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原油價格以哪個為准
國際原油市場的定價機制是以世界主要產油區的標准油為基準。交易者會在現貨和期貨市場中根據這些基準油的價格加上上升貼水來計算結算價格。這個計算公式可以表示為P=A+D,其中A代表基準價,D代表上升貼水。
全球原油市場有三個主要的價格基準:
1. 紐約交易所的WTI(WEST TEXAS INTERMEDIUM)原油期貨,即美國西得克薩斯出產的中間基原油。美國生產或銷往美國的原油通常以輕質低硫的WTI作為基準油。人們通常所說的「紐約市場油價」指的是紐約商品交易所下一個月交貨的輕質原油期貨價格。
2. 倫敦國際石油交易所(IPE)推出的布倫特原油期貨合約,採用北海布倫特(Brent)輕質低硫原油作為基準油。使用這一合約作為基準的國家和地區包括西北歐、北海、地中海、非洲以及葉門等。
3. 阿聯酋迪拜原油作為基準價進行作價。由於中東是全球石油產量最大的基地,並且大量石油供應給了亞洲,這一基準價格可以反映亞洲地區原油的供求關系。迪拜原油的現貨交易主要在新加坡和東京進行,其價格大約比WTI和Brent低約30%。
除了這三大價格體系,還有馬來西亞的塔皮斯輕質原油(tapis)和印度尼西亞的米納斯原油(minas)。這兩個體系主要被用作遠東原油市場的參照。東南亞的輕質原油大部分以tapis為基準油進行作價。以印度尼西亞官方價ICP方式作價的主要有印尼原油以及遠東地區部分國家的原油,例如越南的白虎和中國的大慶。
㈡ 石油定價權是由誰決定的
國際油價一度由被稱為「石油七姐妹」的跨國企業控制;後來,石油輸出國組織(歐佩克)成立,以打破這些寡頭的壟斷,並帶頭在國際原油定價;後來,進口國也要求發生,買方領導的美國也參加了,共同談判和確定石油價格。
(2)石油價格以哪個為准擴展閱讀:
國際油價的定價權,意味著一個國家有足夠的話語權在制定國際油價時,即一個國家通過政策調整影響國際油價的能力。有權在國家經濟發展中對國際油價進行定價,避免陷入被動局面。自2004年以來,中國推動中石油在期貨上市,旨在爭奪石油定價權,以改善國際油價波動對中國經濟造成的損害。
意義是:
石油不僅是一種純粹的商品,還包含太多的金融和政治因素。因此,石油問題絕不是簡單的商品問題,石油市場也絕不是簡單的商品市場。擁有石油價格的定價權對一個國家的經濟發展具有戰略意義。
石油定價和交易貨幣的多樣化是一種必然趨勢。中國必須確立石油交易的「市場價格」以及石油融資戰略。中國應鼓勵更多企業進入國際石油金融市場,積極嘗試以人民幣結算,逐步建立石油期貨市場,以有效應對油價波動。
到目前為止,金融市場越來越發達,資本博弈已經成為影響油價的關鍵。紐約商品交易所原油期貨, 倫敦布倫特原油期貨和迪拜原油期貨已逐漸成為國際油價的「風向標」。
中國在國際石油市場上沒有很大的發言權,也就是說,它無權對國際石油價格進行定價。隨著國際油價變化的加劇,中國經濟和社會生活中的這類麻煩在中越來越頻繁。從國際經驗來看,許多發達國家的國內油價都與國際油價直接掛鉤,但國際市場上頻繁而大幅度的油價波動對其企業的生產經營影響不大。其中一個關鍵是,他們有一系列避險手段,包括參與期貨石油交易。
中國缺乏聯合談判機制。無論是石油還是鋼鐵、鐵礦石等領域,都沒有建立聯合對外談判機制。正因為如此,中國經常遭受損失,因為它無權在類似的國際市場上發言。例如,日本新日鐵公司率先與力拓公司達成鐵礦石價格協議,隨後韓浦項制鐵接受了日本和澳大利亞之間達成的合同價格。當然,原油的市場機制不同於其他領域,這決定了石油談判不僅困難,而且需要超級智慧。
㈢ 中國石油價格的定價權,是公司說了算,還是國家說了算、
當然是國家,國家發改委說的算
㈣ 為什麼有人說石油價格以美元結算
這是規定,不可以改的。就像在中國買東西一定要用人民幣一樣,如果要用其它國家貨幣的話,首先它的貨幣影響力,人群接受度,全球覆蓋面,購買力,都無法和美元抗衡,中間還要扯到匯率的問題,所以就用美元單獨計價。
㈤ 國際原油價格是以哪個價格為准
國際原油價格一般以IPE(倫敦國際石油交易所)和NYMEX(紐約期交所)的期貨合約價格為准。
布倫特原油(Brent)和NYMEX(WTI)原油的價格是期貨價格。
㈥ 油價調整誰說了算
許多人誤以為中石油、中石化或中海油根據市場行情自行決定汽油和柴油的價格,然而事實並非如此。實際上,國內的油價是由政府在參考國際油價變動後,對成品油進行統一定價,然後三大油企根據國家制定的指導價進行具體定價。
我國國內的油價原本是每22個工作日調整一次,但從2013年開始改為每10個工作日根據國際油價變動調整一次。然而,起初國內油價的漲幅並不完全與國際油價掛鉤。無論國際油價如何波動,國內的汽油和柴油價格都在一個固定的范圍內調整,上下浮動幅度並不大。
這種調整模式對於國內的企業和個人來說是有利的,但對於「三桶油」來說卻是一個挑戰,因為它們經常面臨虧損的情況。