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產品成貨 » 哪個平台不允許銷售保險產品
擴展閱讀
中國石油鋼管廠怎麼樣 2025-05-28 01:53:13
維卡資源網開店怎麼樣 2025-05-28 01:46:23

哪個平台不允許銷售保險產品

發布時間: 2022-06-24 23:51:37

❶ 互聯網電商平台可以做保險業務營銷嗎

你好,互聯網電商平台在沒有取得相關資質前不可以做保險業務,具體見下面《保險法》中的相關條款。
建議考慮先加入保險經紀公司,通過考試拿到從業資格,成為保險經紀人從業者,如果你是公司法人,向經紀公司申請報備、增加保險經紀服務進你的公司經營范圍,報備批准後就可以推廣和展業了。
不建議選擇代理公司,經紀人模式後續會是保險購買的趨勢,有興趣歡迎追問細聊。
第一百一十九條保險代理機構、保險經紀人應當具備國務院保險監督管理機構規定的條件,取得保險監督管理機構頒發的經營保險代理業務許可證、保險經紀業務許可證。
保險專業代理機構、保險經紀人憑保險監督管理機構頒發的許可證向工商行政管理機關辦理登記,領取營業執照。
保險兼業代理機構憑保險監督管理機構頒發的許可證,向工商行政管理機關辦理變更登記。
第一百二十條以公司形式設立保險專業代理機構、保險經紀人,其注冊資本最低限額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的規定。
國務院保險監督管理機構根據保險專業代理機構、保險經紀人的業務范圍和經營規模,可以調整其注冊資本的最低限額,但不得低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規定的限額。
保險專業代理機構、保險經紀人的注冊資本或者出資額必須為實繳貨幣資本。
第一百二十一條保險專業代理機構、保險經紀人的高級管理人員,應當品行良好,熟悉保險法律、行政法規,具有履行職責所需的經營管理能力,並在任職前取得保險監督管理機構核準的任職資格。
第一百二十二條個人保險代理人、保險代理機構的代理從業人員、保險經紀人的經紀從業人員,應當具備國務院保險監督管理機構規定的資格條件,取得保險監督管理機構頒發的資格證書。
第一百二十三條保險代理機構、保險經紀人應當有自己的經營場所,設立專門賬簿記載保險代理業務、經紀業務的收支情況。
第一百二十四條保險代理機構、保險經紀人應當按照國務院保險監督管理機構的規定繳存保證金或者投保職業責任保險。未經保險監督管理機構批准,保險代理機構、保險經紀人不得動用保證金。第一百六十條違反本法規定,擅自設立保險專業代理機構、保險經紀人,或者未取得經營保險代理業務許可證、保險經紀業務許可證從事保險代理業務、保險經紀業務的,由保險監督管理機構予以取締,沒收違法所得,並處違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罰款;沒有違法所得或者違法所得不足五萬元的,處五萬元以上三十萬元以下的罰款。

對上述內容還滿意的話請點👍謝謝。

❷ 互聯網保險強監管時代 第三方網路平台哪些業務不能碰

非持牌機構不得違規從事互聯網保險中介業務,除了「保費試算、報價比價、業務推介、資金支付等保險銷售活動」外,還有哪些業務屬於互聯網保險中介服務?第三方網路平台發布保險產品廣告,提供保險產品排名服務、以網路問卷調查或大數據分析的形式給予投保建議或者觀點,免費贈送保險產品和保險服務是否合規?
近期保監會下發《關於整治機動車輛保險市場亂象的通知》(下稱《通知》),明確要求「各財產保險公司應加強對第三方網路平台合作車險業務的合規性管控。財產保險公司可以委託第三方網路平台提供網頁鏈接服務,但不得委託或允許不具備保險中介合法資格的第三方網路平台在其網頁上開展保費試算、報價比價、業務推介、資金支付等保險銷售活動。」
因為《互聯網保險業務監管暫行辦法》(下稱《辦法》)早已對保險機構和第三方網路平台進行了明確的角色分工:(1)保險機構管理和負責互聯網保險業務的銷售、承保、理賠、退保、投訴處理及客戶服務等保險經營行為;(2)第三方網路平台只能為保險機構提供網路技術支持輔助服務。若要開展保險業務,應取得保險業務經營資格。而在實踐中,第三方網路平台容易僭越「網路技術服務」的角色,充當互聯網保險中介的角色,此次明確禁止的幾類保險銷售行為就是大部分第三方網路平台從事互聯網中介業務常採用的模式。
這一通知的下發釋放的不僅僅是對車險的整治信號,也對第三方網路平台非法經營保險中介業務發出了警告。

