羅斯等國的化肥出口也受到了阻礙,大米的成本上漲,從而進一步推動了農產品價格的上漲。
⑵ 為什麼美國的農產品比中國貴
關稅好呀,任何國家的進口產品都有關稅的,主要看關稅多少了,這跟國與國之間的經濟順差和政策有關的
⑶ 世界上出口農產品最多的國家是哪個
美國是世界上出口農產品最多的國家,出口農產品主要有小麥,玉米,大豆,棉花等,進口熱帶經濟作物
⑷ 世界上農產品主要進口國是哪些呢
糧食小麥從加拿大進口 加拿大的糧食很便宜的進入中國的市場到了中國的家門口也就幾毛錢 糧食的營養液比中國的好些 中國當局的小麥價位就在1塊錢左右的 中國都是傳統的刀耕火種 而國外都是機器做在家裡操作 中國人口大國糧食第一位依然靠著就是進口
⑸ 什麼農產品最貴
這個可說不上來,但是處於炒作的農產品,價格肯定非常高的。
⑹ 為什麼日本水果這么貴
在日本,特點是水果比較貴。日本許多本土種植培育的高級水果品種。本土種植培育的水果,也就是日本本地產的水果,價格都比進口貨還要高。很多日本本地低收入人群也表示,吃不起本地產的水果。
- 三 本地水果成本比較高
由於日本農業特點是精耕細作,在水果與農產品耗費成本也比較高。日本農民在種植過程中,為了栽培優質的水果,也是耗費了很大的功夫。如在栽培菠蘿的時候,用肥料與小麥,採用維多利亞時代的傳統手段,設計完美種植菠蘿的溫室環境,在包裝上也是做了很大功夫。
如日本本土的蘋果,為了保持蘋果的新鮮程度,每一個蘋果都要用蜂蜜做清洗,然後手工做包裝。經過了很多工藝,水果價格高也是非常正常的。
⑺ 目前世界上哪個國家是物價最高
首先是全球性的,全球經濟處於平穩發展狀況,相關指標當然穩步上升,包括物價;其次是全國性的,中國經濟處於全球經濟范疇,而且二十多年的平穩快速增長,物價每年都有波動及上揚。
目前來講,這種物價上漲還是正常的,而國家及政府也在不斷的進行調控以求經濟能持續穩步發展下去。
2007物價上漲原因:
今年以來,3至5月份全國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連續三個月超過3%,5月份為3.4%。7月份以來,北京、廣州等地豬肉價格再次沖高。物價問題成為社會各界關注的熱點問題之一。
發改委解讀物價上漲三大原因
原因之一:國際市場價格的帶動。由於石油價格持續上漲,美國等國家大規模開發生物能源,對玉米、大豆等糧食需求量大幅增加。這導致國際市場糧價大幅度上漲,進而拉動了國內糧食價格上升,並影響到以糧食為原料的食用油、肉、禽、蛋、奶等主要副食品價格。
原因之二:成本推動。近十年來,我國主要農產品一直低位運行,稻穀、小麥、玉米、大豆、油菜籽、生豬等主要農產品現在的價格,多數低於十年前的水平,只有個別品種略高於十年前水平。但與此同時,種植養殖成本隨著生產資料價格和農村勞動力價格的上漲而大幅上升,所以,目前農產品價格上漲帶有明顯的恢復性質。
原因之三:供求結構失衡。由於去年上半年生豬價格跌到谷底,導致生豬存欄下降,去年下半年生豬價格開始進入周期性上漲階段。部分地區出現的疫情,也加劇了生豬供應的緊張。
專家觀點:加息無助調控物價抑制投資
在當前主要宏觀統計變數(如CPI、貨幣總量、股票指數等)存在著諸多缺陷、甚至可能扭曲我們對真實世界的看法的情況下,簡單地將這些變數設定為宏觀調控的目標,調控的效果多半是會受到影響的,加息也就很難收到預期的效果。
物價成關注熱點 如何積極穩妥應對價格波動?
首先需要認真落實「米袋子」省長負責制和「菜籃子」市長負責制,及時解決糧食和副食品生產、供應、價格方面出現的問題。 其次,要努力保持主要工農業生產資料價格的基本穩定。綜合運用控制出口、增加儲備、加強監管等價格和財稅措施穩定化肥價格。 第三,要加強價格監測分析,及時發現苗頭性、傾向性問題,防範價格異常波動。 第四,妥善處理物價上漲對廣大群眾特別是低收入群體的影響,注意把握好出台價格改革措施的時機和力度,審慎出台政府漲價項目。
「從漲價原因來分析,就可以看出不會發生通貨膨脹。造成食品價格上漲原因是糧價上漲。而糧價上漲又與國際能源短缺有關」,由於國際能源短缺,國際油價持續走高,7月11日世界市場石油價格已突破每桶75美元,因此世界各國包括我國都在加快發展玉米加工乙醇產業,「糧變油」提升了糧食價格、飼料價格,對養豬、養雞的成本有所影響,從而拉動了肉禽蛋的價格。
在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看來,豬肉價格上漲也有市場周期性調節的因素,因為去年同期國內豬肉價格非常低,最低時降到2.7元/斤,影響了農民養豬的積極性,甚至開始宰殺母豬。因此,今年春節豬肉價格就開始上漲,而受豬本身生長周期的影響,預計到10月左右肉價就將趨於平穩。
中國社科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認為,肉禽及其製品和蛋類價格上漲是生豬疫病影響、以前養殖效益太低和當前養殖成本上漲較快綜合作用的結果,國家已出台鼓勵政策,價格回落是可以預期的,而且蛋類價格已經出現了快速的回落。
「可見,食品價格上漲有一些特殊、短期的原因」,一方面受國際油價帶來的糧食價格上漲影響,另一方面受市場周期因素作用,導致了今年食品價格走高。
而對於糧價,認為糧價上漲不值得擔憂,雖然短期看會對城市低收入人群有些影響,但由於漲價不是因為糧食短缺,因而很容易調控,「糧價上升到一定幅度後會保持平穩,不會繼續上漲」。
由於目前國家糧食儲備充足,因此糧價上漲導致的CPI上漲不會長期持續。從2004年起,我國連續三年糧食保持大豐收,2006年總產量達到9949億斤,接近歷史最高水平;2005年國有糧食企業庫存開始回升,到去年底,國有糧食企業原糧庫存保持在4000億斤以上,占當年全國消費量的40%,遠高於聯合國糧農組織設定的糧食安全庫存17%到18%的標准。
同時,從歷史上來看,糧價只有漲幅超過20%才會對通貨膨脹有較大的推動作用,而目前我國糧食價格漲幅尚在10%以內。
⑻ 世界上輸出農產品最多的國家是
美國、俄羅斯、紐西蘭。
美國是世界上最大的農產品出口國,主要有小麥、大豆、玉米、蘋果等,美國的市場是最發達的,特別是農產品期貨。
俄羅斯是僅次於美國的小麥出口國。
紐西蘭是世界上最的的奶製品和羊肉的出口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