監管收緊,合法與非法的界限在哪?
此次《通知》還禁止了「保險機構委託第三方開展保費試算、報價比價、業務推介、資金支付等保險銷售活動」,意味著以往第三方網路平台通過在網頁上註明「XX服務由XX保險機構提供」的方式也行不通了,也表明了互聯網保險的監管政策進一步收緊。
然而在《通知》下發前,我國《保險法》《辦法》等相關法律對互聯網保險銷售等互聯網保險中介服務的認定標准和表現形式並沒有明確,而且互聯網保險中介服務相比傳統保險中介服務呈現出了跨地域經營、程序化運行、線上交流等新特徵,對於本身就融合了技術服務與信息中介服務功能為一體的第三方網路平台來說,合法與非法界限模糊。
但通過近一年對非持牌機構違規經營互聯網保險業務排查,此次保監會在《通知》中已經明確認定第三方網路平台在其網頁上開展保費試算、報價比價、業務推介、資金支付等活動為保險銷售活動。
該通知下發後,有很多第三方網路平台負責人咨詢我們,除了「保費試算、報價比價、業務推介、資金支付等保險銷售活動」,還有哪些業務屬於互聯網保險中介服務?第三方網路平台還能發布保險產品廣告嗎?提供保險產品排名服務、以網路問卷調查或大數據分析的形式給予投保建議或者觀點,免費贈送保險產品和保險服務是否屬於互聯網保險中介活動?筆者針對上述問題主要從保險中介業務內涵來分析第三方網路平台哪些行為屬於違規從事互聯網保險中介業務。

保險中介業務內涵
根據我國《保險法》,保險中介機構包括保險代理機構、保險經紀機構和保險公估機構,雖然三者立場不同,但共同特徵在於介於保險公司和投保人之間,在保險合同訂立前、中、後提供一系列服務,包括咨詢與銷售、承保、理賠、退保、投訴處理及客戶服務、風險管理與安排、價值衡量與評估、損失鑒定與理算等中介服務活動,並從中依法獲取傭金或手續費的機構。而根據國際保險監督官協會(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of Insurance Supervisors,簡稱IAIS)的定義,保險中介指通過任何媒介招攬、協商、銷售保險合同的行為。
因此保險中介業務內涵很廣泛,圍繞保險合同訂立產生一系列中介服務基本都可以被納入保險中介范疇。

互聯網保險中介服務認定
互聯網保險中介服務本質仍然是保險中介服務,並非網路技術服務。根據最新監管趨勢及《保險法》《辦法》《通知》的基本精神,筆者認為若第三方網路平台以介於保險機構和投保人之間的第三方的身份,負責在保險合同訂立前、中、後提供包括咨詢與銷售、承保、理賠、退保、投訴處理及客戶服務、風險管理與安排、價值衡量與評估、損失鑒定與理算等活動就是從事保險中介服務,應取得保險中介經營資格。通過上述分析,針對第三方網路平台的疑問,筆者觀點如下:
1
第三方網路平台若只是接受保險機構委託發布廣告、為消費者提供信息,保險機構對廣告的合規性、真實性負責,則不屬於保險中介行為。
2
第三方網路平台對保險產品進行排序、評價、比較的行為或以網路問卷調查或大數據分析的形式給予投保建議或者觀點,往往有向用戶推介保險產品的主觀意圖,應屬於保險中介服務中的保險銷售行為。
3
根據《中國保監會關於規范人身保險公司贈送保險有關行為的通知》相關規定,只有人身保險公司可以按照規定贈送人身保險,贈送保險的行為視為保險銷售行為。因此若第三方網路平台向用戶贈送保險產品或者保險服務等,應視為保險中介服務中的保險銷售行為。

第三方網路平台合規與創新
互聯網保險業務興起於2011年,2012年-2015年進入高速增長階段, 「互聯網+保險」開啟了保險銷售與產品的創新時代。越來越多的互聯網企業加入到保險行業的盛宴中,為保險行業的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但隨著互聯網保險規模爆發、業務不斷擴張也帶來了種種風險。事實上,大部分互聯網企業對保險業務和經營規則並不熟悉,合規風控意識淡薄,很多平台以科技創新為名實質違規開展互聯網保險業務,不斷觸及監管邊界。2016年10月保監會聯合14個部門發布了《互聯網保險風險專項整治工作實施方案》,強調加強風險排查,對借創新之名實行違法違規活動的機構予以查處。其中無牌機構非法經營互聯網保險業務是整治工作的重點之一。
鑒於互聯網保險中介行為內涵廣泛,並且監管呈現不斷從嚴趨勢,若不具備保險中介合法資質,第三方網路平台只能為保險機構提供網路鏈接、界面搭建等網路技術輔助服務和非推介性質的廣告服務,不能進行保費試算、咨詢、報價比價、投保方案建議與制定、業務推介、資金支付等保險中介業務,不能對保險信息做任何主觀分析、加工、處理。
因此第三方網路平台若想繼續在互聯網保險業務中分一杯羹,要麼爭取通過申請或收購方式成為持牌機構,要麼只能轉型為專業技術公司,用核心技術降低保險機構開展互聯網保險業務運營風險,提升業務轉化效率和用戶體驗。
在互聯網保險強監管時代,如何在合規的前提下探索、創新與發展已成為互聯網企業需要重點思考和解決的問題。

❸ 以下哪個平台不允許銷售公司保險產品

中國銀保監會正式發布《互聯網保險業務監管辦法》(下稱《辦法》)。辦法規定,自2021年2月1日起,通過微信朋友圈、公眾號、微信群、微博、短視頻、直播等方式賣保險,需要取得所屬保險機構授權。此外,互聯網企業也不能隨意搭售保險產品。根據《辦法》,互聯網企業代理保險業務需具備持牌經營、業務獨立運營等多項條件。
1、朋友圈賣保險需符合多重條件,隨著互聯網等技術在保險行業的不斷深入運用,互聯網保險業務作為保險銷售與服務的一種新形態,深刻影響了保險業態和保險監管。互聯網保險業務在快速發展的同時也暴露出了一些問題和風險隱患,給行業和監管帶來了挑戰。例如,微信朋友圈、公眾號、直播平台等網路平台上充斥著各類保險營銷信息,這些信息大多來源不明、發布主體不清、真實性存疑,讓老百姓眼花繚亂,部分營銷信息甚至存在詐騙嫌疑。這些令人生厭的保險營銷以後再也不能無所不在了!
2、《辦法》規定,保險機構從業人員經所屬機構授權後,可以開展互聯網保險營銷宣傳。
⑴是從業人員應在保險機構授權范圍內開展互聯網保險營銷宣傳;
⑵是從業人員發布的營銷宣傳內容應由所屬保險機構統一製作;
⑶是從業人員應在營銷宣傳頁面顯著位置標明所屬保險機構全稱及個人姓名、執業證編號等信息。
拓展資料:
針對互聯網企業代理保險業務,《辦法》強化了以下要求:
1、要求持牌經營,互聯網企業代理保險業務應獲得經營保險代理業務許可;
2、應有較強的合規管理能力、場景和流量優勢、信息技術實力等;
3、應實現業務獨立運營,與主營業務實現業務隔離和風險隔離;
4、不得將互聯網保險業務轉委託給其他機構或個人;
5、加強消費者權益保護,建立售後服務快速反應機制。

❹ 網上賣保險的平台有哪些

互聯網保險,不是想賣就能賣,所有互聯網保險銷售平台都需要經過保監會的認證和備案,一般的正規平台有以下幾種:

1、保險公司自營平台,比如:人保財險官網、泰康在線、中國平安官網。他們代表自己的公司,為自己的公司代言,賣自己的產品。

優勢:對產品的把握有更多的靈活性和自主性,戰略自由度大,能夠按照產品形態設計承保流程,在續期交費和後續服務上具有天然優勢。

劣勢:產品單一,只能選擇該公司的產品,不能橫向做對比。

2、保險中介公司自營平台,比如:慧擇保險網、中民保險網、新一站保險網。

這類型網站一般都是由保監會批准成立的專業中介公司運營的保險中介公司電商網站,具有合法資質可以銷售產品、代收保費。消費者一般可以在這些網站底部的信息披露欄查看相關資質,或者直接登錄保監會官網,查詢備案信息,為網站驗明正身。他們為一家或幾家保險公司銷售產品、代收保費。

優勢:可以選擇多個產品進行橫向對比

劣勢:必須和保險公司建立合作關系才能售賣,沒有自己的保險產品,產品的種類和定價受制於保險公司,缺乏自主性。

3、第三方網路平台。這類型的平台是我們最常見的,它包括各種各樣與保險公司或者中介公司合作的網站,比如,淘寶、京東那樣的綜合電商平台,或者去哪兒網、途牛等旅遊電商。

優勢:獨立於保險公司,減少信息不對稱,優化選擇。

測一測你的抗風險指數,專家為你免費解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